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周恩来四昼夜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03:03: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周恩来四昼夜》有感

——周芳

《周恩来的四昼夜》,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影片平铺直叙的基调讲述了1961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没有悬疑惊险的情节设计,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没有大肆铺张的宣传,没有夸张造势的噱头,没有浓墨重的煽情渲染,却依然能将人感动的潸然泪下,只因为它真实,真实得直指人心。 《周恩来的四昼夜》带给我太多的感动。

当周恩来总理走下汽车,与前来迎接的伯延村干部初次见面一幕,就已让我感动到热泪盈眶。没有过多的言语,伯延村主任郭凤林在见到周总理的第一眼,握着周总理的手,激动得未语泪先流。因为他知道,国家的总理,本来只能在画报上见到的人物如此鲜活地站在你的面前,有太多的事需要解决处理,说是日理万机毫不夸张,却在百忙之中,专程来村里考察,这如何不让这位朴实憨直的村干部感动得涕泪直流。大病初愈的总理,病容未消,形销骨立,却为了百姓生计,四处奔忙,不曾得一时半刻的清闲修养,便急急忙忙地亲自赶到革命老区伯延实地考察。而总理看到郭凤林泣不成声时,第一句话便是:“有眼泪便是有委屈,有什么委屈,都跟我好好说说。”

当以村主任郭凤林为首的村干部为了不给政府添麻烦而粉饰太平,不肯据实相告时,周总理以其细心敏锐的观察所得问了这么个问题“为什么

树上的叶子没了?”如果不是全心全意为了百姓生活而忧思深重,如何能从没了叶子的树感觉到问题的严峻;如果不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本是高高在上的总理又如何能知道村干部们没有说实话。当天真的女娃连弟无心的说了实情的时候,总理沉默了,不忍,歉疚,忧虑,疼惜,总理的沉默,包含了太多的情感。

当看到二廷在往公社水缸倒水时,本应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总理没有视而不见地走过,而是停下来,关切地询问相关情况。当得知拉水的是人而非牲畜时,总理再次沉默了。总理的沉默并不是漠不关心,而是记在了心里。于是,第二天,伯延村便有了牲口和几车的草料。

一路上观察,还有小女孩连弟的话,周总理已经意识到伯延百姓生活的困难与艰辛,却依然无法村干部那里听到一星半点的真话,甚至,他想看到的,想听到的,在村干部的安排下,也已经看不到,听不到了。当总理到了公社食堂,看到桌上摆的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碗红烧肉,白面馒头和鸡蛋时,总理收回了已经跨出的脚步。因为他知道,这顿饭来得绝不容易。最终,他和公社的村民们一起,吃了糊糊和代食窝窝头,却依然不忘嘱咐邓大姐,用自己的钱补给村里。

当他到访老太太家时,亲切地跟老太太闲话家常,面带微笑地听老太太唱起落子戏,没有矫揉造作,一切如此地自然而又和谐。

当他看到王老师打着赤脚带病给孩子们补课的时候,连忙亲切且带着敬意地请王老师坐下,并亲自给他穿鞋,只是,汪老师的脚,因着生病引起的浮肿,早已穿不下之前的鞋,总理不甘心地尝试了几次,终究还是放弃了。他握着汪老师的手,满眼是真挚的谢意以及心酸。

当他在田野地间和农民们一起种地瓜,由于初次种植,被朴实直率的村民指正时,他面带笑容地虚心接受,还说隔行如隔山,这种地瓜呀还真不如你们呀。当村民心疼总理,给总理倒一大碗水给他喝时,听了水的来源,便毫不犹豫地把大半碗水倒回了坛子,仅仅喝了盖过碗底的一小口,只因为他知道这水来得不容易。百姓心疼他,他更是将百姓挂在心尖儿上疼。

当他了解到还有个别村民没有加入公社食堂时,到了饭点儿,除了公社食堂,整个村子并没有多少炊烟,从村口的山头往下看,你不会觉得这不是一个住满了人的村子,因为没有炊烟,就没有生活的气息。百味陈杂的总理在看到那一缕稀稀落落的炊烟后,便急切地想去了解情况。

当那位村干部眼中的个人主义的老人在长久的高压下,见到总理,已经慌得不知如何进退,只是一个劲儿地解释,生怕总理怪罪。而总理,只是简单的寒暄问候,闲话家长,为的是让老人能够放松心情,安心说出心里话。在得知老人年龄后,总理亲切地唤他为老哥哥,甚至为了怕吓着老人,周总理还阻止随行的记者拍照。而战战兢兢的老人在见到如此温良随和的总理后,心生愧疚,忙不迭的认错,说自己是个人主义,怕别人多吃了自己的口粮,愿意改正,明天就加入人民公社。而心细如尘的总理在听到这番话后,不但没有为少了一个“个人主义”而倍感欣慰,反而愈发沉重,他听到的是那句“怕别人多吃了自己的口粮”于是便有了那句“有人多吃多占吗?”这更加坚定了他要追查到底,从根本入手,彻底解决问题的决心。

当二廷冒着被村干部打压,村民排挤孤立的危机,在周总理眼神的鼓

励下,终于说出了内心所想的时候,周总理诚挚地伸出了手,说:“二廷,我们交个朋友吧!”是啊,中国早已摆脱了封建时代,百姓与官员间的隔阂与距离不该是那么遥远生疏的,总理为什么就不能与百姓交朋友?只是,在当时封建时代所留下的毒瘤——官阶阶级注意还未完全清除的时代,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

当经过细致调查,深入的了解之后,周总理心里已有了解决之道,只是,解散当时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是大决策,是关乎百姓生活的决策,而这个决策,是需要通过国家最高领导人——毛主席做最终决定的。于是,便有了主席与总理之间,从深夜到凌晨,四个多小时的电话,务求最周全得当的处理。而在此之前的三个夜晚,总理都是伏案工作到深夜才休息,第二天又是很早便起床工作。大病初愈的人,最需要的是休息,而总理,缺少的恰恰是休息。

当有了最终决策,总理考虑的是想让每一个村民都在第一时间听到这个好消息,取消了当时先开干部会议再由干部通知群众的流程,直接通过广播,让所有的人,包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份喜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少年之志,周总理用他的一生在实现。借用毛主席的话,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不仅如此,他言必信,行必果,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各领导官员,为共产党员,为所有的人,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观周恩来四个昼夜有感

观看周恩来四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四昼夜有感》
《观《周恩来四昼夜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