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化产业经济学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1:30: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背景

l “全球化处于现代文化的中心地位;文化事件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 l 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形态的变化 文化市场从无到有,迅速开拓

文化体制的改革是文化逐渐由事业向产业的门类转化 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大众文化发展迅猛 l 关于法兰克福学派

l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研究的几个方面

   文化服务于资本的权力

艺术作品的商品化

先进的工业技术使各种文化形式能更好的操纵、控制群众的心理结构,所以文化工业是一种“更为意识形态”的大工业产品

l 基础理论

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开始的 “文化研究”中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研究,也称学院派理论

后期的文化研究重点由前期的宏观批判转为大众传媒的具体研究 l 现代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动因:科学技术的革命;消费社会的兴起(案例:电影与电影工业的诞生而出现的特殊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体系,即文化产业)

前提:现代传播媒介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形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特别是西方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是与西方传播媒介的发展相同步的;现代媒介的四个特征:可表达性,记录的长久性;快速性,扩散性;以市场为导向,客观上要求大众文化传播媒介的商品化。

历史已经充分的表明,正是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一种以工业生产方式制造文化产品的行业,即文化产业。

发展

l 经济增长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可能大题会考)

    文化产业是现代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文化产业可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

文化产业是一种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

l 文化产业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有形的和无形的)的产业,本质上讲他们与文化有关且是不可触摸的,一般通过著作权来保护,并且以商品或服务的形态出现。

2004年4月1日,国家统计局颁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统计学意义上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权威界定: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后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现代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奠立于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

l (应该会考)文化产业分类 核心层:新闻服务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 外围层: 网络文化服务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其他文化服务

相关文化产业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l 文化产业特征

文化产业属于创新密集型产业,具有内生的收益递增的发展机制 文化产品开发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 文化产业渗透性强,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 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不确定程度高 文化产业外部性强,产业追求目标多元化 文化消费网络效应强,具有需求规模经济性 产业内部关联紧密,具有范围经济性 l 消费者和厂商行为

1、边际消费递减规律

2、消费者行为

3、消费者剩余

4、厂商的短期行为

5、厂商长期行为和规模报酬

文化产业一般均衡理论:帕雷托最优(社会福利达到总体最大化) l 文化结构与文化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产业结构的构成与运动,不仅一般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而且也还深刻的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文化产业组织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育的成熟性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市场发育的成熟性程度的重要标志。

1、文化产业结构首先是文化结构,是一种文化存在结构,然后才是经济结构,是文化生产、文化消费与文化需求结构的社会文化形态的经济方式体现;同时它又是一定社会制度的文化反映;它既和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同时也是一定社会的文化生产力达到的高度的一种秩序性和关系性体现,因而是一种社会文化关系结构,是文化经济关系的社会存在形态,反映着一个国家文化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总水平制约着国家文化发展创造能力的大小。

2、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一个系统。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

精神文化结构决定文化产业结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的时代内容;

制度文化结构规定了文化产业结构作为政治文化权利分配和权力体现的特殊安排。 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动

文化产业结构变动是文化产业间相互联系和比例变化的过程系统。

文化产业结构的变动是文化产业运动的一种基本形态和规律,是一种力的多元共振的结果。

l 文化产业组织

一、产业组织

指产业内部的各企业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组织结构状态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文化产业组织是现代产业组织的一种特殊形态。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有三大基本范畴: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市场绩效,并且由此建立起现代产业组织的主体框架和分析系统,即SCP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系统。

二、文化产业市场结构

1、文化产业市场结构的定义:本质上指在文化市场中,文化企业之间因数量、规模的不同而决定的竞争形式。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寡头垄断性市场结构和完全垄断性市场结构。(外围层最易形成完全竞争市场、核心层最易形成垄断市场;沉没成本越小,退出成本越少,越容易形成完全竞争市场)

2、市场集中度的衡量及形成分析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 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 形成垄断的因素(课上讨论的内容)

一、资源、品牌(文化资源独特性和唯一性)

二、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三、营销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

四、创新 技术机密(know-how)经营人才

五、进入企业或该行业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和要素价格

垄断力量形成的原因多为绝对优势成本的原因,如劳动生产力的差异 l 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很可能考) (1)进入壁垒的概念

就是在位者可以长期以高于最低平均成本生产、销售,同时不引发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能力的大小。

包括:结构性进入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和制度性进入壁垒。 (2)进入壁垒的决定因素

a.结构性进入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性壁垒、产品差异化壁垒

必要资本需要量与融资成本壁垒

b.策略性进入壁垒

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广告策略、销售网络策略、生产扩张策略

c.制度性进入壁 (3)退出壁垒

a.经济性退出壁垒

b.制度性退出壁垒

l 产品差异化、错位竞争与纵向、横向一体化(也有可能考)

(1)产品差异化与错位竞争

a.横向差异化与纵向差异化

横向差异化是由于消费者口味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化;纵向差异化指的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偏好某一类型的产品。

b.错位竞争战略

静态错位竞争和动态错位竞争

静态错位竞争包括顺错位定位,逆错位定位;

