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满族婚俗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0: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同朔地区婚俗

摘要:婚俗是民俗中最能体现本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变化的最佳体现,本文从三方面讲了山西同朔地区的婚俗变化,总体分析了它们的新变化。

关键词:民俗

婚俗

同朔地区

“民俗”一词由来甚久我国版图广阔,民族众多,在各民族发明的残暴文化中,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闪光明点。古往今来,民俗文化始终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器重。对于“民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记录。《礼记》曰:“入国而问俗”;《礼记·王制篇》云:“皇帝巡狩,至于岱宗,觐诸侯,见百年,命太师陈诗,以观民俗。”《毛诗序》载“美教化,移风气。”民间也有“入乡顺俗”,以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等说法。可见,民俗文化在人们的意识活动中占领很主要的位置,是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公民俗文化丰盛多彩,形成多种类型,学者们对它做了不同的分类。有的将我国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奉民俗和游艺民俗等;有的又分有物资民俗、社会民俗、岁时民俗、人生仪礼民俗、精力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不同品种的民俗有着不同的特色,婚俗就是一种人生仪礼民俗,它存在与其他民俗不同的独特之处。

一 结婚程序的变化

大同和朔州在解放时同属雁北地区,因此在一些风俗习惯上颇有相似处,尤以怀仁和大同两地为突出,在这我谈谈两地在婚俗方面的共同变化。

古代的婚姻,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正如《大同县志》所述:\"媒的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比行纳市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 女家即以所资妆奋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嫡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女家也择女眷中姻礼者二人舆至婿已名曰:送亲。绅士家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音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具酒撰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 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此则俗礼也。\"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摈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 带去一个瓶于,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 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着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 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之后第二天是回门日,男方送女方回娘家,只不过程序只剩下典礼和宴请宾客了

其结婚典礼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结婚典礼开始;

二、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三、向新郎、新娘献花撒彩;

四、鸣炮、奏乐;

五、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

六、主婚人讲话(家长向来宾致谢);

七、介绍人讲话;

八、来宾讲话;

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行三 鞠躬礼;

十、新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二、临时动议: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玩笑难题,多属“娶妻生子”之类的玩笑,新郎、新娘无论多么难堪,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成;

四、宾客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分别逐一向来宾恭敬喜酒。

婚联: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盈门

春光练出鸳鸯谱、月夜香斟琥珀杯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举案齐眉称乐事、雀屏中目证良缘

喜事喜筵斟喜酒、新成新屋迎新人

新屋喜新居绵延福海、佳期迎佳妇美满姻缘

合卺且行夫妇礼、调琴喜奏凤凰音

出水红莲开并蒂、向阳彩凤喜双飞

横联:

关睢雅化、鸾凤合鸣、百年之好、喜结良缘、福寿鸳鸯、五世其昌、举案齐眉

另外,有些地方结婚时晚上结,同朔地区是中午进行,取一天阳气最盛时。 结婚一般选在节假日,如这天为吉日更佳。当天早上新郎穿戴一新,其装扮一般是西服套装,但是其中的领带、腰带、袜子必须是红颜色。 结婚时要宴请宾朋,男方家时两天,女方家是三天,席面讲究越大越好,迎亲那天男方到女方家,男方家要做油炸糕(糕大概有高升之意)和拌粉,由家人清晨做好,派人分发给街坊四邻,以示吉祥,同时要做离娘肉,是用猪肉做的,拿两瓶红酒(红色取红红火火之意)上插着芹菜(代表勤快)。这两样东西是男方送给女方家的礼物,是接亲时必备的。 男方迎娶新人要有专门的新房子(这也是新婚夫妇以后生活的房子)外面要贴结婚的对联,娶亲车所走路上的井盖要用红纸压上,这个风俗可能是从河北传来,以前山西并没有。为什么要用红纸压,至今没搞清楚,大概是怕下水道里的浊气污染新人吧,迎亲时要有专门的车队,每个婚车都要悬挂一对红色的气球,接亲婚车打头的叫头车,由新郎乘坐,头车要请花店的老板装扮,车前部有一对新人玩偶,车的周身都要用鲜花装饰(真花假花都行),车尽量选好车,尤其是头车,头车是新郎和新娘坐的,不能寒酸。车队大约有八到十辆,去的时候男方的迎亲队,回的时就接上新娘子和她的送亲队,浩浩荡荡,场面很是壮观。婚车出发前要响一阵鞭炮,这必须有男方的弟弟来做。新郎手里拿着手捧花,这个风俗大概来自西方。新郎带着接亲的车队来到了女方家,从这里接上新娘再返回新房。车队来去时不能走重复的路线,俗名叫不走回头路。

