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有效教学的伦理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7: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摘要】有效教学是人们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也是当今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有效教学的理论为研究对象,并总结归纳出有效教学的特征与策略,希望能为增强其实践的系统性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字】有效教学

理论研究

教学策略 一 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

关于有效教学的定义,至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综观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对于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类,一类定义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这一类定义主要有: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另一类定义是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界定有效教学。这一类定义主要有:有效教学被界定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学好;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目的一一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无疑,这两类定义都是很有道理的,但也是不完善的,且这些学者仅定义了有效教学,并未对有效教学的内涵作详细说明。

本文认为,揭示有效教学的内涵应紧扣“有效”“教学”这两个概念。首先,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过程有效性即指教学过程合规律性,包括:教学准备活动的合理而科学,如准备适合的教学目标、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等;教学实施的合理而科学,如有效讲授、组织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动机、因材施教等;组织教学的合理而科学,如管理好课堂活动、管理好教学时间等。教学过程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条件或手段。

其次,从“有效”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所谓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概言之,有效教学可以界定为取得了教学效果的教学;所谓有效益,反映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这是对教学效益质的规定。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使学生出现了变化,而且要求教学有效益,即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而有效率,是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教学产出。有效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是从教学产生了结果,这种结果是所预期来判定的,但前两者都没有考虑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有效教学在保证有效果、有效益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有效率,换言之,效率低的教学不是有效教学。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的扉页上就指出,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也是有效率教学思想的体现。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有效性即合规律性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四者构成了有效教学的本质要求。据此,可将有效教学定义如下: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

二 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特征指有效教学的独特征象、标志等,即有效教学区别于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标志。有效教学的特征应是最符合有效教学的涵义,最有助于有效教学目标实现的特征,它是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来体现的。主要有:

(一)正确的目标 1教学目标指向性

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活动。为学生学习而教决定了教学的目标不是教师教什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而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学到了什么,即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换言之,有效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无进步和发展是对有效教学质的规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是对有效教学量的把握。

2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正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进步和发展上,而且要使学生的这种进步和发展具有全面性,是全面的进步和发展,这也是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目标相吻合。教育目标具有全面性,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才不会有所偏颇,所有课程目标才能公平达到。

(二)充分的准备

充分准备指教师为确保教学效果进行的精心谋划。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不是即席演讲,不能靠临场发挥,因而有效教学要以充分的准备为前提条件。教师授课前精心备课,事先计划和组织好教学,可以减少教师授课后用在课堂组织和管理上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科学的组织

科学的组织指教学实施时保证了教学内容、活动、策略、秩序等的合理性、科学性,尤其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安排。教学准备与教学组织是紧密相连的,教学是根据准备的教学计划进行的,是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如果教师准备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但如果不善于组织甚至对教学缺乏组织,那么,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是动态的活动,是尝试性的过程,无论怎样周全的教学计划也难以预料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意外的情况总会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的变化,修改教学计划,重新组织教学,灵活地开展教学。

(四)清晰的讲解

清晰的讲解就是教师清楚地讲授、解释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达到正确的理解、牢固的掌握和顺利的应用或迁移。清晰的讲解包括:教学目的明确,教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和学习的重点。教师系统、有条理地讲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获得结构化的知识。教师对概念、命题、理论、原理的阐述简明、准确而不含糊,使学生易于透彻理解和正确掌握。讲授时表现出思维的逻辑性、表述的条理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饱满的热情

饱满的热情指教师教学时通过语言、情感、动作等显示自己爱学科、爱教学、爱学生的热情,使教学充满感染力、影响力。充满热情表现为对教学内容表现出真正的兴趣,教学时流利、兴高采烈的言语表达,炯炯有神、动人的眼神,表现出惊讶、兴奋的面部表情,丰富、饱满、爆发性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等等。教学充满热情的教师在课堂上很活泼,言谈中表现出丰富的感情,教学趣味性高。

(六)融洽的师生关系

现代师生关系理论表明,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主动地去构建,一旦构建了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就会充满热情,并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使课堂气氛积极、活泼,学生也才会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因而它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

