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丰田强大的另一个理由

发布时间:2020-03-03 08:55: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丰田强大的另一个理由

在丰田汽车前不久召开的2005财年结算说明会上获悉,该公司销量和纯利润双双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成本削减的改善幅度及营运利润率下降,收益性降低的“问题”。作为2006财年活动方针之一,丰田宣布将致力于“创新性成本削减活动”,以模块系统而不是以单个配件为单位推进成本削减。

这项新的成本削减活动包括对车用ECU(电子控制装置)实施集成和标准化,有可能使汽车的设计思想(结构)改变成日本厂商过去并不擅长的“开放模块”。此次在对汽车结构如何变迁进行回顾的同时,将就ECU及其采用的软件将如何改变汽车结构,日本制造业应当如何应对做一次分析。

2006年5月10日,笔者参加了丰田汽车在东京皇家花园饭店(Royal Park Hotel)召开的2005财年结算说明会。再加上北美丰田涉嫌性骚扰等问题,因此去的时候还想着肯定会吸引大批新闻记者、场面一定特别拥挤,有可能要站着听,但实际上在说明会召开的前几分钟竟然还能在前排找到座位。

在丰田高层就座的主席台与记者席之间,休闲打扮的摄影记者们已经成排就座,也许是对这种场面不太习惯,笔者多少有些吃惊。渡边捷昭社长等人落座后,主持人刚一开始介绍,大家就都开始寻求最佳角度,利用各种姿势开始拍起来。此时闪光灯此起彼伏,快门声响遍了整个会场。同时发出的快门声听起来就像是大雨点或冰雹敲打铁皮房顶一样。有的摄影记者则匍匐在地板上进行仰拍(图1)。

看到摄影记者的工作态度,渡边社长的说明开始了。丰田集团联合结算的销量、销售额、营业利润和纯利润所有项目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总体介绍完之后,渡边社长在进入具体论述之前表示:“想对丰田所期望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再次解释一下。”

丰田最重视的是“质的提高”。而它的基础则是“商品力与技术力”(不过他又进一步解释说“首先需要认清成本削减和产品质量”)。在商品力与技术力的基础上再加上“供应力”与“销售力”,在这3个方面逐步投入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希望通过将这种方针贯穿到所有地区、所有商品领域,减少机会损失,实现公司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按照产品制造应有的规律稳步前进”

接着,渡边社长以概括的方式说道:“就是要按照产品制造应有的规律稳步前进,作为产品制造企业不断发展。而且要始终抱着它将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这种想法去经营显得非常重要。” 渡边社长依据(1)商品力与技术力、(2)供应力、(3)销售力3点对2005财年的经营成绩进行了说明。首先在(1)商品力与技术力方面举出了混合动力系统的性能提高和成本削减。尤其是现已被采用于“猎犬混合动力车(Harrier Hybrid)”等车型的THS II除降低油耗外,还通过动力的提升提高了商品力,通过把成本削减一半提高了收益性。对于(2)供应力,最为突出的是在九州和岩手分别达到了20万和10万辆,现已将日本国内产能由350万辆提高到了380万辆。不过,今后将按照“在有需求的地方进行生产”这一基本方针,加强海外的生产能力。在(3)销售力方面提到的是“雷克萨斯”品牌的全球推广。

同时,作为2006财年的主要活动计划举出了如下3点:(1)对于年销量超过40万辆的全球车型(“IMV”、“YARIS”、“凯美瑞”、“花冠”),在开发名为“Global Best,Local Best”的通用底盘和主要配件的同时,在按照本地需求进行设计与上部车身开发的方针指导下开展工作;(2)推进现已融入丰田设计思想的以系统为单位的成本削减活动“VI(Value Innovation)活动”;(3)有效率地在中美两国建设海外新厂。

汽车结构变化的分界线?

听到这里,笔者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关键词:“开放模块化”。因为作为一个旨在探讨制造业竞争力的栏目的执笔者,对汽车的“产品结构”能否像电脑一样实现开放模块化非常关注。

虽说本栏目曾多次写道这一点,但对于东京大学教授藤本隆弘等倡导的产品结构,笔者还是想再次确认一下。这里所讲的结构就是指,根据设计人员提出的设计信息,在产品生产及交付顾问的过程中,如何将功能与配件联系起来这一基本思想。

产品结构大体分为模块(组合)型和整合(磨合)型2类。其中,模块型产品结构就是指功能和配件一对一划分很清楚。模块型产品的一个特点就是,由于连接配件与配件的接口比较单纯,因此便于实现通用化与标准化。而所谓整合型结构就是指,形成了多项功能与多种配件相互关联的复杂对应关系。整合型产品由于连接配件之间的接口复杂,不易标准化,因此配件大多需要进行专门开发。

