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20-03-02 00:01: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最常用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学信息的最基本载体,是联系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最重要媒介。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靠语言来授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思维和发展学生能力,同时也主要靠语言来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并籍之来调整教学节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语言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研究证明,教师驾驭语言的能力对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心智的启迪和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即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着直接巨大的影响。不难想象,象评书演说家那样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言之成理、妙语连珠的教师,其授课时,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想象力的发挥及思维的活跃,都会是持久而热烈的,其教学效果定然是优秀的。而说话颠三倒

四、字不成句、句不成文、文不成理的教师,其授课语言只能使学生思维混乱,兴趣全无以致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何以能好!因此,精心锤炼教学语言,赋予教学语言强烈的艺术色彩,是每位教师增进教学技艺,提高业务水平的必炼之功。

地理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

地理科学的空间性、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文理兼容性等特点,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化方法必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主要方法有:

(一)巧用修辞

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运用修辞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理趣、情趣,从而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地理课堂上,常用的修辞格有:

1.比喻。用学生熟悉的浅显而形象的比喻,可触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设性联想,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生疏变熟悉,从而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例如,“我国行政区划中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单位就象一所学校内部的年级、班级和小组”;“地壳演化史中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五个地质代有如一个人一生中的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五个阶段”;“化石是文字,地层是书页,地理环境的全部演化史就是一部宏篇巨著”;“意大利的领土轮廓很象是一只穿着皮靴的巨脚在踢足球”;“森林是环境的‘肺脏’,是‘天然空调器’,是‘绿色水库’,是‘农田卫士’”;“煤炭号称‘乌金’,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荆江如‘九曲回肠’,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就如自西向东下楼梯”;“地球就象是一个半生不熟的鸡蛋,其内部三个一级圈层就象是鸡蛋中的蛋壳、蛋白和蛋黄”;“自流水盆地中的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就象是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塔、地下水管和用户家中的水龙头”;“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关系就象是炸弹的爆炸力与杀伤力之间的关系”;“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分布曲线形如马鞍,两峰一谷”;“工厂烟囱喷出的‘黄龙’、‘黑龙’已使我国许多地方的天空难以见到青天白日”;“风景秀丽的广西漓江已成一半青来一半浊的‘鸳鸯江’”等等教学用语均具有扩展想象意境、降低理解难度、加深记忆印象的独特表达效果。

2.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地把地理事实夸大或缩小,可使教学用语生动活泼、形象鲜明。例如,可用“在宇宙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来形容宇宙之大、地球之小;可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说明黄河的源流状况或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可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描述解放前我国西南地区的交通闭塞状况;可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长江三峡落差巨大、水流湍急;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描绘横断山区气候的垂直差异;可用“如果不节约用水,那么,人类下个世纪能够看到的最后一滴水也许就是自己的眼泪”来警示节约用水的迫切性。 3.拟人。赋予地理事象以人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特征,可使教学用语更为通俗感人。例如,在评价我国季风气候的利弊时插入“季风给了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丰厚的馈赠和脉脉的温情,但苍天也有变脸的时候,季风也有冷漠和无情”作为转折;在强调耕地的重要性时用“耕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作为概括;在讲到黄河含沙量巨大时用“黄河年输沙量达16亿吨,年带走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一位外国学者惊讶地称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为中华大地上的‘主动脉出血’”来作为总结等等。

(二)幽默谐趣

幽默是语言的调料,亦庄亦谐的幽默语言能保持学生大脑的兴奋、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紧张和疲劳、增强学习兴趣、加深记忆程度,使学生在看似说笑打趣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可用“若将耀斑在短短几分钟内发出的能量折算成百万吨级的氢弹,再按地球上现有60亿人口均分,则每人可以分到一至两颗氢弹”来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可用“长江、长江,我是黄河,请向我靠拢”的仿电影配音来形容长江流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而导致的含沙量剧增;可用“我国城市年产生垃圾6000万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垃圾有80%运往城郊堆积起来,大有形成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来说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严重状况。

(三)变换文体

教学用语采用多种多样的文体形式,可以取到新颖别致、跌荡起伏、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地理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文体形式有:

1.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造地球到同位素地质年龄;从天圆地方、麦哲伦环球航行到人造地球卫星拍摄地球影像;从魏格纳病卧床榻观地图到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从诸葛亮葫芦峪火烧司马懿到气旋及其天气特征;从每年高考期间新疆考生每天天色未明就得起床备考、许多重大国际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得在半夜收看到地方时与区时的差异;从“二战”期间德国潜水艇能避开英军的严密监视顺利往返于直布罗陀海峡两端到密度流的形成;从1492年和1493年哥伦布两次航行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所费时间的差异到洋流的航海意义;从英国女王曾设立巨额奖金奖励发明大规模经济有效地淡化海水的人而迄今为止尚无人前去领奖,到沙特阿拉伯设想用大型拖轮把南极洲的冰山拖到缺水地区融化,再到全球“水荒”的成因及其对策;从日本50年代的水俣病事件到水体污染及其危害;从1946年和1955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到大气污染及其危害;从深圳的崛起到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从15世纪到19世纪罪恶的奴隶贸易到世界的人口迁移、美国的人种构成及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从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到月面环境及星际航行;从20世纪20年代一支俄罗斯探险队进入我国新疆乌尔禾地区“魔鬼城”的经历到风蚀地貌的形成及其特征;从欧洲人首次将家兔带入澳大利亚酿至野兔成灾,到生态平衡问题;从1934年5月9日—11日美国黑风暴,到我国2000年春季北方沙尘爆危害,再到土地资源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策等等,都可以围绕一定的故事情节展开和深入,只要其中的情节能环环入扣并有一定的曲折起伏,就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渲染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2.谚语、古语、俗语、歌谣。谚语、俗语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有些谚语或俗语看似粗俗,但却极其富有哲理。在地理课堂教学言语中,准确及时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表达效果。例如在讲到苏南运河水环境的恶化及我国水体污染的发展迅速时,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不洗马桶盖”来描述;在谈到我国解放前人口增长迅猛的原因时,可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来解释;在讲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时,可用“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来加以强调;在讲到光化学污染情景时,可用“眼难睁,雾茫茫,人不伤心泪常淌”来描述;在讲到我国牧区靠天养畜生产效率低下时,可用“牧畜夏饱、秋肥、冬瘦、春死”来说明;在讲到解放前长江中游洪灾严重时,可用“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年年淹大水,村镇良田变荒洲”来加以描述;在讲到食物链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时,可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毛虾吃硅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加以概括;在讲到人地关系时,可用“爱山者仁,爱水者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等来具体说明;在讲到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时,可用我国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描述其气温日较差的巨大;在讲到我国锋面活动规律及其天气变化时,可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进行归纳;在讲到我国土地资源结构特征时,可用“七山二水一分田”来加以概括。

此外,在地理教学语言中,还可以使用谜语、诗歌、散文、文言文甚至小说节选等文体,只要运用适时适度且切换自如,即可使教学语言熠熠生辉、妙趣无穷。

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基本部分。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见效,因此,教师语言技能的修炼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谈.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