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9: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调查报告

摘要: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视相亲 合理性 矛盾性 可持续发展

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着手整饬相亲类节目中的“炒作、造假、低俗”等现象。①从《玫瑰之约》到《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在赢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舆论热议,而后遭到仿效、批判、整顿或停播。这一节目类型的特殊发展经历说明了什么问题,电视相亲节目能否作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节目形态可持续地发展下去,这些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

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次把约会游戏(Dating game shows)搬上荧屏,至今世界各国的此类节目已多达数百种。国内最早的电视相亲节目是1991年由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今晚我们相识》。1998年,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则掀起了电视相亲节目首轮收视热潮,后由于频繁克隆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此类节目一度淡出荧屏。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相继开播,再度引起人们对电视相亲节目的高度关注。目前,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此类节目还有《爱情来敲门》、《缘来是你》、《为爱向前冲》等十余档。“存在即合理”,电视相亲节目十余年间两次高度流行,是由于我国的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节目兴起顺应社会需求。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组织结构、心理结构和文化模式的巨大转变,人们的个性意识逐渐觉醒,婚恋观开始摆脱传统的束缚,电视相亲节目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的“80后”陆续达到适婚年龄,由于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这一代人大龄单身现象十分突出。有调查显示,京、沪等大城市适婚青年单身率已突破30%②,有些城市出现因职工回家相亲催生的辞职潮③,“剩男剩女”相亲受挫导致的心理疾病甚至自杀事件也呈多发态势,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电视相亲节目在这一背景下再度热播,是电视媒介顺应社会需求的一种表现。

节目流行符合市场规律。上世纪90年代,电视相亲节目作为荧屏上的新鲜事物,展现出“爱情速配”新奇、欢乐、平易近人的魅力,迅速吸引了大众眼球。以《玫瑰之约》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探索出“情感+游戏”的成功模式④,参与性强、受众面广、令人耳目一新。21世纪的信息传播更多元化,电视相亲不再具有渠道独占性优势,但声画兼备、平民化、低门槛等电视媒介传播特性使之具有极高的真实感、直观性和参与性,为电视相亲节目获得较高收视率提供了保障。加之近年来才艺选秀、平民K歌等节目类型相继兴盛又逐渐式微,久违荧屏的电视相亲节目重登舞台能再次给受众带来新鲜的收视体验。

节目特性迎合受众心理。就节目特性来看,电视相亲节目暗合真人秀的元素。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在《美国经典电视栏目》一书中分析称,“真人秀”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观众,核心竞争力在于三点: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窥私欲;二是让观众看到没有脚本却又精彩纷呈的真人连续剧;三是通过让观众直接参与来制造最有群众基础的明星。⑤电视相亲节目将异性的相识、相知乃至相恋等交往过程从人际传播转变为大众传播,这种私人情感的公开化,极大满足了受众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

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矛盾性

电视相亲节目在西方是长盛不衰的节目类型之一,在国内却总是“好景不长”。究其原因,除目前国内电视节目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竞争、创新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等问题之外,还存在电视相亲节目在特殊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的内在矛盾性的问题。

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这一矛盾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特殊情感心理,被认为是导致首轮电视相亲节目盛极而衰的主要内因之一。事实上,它也是最近热播的一些电视相亲节目出现价值偏差,引发舆论热议并最终导致集体“整风”的深层原因。

“速配式的电视相亲和中国人内敛的情感是相悖的”。⑥虽然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青一代个性意识和表达欲望有所提高,但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公众面前大方展露私人情感仍然属于非常态的行为。加之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追求利益和个人成就的动机,导致出现一些嘉宾利用电视相亲节目进行自我炒作、谋求名利的现象。一旦节目制作方把关不严,或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放任嘉宾出格的言行,相亲节目就将沦为个人炒作的平台。一些背离优秀文化传统,偏激或势利的婚恋价值观通过节目得到放大,更会对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电视相亲节目暗合真人秀的元素,在拟定的游戏规则下展现真实,因此这一节目类型本质上具有娱乐性。娱乐元素能增加节目的可看性,进而提升收视率。但就电视相亲节目的内容构成和功能定位来看,其初衷是扮演“电视红娘”的角色,为男女嘉宾提供婚介服务,配对成功率是节目赢得受众认可的重要依据。

