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哈达碑满族小镇规划文本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0: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哈达碑满族风情小镇规划文本

一.前言

1.1乡域概况

达碑镇地处岫岩的西北部,东与兴隆办事处为邻;西与大石桥市黄土岭镇建一乡相连;东北与偏岭镇和海城市孤山镇相接;南与石灰窑镇隔山相望。全镇纵向距离21公里,横向距离14.5公里,总面积306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资源3268公顷,常用耕地面积3032公顷。辖13个行政村,141个村民组,6215户人家,28000人口。镇政府所在地哈达碑村,距岫岩县城18公里。

全镇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全镇柞蚕放养量为1250把,年产大茧700吨左右。畜牧业主要以绒山羊为主,饲养量为30000只。乡镇工业主要以岫岩玉开采、加工为主,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和开采的有岫岩玉、花岗岩、大理石、磁铁矿、白云石、滑石、铅锌、菱镁等20余种矿藏,其中,岫岩玉贮藏量和开采量居全国第一位。全镇现有大、小玉、理石加工厂家2000余户,是全国最大的岫岩玉开采、加工、销售集散地。

1.2规划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的要求,编制《岫岩县哈达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年)》文本。

1.3规划编制任务

1、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统筹安排用地

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合理调整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

2、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

坚持需求引导与供给调节,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深度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其他土地和工矿废弃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3、以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为手段,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充分发挥各类农用地和其他土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积极推进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的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制定环境保护的用地政策,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4、以优化结构布局为途径,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加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和引导,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促进主体用途区的形成;强化乡级土地利用调控,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空间管制措施。

5、以落实共同责任为基础,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

用,落实差别化的土地利用计划政策,健全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1.4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2005年;

规划期限:2006—2020年;

规划近期:2010年;

规划远期:2020年。

1.5规划编制的依据

1、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3)《辽宁省土地管理条例》(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4)《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999年);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

(6)《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22号);

(7)国家政策。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政策文件;

(8)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等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9)相关规划。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经依法批准的其他相关规划;

(10)依法组织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

(11)其它相关法规、规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乡(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2010-06-27)》

2、省、市有关规划、计划和文件

(1)《岫岩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2)《加速岫岩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

(3)《岫岩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4)《岫岩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

(5)《岫岩县城乡控制详细规划》;

(6)《岫岩县城近期建设规划》;

(7)《岫岩县至2010年交通建设规划纲要》;

(8)《岫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9)《岫岩县“十一五”中小学基本建设规划》;

(10)《岫岩县“十一五”重点项目投资专项规划》;

(11)《岫岩县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岫岩县林业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13)《岫岩县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划定方案》;

(14)《岫岩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

(15)其它相关规划和计划。

二.土地利用现状

2.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县**乡土地总面积为19210.73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1826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的95.09%;建设用地面积为272.6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的1.42%;其他用地面积为669.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的3.49%。

如下表所示:

表2.1 土地现状 (单位:公顷)

注:土地利用现状详情见附表1。

2.2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土地利用特点

2.2.1.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差异明显

1、随着城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非农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耕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

2、用地类型分布不均,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大;

2.2.1.2耕地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耕地大部分为山丘地,土层薄,保水保肥能力差,产量低且不稳定。其他土地虽然面积大,但多为裸岩地及田坎隙地,很难开发为耕地,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2.2.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2.2.1土地人均占有量少,土地供需矛盾尖锐

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全 土地合理的人口承载力已处于饱和状态,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将直接制约全乡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2.2.2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从全乡其他土地分布看,大部分都处在坡度高、裸岩比重大、土层薄、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高山上,土地开发潜力低。

2.2.2.3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过多流失

随着城乡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地表植被较差,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质量逐年下降,加之采取重产出轻投入的掠夺式经营方式,地力不断下降。

第10条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村庄发展对策

1、加强集镇建设:加强集镇建设,进一步配置必备的社会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集镇特色经济,增强集镇的吸引力,是集聚农村人口的有效途径。

2、合理发展中心村:重点安排好农民住宅、工农业生产设施和道路、供水、供电、文教、卫生、商贸等设施,以满足本村和周边村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加快基层村整治:基层村是村镇居民点体系规划中的基本单元。根据我国乡村城镇化特点,基层村还将长时期继续存在。基层村的主要功能是村民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4、迁并自然村: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求看,自然村将向基层村和中心村转移。规划期内,本县自然村全部迁并到基层村、中心村或集镇中。

