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校生中职生高考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9: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总复习阅读题补充资料(二班专用) 读《幽径悲剧》

1、读“茫茫燕园中……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内容。

2、“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所指的“盛开着的玫瑰花”的人生是什么?

3、“我”“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古藤的灭亡引起了“我”哪些“闲愁”?下文中写了两件事,道出了“我”的“闲愁”,请作简要概括。

4、文中写“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展开想象,具体描写“群树”“荷花”深表同情的情态。

读《荷塘月色》

1、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 月光如流水一般。

(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2、“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指什么?小睡指什么?

3、“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改为“印”好不好?

4、“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

5、“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丰姿”什么意思?“大意”什么意思?

6、“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这一自然段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7、“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两个“热闹”意思是否相同。

8、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 是突出荷叶的什么特点? A、翠绿柔嫩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9、“不能见一些颜色”中颜色的含义是?

读《故都的秋》

清晨起来,甲(煮、泡、冲、烫)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听得、听见、细听、聆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漫、细、忙、点)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1、请勾出正确的词。

2、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因为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3、全文第一段主要写作者怎样的感受?

4、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5、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宕开一笔,先写江南之秋?

6、第二段中“混混沌沌”“半开半醉”在文中指怎样的状态。 阅读《项链》

“教育部长乔治①朗博诺及夫人②共请路瓦栽先生与夫人于一月十八日③星期一④光临教育部礼堂⑤参加夜会。”

1、为请柬①——⑤处选取恰当的标点() A·,()。 B·,(), C·;()。 D·,,,。

2、她不像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

)(懊恼 恼怒 郁闷 怅惘)地把请柬丢在桌上。 她用(

)(恼怒 懊恼 恼火 气愤)的眼睛瞧着他,不耐烦地大声说。

3、如何看待路瓦栽夫人对朋友说“我只借这一件”?

4、描述一下路瓦栽夫人借朋友项链的心理状态变化?(四个阶段)

阅读《过万重山漫想》

阅读第十自然段“前面的路有多长?······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

这段话有一系列的设问,试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段话中设问的几点作用?并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阅读《黛玉进贾府》

1、文中用了“未见其人,但闻其声”的笔法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别说说文中的服饰描写、容貌描写表现了王熙凤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文中贾母对王熙凤的介绍说明了什么?

4、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关于读书问题,黛玉回答贾母是“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是“不曾读”,前后为何不同。

阅读《胡同文化》

阅读下列文段“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1、这段文字是围绕胡同文化的什么特色写的?

2、依据文意,你认为形成胡同文化这一特色的原因是什么?

3、简要分析作者对这一特色的态度。

阅读第

四、五自然段

1、第四自然段先说胡同“它距离闹市很近”,继而说“但又似很远”,如何理解?这话有什么值得体味的地方?

2、“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很方便,但又似很远”一句的含义。

阅读全文倒数两个自然段

1、本文是汪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可以说“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

就是《胡同文化》的副标题。倒数最后两段中,有的语句直接扣住了正题,有的扣住了副题,有的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

(1)扣住了副题的具体语句是?

(2)既扣住了正题,又扣住了副题的具体语句是?

2、“也许像西安的蛤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这句是否是比喻句?

3、最后两段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阅读《我的空中楼阁》

阅读

13、14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山上的环境······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1、作者是谁?这是篇优美的____________散文。

2、散文常常“托物言志”,上述文字所要反映作者的“志”(情怀)是什么?

3、解释“清福”的含义。

4、从文章看,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这里有什么暗含的意思?

5、请你解释“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中“山坡”和“幸福”、“山路”和“空中”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

6、由于“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的关系,文章标题也“一语双关”,即指“我”家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送入天际的楼阁,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常识

1、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

2、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分别作者?

3、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

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四大喜剧?

5、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形象?

6、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

7、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

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9、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封建白话短篇小说是鲁迅的________?

1、编年体

以时间为中心(即按年代顺序记载) 《春秋》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资治通鉴》(司马光)第一部长篇编年体通史

2、国别体

以诸侯国为主体记载

《国语》左丘明

《战国策》刘向编订

3、纪传体

以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国志》陈寿

4、断代史体例

与通史相反,以朝代为断限

《汉书》东汉班固 判断正误

1、《劝学》选自《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荀况是道家学派的代表。

2、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3、“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5、《阿房宫赋》《师说》《项脊轩志》《石钟山记》都在标题中标明了文体。

6、莫泊桑是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十年中写了三百篇短篇小说,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选入初中课本,《项链》被选入高中课本。

7、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和两篇叙事长诗。他早期创作了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期又创作了“四大悲剧”。 《师说》

(1)解释有误的一项

A、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的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指代郯子之徒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由于这个缘故,相当于因此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是,这样,指代上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进行翻译 (3)词类活用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 B、吾从而师之(名词 师 由一般只连接动词而不连接名词的而 与动词 从 连接,用作意动,以······为师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D、位卑则足羞(形容词“卑”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贱的人)

4、对下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下圣人也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人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5、选出下列各句中“师”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吾从而师之(2)吾师道也(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4)或师焉,或否焉(5)不耻相师(6)孔子师郯子 A、16,23,45 B、123 ,456 C、136,245 D、134,256 《劝学》

1、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是()

(1)青,取之于蓝(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冰水为之(6)君将哀而生之乎(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235 B、156 C、378

D、458

2、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加点词解释错误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 尝:曾经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舆:车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的一步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4、下列者与例句中的者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5、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谏太宗十思疏》

1、选出错误解释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即使 C、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斯:这

D、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2、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1)臣闻求木之长者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3)人均当神器之重 (4)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A、12相同,34相同

B、12不同,34不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相同,34不同

3、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用比喻,阐明了目的和行为的关系

B、第一段委婉含蓄地对唐太宗奢靡的生活作风进行了讽谏 C、魏征认为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应该善始善终

D、帝王开国时一般能做到竭诚以待下,打下天下来之后,纵情傲物者多。 《石钟山记》

1、下列之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2)送之至湖口

(3)徐而察之

(4)汝识之乎 (5)周景王之无射也

A15用法相同,234用法相同

B、123用法相同,45用法相同 C、13用法相同,245用法相同 D12345全不相同

2、下列的得,意思是收获得一项是()

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此余之所得也

D、某亦守法,与公甚想得也

3、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马之千里者

4、对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和听到的景象令人可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三校生

三校生高考英语教学计划

罗平职校612级三校生高考

三校生三月高考模拟卷

上海市三校生高考古诗文积累

三校生文言文拓展

江西三校生高考数学模拟试题(13年)

12秋三校生高考政治期末试卷

三校生高考英语试卷分析报告

中职生心理

三校生中职生高考复习题
《三校生中职生高考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