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智力障碍学生语言康复训练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3 02:01: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智力障碍学生语言康复训练初探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能很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语言对于智障学生意义重大。本文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同时照顾个别差异,努力创设适合学生语言训练的环境,全方位、多渠道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关键词】:智障学生

语言训练

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引言】:智障儿童由于其大脑发育功能受阻,以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语言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发音不准、构音障碍,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困难,词汇贫乏,语法结构不完善等。由于这些缺陷导致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不仅缓慢,而且发展的水平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而语言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智障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表明,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与正常儿童是一致的。在教学和康复训练中,如果能根据智障学生语言的特点采用集体和个别化训练手段,采取情境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结合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改善智障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从而提高他们智力发展水平,促进他们心理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方式。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活动,思维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把思维成果固着下来以便再利用。由于语言具有抽象性,通过学习语言就可以训练思维,所以语言不仅是思维的有效工具,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力量。思维发展了,儿童的智力水平也会随着提高,从而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人类学习语言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正常的听觉系统,同时还要有正常的思维和良好的发音器官。正常儿童总是先掌握口头语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的专门训练才逐步掌握书面语言的。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与正常儿童是一致的,但由于智力上的障碍,或者听说功能差以及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语言的发展要比正常同龄儿童缓慢,学习起来也更加困难。 笔者虽然从事特殊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但真正接触智障教育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通过对这些学生了解和实际教育教学,感觉到他们在认知活动和实际动手能力上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特别是在学习语言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通过对本班和其他班级学生的评估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在语言上存在语义不全面、句子不合语法,词汇贫乏,发音不准,口齿不清,口头表达能力差以及口吃等现象,有的智障学生除了咿咿呀呀的发音外,甚至不会说话。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难题。

虽然智障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但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智障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促进心理发展,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参与社会的自信。

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要坚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在训练中,补偿每个学生的缺陷,发展学生的生活技能等。笔者根据本班学生语言特点,进行了语训康复的大胆实践和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一、以课堂教学作为语言训练的主要形式,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力量 语言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语境,更需要同伴之间的交流与配合,而一个班级就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能充分发挥班级这个大集体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语言训练这一活动中来。同时这些智障学生在语言缺陷方面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利用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发音器官的训练

笔者通过对本班学生进行语言评估和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构音障碍,发音不准,口齿不清。主要是学生各发音器官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发音器官配合不当等原因导致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每次语言训练前,指导学生集体做唇舌操,具体做法是:舌头的伸缩运动和舌根顶颚运动,舌尖的左右摆动和上翘、顶齿运动,唇齿运动,运用声韵母和两者的组合发音来训练舌头的位置。为了防止学生做舌体操的枯燥无味,在做动作时播放音乐,配上节奏,或者拍手打节拍等。

2、做好示范,模仿发音

通过评估,对每个学生的发音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不准音的地方,然后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听清语音,仔细观察和感知老师示范时的口型、舌位和气流,再让学生对着小镜子,认真体会发音要领,领会发音方法,最后模仿发音。训练的顺序先从声母、韵母和音节的发音开始,然后模仿生字和单词的发音,最后模仿老师说一句完整的话,学习简单的句子。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倡导情境教学,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对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但由于智障学生长期生活在孤独、封闭的个人世界里,很少与社会交往,常常受到周围人群的歧视和冷落,心中充满了不良情绪和遭受挫折失败的情感,往往会使他们变得胆怯、孤僻、悲观、敏感,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声。长此以往,智障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完全不会说话。为此,教师要深入智障学生中间去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和被接纳的喜悦,重新树立自信心,从这一点来说,特殊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智障学生创设各种语言训练和交流的环境,比如词语接龙,朗读比赛,看图讲故事等,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比如医院看病,超市购物,接听电话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说话,无拘无束表达内心的想法。在训练中一定要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在纠正后给予表扬,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一些成功的喜悦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语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4、在语言训练中采取游戏教学法,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而游戏正好能满足他们这一需求。游戏可以营造愉悦的娱乐氛围,游戏的目的就是把学习过程变成游戏过程和愉快过程,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智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其他无关的事物分散,所以在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训的过程中渗透游戏教学,将听、说训练安排在游戏之中,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更为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充分挖掘智障学生的潜能,很好补偿了他们的身心缺陷。

