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3 01:05: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收集李白与孟浩然的生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同学们,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预设:伤心、难过、依依不舍„„

2、引出送别诗 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指导读诗题

题目这么长,谁能读一读?指名读。师纠正节奏。范读。齐读。

2、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题目中哪个字表示是“去”的意思?

3、介绍写作背景

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各是什么人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出示课件。

4、了解黄鹤楼、广陵

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地名,黄鹤楼、广陵。谁去过黄鹤楼,你能给我们介绍下黄鹤楼吗?出示课件:黄鹤楼、广陵。

5、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生自由读诗。

2、同学们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请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3、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4、学生评价。

5、出示课件,指导读出节奏 读古诗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老师用单斜线在诗中作出了停顿记号。谁来读?

6、师范读古诗。

刚才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带劲,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读这首诗。

生齐读。

7、指导学法

读顺诗句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理解诗句的意思。你们有哪些弄懂诗句意思的好方法呢?

预设:

生1:看课下的注释。 生2:看插图,展开想象。 生3:查工具书,借助资料。

8、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9、你读懂了哪一句,谁来说说?

四、交流感悟,品读诗句

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千年前的唐朝,去看看两个好朋友分别时的情景。谁来读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诗的前两句。

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故人指谁?

2、“西辞”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下扬州”呢?

3、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理解。 古人说: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孟浩然乘船从江上走,想必是顺流而下了,所以说下扬州,也因此在前一句诗中用到了西辞。“西辞”是向西辞别的意思。出示课件。

4、这两句还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烟花三月。

5、“烟花”是什么意思?

预设:烟花指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一样。

6、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你能再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吗?指名答。

7、同学们,想像一下,烟花三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预设:

生1:“烟花三月”就是指春天的美景。 生2:各种花都开了,五颜六色,很美。

8、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不胜收的烟花三月吧。播放课件,欣赏江南春景图片。

9、你们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种美景呢? 预设:鸟语花香、花红柳绿、引人入胜、春花烂漫、美不胜收······

10、古人又是怎样用诗句形容春天的景色的呢?

11、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古诗。

12、教师课件出示描写春天的古诗。

13、古人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真是词美,诗美,景也美呀!板书景美。

14、你能带着这种美的情感读诗的前两句吗?

15、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可李白无心欣赏这样的美景,因为好友孟浩然即将远行。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踏上了小船。

课件出示后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指名读。

2、黄鹤楼号称天下第一名楼,加上此时正是烟花三月,长江上应当是船只如云,游人如织,为何李白看见的只是一叶孤帆呢? 预设:因为李白到这里是送孟浩然的,他心里只想着孟浩然,不想让孟浩然走。

3、诗人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所以看到的自然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板书:孤帆。

4、孤帆渐渐远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

5、你还能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这份难过与不舍呢?

预设:

生1:我能从“远影”中体会出来。帆船远去,已经成了黑影。可李白仍然站立在江边,不肯离去。板书:远影

师:你能读出李白的心情吗?

生2:我还能从“碧空尽”中体会出来。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船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可李白还在望啊望啊,他的心中有万分不舍。

师:“尽”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读出这份难舍难分吗? 生3:我还能从“唯见”中体会出来。

师:唯见是什么意思?这时候诗人只看见了什么?

生:唯见是只看见的意思,这时诗人只看见了滚滚长江水流向天边。

6、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

7、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长江水寄托着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啊!

板书:情深。

8、你能读出这份深情吗?教师指导朗读。

五、说话练习,感受古诗韵味

1、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站在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 出示课件: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 ,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 ,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 ,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生将句子填充完整。

3、谁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有黄鹤楼为凭,有长江水为证。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吧!

4、播放音乐《送别》。 分男女生齐读古诗

5、同学们,学了这首诗歌,老师相信,如果你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吧。

全班齐读。

6、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谁没有亲戚朋友呢,同学们,愿你们多读古诗。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

景美 孤帆远影

情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后反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送别诗中的名篇之一。短短28个字,描绘出了诗人和友人依依送别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读来阔大深远,韵味悠长。设计这节课时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诗人和孟浩然之间送别的画面,感觉古诗的韵味。

导入时,我抓住送别,创设情境:你有跟家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感受烟花三月的美景、体会诗人李白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学习热情高,表现欲强。

本诗“烟花”一词的理解是难点之一,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想像烟花三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然后出示了一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用优美的四字词语描述这种美丽的景象,再过渡到描写春天的诗句,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古诗积淀。在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时,我抓住“孤帆”设疑:黄鹤楼号称天下第一名楼,加上此时正是烟花三月,长江上应当是船只如云,游人如织,为何李白看见的只是一叶孤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因为李白到这里是送孟浩然的,他心里只想着孟浩然,不想让孟浩然走;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他的眼里也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孤帆”;“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时我继续追问:孤帆渐渐远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你还能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这份难过与不舍呢?通过移情,让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体会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情感。在语言训练环节,我出示了一组句子,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 ,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 ,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们曾经一起 一起 ,可如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组排比句,读来荡气回肠,不舍与惜别之情表露无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感情的朗读是体会古诗感情一个好方法。初读古诗环节,我让学生放声自由诵读,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明白古诗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韵味。交流感悟环节,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想像美读诗文。整堂课我以读促悟,读中悟情。朗诵形式多样,既有富有个性的个别朗读,也有男女分组齐读,全班齐读等形式。既有同桌互读,又有教师、学生范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感受到了古诗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韵味。

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如在引导学生品悟后两句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了“孤帆”之后,问学生你还能从哪些词中体会出这份难过与不舍。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一下子答不上来。如果在理解“孤帆”之后,让学生代李白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再抛出这个问题,相信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容易。

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古诗文诵读

古诗文诵读

古诗文诵读

古诗文诵读教学模式

古诗文诵读教学标准

九下诵读古诗文经典教学设计(材料)

古诗文诵读教学调查问卷

小学古诗文教学诵读指导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