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1:11: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积累令人感动的语句。

2、揣摩课文中描写对祖**亲怀念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祖**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3、学习作者触景生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情感体验缺乏经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季羡林老先生因失去母亲,抱终天之恨,数十年如一日的痛苦。后来作者来到异国他乡,第一次离开祖**亲,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细细地读一读季老的其他几段日记,你从哪儿读出了作者对祖**亲的怀念?圈圈画画,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二.读日记,品念国之情

生读书批划,小组交流

1、谁来有感情地读读你批划的语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出来的?

交流收获

(1)”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师:作者思念祖国时是怎样的心情?(酸酸的,有点凄凉,又是甜蜜的,浓浓的)

师:为什么是酸酸的,凄凉的?(远离亲人,倍感寂寞)为什么这凄凉又是甜蜜的?(美好的回忆给作者心灵的安慰,有人可想,有人在想你,感到宽心,甜蜜)

引导朗读,大屏幕出示: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师:想念母亲,又想念魂牵梦萦的祖国,作者的心中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一起读

师:离开祖国,好似离开母亲的孩子,这种思念是酸涩的,这种游子之心是多么浓烈啊!再读

师:这凄凉、这甜蜜构成了作者心头浓浓的思恋,这凄凉、这甜蜜萦绕在作者的心中,融成一个字,那就是?(糊)

师:糊是什么意思?(粘、覆盖、贴、缠在、萦绕„„)

师:作者内心对祖国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全都融入了这个“糊”字,再来读这段话。

(2)”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抓住“简直不能忍耐”体会作者内心无法抑制的孤独、悔恨、思念。”

师:作者想祖国、想家人、想故乡,想得百感交集。再读读日记,还想得怎样?

(简直不能忍耐)

师:忍耐是什么意思?(忍受,承受)

师:联系上文,作者简直不能承受的是什么?

(对祖国的思念、对母亲的思念、缺少朋友的关心、异乡的孤独)

师:作者拿出最大的忍耐还简直不能忍耐的正是对祖国的思念,是异乡的孤独,是没有朋友的关心,是失去母亲的无比悔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感情朗读 ,齐读

2、学习触景生情的写法

师:是什么样的情境触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呢?

(孤独的暗夜、风吹过窗外、房东太太的神情)

师:这就是触景生情。我们来读一读这样的景,这样的情。

出示:”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氛围里,活动起来。这活动是轻微的,我简直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师:当看到房东太太盼望自己的儿子归家的情景,立刻又引起了他的思母之情。

出示:”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师:在异国的日子,每当风吹过窗外,每当雨声入耳。

出示:”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师:小城虽小,但城里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举一动,却时时处处都能勾起作者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个国外的小城里面,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遇到什么?勾起季羡林先生的思乡之情?请用“也许„„我现在还真是相加,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这样的句式来写一写。

生写在书上,交流

三.读首尾,感受不变的爱

1、是啊,在作者的一生中,有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母亲,一位是祖**亲,这两位母亲在他的心中同样重千斤!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崇敬和眷恋。齐读课文的首尾两段。生读文

2、总结:耄耋之年的季羡林老爷爷,回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都浓缩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读题

3、过渡:虽然身在异国,但是距离并不能阻隔作者的思念,于是几个月后,他写下了《寻梦》这篇散文,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四.补写《寻梦》,升华情感

1、自读《寻梦》的首尾段,交流感受

出示:”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师:同学们,在这篇散文的正文部分,作者一定描写了自己在梦中见到母亲的情景,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结合课文的学习和季羡林的资料来写写梦中与母亲相见的情景。 生补写,交流,点评

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课堂上,有训练,有生成,学生能够对缺乏现实体验的作者的情感理解到位。

2.感情朗读,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祖**亲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3.读写结合,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扩写练笔。结合课文中出示的《寻梦》的首尾段,运用手中资料和课堂感悟,用生动的语言,写一写作者在梦中与母亲相见的情景。

纵观整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对课文内容能够感同身受,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课堂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对待学生灵光一现的发言,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生成;再如,有时,还是表现出死记教案,不能灵活运用。这些,都在说明,我对教材的驾驭,对学生的驾驭,对课堂的驾驭,需要我通过不断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来逐步提高。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案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怀念母亲》第二 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案
《怀念母亲.第二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