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四体验磨练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9: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学四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探究

施海萍

一、问题的提出。

何谓作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 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 小学作文教学,应定位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把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不拘形式、自由写出来,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因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作文,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点,自然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一大难点。害怕、厌恶写作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害怕写作”,是那些视作文为负担的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由三年级升入四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要求提高了,作文也由原来的以“片段”为主的训练要求变为以“完整地记叙一件事”等相对完整的“篇”并转向命题作文。 进入四年级,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作文是件苦差事,为了交差,不得不拼命绞脑汁,使劲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势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也就越来越强烈。“厌写”作文是那些对写作持有厌烦、反感心态的学生的必然反应,产生这种心态的主体原因有两条:一是缺乏投入感,有不少学生写作时没有激情,当堂作文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迟迟动笔,往往还未触及关键就匆匆结尾;二是缺乏成就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认真完成,成绩六七十分,草草应付也是这个分数,“大概老师一看到我的名字、笔迹,就跳出属于我的分数了。”周则复始,信心丧失,何来兴趣?

那么,相当数量的学生是如何应对“作文”的呢?一则托付父母。为了求得高分,父母参与构思,甚至代为润色,于是,学生习作中有了成人的影子。二则套作、编作。他们的笔已渐渐不听使唤,欲言又止、无言硬挤,便失去了作文的意义。三则拒做、拖欠。一些学生常以忘记带本子为理由,混一天是一天。

以上这种现象的产生,教师有没有责任呢?静心反思,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单调、程式化,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学生难道真的不渴望作文,提高作文的水平和能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学生的心里话是:“老师,我很想写好作文,可是,不知为什么,每当我拿起笔写作文,就感觉特别沉重,因为,我实在想不出写什么。您能帮帮我吗?”“老师,我对写作文没有信心,每次看到别的同学能写很多字,特别羡慕,可我写来写去,总是‘字数不够’,怎样才能写具体呢?”“老师,能否在课堂上多教我们一些写作的好方法?或者多进行些作文方面的点评与交流?”„„

学生的需要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在作文教学中,以多方面有利因素的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综合,既可以是作文本身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摘、抄、记、写、改、编、评、赏的结合,也可以是作文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作文与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作文与生活的结合,作文与做事、做人的结合……这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训练方式,避免了过去单调、枯燥、缺乏情趣的写作套路,显示了一定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积累生活和学习的经验,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二、基本的原则

(一)普遍性原则

我们的教学面向的不是尖子学生,而是全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要让每 一个学生得益。因此,教学内容、方法要得当,要具有普遍性,使绝大多数学生 能接受,有提高。由于我们所教学的对象尽管年龄相近,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等,在 注意普遍性的同时,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性,整体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 主体性原则

在整个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发挥教学积极性的前提下,必须把学 生作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教师在面对课堂上学生的不良反映,不必慌张,及时发 现问题,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方案,使每堂课的教学真正为提高他们的各项作文 能力服务。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交流对话,在和谐 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同时,将力气化在如何引导学生,给他们的语言实践提 供更大的时间、空间,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正如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所说:“以主 动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 的色彩,个体会有独特性。会出现创新,不仅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 外部世界,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

(三) 开放性原则

整个教学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开放”,对学生而言,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 开放,即“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历,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课内外结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 本年级学生虽使用的是上海一期课改的s版语文教材,比较二期课改的新教材,该教材所选用的一些课文已无法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但正如每套教材都有它可取之处那样,s版教材单元目标清晰,仍有许多可供挖掘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材料,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对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实践活动四大块交融整合、深入开发,就能为学生提供许多综合性学习的机会。

三、实施的途径

1。读写结合 迁移运用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有的课文 更是典范。教师应慧眼识材,抓住读写结合点,促使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等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做到仿中有创。

从本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本着“以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有机地融在一起”的思想。一年来,读写结合教学探索的操作步骤可为:精选例文→拓展阅读→领悟写法→迁移运用。例如:在教学写人的文章时,教师精选了课文《一次难忘的试飞》作为重点精读文,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渗透了写作指导,初步掌握写写人这类作文的一般方法,又引导学生读大量的有关写人的课外读物,或上网查找资料。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了写人文章的一般、特殊方法,再写作文时,可谓得心应手。 2。 听说同步 积累表达 在繁忙的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以教学精力有限为由忽视对学生听的能力及习惯的培养,殊不知,听记十分有助于学生作文基本功的炼就。作文讲评课上, 教师可以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同时要求听的同学认真听,并及 时地指出作者所写的文章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读者、听者互动,听 者不仅提高了评价、赏析的能力,读者也在与听者交流中明白了如何更上一层台 阶。

如果说“听”是写的基础,那么,“说”则是写的前奏,“写”是说的深化。“说” 这一口头表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力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 能力。所说的是连贯、流畅的语言,更有利于落笔成文。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这 样、那样的病句,往往是平时说话时,不注意纠正语病,不善于运用所积累的语 言导致的。因而加强语言表达,以说促写、多说多写,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能说、会写还得靠积累。常言道:"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 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四年级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可以说名言、谈信息、诵古诗、做摘抄,在课上可以将自己创编的童话、寓言故事,所读的人物故事,所知的科技知识说给同学听,或表演给同学看,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爱的读物、名言等,努力营造“与好书交朋友”的氛围。

3。拓宽渠道,写出个性

众所周知,学生作为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社会成员来说,虽然受到的是相同条件下的教育,但是由于自己本身的原因,家庭、以及自己生活的环境等等的原因,所以平时表现出来的行为,语言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鼓励学生通过作文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的作文富有感染力。

小学三体验磨练年级音乐下册

小学二体验磨练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小学英体验磨练语教学反思

小学英体验磨练语教学论文

小学语体验磨练文教学反思

新农村体验磨练初中英语教学反思与探究

高一作文:磨练自我,体验挑战

小学英体验磨练语教学交流材料

小学个体验磨练性化作文教学

小学语体验磨练文通知

小学四体验磨练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探究
《小学四体验磨练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