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基础教育致教育部长的建议书(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17:06: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致教育部长的建议书

尊敬的部长:

您好!

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一介草民、凡夫俗子,无德无才。面对基层教育的现实,曾通过您的《部长信箱》向您提过以下建议,可能是因为您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一名基层教师建议。思来想去很久,还是给您重写了这封信,因为实在不忍心事关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教育败于我们的盲从与麻木。不当之处,敬请海涵。

我的建议:

建议一:教育部应选派一批作风过硬、正直无私、爱国爱党的调研员以特岗教师的身份到全国各地基层学校做暗访调查,获得基础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策略。应做周期性的不记名的教师全员问卷调查。

建议二:改革教师工资制度:取消职称工资、提高山区津贴,课时工资、教龄工资比例。 建议依据:

(一)、评聘职称弄虚作假、腐败受贿严重。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有利于分配公平,遏制腐败。

现在各地职称评定工作很不正常,会搞关系的、会花钱的······都能如愿以偿,那些默默苦干者,有苦难诉。

分配评定指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将其在城镇工作的家属亲友工作关系转到农村学校(人在城镇任教,有的甚至不在岗),占用乡村学校评定指标;领导层留足指标后再分给基层学校和一线工作的教师。

为了评职称弄虚作假,有偿发表论文,买假论文、教研课题、奖励证书。

职称评定中,行贿受贿是公开的秘密,如,评一个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要送礼20000元左右人民币。没有关系的甚至送更多也评不上。

聘用过程中有太多的人为因素,拉关系、走后门,不符合聘用条件的教师通过关系竟然超前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在一线默默工作的教师评聘都很难。

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影响安定、有失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评聘部门之间矛盾重重。

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人为地制造了分配不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高级比中级多1/3。

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没有晋升职称教师心理失衡,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不言而喻。

(二)、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津贴,课时工资、教龄工资所占比例对遏制教育腐败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育公平的需要,。

教育公平是一个基本公平,是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公平,是教育资源均等的公平。城市与乡村教师待遇的差异已经直接影响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教师不能同工同酬,工资存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重点一般差别、还有学校贫富差别,加重了教育的不均衡。教师付出(工作环境、工作量不均衡)与回报(各项待遇)的不公,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教育要均衡发展,教师待遇农村要高于城镇。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津贴,既是对在农村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教师的奖励与肯定,也是鼓励教师到教育环境差的、条件艰苦偏远地区任教的长期有效的机制,各地城镇学校教师超编严重,农村学校编制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居住在城镇任教在农村的教师不仅工作上付出的多,经济上付出的也多(如,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的交通费支出),设立山区津贴既会成为调整师资平衡的杠杆,调整分配不公的杠杆,也是均衡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体现教育公平、以人为本。

设立课时工资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也是激励优秀教师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长效机制。

由于工资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教师为了进入城镇学校不惜一切代价,教育腐败也因此而严重。教育行政主管领导为私利虚设、多设基层管理干部,强令增加城镇学校编制,城镇学校形成了教师严重超编,闲散人员过多,养尊处优的现象(“研究生编制”——教师与学生比例1:3——和学生多余教师人数情况也不少见);农村学校形成了教师严重缺编,工作任务过重的怪现象。这使教育资源和国家经济资源严重浪费。

建议三:转正一批农村代课教师和农村幼儿园教师。

建议依据:

在编制不足或自然减员的情况下,应优先转正工作满10年,年龄超过40岁的代课、农村幼儿教师。

农村代课教师和农村幼儿园教师为农村教育奉献了他们大好青春,错过了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他们几十年中,付出相当于公办教师几倍的艰辛却挣着相当于公办教师1/6或1/10的工资,忍受着人格上的屈辱却毫无怨言的默默奉献,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全部的青春和力量,这本身就是英雄的壮举,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最无私奉献精神的践行。可是人到了中年甚至老年却被简单的“辞退”了,没有基本的养老保险,再就业更不可能,这既有失公平也脱离“以人为本”和“民生”政策。应该考虑这些曾经做过贡献的教师们今后怎么维持生计。

建议四:改革教育经费分配管理体制,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 建议依据:

教育经费分别直接划拨到义务教育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加强对经费应用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职能部门随时监督经费应用情况。

多年来,教育经费被挪用、占有现象很普遍,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不能到位,划拨给教学点的经费一般不能足国家规定数额的30%,很大一部分被用作招待等不正当开支,教育教学工作缺少根本的经济保障,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走向何方?是不是教育体制出现问题了?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的基础教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最显现的“量化”管理弊端,教师的工作很特殊,工作成果居有长效性,量化考核是无法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对于我们的管理体制、教育体制、教学教研模式、课程教材设置等等,很多一线教师的见解很具积极意义,但由于大政方针是专家提出的,地方领导需要政绩等原因,很多满腔热情的教师也只能冷漠处之,随波逐流,明哲保身。

尊敬的部长,本人作为一名基层教师,目睹了我们基础教育的现实,把以上想法汇报给您。我所述说的,或许与您所掌握信息大相径庭,向您所提的建议或许很天真、幼稚,本是“肉食者谋之”,我却“间焉”,是不知天高地厚,但我以我的人格保证:我是实事求是的,是从大局着想的;我深知:国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一线教师盼望有利于教育发展、国家民族兴盛的政策出台。鄙意奉陈,不当之处,敬请宽恕!

谨此 恭请 钧安

一个普通教师:坦荡

2010年12月

改革教育经费管理和人事管理机制。教育经费实行垂直下拨,垂直监管,经费固定。人事管理首先改革教师工资分配制度,取消职称工资、设立山区教育津贴和课时工资并适当加大所占工资比例;实行教师工资同工同酬。全面改革课程设置,取消不适合社会需求和个人生存需求的课程,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生存需要的实际设置基础教育课程、编排教材内容。

致学生家长的建议书

致篮球协会建议书

一封致校长的建议书

致校长的一份建议书

德国:教育部长或被逼辞职

致家长的一封环保建议书

致开发商的渠道分销建议书

基础教育

新任教育部长上任即提13条

致福州公交集团建议书方案二

关于基础教育致教育部长的建议书(推荐)
《关于基础教育致教育部长的建议书(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