到了女方家里,女方家需备上一桌茶点款待男方亲友,还要女方为新娘准备的部分陪嫁,陪嫁也有讲究,陪的越多,女方在男方家里越有地位,也就是俗称的“聘”。新娘里里外外的衣裳,全是大红的颜色。 新郎穿上由女方家准备的红马夹。新郎新娘互带胸花,女方要派出几位送亲的家属随行,女方家准备的面食,其中的小饺子有五种馅,是酸甜苦辣咸,代表人生要经历的五种滋味。男方来时拿的红酒将被清空,在瓶子里放上绿豆,取生根发芽之意,芹菜也换成大葱葱的寓意是代表聪明。这两样东西随着新娘将回男方家。迎回新人后,要堵门,堵门是最古老的一项风俗,由男方的朋友堵在新房门口,对一对新人百般刁难,不让其顺利入新房。这里取意大概是告诫小两口婚后的生活并非那样一帆风顺。在一番折腾后,新娘进入新房,新娘脱去一身红衣服,换上婚纱。一对新人来到酒店进行结婚典礼,典礼结束后新郎新娘还要挨桌敬酒,首先要敬给辈份最高的长辈,依次来到亲朋身旁,敬上美酒收获祝福。最后才轮到朋友,在这里又是一番少不得的刁难,这样祥和热闹的婚礼算正式结束。在过去,晚间一般还有吃对面饭的习惯,就是俗话说的闹洞房,如今这个风俗渐渐消失了, 只能在一些农村见到了。之后第二天是回门日,男方送女方回娘家,只不过程序只剩下典礼和宴请宾客了。大体的过程是这样,两地都差不多。

二 婚俗形式的变化

以前同朔地区的婚姻形式有不少封建的旧式婚姻,比如交流婚、姑表婚、姨表婚、招赘婚、童养婚、指腹婚、转房婚、冥婚等。

交换婚

交婚也称换亲,普通是指男女双方各以其女互给对方做儿媳妇。有的是由于家景贫寒,没才能办婚礼嫁妆的;有的是因为联姻相互制约的;也有的是因为门当户对,亲上加亲的。一般因家境贫寒的换亲,婚礼一切从简。

姑表婚

姑表婚、姨表婚均属于近亲结婚,一般是指家里的女儿跟她姑姑、姨姨家的儿子结婚。这种婚姻是《婚姻法》所制止的,也违反了伦理道德。

招赘婚

招赘婚又称招门婿,也就是上门女婿,俗称“倒插门”。一般是指家里只有女儿,不儿子,为了顶挡门户,传宗接代,招婿作子。女婿要随着岳父姓,按儿子对待,履行养活岳父、岳母的义务,能够继续女方的家产,家族也不会轻视,这种招赘称为“逝世招”;假如招来的女婿不更姓,则不能继承女方的家产,只有实行供养岳父、岳母的责任,这种招赘称为“活招”。“活招”多数都会遭遇到家族的歧视。

童养婚

童养婚就是指童养媳,个别是指不太充裕的家庭,收养未成年的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女孩儿到了到了十

四、五岁的时候,再与自家的儿子完婚,完婚之前就称作童养媳。童养媳完婚很简单,抉择吉日,童养媳先回娘家,穿上婆家给准备的新衣新鞋,在回到婆家同新郎拜天地,这就算是完婚了。做童养媳的女孩儿大都是因为家景清贫,为了糊口、活命而采用的不得已的措施。收养童养媳的家庭也往往是不太富裕的,童养媳大多都是受尽苦难,受尽打骂的,一般的父母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相对不舍得把本人的女儿送去做童养媳的。

指腹婚

指腹婚一般是指两家平时来往甚好,门当户对,如果两家女方都怀孕了,双方就提前预约,产后如果是一男一女的话,就让他们结亲成婚。明、清两代固然有过禁文,但明间仍旧有指腹为婚的现象。

