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思金融体系稳定

发布时间:2020-03-03 09:3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思金融体系稳定 新千年临近之际,似乎大家都是应该准备乐一乐的时分,生活在台湾的一些人可能乐不起来。台湾最近有两大\"不安\":第一大\"不安\"是台湾政局*,特别是在\"立法委员\"有关能否存在台湾版\"莱温斯基事情\"提出质询之后,状况更是如此;第二大\"不安\"是大名鼎鼎的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在大庭广众之下揭了台湾金融业的短,声称台湾很可能在明年春节前迸发外乡金融危机。

在美国,\"莱温斯基事情\"原本也算不了什么,当时的始作俑者克林顿总统固然被搞得身败名裂,但美国经济依然如火如荼。可是,换成台湾,为什么一时被大肆渲染的\"总统绯闻\"就是一大不幸呢?由于台湾\"总统\"是要管经济的,假如绯闻缠身,他就没有时间管了。关于指导人物,许多人常常更多地关注其绯闻,但并不关怀其绯闻自身的事实水平。台湾\"立法委员\"的行为举止之古怪失度,原本也算出名全球,其对\"陈总统\"的责备,在我们看到\"行乐图\"之前,恐怕得大打折扣。至于我国媒体对台湾的众多事情常常有放大或者化小作用,我们有时对本人的所闻所见也难免无法自信起来。

假如依照波普尔对民主制度的透视,那么可以完成战争的政府更迭的就是\"民主政体\",不能完成的就不是\"民主政体\"(波普尔,1987年)。能够说,台湾和美国一样,都完成了西方意义上的\"民主\",但台湾的\"民主\"比美国脆弱得多。孙中山先生早就在当前提出了\"军政、训政(即党政)、宪政\"三部曲,真正完成\"宪政\"已是在蒋经国的暮年,到目前\"立法委员\"们拳打脚踢的局面时有所见。在美国是政企(银)分开的,台湾则是政企(银)不分的,即便有所分,也是分得不清的。政府干预原本就是诸多东亚、东南亚国度的经济形式特征。

政治动摇在美国虽能招致股市动摇,但是动摇之后,股市依然能够照样上扬。但是,政治动摇在台湾的效应可能就不一样,在经济景气的时分,问题可能不大,但在经济不景气、金融业不良贷款多的时分,政治动摇对经济与金融运转的扰动就大。

台湾比之于大陆,无异于\"弹丸之地\",但是,就在这一岛屿上,却是银行林立。据台湾的统计年鉴,与1991年数字相比,截止2000年1月底,除了\"中央银行\"之外,台湾有本\"国\"普通银行54(16+8)家,外国银行在台分行39(35)家,信誉协作社48(74)个单位,农会信誉部287(285)个单位,渔会信誉部27(25)个单位,信托投资公司3(8)家,还有邮政储金汇业局,本\"国\"人寿保险公司17(14)家,本\"国\"产物保险公司17(19)家,本\"国\"票券金融公司16(18)家,本\"国\"证券金融公司4(1)家,外银代表人办事处24(28)家(括号内为1991年数字——参照周大中,1994年,第205-206页)。台湾商业银行的设立采取核准制。在过去,台湾银行大多为公营银行,非公营银行属于例外。从九十年代初开端,有大批非公营银行申请开业,其中很大一局部带有家族颜色,这些新银行的资金范围有限(周大中,同上,第204和212页),其设立是为了替背后的财团提供一个较不受约束的集资渠道,而且这些财团根本上还是希望银行可以赚钱。总之,往常台湾银行的家数不减反增。

台湾无疑存在过度竞争问题。但过度竞争自身却不是问题,只需台湾银行之间存在破产倒闭和自在兼并的运作机制,过度竞争问题会由于银行之间的自在兼并行动得到改善,金融资源趋向于流向最适合其管理的机构管理,由此金融构造能够趋于完善。在90年代初,真正的问题是台湾普通银行中公营银行占统治位置,其特性与大陆的国有银行很相近,业务上不求上进,担任人但求无过,不求有功,难以展开现代化的银行业务(比拟周大中,同上,第212页)。到往常,随着台湾银行数目大增,银行之间的竞争绝后剧烈。台湾那些新银行的要人也局部来自那些公营银行,似乎也应具备公营银行老总们过去那种散漫习气。但是,时过境迁,由于机构林立,竞争过度,很多公营银行的老总们那种散漫习气也都已根本消逝,更不用说那些新银行的老总。总之,银行老总们的业务压力很大。