比如在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辅读教材实用语文第12课的《小羊和狼》这篇课文时,笔者根据本班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意引入游戏的成分,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羊、狼、小猫、小狗、白马和大象的角色,然后按照课文内容,并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把故事情节完整地表演出来。通过游戏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白了团结一心就可以战胜凶恶敌人的情感体验,同时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训练了他们的语言。

二、根据智障学生语言的特点,实施个别化教学

智障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既有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果对学生的语言只在课堂内进行集体训练,而忽视了每个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和语言发展水平,这样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个别化训练其实就是差异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语言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语言矫正和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保证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在原有语言基础上获得可能发展。

探探(化名)同学由于生活在父亲沉默寡言、母亲智障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得不到良好的语言刺激,说话没人反应,讲话得不到鼓励和回报,从而导致他声音障碍、语言发展迟缓,词汇贫乏,词语运用能力差。平时说话只是一个或者两个词语,而对于稍微长一点的短语和句子,就不知如何去表述了。针对探探的语言特点,首先应增加他的词汇量。在学习发音说话时,不着急从拼音入手,而是直接对他进行字词教学,包括词义分析、词语联想、词语搭配等形式。然后在认识字词的基础上,再指导他学习汉语拼音。在探探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初步掌握词语运用能力后,再对他进行句子方面的训练。先从单句开始,逐步向稍微复杂的一些句子过渡,通过看图说话、用词造句、回答问题等形式不断加强探探的语言能力。

哲哲(化名)口吃现象比较严重,当他激动或者紧张时,手舞足蹈了半天也蹦不出一个字来,不仅他自己着急,听话的人也急的满头大汗。通过深入了解,哲哲从小患有脑瘫导致智力发育迟缓,并伴有下肢运动能力困难。哲哲的父母亲为了这样的孩子经常争吵,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周围的人都嘲笑戏弄哲哲,这样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哲哲胆小、自卑、恐惧的心理,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哲哲语言的发展。针对哲哲这种状况,首先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消除自卑焦躁的心理。笔者通过做家长的工作,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尽量克制,为孩子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气氛;在班级里不准其他学生嘲笑、模仿哲哲口吃的怪样,尽量多去帮助和关心他。接着对哲哲进行呼吸训练和换气训练,因为口吃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和换气方法。训练时让哲哲全身放松,排除一切杂念,张开嘴大口吸气,把气贮存在腹部,等腹部完全鼓起,再让哲哲把气均匀地呼出,中间要注意换气的方式和换气点,不能随便打乱呼吸的节奏。然后在语训中给他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朗读、回答问题、即兴表演等形式指导哲哲发音说话,在生活中有意识和他对话,这样不仅能消除哲哲紧张的心理,还能对他所学习的语言得到实际运用。如果哲哲因为急躁语速过快出现口吃现象时,我就让他大声把想表达的内容唱出来,这也是缓解他紧张焦躁心情很有效的一条途径。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

智障学生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实际运用,为了更好地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语言成果,只有把学生带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参观、访问、踏青、游览等校外活动,扩大他们的生活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与人交往中丰富语言,扩大词汇量,同时更好地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融入社会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在学生学习了动物这一章节后,笔者把学生带到了动物园去游览,在参观的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每种动物的名称以及这种动物的样子。同学们不仅玩得不亦乐乎,而且每看到一种动物,都争先恐后说出某种动物的名称和样子。活动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再让学生把游览的过程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达出来,或者用问答的形式说出他们的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巩固和发展了他们的语言,又培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快乐成长。

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根据智障学生身心特点采取科学而合理的训练方法,促进他们的思维、智力乃至整个心理发展,为他们尽早融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编

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6 ②陈亚萍

智力落后儿童语言训练尝试

社会福利

2004年第3期

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个案

第六章智力障碍学生

智力障碍儿童六大领域常用康复训练器材

智力障碍儿童沟通能力康复训练手册分享

二年级智力障碍学生评语

智力障碍学生性心理辅导案例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智力障碍复习教案

中重度智力障碍

智力障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小结

智力障碍学生语言康复训练初探
《智力障碍学生语言康复训练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