转房婚

转房婚,也称转亲。一般是指三家的女儿辗转作为三家的儿媳妇。婚礼和一般的婚嫁是一样的,惟有因家境贫寒的转亲,婚礼和嫁奁所有从简。

冥婚

冥婚,又称“鬼婚”,“娶鬼妻”。一般是指有的男子没有授室就过逝了,他的家人为他追求未婚的女尸进行相配。有的要通过牵线说合的“鬼媒人”说合好,选鬼节日(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将女尸移迁到男方的坟地,与男尸合葬在一起。民间以为人死后犹如去了阴间,所以有鬼婚之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几种方式只剩下招赘婚和冥婚了,前者是续香火这种封建思想的残余,不过现代社会高昂的结婚费用也使这种方式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存在,在一些大城市很多就是这样,而冥婚的存在可能是作为父母在承受了丧子之痛后,怎么也无法在让孩子在另一个世界孤零零的生活,所以冥婚还在。

三 婚姻仪式的变化

井而有序的婚嫁礼仪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古至尽从无变故,在古代,婚姻更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和其别人生习俗比拟,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这种变更重要表示在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而婚礼所创造的气氛之隆重、热烈、喜庆、吉祥,则始终不变。婚俗为世代相传的文化景象,拥有一定的传承性。自古以来朔州地区的婚俗礼仪的程序类同山西有些其余地域的风俗,但又有其奇特的一面。随着时光的推移,这种固定的程序也在由繁到简的发展着。自古以来婚嫁从定亲到迎娶,旁边有很多繁缛的礼仪程序。周代婚俗已断定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清期、亲迎、”六礼。清文中有记载:“朔州婚姻,论财者少,初换帖,次纳定,次通讯,次完婚。仿古议婚、纳采、问名、请期之礼,喂不亲迎。五日后,会亲拜门,肆筵设席。”至清末,大的程序仍基原形同。 一般的嫁娶礼仪都要有严厉的讲究。大同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

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包含求婚、过帖、相亲等阶段。议婚正常先由男方托伐柯人提亲,相称于古代六礼中的纳采。若双方批准,即请算命先生测生辰“八字”,核定双方是否相合。

定婚

定婚也称定聘,经由仪婚,如果一切相合,就要约定彩礼。一切“礼金”或“聘金”都已经议定并列成礼单,仪定聘日后,男方只纳“礼金”的一局部,俗称“上半礼”。然后,交换庚贴,交换庚贴以后,就是正式定婚了,同时这也称许亲。有的在交换庚贴是,双方要设筵招待亲友,名为定亲饭。有的还讲究调换“龙凤贴”,即男方贴上印有“龙”,女方贴上印有“凤”,一般还要互送订婚物。男方送女方的有:银钱、衣服、首饰、什盒等;女方要送男方的有:纸墨笔砚、瓷瓶、扇子、荷包、红裤带等。不管贫困还是富饶,红裤带是必不可少的,隐喻拴系在一起的意思。

成婚

成婚也就是娶亲。由男方取舍吉日,给女方下“娶贴”,双方都提前筹备。迎亲的前多少天,男方就要把彩礼、衣物、首饰、酒肉送给女方;迎亲的前一天,女方就要把陪送嫁妆如:桌椅、箱柜、被褥、梳妆器具等送给男方。女儿出嫁前夕,往往要在家“阴脸”,也就是避日晒不出门,一般都要

