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摘要】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质的飞跃,它稳定了欧盟国家的汇率,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发展,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也对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将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欧元、利与弊

一、货币一体化的利处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欧盟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

1、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单一的货币有助于增强联盟信心,加强经济聚合力;有助于促进竞争,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有助于降低降低交易成本(每年相当于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0.4%左右);有助于增加价格透明度,促进贸易投资的发展。正是它所带来的更趋稳定的汇率、较低的交易成本、较高的价格透明度,从而减少了信息成本并激发欧盟内部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都有利于提升欧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随着企业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增加欧盟内部消费者的经济福利。最终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2、提高了欧洲的地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它不仅有利于经济上的联盟,而且还有利于区内成员国之间结成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强大联盟。它们一致对外,采用“一个声音说话”,往往能获得一种“放大”的效果。①

(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

1、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

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提高,将推动对欧元外汇需求的增加,促进欧元债券市场的发展,引发外汇储备的置换。为降低储备货币和资产的汇率风险,各国(尤其是与欧元成员国有密切贸易和债务关系联系的国家)将根据双边贸易和债务量来增加其欧元储备。通常情 ① 朱冬雪:《欧元:货币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中国外资》2010年第231期。 况下,世界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人们对该国的信心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二是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越稳定,保留这种货币的贬值风险就越小,三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越大,各国为了进行贸易结算和资金借贷需要持有该国的货币就越多,因而就越有可能选择该国货币。

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动摇。随着欧盟经济的发展,欧元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会逐渐增加,当然,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终还取决于市场判断。从长期看,欧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储备资产,这不仅意味着各国货币当局选择机会的增加,同时对美元霸权也可能起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从而克服“世界美元本位制”固有的一些缺陷。②

2、对国际债券市场的影响

欧元启动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促使各国的债券市场融合为一。从1999年一开始,各国的政府债券便陆续转换为欧元债券,新的市场发行业采用欧元进行。从市场规模看,1999年末,政府债券市场的债务余额已达到22000亿欧元,超过了日本的国债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政府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国债市场。

然而,欧元给债券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同时将使市场面临着广度、深度和流动性的一系列变革。市场越是统一,信用风险越是会成为投资者集中考虑的因素。欧元启动以前,欧洲市场的投资者比较注重国别资产的选择和风险的分散,这种情况阻碍了投资者去追求高收益的债券,从而阻碍了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的成长。因此,欧元启动的一个必然效应就是带动欧洲债券市场高收益的成长。欧元债券市场在国际债券市场的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欧洲央行发表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欧元自启动以来,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起到了替代货币( 美元) 的作用,欧元的投资作用正在越来越显著地发挥出来。2002年,欧元债券已占到国际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55.6%,同期发行的美国债券占到31.8%,欧元债券已占据了债券市场的半壁江山。从规模来看,2003年欧元区的债券规 ② 何莉:《谈欧洲货币一体化及其影响》,《理论观察》2004年第4期。 模是美国的2.8倍,2004年第二季度竟然达到31.7倍,欧元区债券发行的规模已超过美国,欧元区已成为债券发行市场的超级主体。③

二、货币一体化的弊处

(一)对欧盟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

1、失去对经济的自主性调节

统一的货币会导致各成员国对自主性调节经济的工具的丧失,从而引发欧元区经济的不稳定。由于无法对各国具有差别性特征的产业结构、就业和产出进行客观的测度,“真实收敛性标准”不具有现实性,反而容易引起不对称性的外部冲击。同样,面对多样化的各国经济,ECB力图用单一的政策工具,普通利率来稳定欧元区的经济将被证明是无效的。货币政策影响欧盟成员国的差别性效应根源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结构的不对称性,直接原因是各个成员国具有不同的产权结构和多样的利率结构。例如,英国经济对短期利率变动的敏感系数是欧盟平均水平的4倍。根据相关估计,ECB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可能引起成员国经济的衰退规模扩大1倍,而ECB通过推行低通货膨胀而树立信誉的决心可能导致成员国经济的过度通货紧缩。这种内生于MCC和SGP的通货紧缩偏差,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估计减少了欧盟GDP5%的增长,并导致700—1000万欧洲人失业。而且,这些数据仅仅是各国内部的劳动力流动程度,如果涉及到成员国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则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别及非资历认同等原因,这个数据肯定更小。财政的联邦化有利于更公平地在欧盟内部重新分配EMU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但即使对这种配置进行最为适中的调整,也会引起欧盟预算的大幅度增加(欧盟预算现仅占其GDP的1.24%),所以具体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大的政治障碍。④

2、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

欧债危机暴露了欧元固有的缺陷,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下,货币一体化使得相对落后的国家保持着与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相同的优厚福利,并且承受欧元汇率不适宜其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巨大逆差成本,而德国等国就享有顺差的好处,这就更加拉大了国家间的距离,而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结构性缺陷:统一货币和独立财产的内在矛盾。

③④ 杨婷、王涛:《欧洲货币一体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当代经济》2007年第11期。

安贵谦:《欧洲经济和货币同盟潜在利弊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二)对国际汇率制度改革的不利影响

欧元作为欧洲单一货币,可以作为许多国家汇率政策中的钉住货币或参考货币。同时,欧元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产物,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固定汇率的回归。此外,欧元产生后,国际范围内大规模的资产组合调整有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动荡,加上未来可能形成的美元、欧元、日元三极国际货币格局所具有的内在不稳定性,所有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未来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产生深刻影响。

欧洲单一货币政策的采用是人们把金融自由化与固定汇率制结合起来的一次有益尝试。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了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目前的浮动汇率制大体上能适应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但它也存在诸多局限。对浮动汇率制最主要的一条反对意见是汇率频繁波动增加了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各国经济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此外,浮动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有限,并且也不能使各国真正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

三、结论

综合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欧洲货币一体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同时它在某些方面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这就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之与欧洲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共同推进人类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楠:《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启示》,《现代商业》2009年第27期。 【2】杜厚文、李小牧、王广中:《欧元: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矛盾与挑战》,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3】曾茂生:《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经济政策及前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第3期。

【4】许少强:《货币一体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 【5】李卓:《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6】何慧刚:《货币一体化模式的比较与借鉴》,《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欧洲一体化进程

尔雅欧洲一体化期末考试

欧洲货币形成及发展状况

《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教案分析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推荐)

利与弊

利与弊

货币

信息技术利与弊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