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发布时间:2020-03-02 00:26: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

羊吉兰 时间:2010-6-26 0:16:57 点击数:346 来源:文昌职校

摘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构建教学模式。而在这些些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

关键字:中等职业学校、市场、培养学生、教学。

一、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应当是直接面对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和素质的初级应用型人才的阵地,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科教学部分必须紧密围绕社会和市场所需来开展。对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来讲,更是如此。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要待解决:

1.教学培养目标脱离市场需求。

中职学校培养计算机硬件组装维修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从事计算机及其周边产品的组装与维护工作,从事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大多数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发现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自学意愿、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学生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很多的职业素质需要步入社会后重新学习和掌握。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说在校学三年,不如在实习岗位上工作三个月学到的多。这说明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在市场中生存的技能,而这是教学大纲上没有明确提出的,也是很多教师忽略的,但却关系到学生能否很好适应市场需求,能否有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当然这也跟学校的教学硬件资源不足和学校跟企业合作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中职教育应该越来越贴近工作实践,更强调上岗所需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应该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大胆探索,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引入一条与实际需求为教学目的的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学生,以期实现教学与企业需要更好的结合。

2.学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材滞后,跟不上市场计算机发展的速度。

由于科技进步不断加速,现代的市场往往千变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而现有的计算机类教材尽管也在努力的不断更新内容,但出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教材的滞后性还是难以避免。而且作为统编教材,不可能顾及到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需求,这也是由于学校缺乏资金造成的,那么这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才能把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办好起来。

3.没有彻底贯彻计算机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使我们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问题:怎样选择CPU,怎样选择图形处理卡,怎样选择合适的主版。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电脑的乐趣。“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伴随着学习者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而不再是那种片面追求所谓“系统”,从而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给学生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

我们认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主要涉及四类主要的知识块:硬件组装(匹配)、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软件测试。下面具体探讨“硬件组装”、“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软件测试” 四类主要的知识块如何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4.校内实习实训没有正规化、制度化

对于计算机硬件或计算机组装维修这样的非常强调实际操作的教学课程,学校必须配备相应的实习实训场地和设备,并由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而目前很多学校都缺乏硬件实习场地和设备。需要时,往往临时抽调机房机器作为练习设备。实习没有实现正规化经常化,这样学生在上岗前缺乏应有的锻炼,上岗后就很难快速适应。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一种怪现象, 中职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对具体的计算机硬件知识一窍不通,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上出现的一些简单问题缩手无策。而我们在一些电脑市场或电脑维修店看到的工作人员往往没有什么计算机学历,或者根本不是学计算机的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非常熟练。我们会问他们怎么会的,他们通常回答是:做的多了、熟了,就会了不需要懂得太多知识。这种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我们以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中职教育传统的课程设置具有学科化、理论化倾向,而忽视了专业化、职业化的训练,讲的多做的少。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为例,教学大纲中更强调了对概念的把握、原理的认识,而实际知识讲述、直接动手的实践机会不多,学生对于学习这样的课程将来有什么用途,还没有直观的认识,往往在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往往并不如意。比如我们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讲述CPU相关知识时往往要把CPU结构、功能、原理做为重点来讲。而这些知识对中职的学生以后的就业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而对CPU的种类、厂家、性能、与其它部件的搭配等,这些对中职学生将来就业有用的,则介绍得不多。

二、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

鉴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今后我们应加强对市场形势和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关注,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硬件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要求:(1)把市场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引入课堂,作为课堂教学要求;(2)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提早培养学生的一些职业素质和生存技能;(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千方百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4)课堂教学和市场实习相结合;(5)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分级、分步的培训体制。

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重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要创新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切实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自身要积极转变观念,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充分了解市场,深入市场,把握市场的动态,了解计算机硬件行情,懂装机,会维护,并且要定时定期作市场调研。同时,教师对市场上流行的装机软件,测评软件,维修技术要了解和掌握,要总结和归纳市场对于计算机硬件教学的要求,这样才能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把最符合市场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2.积极改进教材内容