二、三十天。出嫁前

一、两天,母亲要给女儿“开脸”。也就是美容、修脸,如:整眉、拔汗毛、剪鬓角。拂晓前,要将发辫梳成发髻,这个就成为“上头”,这就表现姑娘要做媳妇了。迎亲的仪仗形式有繁有简。一般为三乘抬轿,两、三匹马,富裕人家五乘抬轿。三乘抬轿就是单娶单送,五乘抬轿就是双娶双送。有的地方新郎要去女方家迎亲的,但有的地方新郎就不去的。男方娶亲的和送亲的均骑骡马。迎亲的仪仗,从前之后都要有炮手,开道旗、鼓乐、花轿、骑乘。娶亲的人是在女方家娶的,一般都会受到女方家的筵席款待,还要吃一些简略的茶果、油炸食物,这称为“穿茶”。新娘上轿头蒙红盖头,由兄长抱到轿上,免得脚着地带走娘家好运。迎娶路线回时不走来时路,讲究走大回环。返回是如果经过寺庙、井台、碾磨的时候,就要用红毯或红布遮蔽新娘坐的轿窗,意思就是以防白虎星、鬼邪等开打搅。如果行走路上有水井、洞口、窟窿的地方,都要用红纸遮蔽,为了避邪煞。迎亲回来,鼓乐齐奏,炮声连天,迎接人一拥而出。花轿停下后,先由婆母给新娘擦粉,喂新娘一块冰糖。随后由一个“全福人”(双亲俱在之人)或两童女相扶,同新郎一起脚踩红地毯步入院内,新娘下轿时,双手拿“宝壶”,由赞礼人撒五谷、红枣、糖块、钱币开路。院内旺火已经点燃新郎背者或抱着新娘绕着旺火转圈,以图吉祥。正房前放置香案,香案除供品外,还放有弓箭、斗、尺子、称、镜子等物品,意在镇妖辟邪。新娘和新郎同到香案前,在赞礼人的主持下,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再夫妻对拜。礼毕落后入洞房。院内观看的人争先敲破洞房窗纸向内窥视,窗孔敲破的越多越好,意取多生子。入洞房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周虚射,名为“撵白虎”。然后,新郎将新娘的“红盖头”揭去,二人共饮一杯酒,名为“团聚酒”。晚饭后,家人、亲戚或村民,都要来闹洞房,又称“耍笑”新娘。其间也有的是耍笑大伯、公婆的。民间有谚语说:“不闹不发”,“闹洞房,没大小”。有的是“文闹”,以向新娘出谜语、说趣话而取乐,有的是“武闹”,逼新娘和新郎做一些亲切、戏弄的动作。闹洞房后,新郎和新娘入睡,姑嫂、小叔或婆母要在洞房窗前“听房”以观新郎和新娘是否和美。

拜人第二天,新郎和新娘要在香案前分离按辈分大小向家人、亲朋叩头,这就称作“认大小”、“谢人”,被拜人则应备有礼物。

回亲

回亲又称“回门”。结婚后第

二、三天上午,新娘带着新郎回到娘家认亲。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仪。新娘家白叟心里十分看重三天回门,因而新郎当时不论是从思维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预备,争夺给岳父岳母留下好印象。回到外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村民要来看女婿,“评头品足”取笑“新姑爷”。中午吃饭的时候,有的给新郎吃里边包着盐、花椒和辣椒的饺子;也有的调皮的女孩儿(一般是小姨子)给新郎脸上暗地争光,或有男青年让新郎做些过火的事,如让给村里的同辈或小辈叩头等。

送和堂在回亲的第二天,有女方的同辈把新郎和新娘送回新郎家,这就称为“送和堂”。 住对日这是婚礼中的最后一项。从送和堂那天开端,先到新郎家住一天,而后回到新娘家住一个月,其间,两方的村里的亲戚分辨请新郎和新娘吃请,这称作“认亲”。至此,热闹盛大的婚礼才算宣布停止,一对新人正式开始了婚姻生活。

这些内容到现在,有些只有名字保留,有些还存在着,比如里面提到的骡车,驴车等,现在一律换成汽车。像那些闹洞房,送庚帖还在,而测八字已很少见了。

同朔地区的婚俗中至今有些奇特的地方,人们把他们变成了顺口溜,比如在生肖相配上就有:“白马怕青牛”、“龙兔泪交换”、“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锉”、“羊鼠一旦休”、“金鸡怕玉龙”等等,这些属相都是相克的、“方冲”的。至于那些寓意吉祥的,类似“枣”,“花生” 这些那是更不能少的。说道这,不能不提同朔地区有名的“旺火”,结婚时这也是必备品,在成亲那天,旺火从早燃到晚,期间不能倒,否则不吉利。新娘到家后,新郎要背着或抱着新娘围着“旺火”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以图吉利,这种风俗无比相似与南方婚嫁中的“跳火盆”。 同朔嫁娶礼仪中的禁忌也很有特点。如:一年内忌办两次婚嫁;婚嫁一般忌姑姑做娶亲,姨姨和姐姐做送亲;新娘的红盖头上一般都绣有“龙凤呈祥”;如果在婚嫁当天,迎亲路上有两队迎亲的相遇,双方新娘要互换针线或喜帕;拜天地时忌寡妇在场;洞房忌用新居;忌寡妇和有身孕的女子进入洞房。

古老的风俗传到今天,不尽保留的它们多样的形式,更提炼了精华,赋予它们新的内涵,民俗学作为一门以研究民间文化和习俗的学科,在今天这个多样文化融合的社会有着巨大的价值,婚俗,作为体现民族文化的精髓,更需我们的大力保护。

满族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婚俗

满族婚俗
《满族婚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