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发布时间:2020-03-03 14:33: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水利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居有所安”、“行有所便”、“庄有所事”、“差有所治”、“忧有所解”均与水利工作有关。因此,只有真实掌握目前农村水利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也最容易见效的问题入手,才能更好地发挥水利对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建市20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创新农村水利建设机制,深化农村水利管理改革,在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农田节水灌溉、河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增强。截止到目前,全市已建成水库80座,塘坝942座,总库容4.5亿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库4座,总库容3.7亿立方米;打机电井1569眼,建扬水站730处。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抵御洪涝灾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村供水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年来,文登市先后荣获“山东省水利建设先进市”、“全省水土保持先进市”、“全省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市水利局荣获“全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水利工程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大力发展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了农业丰产丰收。20年来,我市引进推广了管灌、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等节水新技术,尤其是喷微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0年来新增各类节水灌溉面积39.89万亩,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2.8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1%,其中万亩以上灌区5处,灌溉面积达27.55万亩。

(二)人畜吃水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农村群众生活质量有极大提高。2006年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007年至2008年,又对未建和老化失修村进行了建设和维修改造。全市已建自来水680个村, 13处镇驻地建设了集中供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村庄普及率为99.1%,户普及率为92.4%。全市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农村百姓的饮水状况得到彻底改善。

(三)大力开展了防洪减灾工程建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投资2600万元,对母猪河下游进行了综合治理,保障了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争取资金2亿多元,实施了100余个除险加固工程,其中小型水库加固项目50 多个,大中型水库2个。同时,各镇(办)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管理范围内的一些主干河道、中小河流进行了整治,减轻了近几年几场特大暴雨带来的 洪涝灾害。

(四)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成绩显著,拓宽了农村群众的增收渠道。到目前,全市共有872项水利工程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水利资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还调动了广大群众兴修水利设施的积极性,自筹资金打井、修大口井的的越来越多,修建管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的越来越多。

(五)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经过近20年的治理,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面积减少到43747公顷,占总面积的28.8%。在抓好水土流失预防工作的同时,把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小流域综合治理上来。对小流域实施立体开发、综合治理,走建设生态农业之路,促进了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按照三二一工作思路,正在进行两大经济板块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既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难得机遇,又对农村水利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取消“两工”和农业税、村民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后,农民投

工投劳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基层政府组织农民开展水利建设难度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水利还面临着管理改革滞后、工程老化失修、水环境不容乐观、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困难和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

(一)农村饮水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普及率仍未达到100%。尽管我们在2006年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去年和今年又对62个村进行了新建和维修改造,但据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农村行政村686个,已建农村自来水680个村中,能正常运行的534个村,存在问题的146个村。二是农村自来水管理体制混乱。特别是有些单村供水的村,村干部管理水平低下或严重不负责任等,收不上水费和管理费,导致供水系统出现问题就瘫痪,挫伤了农民使用自来水的积极性。存在问题的146个村中,已建未运行8个,欠费停水1个,报废8个,带病运行129个村。

(二)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综合利用效率低。由于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加上近年进行园区开发,大量小型水利工程如扬水站、倒虹吸、排涝沟、引水渠等破坏严重。全市80%的小型水利工程存在渠道淤积、灌溉设施不全、灌溉费用高等问题,直接影响水利工程设施效益的发挥。我市处于丘陵山区,大多数耕地属于“望天地”,山地水利设施不能发挥作用,经济作物抗旱能力低,直接影响作物的产品和质量,枯水年和丰水年都易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三)农村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是全市仍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水库,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农村地区,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二是农村自身水污染严重。牛、羊、猪、鸡等牲畜家禽的饲养和貂、狐等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化肥农药的过渡使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水环境,饮水不安全,不仅损害农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三是仍有部分的山地水土流失严重,不但使山丘区耕地退化,土质脊薄,产量下降,还造成了河流水库泥沙淤积。据统计,全市仍有3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

(四)管理机制不适应农村水利发展要求。从调研情况来看,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不明确,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没有在全市普遍推广,工程日常管理维护人员和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效率低。

(五)基层队伍薄弱,服务能力不强。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基层16处水利站(科)全部为镇(管委会)政府管理的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总定编35人,在册人数38人,平均每站至少2人,真正在岗的只有25人,真正学水利专业的仅有2人。在岗的这25人,主要承担修路、绿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水利以外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大概只有30%左右的时间才忙于应付上级水利部门安排的业务工作。乡镇水利站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水利技术服务,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农村水利建设的形势与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市农村发展的长远目标、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利部门肩负重要的责任。我们要全面认识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要求,从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度,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安全的农村饮水体系,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能否保障农民饮水安全,事关农民的基本生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由于我市特殊的水资源条件,无法实行大规模集中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把解决农民饮水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尽快出台防治水源污染、解决水源保证率低、维修改造老化失修工程的政策,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建立可靠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是根本,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又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此,要下大力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紧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一是继续推进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以促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用水安全,统筹工农业用水关系,实现用水方式和质量、效益的根本转变为目标,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推广各种成功的节水灌溉模式。今后,全市每年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在1.5万亩以上。

