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田水利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0: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这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农田水利这门,我想谈谈我的心得。

农田水利学是研究农田中灌溉、排水等水利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学科.灌溉与排水是一门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的科学。众所周知,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搞好农业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只有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才举杯最基本的发展条件。因此,学好农田水利学是很重要的。

这学期我主要学习了下面一些内容,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灌水方法,灌溉渠道系统,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田间排水,排水沟道系统,分区水利问题以及治理,灌溉排水管理与环境。学完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农田上面看似平凡简单的东西其实是包含了很多的学问了,学无止尽。

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一方面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也程度不同的窜在着各种不同不利因素。

1.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70%的固定资产、44%的人口、1/3的耕地、数百座城市,以及大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都位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仍然较为薄弱,江河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拦蓄洪工程建设不足,且有40%的水库带病运行,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健全,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灵活运用的基本条件,启用困难。

2.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少,水资源分布与耕地、人口、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北方地区干旱缺水严重。由于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供水工程建设严重滞后,部分地区水资源浪费与水污染严重,水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目前,全国每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达3.7亿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2000年,我国发生大面积干旱,全国累计受旱耕地面积达6亿亩,粮食减产约450亿公斤。灌溉工程管理工作也比较薄弱,重建轻管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扭转,管理粗放。部分工程配套不齐全,有些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效益衰减。3.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不断恶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严重,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工程效益衰减,加剧了洪涝干旱和风沙灾害。根据水质监测统计,全国废污水年排放量达600多亿吨,其中近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全国地下水超采严重,已形成了部分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导致部分地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631亿吨,这相当于我们每人每年排放40多吨的废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长江流域为例,在废污水排放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占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个省、市和自治区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苏、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废污水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84.6%,

是废污水的主要产生地。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镉、铬、铅、砷等。在21个干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废污水量约占21个城市排放总量的30.7%,武汉市占18.1%,南京市占15.8%,重庆市占8.8%;四大城市合计占73.4%,是长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在干流21个城市中,重庆、岳阳、武汉、南京、镇江、上海6市累计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73%。

中国有悠久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就把土地规划成井田。井田即方块田,把土地按相等的面积作整齐划分,灌溉渠道布置在各块耕地之间。五代两宋时期建设了太湖圩田。明清时期建设了江汉平原的垸田及珠江三角洲的基围等。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形式在以后得到继承和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修建了许多近代灌溉工程,干支级渠道比较顺直整齐,但对田间渠系和田块没有及时进行建设和整修,田间工程配套不全。旱作灌区,土地不平整,大畦漫灌,水量浪费严重;水稻灌区串灌串排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合理灌溉、排水晒田,而且造成肥料流失、水量浪费。另一方面,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很不适应因此,兴修水利,大力开展防洪,除涝,灌溉,治碱等水利工作,战胜洪涝,干旱,盐碱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田水利这一古老的工程技术可以远溯至新时期时代,发展到现在已经相当的成熟了,今后世界灌溉发展的趋势是,灌溉方法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喷,微灌面积会有较大的发展,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缓解水资源紧缺程度,衬砌渠道,管道输水和非充分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将日益发展,改进灌溉管理,提高自动化程度,电子计算机,激光,红外线遥测遥控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灌溉中。

农田水利的研究对象最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另一方面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对于前者,一般采用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来达到目的。农田水分不足或者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作物的产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农田水,盐运动规律,探求土壤作物和水分,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指导排灌和改造中,低产田,控制适宜的土壤水分和地下水分,促进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研究节水灌溉的技术和理论,这是个重要的一环,在水资源并不丰富的我国,特别是缺水的地区,对此应该格外重视。研究不同地区灌排系统的合理布置,做到山水田林路总格智力,即便于灌排和控制地下水位,又适应机耕。研究灌排工程施工机械化问题,研究灌排系统管理。对于,后者,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一般分为蓄水保水措施和调水排水措施。现代农田水利技术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在研究时仍需注意以下,首先在深入调查水量供需情况基础上,研究制定地区长远的水资源规划以及水土资源平衡措施。研究当地地面水,地下水,外来水的统一开发和联合运用,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寻求水资源系统的最优规划,扩建和运行方案。研究洪涝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洪涝威胁,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问题,探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水资源系统规划,管理和经济论证方法。

我相信,在总结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经验,坚持科学的态度,讲究经济效益从理论和技术上解决农田水利现代化中出现的新问题,农田水利学这门科学技术会不断的进步。

农田水利论文1

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探索论文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

生态化农田水利建构研讨论文

农田水利灌溉的运行管理论文

试述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计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