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个人梁板柱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20:13:1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梁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纵向受力钢筋 (《砼规》P115,9.2.1)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2根。

2、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于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上部纵向构造钢筋 (《砼规》P117,9.2.6)

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长度不应小于l0/5,l0为梁的计算跨度。

2、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箍筋(《砼规》P119,9.2.9)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00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时,可仅在构件端部l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l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的梁,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砼规表9.2.9的规定;当V大于0.7ftbh0+0.05Npo时,箍筋的配筋率尚不应小于0.24ft/fyv。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 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纵向构造钢筋 (《砼规》P122,9.2.13)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砼受压区高度(《砼规》P167,11.3.1)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砼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x≤0.25h0;

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0;式中:x—砼受压区高度;h0—截面有效高度。 截面尺寸(《砼规》P168,11.3.5)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4。

钢筋配置(《抗规》P60,6.3.3 《抗规》P61,6.3.4)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

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砼规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

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2、

一、

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者,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者,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板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基本规定-计算原则(《砼规》P111,9.1.1)

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基本规定-尺寸(《砼规》P111,9.1.2)

1、板的跨厚比:钢筋砼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

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现浇钢筋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砼规表9.1.2规定的数值。 受力钢筋间距(《砼规》P112,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受力钢筋锚固(《砼规》P112,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版,板底钢筋宜全部深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梁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深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连续板内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构造钢筋要求(《砼规》P112,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砼板,当与砼梁、墙整体现浇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

1/3。与砼梁、砼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钢筋从砼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

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板方向考虑。

3、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4、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小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砼厚板、基础筏板(《砼规》P113,9.1.9)

砼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范围内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构造要求(《砼规》P114,9.1.11) 砼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

2、按计算所需的箍筋及相应的架立钢筋应配置在与45°冲切破坏锥面相交的范围内,且从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向

外的分布长度不应小于1.5h0;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且应做成封闭式,间距不应大于h0/3,且不应大于100mm;

3、按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其

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以外(1/2~2/3)h的范围内。弯起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每一方向不宜少于3根。

柱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纵向钢筋(《砼规》P123,9.3.1)

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2、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箍筋(《砼规》P123,9.3.2)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最小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框架柱截面尺寸(《砼规》P175,11.4.11)

1、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

一、

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

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2、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3、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框架柱、框支柱:

1、钢筋配置(《砼规》P175,11.4.12)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最小配筋率,详见砼规表11.4.12-1,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1;

2、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表11.4.12-2的规定;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款2的规定;

4、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2、箍筋加密区长度(《砼规》P176,11.4.14)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者;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3、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砼规》P176,11.4.15)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中的较大者;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当采用拉筋且箍筋与纵向钢筋有绑扎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

4、轴压比(《砼规》P176,11.4.16)

一、

二、

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砼规表11.4.16规定的限值。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箍筋体积配筋率(《砼规》P177,11.4.17)

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大于最小配箍率。(最小配箍率等于最小配箍特征值乘以砼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之比。)

2、对

一、

二、

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0.4%和0.4%。

3、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5%。

4、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烈度一级抗震等级

时,不应小于1.5%。

箍筋加密区外配箍(《砼规》P179,11.4.18)

在箍筋加密区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加密区配筋率的一半;对

一、二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对

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此处,d为纵向钢筋直径。

混凝土梁板柱拆除方案

墙柱、梁板钢筋验收报告

墙柱、梁板钢筋验收报告

板梁厂个人工作总结

梁板培训资料

个人简历梁玉柱

板梁厂工作总结

板梁吊装方案

B3#楼21.624.6层柱墙、梁板钢筋验收汇报材料

房建钢筋施工现场常见错误(基础、柱、墙、梁、板)

个人梁板柱总结
《个人梁板柱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