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2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版)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0: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2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首先,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

其次,要重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今后,各大中城市都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市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对郊区和所属县乡的投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和企业帮扶农村,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

第三,要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国家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关于农村综合改革问题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走到今天这一步很不容易,但巩固成果的任务更为艰巨。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既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紧迫任务,又是解决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所在。千万不要以为农业税取消后,农民负担问题就从此解决了。这与取消农业税本身相比,任务更艰巨,意义更深远。

我着重讲一下乡镇机构改革问题。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效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乡镇机构该履行的职能、该提供的服务,不仅不能削弱,还要逐步加强。乡镇机构改革要按照“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不移、有序推进,积极稳妥、试点先行”的总体要求,做到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和确保社会稳定。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要着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转变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当调整乡镇在经济管理上的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同时要努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抓事业单位整合与改革。关键是要合理区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活动,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的,要强化服务功能,经费主要由财政保障;经营性的,要强化自我发展能力,逐步走向市场。要通过整合现有事业站所,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既减轻农民负担,又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三是妥善安排分流人员。这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既是重要环节,又是难点问题。要在严格定编定岗的基础上,由省级政府统一制定政策、方案和操作程序,根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用、竞争上岗,严禁搞暗箱操作。要积极探索多种分流方式,帮助分流人员重新就业,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和征地制度等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三、关于粮食问题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在粮食问题上必须把握两点:一是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这是要始终坚持的方针;二是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这是宏观调控的目标。粮食产量过低,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关键有两条:一要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二要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关于土地问题

加强土地管理,是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好的一个关键环节。这既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又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在土地问题上,我们决不能犯历史性错误。

要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承包地不仅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有利于而不妨碍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产业化经营等方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可以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依法、有偿流转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不顾条件强制推行。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国家宪法的规定,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要严格控制建设占地。近些年,大量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不仅为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而且通过土地征用和出让,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这是一些地方城市建设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也是以对农民补偿偏低、牺牲大批良田为代价的。如果不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就会盲目圈占耕地,使投资规模膨胀和投资结构失衡,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给农村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带来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宏观调控中启用了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其中土地这个闸门对抑制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既控制了投资的盲目过快增长,也保护了最珍贵的土地资源,效果是显著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一些地方占用土地的冲动仍然十分强烈,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地方违法征占农民耕地,不给农民合理的经济补偿和生计安置,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仍然是影响农村乃至社会不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长期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占用规模。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而且决不能搞账面平衡,必须做到面积和产能的双平衡。

五、关于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对待农民工,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

近几年来,中央在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农民工工资偏低、被克扣和拖欠,劳动条件差,享受公共服务少,缺乏基本社会保障等问题仍然很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大中城市存在,一些小城市和小城镇乃至在乡村的企业中也很突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解决农民工问题要坚持五条原则:一是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二是强化管理,完善服务;三是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五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这是农民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要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第二,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都必须依法订立并履行劳动合同,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特别要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第三,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要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第四,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第五,切实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

管理。特别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第六,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劳动保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认真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并及时调查处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第七,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行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既要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又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要鼓励各地区从实际出发,探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办法。

六、关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而农村社会发展这条腿更短。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6年还将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力度,较大幅度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扩大合作医疗试点县范围,争取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同时,要重视教育、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城市教师及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鼓励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根本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项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有机联系,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应当准确理解、全面把握。

一、生产发展就是要打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没有生产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孤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用途不变。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使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农民生活宽裕是检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积极开拓农民外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三、乡风文明就是要在农村形成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乡风文明建设要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建设为重点,制定规

划,逐步推进。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宜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夙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让农民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和光大,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男女平等、科学健康、遵纪守法‘等现代风尚得到倡导和培养,封建迷信、偷盗抢劫、打架斗殴、黄赌毒编、违法乱纪等丑恶现象基本摈弃和消除。

四、村容整洁就是要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目前,我国农村有3.8万多个乡镇,68万多个村,2.5亿多农户。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任务艰巨,潜力很大,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新领域,是拉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厨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电讯、电力等配套实施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供水系统快捷卫生,电力设施安全齐备.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加强危旧房屋更新改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房舍排列有序,道路硬化清洁,垃圾集中处理,厕所卫生整洁,人畜合理分离,绿树环绕,空气清新。

五、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坚持党对农村的领导,坚持以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终出发点,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制度保障。要发展和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逐步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不断增强集体经济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原因的探析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 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

浅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09中考政治复习专题之一

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原因

12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版)
《12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