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婚姻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3 01:22: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四十多岁的村民,一是对农村婚姻习俗了解很多;二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变化,有代表性。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获得了一些相关资料,经过一些整理以求对课题组的研究有益。调查于2009年1月在山东费县农村进行。

一、调查问卷结果

1、被调查人状况:男,已婚,40~50岁,中学文化,家庭年收入2万元,育有一男一女,未外出打工,初婚22岁以上。

2、该被调查者认为本村结婚年龄平均在22岁以上,他认为合适的婚龄大约是:男25岁,女23岁。

3、该被调查者认为彩礼数额大约为5000~10000元,并认为彩礼有无并无所谓,彩礼给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的情况比较多。虽然有女方不要彩礼的情况,但是不多,他认为原因不是由于男方家里经济困难、破除传统习俗的束缚、只要爱情,不图钱等原因,而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给彩礼的男女双方意味着双方订婚,但可以反悔。

4、该被调查者认为订婚仪式很重要,婚姻程序中最重要的是登记。该村出现不登记就举行婚礼的情况但不多。该被调查者认为既没有登记也没举行婚礼,但已经订婚而同居的情况就是夫妻关系。并且没有登记只举行婚礼而同居的形象认为就是夫妻关系。仅举行婚礼没有登记而结婚的人发生纠纷要求解除关系,一般由村干部调解。

5、该村有早婚现象,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多,被调查者认为原因是随大流。

6、该被调查者认为该村有悔婚的情况,但是不多。悔婚由男方或女方提出的情况都差不多。主要原因有男方个人问题、女方个人问题、男方家庭经济困难。订婚后又悔婚时,一般由村干部出面调解。订婚后一方提出悔婚的,提出悔婚的一方放弃彩礼。

7、该被调查者认为解决订婚、彩礼、事实婚姻等纠纷的方法是双方个人协商解决。

8、该村有为数不多的男方入赘女方家的现象,他认为是正常现象。

9、近几年该村没有转亲换亲的现象。

二、访谈调查结果

1、该村男青年到外地打工或经商的不多,一般都是在本地婚恋,女方是当地人;女青年到外地打工或经商的也不多,男友或丈夫都是本地人。被调查者认为由于受本地的传统的影响,男孩子要回家赡养自己的父母,到年龄后都要回家结婚不再外出打工;女孩子受到的约束少一些,但在家长的要求下大多都回家结婚、生活,女孩嫁到外地被认为不能赡养父母,是不孝的。男女青年最终都要回家结婚生活,因此他们暂时外出打工或经商不会对本地的婚姻状况有太多影响。本村现在男女青年比例基本平衡,男青年稍多。因此有些找不到老婆的男青年要打光棍活到其他地方买老婆。

2、据被访问者讲,近三十年来彩礼的的数额有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几十元到现在的上千元甚至万元。嫁妆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十年前主要是橱柜、写字台、桌子椅子等,今天的嫁妆多种多样,主要有大组合、小组合、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太阳能热水器,甚至还有电脑。

3、被访问者认为本村男女青年主要通过媒人介绍认识后交往一段时间结婚,基于自由恋爱而结婚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主要原因有:自由恋爱双方比较盲目,家长对双方的情况了解后不同意。男女青年多在外打工或在本地打工,自由的时间少,很难能有时间自由恋爱,多是在父母要求下通过它人介绍恋爱结婚,通常时间较短。

4、通过每人介绍结婚的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但与过去包办婚姻有本质的不同。媒人只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至于到底能不能结婚还是有双方决定。现在已经没有包办婚姻的情况了。媒人介绍婚姻主要是给另一方介绍另一方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

5、被访问者认为本村青年多是按照当地习俗结婚,年轻人举行婚礼要按照双方父母的要求办,一般不能自行其是。有些有地位的人在外地结婚就不会要求必须遵循本地的传统,按照当地习俗结婚一方面是一种良好的秩序或善良风俗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长辈的尊重。

6、三十多年来婚姻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结婚前男女双方互动多了,婚礼上有了更多的程序,比原来更铺张浪费了。积极的快速发展也深刻的影响着本地的婚姻,彩礼数额发生了变化,嫁妆更丰富了,婚礼红包的数额也增加了,酒席花样也是越来越铺张了。

7、男方入赘女方家的主要原因是女方家没有男孩,男方入赘可以帮助女方赡养老人。

三、资料分析

1、从调查结果看,农村对结婚年龄的观念相对于法定婚龄(男22岁,女20岁)要高一些。彩礼的数额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彩礼仅作为一种结婚前的程序,在农村成为必有

的形式,只是意味着订婚,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可以反悔。对于夫妻关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已订婚或者举行婚礼就被认为成了过门的媳妇,是夫妻关系的开始。在农村,男方入赘女方已被普遍接受。转亲换亲现象已经消失。在解决纠纷上一般是由村干部和当事人一同协商解决,打官司是例外。

