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8: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信祖国

2005年第4期 ——第一要务

近几年来,阳新县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国企改革为突破口,盘活了一批老企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建起了一批新项目;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打造了一批新品牌。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效益连年增长。2004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9.3亿元,同比增长50.4%;工业提供的税收1.5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7%。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科学定位工业发展方向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阳新要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近几年来,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破除旧思想,树立新观念。一是破除计划经济的思想,树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二是破除封建保守思想,树立博采众长的观念;三是破除小进则满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四是破除虚图政绩的思想,树立真抓实干的观念。并坚持在发展实践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从而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抓工业、一心一意建项目、脚踏实地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将工业发展思路定位在盘活壮大现有企业、加快建设在建项目、招商引资建设新项目,着力发展电解铝、金铜、能源、建材、纺织等五大支柱产业上。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全县形成3—5个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2—3个税收过5000万元、10个税收过千万元、15个税收过500万元的骨干企业,新上总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10个以上,力争全县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工业项目建设

要发展工业项目,钱从哪里来?企业谁来办?我们的办法是:通过扩大开放,大力引进老板、引进资金、引进项目。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当作“一号工程”来抓,取得了初步成效。香港鸿骏、中国大唐、浙江双牛、华新水泥等一批国际国内大公司落户阳新,已成为阳新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挥优势招商。阳新既是“百湖之县、鱼米之乡”,又有交通优势,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富矿县,已探明矿藏40多种,为全国八大产铜县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优势,引进了华新水泥、富兰水泥等一批资源型企业。华新水泥于2003年5月投资5.6亿元兴建首期工程,2004年4月项目正式投产,当年缴税1200万元。

多条渠道招商。充分利用“三情”(乡情、友情、亲情)、“三外”(外商、驻外机构、外出人员)和“三会”(招商引资会、经贸洽谈会、高新技术交流会),实行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招商引资。特别注重发挥大企业、大老板的带动效应,让他们宣传阳新,引进项目。这几年,我县新上的大项目大多数是依靠大老板牵线搭桥引进来的。如引进富兰水泥项目后,利用该项目浙江洪老板的关系,先后引进了兴国古商城、浙江双牛房产等一批投资过5000万元的大项目。

健全机制招商。坚持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领导带头到招商第一线,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全方位、跟踪式服务;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各级“一把手”为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坚持定期督办检查制度,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对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和督办检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检查,年终结硬帐;坚持奖惩结合的考核考评制度,

县里设立招商引资专项奖励基金,对招商引资先进个人进行重奖,对完不成任务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搭建平台招商。近几年来,我们兴建了兴国城区和沿江两个工业园,进一步放宽准入政策,使园区成为项目的聚集地。利用闲置厂房和土地,在兴国城区专门开发了一个“回乡创业园”,鼓励阳新在外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原县化工厂副厂长尹谦2002年下海创业,2003年带回资金600万元,创办晨天化工厂,当年缴税78万元。2004年,他又追加投资1700万元,今年项目投产后产值可过亿元,税收300万元。在招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国家产业政策办事,设置门槛,严禁高能耗、高污染的“五小企业”进入。

近几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新项目。仅2004年,全县就引进资金15亿元,兴办各类项目210个,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项目16个,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项目10个,推出了驰骋轮毂、阳华铝锭、华新水泥等一批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电解铝、建材、金铜、能源和纺织等产业为支撑的工业格局。

以改革改造为动力,着力盘活壮大现有工业企业

20世纪90年代后期,阳新县属工业企业由于机制不活、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普遍存在工艺设备落后、开工不足、负债运营、产品滞消和亏损严重等问题,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曾一度下降到30%以下。为盘活壮大现有工业企业,我们坚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改制企业重点抓技术改造。

从1998年开始,我们坚持“因企制宜、一厂一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县乡及乡以上国有企业改制677家,改制面已达98.7%。通过改革,减轻了企业债务包袱,进一步明确了企业产权,让企业轻装上阵,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近两年,大冶劲牌公司先

后投资1.7亿元,对我县的白云山铜矿、李家湾铜矿、化肥厂和电厂等企业进行了整体收购,改制盘活,企业产值和效益连年攀升,新增税收近1000万元。

为了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我们对已改制企业重点抓引资改造,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产品结构,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后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产销两旺。2001年,阳新籍老板张绪刚从深圳带回450万元资金买断县麻纺厂,创办远东苎麻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艰苦创业,到2004年底已实现“五个翻番”:固定生产投资由450万元扩大到5000万元,增长11倍;生产规模由麻纺3000锭、老织机60台发展到麻纺1万锭、箭杆织机300台,分别增长3.3倍和5倍;销售收入由2000万元增长到8000万元,增长4倍;税收由6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增长6.6倍;就业人数由400人增加到1300人,增长3.3倍。

以改善环境为抓手,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没有好环境,招不到大客商。要确保客商招得进、留得住、富得了,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一是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我们坚持“舍小利、求大利,舍近利、求远利”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在工商准入、税费征收、中介奖励等方面实行优惠,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二是以优质的服务感动人。坚持以诚待商,以法护商,以情感商。对外来投资者重诺守信,办不到的事不承诺,承诺了的事坚决办到。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诉中心,推行项目全程代办制、收费明白制、服务承诺制和服务质量评议制,实行“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口子”收费、“一站式”服务,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个县级领导挂点,一块重点企业保护牌,一张收费明白卡,一套工作专班”的“四个一”服务。制定出台了《关于治

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若干意见》,设置了禁涉“雷区”,加大“三乱”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开展对职能部门民主行风评议活动,对末三名的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促进了部门行风的好转和服务意识的增强。

三是以舒适的环境留住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七路、两桥、两站、一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进展,全县通油路的村46个;电力建设共完成城乡电网改造投资5128万元,兴建和改造线路1000余公里,基本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水利建设在实现长江干堤整固验收达标后,整治了富池大闸、半壁山闸等防洪通道,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通信、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城镇建设以“洁、绿、亮、美”为重点,完成重点工程项目10多项,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同时,完善了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外来客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系中共阳新县委书记)

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率先崛起

加快工业强县建设步伐实施县域经济突破发展

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锦屏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初探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推进城市化进程

**县2004年工业强县战略实施情况汇报

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