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县建设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进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7: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县建设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进展情况

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县城建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 “2个50”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北连、东进、西扩”的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打“生态园林、汉风沛韵、最佳宜居”城市,突出加快新城区发展、老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积极破解城市管理、资金、土地、拆迁四个难题,以改善人居环境、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以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先后投资358亿元,实施了道路交通、综合市场、市政、办公、文卫、住宅、旅游设施等458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铺设沛公路等城市主干道29条,总长度62公里。建成汉城景区、刘氏宗亲会馆等一大批标准高、体量大的标志性建筑。建设沛公园、汉之源公园、滨河公园等景观景点。开发金地花园、五洲新天地等高档住宅小区380万平方米。建设日供水10万吨的地表水厂和日处理能力达14.5万吨的沛城、开发区、龙固、大屯煤电公司污水处理厂四座。建有储量150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站1个。扩建容量145万立方米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新建8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目前沛县城区人口为30万人,建成区面积3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0%,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达95%,城市气化率达97.3%。绿化覆盖率41.5%,人均公共绿地14.1平方米。新增公交线路6条,万人拥有公共车辆6标台。连续三次取得“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龙头作用,大手笔规划城市发展蓝图

用足用好政府第一资源,大手笔、大气魄为城乡发展布局谋篇,高水平编制发展规划。一是树立规划的超前意识。投入巨额资金,先后委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完善沛城总体规划,重新修编了新城区规划,编制重点功能片区规划、重点地段景观规划、城区交通规划等。二是树立规划的特色意识。突出“水脉、文脉、绿脉”三大特色,以水为脉,引湖入城,疏通水系;以文为脉,挖掘汉文化资源,打造汉文化精品;以绿为脉,突出生态,构建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建筑设计上,既追求美观实用和动感,体现单体建筑的个性,又追求整体效果,建筑物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映衬。三是树立规划的严肃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位。

二、推进重点工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做好重点工程工作,加强工程建设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监督。积极推进管道天然气的建设,加快内河整治、河道配水方案的实施。强化对市政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安全和应急管理,不断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城市物流、人流的无缝对接。一是坚持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提升,打造了10分钟徐济高速公路进城段。拥有沛公路、韩信路、正阳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七纵九横”64条,道路总长度151公里,正阳大道、汉城路、汉邦路、汉源大道、徐济高速沛县连接段路、向阳路、水果街、东西环、沛公东路、张良东等相继建成通车,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完善城市道路设施,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大交通网络;二是坚持开发一片、配套一批。建设了供水、供电、供气、排污与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了日供水10万吨的地表水厂;新建和改造了沛城、龙固园区、大屯煤电公司三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9.5万吨,铺设雨水管道118公里,污水管道22公里;建有储备量50立方米的液化气储备站4个、储备量150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站1个,铺设天然气管道160公里,扩建了容量145万立方米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和8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兴建了金凤凰建材城、温州商贸广场等重大商城,建设了东北大厦、泗水大厦、汉之源大厦等沿街大型商业中心,改建升级了汉城商都、七彩街市场等一批农贸市场,推动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改造铺设弱电管网23公里、热力管网68公里;新装路灯7000多盏,路灯总数达12000余盏,亮化率达到98%以上。高标准配套了新老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城市集聚承载能力。三是大力度实施沛沿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县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国控李集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三、加快棚户区改造,合力打造宜居城市

不断优化城市居住功能,合力打造宜居城市。以人为本,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居住、旅游、休闲、社会配套等功能,构筑优美的人居、宜居环境。充分发挥房地产行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不断加快推进市场周边住宅区建设。老城区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大力改造城中村,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制定了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政策,开发建设了汉城国际花苑、金地花园小区二期等24个高档住宅小区,完成拆迁230多万平方米,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需要。房地产竣工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以实施住房保障制度、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建设了阳光小区、新华家园等20多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安置房和廉租房,通过“租(廉租住房)、售(经济适用房)、改(危旧房改造)”并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四、打造旅游生态资源,提升城市特色品位

