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央党校05级函授班学员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4:54: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六合区东沟镇人民政府 何祖法 吴小云

摘要:本文分析了都市农业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论述了都市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互为支持、互为依存、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历史性联系和发展都市农业的总体指导思想,并对现阶段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发展都市农业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找准功能定位,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完善相关政策,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功能的外延拓展做出农业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都市农业 新农村 进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各级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协调、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第一产业,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基础地位不可动摇。新时期条件下,农业如何增强基础地位,适应经济发展趋势,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充足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显得尤为重要,也关系到农业的前途和命运。农业要跳出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必须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创新发展模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

1 程,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一、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历史背景。

1.1 都市农业是大城市与农村的结合体,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大城市的生存与持续发展所需要,同时又是依托大城市经济技术优势的辐射带动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与都市发展是既相互依托又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对都市农业比较易于接受的概念可理解为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业生产环境,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多重功能的现代农业综合模式。都市农业是在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资本资源,科技成果和现代化设备对都市圈农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而构筑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业态,它直接为都市服务,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精神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同时也实现了农业效益的提升,农业功能的创新型变革。

1.2 都市农业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上海、深圳、北京等较先进地区相继开始研究和建设这一议题。南京市在1996年提出定位发展都市农业,提出重点发展高效、旅游、设施、安全、和品牌农业,把农业原来传统的生产功能拓展延伸到为经济、生活、生态和服务等功能。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涌现了一批小规模的比较成功的典型范例。以南京为例:江心洲葡萄园、浦口的艺莲苑,溧水傅家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六合的金牛湖度假区开发等项目,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以后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开了都市农业的发展先河。

二、发展都市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历史性联系。 2.1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今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便是建设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须选择,必须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2.2 历史表明,城市的发展与广大城郊地区农村发展同等重要,互为依存。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西方国家早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奴隶制社会,为了聚居与防御,城市与农村相互分离,自成一体,到18世纪工业革命后手工城市变为工业城市,导致城市拥堵,环境污染、空气恶化,经济萧条,民不聊生,使城市陷于衰退从而出现不少西方国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对旧城市进行大规模复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许多国外大城市为了保持城市持续发展,把农业从远离城市转变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把绿色、自然融入城市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取得了较大成功,涌现了“日本都市农业”、“德国都市农业”、“法国都市农业”、“美国都市农业”等诸多成功模式。

2.3 城市发展为农村发展提供科技和资本、市场支撑。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优势,各类高校、科研院所较多,

二、三产业高度发达,对农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并且城市有完善配套的农副产品大市场和庞大的且具备一定购买能力的消费群体,交通通讯、网络设施十分发达,国际交往广泛,有利于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保值增值。以南京为例:市区

二、三产业占GDP

3 生产总值的99%以上,而且有700万人口的消费群体,同时拥有南京港和国际机场、长江黄金航道等重要交通资源,市内有白云亭、紫金山等大型蔬菜、果品、花卉、食品批发贸易市场。南京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临江通海,西可连接苏、皖、赣18个地市协作区,东通过上海、浦东与国际接轨,城市规模大,市场容量大,居民消费购买力强,这些条件都将对农业及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改善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2.4 农村的发展为都市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物质、生态和精神资源支撑。传统的农业为人类生存提供粮食、肉、蛋等农副产品,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土地产出不高,处于一种低水平的运作模式。农民种田只能满足温饱,大部分还是自给自足,商品化率低,农业从业人员收入渠道单一,收入少、生活质量差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相关部门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业生产一段时期内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出现负增长现象,农民抛荒、不愿种田现象十分普遍。而都市农业则是发挥农村农业的区位优势,生产出大量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改善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净化、亮化、美化农业生产环境,用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社会功能,把旅游、生产和消费联为一体,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健康安全的食品比普通食品价格翻了几个跟头还供不应求,近年来掀起的农业生态旅游、各种采摘节、农业嘉年华、特色农产品节等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改变了传统农业给人们的印象,使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多元化、功能化,也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现代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了,

4 他们还要求吃出特色、吃出健康、吃出文化来,这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内在市场需求。

2.5 新时期条件下的农业也迫切要求发展都市现代化农业。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扩大,城区逐步向外扩张,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土地资源已成为不可再生的资源弥足珍贵,而农民收益要提高,农村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构建发展都市农业的框架,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做大做长农业产业链条,放大农业效益。南京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围绕满足城市需求,拓展农业生产内涵和功能,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和生态化水平,强化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和都市型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南京市跨江发展与“五个中心”建设战略也为发展都市农业构建了宏伟的蓝图,有力地扩大了都市农业的发展空间。

