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09月29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发布时间:2020-03-03 13:23: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09月29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一.选择题(共47小题)

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是(

A.秦朝丞相

汉朝中书令 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 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 D.宋朝枢密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

3.《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这一丧葬制度表明先秦时期(

) A.礼节轻重决定地位的尊卑 C.宗法分封制等级森严

B.古人轻视丧葬礼仪

D.丧葬制违反宗法制

4.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的朝代是(

) A.秦 B.汉 C.唐 D.宋

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6.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7.《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第1页(共8页)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8.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9.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10.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X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

11.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12.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之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13.“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第2页(共8页)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1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17.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18.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19.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0.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第3页(共8页)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2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22.康熙帝亲政后,为强化个人集权,挑选临时性人员入南书房陪侍皇帝读书并参与机密草拟谕旨。这些人员主要选自(

) A.议政王 B.内阁成员

C.军机大臣

D.翰林院学士

23.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是(

①确立三省六部制 ②实行内阁制③创立科举制 ④设军机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推行郡县制 B.颁布全国通行的法律

C.设置刺史监察地方行政 D.统一度量行与货币

2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 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2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7.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2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第4页(共8页)

D.宋代君主专翩的程度高于唐代

29.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30.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31.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32.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3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34.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35.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6.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第5页(共8页)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37.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

38.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和*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 A.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 B.团结了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

39.“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4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41.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2.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最相近的是(

) A.唐之中书省 B.元之中书省 C.明之内阁

D.清之军机处

43.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

4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

第6页(共8页)

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45.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46.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47.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第7页(共8页)

2018年09月29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7小题)

1.C;2.C;3.C;4.D;5.C;6.A;7.D;8.B;9.D;10.C;11.B;12.B;13.C;14.B;15.D;16.C;17.A;18.D;19.B;20.D;21.D;22.D;23.A;24.C;25.C;26.C;27.B;28.D;29.A;30.B;31.B;32.C;33.C;34.C;35.C;36.D;37.D;38.C;39.B;40.B;41.C;42.B;43.A;44.C;45.C;46.B;47.D;

第8页(共8页)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组工作总结及计划

高中历史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工作总结

威海市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说课稿

高中历史问答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09月29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
《09月29日高中历史的高中历史组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