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3: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初探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在乡村的广泛推进,作为乡村建设重要因素的乡村景观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同时应该以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作为乡村景观建设的有力支撑,本文就目前我国乡村景观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进行乡村景观规划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

【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alism new rural in the country widely promote the rural construction, as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rural landscape should receive mor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be based on reasonable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of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s the support, the article is current our country rural landscape situation analysi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presented in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some of the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Rural landscapeRural landscape design

1、前言

20多年快速的城镇化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的《北京宪章》中把这个时代称作“混乱的城市化”,吴良镛先生用“大建设”加“大破坏”来形容。这种破坏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国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乡土文化遗产的消逝最为严重。就在人们反思城镇建设的得失之时,社会上又吹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角。

2005年,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此次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现阶段有条不紊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的新历史背景下,以全新理念指导的一次农村综合性变革运动。

乡村景观作为形成最早、分布最广的一种文化景观形态,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行重点考虑与研究的对象,但就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来看,乡村景观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蕴含的宝贵的价值正受到城市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冲击。本文通过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和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探索一种合理的乡村景观规划方法。

2、基本概念解析

2.1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指在乡村地域范围内多种土地单元组成的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人类以农业特征为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和人为特征的综合环境。

2.2乡村景观规划

乡村景观规划是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对乡村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保护乡村景观完整性和文化特色,挖掘乡村景观的经济价值,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综合规划。

3、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3.1乡村居民缺乏正确的观念认识,导致乡村景观深受城市化进程的冲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蔓延,乡村居民越来越向往城市的生活方式,发展中的乡村大多向城市看齐,把城市的居住标准、价值观以及建筑形式看成现代文明的标志,乡村呈现出城市景观,宽马路、高洋房、铺装硬地,甚至城市广场、大草坪等在乡村出现,破坏了乡村景观原有的宁静与和谐,忽视了乡村自身有价值的东西,造成传统乡土文化的消逝。

图1城市化冲击下的宽马路、高洋房乡村景观

3.2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不合理,乡村景观趋于一致,缺乏特色

由于目前乡村景观规划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导致许多乡村布局混乱,出现了空心村、马路村、芝麻村等。

另一方面,为了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与思想,国家安排了一批城市规划师进行乡村景观的规划,但由于规划师缺乏对乡村的了解,没有深刻调查研究各个乡村的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内涵,而是简单的照搬城市的规划方案,造成温馨宜人、自然分布的乡村聚落被城市常见的行列式布局所替代,总体布局千篇1律。同时全球化背景下的欧陆风建筑大量侵入乡村也造成了乡村景观特色的缺失。

3.3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工业化的推进以及不合理的乡村景观旅游开发。随着乡村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兴建起了大量工业企业,不仅侵占了原有的农田耕地,而且排放出的大量工业污染物也严重破坏了乡村的景观环境。

另外,近几年乡村旅游业快速兴起,旅游业的开发为乡村注入了建设资金,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渠道,带来了发展契机,但对乡村景观资源不透彻的分析与对旅游市场的错误定位等因素导致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景观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

3.4规划缺少对乡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俞孔坚教授曾说,在广大乡村地域,哪怕是一株草、一棵树、一座庙、一座牌楼都有说不尽的历史沧桑、道不完的趣闻轶事。这承载着人类历史文明并将继续影响未来人类发展的物质构成要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文化遗存。乡村景观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而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而乡村历史文化遗存则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的历史记录,是乡村景观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所以在规划中应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4、乡村景观规划建议

4.1、加强国内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

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一些国家较早的开展了乡村景观研究与实践,如德国、荷兰、捷

克、英国、美国等,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乡村景观规划与保护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乡村景观规划方面的相关理论尚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研究还不成熟,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推进,乡村景观规划理论应迅速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能够在合理的理论支撑下健康发展。同时,在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时,一定要明确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即是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设计,在理解乡村景观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从而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乡村生态系统