(七)激励学生

激励学生是指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了他们对教学的主动参与。学习只有在学生感兴趣、有学习愿望和动机并主动投入的情况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学得更好。所以有效教学以激励学生为特征。生动有趣、激发思维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学生就会注意教学,主动参与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并为努力实现教学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按照一般的教学流程,可以把有效教学行为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下面逐一进行探讨。

(一)教学准备行为策略

教学准备是指教师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所采取的一些行为措施,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具体来说包括:清楚地界定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和策略、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教学目标是引导教师作教学决策的方向,教学目标的界定影响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使用,同时也提供教学成果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界定教学目标,让学习者清楚的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课程的创造性的展示或解说,教学计划应当遵循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学习经验和评价等,同时还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风格。教学计划的步骤大致如下:

首先,设定学习目标。明确学生要学的内容,利用有限时间将课程教材转化为教学活动、作业以及学生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各科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十分重要。

其次,明确实施程序。从几个层面进行计划,将年度计划分为学期,学期再分为单元,单元又分为周与天来进行,其中单元计划是最重要的。

再次,教学计划要简略有弹性。使教学有正确导向,以便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确定适当的评价方法,因为即使最佳的计划,也不能完全控制课堂上发生的每件事情。

(二)教学实施行为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施预期的教学方案而发生的一系列行为。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来划分主要有两个方面:课堂管理行为和课堂教学行为。 1.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管理行为是教师为了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以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采取的行为。一般来说,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日常管理和课堂违规行为管理。而通常所指的课堂管理即是指课堂违规行为的管理。 (1)课堂日常管理策略

合适的课堂日常运作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条件,教师预防性的课堂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课堂环境设置、教师的教学准备以及切实可行的常规管理制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虽然不同学校的有不同的特点,但各个学校和教师都越来越注重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制定更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规则,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设计更符合学生需要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帮助学生及时应对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化。此外,在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对客观环境进行管理的同时,教学设计也成为课堂日常管理的合理出发点。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程序,恰当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并据此建立明确清晰的课堂纪律,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教师期望的行为,就可以尽可能地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

在制定常规时,首先要考虑可能需要执行的常规的种类,然后考虑对日常课堂教学有必要的常规,课堂常规的制定要考虑课的类型和例如学生的数量、教室的大小和资源的可利用性等课堂基本环境。其次,课堂常规是做最基本的、最适宜的规范,要求要明确可行,内容要简洁清晰,它并非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方方面面都要作出规范,一般不宜过长,对一些基本的规范要有明确的说明。为了使教学常规得到有效执行,教师还要时常监督以建立的常规,经常和学生讨论可能的变化并在作出修改时赢得他们的支持。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以身作则。这样,常规就成为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它们本身没有价值,但却能使重要的教育活动有效地实现,为师生节省时间和精力。 (2)课堂违规行为管理策略

课堂违规行为指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阻止或威胁到学习活动的学生行为,它破坏了课堂学习活动的连续性,干扰了正常教学活动。课堂违规行为管理策略得当,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当违规行为出现时,教师要尽快准确分析课堂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及时有效的制止违规行为的产生。通常来说,课堂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情况,可能受到学生群体、家庭、学校、社会甚至是学生个人特征几方面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般先采用行为矫正策略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再采用自我教育策略防止此类行为的重复出现,同时根据违规原因及严重程度的不伺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行为矫正策略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教师的任务就在于积极运用强化手段,鼓励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可接受行为,并减少未获强化的行为出现的频率。行为矫正可以是学生自发地表现出预期行为之后教师再给予强化,也可以是教师采用一系列明确的强化措施来引发预期的行为。自我教育策略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随着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教师通过对自己的管理行为的反思和学生违规行为原因的分析,发现学生的违规行为会在理解规则的要求和违规后果之后明显减少,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行为的自控力。 2.课堂教学行为

按照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景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发挥的功能来划分,主要教学行为有三种:呈现行为——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对话行为——着眼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行为;指导行为——着眼于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采取的辅导或指导行为。 (1)讲解:呈示行为

