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医药资源开发与利用考试复习题学生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6: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考试注意事项:1.复习资料不得带入考场;2.本门课程考试时间充足,请答题书写清楚,不得快速交卷。 中药新药1-9类的定义和要求:

一类药:“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的单一成份及其制剂,其单一成份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

二类药:“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是指未被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药材规范(统称“法定标准”)收载的药材及其制剂。

三类药:“新的中药材代用品”是指替代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处方中的毒性药材或处于濒危状态药材的未被法定标准收载的药用物质。

四类药:“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具有法定标准药材的原动、植物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五类药:“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是指国家药品标准中未收载的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份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六类药:“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包括:

6.1中药复方制剂;

6.2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6.3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主要包括: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主治为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等。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应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中药和化学药品,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以及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三者组成的复方制剂。

七类药:“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是指不同给药途径或吸收部位之间相互改变的制剂。

八类药:“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是指在给药途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剂型的制剂。九类药:“仿制药”是指注册申请我国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中药或天然药物。

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分期及内容

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最低病例数(试验组)20-30例。

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最低病例数(试验组)100例。

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最低病例数(试验组)300例。

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最低病例数(试验组)2000例。

新药注册管理法规

1.中药新药的研制应当符合中医药理论,注重临床实践基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均一,保障中药材来源的稳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应关注对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国家鼓励研究创制新药,对创制的新药、治疗疑难危重疾病的新药实行特殊审批。

3.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

4.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5.中药注册申请,应当明确处方组成、药材基原、药材产地与资源状况以及药材前处理(包括炮制)、提取、分离、纯化、制剂等工艺,明确关键工艺参数。

6.中药复方制剂除提供综述资料、药学研究资料外,应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对不同类别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药理毒理和临床试验资料。

7.药物临床前研究应当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其中安全性评价研究应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8.药物临床试验批准后,申请人应当从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中选择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

9.药物临床试验应当在批准后3年内实施。逾期未实施的,原批准证明文件自行废止;仍需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重新申请。

10.申请人完成临床试验后,应当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统计分析报告以及数据库。

11.未按照规定时限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责令申请人修改试验方案、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

12.临床试验期间,根据研究情况可以调整制剂工艺和规格,若调整后对有效性、安全性可能有影响的,应以补充申请的形式申报,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

13.临床试验用药物出现质量问题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责令申请人修改试验方案、暂停或者终止临床试验。

14.申请人委托其他机构进行药物研究或者进行单项试验、检测、样品的试制等的,应当与被委托方签订合同,并在申请注册时予以说明。申请人对申报资料中的药物研究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中医基础知识

证:既不是疾病的全过程,又不是疾病的某一项临床表现,而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病机的本质概括,包括病因(如风寒,风热,湿热等),病位(如表,里,脏,腑等),病性(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的概括。

症:即症状,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呕吐等。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即疾病的全过程,如感冒,肺炎等。

病因:即致病因素,中医学称之为“病源”或“邪气”。根据病因的性质及致病的特点,中医学将其分为外感,内伤和其他致病三大类。

外感致病因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皮肤,口鼻侵入机体而引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疫疠。 六淫:是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反常气候。

六淫致病特点: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机体而发病,故六淫所致之病统称为外病。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天多温病,夏天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寒病等。3.兼挟性:六淫在自然界不是单独存在的,六淫邪气既可以单独侵袭机体而发病,又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犯机体而发病。如外感风寒,风热,湿热,风湿等。4.转化性:一年之中,四季六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久雨生晴,久晴多热,热极生风,风盛生燥,燥极生火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确定防治措施的基本过程。“辨证”就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即识别疾病征候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

问题思考(参考书:生药资源学)

1、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依据:主要有如下三方面依据:1.临床的需要:凡是临床需要、市场紧缺或未饱和的药

物,可以立项研究、开发,同时必须按临床需要选择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2.药物的状况:药物成分的性质、作用,资源状况;3.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包括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和其他中药新药研究的各类技术要求等。

2、保健食品的定义和要求: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可分为营养素补充剂和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两大类。概括的说,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经必要的动物和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2.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有剂量要求,但没有不良作用;3.配方的组成和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4.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3、保健食品研究技术资料的一般要求:1)对受试物的要求:提供受试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受试物必须是规格化的产品,即符合既定的生产工艺、配方及质量标准。提供受试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受试物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物质。2)对实验动物的要求: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动物的性别不限,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选择。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至少10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至少8只(单一性别)。动物的年龄可根据具体试验需要而定。动物应达到二级实验动物要求。3)给受试物的剂量及时间:各种试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1个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1个剂量应相当于人推荐摄入的10倍左右。给受试物的时间应根据具体试验而定,原则上至少1个月。

4、中医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涉及到的主要产品:中医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产量达到最大,又不危害永续利用,即最大持续产量的原则。中医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多层次、多途径的。主要涉及原料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开发、也可有保健食品、化妆品添加剂、甜味剂、色素、香料、油脂、花粉、生物农药、鞣料等的综合开发,要求做到物尽其用,最充分、有效、科学的利用资源。

5、中医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保健食品等研制产品安全性评价的目的。

1)急性毒性实验: 测定LD50,了解受试物的毒性强度、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为进一步进行毒性试验的剂量和毒性判定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

2)遗传毒性试验: 对受试物的遗传毒性以及是否具有潜在致癌作用进行筛选(3分)。

3)致畸试验:了解受试物对胎仔是否具有致畸作用。

4)短期喂养试验: 对只需进行第

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的受试物,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通过30d喂养试验,进一步了解其毒性作用,并可初步估计最大无作用剂量。

5)亚慢性毒性试验:90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 观察受试物以不同剂量水平经较长期喂养后对动物的毒性作用性质和靶器官,并初步确定最大作用剂量;了解受试物对动物繁殖及对仔代的致畸作用,为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6)代谢试验:了解受试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速度以及蓄积性,寻找可能的靶器官;为选择慢性毒性试验的合适动物种系提供依据,了解有无毒性代谢产物的形成。

7)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了解经长期接触受试物后出现的毒性作用,尤其是进行性或不可逆的毒性作用以及致癌作用,最后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受试物能否应用于食品的最终评价提供依据。

如何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

品社资源开发与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

数学教师与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学生资源

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中医药资源开发与利用考试复习题学生
《中医药资源开发与利用考试复习题学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