打造亮点,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集中力量对汉街内经营业态的调整力度,将汉街打造成风味美食、休闲娱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展销、古玩字画等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在不断推进城区绿地建设、加强绿地管养的同时,提升园林绿化的文化品味和内涵。建设2平方公里沛公园湿地公园和4公里的滨河绿色长廊,建成汉之源景区、改造汉城广场等绿地广场和42处街头游园绿地,新增绿地面积600万平方米。突出做好“绿”、“水”、“文”三篇文章,着力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一是充分挖掘汉文化内涵。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抓手,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景观带“一区两带”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刘邦故里、大汉之源旅游形象。以建设生态汉城、生态微山湖、果品沙河景区为重点,逐步形成汉城寻根、微湖赏荷、龙固观海、沙河摘果为主题的旅游品牌,汉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实施了沛公园、汉之源景区、刘氏宗亲会馆、汉街综合改造等景观景点建设,建设了京杭运河码头等3个沿湖旅游码头,加快推进千万吨级港口、千岛湿地和微山湖度假区建设,拓展大旅游,发展大物流,集聚大产业,带动大商贸,打造沿湖文化旅游产业带。积极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进一步提升沛县旅游知名度,将沛县旅游融入省际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沛县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打造园林绿化精品。按照“绿化优先,让地于绿”原则,实施了沛公园、滨河公园、汉之源公园等一大批绿化重点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游园绿化、街道绿化和广场绿化,点、线、面、段相结合,在文化内涵、景观设计、绿化造型等方面提档升级,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沛县独特的园林特色。三是着力做好水文章。围绕显水、活水、秀水目标,推进水系沟通工程,打通微山湖与沿河、挖工庄河接口,让城区的水“活”起来;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让城区的水“清”起来;加大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整治力度,让城区的水“靓”起来。

五、塑造精品工程,凸显城市形象。围绕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两大核心,我县聘请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家为城市建设的顾问,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带动全县城建发展。“十一五”期间,共实施城建重点工程458个,建成了汉文化景区、汉源宾馆、东北大厦等一大批标准高、体量大的标志性建筑,建设了沛公园、汉之源景区、刘氏宗亲会馆等景观景点,大大提升了城市档次,凸显了沛城的品位与特色。

六、突出市场开发改造,加速度培育城市产业。

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目标,制定了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连锁经营、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新型业态,做大做强城市产业。先后兴建了金凤凰装饰城、温州商贸城等十大商城及泗水大厦、汉之源大厦等沿街大型商业用房;扩建了七彩街市场、改造了汉城商都、鼓楼市场。引进了苏果超市、农工商超市、海澜之家、金鹰服饰、五星电器、苏宁电器等全国大型、名牌、连锁经营等流通企业48家,城区商贸经营面积200万平方米,年商品交易额达45余亿元以上。

六、实施城乡一体战略,高标准推进小城镇镇建设 “十一五”期间小城镇建设以镇域规划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等小城镇发展战略和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三化三提升。2010年选择了龙固镇、张庄镇、敬安镇、大屯镇4个经济基础较好,有一定优势的镇为徐州市重点中心镇,安国镇、魏庙镇为自主创建中心镇,杨屯镇为整体搬迁镇,列入我县小城镇建设先行推进重点建设镇。5年来,15个镇住宅建设投资11.1亿元,竣工面积159万平方米,公共建设投资2.89亿元,竣工面积34.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总投资1.96亿元,硬化道路105.81公里,修铺下水管道85.0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6.28公顷,安装路灯3390盏。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城镇居民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十二五”展望

一、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城乡建设工作全局,创新城市建设思路,围绕2个50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继续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新城区为契机,全面完成新城市区核心区的建设,加大旧城整治改造力度,做优做美老城区;继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推进全县建设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大力提升城市综合使用功能,加快调整城市结构,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加快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资源环境,塑造城市特色;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振兴建筑业,规范整治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为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我县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总体目标

1、城市化率:十二五期末达到50%;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完成 200亿元;

3、住宅与房地产开发投资:五年完成1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15%;

4、住宅与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五年完成2000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1500万平方米

5、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十二五”末人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

6全面建设节能建筑:城镇以上所有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面实施节能设计50%以上的标准。

7、全县形成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基础设施完善、城乡人居环境良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局面。