村庄布点规划是对县域内村庄以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产业关联和优势互补的规划原则。实现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高质量生活,形成服务社会化、网络化、环境生态化、田园化、形象特色化、品质化。

1、农业和农村经济要有新发展。在巩固发展传统农业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发展设施菜、速生林、中药材等新的农业优势产业,尽快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优势产业和农产品基地,着力提高农业优势产业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和农民持续增收。

2、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要有新改善。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以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乡村面貌要有新变化。把村庄整治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道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整体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家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4、农民素质要有新提高。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在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结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劳务经济等,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农民自我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本领。

5、风民俗要有新风尚。把倡导新风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革除陋习,整治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6、乡村治理要有新机制。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第18条交通

到2020年,完善干线公路网的(“三横三纵”)主骨架系统( “三横”由北往南北依次为:隆凤线;112国道;承张高速公路(凤山——中心城区)。“三纵”由西往东依次分别为:111国道;半虎线;承张高速公路(中心城区—鱼儿山)。完善周边及以远地区通过丰宁沟通京津冀蒙的快速过境交通通道,实现与周边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往返。中心城区至各乡镇及重要连接线达到二级路标准,各乡镇内部主要连接线达到三级路标准。实现村村通通工程,村级公路达到四级路标准。

第六章近期规划

第26条近期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

第27条近期目标: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小康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实现丰宁城乡发展统筹。

第28条规划实施策略

1、城中村改造:县城大阁镇是近期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城镇。

2、改造模式

(1)全面改造:村庄基本全部拆除,按照城市住宅小区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综合开发,彻底改变城中村面貌。住宅户型基本上为联立式或单元式。改造多余出的土地,由镇政府统一出让,其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位于建成区中心和经济实力较强、村民有彻底改造居住环境愿望的村可实行此种改造模式。

(2)局部改造:结合村庄整治规划,对城中村进行局部改造。主要改造内容是拆除危房和阻碍交通、影响市容村貌的违章建筑;整饰住宅外墙面;整修拓宽村中道路并与城市规划的道路相衔接;配置给水、排水、路灯、环卫等市政公用设施;整治村中河流水系,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新增人口住房主要通过整合村中零星土地解决。城郊结合部村庄和经济实力较差的城中村可实行此种模式。

3、小康村建设

1、建设模式:采取拆旧建新式、整理改造式、保留治理式三种形式。

2、建设标准:优化住宅设计提倡建设联立式、公寓式住宅,人均用地规模原则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中心村可适当放宽,但最多不得超过100平方米;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主要建好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休闲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配好电力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自来水管线、污水管和雨水管线;注重

优化居住环境,具体实现“5个化”,要道路硬化、道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

第29条村庄整治

按照“环境整治、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合理布局”的要求,对全县村庄进行综合整治,预计在5年内完成。村庄整治的主要内容是:

1、道路整治:村级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步行道两级。车行道宽6米以上,消防通道不小于4米。入户道路全部硬化,中心村内建停车场,村内道路设置路灯。

2、建筑整治:根据住宅建筑质量分为拆除建筑、整治建筑、保留建筑和新建建筑4类。

3、环境整治:加强对山体、水系和农田的整治、保护;加强对生产、生产垃圾的管理;加强对生活污水处理;加快农村改厕。

4、村庄绿化:加强村庄绿化,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林、农田融为一体。每个村庄设置小块公共绿地,面积一般300-500平方米。住宅前后空地普遍绿化,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保护村中古树名木,使古树、小桥、流水相得益彰,丰富村庄空间景观。

5、水体整治:修建村庄溪流堤岸,疏浚河道;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禁止侵占河道建房和填河建房,注意防洪排涝,修建截洪沟两岸重点绿化,形成优美的景观带。

6、山体整治:按政策规定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树林和无证开山取石、开采矿山;改革殡葬,防止青山“白化”;地质灾害地区,修筑档土墙,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7、重点地段整治:村庄入口、村中心等重点地段和结点需重点整治。

生态小镇规划侧重点

浅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特色小镇规划编制指南

浅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海南:规划建设风情小镇

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思考

满族婚俗

满族文化

满族十八怪

满族婚俗

哈达碑满族小镇规划文本
《哈达碑满族小镇规划文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