在有了坚实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倡导规划先行,但要明确的是规划不应该是只限于物质环境层面的规划,它还应该思考对人性的关怀、和谐邻里的建构等社会人文方面的内容。这是因为景观不单单是人们审美的对象,它还是人内在生活的体验场所。

4.2、制定乡村景观规划的政策和法规

目前我国的乡村景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进行村镇规划时主要参照的是村镇规划的一套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但其涉及的乡村景观层面的内容非常有限,在面对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是村镇规划所能涵盖和解决的,需要制定有关乡村景观规划的法规和政策,作为规划实践中执行的标准。

4.3、引导乡村居民形成正确的观念,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乡村景观是乡村居民日常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使合理的景观规划在乡村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乡村居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对乡村居民的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充分认识到乡村景观所蕴藏的宝贵价值。

在调动民众积极性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采用了“民主主导”的发展模式,20世纪60年代,日本曾兴起强大的草根性运动——造町运动,这对保护日本传统乡村景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世纪70—90年代开展的“一村一品”运动和“美丽的日本乡村景观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建设和改变家乡面貌的热情。这些在我们进行新农村景观建设过程中都是值得借鉴的。

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主要是于2006年在婺源发起的“中国景观村落”评选,该评选活动可以让古村落景观得到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古老再度更新,同时也有利于唤醒民众更强的文化保护意识。

4.4、突出乡村景观的特色建设

乡村景观规划应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既要与村庄周围的自然山水环境有机融合,保护好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又要注重延续原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及乡村旧有的空间格局、特有民族文化活动。

充分挖掘农耕文化所承载的“以农为本”思想及人与自然和谐、政治秩序与自然规律和谐的思想。将“天人合一”的观念物化到规划之中。规划的总体格局应该呈现出田园聚落分散式的居民点体系布局、适度面积的农业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观体系布局,同时有河 流、湖泊、湿地等乡村典型的景观要素镶嵌在景区中,以保持生态的多样性,达到自然循环

的稳定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广西柳江县下伦屯的景观规划就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景观特色,下伦屯是连片种植的双季莲藕基地,创出了“中国玉藕”品牌。阡陌纵横的广阔莲田构成了下伦屯的主体乡村景观,目前,柳江县已经提出了开发下伦屯万亩莲藕生态观光旅游景区的规划设想。

图2广西柳江县下伦屯的莲田景观

4.5、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乡村景观是乡村的一种宝贵资源,通过乡村旅游景观规划,以旅游的形式对乡村土地进行再利用,可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实现乡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进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时,应结合新农村规划和产业发展,以村庄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以保护乡村景观为前提,以挖掘乡村景观的综合效益为目标,以旅游学及景观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合理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游人和居民创造高效、安全、健康、优美的环境,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乡村生态系统。

河南省漯河舞阳冯河村的旅游景观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充分运用了“中原水乡”的特色,明确了乡村景观的意向,打造了适合该乡村的水上旅游环线。

图3冯河村景观空间布局

5、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景观建设需要以新的姿态去适应,但乡村景观不能完全

妥协于大规模的的城市化,属于乡村的那种特有的自然与人文气息应予以重点关注和保护。

生态环保、富裕文明并富有地域特色风貌的乡村景观才更能适应现代农村的发展需要。在乡村景观规划上,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乡村景观规划,构建资源禀赋与功能特色相一致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格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陈玉兴,邢燕,高成全,农村村落的规划与布局,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5~1

3[2]葛丹东,中国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当今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与技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12~28

[3]汪晓敏,汪庆玲,现代村镇规划与建筑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40~257

[4]陈芳,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其特色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32~86

图片来源

[1]图1城市化冲击下的宽马路、高洋房乡村景观,百度图片

[2]图2 广西柳江县下伦屯的莲田景观,百度图片

[3]图3 冯河村景观空间布局,陕西农业科学——河南省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2011,23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策略

乡村景观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责任及发展战略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格局变迁与优化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景观建筑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情况调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农家乐建设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论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土地的旅游地产开发模式探讨

毕业论文—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初探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