三、工作思路

(一)以重点工程为载体,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工程建设资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困难仍十分突出,我们要坚持围绕既定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破解城建难题。

1、加强市政建设。建设城市重点景观轴线,精心打造城市名片,展示现代城市风貌,构筑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加快新城区东环路、正阳大道北路、曹参东路、周勃东路、灌婴东路等道路建设,拉大新城区框架。进一步放开市政项目建设市场,加强资金、质量、进度控制。实施新沛路、汉邦南路、汉城中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将超过5亿元。

2、加强城建资金的筹集。一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加快落实贷款计划;二要开拓思路,建立多元化投融渠道,一方面可通过拍卖市政工程冠名权的办法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可采取BT模式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吸纳外来资金,同时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土地收储、启动开发和市政建设的滚动开发,加快建设步伐。

3、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对村镇建设工作的指导,重点抓好中心镇创建工作,将区域条件优、经济基础好、发展替力大、具有一定规模的5—10个中心镇作为发展重点,以中心镇作为城乡建设的纽带,把城市生产要素扩散开,带动同边乡村地域发展。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城镇综合功能,积极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改善人居环境。

1、加强拆迁工作。及时调整新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规范拆迁运作机制、政策,重点做好依法拆迁的监管,将市场化拆迁交给企业和中介机构;强化拆迁管理,严格拆迁许可制度,实行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监管,重点做好阳光小区四期、安泰小区、夹河子、写字楼楼北侧、双靛池、沛初中北侧、正阳小学东侧等地块建设。

2、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健全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体系;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城市承载力、人口规模,编制出台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综合治理,稳定房价,加强住房价格监管,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市民理性消费。

3、建立多层次的供房体系。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完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健全廉租房制度,满足务工人员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探索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新路子。

4、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重视小区人文环境和空间控制,建设一批智能化、生态化、节能型的住宅小区,理顺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健全维修资金管理制度,明确维修资金使用审批程序,规范物业管理经营服务行为。

(三)加快功能设施建设步伐,提升新城区承载力。 新城区规划要坚持科学规划、全面开放、统筹协调、绿色生态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全新理念。新城区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市场化运作、多出精品、争创一流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封闭管理、强力推进”的原则,在新城区建立起畅通无阻的交通线、商贸繁荣的经济线、环境优美的风景线。争取早日把新城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厚的行政办公中心、现代商贸中心和居住中心。

四、具体项目

1、新建改建道路

(1)天津路东延段(汉景路—沿湖路)长5500米,宽40米。

(2)汉景路(沛龙路—周勃路)长2000米,宽40米。 (3)王陵路(汉源大道—正阳路)长1600米,宽30米。 (4)四中西侧道路(四中北道路—韩信路)长350米,宽26米。

(5)东环路,南北走向,长10000米,宽50米。 (6)西北环路(沛公路—大微路)长6183米,宽50米。 (7)沛丰路,长23000米,宽23米。

(8)红光北路(樊哙路—萧何路)长3720米,宽30米。 (9)新城客运站东侧道路(韩信路—樊哙路)长870米,宽26米。

(10)李瓦屋大沟东侧支路(萧何路--沛公路)长1500米,宽26米。

(11)开元中学北侧道路(正阳路—红光路)长838米,宽26米。

(12)屯北路(西环路—东环路)长5800米,宽50米。 (13)正阳北路(萧何路—沛龙路)长5100米,宽 50米。

(14)曹参东路,东西走向,长1300米,宽30米。

(15)周勃东路(西环路—东环路)长4500米,宽40米。 (16)灌婴东路,东西走向,长1300米,宽40米。 (17)新沛路改造,东西走向,长1250米,宽30米。 (18)汉邦南路(樊哙路—鼓楼街)长840米,宽30米。 (19)汉源大道南段(汤沐路—新沛了路)长1100米,宽40米。

(20)歌风西路(汉城路—汉润路)长2400米,宽40米。 (21)沿河北路(汉源大道—东环)长3100米,宽15米。 (22)樊巷街(小红光路—沿河路)长1300米,宽20 米。 (23)曙光街(汉邦路—汉源大道)长860米,宽20米。 (24)汉旺路(东风路—南环)长2500米,宽30米。 (25)汉城中路改造,南北走向,长950米,宽12米。等30余条道路建设。