模块型结构还可进一步分为使用业界标准配件的“开放模块型”和使用公司内部通用配件的“封闭模块型”。

据藤本介绍,作为汽车的产品结构,从历史上来看,自美国福特汽车在19世纪末创造出“T型福特”这一主导设计(决定产业结构的决定性产品)以来,尽管整合和封闭型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减,但“发展的潜流始终保持了封闭与整合的潮流,至今已历时约百年”。

管理者就是要有重视“软件=技术”的态度

对于(上)所讲的第二个观点,即“软件开发”,新木在书中对日本“轻视软件”的风气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日本从根本上存在着重视有形物、轻视无形物的倾向,对软件的关注度较低。书中指出,尽管身边难得有个拥有庞大经验的“产品制造”世界,但在生产效率和品质提高方面却比较落后,经常发生软件导致的故障。

本书题目中所说的“技术”指的是一个与实物相对立的概念,包括CAD/CAM、嵌入软件、思路、想法等所有无形的东西。新木在书中这样写道。

从制造“产品”的想法(技术)开始,通过设计(技术)的具体化,形成“产品”,然后再将嵌入软件这种“技术”注入到“产品”中,使“产品”发挥某种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和虚拟样品的制作所使用的就是作为“技术”集合的CAD/CAM,它也是典型的“技术”。

而且,嵌入软件的程序量近年来呈爆炸式增长,“技术”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在现实中对“技术”的关心程度较低,软件的质量问题正在不断增加。新木指出,要想打破这种状况,希望产品制造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软件。在本书题目中加入“经营”这个字眼目的就在于此。

运用“产品制造”经验,使软件更具“灵活性”

同时,新木也向软件业发出倡议,如能汲取制造业的经验,有可能更好地对软件产品加以改进。新木认为,从软件业来说与“软”这个字眼并不相符,由于人们不知道某项变更会对整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而现在更多的人反倒将它视为“硬件”业了。对此书中建议,如果将产品制造的有关知识和对软件发展历史的充分理解结合起来,可望使软件更具“灵活性”。

新木的这种自信似乎来自于本文开关所讲述的在冲压模具制造工艺的改造过程中,依据丰田生产方式这种观点,成功开发出了用于软件开发、改善和维护的工具这种经历。据称,这种工具至今仍十分流行,并且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研究,以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近已经出现在软件开发工具中导入丰田生产方式的动向。其实,依据丰田生产方式开发的工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发成功,并且沿用至今,从中即可令人看到丰田强大的一面。( 日本的产品制造是“融通无阻”,欧美的产品制造是“完备确定”

对于第3个观点、即“日本与欧美在产品制造理念上的差异”,新木甚至追溯到社会与文明的发展历史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就像是由同种民族组成的“粥”一样,隐性知识很容易在大家之间传播。因而,“彼此默契的配合”就会发挥作用,自然而然地就能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新木从这个意义上将日本的产品制造理念形容为“融通无阻主义”。

而欧美,尤其是美国由于人种多,因此就把它看作一个由胡萝卜和莴苣独立混合而成的“色拉盆”一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若非显性知识,相互之间将无法进行思想沟通。因此,新木根据如果不交流完整的模型(实体模型)数据,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这种特点,将欧洲的产品制造理念比喻成“完备确定主义”。

建立在“完备确定主义”基础之上的产品制造理念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作业流程进行分工。比如,在欧美通常都是设计人员将设计意图和结构画成一个草稿图,再由操作人员完成数据化,因此欧美研制的CAD/CAM系统都是在这样的流程基础上制成的。而日本则具有设计人员自行使用CAD的文化。

虽说很多日本大型制造企业都采用了来自欧美的CAD,但书中已经敲响警钟:若硬要按照欧美的方式去做,就有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操作人员,造成成本上涨。而且,日本先前那种设计与生产部门配合默契的优势将会逐渐丧失,由此就会受工具的摆布,而沦落到和欧美没有太大差别的地步,进而就有可能削弱竞争力。

新木在书中从CAD/CAM开发商的立场宣扬说,创造与“融通无阻”的日本产品制造理念相适应的源自日本的CAD/CAM,并将其创建成全球标准非常重要。并且声称,其中的关键在于提供能够将欧美式的分工作业和日本式的团队作业融为一体的环境。

“日本特色的东西”和全球标准的融合

读到这一章节,笔者想起了大约10年前的1995年采访丰田汽车常务董事蛇川忠晖(现为日野汽车会长)时候的事情。笔者当时还在《日经机械》杂志社工作,就当时汽车行业开始导入的SE(同步工程)、即通过同步推进各自开发阶段,缩短生产前导时间的手法,听取了丰田的看法。

