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2:09: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品味诗歌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探究,区分诗歌意象、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康桥柔美的风光,体味作者对母校的惜别情,培养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在诗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从物象到意象再到意境来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教案及多媒体资料;

2、学生课前搜集并整理作者及写作背景等资料,对诗歌中生字、词正音并解释。

(二)、激趣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在上新课前,我们先来做个猜歌名的游戏吧!好,开始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家猜到了吗?(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改编),你觉得这首歌美吗?为什么?(生各抒己见,师总结。)

那我们今天就跟随徐志摩的脚步共同走进和这首歌一样唯美的别离诗——《再别康桥》。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胡适说:“他(指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生字、词的读音与诗歌语调)

1、集体诵读

(1)、正音: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长蒿(gāo) 漫溯(sù) 笙箫(xiāo) 载①zǎi一年半载 记载 登载②zài载歌载舞 装载 下载

斑斓(区别:澜、阑) .(2)、语调——舒缓、低沉;节奏——轻柔、和谐;感情——惆怅、惜别

2、分小组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列举古代关于“离别”的诗歌。 (1)、通过对康桥景物的描写,表达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2)、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总结: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 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五)、再读诗歌,分析讨论。(结合初读强调的重点和个人的理解,有感情的再读诗歌,并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1、景(意象):云彩、金柳、青荇、榆荫泉、(撑)篙、夏虫的象征意义。

2、云彩——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说得太伤感于事无补,写得太淡漠未免矫情,还是洒脱一些好。于是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金柳——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对康桥的爱何等浓烈,又何等温柔。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青荇和榆荫泉——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大约是回国几年所见所闻粉碎了他初别康桥时的理想,现在再返康桥,重新寻梦来了。(“梦”给人的感觉一般是轻盈的、飘渺的,然而诗人的康桥之梦居然下了“沉淀”一词,可见诗人对康桥记忆之深重。)

这首诗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只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情绪,社会投影很模糊,表现不出五四时代的时代精神。然而这首诗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诗人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和和谐融合。他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多少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其次此诗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一发都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全诗构成一阕完整的乐曲,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撑)篙——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放歌”,是回忆,也是憧憬,诗人不能自已,感情达到了沸点„„然而毕竟是梦,星辉终究不能长存于天际,离别是注定了的。(从上节的寻梦,回到离别的现实中,一个但字表现出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总体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第

四、

五、六顾的首段和尾段之间暗用顶真手法,使之诗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

夏虫——现实使诗人的歌声降下了调子,只能吹起笙箫。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这里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等种种复杂感情,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愈是难舍难分,愈是潇洒轻飘,这是徐志摩的情致,也是康桥的天质。诗中没有一句撕心裂肺的呼喊,甚至没有一声动情的放歌。一切倾诉都是轻悄俏的,象自言自语,又象面对情人的呢喃。离别在今晚,今晚的康桥是沉默的。真正懂得什么是离愁别绪的人,才会领悟出沉默的分量。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

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最后诗人“悄悄”的走了,从第一节“轻轻的”变为第七节的“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六)、深读诗歌,感悟鉴赏。(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解释诗中的“三美”)

1、全诗分为三层,层意可概括为:

第一层(1):写诗人对康桥难舍难分的离别情意,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层(2—6):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 第三层(7):照应开头,展现诗人告别康桥的无奈和洒脱。

2、形式上的“三美”有: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绘画美: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七)、总结全诗。(小组讨论,师总结)

通过诗人对康河景物的描写,将康河的美丽展现的淋漓尽至,更加衬托出诗人对母校的恋眷之情。

(八)、布置作业及课外拓展

1、背诵全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2、谈谈自己对《再别康桥》的独到见解,说说你心中的“康桥”;

3、写一篇关于别离或是相逢的诗歌,要求运用意象描写,将“三美”蕴于其中。

(九)、板书

+

=

云彩 ----- 作别

------ 挥手作别图

对 首

金柳 ----- 欢喜 ------ 金柳倒影图

康 尾

青荇 ----- 留恋 ------ 青荇招摇图

榆荫泉 --- 喜爱

----- 榆荫清泉图

撑篙 ----- 歌颂

------ 撑篙寻梦图

夏虫 ----- 难过

------ 夏虫沉默图

云彩 ----- 挥袖

------ 挥袖惜别图

(十)、教学反思

1、教学优点:

(1)教学设计思路较为明确,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2)教学导入设计新颖,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思考,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获得知识。

(3)课堂板书新颖、直观,易于学生掌握理解诗歌。

2、教学缺点:

(1)对课本钻研不够透彻,对诗歌内容的剖析不够深刻。

(2)缺乏教学经验,从教学设计到实际教学的落实中存在一定差距,有待加强和改进。

综上教学反思,我会努力学习和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