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哲学讲座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19:47: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哲学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讲座感受 哲学

讲座感受-命运的哲思(哲学)

哲学,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无病呻吟。讨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无意义也思考不出答案的问题。也由于这个原因,我一直不了解哲学这门学科的内容。这次的讲座视频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Q1: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Philosophy,指爱智慧,这里的智慧指大智慧,涉及宇宙人生的根本智慧。科学,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从定义上来说,科学与哲学是基本一致的,它们研究的东西也都是宇宙的变化规律。但是,为什么我们都一致认为哲学家和科学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们会说“这不科学”而不是“这不哲学”。

笛卡尔曾说过:知识好比是大树,哲学是树根,科学则是树枝。海德格尔也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前提,对科学有指导作用。

哲学研究的是世界本质,科学是某一特定区域;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揭示某个特定领域的规律;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理论的指导,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Q2:我们是自由的,还是被决定的? 自由指由自,指所有的行为都有自己发出。 决定论:事件都是有原因的。

1、强决定论:所有行为、思想、愿望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是被决定的。

2、弱决定论:弱决定论是个人的选择或行动不可能是自由的哲学观点,表明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是可以调和的。所以,我们虽然是被决定的,但我们是自由的。

3、我们是彻底自由的。

在讨论强决定论和弱决定论的时候,教授讲自由的定义进行了改变。那么自由到底指什么? 在强决定论中,所有事情都与原因,那么原因的原因是不是我们可控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又是不是可控的?......追溯到最后,原因就变为世界本源不可控。这时候自由就是原因可控。

在弱决定论镇南关,自由就是我们有选择的余地,在诸多选项中选择哪一个就是我们的自由。

其实,我觉得在现今社会,自由本身就有限定性,自由本身就是在不自由的范围中的自由,当然这建立在一个人想要正常的有道德的活下去。这也是弱决定论中包含的强决定论的缺点。在强决定论中,既然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决定的,那么杀人放火就不是犯罪,这样没有道德和尊严。

自由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讲好像很重要,叛逆的我们不希望被人管制,总是希望什么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这我们管这叫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很多人对自由的理解。但我觉得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我觉得自由是一种权利,就像每个公民拥有的其他权利一样,但是,我们也知道,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而对于自由来讲,应该建立在不侵犯他人的利益的前提下。人们在强调自由的时候,讲的是他人的自由,在确定了他人应该有何种自由时,再确定个人可能的行动空间,这才是自由的基本含义。

要享有自由就必须学会宽容和忍受一定程度的混乱。要享受个人自由就必须成为一个理性的、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人。不管自己的选择会有什么结果,都要去接受承担,这也是追求自由所要付出的代价。自由是相对的,要享有就必须做好承受的准备。我们这些年轻的人总是叫喊着说要自由,而当我们拥有了所谓的自由却总会面对着最后的结果不知所措, 选择逃避。

从个人的范畴看,我觉得每个公民都应该是自由的,包括言论自由、行为自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不违反法律的基础之上,不恶意诋毁他人为前提。如果拥有了这种自由,肆意去做一些违反规定的事,只会自食其果,事与愿违康德说,自由不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就是不受捆绑的自由,不受那些因错误的自由所产生的结果所捆绑,才是真自由。真正的自由就是不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自由源于个人想要成为自己的主人的期望,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我们要保证这种权利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权利和利益。自由是有约束条件的,是在法律与社会公德下的自由,这个世界没有纯粹的自由,因为我们无限自由,无拘无束的人随心所欲会妨碍别人的自由。个人在不影响(对他人不利或他人不愿意)他人的前提下,拥有个人的“为所欲为”的权利才是真正的自由 篇二:学习哲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哲学的心得体会

很多的大学都没有单独开设哲学这门课,而仅仅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通识必修课中,讲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然而,这样学到的只能是一家之哲学。实际上,违背了我们学习哲学的初衷。学习哲学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独立、自由的思考,并不是为了强加给我们一种信仰,一种狭隘的信仰,一种具有排他性的信仰,且不论这信仰是否正确。值得庆幸是,我们学校从今年开始,把哲学单独开课,这样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站在更高角度,立于更广阔空间研究世界哲学的机会,换言之,我们不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百家哲学,科学的与非科学的、东方的与西方的、唯物的与唯心的,追求的是一种哲学精神,而不是应付期末考试的标准答案。从这一点来看,开设哲学课是我们学校教学理念的一个进步。

