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王苏红)

发布时间:2020-03-03 05:24: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

开卷有益,近来读完杜威的《明日之学校》这本书,,给人一种希望同时又不着边际之感。明日,对国人来说,更多只能代表它的本意:未来。《明日之学校》是杜威1915年的著作,时至今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时近百年,杜威这本著作的价值仍未被中国社会真正重视,更不要说发现可行的实践方法。中国高喊教育改革,高喊减压减负,高喊课程改革,这些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而实际情况是:中国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读书越来越辛苦,辛苦到父母都不舍得的地步。在现在的中国,还只能看到“明日之学校”的海市蜃楼,不着边际。

“什么是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应该怎样进行?”这些问题困扰着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每当在课堂上,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脸庞,我也时常在想到底什么样的教育能更为适合这群孩子的成长,在课堂中我们将秉持怎样的教育理念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实现最大的价值,让孩子们在课堂中不仅能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更能体会学习的快乐,按照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成长起来。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念体现在他的生活教育观上: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一点与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还是异曲同工的,围绕着生活教育观,让我深有启发:

1、“从做中学”的理念。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知识。对于小学低学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强,观察敏锐,对外界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想象力丰

富,他们最热衷的是那些具体可感的东西,所以对于这一群孩子而言,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更快的接受那些抽象的知识,所以,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引入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可是,这种游戏学习的方式却需要我们这些老师好好琢磨一番,让孩子们既能在游戏的快乐中学得知识,又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的秩序。

2、“教育即生长”的理念。生长的理念其中包含了对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关注。我想,每位老师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放在心上,并时时反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学校中,独立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体现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上。其实,每个孩子本身都有这种能力,而我们老师只是在他们的成长中加强这样一种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教学进度,课时安排等一系列的因素,无意之中在削减着孩子们的这种能力,常常不等孩子们思考完,就急于告诉他们答案,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在教学中要时常牢记“学会等待”,我们要耐心的等待孩子们思考完,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获得他们能力范围内能够达到的知识。当然,“等待”并非一件易事。

3、将生长理念与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相结合。儿童阶段正是孩子自我去发现和了解这个世界的阶段,也是培养他们各种感官能力的阶段,儿童通过他们自身对外界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对这个世界的困惑,因而也就激发起他们去探索的兴趣,从而也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孔子曾说:“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及其知者,一也。”让学生在困惑中去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这无疑是十分

可取的方法。所以,结合低学段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我们老师可以在为孩子们设计的游戏中设置障碍,让他们在游戏中困惑,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杜威的这些教育理念可能太过宽泛,看似无法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相联系,但是在进一步体会后,我们还是能有收获的。

当今学校教育似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每每遇到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影响孩子命运的考试,媒体总是不舍放弃新闻报道的机会。孩子的家长也竞相参与到孩子的大战中,“家校路路通”时刻联系着家长和学校。但是,这些人的关注无法给我们孩子的学习条件带来根本的转变。当我们的孩子在受教育的漩涡里痛苦挣扎时,这些人只能做到像围观群众般里三层外三层的越积越多,时而发出一两声无奈的心疼的叹息。中国教育渴望受到更多学者专家、政府机构的关注。但愿明日之学校早日成为今日之学校。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

明日之学校__读后感

明日之学校读书笔记

《明日之学校》读书笔记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的读后感

《明日风尚》读后感

明日歌读后感

明日之师策划书

明日之师心得体会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王苏红)
《《明日之学校》读后感(王苏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