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数学课前预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07:14: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数学的预习方法指导及培养

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教给同学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导学单”落实预习法 2.阅读理解—尝试练习式 3.动手操作—实验总结式 4.系统归纳—温故知新式 5.材料准备式 6.小组合作式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指导预习要遵循一定的模式。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有着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有模可循。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以下四步: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即在学生对预习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教给学生“消化”这些知识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抽象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学生通过收集商品的价格,不仅形成了对小数的初步印象,而且这些小数是学生自己收集的,学生感到亲切,有了一些成就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们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小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如在布置学生预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四年级数学第八册)时,教给学生如下的预习方法:

1、动手实践:在纸上任意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量一量,它们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2、学会比较:再把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看看各是多少度。

3、总结归纳: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在学生有了预习的兴趣、掌握预习方法之后,学生对预习应该有了自己的认识,他们会认识到,预习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课堂上老师将要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同时,只有自己认真地预习,才能在课堂上与同伴们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探讨,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火花和光亮,久而久之,让学生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 (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在预习过程中要适当做学习笔记,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主要包括看书时对问题的理解和心得体会等。如教学《平年和闰年》时,学生在预习时知道了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28天或29天的月份要在二月。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4.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在预习时,一定要把课本中的例题动手做一做,因为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而且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另外,引导学生领会预习要求。每一次新课之前,教师都应该及时地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要求和任务,让他们有事可做、有章可循,预习的任务和目标要具体、要求要明确。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者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与学习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认真踏实地抓好课前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数学课前预习体会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必要性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语文课前预习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题计划

小学英语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指导(精)

声声慢课前预习案

怪物电力公司(课前预习)

数学课前预习
《数学课前预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