哲学?在希腊语中是”爱智慧“的意思。早在高中的政治课中就已接触到了哲学,不过那只是学了个皮毛而已。但哲学,究竟是什么?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结论的程度。这话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一门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学科,竟然直到今天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但事实就是如此。 有人认为,哲学是科学;有人认为,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还有人认为,哲学史讲道理的学问。其实,哲学是什么并不重要,也不需要一个固定的答案,正是因为哲学界说的不确定性,才使得历史上那么多的思想家乐此不疲的、穷毕生之力致力于哲学的研究。问题是永远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而只会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那么在这个解答方式之间就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了,它们都超越了时间和历史,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供后人选择的道路。也就是说:由于哲学问题乃是“永恒无解”而且“万古常新”的难题,所以一切答案都不具有终极的意义,各式各样不同的解答方式都具有“平等”的价值,可以说“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不能掩盖柏拉图的光辉,黑格尔也不可能动摇康德的历史地位。但无论如何,哲学与智慧相关,这是公认的一点。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惟有哲学才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中国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哲学,因为他们在学校里,上哲学课,还没开始思考哲学,便被告知这就是哲学,记住了,期末考试会考的。他们对于哲学的兴趣,一开始,就被扼杀了。另一个原因,

社会上很多人都怀有“哲学无用论”,认为哲学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扯不上关系。于是,他们的父母告诉他们,不要迷上哲学;他们的老师告诉他们,填志愿一定不要选哲学。于是,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哲学无用,要远离哲学。 还记得,我们学院的院长在礼堂大会的时候都曾给过我们?忠告?——“你说你考个哲学研究生有啥用!日后,能找到工作吗? ”?谆谆教诲?尚在眼前。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哲学并非无用,而是“无小用而有大用”,大脑是统帅人的行为的,而哲学则是指导人的大脑的。去年的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李小龙功夫了得,被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师之一。当年在美国上大学时,李小龙选的就是哲学专业。他认为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中的阴阳思想能够很好地解释并指导他的武术思想。哲学并不能教会你某一门具体的职业技能,然而哲学却能教会你如何思辨的思考问题,如何理智的看待人生,它能充实你的精神世界,所以,哲学的益处不在眼前,而在长远。现在大学里,哲学类专业遇冷,经济类专业遇热,正是人们目光短浅的体现,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种浮躁心态,都忙着挣钞票,而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搞学问。可谓,我们社会的悲哀。近几年,我们国家一直提倡增强文化软实力,但,现在看来,我们还仅仅停留在挖掘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那“五千年华夏文明”,文明的继承固然重要,

但如果因为沉醉于过去而丧失了创新的动力、前进的勇气,那就得不偿失了。一定程度上说,古代文明带给我们的优越感已经成为了我们前进的负担。有人说:中国大师尽出民国。确实如此。在那样一个*的年代里,诞生了数不尽的大师级人物,现在社会稳定了,生活富足了,反而出不了大师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在我看来,哲学其实是一种境界。境界有多种类型,这是由哲学类型的多样化所决定的。哲学作为根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不同,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同的境界,同样,每个人所信奉的哲学不同就会追求不同的哲学境界。儒家哲学认为,‘仁’和’义’是天下安定的根本,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道家哲学认为,无为而治。所以,他们提倡,绝圣弃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佛家哲学则认为,一切皆空。人应该忍受苦难,看淡名利,以普渡世人为己任,于是,有了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 境界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有点类似于佛学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种心灵的感悟,让我们学会敬畏自然,关爱生命。这种心底的感触,不自觉中赋予了我们一种精神的力量。我从来都认为,无论物质有多么重要,精神力量永远都是人活下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同一种哲学条件下的境界,它的境界高度与精神力量的大小之间是相互决定的,精神力量的大小与对所信仰的哲学的忠诚程度的深浅之间也是相互决定的关系。所以,哲学境界越高,精神动力也就越大,为人处事也就越是淡定。所以,张巡的哲学境界是高的,面对力量数倍于自己的安史贼佞,毫无惧色,慷慨殉城。这是出于对封建纲常的忠诚;所以,谭嗣同面对变法的失败,不躲不避,言道:“无有往者,无以图将来,无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是出于对读书人的社会担当的忠诚。 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任汪洋的物质之海淹没我们的思想,淹没我们的心灵。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哲学境界,这样做有利于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坚定我们的人格,使我们在精神动力的支撑下不至于在外界的干扰下动摇从而使使我们活得更加坚定,更加清醒,是我们的人生更加的有意义。 在这短短四周的哲学课里,我们采用了多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上了课形式,每次课前,我们都会写下自己的人生格言,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理解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一过程,有趣且有意。同时,我们还观看了各种,大家名师的哲学讲座视频,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我们对哲学内涵的深入理解。总之,这四周的哲学课,虽然没有交给我们太多具体的知识点,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思考的平台,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思辨地看待问题,理智的面对人生的中跌宕起伏,也启发了我们更多的对自身、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思(来自:WWw.xlTkwj.com 小龙文 档网:哲学讲座心得体会)索,不得不说,我获益匪浅,受益良多。以上,就是我学习哲学的心得体会。

