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教学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发布时间:2020-03-01 23:13: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语文阅读教学提倡“以读为本”,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可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提到“在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指导学生读了,可他们就是读不出味来”“我也想在教学中以读为主,但时间不够用”等诸类问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一、扫除学生朗读中的障碍,做好朗读准备

想要读通、读顺、读懂一篇课文。首先要扫除朗读中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布置好课前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中遇到不懂或难懂的字或词。学生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请教家长、老师、同学等方式,做好朗读的准备。

二、以教师的范读引领,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在各个学年段,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总的要求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目标。那怎样提高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我认为老师的示范朗读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小学生带有极强的模仿天性。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不但可以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境界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在老师有声有色的范读中感受朗读的节奏、轻重缓急等。 无形中指导了学生朗读的方法,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例如《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由于课文中的人物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及逝世时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对文字中所承载的深深情感感悟不深,读不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老师只是一再强调朗读的技巧,学生一时很难动情动感地读出人们因伟人的离去而悲伤及对伟人的永远怀念之情。此时老师要是适时地做示范朗读,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得语言文字变为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及场景,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入了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情由心生,再由学生进行朗读时,情感充沛、感人万分,这也为理解文章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又如《二泉映月》一文,文中的第五自然段具体细腻地描写了>这首名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我结合多媒体(播放相关美景的图片和《二泉映月》曲)进行示范朗读.

当读到“起初,琴声委婉连绵……”语调徐缓,抒情。读到“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在视觉与听觉的同时作用下,学生进入了一种曲中有文,文中有曲的美妙意境。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且从老师的范读中懂得了停顿、轻重、缓急等在朗读中会随着表达情感的需要而变化。由此可见,老师的范读对学生的朗读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三、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感而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应注意为学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感受美的情趣。

如我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中的第

四、五自然段描写了春天到来,花儿开放,父亲欣赏儿子种的鲜花,内心十分高兴。其中蕴含了父子间的浓厚亲情。

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盛开着的鲜花美图。创设浓郁的情感氛围。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美景之中。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很快学生就抓住了“姹紫嫣红”“轻轻摇晃”“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等重点词语读出了花儿的颜色美、姿态雅、气味香。

接着,我引导学生想像不同心情的人们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所产生的变化。感悟儿子留下的鲜花带给父亲,带给别人美的享受。从而引发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朗读此段。学生跃跃欲试,他们读得用心,读得投入,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情感达到了高潮,充分读出了高尔基的兴奋不已、欣喜万分、自豪之至。创设赏心悦目的教学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有助于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四、运用适当的朗读评价,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可见,朗读评价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地提高。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听到“你读得真棒!”“读得不错”“你读得不怎么好”等朗读评价语言。这样的朗读评价语言显得笼统、不具体,学生读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读得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只知道个

- 2

①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②细读,要抓住重点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

③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如《草原》第一段所描绘的是一幅辽阔壮丽的蒙古草原美景,读来琅琅上口,读后令人兴奋,余味无穷。像这类课文,教师不必多讲,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二)要引导学生领悟地朗读。朗读是领悟课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读和领悟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领悟地读,尤其要注意关键句段。如教学论文(黄继光)一课时,有学生问:“黄继光在身受七处重伤的情况下为什么能站起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黄继光心理活动的那几句话:“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指名读;“战友们在望着他”——小组读;“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一全班读。这样分着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黄继光想到望着他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感到给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大。这种力量来自英雄黄继光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这样分着多读几遍,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领悟黄继光在身受七处重伤的情况下能够站起来扑向敌人火力点的原因。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领悟。

(三)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特别是好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领悟课文内容,发展语言,还可以再现文章的现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受到高尚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在正确、流利读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章字字情、声声泪,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感情。全文的主调贯穿一个“悲”字,全文朗读的基调应是沉重而悲痛的。节奏应是缓慢的,要通过表情朗读的指导,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波涛。当总理的灵车经过时,人们想到的是什么呢?通过范读、表情朗读第二段中的最后三句话,学生自然体会出人们这时的心情:同是这十里长街,同是总理和群众,昔日的总理检阅群众,迎送外宾,其矫健身躯,慈祥面庞,油然浮现于群众眼前,这是多么幸福和欢乐的情景!然而今天,看着总理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而且不再回来,人们怎能不悲痛欲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那些字里行间深蕴的情感将溢于言表,使学生受至到强烈的情感熏陶,进而从悲痛中获得力量,立志做一个像周总理那样的人。

上好阅读课点滴体会

>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难于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将使智力发展受到许多局限.如何上好小学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中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修改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来重构文本的具体化形态.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 还给学生.首先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印度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父子俩买了一头驴牵着回家.一个跛子说:”有了毛驴不骑,要毛驴干什么?”于是老人叫儿子骑上去,自己跟着走.一个老头看见了,便说:”年少的骑着毛驴,让年老的跟着走,不象话!”老人就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看见了,便说:”做父亲的骑着毛驴,倒叫儿子跟着走,心里怎么过得去!”老人就把儿子拉上了驴背,一同骑着走.一个老奶奶看见了,便说:”小小的一头毛驴,哪儿经得住两个人压呢!”父子俩只好抬着毛驴走.为什么在骑驴这件事上,跛子、老人、妇女、老奶奶各自的看法会各不相同呢?这是因为他们各自的情况、经历和处境不同,因而他们对骑驴这件事的认识与态度自然会不同。同样的道理,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由于他们头脑中贮存的认知模块各不相同,即使阅读同一篇课文,也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这些不同的见解,正是他们主体精神的具体体现。

- 5

课的教案时,课前可以先制作一个乌鸦的模型,准备一个瓶子和水,另外可以准备一些石子,这些教具准备是为了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在演示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并把它朗读出来。下堂课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或者类似的故事,让学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难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是影响阅读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阅读的速度慢,就无法在单位时间内广泛地阅读;阅读质量不高,就失去阅读的意义.提高阅读速度首先眼睛要看得快,扩大视觉范围,学会”速读”,也就是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变为一句一段地看;其次是脑子想得快,脑子要跟着眼睛的看进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到的文字说的是什么.理解了阅读材料的意义,就能注意到其中的指向,从而会迅速地抓住文章的中心.在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质量方面,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提醒他们注意理解各个句子,段落和文章的意义.阅读过后,教师应及时询问文章中的细节和与其相关的问题.只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就能够培养良好的理解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质量不断提高.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步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境界.

- 7 -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朗读

优化阅读课堂结构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几种有效方法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
《阅读教学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