二是抓好河道治理和排涝工程建设。修筑道口桥至环海路大桥的右岸大坝,清淤扩挖子槽,清除阻水沙渚,使中下游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为南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和沿河两岸经济保驾护航。有计划地对青龙河、昌阳河、黄垒河三条主干河道进行治理,保障下游行洪安全。同时抓好小河流、沟渠的清淤和田间排涝设施建设,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三是继续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在做好今冬明春加固12座小型水库的基础上,提前一年完成47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加速米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度,放水洞、溢洪闸、大坝加固同时进行,争取三年的任务两年完成。做好南圈水库除险加固的前期工作,2008年年底前完成初设评审并争取立项。

四是加大开源增蓄工程建设力度。坚持拦、挖、调、蓄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多方增加水资源储备。采取山沟修塘坝、泊区挖平塘、河道建闸坝等方法,逐步形成层层拦、道道蓄,小雨不下山、大雨不出沟的水源开发格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表水利用率。本着实效实用的原则,采取挖潜流、打深井等方法,搞好机井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今后,每年新增蓄水提水能力要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

(三)建立良好的农村水环境体系,切实整治农村水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调研中发现,我市的水环境状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农村众多中小河流淤积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水生态建设,建立良好的水环境体系,促进全市农村形成山青水秀、河畅水清的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

一是继续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针对不同地域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综合防治体系。今后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

二是加大农村居住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是村周围的出入口、沟塘,生活污水、养殖污水排放沟渠。大力推广村镇生活污水排放治理系统建设,通过疏浚河

道、整治河堤、净化水质、恢复生态等手段,消灭脏、乱、差,使“塘变深、水变清、岸变绿、家园变得更加洁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农村水利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水利工作需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投融资机制及服务体系改革,健全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组织方式、建设管理、领导形式及水利规划等新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多渠道融资,健全政府主导的的多元投入机制。农村水利建设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直接为“三农”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建议政府及财政部门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加强对水资源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等规费征收的同时,最大限度返还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民营水利发展,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收益权抵押等方式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规范和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二)普及用水户协会,健全农民主体参与机制。小型农村水利项目的确立,要以“农民要办”为前提,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采用民主的方法,多与农民商量,努力把一家一户农民想办但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实办好,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建议按照国家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学习福建上杭、明溪县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切实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我市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不断健全农民主体参与机制。通过宣传引导,扩大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范围,并规范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将农村民主管理事务紧密地与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用水户对协会的认识,努力转变农民用水户的观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吸收更多的用水户参与灌溉与供用水管理,自觉配合协会开展工作。

(三)搞好工程规划,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基础。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建议各镇,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并适度纳入财政预算。水利部门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性,使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坚持农民群众参与的原则,认真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四)加强指导检查,健全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开展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要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受益范围的大小,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村内工程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建设,跨村工程由镇(办)负责组织建设,跨镇(办)工程由市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中坚作用,建立有效的用水户协会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确定协会建设主体、项目法人的地位,将国家补助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交给协会建设与管理,充分调动协会积极性。建设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采取招

投标和项目评估等办法,确保工程质量,保证项目效益。政府补助资金要根据工程性质、农民筹资筹劳情况,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办法,实行筹补结合、多筹多补。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切实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管理。

(五)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农村水利组织领导机制。各镇(办)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农田水利规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抓好项目实施,加强检查督促;基层水利人员要深入建设现场,搞好技术服务。对自愿投资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社会团体、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充分肯定和必要的精神鼓励;政府、部门、社会、农民要齐抓共建、加大投入,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民办公助,县乡发动、村社组织,自力更生、群策群力”广泛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效机制。

(六)稳定水利队伍,建设农村水利服务组织体系。农村水利工作量大面广工作任务繁重,且技术性强,建设一支坚强有力、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基层水利服务队伍是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水利的基础。建议编制部门根据各镇的农业土地面积、人口、水利工程状况等生产需求设岗定编。从事水利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全日制水利专业学校毕业。参考公务员管理条例,制定严格的考核用人制度,水利站工作人员逢进必考。建议各镇(办)强化乡镇水利站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技术人员从繁重的镇区建设、修路、修桥、绿化、分片包村等党委政府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基层水利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

基础建设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

基层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调研

农田水利简报

农田水利论文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