三、目前条件下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3.1农村城郊经济实力不强,对农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因为都市农业的兴起,是利用城市向外扩张的机遇,依托城市的经济、科技优势的辐射带动和有力支撑,才使农业发展加快步伐,实现产业升级,单纯靠农业自我积累的发展速度是很慢的也是不现实的。而目前绝大多数农村的集体经济实力非常薄弱,农民收入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3.2现阶段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设施水平离都市农业的

5 发展差距太大。都市农业是设施化生产、园艺化精细栽培,对农田基本设施要求很高,生产手段基本实现自动化。特别是农田的沟、渠、路等基本设施要实现硬质化,农田布局要十分合理,并且要能循环利用,交通要便捷,配套要齐全,环境要优良,而目前农村农田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大多数没有象样的交通路和硬质化渠道,农田排灌设施也不配套,农业抗灾应变能力还很弱,设施栽培比例十分薄弱,农田生产环境也很落后,种种这些必须加以改进。

3.3投入不足。发展都市农业需要大强度的投入,特别是都市农业发展初期需要的投入量非常巨大,而且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而目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农业受市场和自然灾害两大风险影响较大,不确定因素很多,收益不稳定,投资回收期长,农产品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加之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业更是弱势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出现了农民是投入不起,而有实力的商贸企业、公司又不愿投资的恶性循环局面,直接造成农业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投入主体和投资积极性。

3.4土地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按照农村现行的土地分散承包到户经营的政策,我国农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的体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多数农民在自家自留地上耕作经营,土地分散,种植结构多样。以六合区为例,全区农业人口50万人左右,人均占有耕地只有1.2亩,而发展都市农业需要进行区域化布局,土地要相对集中连片,便于集约经营,要使农民完全离开土地,转换农业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又困难重重。

6 3.5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差。由于经济规律的作用,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导致目前农业从业人员均为中老年人及妇女为多,他们教育水平低,应用农业新科技的能力差,这也不利于发展都市农业。

3.6广大农村特别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保守,市场意识薄弱,严重制约着都市农业的发展。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加上农业长期低效运营,农民习惯于手工操作,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粗放型生产,创新意识不强,墨守成规,加之农民就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文化素质不高等诸多原因,种种因素都不利于都市农业形态的形成。

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要发展,规划要先行,根据部分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和都市农业内涵,可以从现阶段开始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从近郊地区起步,分步实施,分步推进,圈层式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当地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区位特点,经济基础,市场开发、开放程度,走生态循环,资源再生,土地节约,科技驱动,综合开发的都市农业之路,做到生态、科技、规模,效益相统一,制定分年分步发展规划,并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优先发展项目及产业,内引外联,一地一品,彰显特色,努力做到滚动发展,稳步推进。都市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农村发展规划、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相结合,避免出现城市外扩而引起的大片拆迁从而造成资金、资源浪费。

4.2 顺应发展形势,找准功能定位。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出特色,彰显品质,准确定位,近郊可以开发农业的文化旅游内涵,重点发展旅游农业,为城市居民提

7 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文化消费等综合服务。都市圈外围可以发展优质特色安全农产品,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特色种养,经济林果等特色产品,优先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业基础投入,净化、美化农村村居生活生产环境。区位优势不理想的地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名牌产品,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改变农村面貌。

4.3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深层次的改革。在健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评估工作,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从而便于农村土地向大户、向农业龙头企业、公司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解放农村劳动力。可以探索农民以土地入股,发行土地债券、土地换保障等手段,在保住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解决用地问题,钝化各种矛盾。

4.4 制定各种鼓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国家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中要在进一步巩固现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更多经济、税收、产业导向等扶持政策,允许和支持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导农民将剩余资金投入生产性建设,鼓励城市工贸企业和民间资金、外资等投资农业,内引外联金融部门扩大信贷规模,支持高新农业产业开发,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多方位、多渠道地扶持都市农业发展。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创造更多更好更宽松的发展环境便于其做大做强。

8 4.5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都市农业的发展,科技进步是根本动力,其核心便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加强科技投入,积极推广优质、安全、清洁、卫生、高效、立体、规模种养等综合配套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有选择性地培植一批都市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抓好农村职业教育,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才能和市场意识,解放农民思想,为都市农业的发展塑造一批新型农民。

4.6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田环境,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在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化沟、渠、路配套,使农田环境与农村环境相协调,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改变农业、农村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

4.7 广泛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效能。都市农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历史任务,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突破产业瓶颈与行业壁垒,加大市场开放、舆论导向力度,引导城市消费动向,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不折不扣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数学系02级本科函授班毕业论文

05级装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商职院函授班毕业论文11

延安十年中央党校学员知多少

函授班自我鉴定

中央党校加强学员管理工作 八条意见

中央党校函授毕业学员的自我鉴定(材料)

函授班个人总结

中医函授班学习心得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专科夜大函授班适用).

中央党校05级函授班学员毕业论文
《中央党校05级函授班学员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