据我的台湾藉朋友何子毅先生引见,台湾的公营银行,其绩效和构造都相差不多。也就是说,并没有亏损特别严重的、也没有业务特别突出的公营银行。在这种状况下,银行之间(特别是公营银行之间)的兼并即便发作,其动力源自降低本钱、进步效率。但由于尚无金融机构兼并法,几家银行(如台银、中信局及土银)酝酿兼并,但并不胜利,反倒是信合社改制为商业银行者不少。

我国大陆的国有银行占领着垄断位置,似乎也在酝酿兼并重组。大陆银行之间的竞争格局与台湾大不相同。一方面,参加世贸和金融全球化请求我国大陆的银行愈加壮大强壮,即请求我国扩展银行范围,以迎接外国银行的应战。另一方面,即使外国银行大举进入,其触角在很长时间内可能依然有限,由于在我国中心城市之外的许多中央,可能依然得靠我国大陆现有银行的密密麻麻的分支机构提供金融效劳。当然,我国大陆银行能够与外国银行合资、协作,或树立战略联盟,反之亦然。目前我国大陆国有银行酝酿的兼并重组,由于银行坏帐率高,似乎像是两位浮肿病号之间的\"成家\".政府的银行不可能不遭到政府干预,不一定可按市场竞争的择优规律沿着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向完成兼并。行政部门指挥下的范围宏大的\"拉郎配\",其结果可能愈加拖累原本业绩就差、体态臃肿的\"新郎\"和\"新娘\".

过去几年,台湾固然遭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逃过了金融危机的劫难。缘由很多:(1)台湾外债少,负债仅为数千万美圆;(2)国际收支经常帐长期呈现大幅顺差;(3)外汇存底多,目前达1100多亿美圆;(4)中小企业占主体,可灵敏调整运营方向,从而有助于确保台湾的经济增长。据安定洋经济协作理事会11月12日音讯,预估台湾2000年经济生长率为6.4%,2001年则为6%;民生消费指数(CPI)为1.3%,明年为2.1%。此外,台湾的经济高科技含量可观,在国际分工中,对欧美的加工需求依赖性较大,对东亚和大南亚的加工需求依赖性较低。台湾的企业构造固然对灵敏调整运营方向有利,但是企业的融资构造却不悲观。台湾的大企业过高依赖银行的贷款,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很多是透过民间借贷。台湾国民党具有许多企业,与德国继承了东德原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SED)产业的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PDS)一样,两者能够说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党。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民党曾请求银行救助30余家这类企业。这阐明台湾有严重的党、政、企不分问题。

但台湾的经济泡沫仍在幻灭之中,这也是事实。据伦敦《经济学家》文章,台湾股市自从三月间陈水扁博得选举以来曾经跌了百分之三十五,许多地域的房地产自一九九五年以来已跌到超越百分之五十,若干大财团也都面临偿债艰难的问题。台湾的贷款常常是由股票与房地产做为担保。许多人责备台湾银行肯作抵押放款而不肯多做信誉放款,这就有些像当铺(周大中,1994年,第212页)。依据台湾媒体报道,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台湾的经济泡沫开端幻灭。随着债务人无法偿债,这些抵押品的价值也大幅缩水。台湾的银行坏帐目前已创下最高纪录,依据政府统计坏帐比率达5%,但是剖析家们的见地却是此一水准的二到三倍,激进一些的估量为10%.但是,依据一些临近国度的经历,假如呆帐率高于15%,就容易发作系统性风险。与此相比,大陆官方机构早就披露过,1996年我国大陆四大国有银行的呆帐率达25%(估量为激进数字)。1997年底我国大陆四大银行资产净值占2.16%(转引拉迪,2000年,第157页)。

金融制度呆帐、坏帐比例高虽是问题,但假如没有《经济学家》杂志的一把火,世人对台湾金融市场的自信心就不会遭到过多的影响,金融体系就可能在修修补补中照样运转不误。金融体系由金融效劳需求者、金融效劳供应者和金融市场组成。从资金活动角度看,金融体系由市场、中介机构、亏损部门和赤字部门组成,资金从有亏损的实体经过金融系统流入有资金赤字的实体(博迪,2000年中文版,第22页)。亏损部门供应资金的行为基于一种收回初始资金投入并获取报答的预期,而且预期报答的数目是与投入资金所承当的风险正相关。可见,金融系统的资金流是一种完好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是致命的。支撑金融体系运转的最主要要素是市场自信心。

关于一个坏帐堆积成山的金融体系,只需市场自信心存在,而且只需有一家机构出面作出救援姿势和调整,金融市场就能苟延残喘,无论该机构是政府、银行、企业,无论它是国内还是国外甚或国际机构。我们的社会、经济系统(包括金融)能够说是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常被谑称为\"蝴蝶效应\":一只蝴蝶今天在北京翩翩飞舞,或许就会改动纽约下个月的天气(莫斯可,200年中文版,第7页)。《经济学家》杂志能够放飞蝴蝶。宝岛上\"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也能够放飞蝴蝶(求稳)。

