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5: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上海市洪明中学 王立

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要根据在于人自己以对象化、具体化的活动。心理学研究也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些经典性和论述,阐明了参与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杜威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一文中指出:“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的确,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教师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获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体验知识的形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开发潜能,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和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全面体验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我们科学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习气氛异常的活跃,在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满教室都是嗡嗡声,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见别人在说什么。特别是交流汇报时,热热闹闹,然而,效率却非常低。那问题出在哪?如果我们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某些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就不难发现,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在热热闹闹的表象下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 可见,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是科学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有效参与

“有效参与”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指导作为学生参与主体的学生进行的一种自由的、互动的、注重实质以追求参与效能为尺度的一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等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直接的动力,正如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给学生创造观察科学现象的条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浓厚趣味性和神秘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它们乐于学习科学、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即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如生活情境、游戏活动情境、实践情境、问题情境等),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科学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教学

教师应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创造、设计出一些生动、形象、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并提出一些实验思考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教学。例如,在“电磁铁”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个实验课题:让学生设计、制造出一个在游戏活动或魔术中经常用到的趣味游戏——“电磁铁钓鱼”,来研究电磁现象;又如在“热胀冷缩实验”中,教师给学生拟定一课题:“提供铜棒、开关、灯泡、导线、酒精灯等器材,你们能设计制作一个实验装置,来演示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吗?”这些奇特、新颖、有趣且充满挑战性的实验课题,定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去探秘。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启迪,学习处于在一种思维敏捷,兴致勃勃的状态,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疑问逐渐消失,知识被掌握,能力得到锻炼。

3、放手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而我们的学生,则皱着眉,低着头,极不情愿地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设法解决问题,这将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告诉他们,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时常受到鼓舞,经常提出一些有趣且令人回味的小问题。例如,在刚刚学完“声现象”后,有的同学就提了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为什么我们的手脚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声音?

(2)月球上没有空气,交谈时必须用无线电话。我们知道:固体可以传声,且传播速度比气体快得多,那么我们在地球上随便拿一块小石头放在嘴边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3)超声波虽然频率很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为什么没把我们的鼓膜震破?

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而创造的起点在于疑问,如果没有疑问,就会有新的见解。如果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的讲解为规范,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科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搞科学,努力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质疑,在质疑中不断进步。

4、促使成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中,学生如能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样的内在力消失。” 他还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 教师就是要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固有频率”不同,作为教师,应不断地了解学生的要求,学生的“热点”、“难点”,注意知识难易的循序渐进,因人施教,不断“调谐”,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都能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只有让学生去体会成功,才能更加有效激发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5、投注情感,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有效参与具有交际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过程的主体,只有建立一种平等、理解和双向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共享、共进,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体贴、关心、帮助和鼓励,若学生上课开小差,千万不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加以批评,可走到他身边加以暗示;若学生到讲台前板演,很久没有动静,千万不能让他马上回去,换另一位学生上来做,而应该加以温馨的提示;若学生有疑问,千万不能置之不理,应给予他发表意见的机会。总之,教师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扬的眼神,甚至一个点头,都是对学生的一种友爱和肯定。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的心理不会受到任何压抑,情感得到释放,促使学生乐于交流、合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有效参与的目的。

6、关注学生的思维多样性,更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教师投影教科书(浙教版七年级)第27页图1—52 一些透镜的图片,要求学生对所看到的透镜进行分类,并概括出它们所具备的特点。学生得出前3个特点是凸出来的,后3个是凹进去的,所以把前3个分为一类,后3个分另为一类。教师反问:“这样分类是否正确,你是否有其他的分类方法?”绝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这样分类,但有个别学生提出疑义说,“第3个一边凸出来的,还有一边是凹进去的,第6个也有这样的特点,这怎么办呢?”经过这位学生的提醒,同意的声音明显减小,更多的学生流露出疑惑的表情。教师追问:“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如果有,你是否要改变上面的分类,或者有更好的分类方法呢?学生沉默了,没有人敢回答。教师意识到此时的引导和启发非常重要,否则就会耽误太长的时间,该收回学生的思维了,于是说,“概括异类物体的特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他们共有的特点,刚才你们观察出一类都凸出来的,一类都是凹进去的,很好,但不全面,有凸有凹怎么办,不要只关心中间,两边的特点也不要忘记,再尝试总结一下,怎么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马上有所领悟,又开始活跃了起来。有学生说,中间厚两边薄的第一类,中间薄两边厚的是第二类,教师脸上露出笑容,赞扬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赞成把透镜就分成两类,定义第一类叫凸透镜,第二类叫凹透镜。

其实,教师不必担心把问题闹大、扯远了,不好收场,耽误时间。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后,教师可以将问题搁置起来,不作定论,适当调整一下课堂教学计划。首先要求学生用透镜观察周围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研究透过不同透镜看物体的特点,引发学生发散性的探究。再让学生交流、整理、归纳,得出:有的透镜看远的东西是倒立的,看近的东西是正立的,有的时候是放大的,有的时候是缩小的,而有的透镜看到的始终是正立的,并且只有缩小的情况。接着要求学生比较“看物体具有相同特点”的透镜的外形特征,并把上述“看物体具有相同特点”的透镜分别正对着太阳光,观察光线经过这些透镜在纸上形成的光斑,会发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对光线有相同作用规律的透镜具有相同的外形特征。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回过头来想一想“对透镜如何分类”,学生对分类的争议便自然有了结论。

二、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在激发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有效参与的核心首先是思维的参与,思维活动是认知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根据教材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参与。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倡导有效教学,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意识、有方法地让学生有效参与科学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和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喜欢学科学,以至更会学科学。

怎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让学生参与课堂辩论

课堂有效性

课堂有效性

课堂有效性

课堂有效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有效性

怎样参与拍卖

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