电视相亲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将导致节目失真、失信,流于低俗,甚至危害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一味强调服务性也不现实,因为节目的有限时长毕竟有悖于生活中情感生发的自然过程。这样,在节目的可看性与实用性之间如何取舍,服务元素与娱乐元素的比重如何权衡,就成了目前国内电视相亲节目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促进电视相亲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电视相亲节目在国内曲折发展的历程,一方面说明此类节目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揭示出节目内在的矛盾和隐患。目前,面对社会舆论热议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发文整饬,电视相亲节目的言论导向多已回归主流,然而,一些节目的风格突变让人难以适应,致使收视率出现明显下滑,还有一些节目则完全退出了市场。媒体责任与收视率能否两全?如何在守住道德底线的前提下保持电视相亲节目的可看性,促进这一节目类型的可持续性发展?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守土有责,避免收视率异化。在一些嘉宾参与电视相亲节目,以拜金、炫富等言论表达其对物质的“真实”态度后,美国《时代》周刊登载了《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为钱还是为爱?》的评论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约会明星”的想法和言论完全背离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事实上,即使在社会文化高度开放、商业主义盛行的西方社会,人们对待爱情仍是强调纯洁性的,在电视相亲节目中询问对方的职业和收入情况一般被视为禁忌。

对于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制作方而言,必须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杜绝节目为短期经济效益而背离传统美德、任由社会价值观走向偏差的现象。电视工作者守土有责,只有尊重传统美德,深刻认识到节目所传播的内容对国家文明形象、当下社会风气以及未来文化环境的影响,才能避免节目遭到收视率异化。

细分节目类型,创新节目形态。针对目前一些电视相亲节目的定位在娱乐性和服务性之间难以权衡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细分节目类型来加以解决。目前国内外电视相亲节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态:服务型、娱乐型和真人秀型⑦。

服务型:国内现有的电视相亲节目多属这一类型,即通过节目为男女嘉宾牵线搭桥,提供婚介服务。要做好此类电视相亲节目,首先必须核实嘉宾身份。其次在叙事方式上应坚持平民化,营造真实的交流环境。由于节目时长的限制,嘉宾不能在现场进行充分交流,这将直接影响配对成功率,因此有必要开辟“第二交流空间”,如通过成长背景介绍、家庭或工作场景展示等,尽可能还原嘉宾的真实性格。再次,节目可以结合不同的主题,开展针对性婚介服务,如同城约会、行业联谊、中老年专场等,以进一步提高配对成功率。最后还应建立适当的反馈制度,如动态跟踪、定期回访等,以服务的诚意和成效促进节目收视率稳步上升。娱乐型:典型代表是韩国明星配对节目《情书》。这类节目只保留了相亲中的“配对”概念,节目定位和内容是纯娱乐的。国内在借鉴此类型节目时应注意:明确节目的娱乐性定位,让观众明白配对只是一场游戏,配对结果在节目之外就不再有意义;嘉宾最好由专业的演艺人士充当,以保证节目的可看性;游戏环节的设置应强调趣味性、互动性和表演性等。

真人秀型:欧美和日本的电视相亲节目多为真人秀,形式丰富多样,创意新颖,广受观众欢迎,但真人秀对参与者的表现能力和受众的接受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目前这一类型在国内只有少量节目,如重庆都市频道的《凡人有喜》和青海卫视的《单身厨房》等。要将西方的真人秀运用到我国的电视相亲节目中,需基于本土文化进行改造。例如,西方的相亲真人秀往往通过竞赛,鼓励参与者们暴露人性弱点,中国观众对此难以适应,很容易招致舆论的道德审判,因此,节目应避免刻意揭露人性恶的一面,代之以对细腻情感的展现和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应避免采用残酷的淘汰赛制,也不宜设置过高的现金奖励。

开展跨界合作,紧跟时代步伐。电视相亲节目还可通过开展跨媒体、跨行业合作,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节目形态创新。如与诚信度高的专业婚恋交友网站合作,既能扩大嘉宾来源,又能节约由电视台逐一核实嘉宾身份的成本投入;与手机等移动媒体合作,可方便观众参与节目,有效增加互动。跨媒体合作还能拓展和延伸嘉宾在线下的情感交流,从而对节目受限于时长和演播室环境而显得狭小的交流空间形成补偿。开发不同形式的电视相亲真人秀,如与相关企业或部门合作,通过观光旅游或户外拓展运动开展相亲活动,可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韩国对娱乐型电视相亲节目的产业开发也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经验,通过“节目捧红艺人——艺人引领时尚——时尚创造新人——新艺人再度提升节目收视率”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总之,电视相亲节目是社会、市场和受众共同需要的节目类型,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只要妥善解决,完全可以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并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注 释:

