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0-03-03 04:49: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系别:工程管理

专业:经济信息管理

姓名:杨焕龙

学号:

班级:

Z09085918 Z090858

【摘要】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 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城市搞的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谐发展问题成就

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在市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农村经济在粮烟支柱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在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政策以及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中发现问题,分析、总结、解决问题。通过对新农村的教育、人口结构、收入、生产、就业及培训、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福利和医疗、娱乐、党支部和干部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短期的,阶段性的成功,现在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医疗福利、收入、民主建设、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我们的压力仍然很大,因为我国的农村人口仍然巨大,许多根本制度上的问题还需要长时间的改进,各种不良现象还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纠正。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新郑市发挥优势整合资源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挥人才优势,整合科技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利用统战部门联系专家多、学者多的优势,以送科技、送文化、送医药“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办法,对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今年上半年,邀请河南农大的农学专家先后在梨河镇、孟庄镇、龙王乡分别举办大棚西瓜的后期管理、枣花期枣树病虫害的防治、生猪蓝耳病的鉴别与预防等三期培训班,教会农民一些实用技能,收到良好效果。

发挥资金优势,整合财力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发挥统战部门与工商联会员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以“公司带村”、“项目带村”、“品牌带村”的模式在农村谋求发展空间。

发挥外联优势,整合人力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拓展外部发展空间。统战部切实发挥与广大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联系广泛的优势,在海外联谊工作中一方面挖掘黄帝文化等“根”文化资源,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之情作为联系交友的纽带,另一方面更加注意发挥他们在对外宣传中的突出作用,通过侨联、台办等渠道,实现“内引外联”的优势,引导他们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既引进了智力、资金、设备,又将全市农产品引向海外。

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及成效

今年来,新郑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城,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制订了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专项规划,完成了10个新农村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制订城乡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实施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六个园区”的发展规划。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工业主导型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全市已发展涉农企业45家,带动农民3.6万户,户均年增收4200元。截至10月底,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31元,同比增长21%。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启动了10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了S323新郑段拓宽改造工程,神州北路、万邓西路、龙湖大道、双湖大道等工程快速推进。今年以来,全市新建沼气池8000座,新打安全饮水机井26处,新建集雨水窖768座,解决了2.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今年以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

1.97万人;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新建敬老院3所、改扩建敬老院4所,全市“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4%;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造步伐,对9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并新建了和庄、港区两所卫生院,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3%,有效解决了城乡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认真落实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对5所农村初中的食堂、宿舍、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对7所农村小学进行了寄宿制改造,基本实现了城乡无差异、学校无差别;扎实推进骨灰堂建设,新建村级骨灰堂80座,有效促进了农村移风易俗;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新建标准特色文化大院42个,农村文化事业得到统筹发展。

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村问题在相当程度上继续存在,仍然是影响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受教育不到8年,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了农民收入低。因而产生两大主要不良后果:一是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外出务工的农民不能享受与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出了苦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心理失衡现象加重;二是产生恶性循环,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收入少--无法供应子女上学--子女文化水平低--收入低。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不但不利于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就业难。从城市劳动力需求来看,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和外来劳动力增多,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有限。从

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来看,全镇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度放慢。同时,农业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农民就业问题逐渐突出。再加上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制约,市场就业竞争力相当弱,再就业很难。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垃圾成为水污染的三大原因。农村环境卫生不容乐观,农村垃圾管理存在漏洞,垃圾污染严重,尤其是人口集聚区。全镇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几乎为零,自来水饮用率不高,还有许多自然村道路未硬化。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很难大幅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难度很大;此外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比较差,没达到标准卫生院的标准,需要提高;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

(四)村镇规划不健全。我镇虽然完成了全镇发展规划,但近4/5的行政村尚未形成

规划,村级规划相对落后,绝大多数的自然村基本无规划,而且规划水平不高,局限于当前现状,缺乏长远眼光。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由于基础条件不同,情况千差万别,制定规划一定要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原则,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定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远有目标,近有计划。始终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因地制宜改造村庄,改出一片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片景观,切忌脱离实际,跟风赶潮,这样不但建设不好新农村,甚至会事与愿违。

(五)农村投入相对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以村组公路交通、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和以卫生、教育等为主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投入相对不足,我镇城镇化进程起步晚、起点低、水平低,小城镇非农产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1,差距较大。同时,农民在创收、户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享受水平低于城镇居民。

全面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完善新设施、改善新环境、培养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实现农村工业园区化、农村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村镇、培育中心村镇、减少贫困及自然村。狠抓规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并将规划向试点村、整治村延伸,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宏观指导。编制并实施了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使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在规划上衔接、产业上对接、功能上连接。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通过持之以恒抓工业、上项目,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产业强村之路。——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路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统筹推进镇村建设。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建立完善文化教育体系,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我们从基层组织建设入手,促进党员干部作风民主。从建章立制入手,促进村务管理民主。从文明创建活动入手,促进乡风文明。

小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任务光荣而艰巨,必须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新农村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终极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特别是进行产业布局、村庄布局规划,实行村庄功能分区,是一个新的规划理念,适应了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规划建设很有现实意义。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在规划与管理方面下功夫,要从完善制度和程序着手,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市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方创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温铁军.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5

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查

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

郑州市新农村建设发展

新农村建设发展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