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学生早恋现象发展趋势的分析及思考(优秀)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5: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分析与辅导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321100)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学生早恋现象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行为特点、易发群体、及早恋中的心理状态作了分析,讨论了早恋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结合实践着重阐明了作者对早恋问题的辅导原则、辅导方法。

关键词:

早恋

成人化

易发群体

心理状态

辅导原则

规则

认知

干预

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外化,是性心理转化为性行为的一种实践。但由于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根本无法将人的恋爱情感用早或晚来区分,早恋这个词正从权威刊物上消失,也有心理学专家把“早恋”称为“早练”。可在绝大多数中学它却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学生中存在的这一现象越来越多,且正随时代的发展而出现了新的特点。真实把握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现状,客观分析其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从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其对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水平越来越高,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机会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社会传媒对感情事件的积极态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也为学生接受情感、体验情感营造了从未有过的宽松环境,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早恋现象的发生、发展。

(一)早恋行为成人化趋势明显

1、交往过密向交往亲密发展

现代的学生不再满足于将对异性的爱慕隐藏在心里、表露在纸上,也不仅是满足于一起上学、放学,面对面的直白,手牵手的逛街,甚至在晚自修躲藏在隐蔽的角落亲热都已成为可能。生日送歌,情人节送花,平时一起吃饭等成人常见的恋爱行为也已在中学生发展、盛行。*据对中学生早恋行为内容的调查:70.5%的学生是“一起聊天儿、玩耍”;7.2%的学生是互写情书;17.5%的学生有拥抱接吻行为;3.1%的学生许诺过结婚;1.8%学生承认有性关系。可见,中学生早恋行为已由交往过密向交往亲密发展,甚至出现了偷食禁果的越轨行为。

2、隐蔽状态向公开状态发展 过去中学生的情感是绝对隐私,早恋更是怕被别人知晓。如今中学生在行为上不再有刻意的隐藏,若有的话也只是对班主任、父母有所隐瞒,对课任教师都有无所谓的趋势了。因而,在班中谁和谁早恋基本是公开的。久而久之,在班中、甚至学校中就会形成一种早恋的氛围。

3、同班同学向同校同学发展

1 随着学生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学生的交际圈也由同班扩大到同年级、全校,更有许多交际广的同学还保持着校际的交往,这就使中学生早恋的发生由原先的同班同学扩展到同年级、同校,甚至是不同学校的同学间。

4、男生主动向女生主动发展

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女生性成熟要比男生早2至3年,女生的情感意识的觉醒自然要比男生早,只是过去女生对情感的自制力更强,对感情的介入更多的是犹豫、被动、害羞,因而在早恋的发生中更多的是男生主动。而现在女生在感情上也开始放开了,敢于表露自己的想法,于是,女生主动的现象越来越多了。

5、内因为主向外因作用增多发展

中学生早恋的内因主要在于自身性生理和性机能开始成熟,从而本能地产生互相爱慕的情感,若不自控就形成早恋行为。过去早恋也就是行为双方自己的事,而与其他个体无关, 如今,早恋不仅可能是行为双方由互相爱慕而产生的,还可能是由于别人的相互介绍、撮合而产生的。

(二)社会环境对早恋的催化作用越来越明显

1、传媒的性趣和信息开放度极大地刺激了中学生

当前社会传媒商业化运作和发展使得传媒对情感话题,特别是性感话题的关注度急剧上升,使中学生随处可见有关情感、性爱主题的话题。更让人担心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不断普及,网上色情垃圾随处可见,给中学生在感官刺激的同时更滋生了体验情感的欲望。其中在不良信息、色情文化刺激下产生的早恋又往往是性感成分多于情感因素,它的后果大多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2、科学刊物对学生情感问题的分析让早恋学生找到科学依据