动态错位竞争包括顺降式错位转移、逆升式错位转移、开叉式错位转移。 (2)纵向、横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又称垂直一体化,指的是将产业链中下游业务整合在一起的组织架构。 纵向一体化指的是位于一条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前向或后向的兼并,而横向一体化是指同行企业间的并购行为。 (纵向一体化动机:降低交易成本;确保投入品的稳定供应;消除外部性;避免政府管制与税收;消除竞争对手的市场势力)

(横向一体化动机: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消除外部性;作为市场进入战略)

l 文化企业行为(案例题中会出)

1、文化企业行为的定义

所谓文化企业行为就是指文化企业在市场条件下游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适应市场要求而采取的战略性行为,通常包括企业的制定价格战略、产品战略、营销战略、投资战略及企业并购与集团化战略。

2、价格战略

包括定价行为、定价方法、价格差别和价格协调等几种定价策略行为系统。

3、产品战略

指文化产品差别化的竞争策略系统。

4、企业并购与集团化策略 l 文化产业投资

文化产业资本运动是影响文化产业运动与发展的基本运动力量之一,文化产业投资是文化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和重要内容。 中国资本市场与文化产业

首先,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在未来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将产生变化。

其次,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将面临难以在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困境。

再次,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将面临相对萎缩。 文化投资的概念

1、文化投资是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或实物或其他相关的东西作为文化资本投于文化产业领域内企业的新建或扩大再生产;文化资本投资的功能和目的也是实现增值或创造价值

2、文化投资形式

   文化投资若采用货币形式,就是以一定数量的现金投于某种文化产品的生产,或是某个文化企业的新建和扩建。

文化投资若采用实物形式,就是以一定价值量的文化产品生产资料,如建筑、土地、机械、设施等,投于某种文化产品的开发或某个文化企业的新建和扩建。

文化投资同样可以采用无形资本形式。

3、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1、国家控制已有文化产业资产价值总量,并将其转化为国家“借贷”资本

2、权责关系,界限明确

3、民营资本介入

4、建立文化产业金融资本融资制度

5、引进国际文化资本

l 文化产业经营(可能大题考)

1、文化产业的本质就是人类精神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规模化。文化产业经营就是如何使人类精神产品在不损害艺术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市场化、商品化的学问。

2、文化产业的经营就是精神产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文化产业的经营也必然牵涉到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它也是沟通上述两个群体的重要桥梁。

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文化产业经营的建制化体系越完善,规范化运作越成熟,现代化范式越深入,国际化机制越合理,法制化程度越健全,那么它的文化产业生产和消费也一定越加繁荣。

文化产业的经营范围实质上就是文化产业外延的具体化问题。从广义范畴来看,所有有关人类精神产品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分配方式都属于文化产业的经营范围。(主要在核心层) 文化产业经营和公益文化事业管理

   文化产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提升的。

文化产业是谋求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在不损害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要使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公益文化事业则是为整个社会谋求精神享受,以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为主要诉求点。

我国文化事业

      在新中国建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文化一直以“事业”的形态存在。 在制度体系上,文化事业隶属于党的喉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消费结构上,文化事业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福利事业;

在经营体制上,文化事业由国家全额投资,无需考虑市场规律;

在经营范围上,文化事业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文化内容,而且很多是重复经营,基本没有创新可言

改革开放后,文化经营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个体创业转向公司化经营。

文化产业的经营往往是三方博弈的结果:

文化商品的艺术性和导向性(通常是代表国家意志);

文化商品的价值表现和商业利益(通常是代表经营者的诉求点);

文化商品的意识表达和消费成本(通常是代表消费者的主体意愿)。 文化产业经营范围

  文化产业的经营范围与文化产业构成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集约化惯性越来越强,同时文化产业的经营风险也在加剧,所以文化产业开始出现集团化、模糊化运作,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趋势。

随着文化产业经营大众化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悍,经营范围越来越同一化和重复化。

随着高科技的兴起和产业运作逐步模糊化和多元化,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文化产业  

文化产业经营方式

  从所有者角度来看,涉及国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民营文化公司,广告服务行业以及个体经济人等;另外就是有外资背景的文化公司。

从经营内容的角度,主要经营方式有对文化产业资源的经营,有对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经营,有对文化产业资本的经营,有对文化产业实体组织的经营。

文化产业经营特点与规律

    注重精品工程,开发特色项目

出现的新特点:集团化、股份化、跨行业

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

文化产业的经营过程中既要注重文化艺术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兼顾市场经济运营的实际法则。

l 文化产业竞争力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四大内涵包括:

    成本控制能力

市场拓展能力

整体创新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的七大板块

    成本控制能力项下的产业效益与产业关联; 市场拓展能力项下的产业实力;

整体创新能力项下的产业资源与产业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项下产业结构与产业环境

文化产业总结

经济学总结

经济学总结

经济学总结

经济学个人总结

信息经济学总结

制度经济学总结

经济学辩论赛总结

经济学考前总结

宏观经济学总结

文化产业经济学总结
《文化产业经济学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