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网络与大学生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0-03-03 17:5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网络与大学生的成长

首经贸09法学一班06 应用写作小作业

如果说现在8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上网的习惯,其中50%以上的人有或轻或重的网络依赖症,我一定不会感到惊讶,因为本人也是那50%中的一份子。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即是此次我们要讨论的话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网络的概念:

说起网络,多数现代人不会感到陌生。网络是将众多的电脑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集学习、通讯为一体的系统工具。它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而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社会需要快速发展,及时高效的网络将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需。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必然要具备运用网络的能力。

大学生是网民中的重要群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85亿,其中46.3%的网民是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大学生占到其中的14.7%——即3300万左右。

大学生群体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都较高。在网络娱乐、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商务类应用方面,大学生群体都有较活跃的表现,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使用率分别达到 94.8%和88.3%,网络音乐和视频使用率分别达到93%和86.6%,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站使用率分别达到94.9%和86.4%;在商务类应用上,大学生网民群体网购比例为62.8%,使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比例也分别达到57.4%和55.9%。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外界最高效最经济的方式 作为当今发展最快最重要的媒体平台之一,网络具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快捷、丰富、互动、易收藏、可检索,等等。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了解外界,远不及通过网络方便可行。

首先,大学生通过网络与传统媒体在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大学生普遍住校,虽说现在大学的硬件设施有了极大提高,但也不能保证学生能随时方便的收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报纸。据我了解,我校学生收看电视主要在学生食堂,在少数教学楼和图书馆二层可以免费读报。相比之下,大学生中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率要高得多,就我保守估计90%以上的大学生有拥有二者之一,很大一部分二者都有。大学生通过电脑和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手机优势更为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在全国3.03亿手机网民中,青少年占整体手机网民的56.1%,是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最主要的群体。在青少年网民中,在校大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有91.4%的大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我就有手机上网的习惯。

其次,传统媒体有传播时间上的限制。

纸传播新闻,通常是以天为单位的,受到出版与发行时间的制约;广播和电视播报新闻,受播出时段的制约;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的特点,可以随时发布、即时滚动发布各类新闻,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了解最新新闻资讯。

时间上的自由性还表现在传播本身的可往复性。广播、电视的听众、观众错过了收听、收看时间,很难回过头来再听再看;报纸的情况好一些,但与网络的易于检索、特别是大时间跨度的检索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再者,网络相比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更经济、更节约资源。

大学生上网会产生流量费用,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有网费政策,一些高校甚至完全免费。我校虽然网费相对外校不便宜,但20元/月的包月费对大多数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20元的网费=4G流量,可以让你在一个月内尽情阅读文字信息,适量阅览视频音频信息,现在网上的免费学习资源多如牛毛,大大节省了大学生的学习成本。20元——如果用来买报纸,就算按1元/份,也只能买20份,即20天的阅读量;杂志就更不用说了,以现在的物价水平,20元至多买2~3本薄薄的杂志,且其中还充斥着大量广告。

网络信息等电子资源,易存储、易移动,且只占用极少的空间和资源;报纸杂志等时效性刊物很少有人二次阅读,过期报刊占用空间,生产也要消耗大量纸质资源。从环保角度来说,阅读电子书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网络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时的“利器”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还体现在学习研究时。要问一名大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和需要查找资料时他会通过什么途径,大概90%以上的都会回答:“百度/谷歌一下不就好了。” ——你几乎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任何问题的答案,找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网络的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全球互通互联的电子网络有多大,网络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网络所具有的海量信息,是任何传统媒体所无可比拟的。正像有人所说,你用一天时间在网上下载的东西,一辈子也看不完。借助于搜索和链接功能,不仅可以看这条信息本身,而且可以查看相关内容、相关网页,还可以访问相关网站。

现在流行的远程教育,即是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国内外顶级教师、学者的教学视频、演讲资料,若非通过网络,这无疑是一个幻想。

三、网络是现代大学生重要的社交工具

相对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网络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利用BBS、聊天室、网络电话等工具即时沟通,实现互动,对新闻内容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还可以举行网络会议。这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和远在外地的家人、朋友通话甚至视频,花费比打长途电话低廉得多,比写信快捷得多。

如何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网络来帮助你。贴吧、论坛、各种讨论群„„这里聚集着和你有相同理想、相似爱好的人,在这里交流无障碍,你可以与陌生人讨论话题、交流观点。网络为处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无数条平行线交汇于一点。

说到当下最火的社交平台,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微博。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0%。

微博多方面的特性让其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用户:

其一,微博形式精简,功能强大,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用户体验良好;

其二,由于微博用户间关系的双向性,使用者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的网络,从而同时满足了其多层次的社交需求;

其三,鉴于微博有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互联网新入口,门户网站均投入大量精力发展微博业务,通过广告投放、名人效应等策略成功地吸引了用户;

最后,用户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在微博上结成一个庞大的传播网络,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从而使微博迅速成为当前极具时效性和影响力的媒体,这也为微博自身带来了高知名度,推动了用户增长。

四、生活应用

网络支付——我想多数大学生都不会陌生,这是当下在高校中极为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身居象牙塔的学子们,只要在键盘上轻轻一点,即可完成网上购物、手机充值、银行转账、网上订票、预订饭店/酒店„„几乎包含你可以想到的任何生活服务。作为一名网购爱好者,我几乎每月都要进行1~2次网购。网购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商品服务应有尽有。我有时购买外国的商品,如CD、图书,在国内买不到,但通过网络代购,可以轻松拥有你想买的商品。

二、流程方便。实体店购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交通费,而且往往外出一次令你筋疲力尽。网购使你躺在沙发上点点鼠标即可把心仪的商品送到家门。

三、物美价廉。由于网络商铺经营成本相对于实体店而言要低很多,进货渠道也不尽相同。这使得消费者常常可以以低于实体店很多的价格买到同样的商品。

五、网络的不足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网络也有它明显的劣势。

1、网络不受现实的制约,随意性强。这也使得各种有心之人趁虚而入。

2、上网的人鱼龙混杂,良莠难分。网络交友有一定风险。

3、网络的监控力度不够完善。对违法乱纪的行为打击不力,网上充斥着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

4、容易使人沉迷其中。大学生沉迷于网游、网上交友,导致学业荒废的例子并不少见。

5、网络易使人沉浸于虚拟世界而忽略了现实。陷入网络使人变得冷漠、尖刻、不善交际,破坏人际关系,常常使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逃避现实。

6、使人变宅男宅女,对健康不宜。体虚、肥胖、皮肤差——这是很多阿宅的特征。缺乏运动、作息紊乱和大量辐射造成了很多阿宅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使自己成长 对此我提出四点建议:

一、提高网络信息辨识能力

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时,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信息辨识能力,对其中虚假信息、不良信息能够保持一定的判断力。

二、增强网络运用能力

(1)增强利用网络自我发展意识 (2)明确上网目的

(3)提高网络互动水平。增强交流与分享意识,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提高网络自律能力

四、提高网络道德

大学生与网络

“大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唯物辩证法与大学生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网络发展与青少年成长(问卷)

网络伴我成长

网络与90后大学生

雷锋精神与大学生的成长

实事求是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文秘写作与大学生成长

网络与大学生的成长
《网络与大学生的成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