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前预习课题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20:12: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学科课前预习促进有效教学的探究”

课题实施方案

阿拉尔中学语文课题组教师:王华丽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从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语文教学手段在不断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我们语文教师也在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高效的教学创造条件。为提堂效率语文教师都在备课上下功夫,有的要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也尽力为学生创设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课后,语文教师也会为学生设计布置多样多量的语文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但是,我们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语文学科课前预习环节对提高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活动水平的重要作用。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全国上下都在提倡“减负增效”。要减轻学生的语文学业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们认为重视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有许多语文教师都在布置学生预习,学生也都知道上新课之前都要先预习一下。然而,很遗憾,要是果真按照“预习”工作最早也最热心的倡导者之一叶圣陶的观点和要求来考察、来衡量,我们中间很多人的做法恐怕只是徒具形式而已,效果总不见佳。传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

“拦路虎”而已。这样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只布置预习任务给学生是远远不足的,应该布置给学生预习的内容和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我校提出“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水平的策略研究”的主课题之后,我们语文教研组又提出了“语文学科课前预习促进有效教学的探究”的子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为了努力形成最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活动水平,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学科的课前预习。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

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我把语文课前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4、支撑性理论: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叶氏认为,

“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使语文教师更加认识学生语文预习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预习任务的布置,以此促进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提高研究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和习惯,能够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获取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预习热情,提高预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合理选择课前预习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活动,进而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

2、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合理控制课前预习时间的研究。

3、灵活运用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有效提高预习效果的研究。

4、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的能力,促进语文知识活动水平和语文成绩的提高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兵团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等相关杂志、书籍的阅读,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专家引领,聆听专家的学术报告、辅导讲座等,达到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了解

教育改革动态和信息。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进行有关课前预习兴趣、时间、方法,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现有的优点,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实施的方案,课题组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和尝试。组织举办学术沙龙,专题讨论,形成研究氛围。

4、经验总结法: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与不足,撰写阶段性小结和有关学生教学案例。

七、课题研究的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确定课题,收集资料,学习理论,成立语文课题组,搞好课题设计。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阶段:收集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发动语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完成调查研究任务。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为行动研究作好准备。

第三阶段:行动研究阶段:根据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组织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研究、实践和总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数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加以总结,归纳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一)组织机构

组 长:赵 余、牛秀伟

副组长:王华丽

组员:万桂芝、姚军红、王金花、王艳、罗茵茵、曹丽、贾巧林、李芬林、吴琰、唐丹丹、郭艳梅、谢妮、花红霞、严新玲、王莉、张虹、赵守勤

(二)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王华丽

2、文献研究阶段:万桂芝、姚军红、王金花、王艳、罗茵茵、曹丽、贾巧林、李芬林、吴琰、唐丹丹、郭艳梅、谢妮、花红霞、严新玲、王莉、张虹、赵守勤

3、行动研究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

4、总结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

撰写研究报告:王华丽、吴琰、姚军红

小语组:王华丽2011-3-10

课前预习课题开题报告

数学课前预习

语文课前预习

小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小课题成果鉴定材料

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

课题计划

课前预习课题计划
《课前预习课题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