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演讲稿

君子演讲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5:45:59 来源:演讲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君子淑女演讲稿

篇1:淑女演讲稿 淑女演讲稿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下午(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何为淑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几千年前,我们最早的文学开篇就是对淑女的赞美。何谓淑女?《诗经》中的那句话,已经概括干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者,美好也,是婀娜柔美的那种;“淑”是心地善良,性格温柔;还有她必须可以让男人们产生强烈的“与之相伴,长相厮守”的愿望(也就是‘君子好逑’),如此看来“淑女”应该是美好而善良的女子

有人说淑女并非艳光四射,傲气逼人,她们是骄而不娇,在平常生活中保持心灵高贵的女人,她们并非养尊处优、不谙世事,而是愉快地面对生活,让所有人都因此感染着健康和快乐的天使。

虽然说淑女是女人中闪闪夺目的星星,身世学识固然会使人风度翩然,然而最最重要的莫过于灵魂的高洁,其实依我看,淑女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真、善、美,不用刻意去雕刻,刻意的时候也就不是淑女了。

淑女也不是格格不入、自命清高,而是能够包容他人,懂得尊重别人的选择

现代淑女的性格应是内柔外刚、刚柔相济,在柔情似水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坚强的心。她们不再是传统淑女的软弱,也不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女强人。现代淑女深深懂得,刻意追求的强悍,与女人真正的内心世界反差太大,是毫无韧性的坚硬。因此,现代淑女用最温柔的方式换取最优厚的待遇。而且,她们从不抛弃生活与爱情,而是理性地去爱,充分享受爱情的甜蜜;她们真诚地去生活,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尽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但总起来看,无论哪个时代的淑女都必须具备美善的品质,这个总要求是没有改变的。唐代的女人以肥胖为美,宋以后,风尚逐渐把女人引导到以人工摧残的小脚为美,虽然社会对女人的外表在审美观念上出现了严重的畸变,但对她们内在品质的要求,却总是大体一致的

中国淑女面对的是君子,西洋lady而对的是绅士,在绅士的观念中,永远lady first。lady作为主流社会的弱者形象受到特殊的关爱与呵护。

淑女如果没有了大气,魅力就变成了俗气,贤淑通达就无从说起了。大气的淑女可以略施粉黛,也可以素面朝天;可以华衣美食,也可以箪食瓢浆;可以安居广厦,也可以寄居茅舍;可以颐指千军,也可以举案齐眉。气者在于识大体。识大体就是不以一己之好恶评论世事,而是以包容之心善待众生。有此美德之女人于乖巧伶俐之外,又平添一种雍容典雅、从容不迫的风韵,爽如清风,皎 似明月。

美丽高雅、知书达礼、善良恭谦的女子是男人心中一个永远无法释怀的情结,怎样做才配得上“淑女”?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103班王慧婷篇2:绅士淑女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绅士淑女惹人爱》 大家听到这两个名词时,想必都已清楚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绅士既是: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自身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为了博得女性的好感,而特别锻炼弥补自己不足。绅士风度是西方国家公众,特别是英国男性公众所崇尚的基本礼仪规范。经要求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优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英国传统的绅士风度是: (一)服装穿着上的合适得体。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二要适合所在的场合。 (二)性格内向、幽默的社会交方式 (三)女士优先的礼仪原则。 在英国,女性接受男性的尊重,男性的保护,是天经地义的礼仪传统。为此,英国内政部曾向男子发出“十诫公告”。

而淑女既是:在仪表、谈吐、举止、思维上和行为习惯上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女性魅力,真正表现出女人纯洁、真挚的人格魅力的方面。 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不正好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淑女美德是重要的内容么?尤其是被一些人拿来当做新女性标签的时下,淑女的气质和风范,更显得弥足珍贵。淑女气质和风范的涵义绝对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意义的礼教名词,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女人在仪表、谈吐、举止、思维上和行为习惯上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女性魅力?? 淑女具体表现的性格特点上: 1:含蓄 2:通情达理 3:温柔宽容 4:富有同情心 5:吃苦耐劳 6:温馨细致 7:性格柔和 8:不软弱 总体来说,淑女风范就体现在秀外而慧中这四个字吧!

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和风细雨展淑女气质,这是绅士风度、淑女气质的起码内容。但是绅士,并不仅仅限于有风度有气质能谦恭礼让,也不仅限于不说脏话文质彬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应该是绅士风度的外延。汶川地震时,英勇的武警战士舍生忘死救助普通群众,他们满面烟尘,衣服都脏乱不堪,能说他们没有绅士风度吗?秋瑾作为女性,却喜好男装,一生以革命为己任,难道能说她不够淑女吗?绅士风度、淑女气质的核心不仅仅表现在外表和谈吐。只要是一个能以国家利益以群众利益为上的人,都是绅士;一个关爱他人、热爱集体、善良、正义的人,就是淑女。 可能有人要惊讶,绅士和淑女不是封建礼教对人们的约束吗?可是,绅士和淑女的涵义绝对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意义的礼教名词,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仪表、谈吐、举止、思维上和行为习惯上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格魅力。绅士和淑女是毕生追求完美品格的人类。它绝对不是一种矫揉做作,而是一种从内心自上而下洗礼,培养高尚的德行与美好的修养,这便是绅士与淑女的本质了。