2、根据调查显示,本地区民风淳朴,有尊老爱幼、赡养老人的良好传统,在外打工或经商的男女青年一般都回乡成亲,在家长和长辈的要求下也大都按照本地习俗举行婚礼。也正是由于打工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媒人介绍婚姻成为了主流,但与包办婚姻有本质的区别,婚姻最终的决定权属于男女双方。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改变了当地的结婚习俗,一般都是轿车接送,家俱一应俱全,大到洗衣机电冰箱,小到锅碗瓢盆。结婚程序上也比以前正式了许多。男方入赘的主要原因是女方家里没有男孩。

从媒人上门提亲起就开始花钱

近年来,农村青年谈婚论嫁,从男女双方见面、相家(看人户)、下彩礼、定婚到结婚典礼,每走一步都得花几百甚至数千元,加上盖新房的花销,至少也得两三万元。在一些村组,农民为了早日结婚娶媳妇,有的农村小伙初中毕业或未毕业,就外出打工攒钱。

建始县三里乡高峰村地处高山,通过州县扶贫工作队几年的真情帮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不少农户建起了水泥楼房,在村里格外显眼。村民李某告诉笔者,他有三个儿子,去年拉钱负债修新房,目的就是为了早日娶儿媳妇。今年74岁的退休教师李老汉说:“我结婚是在上世纪60年代,没有举行结婚仪式,就是单位同事和几个弟兄姊妹在一起吃了顿便饭。那时,大家不送钱,时兴送‘革命礼物’,我们收到的结婚贺礼就是几角钱一面的镜子,上面印着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根本就不谈修房子,当时物质匮乏,好多东西凭票供应。哪里像如今,小伙子找媳妇,要是没有一栋新房,没有钱,就只有打光棍的命。”

10月初的一天,笔者下乡乘坐电麻木去建始小溪口,看到几位农民手里提着大包东西忙忙碌碌往回赶,一名叫刘中恩的农民介绍说,在农村娶个媳妇要花两三万块钱。“你说多少,为什么要那么多钱?”记者怕听错了反问道。刘中恩扳着指头算账,娶媳妇首要的是要盖三间平房,买砖买水泥、钢筋,加上请人搬运,吃喝招待,至少要花两万多元。按当地风

俗,有栋好房子,才会有人给你介绍媳妇。

媒人上门提亲就得花钱。男女双方见面,见面礼至少要四五百元,如果双方都如意,媒婆就约时间邀女方到男方相家,男方除了摆酒席招待,还要给女方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相家费(打发钱),如果女方对男方各方面的条件都满意,男方才提出下聘礼(定婚),聘礼至少要4000元。女方收下聘礼,这门亲事就算基本落实。然后,男女双方开始商定结婚的日子,连钱带物,又得花两三千元,婚期一旦定下来,男方就得邀女方去商场买大婚时穿的衣服,即使是随便买,也得花费一二千元。结婚那天的花样就更多,找陪男,接亲队伍浩浩荡荡几十人,仅包车费就要数百元,还有婆媳见面礼等等,每个环节至少要算100元。

如果男方条件较差,又想娶媳妇,那花钱就更难说了。

在农村,男女从相识到结婚,一般要经过相家、定婚、结婚三个环节。相家时男方送给女方几套衣服、现金,定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衣服和现金要比相家时的多些,女方才满意。有的家庭还送金耳环、金戒指、金手链等“三金”,一般花费约 3000元;结婚时,男方要购置“席梦思”床、家具、彩电、洗衣机、摩托车等大件商品,加上宴请宾朋,需花费约1.

2万至1.5万元。农村家庭的孩子结婚,不包括盖房的费用就要大约2万元,相当于一个家

庭正常年景收入的4至5倍。

婚礼的各项花费越来越高

据记者对该县长梁、龙坪、三里乡的孙家坝村等6个村的10多个农户进行调查得知,目前,经济条件稍好的农民家庭为一个男孩筹备婚事的总费用大概在1.8万元至4万元之间,经济条件稍微差点的也少不了1.2万元至2万元,其中建房1.5万至2万元不等,给女方送礼金加上置办婚礼酒席0.8万元至1.2万元不等。据县统计局2005年的统计报表

显示,农村人平现金纯收入才1342.51元。

建始长梁乡龙潭、三宝村等地,前些年,女青年出嫁男方打发钱多钱少都无所谓,但近年来,随着当地与外乡、外县、外省结亲的人逐渐增多,女方索要彩礼的不良现象随之而来,少则三五千,多则上万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青年说,他的兄弟在外娶媳妇,没有彩礼根本莫想结婚,就是没得钱凑也要凑齐,所以,“我们谈婚论嫁彩礼是不要白不要。”

农村青年张某,24岁,今年8月初与邻村20岁的女青年刘某结婚,从相家到订婚、结婚共花费4.5万元,张某4年的打工所得和全家多年的积蓄花费殆尽。举办婚礼的前三天,女方父母又要求给5000元作为女方弟弟结婚的费用,否则到时就“不发亲”。张家通过媒