“青春期异性间的互相爱慕、亲近,甚至出现性欲冲动,实际上是受生物本能驱使,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但作为社会人,青少年学生还应有自制力来克服生物本能的诱惑和驱使。”但事实上,中学生看到这类论述后,会断章取义的来理解,而将后一部分视而不见,心安理得的拿着前一句来为自己的早恋行为辩解,更有甚者还倡导一种观念:对异性好感,有恋爱行为才是发育正常的;没有感觉,没有恋爱才不正常。于是有些内向的同学反而会由此陷入“我正常吗?”的心理困惑,也有一部分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正常,有意识的去与异性接触,进而产生早恋行为。

3、同学观念的认同使班级舆论对早恋的态度由严变宽

随着社会对情感问题的宽容化趋势,中学生对待早恋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原先的绝对否定变为现在的自然接受,由原先的歧视、孤立变为现在的视而不见,甚至会有早恋者得意洋洋、旁观者羡慕不已的情景。可以说现在的班级舆论导向已开始发生改变了,不再是不早恋的教育、同化早恋的,而是早恋的同化、引导其他同学有机会要去尝试早恋。同时,社会、家庭对学生早恋的态度也不如以前严厉了,这些减轻了早恋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少了产生早恋的外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给早恋的产生造就了肥沃的土壤,拓宽了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被鄙弃,新的异性交往观念还没有很好的建立,学生对情感问题的处理自然会有些偏差,容易出现早恋。

二、中学生早恋易发群体的特点分析

据调查,24.4%的高中生“曾经恋爱”或“正在恋爱”,没有恋爱的为64.4%,实际情况可能比调查的数据还要高。在对有过早恋的学生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特征,多数集中在以下一些群体中。

2 1. 文艺爱好群体

喜爱文学、有文艺才华的学生由于受环境的熏陶。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喜欢以书中的浪漫情节来设想自己的生活。效仿小说中的主人公,追求理想的爱情,加上他们有文学文艺的才华,常有展示、表现的机会,也常受到异性的羡慕和追求,很容易获得爱的信息,产生早恋。

2.容貌出众群体

容貌出众的学生常常是大家追求的目标,特别是漂亮的女生,往往经不起别人的追求,她们以被男生爱慕为荣,听信甜言蜜语,很易陷入男生的情网。

3.学困生群体

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没有兴趣,从学习中得不到些许乐趣,还经常要受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骂,他们多感无聊、空虚,缺少群体所属感,因而他们更易将时间、精力转向爱情, 相互寻求理解和安慰。

4.单亲家庭群体

单亲家庭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缺少与父母的正常沟通,常常生活在一个寂寞、冷寞的环境,更渴望得到他人的温暖,而异性的抚慰正可以弥补这点,他们更易陷入早恋而不能自拔。

三、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状态分析

中学生早恋的心理是指中学生对早恋的认知和内心体验,了解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学生发生早恋时的内心世界,更有助于我们用发展的、以人为本的角度积极面对学生早恋,帮助中学生正确把握异性交往的分寸,避免早恋的发生,走出早恋的漩涡。根据早恋发展的不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下四个心理阶段:

1.试探期:有感觉无行为

赫罗克对青少年男女交往心理状态阶段划分为:性反感期、“牛犊恋”期、狂热期和浪漫期。前两阶段可以说是青少年异性交往的觉醒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异性交往开始有异性的差异感出现,但对一切都还没有心理准备,自然的会有一种应激的回避反应,开始关注异性也仅是熟悉的年长者为多。早恋的试探期就处于交往觉醒期之后,在对异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开始关注和喜欢与自己同龄的异性,于是就会试探着以一种异性的心态与身边的异性同学交往。试探期的心理特征是紧张、羞怯,一说话就会容易脸红,很敏感,生怕别人开玩笑。这一阶段学生对异性的好感、爱慕都隐藏在心里,流露在自己的日记中,绝大多数中学生都还得是停留在这一阶段。