讲解行为是指教师为使学生理解知识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的行为,往往与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结合进行。有效教师的讲解行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清晰的描述、指示和说明;乐于研究学生和专业,并通过姿态和眼神等体态语以及精彩的讲演表示热情;鼓励学生讨论,发表不同意见;着重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保证充足的学科知识学习时间;从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的认知角度提出问题并给予解释。

在运用讲解语言上,通常会有一些具体的行为特征。

学科化。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和话语体系,教师在教授某门课程时必须运用本门学科的专业术语才能更准确的进行教学,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才更有专业性,也更有利于交流。

教育性。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仅集中在专门的教育工作中,也常常渗透在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里。教师讲解正确、丰富,权威性高,学生信服其语言,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起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针对性。教师讲解是否有针对性主要是看教学内容能否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具有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学生通常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启发性。教学讲解具有启发性,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仅富有逻辑,而且情感丰富。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个性化。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要形成个人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而不应当是“照本宣科”,因此教师不仅要将书本内容转化为口头教学语言,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后以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具有不可代替的效果。 (2)提问和讨论:对话行为

对话是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通过师生或生生的交流沟通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和锻炼各种能力。师生之间的问答和生生间的讨论是最基本的对话形式。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是师生间的问答,教育学称之为提问。提问行为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思考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要对隐含在问题中的期望做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反应。教师在课堂引起回答反应的主要是“语言刺激”,既包括疑问句,也包括引起语言反应的任何叙述句。

讨论行为也是班级内成员就某一问题展开的对话,但讨论中的言语互动是网状而非线性的。讨论的题目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由教师拟定或由师生共同商定。讨论的形式有很多,如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和混合形式的讨论,而教师参与讨论的目的一般不只是为了参与本身,更多是为维持和深化讨论。由于教师的控制水平低,讨论过程一般由学生控制,很少有教师单独使用讨论行为进行教学。在讨论中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以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并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把握好介入的时机,对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3)辅导:指导行为

指导教学是融合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论与讯息处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大致遵循五个步骤:从旧经验引导新的学习;明确地讲解教材内容;辅导学生及时练习;从回馈中纠正错误: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指导策略是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所倡导的重要形式,标志着学生自主性学习将逐步走向主导地位。随着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和学习责任感的增强,学生的独立实践越来越多,指导行为在教师教学行为系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三)教学评价行为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通常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学评价是一套有系统的程序,通过收集、分析、描述各种有关资料,并将实际表现与理想目标相比较,以便协助决策者作选择的参考。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两种,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前或教学中进行,具有两项基本目的,一方面可为教师教学计划之依据,另一方面可诊断学生在该学科领域所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形成教学。总结性评价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目的在于让师生都能了解最后所达到的水平,提供教学最后完成的全貌。

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必须基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组织与计划。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活动不仅仅指测验,也包括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教师可以用来对学生成就进行量度的其他活动。应当关注以下三点:首先,树立正确的评价价值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次,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学业评价标准体系;最后,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多采用非正式评价、多重评价、学生参与评价等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客观式测验和论文式测验。客观式测验包括多重选择题、配对题、是非题、简答题、填空题等,都采用客观封闭式的形式,计分直接,答案也比较明确;论文式测验是测量学习目标的最佳方式,学生的答案可以有自己的创意,但是题目编写比较困难,判定答案的品质则更加不易。为了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有效,发展了一些教学评价的新方法:如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力应用于真实生活情境,解决真实问题的真实性评价;搜集个人整体表现,编辑档案袋并加以展示的档案袋评价方法。

无论是传统评价方式还是新兴评价方式都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在真实的教学中,要依据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制定合理适宜的评价方式,不局限于客观评价或主观评价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多样性[M].大学教育科学,2005,(2):38-41.[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3]顾小明.教师有效教学标准编制的比较及其启示[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1.[4]杨春华.有效教学的本体论考察[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5]杨延昌.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高中教学情境为例[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0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与研究.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概要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推荐)

有效教学的模式方法与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与实施

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有效策略

有效教学的伦理与策略
《有效教学的伦理与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