①冯遐:《广电总局下文整饬相亲节目 禁炒作禁造假禁低俗》,新华网:2010年6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0-06/11/c_12207948.htm

②代丽丽:《新一轮单身潮显现 一线城市剩男剩女比例达3比7》,《北京晚报》,2010年3月15日。

③马云霞:《“回家相亲”催生辞职潮 惠州企业推出婚恋福利》,中国新闻网:2010年1月28日,http://www.daodoc.com/sh/news/2010/01-28/2095588.shtml

④刘国强:《电视情感类节目的类型解析》,《新闻知识》,2008(1)。

⑤李秀平:《电视婚介节目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8)。

⑥《〈玫瑰之约〉制片人:电视速配不适合中国人》,中国新闻网:2009年3月9日,http://www.daodoc.com/yl/zyxw/news/2009/03-09/1594446.shtml

⑦⑧谢耕耘、丁瑜:《中日韩电视婚恋节目比较》,《新闻记者》,2006(7)。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关于电视相亲节目的调查问卷

调查

1、您是否看过相亲交友节目吗

在对您是否看过相亲交友节目吗的调查中有46%的网友表示不经常看(其中女性占65%、男性占36%;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41%、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45%、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3%)、表示经常看的网友占39%(其中女性占57%、男性占43%;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50%、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36%、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4%)、听说过但没看过的网友比例为10%、而表示不知道相亲节目是什么的网友占5%。

调查

2、看过节目后,您有什么收获

有38%的网友表示看过节目后可以学到交往方面的技巧(其中女性占53%、男性占48%;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51%、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35%、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6%)、而表示没有收获的网友占28%(其中女性占72%、男性占28%;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36%、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47%、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7%)、表示了解异性恋爱心理的网友占24%、剩余9%的网友表示不知道等其他内容。

调查

3、您是如何理解人们参加这种相亲交友节目的

表示是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的网友占35%(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52%、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33%、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4%)、有28%的网友表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45%、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40%、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6%)、有19%的网友表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而表示纯粹为了玩等其他内容的网友比例为18%。

调查

4、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电视相亲节目的

有40%的网友表示没想法(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44%、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40%、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6%)、表示和生活中相亲一样的网友占37%(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51%、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32%、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8%)、剩余23%的网友表示相亲节目会影响到社会婚恋观等其他方面。

调查

5、如果要您相亲,您会选择那种方式

对您相亲会选择那种方式的调查中有41%的网友表示会通过朋友介绍(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42%、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42%、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7%)、而有32%的网友表示会服从家长的安排(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51%、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35%、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4%)、有13%的网友表示会通过婚姻介绍中心相亲、而15%的网友表示会通过电视相亲等其他方式相亲。

调查

6、您会因为什么原因而恋爱的

表示因为寂寞而恋爱的网友占33%、有29%的网友表示是纯粹的喜欢一个人、而22%的网友表示别人都有,自己要有一个、剩余16%的网友表示追得太紧等其它原因。

调查

7、以下三种情况您会选择和谁进行交往

选择和自己喜欢的交友的网友占38%(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51%、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32%、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8%)、有37%的网友表示选择喜欢自己的(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46%、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38%、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7%)、而表示要两情相悦的网友的比例为25%。

调查

8、您最看重对方的什么

在对您最看重对方的什么的调查中有41%的网友表示看重对方的人品(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46%、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39%、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7%)、而表示看重对方容貌的网友比例为19%、看重能力、物质的网友均占14%、剩余12%的网友表示看重对方的兴趣爱好等其它方面。

调查

9、您认为大学里的恋爱也是以金钱为基础吗

认为大学里的恋爱也是以金钱为基础的网友占52%(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48%、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35%、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8%)、有39%的网友认为大学里的恋爱不是以金钱为基础(其中年龄在15-25岁的网友占45%、年龄在26-35岁的网友占43%、年龄在36岁以上的网友占12%)、有9%的网友表示大学里的恋爱是以其它方面为基础的。

电视相亲节目策划书

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电视相亲节目策划书

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辩论

电视相亲

相亲节目

相亲节目自我介绍

相亲节目自我介绍

相亲节目流程

关于相亲节目

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调查报告
《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及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