然而,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那次的谈话内容主要集中在数据和IT上。当时,业界普遍认为SE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数据为主体的美国式SE,一类是以人为主体的日本式SE。听说丰田那时非常热心于解释和汲取美国式SE。随着实体模型的出现,欧美已经进入没有三维数据就不能生产出产品的时代,蛇川在采访中做出上述表示后又说: 但是,“没有数据,就不能生产产品”,这听起来确实很奇怪。(中略)数据的世界似乎就是指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能自动生产出产品。其实不然,形状逐步定型的乐趣呀,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好好做呀,或者做出更快一点啦,创造性是在这种反复摸索中培育出来的。尽管以数据为主的生产流程有望起到学习作用,但却没有培育创造性的功能。

另外,他强调说,日本在传统上擅长以团队形式进行协同作业,对此加以充分利用非常重要。而后又表示:“在协同作业方面假如总是自鸣得意,那可不行。数据在数据世界里肯定具有其先进性,希望将日本特色的部分保留下来。目标是终极日本式SE。”

此后,丰田作为其核心CAD采用了全球标准CAD之一“CATIA”,并且已经建立以此为核心的IT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蛇川所说的保留“日本特色的部分”的尝试仍在以定制等形式延续着。

将不同质的东西融合到一起虽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笔者认为更加强大的丰田已经实现这一目标。

高技能人才短缺,挑战“中国制造”优势

新华社信息合肥5月9日电(记者卢尧)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基地,但我国技能劳动者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大量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威胁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

高技能人才成为经济发展“软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的数字表明,目前在我国2.7亿城镇从业人员中,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具有相当水平的技能劳动者只有8720万人,只占从业人员的33%。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在内的高技能人才只有1860万人,只占技能劳动者的21%。其中,高级技师和技师分别只有60万人和300万人。

目前全国许多地区和行业普遍存在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数量短缺。二是结构不匹配,现有技能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劳动组织岗位等变化的需要;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三是年龄偏高,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46岁以上的占技师、高级技师总数的比例达到40%以上;青年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匮乏之源:教育结构不合理待遇和地位不高

造成我国高技能人才匮乏的原因有多种。第一,在长期以来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思想影响下,我国的教育结构失衡。有限的教育资源过度向学历教育倾斜,职业教育长期受到忽视,投入严重不足。

尽管目前我国各类职业学校已达2万多所,但以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只有200多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比例太小。 第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重视,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一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甚至只使用不培训,使技术工人的水平得不到提高。

第三,社会正常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制没有形成,技能劳动者待遇过低。目前高技能人才没有得到社会上足够的重视。

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杂志与中青在线联合发起的“2005中国技能人才职业声誉调查”,有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高达67.7%的人表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技校的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

加大投入,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专家提议:

一、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构建职业教育多渠道投入机制。要及时调整人才战略,把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财政投入。

二、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度。强化岗位培训提升技能,在岗位工作中培养企业真正的技师和高级技师。

三、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走以就业为导向的道路。

四、尽快建立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的新机制。突破比例、年龄、资历和身份界限,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培养和吸收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高技能人才队伍。

“中国制造”唤高技能人才

东北网5月23日电 据新华网报道,首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23日起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作为共青团中央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实施的“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重要内容,这一大赛有助于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高技能人才,激励广大青年技术工人立足岗位,学练技能,成长成才。

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等更是短缺。在全国7000多万名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人数只占技工总数的3.5%,与发达国家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全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由于缺乏高技能人才,不少企业出现了不敢接技术工艺要求高的订单的窘况,有的地方出现了找技术工人比找研究生还难的现象,甚至几十万元年薪还招不到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很小,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很多地区青年高级技师的数量为零。这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对制造业的发展来说,人、财、物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有人预言,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将会有越来越多贴着“中国制造”标志的产品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仅仅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已难以占领国际市场,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特别是大批高技能人才。就是说,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首先应成为高素质劳动者荟萃的中心。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青年工人的成长。

愿广大青年工人都能投身于“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中来,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在提高自身技能上狠下工夫,让自己的价值在成为高技能人才中得以实现,让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因成为高技能人才而倍增。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都应为青年技工成才创造条件,让大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青年人才不断涌现,为高品质的“中国制造”畅行世界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熟女”惹男人爱的强大理由

丰田员工谈不买日本车的四大理由

另一个自己

另一个自己

另一个世界

另一个伴娘

丰田

世上另一个我

走过另一个转角

世界上另一个我

丰田强大的另一个理由
《丰田强大的另一个理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丰田强大 丰田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