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3:32: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简单得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在生活中,对案例的解决和反应则是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党的十七大把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基本政策贯彻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加入WTO后,掌握和应用法律日益重要。

鉴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公正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情况。为此,我们开展了以问卷调查为形式的调查活动。

此次调查活动是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问卷内容围绕“大学生的法律自觉意识”“法律知识了解程度”以及“法律信仰度”展开,对大学生总体法律知识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在调查的学生中,大一新生占了近2/3,他们的答案基本代表了在校的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律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比较客观的。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自觉意识并不是很高,法制观念也不是很强,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具有自觉提高自身法律知识的潜意识,但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增强自身法制观念。调查中有90%的大学生选择很少关注法律案例,半数以上认为只有媒体宣传才能让他们了解法律,近95%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维权,不会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是发发牢骚、抱怨几句;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违规犯罪行为,超过50%的大学生选择视而不见、逃避,不愿理会制止;而对于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够高,只有40%的大学生表达能学到东西,而另有30%的同学则觉得“太形式化,没意义”,还浪费自己的时间,25%的大学生则表示想都不会想,更别说参加了;问及是否会在晚上或无人时闯红灯和购买来路不明的物品时,会与不会的比例却非常接近,令人堪忧。这种对法律“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深思,需慎重采取相关举措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激发他们的法律潜意识,逐步推进我国校园法制进程对于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60%的同学表明想拿起法律武器处理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行为,只是苦于不知道有效法律途径的选择,但仍有将近20%的同学选择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社会中思想最为激进的大学生仍有这种思想的存在,并占据如此之大的比例,不禁让人汗颜,引人思考。

根据当今社会情况,我们分析出以下几点原因: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

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而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又肩负着父母、老师、亲友和社会的希望,承受着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能否妥善解决心理生理压力,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个人成长。另外,在种种现实压力下,大学生普遍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比学习法律知识更为实际与重要,而且法律知识相对较为枯燥繁琐,缺少吸引力,因此大学生没有深入学习法律知识,没有扎实的法律基础,法律意识自然不会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非法侵害,大学生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加以维护,部分大学生甚至根本没有诉诸法律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而浑然不知的大学生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因为法律知识的欠缺,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而理论得不到实践的检验,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严重脱离实际生活,只是流于形式。

2.高校现行教育制度和模式的固有弊端

在进入大学的高等教育之前,应试教育模式下只关注学生成绩与分数,只重视高考必考科目的理论学习,对法律知识不可能有深入系统的教育。宣传法律的途径也只是举办讲座,征文比赛等固有形式,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作用较小。而据资料了解,我国的法律基础课程在高校普遍开设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均进行了大力改革,社会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理念和模式却一直未能与时俱进。过分重视法律基础教育而忽视法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一味侧重知识性与常识性的教育,考试要求也只是通过即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素质。

3.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过分苛刻或溺爱的家庭环境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前者可能导致对规则的叛逆心理,后者可能导致对规则的藐视心理,都不利于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而当前正处在信息空前泛滥的时代,大学生尚未涉足社会,入世未深,对于各种纷杂的信息难以做成客观而理性的判断。不同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大有差异,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诱惑和条条框框的法律约束做出的反应也相应不一,整体呈现出的法律意识难免显得比较淡薄,素质也有待提高。

而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度依然引人思考,很多同学对于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是否有用的问题持默许态度,认为可能会用得到;并且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的信任程度也只是一般信任,并且没有充分地信任。更有甚者认为当今执法、司法部门腐败现象严重,87%的大学生认为物质利益诱惑和侥幸心理是执法者丧失公正的主要因素。不过还有许多人也表明对法律的正规化发展仍保有信心,相信我国法制机关的深化改革,完善法律机制的内涵建设,认为法律可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并不乐观,自觉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法律知识有待丰富,对于法律的信仰度则要深入各方面究其原因。因此,学校针对目前的分析情况,果断推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由此,提出以下看法:

一、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丰富和法律兴趣的培养 学校是教育机构,承担大学生学习与受教育的责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投入更加迫在眉睫。要积极组织和开展法律教育课程和法律意识培养的措施,活跃于校园内的有关法律的社团也应该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同学们的法律兴趣,活动开展要注意避免形式化、古板化,要让学生们去参与和配合中真正有所收获。

二、全面普法教育任重道远 作为社会 中知识分子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此欠缺的情况,推及全民的法制意识,结果自然不容乐观。因此,全民的普法教育及其法制进程可想而知,面临巨大挑战。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各级教育机构,组织机构都应该注意把法制教育提上日程,完善法律咨询机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三、司法机关应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处理问题,司法腐败现象,让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加强对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以及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行为作风的整治也越显重要。普法的基础是信仰法,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制进程的关键一环。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急待提高,这需要家庭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3、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

同学们的法制观念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

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大学生法制观念行为调查分析

大学生法制观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大学生法制观念

学生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总结报告
《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