在我看来,学校没有要求我们向英国的绅士淑女一样身份高贵,也没有要求我们独尊儒术,笑不露齿??老师们只是希望我们排队时,能够整齐一些;打饭时,能够有序一些;不说粗俗的话,不做背德的事,这才是适合我们中学生的“绅士淑女”!而对于那些连这些最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却扬言要挣大钱,做大事的同学,我只能用一个更简单的比喻来评价他们:“我从没听过一个拳王会因为一个鸡腿在餐厅和别人拼命的。” 而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耐心听别人说话,并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爱心,懂礼貌,知道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如:人见面要打招呼,因为这可以表达关切和尊重;公众场合说话声音要低,因为避免妨碍别人;做错事要说对不起,因为这样能弥补给别人造成的不快;要温文尔雅,因为恶语会伤人;要光明正大,因为行为不端将损害他人利益?? 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在学习知识,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不要羡慕美国人的富有,赞叹法国人的浪漫,你是中国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少年素质胜于欧美,中华兴旺可振全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篇3:做淑女女生_做绅士男生演讲稿 做淑女女生,做绅士男生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八(1)班的陈嘉诚。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淑女女孩,做绅士男生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光彩夺目,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深藏不露,他就是文明之美,礼貌之美,文明的女孩才是淑女,礼貌的男生才是绅士,你要问我文明是什么?文明是随手捡起与我们美丽的校园不和谐的垃圾;文明是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让座给老弱病残;文明是在公共场合用轻言细语代替大声喧哗;文明是在别人处于困境时伸出的援助之手;文明是路上相逢时的微笑;文明是见到老师时热情的问候;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一个简单的行动,一个小小的改变,一颗博大的心灵,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体现出你的文明。我们学习“八无班级”,曾经心潮澎湃,我们再读”中学生守则”,仍然心绪难平,我们争做五星学生,那样激情飞扬!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摒弃不文明的行为,为了构建和谐有序的校园。.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不但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涌现出不少文明礼仪、素养极高的人,像孔融、周恩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需要文明礼仪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那么怎样做一个淑女型的女孩,绅士型的男生呢?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求我们中学生,应该首先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之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同学们,“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努力,展现我们的新风采,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今天,我们是株株幼苗,在学校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明天,我们便是根根栋梁,撑起祖国,使它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做一个文明的淑女女孩 ,做一个礼貌的绅士男生吧! 谢谢大家!

推荐第2篇:君子之道演讲稿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演讲活动。首先,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人为本,践君子文化”。 伴随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从09年建厂至今,7年的风雨历程中,营口热电公司始终勇立行业潮头,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绩。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与员工、客户携手共创成功的过程。企业文化归根是一种人的文化,营口热电以“ ---------------”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与 “以人文本”相得益彰。如何弘扬君子文化,如何尽善尽美的做到以人文本,就是要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个人修养,提高个人修养其根本就是弘扬企业精神。“敬业、笃学、诚信、创新”的汉德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企业对员工要求的道德底线,是企业和员工和睦融合的有效见证,更是我们华能人秉承的宗旨和行为准则。

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是为了生存而打工,企业文化的事儿与我无关。要知道我们都是企业的栋梁。当面对竞争对手甚全社会时,每个员工也都是很好的招牌。一个得体的表现会给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与长期的信任。这远比要看大量华丽的文字、图片、广告更有效。相反,一个不雅的举动或错说一句话,就很有可能破坏掉大家心目中的良好印象。今天我就谈谈君子的律己和付出。

推荐第3篇:君子

君子

人皆因生而有眼、有耳、有口,故可善看、善听、善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借于此三物矣。

观近望远,听贤避奸,直言慎言。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雨果启人以善于观察,而事实上我们纷繁复杂的世界美丑共生,一双慧眼,既要能看见生活的花季,又要洞察良莠之别,更要“吾日三省吾身”近窥自我。近观是了解生活之微,那远望便是察前路之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春秋孔子远望“大同社会”,教化天下。陈涉自比鸿鹄,居高鸟瞰。李大钊遥见红色社会大旗,一呼而应千万中华儿女。于当代,变的是技术,是环境,人类瞳仁一丝没变,我们如何能修得一双慧眼,看天下细与宏,远与近?唯有如古君子一般,既察身边微妙,又登高而望,目极千里。

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乐曲寻知音之事千古传颂,知音难得,可人耳仅用于听知己知琴音吗?并非如此,君子既要能听“善我”,又要海纳“非我”之句,只要是正确的话语,都应不避亲疏,从谏如流。秦王一合天下,权归一体,却心胸狭隘,把贤人善语拒之千里而取奸人祸言,其结果天下皆晓:楚人一炬,一片焦土。与此相比,唐太宗同是“权倾天下”,但善听贤臣,广纳雅言,魏臣直言,太宗善听,才成就盛世王朝。此中真言,千古皆如是。新时代信息化技术化延伸了我们的耳朵,接受的信息与过去当然不可等量而语,因为耳听八面,辩证取舍,便成了当代用耳之道。