2.狂热期:从心动到行动

在试探期中学生有两种发展可能,一是在与异性交往中认知水平、自控能力得到发展,或精力得到释放,注意力得到分散,则这种恋爱感觉停留这一阶段,与异性的交往进入一种正常的状态。另一种情况则是在试探后,更有了明确的对象,在自己的心中不断的构想与他(她)在一起的情景,于是在欲望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心动就变成了行动,不仅在各种活动中努力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想方设法寻找、制造各种机会与对方接触、交往,伴之而来的是写情书、甚至直接的表白的行为的产生。狂热期的心理特征是平时的交往圈子突然变小,性格发生突变,发呆沉思,无缘无故的脸红、微笑经常出现,情绪波动明显变大,行为多会有异常的表现,心理体验多以激动、相思为主。这一阶段学生很易受外界的影响,若处理不好反而会使早恋行为更明朗化、公开化。

3.热恋期:从过密到亲密

3 狂热期中一旦一方接受另一方的表白或默认其言行,双主就会很快进入热恋阶段,其他早恋行为也会随之发生。从老想对方到老想和对方在一起;从一起讨论学习、聊天,一起上学、放学,到牵手、拥抱、亲吻、甚至性接触。热恋期的心理特征是做事的自信心变强,与同学、老师、父母的交流明显减少,情绪不稳定,学习波动很大,还会出现一些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不交等现象。这一阶段的心理体验主要是心神荡漾、充满喜悦。他们往往只沉浸在美好的感觉中而缺少对这份恋情的现实性、真实性、未来的思考,这不仅给他们带来纯美的体验也必将预示着他们还将面临痛苦的体验。

4.调整期:从感性到理性

多数早恋的中学生恋情的发展都是随着感觉走的,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而随着恋情的公开,双方都不得不开始面对各种压力,加上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双方的交往也会因性格、习惯等不同而出现矛盾和不和;而早恋所需的精力、时间更与紧张的学习产生不小的矛盾。在激动、心动、沉醉、迷恋之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这一切都促使双方在感性认识恋情的同时审视恋情理性一面,虽然这种审视很痛苦,但却是必然的。调整期的心理体验主要是矛盾、失落、痛苦、沮丧、伤心。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发展都将留下不可忽视的影响。顺利的自我调整将会使学生对情感的认知和体验趋向成熟,而在外界的强作用下,简单、粗暴的处理则会给双方的心里造成极大的伤害和负面影响,也会给师生、亲子关系受到损害,有时这种伤害将是一辈子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因而要慎重处理好这一阶段,既不要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又不能简单、粗暴,不给予学生心灵深处的理解和帮助。

四、早恋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早恋有时是中学生对友情的需求、对异性的好奇、加上浪漫的幻想混合而成的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感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学生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了一次机会,若能把握分寸,不少人会由此展示出自己个人生活中最美好、最慷慨、最富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正因如此,有些中学生认为谈恋爱可以促进恋爱双方学习和思想的进步,并称之为“核(合)动力”。但从调查来看绝大多数早恋中学生是把握不好分寸的,特别是已在热恋期、调整期中的中学生更是无法出现以上理想境界,早恋往往带给他们不良的影响。

1.学业的急剧滑坡

除了少数中学生在恋爱之初,为了博得对方的爱慕而在学业上下了一番功夫外,大多数学生一旦坠入爱河,往往神情恍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不是走神就是发呆,从而极大地影响学习,就是原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会因爱情的纠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也说明早恋对正处在紧张学习状态的中学生是不适宜的。而且,许多早恋现象就是因为当事人的学习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又无正常的原因时才被老师、家长发觉的。

2.身心的不良发展

处在早恋中的学生往往会因谈恋爱与学习的矛盾、老师与家长的责备、相互间的各种摩擦等等给自己带来许多心理压力,烦躁、紧张、迷茫等不良情绪始终绕在心间,于是逃避现实,对人撒谎,远离同学、朋友„„这一切必将对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3.班风的消极涣散