篇三:哲学课学习心得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上个学期 我们学习了政治与经济,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学期还有由谢雪梅老师叫我们《哲学与人生》的课。 这学期的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次老师换了教课的方式,让我们同学制定小组,每次都上去一个人教课,给了我们学生上去演讲的机会,也同时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其实,我开始觉得这门课程跟小学的社会还有中学的政治一样。但是,其实比那些学的都比较的深。老师给我们说了很多大道理,我觉得教会了我很多,是我要学习的,这门课程教会了我们,人生中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们应该要面对现实,要好好努力去面对这生活中的困难。还教会了我们每个人做些对人生有意义的事情,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做自己能做是事情 ,认真完成好每一件事。 我觉得我们活在现实的生活中,就要去勇敢的面对现实,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多去为别人想想。宽容别人就宽容你自己,不要遇到事就退缩 就觉得自己是倒霉的不幸的,但是不要为我们现在的遭遇就埋怨命运的不公,实际上,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们更不幸的人,想想那些更不幸的人仍旧坚强地活着,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呢?

《做梦的穷人》 每天上午11点,都会有一辆耀眼的汽车穿过纽约市的中心公园。车里除了司机,还有一位主人–无人不晓的百万富翁。

这位百万富翁发现:每天上午都有一位衣着褴褛的人坐在公园的凳子上死死盯着他住的酒店。有一天,百万富翁对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让司机停下车并走到那人的面前说:“请原谅,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酒店看。”

“先生,”穷人说,“我没钱、没家、没住宅,只得睡在这条长凳上,不过,每天晚上我都梦到住进了那座酒店。” 百万富翁觉得很有趣,于是对那人说:“今天晚上我就让你如愿以偿。我为你在酒店订一间最好的房间,并支付一个月房费。”

几天后,百万富翁路过穷人住的酒店套房,想顺便问一问他是否觉得很满意。然而,他发现那人已搬出了酒店,重新回到公园的凳子上了。

百万富翁来到公园,询问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时,穷人回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梦见我睡在那座豪华的酒店,真是妙不可言;一旦我睡在酒店里,我就梦见我又回到了冷冰冰的凳子上,这梦真是可怕极了,以致完全影响了我的睡眠!

”读了这个小文章 让我们知道了 患得患失是最要不得的,不要让毫无根据的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也不要靠着美好的不存在的东西生存。不管现实如何,积极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才是最佳的选择。

通过这学期的哲学课,确实让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你的缺陷可能是你的优势,不要一味地掩饰自己的缺陷,也不要努力使自己的缺陷去迎合世俗,那大可不必,积极面对你的缺陷,放对了地方,那缺陷也就变成了优势。积极地面对周围的环境,唯有一颗坦然面对而又积极进取的心。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希望是积极心态的催生剂,有了希望,又有一颗积极的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讲座感受 哲学

学哲学心得体会

哲学的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

哲学讲座心得体会
《哲学讲座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