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矛盾论》、《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感3000字左右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5: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事物在矛盾中相互作用从对立走向统一,同时又用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文章指明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个法则涉及广泛的方面及许多哲学问题。分别为: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问题和困难。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学习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

(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实践论》中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得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也就是说,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事物必须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感觉之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也是要求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有个统一,因为不同的时期和地点则要求我们进行不同的实践,在整篇实践论当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具体实例,用那些实例说服人们,我们也知道,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地点,进行不同的实践.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

阅读完《实践论》、《矛盾论》后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更为清晰,对辩证唯物观点的理解更为透彻。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认真研究“两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华的贡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3年过去了,从我们今天仍然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来看,它对现实的意义将不言而喻。如果我们还在包容“汉奸文化”,无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思想的话,那么我们将需要一次反思,不但是我们这些潜在的追随者,更是那些宣传者。

抛开战争年代对文艺的特殊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毛泽东文艺思想:

1、真正了解社会的人才有资格做文艺工作。

“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社会,这就是说,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纵观今日中国文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说,所谓大家,非黄即暴。何况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作家越来越多,而作品却越来越次。因为中国作家缺少悲天悯人的资质,写作日趋商业化,过分关注自己的个人情感生活,脱离了群众。

2、人民大众依然是文艺工作的主要目标。

“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

“为人民服务”被当成了故作高尚的言语,这正是现代人面临的困境。不择手段的出名,甚至不惜出恶名,是许多急于追名逐利者的选择。众多的明星靠“脱”成名,如一些拍成人片、“三级片”的演员;以某种噱头和反常的言论赢得社会关注,“凤姐”即是一例。

3、文艺工作者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功利主义者”。

“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

然而现今社会,媒体为自身经济利益而造就低级趣味。媒体的背后是畸形利益观。传播领域的低俗化主要为炫富拜金和以“性”为卖点。一些报刊热衷报道富翁花千万广告征婚,一些杂志以豪宅、盛宴、香车名表为“时尚”不断刺激社会神经。而以“性”为卖点,则是在打“擦边球”。比如有些出版社热衷以“人体艺术”的名义,以大量展示女性裸体。

让我们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用多姿多彩的笔墨描绘人民奋斗的业绩,用昂扬激越的音符奏响人民奋进的乐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读《实践论》感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读后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读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第六讲 毛泽东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优秀]

李长春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座谈会上讲话

读《矛盾论》、《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感3000字左右
《读《矛盾论》、《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感3000字左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