个人的行为,个别的现象,特别是情绪、情感会极大地影响班级风气,早恋行为在班中的公开化,不仅会刺激一部分同学的情感,激发他们关注、尝试的欲望。而有早恋行为的同学既不合群,又对班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学习工作上也多为散漫、拖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建设。

4.存在越轨的危险

4 中学生的自控力相对较弱,在各种媒介的不良刺激下,会有一些性行为的尝试,甚至于性关系的发生,都会给双方带来极大的伤害。若女生由此而怀孕,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处理好了,也造成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创伤;处理不好更会出现就此坠落,甚至自杀的悲剧。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家庭、学校都是难以承受的。

五、早恋问题的辅导与思考

(一)正视、理解中学生异性交往

早恋对中学生的众多不利影响往往使学校和家庭采取最简单、最保守的方法,如减少学生异性交往的机会,杜绝男女同学独处的机会,从根源上切断早恋的可能。这种方法对减少早恋现象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会有学生称之为“情感的白色恐怖”,并会将交往由公开状态转为隐蔽状态,也有的学生会因此对学校、家庭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出现本来倒是正常的异性交往,被一禁反而产生偏偏谈一下恋爱的逆反心理。而在异性交往中出现问题时也多藏在心里,不仅得不到教师、家长的及时指导,还要担心被误解、责骂,使原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危险化。因而,我们要在对待早恋的同时,正视、理解正常的异性交往,破除对异性交往的偏见。

偏见

一、学业才是第一位的,异性交往是以后的事。 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成长,不仅是学业,它包括身体的发育、个性的形成、智慧的增长、人际的交往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学业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学会交往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会异性交往更是中学生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若等到成年以后再开始与异性交往,很可能会因为缺乏经历,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因而,这种偏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正常发展。

偏见

二、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

与异性的交往也需要认知发展,情感体验,需要实践锻炼。这一偏见无形中将异性交往神秘化、禁区化,它在阻碍学生异性交往、出现早恋的同时,也可能激起学生交往的兴趣和欲望。另一方面,它也为中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设置了一道障碍,不利于学生的人格的健全和全面发展。

偏见

三、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一种思维定势,与异性交往多会发生早恋,故而一定会影响学习的。其实,与异性交往并不能与早恋划等号,而正常的交往、适度的交往、成功的交往反而可以调节情绪,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能得到提高。当然,交往的早恋化的确对中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小的影响,但并不能因此就杜绝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偏见

四、与异性交往就易发生早恋,易犯错误 早恋是从异性交往开始的,但异性交往并不就结束于早恋。只要我们能理解他们的交往行为,不过份敏感于他们的讨论、聊天、约会,不在外部给他们异样的空气和压力,而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引导,绝大多数中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自制能力的,在与异性交往中能保持适度的距离的。

偏见

五、异性交往不能在班中正面的讲,也不用辅导的 造成这一偏见很主要的一点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影响,这是不能教的,另一方面教师对这一问题也往往经验不足,想教也觉得不知从何说起,不专业反而造成负面影响。因而,多是呈保守和放任自流二种态度。

(二)早恋问题的辅导原则 1.自助性原则

5 早恋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情感、体验过程,靠教师的说教和社会规范的灌输,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而需要辅导者在辅导中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引导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自觉的把握异性交往中的分寸。

2.疏导性原则

早恋中的学生特别是在热恋期、调整期时,心理压力很大,情绪波动明显,若简单的采用禁、堵、压,只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伤,还可能将学生逼上极端。因而,我们只能在了解其实际情况之后,给予一定的理解,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让其自己从早恋的泥淖中走出来。

3.科学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生理学以及心理咨询学等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辅导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科学性,因而在开展辅导时一定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绝不可以随心所欲。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仅没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

4.保密性原则

早恋辅导中的个体辅导一定要坚持保密原则。否则,就会给当事双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辅导的效果不仅会因此而打折,学生对心理辅导的信任感会受损,连以后的心理辅导工作也会因此受影响。

