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 马俊花

发布时间:2020-03-02 09:20: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激发学习兴趣,建构高效课堂

解放南路小学 马俊花

在这个快节奏、高节拍的社会,面对着为学生减负、减压的教育改革形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一堂课仅有40分钟,而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过得愉快,学得轻松,获得高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打造低耗高效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的:

一、抓好课堂三个环节

这三个环节分别是: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作业。

1、课前备课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在备课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要不被教材所束缚,我们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预设一节课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备课时要找准教学目标,找全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还要找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预设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目标要找得准,在上课时才能不跑题,找全了了知识点才能保证学生在知识上没有遗漏,突出了教学重点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对重点知识引起重视,预设难点才能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找到突破口。总之,备好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抓好备课环节。

2、课中上课

课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主战场。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在课堂上,老师既要根据备课讲义进行课堂教学,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灵活调整。根据预设的知识点逐步进行,一节课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课堂上要照顾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接受能力,一堂课的知识点最多不宜超过三个。在知识点实施过程中放小步子教学,不能贪多。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所以老师要少讲、精讲,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讲,讲就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听得懂,不能搞满堂灌,不能让学生产生疲劳感。

3、课后作业

作业是巩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仅仅维持在20分钟左右,所以作业最好是当堂布置,当堂完成。这样才能完成“三清”任务,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每一道课后练习题的设计都要与新学习的知识点相扣,作业不在多,而贵在“精”。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真正起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

二、让数学课生动起来

让数学课不再与枯燥、乏味相伴,数学课同样可以像语文、像美术课一样生动有趣。以下几个办法可以尝试:

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

如在讲《可能性》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境: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是有一次他得罪了巴依老爷,巴依老爷决定处死他,但他又怕承担杀人的罪名。他就想了个办法,写了两个纸团,一个上面写着“生”,一个上面写着“死”,让阿凡提闭上眼睛摸,按照摸到的纸团上写得办。阿凡提的命运会怎么样?巴依老爷一心想处死阿凡提,他在写纸条时会动什么手脚?阿凡提要想活命会怎么做呢?要想知道谜底,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一课。

又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时,如例题:鸡和兔共15只,共有40只脚,鸡和兔各几只?除了通常的方程法、假设法, 还有童话法故事法:鸡和兔子都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吹一声哨,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

每一道应用题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对待每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像读作文一样把题读一遍,然后分析分析题目里讲了什么事,告诉了什么条件,让我们求什么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题目里的数量关系。

2、将数学融入美术中

如在一年级教学排队问题时:一行同学站队,小红的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7个人,小红这一队一共有几个人?我会让学生画出数学版的小红,然后画出她前面的8个人,再画出她后面的7个人,数一数这一队共有多少人,然后学生就会轻松正确的写出

了算式。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学生们一定会过得愉快、学得轻松,获得高校。

数学高效课堂模式

抽丝剥茧建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数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模式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

数学高效课堂复习课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  马俊花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 马俊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