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外外语教学流派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0: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外外语教学流派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 单一教学法不符合当今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四种外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的理论依据和特点进行简要描述,指出各自的局限性和适用性。笔者认为应依据国内外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融合各派合理成分,取优去弊,互补共存,构建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教学法 局限性 适用性 互补共存

多年以来,在外语教学理论界,有一个现象颇值得引起注意:排它性。一个流派现象兴起时,往往以取代已存在的某个或某几个流派为己任,互不相容。而这些互为排斥的派别之间又往往存在形式各异的互补关系,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新陈代谢。事实上,一方面,它们的产生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它们有处于一个相互联系,取长补短,长期并存的局面。可以说各种方法都有片面性和合理性。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的态度就二十世纪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四种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作一番概述,就其片面性和准确性进行客观分析,以深入探索和准确把握外语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对问题有个整体的把握。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指导,根据社会发展对外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特点,来探讨二十一世纪我国大学教学的基本道路。

—、概述

1.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起源于十六世纪拉丁语教学法。在交际法引进之前,一直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其主要特点为: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法教学;充分利用和依靠母语。反复进行母语和外语互译。

2.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又称句型教学法。它在我国外语教学法发展期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听说法是以美国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为其语言学基础,以行为主义为其教育心理学基础,形成了外语学习中的s-r (stimulus-response) 即刺激—反应理论。听说法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听说领先;反复操练,形成习惯;教学以句型为中心;尽量避免母语,重视培养学生外语思维习惯;尽量避免和消除学生的错误。 3.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外语教学。认知法试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cognition-code approach)来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法强调语法理论知识的重要,被认为是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认知法的教学思想来自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其主要特点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操练;重视语言知识;听说读写并进;不排斥使用母语;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4.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又称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都是交际法独领风骚。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海姆斯(d.h.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及韩礼徳(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交际法认为外语学习者都有其特定的对外语的需要;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恰当地、得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主要特点为:分析学生对外语的需要;以功能意念为纲;教学过程交际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材料真实、自然。以语段为教学基本单位;(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3)教学活动以内容为中心;(4)对学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容忍的态度。

二、局限性和实用性

语法翻译法主要缺点在于: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大培养;夸大语法和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比较机械,脱离语言环境,脱离实际意义;只重视笔语,不重视口语。

而听说法的缺陷在于: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和智力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机械性的操练不利于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活用语言的能力;过于注重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因此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不能很好地转化为技能,语言交际能力不强。 与听说法一样,认知法只研究形式和结构,忽视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把学习者都假定处于一种理想状态,而无视其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忽视了语言的使用情景和语境中其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得体性。

交际法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确定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范围及其教学顺序的科学依据,语言形式和结构难以和功能项目协调一致;难以兼顾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课堂过程交际化难以实现;从教学层面上看,交际法要求学生语言基本功扎实,教师有很高的外语水平和社会文化素养,很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课堂人数少等条件,而这些条件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并不具备。总之,交际法在我国的实施受到了教师素质、语言环境、学习时间、班级学生数、学生动机、学生生理和心理因素及测试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把交际法尊奉为“最佳教学法”而过分渲染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近年来,国内有人用交际法和传统教学法作了对照实验。(李瑛,吴长镛,1998)五年的实验结果证明:传统教学法教出来的学生语言基础扎实全面,读写能力强,会欣赏优美的文笔,但口头表达能力不如交际法培养的学生流畅。后者则偏重口语能力,但在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写作能力和文法意识方面则表现出明显的弱点。实验还发现,交际法培养的学生中,口语能力强的愈强,弱的愈弱,差距很大。

但毕竟,各种语言教学理论都有其合理的成分。语法翻译法历史悠久,且简便易行。对教师的外语水平、组织教学能力、备课授课的负担、教学设备、班级编制等方面要求较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目前我国英语教学条件,而且作为语言结构和规则总结的语法是阅读、写作和翻译的首要前提。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取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Wilkins指出:“对一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习得依然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法是获得语言运用创造性的手段,缺乏语法知识会严重影响交际能力。”听说法所提倡的“实践性原则”和“听说领先原则”对今天的外语教学实践仍有指导意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认知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交际法的突出理论贡献不仅仅在于它细致分析了构成人类自然语言交际所必须服从的语言、社会、文化及心理制约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交际法工作概念,如功能与意念、交际需求分析、语言真实性、交际能力、信息差等,还在于它更新了我们的观念,带来了教学思想的转变。

因此,在引进教学法时,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既要看到各种教学法的实用局限性,也要充分利用它们的实用普遍性。

参考文献:

[1]李瑛,吴长镛.交际法得失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2]Wilkins,d.a.Notional syllabus [M].oxford:oup,1976.66.[3]范谊,芮渝萍.进路与出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9.[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少年宫;甘肃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外现代外语教学主要流派的对比

外语教学流派中文翻译(打印版)

国外外语教学新趋势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doc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

中国法学流派

国外大学

第四中国书法流派

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中国法学家流派_1_3

中国七大教学流派

国外外语教学流派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
《国外外语教学流派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