(1)实用为主,合理取舍

对于教材,在充分了解市场,把握市场要求的情况下,合理取舍,多让学生学能用的。比如我们在授课时更多的只是讲硬盘的原理、结构、种类,很少涉及到具体产品。而以市场为导向的授课就应讲解具体的型号和选购的注意事项。

(2)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克服教材的滞后性

教师应该大力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和了解计算机硬件,通过互联网学习硬件知识是

对实物教学中不足之处的有力补充。比如在讲一个部件时,教师可以只读一个品牌的产品,提出一个具体的要求,让学生上网调查,找出其他品牌的相应产口的编号和选购时的注意事项。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可以给出一个价格范围,让学生按最佳配置去攒机,写出配置和各种配置的具体产品和编号,并谈一下以上配置的机器特点。这样做不仅为学校节省了经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就业,快速上岗。

3.加强学生实习实训工作,使实训制度化、规范化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要加大投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并使实训制度化、规范化。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可以采取这样几 种方式:

(1)分级培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就业取向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使每个学生毕业后都达到同样的就业水平。因此,可以采取分级培训制,即按学习能力、就业方向分为五级。

一级:能熟练识别计算机各零部件,进行计算机拆装和简单故障识别。

二级:对于计算机零部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能熟练拆装计算机,排查计算机常见故障。能安装windows2000或windows XP 操作系统。

三级:对于计算机零部件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能熟练拆装计算机,懂得如何选购一台计算机,如何将计算机调整到最佳状念,能够排查计算机板卡级故障,会安装windous2000或windouws XP操作系统及各种驱动程序和测评软件。

四级:对于计算机硬件市场行情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按指定要求合理配置计算机,热练使用测评软件,装机软件。对于计算机故障,能配合使用万用表,侦测卡,达到芯片级检测,板卡z级维修。

五级:在四级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自我展示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一定的职业素质。

采用分级培训制度,按级别配发实习工具和组织不同的实习,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既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又可以使部分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培训。

(2)分组实习实训之所以开展,一方面是计算机设备昂贵,对学校是个很大的负担;另一方面是装机时损耗严重,不利于管理和维护。因此,可以在该门课程的实习中采用实习小组方式,结合分级培训制将程度不同的4至6人分为一个小组,每组指定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小组长,降低实习设备套数,提高设备的安全系数。

4.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程的教学,要紧密围绕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计算机产品销售、维修等相关工作对他们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

(1)突出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主要性能参数、选购知识和装配难点,尽量少讲工作原理,突出维修技术和使用工具进行维修的基本办法。

比如经常有初学者向我咨询“如何组装、配置一台电脑”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应首先要明确电脑的“主要用途”。我一般建议他们首先学会根据用途选配电脑,并且告诉他们,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我们可以“单刀直入”地按照几个步骤进行,例如要选取进行文字处理软件为主的电脑,使用简单的基本配置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好太高的配置。如CPU可以选非常经济实惠的塞扬而不去选昂贵的INTEL CORE DUO 双核CPU,图形处理卡就可以选择集成的而不选独立的。我们就可以挑选到经济实惠的计算机。而我们并不需要去了解塞扬和INTEL CORE DUO 双核CPU这两处理器设计原理、制造工艺等复杂的指标。只要知道它的速度、价格、用途就可以了。选择进行图像处理为主的电脑,那就要有很好的CPU和功能强健的图形处理卡以及好的显示器。

(2)突出行业动态和流行趋势,扩大学生的背景知识,注重使学生养成良好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上是我关于如何改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深入探究,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进市场,贴进实际,以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快速胜任工作,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红卫 蒋慧勤 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第2版。

[2] 刘瑞新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心得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体会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心得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试题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说课稿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说课稿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心得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心得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