5.差异性原则

不同学生的早恋存在各不相同之处,所处的阶段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形成早恋的原因也不同,早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辅导方案时要有针对性,要坚持差异性原则。

6.一致性原则

早恋中学生要面对的不仅是学校或是家庭,而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果三方各自有各自的方式,白天在学校接受辅导,晚上回家经受拷问,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而在早恋辅导中各方一定要互相沟通,相互协作,制定一致的方案。

(三)早恋问题的辅导

早恋行为实际上是异性交往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过度、异常交往,因而,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异性交往中我们要进行正常异性交往规则辅导,在学生发生早恋,还处在前二个阶段时则要进行早恋问题认知辅导,在早恋后二个阶段我们则要进行干预性疏导。

1.异性交往的规则辅导 (1)宜泛不宜专

青少年中异性同学的广泛交往,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思想都有促进和帮助,也有利于情绪的振奋。而异性同学之间长期的专一交往,言谈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会由本来正常的同学交往发展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恋。广泛的异性交往则能避免他们双双陷入早恋的误区。

(2)宜短不宜长

青少年中两个异性同学的交往时间不宜过长。有的同学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形影不离,长此下去,从相聚到相恋就难以避免了。如果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注意接触时间短些,范围广些,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禀赋、气质的异性同学,这会使人有更多的受益。

(3)宜疏不宜密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正常现象,但一定不要一门心思地钻在里面。男女同学有性别之差,

6 人的一些潜意识往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被发掘出来。过于频繁地与异性交往会唤起人的热情,激起人的冲动。所以男女同学的交往频率要低一些,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关心、爱慕和愿意接近的心理与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或进行粗暴干涉。但也应该提醒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爱情姓“爱”,是自己和所爱者之间的心心相印,并进一步告诉孩子,当你感到对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产生愿意和对方在一起的热望时,就应该引起注意,千万别越出友谊的界限,跨入早恋的误区。

2.早恋问题的认知辅导

(1)倾听,早恋对学生本人成长的影响认知辅导

陷于早恋中的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烦恼,精力的分散、时间的分配、情感的投入与下滑的成绩等等,只不过学生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时的辅导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与你开怀的倾诉,在他的倾诉、你的倾听中认识早恋的影响,理清面临的必然选择。

(2)引导,对自己情感恋情的认知辅导 在个别辅导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适时适量地帮助分析其情感的实际需求是对异性的倾慕,其早恋行为的心理指向实际是异性并不是单个对象。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引导他思考是异性的相吸多还是真的单个人的吸引多。

3.早恋问题的干预辅导

(1)组织:开展异性间的交流活动,弱化情感的指向性

在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多与其他异性交往,使情感对象泛指,释放情感的欲望,分散早恋对象的集中注意。要想让对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尝试过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去对待第一份感情,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2)设置:有意设置情景,减少弱化早恋行为 有意识的设置情景障碍,减少有早恋行为的学生间的接触机会,多给他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转移其行为的关注对象,弱化他们间的早恋行为。情景设置时要注意不要让其发觉,不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3)干预:协助自我行为约束,时间约束,经济约束 干预主要是对处于后两阶段的学生而言的,而且干预要在与学生很好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干预计划,是协助性干预。在早恋后两阶段的学生,即使认知到位也很难独自从早恋的泥淖中走出来,而需要理解他的人的帮助,因而这种干预最终是一种自我干预。

对早恋问题的辅导我们也还是在不断的探索,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恋也会有更新的变化,人们对早恋的态度也会有改变,但我们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辅导出发点不会变,我们对早恋问题的认识科学化、对早恋的辅导人性化进程绝不会变。

参考资料:

方展画 周红五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纲要 吴增强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 吴增强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当代青少年心理辅导 杜

中青网

中学生早恋现象调查研究

中学生早恋案例及分析

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

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

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家教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初中学生早恋现象分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早恋

中学生早恋现象发展趋势的分析及思考(优秀)
《中学生早恋现象发展趋势的分析及思考(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