人说和,最后拿了3000元才“一次性了断”。

长梁乡天生片卸甲坝村农民胡某,儿子结婚前,女方索要彩礼1.2万元,又要了摩托车、手机等物。婚礼当天,女方送亲者达20多人,除了酒席招待,每人打发一件价值40多元的衬衫。槐坦村某农民,儿子订婚三年,近日办了喜事,因家里经济条件差,已负债1万余元,为避免引起家庭矛盾致使儿子婚姻破裂,把借债、贷款的事对儿媳瞒得紧紧的。

亲朋好友的负担越来越重

2005年,一份建始县农村住户的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农村居民婚丧嫁娶等其他人均支出65.50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总支出2898.26元。该县上世纪80年代农村居民送“人情”平均一次5-10元,90年代涨至30-50元,本世纪初开始上升到50-100元。三里乡孙家坝村农民孙家祥说,去年他家婚丧嫁娶等“人情”支出高达2100元。高坪镇一位农村老太太说:“过去哪家有个红白喜事,送三五块还勉强拿得出手,现在30元都觉得有些丑,

一年四季,这亲戚、那街坊邻里,月月都有办喜事的,愁人情钱比欠债还狠!”

高额的花费既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投入。

建始县三里乡农民向某有4个儿子,个个结婚都要建新房,把老两口“奋斗”10多年的积蓄全部花光了。二儿子结婚住了祖上留下的两间房子,老两口只好请人搭茅棚度日。结

婚前拼命向父母要东西,也使部分年轻人养成了不劳而获、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气。 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奢侈消费上,势必挤占生产资金,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投入。三里乡凉风村的陈某,家里为筹办他的婚事,债台高筑,买种子、肥料都靠赊欠。这种情况在农

村无处不有。

有的农村小伙子十几岁时就外出打工攒钱,二十多岁了还娶不上媳妇。据建始县红岩寺镇一位告老还乡的干部说,因为风气不好,娶媳妇花销大,有男孩的家庭,往往从孩子十四五岁起父母就开始忙着准备盖房子。也有些家庭,为了给孩子攒钱娶媳妇,干脆让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挣钱。不仅影响了当地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造成当地换亲、转亲、

买卖婚姻现象增多。

11月25日,记者回老家在叔父家吃喜酒,偶遇10多位好友,大家在一起聊到了农村青年结婚花钱的事,有一朋友说:当前农村青年结婚的费用越来越高,主要是比阔气、讲排场所致。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奋斗多年,只为儿女办一场婚事,日常生活消费却不敢花钱。等子女全部完婚后,父母大都一无所有,有的还得背着偿还不尽的债务。这种铺张办婚礼的风

气,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带来了不利影响。

探索新对策,引导婚育新风

对策之一,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农村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村青年的婚姻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现象,关系着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关系着家庭的美满和幸福。笔者认为,一是大力倡导新风尚,引导农村青年建立正确的择偶标准。大力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活动,引导农村青年摒弃“闺婚找不到,二婚不愿要”、“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传宗接代”和不愿意当上门女婿等陈旧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逐步树立正确的婚姻理念;二是引导农村青年移风易俗,针对农村青年婚嫁铺张浪费的现象,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新事新办,通过组织集体婚礼等形式,在广大农村青年中倡导健康婚礼、文明婚礼、节约婚

礼、时尚婚礼,让新的婚嫁风尚成为农村婚俗的主流。

对策之二,倡导文明新风,宣传现代生活观念,引导青年农民确立现代的恋爱观,打破农村男女之间交往受传统观念束缚的现象,塑造一个农村男女青年自由交往的社会环境。教育农村青年树立现代婚姻恋爱观,逐步改变农村中带有商品性的婚姻观,树立自由恋爱的思想。逐步去除农村结婚的繁杂仪式和昂贵的彩礼聘金,提倡节俭合理地举办婚姻。使以注重对方的财富和家庭条件为主的传统婚姻择偶观逐步转变为以注重对方个人能力和双方感

情为主的现代婚姻择偶观。

对策之三,引导农村青年正确对待婚姻家庭。美好的婚姻、和谐的家庭是农村青年干事创业的基础。公开选出一批五好家庭、模范夫妻典型,在社会上营造弘扬家庭美德、倡导社会新风的氛围。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户、两女户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以奖励少生代替处罚多生,引导人们转变生育观念,教育群众生男生女一样好,减轻下一代

人的婚姻压力。

婚姻调查总结

农村婚姻调查报告

专访婚姻调查专家

大学生婚姻恋爱观调查

浅议农村婚姻现状

农村婚姻现状问题

人民调解:农村婚姻纠纷)(全文)

福建农村婚姻习俗调查报告

陆良汉族农村婚姻习俗论述

关于农村婚姻离婚问题社会调查

农村婚姻调查
《农村婚姻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