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政治性哲学书籍的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0:29: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哲学政治类书籍阅读现状的社会调查

一.调查背景及形式

在选择日益增多的今天,在经济日益发展,人们愈来愈追求物质生活的今天,有多少人还在阅读着哲学政治类的书籍呢?“哲学”已成为大多数人敬而远之的词,仿佛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为了了解当今哲学政治类书籍的被阅读现状,我们组这次做了这份关于哲学政治类书籍阅读现状的社会调查,主要的方式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学校内部的部分大学生,部分老师,退休教职工,学校后面的街上的店主,营业员,还有玄武区锁金村的一些居民为主要调查对象,以不同的人群为切入点,通过组员的积极工作和人们接受调查时的积极配合,最终我们得出了以下的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

由于我们的着重点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群体的阅读情况,所以下面我们会从不同方面以此分析调查情况。

1.从受教育程度角度

在我们调查的群体中,有80%的人是大学毕业,其中85%的读过《共产党宣言》和《毛泽东选集》,经常使用的阅读介质是期刊杂志类,而他们每周花在阅读政治哲学类书籍上的时间有58%的人是1小时以内,42%的人是1小时至三小时,而阅读时间一周在三小时以上的几乎没有。在调查群体中有15%左右的研究生学历,,就他们的阅读书籍而言也偏向于大学生所读的,像比如《理想国》与《资本论》只有极少的人读过,哪怕仅仅是接触过,阅读介质主要是期刊杂志和电子类介质,令人欣慰的是,在所调查的研究生中,有一半左右的人阅读时间能达到三小时以上,就这一点,相比于普通大学生是优越的。就阅读方式和深度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仅仅是简单浏览,对之中内容有零碎的印象,研究生中有一半左右是简单浏览,有一半则能做到仔细阅读,对其中言论认真品味。于是也就使得研究生中多数人以充实自己的价值观,提升自我修养为目的,并且对哲学类政治读物做出很好,有思想深度的总体评价。这与普通大学生以仅了解哲学发展史及思想体系的变化为目的,以一般,只能学到一点知识为评价是大为不同的。然而,调查的5%左右的中学学历的人对此类书籍的追求则更加少了,部分人也只是简单阅读浏览性的,一些则从未读过。

2.从年龄角度

在年龄段10-20里,绝大多数的人仅读过《共产党宣言》,对其他哲学类书籍则缺乏了解,阅读时间有65%的人在1至3小时,阅读介质依然趋向于期刊杂志,阅读方式和深度高低不一,30%简单阅读,30%仔细阅读,还有30%则能努力去深入研究,就阅读目的,25%是了解哲学发展史及思想体系变化,50%在于提升自我价值观,还有25%是为提高自己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至于对此类书籍的总体评价,则多选择了一般,只学到了一些知识。在年龄段20-40里,有50%左右的人选择了仅仅阅读《共产党宣言》,但仍然有20%同时还选择了《论法的精神》,而阅读过《西方哲学史》,《理想国》,《资本论》的人也同时不在少数。就总体评价而言,大多认为很好。和认为一般的各占一半,至于目的,相比于10-20岁的人,则开始有些偏向专业和学术上的追求了。最后40岁以上的人,阅读书籍多偏向于《毛泽东选集》,阅读介质,一半选择了期刊杂志,一般选择了报纸。阅读时间多在一小时以内,阅读目的主要是提升自我价值观,自我修养。最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阅读情况就比较少了,也许是因为身体以及视力原因,阅读量便随之减少了。总的每一年龄阶段都有从不阅读的人在内,主要早50岁以上和20至30年龄段的居多。

3.从职业角度

这一次我们统计的职业种类主要包括学生,教职工,商人,自由职业者,政府官

员等。学生的总体阅读情况一般,阅读比较丰富的属于教职工,还有一些官员,管理者等等。他们在阅读种类,阅读时间,阅读目的以及收益评价方面都高于普通学生,商人及自由职业者的。而自由职业者,商人,一些个体户商家等等在阅读此类书籍上是远远不够的。