2、商贸文卫办公项目

(1)文化中心,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计划投资7000万元。

(2)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奥体宾馆,计划投资52000万元。

(3)中心商务区东区,占地4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20000万元。

(4)上海能源行政中心,汉源大道东侧,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计划投资10000万元。

(5)综合办公中心,新城写字楼东西两侧,占地11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0000万元。

(6)新城区写字楼,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35000万元。

(7)新城医院一期,汉源大道东侧,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2000万元。

3、公交客运交通

新辟线路5条,新增公交车辆60辆,重点发展新城区。

4、给水工程 建设新城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供水能力10万吨/日。

5、排水管网建设

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

6、城市住宅建设

阳光小区四期、安泰小区、夹河子地块、写字楼楼北侧地块、小街子新村、北孔庄新城、大屯煤电新城嘉苑住宅小区建设。

7、棚户区改造

歌风中学地块、申庄地块、双靛池地块、子隆小区地块、质监站南地块、开元中学南侧地块、中心商务区以西地块、阳光三期南地块、四中地块、种子公司地块、东关地块(滨河路以南,梦园小区东)5000余亩棚户改造计划。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实施 “奋力实现苏北率先,全面建设美好沛县”的总体目标,以城市生态建设、功能性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新城核心区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生态园林、汉风沛韵、最佳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2个50为发展主线,加快东西南北畅通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行政办公工程、文化商贸工程、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面貌,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一)加快城市道路设施建设。2011年,全面开工建设东环路、天津东路、西北环路、沛丰路、红光北路、新城客运站东侧道路、李瓦屋大沟东侧支路等道路工程的建设任务。这13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将真正实现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打通外部出口通道,畅通东西南北的目标。

(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2011年新建新城区供热管网、供电管网、弱电管网、垃圾处理厂二期等新城基础设施项目,继续抓好文化中心、综合办公中心、上海能源行政中心、新城区写字楼、新城医院一期、新城地表水厂、中心商务区东区等等续建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三)加快民生工程建设。

1、全面启动新城地表水厂及地表水厂给水工程的建设任务,确保城市用水普及率保持100%。

2、完成老城区2座生活垃圾场中转站、及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建设任务,实现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的目标,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3、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和城区下水道疏浚工程建设任务,提升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四)加快旅游景观工程建设。按照生态人文的建设理念,充分体现其人文性、生态性和亲水性的思想,完成大风歌广场、沛公园二期、千岛湿地景区以及城区新建道路绿化工程等建设任务,全力打造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新沛城。

(五)加快棚户区改造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高标准实施鼓楼市场、汉街商业广场、县设地块、燕山西地块、沛高中北侧地块、农行北侧地块王庄地块等重点区域的成片开发,新建一批档次高、环境美,功能全的现代化新型住宅小区。

(六)推进城市亮化覆盖。在做好全县路灯和景观灯日常维护和保养的基础上,重点实施路灯中央控制系统,提高管养效能。并大力推广节能灯,提高路灯亮灯率和节能率。

(七)优化城市客运管理。完善并落实《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的相关精神,开通和延伸2条公交线路,并根据财力和客运需求添置相应车辆;优化服务、完善出租车管理。

(八)加快中心镇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居住、人口向城镇集中,通过“三化三提升”打造新型现代化小城镇。2011年把中心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突破口,大力实施“421”工程,突出抓好张庄、敬安、大屯、龙固4个镇集中创建,着力推动魏庙、安国2个镇自主创建,按照市中心镇标准加快杨屯镇搬迁建设步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带动强的大项目,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着力提高小城镇集聚辐射能力,到2011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4%。每个县城至少完成新建或改造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县以下重点镇新建或改造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少于2个,同时加大镇容村貌的整治力度,力求道路硬化、环境清洁、设施配套、交通有序。

建设局城建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局城建建设工作总结

城建档案馆十一五工作总结与工作总结

城建档案馆十一五工作总结与工作总结

县建设局工作总结

区建设局十一五总结及总结

市规划建设局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

县建设局党总支工作总结

县建设局创优先进事迹

县建设局半年总结

县建设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进展情况
《县建设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进展情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