谁也无法预言将来。如今所说的混沌理论或复杂系统理论,其中心观念就是:最终结果敏感地依赖于初始条件,因此总是难以预测的(莫斯可,200年中文版,第7页)。无论是关于台湾还是大陆金融业来说,所能做的可能就是改善初始条件。那么什么是初始条件?前一时段的完毕状态就是现一时段的初始状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从如今做起,改良现时的条件。

经济学家的文章无疑给台湾提了一个醒,其作用无异于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必胜、资本主义必亡对资本主义国度的影响。这也让人想起了美国世界察看研讨所莱斯特。布朗著文的发问:\"谁能养活中国?\"马克思的预言和布朗的发问都招致了所涉由者的大量顺应性反响,从而使得迸发危机的时间表延长(以至无限期延长)。与《经济学家》杂志的文章的预言相反,台湾政府和业界的许多顺应性反响很可能使得台湾在春节以前不会发作外乡型金融危机。

退一步讲,大陆和台湾不是兔子和狐狸的关系。万一台湾金融业撑不住,不存在兔死狐悲的问题,反倒会有唇亡齿寒的意义。大陆,台湾,泰国,韩国,马来西亚……,这些国度的文化特征和经济形式的共性很多,最大的共性就是政府干预严重,假如说那些国度以\"裙带资本主义\"著称,我国也不乏\"裙带\"特征。但是,一旦危机临头,稳定局势的大事肯定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不论这个政府是凯恩斯主义型政府还是守夜人型政府。

但是政府的插手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救援(bail out)的后遗症很大,救援者的信条是:\"该救的还是要救\".假如中央银行出面救援,充任一次\"最后的贷款人\",业绩差的银行就得到一次甜头,就不思改良,呈现了道德风险,这种道德风险经过其他银行的学习效应传染给其他银行,结果央行可能得不时充任\"最后的贷款人\",整个银行系统的业绩就会每况日下,最终招致发作系统性解体。

假如地道依照市场规律办事,那就是\"该倒的就让它倒\".不救援的结果是企业或银行的破产倒闭,甚或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在考量不救援之前,可能得测算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和涉及面有多大。只需涉及面不大,破产倒闭是好事,这一方面强化了企业和银行的预算约束,另一方面破产倒闭惹起的企业和企业重组能够优化市场构造。大浪淘沙,\"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救援和不救援这种两分法是不全面的,似乎只要这两种方式。实践上除了救援何不救援之外,还有化解和防备等方法。

台湾五年前就树立了金融监理委员会。东亚金融危机迸发以来,特别是在今年,台湾当局和金融业界推出了许多的化解和防备措施,其中有些是与市场分歧的(market conform),有些是与市场不分歧的、因此也是易受攻击的。这些措施包括:(1) 以国安基金作为支撑股市的最后手腕。台湾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一切本人设有国安基金。今年该基金与其他四大基金曾经屡次入市购入股票作多护盘;(2) 台湾当局已思索到企业在春节期间的资金需求,\"行政院\"财经小组扩展会议中,已请求银行对营运与缴息正常的企业在明年四月十四日前到期的贷款本息,予以展延六个月;(3) 去年已将金融停业税有5%降至2%,最近方案继续降至零税率;(4) 新政府上台后,曾进步乙户准备金利率,提供3200亿台元优惠房贷,辅佐传统产业4500亿台元融资,筹设资产管理公司,纾困企业;(5) 调降存款准备金;(6) 准备推出金融机构兼并法,以促进银行兼并;(7) 筹建资产管理公司。

台湾目前能做的可能是要继续推出措施,稳定人心,恢复市场人气。假如一盘散沙了,有关金融危机的说法无疑就成了\"自证预言\".台湾的信息透明度和公开性曾经较强,这一方面招致问题容易暴显露来,容易迸发金融恐慌;另一方面这也便于及时处理问题,而不是用纸去包火,或者用纸去救火。大陆的习气做法是依据需求肯定能否披露音讯,在短期内经过化解措施坚持金融稳定。

但化解措施都是事后措施,今后是要多设置事前预防机制,这才是面向久远的思索要点。在长期,无论是台湾和大陆,都要从基本上实行政企(银)分开,让市场力气依照市场运作规律发挥其作用,即恢复市场本位。

信息来源于【职教人生】 http://www.daodoc.com/

金融体系稳定论文

金融体系稳定的逻辑

狼图腾浅思

浅思廉政文化建设

辅导员工作浅思

企业文化建设浅思

“三线”文化的浅思

中国食品安全之浅思

金融体系反腐倡廉

中国金融体系

浅思金融体系稳定
《浅思金融体系稳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