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级技工院校尚川3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6: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级技工院校(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研究

摘要:技工院校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积极地开展“订单式”培养, 校企合作是现代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突现院校突出特色教育、打造品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教育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紧贴市场,按需办学,才能受到社会的欢迎,也才能由此求得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技工院校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调整结构,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十六字方针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基地为目标,大胆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路子,但在城市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方面仍矛盾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1、理论的缺失。技工院校教育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论研究体系没有建立,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实践中容易走弯路、急于求成、看不见工作的长期经营性,遇见困难就不自信或绕开走或盲目放弃。同时理论研究滞后,实践缺乏明确有效的指导。

2、观念上的滞后。实际上,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还是学校本身,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客观性必要性方面思想认识滞后。

3、组织机构建设滞后。从总体上来讲,组织机构的缺失不仅体现在技工院校院校、企业,也体现在政府。目前对技工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研讨和自由实践阶段,政府机构缺乏为技工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项目合作提供便利的管理载体。

4、政策问题。我国还没有建立权威的、完整的校企合作的指导准则。国家还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对合作中的企业利益的保护。

5、系统支撑不够,合作缺乏力度。与国外相比,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系统很不完善。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支撑。

6、学校自身实力不足制约了校企合作工学的开展。一是学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思路不够开阔。二是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许多学校没有设立产学研合作的对口协调性机构,相关工作还处于混乱状态。三是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科研能力薄弱。五是办学经费短缺、实训实验教学基地较少、实训设备落后等问题的制约。

二、成因分析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国家间的竞争已演变为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而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软肋”和“瓶颈”。

1、历史原因

首先是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是重学历教育而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其次,技能人才没有其应地位和待遇的保障,加上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造成技能人才的大量流失。第三,人才培养渠道狭窄,没有任何职业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是明确为技术工人的。而技工学校大多由企业或行业举办,国家没有财政投入,教学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2、培养体系问题

政策层面上,长期以来,从普通技工到高级技师的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十分单

一。虽然初步形成了技工学校、高级技校、技师学院、技工院校院校为主体的技能人才梯次培养体系,但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各环节之间并没有形成必然联系。操作层面上,技工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由于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技工院校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基础十分薄弱,学校“硬伤”太多,其整体发展水平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相当的差距。

3、制度缺陷

一是社会化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参差不齐。二是企业在高技能人才考评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规范或论资排辈等问题,三是高技能人才的保障、激励、流动机制不完善。四是培训经费落实不到位。

三、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是技工院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对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单靠学校一方之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人才质和量的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推进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改革,应采取以下举措:

(一)、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论研究,促进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观念的与时俱进

校企合作是指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重点在于办学体制的创新,工学结合则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层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主要有:校企共建战略伙伴关系、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基地共建、教学评价共建以及研发项目、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加强深层次合作,如校地战略性合作,持续实现教学、培训、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多种项目的合作,建立利益共享关系。

(二)、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模式

1.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将课程按照“教什么(what)、谁来教(who)、在哪教(where)、怎么教(how)”的思路分解成若干个单元,根据单元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场所(教室、实训室、现场),授课教师(企业人员、学院教师)和教学方式(教学、训练)。

2.课堂教学环节模式:推行“四个一”的课堂教学环节模式。要求专业课教师每次课进行一次校训及培养目标、岗位能力要求提示;向学生介绍一个企业、技术、工艺或设备等方面信息;提供一个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案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基本能力训练。

3.课程标准:按照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要求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突出能力培养。

4.考核模式:要求每门课程建立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实践和作品考核)、D(综合考核)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

专业课特别是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

(三)、以创新为动为,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明确培养目标,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高级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级技工。要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的方针,推进高级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探索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办学模式。在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要不断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培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技术革新和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培养质量。

改革教学模式,做到理论实习一体化。改革教学手段,做到课堂教学多媒体化。采用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高级技能培训特点。聘请部分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编写课题式、案例式的技师培训教材。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作为学校的客座教师,直接参与教学,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四)、完善技工院校参与工学结合的体制机制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工院校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特点及原则,亟需建立起有效的多元化培养制度、实训实习培养制度、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1.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多元化培养制度。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制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取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弹性学制、学分制,以及导师制、模块式、课题式等多种方式实施培养,允许学员采取工学结合、分阶段完成学业。

2.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培养制度。实行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训实习可以分为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两个阶段。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在技工院校进行,鼓励企业为院校提供实训设施设备。

3.调控机制。技工院校自身必须建立一种根据市场、企业变化随时适应、调整的专业与课程共建机制,能够主动适应变化调整办学方向、专业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办学规模和教学内容方法等,其途径是建立起社会需求调查—决策—调整—适应的机制。

4.保障机制。明晰各方责权利,使合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防止短期行为,把握合作各方的关键环节,使双方建立并能够有效地推进合作与交流。

5.评价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保证工学结合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有利于推动工学结合的体制环境。

(五)、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坚持产教研一体化的办学方针

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一是加强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师资、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投入,改善和改进实习条件与手段,强制淘汰传统的、落后的实习设备;二是给予实习训练以足够时间的投入,切实保证技能实习课课时。不盲目追求百分之百的“毕业率”和“就业率”,应保持适度淘汰,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加责任意识;三是加强在教学改革上的投入,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基础素质(吃苦精神、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荣誉感)和核心技能的开发培养。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参与生产或技术改造活动,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受到职业的熏陶。产教研相结合是加快培养高技能

人才的有效途径。以此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进程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六)、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探索建立教育集团合作模式。以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由技工院校和相关企业自愿组成产教联合体,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纽带,以校企双赢为基本准则,通过教育集团的模式促进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探索建立校企股份合作模式。通过企业和学校订立章程,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货币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注入资金,双方形成一个新的股份合作实体的模式。

2.探索对在职员工实行“双证制”培养。通过为企业在职职工开展多形式的培训,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校企合作的益处。培养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样化,通过开办短期业余培训班,可以到学校学,也可以到企业教。

3.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契约式”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探索订单合作、资金合作、教学合作、研发合作及产业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4.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进行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行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校企联办“双元制”的模式等。

(七)、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在技工院校建设中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是技能教学型院校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而这支队伍的建设,只有依托企业,通过校企共建来完成。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就至关重要。“双师型”师资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1.良好的职业道德;2.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较高的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能力;4.较强的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能力;

5、广泛的专业间的接口知识和技术;6.一定的生产现场管理能力;7.合作共事协调工作的艺术。积极探索“双师”教学团队“四双”建设新模式,即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合作双向兼职双重身份。

(八)、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

通过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等“五项计划”,增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地方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技工学校的扶持力度,对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建设成效显著的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中央财政资金在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方面给予支持。技工院校必须紧紧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学,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道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按照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充实和完善国家职业标准。

综上所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全员参与,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提升理论。

【参考文献】

[1]胡萍 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能教育 2007(2).

[2] 周济 “产学研结合”是技工院校教育必由之路,在第一次全国技工院校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3] 马树超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3期.

[4]许春树,侯洁 走工学结合道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06).

[5]肖化移, 李谨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06(05).

[6]田明山 技工院校高专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校企模式的思考,培养高技能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8(18).

作者姓名:

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尚 川 川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博城五路857号256500滨州技师学院

高级技工电工试题

高级技工的概念

焊接高级技工个人简历

3川拥〔〕2号

川铁之歌3

3川拥〔〕2号

应届高级技工自荐书格式

高级技工开学校长致辞

党员个人工作总结罗川3

党员个人工作总结罗川3

高级技工院校尚川3
《高级技工院校尚川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级技工院校 院校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