4.从政治面貌及性别角度

政治面貌的区别在阅读哲学政治类书籍上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党员的阅读情况明显比普通人员的好一些。哲学政治与党务国家政治上有一定的共同性,这也推动了他们对此类书籍阅读量的增加,同时还有阅读深度上的增加,不只是简单浏览。了解基本发展历程,还需要思考,分析,掌握,甚至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应用。至于性别上是否有引起一定的差距,我们组并不认为这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就仅仅从问卷情况看来,女性阅读面稍广于男生,阅读时间也比男性高,但阅读深度还是男性偏高,女性没有他们思考得深入,所以阅读效果可能不及男性。

最后,尽管大多数人是曾经或现在正在阅读哲学政治性书籍,但仍然有不少人从未读过,这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原因而言,。有30%的人说是工作太忙,想读但没有时间,有约40%的人说是觉得脱离了实际生活,没有实用性,还有30%左右的人觉得内容乏味,难以理解。最后有少数人说是哲学与自己毫无关系,觉得没有读的必要。而最后一点理由,我们是绝对持反对态度的,哲学是从意识角度,对我们的现实行为起到很大指导作用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价值追求。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的年轻人对政治类哲学书籍的阅读普遍缺乏热情,尤其是中学生和在校大学生。这两类人群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是需要阅读哲学书籍来充实自己的价值观、提升自我修养的最佳时机,而他们却更倾向于读一些娱乐类书籍或时事杂志,热衷于一些娱乐节目,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建设颇为不利。调查中显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对此类书籍较为排斥,他们似乎认为此类书籍内容艰深,只有学历相对较高的人才有能力和理由阅读此类书籍。而相对于一般群众,党员或预备党员的阅读现状会好一些,会积极主动的阅读与政治有关的书籍,也会适当阅读一些政治类哲学书籍,这对加强党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有极其积极的作用,当然作为群众也应该加强对此类书籍的涉猎,不仅会提高自身的修养,同时也能加深思想的深度,提高自己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男女比例方面,女性可能更愿意花费时间读书,然而女性花费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艰深的哲学性问题的人数就不如男性了。在调查的最后我们还询问了人们对于以后阅读此类书籍的想法,只有一些阅读过并正在读的人肯定的表示将来还会读,而大部分人则持不肯定态度,表示若有机会和时间,将来会尝试阅读一下,有一小部分人则表示将来不会读此类书籍,其中有一部分曾经读过,但由于没有深入思考,故读完之后没有任何收获,而另一部分热门则觉得类书籍太过乏味,难以理解,不想去涉猎。

四.对于以上问题的建议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改变哲学阅读现状就显得颇为重要了。而在受调查的各类人群中,青少年的思想建设最为重要。因此学校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影响学生对于哲学书籍的阅读。

对于学校我们有以下建议:

首先,学校要对教学计划做出一定调整。

学校应当调整教学计划,既要重视那些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类课程,也要重视表面上与就业相隔甚远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发展有深远影响的科目。增加人文、社科和艺术类课程,同时开设哲学、美学、历史等人文科学方面的选修课,切实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打下基础。此外,学校应当对所有课程的学时做好规划并适时调整,要留给同学们足够的课余时间来自由安排。

第二,学校要加大导读力度,帮助学生调整阅读结构。

学校要经常了解学生阅读兴趣,对在学生中形成热点和影响较大的图书,可以聘请有关教师讲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研究,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导读中心,开设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一些知识竞赛、科技讲座、传统文化讲座等,并且成立大学生自己的文学社、文艺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规划和调整学生的阅读结构,形成以专业为主导、其他为辅助、全面发展的局面。

第三,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应该在学生入校时认真作好入馆教育,针对大学生阅读需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向他们推荐健康向上的、有价值的书籍和学术性较强的文献等,并且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图书馆还应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学院图书馆网上的电子资源。

对社会有以下建议:。

政府应当开展各种哲学书籍阅读活动,加大政治性哲学书籍的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对哲学类书籍的阅读的积极性,并使哲学类书籍走近普通群众,比如多开展一些免费赠书活动,征集读后感,以及各种哲学讲座等。

最后,就是个人要提高对政治性哲学书籍的重视程度,多阅读多涉猎并将它带如生活中。

大学生纸质书籍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哲学书籍阅读较佳顺序

家庭阅读书籍调查报告

家庭阅读书籍调查报告

家庭阅读书籍调查报告

家庭阅读书籍调查报告

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哲学书籍

阅读书籍

关于阅读爱国书籍的调查报告

关于政治性哲学书籍的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政治性哲学书籍的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