孔子曰:“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其道可正焉。”说话,是人类主体对客观世界发出的信息行为,区别于目与耳接受信息。话语既然是从内而外的行为,其必体现一个人的思想与气质,所以应慎言。韩愈、陶潜、卢梭、康德等皆是慎言之士,以老子的话而言便是“道可道,非常道。”众人皆言的道理便不再是真道,君子不随众而语,特立独行,一字千金。沉默虽是金,但面对重大事件君子还是要脱口而出。司马迁为李陵求情;李誓批判颓丧古俗,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鲁迅的一针见血„„观望现代,可见三鹿奶粉事件、金融危机的内部缺陷、山西行政问责风暴,皆是由君子之口牵出。确实,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就是君子慎言,小人多言,君子直言,小人为己而言的区别所在。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口言之而成语,古今君子皆如此,看听说皆要有道。

推荐第4篇:做个君子,当个淑女演讲稿

做个君子,当个淑女演讲稿

原创: 北京师大附中团委

陈瑾

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会说科学家、外交家等等,反正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但是我要说,在成为这个家那个家之前,身为学生,还是要先学习尊重公序良俗。男生努力做个君子,女生努力当个淑女。

君子是什么样的?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黑客肥宅,更不是遇事不敢挺身而出的懦夫。淑女是什么样的?不是随身带着美容仪的所谓美女,也不是到处追星疯疯癫癫的傻妞。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和淑女呢?《论语》说:“君子坦荡荡。”《论语》又说:“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意思是说: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君子,就是要讲真正的实话、要起端正的念头,做正直的事……这样的人,言行也不会有大差错,才会是坦荡荡的君子。

而“淑女”,在《诗经》中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窈窕”就是指女子文静而美好,绝非有人臆测的“苗条”之意。“文静”是指文雅娴静的性格,“美好”是说这个女子在各方面都令人舒服使人喜欢。所以,淑女则是指贤良美好的女子,无关乎化妆,无关乎服饰。

由此可见:君子和淑女主要指的是性格品行端正的人,在我们梦想自己成为这个家那个家之前,还是要努力做个品行端正的人。

可是,我却时常看见一些不君子不淑女的同学,他们或徜徉在小花园里,亲密无间;或携手于校门附近,旁若无人;或流连于楼梯间中,勾肩搭背;或拥抱在食堂座椅上,让人侧目……更有甚者,无法一一列举。这些同学的行为实在称不上是君子,算不得淑女了。

也许有的同学说:我们只是在谈恋爱,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我们俩的事情,又不妨碍别人,又不伤害别人,干嘛这么说我们啊?

可是,同学,你生活在哪里?你生活在中国的社会中,周围都是中国人,别忘了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文明传承的国家啊。我们要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要尊重周围人共同的文化审美标准。我们传统文化中并不排斥情感,嬉皮士不适合中国,野蛮女友也不适合中国。中国人欣赏的是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感文化。那是谦谦的君子,那是窈窕的淑女。

曾经有个美国留学生上课问过我:“老师,您赞同北欧的婚恋习俗吗?”我知道北欧青年婚前是很开放的。于是我说:“那你生活在北欧吗?美国有这样的婚恋习俗吗?如果不是,那就不用去学。”有位老师在美国生活过,她告诉我:房东知识层次很高,孩子成绩也很好,上的是最好的高中,毕业时想和同学露营过夜,家长坚决反对,认为异性交往不宜过早。孩子最终也没去成。()美国的君子淑女也是这样调教出来的。这说明很多美国人在情感问题上也是非常严格地约束学生的行为的。因为学生就是一棵树苗,想要其成才,就要不断地修剪,这样树干才能更直更壮,枝叶才能更加茂盛。

所以,当你看到媒体宣传娱乐圈中人如何如何时,你们要冷静看待,想想:这对吗?是我们学生应该学的吗?当你读到这位明星如何那位明星如何的花边新闻时,要想想:这是君子的行为吗?当你读到某位直播红人又靠什么奇闻出位时,也要想想:这是淑女应该做的事情吗?

在青岛,有对青年在公交车上接吻,最后甚至衣衫不整,引起了网络热议,最后,有著名的法律人士出来说:“虽然不犯法,但是有违公序良俗。”百度百科说——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人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各位同学,请你想想,当你在小花园、校门旁、楼梯间、食堂里,做着各种过于私密而亲昵的事情时,你有没有想想对方父母的感受?你有没有想想来接学生的其他家长的眼光?你有没有想想老师殷殷的期许?你有没有想想初中学弟学妹们纯真的心灵?

有时候,这个年纪的情感很青涩,纯纯的,因此也很美好,就像一粒青苹果,让人回味无穷。但是,如果你把事情做过了,那会破坏如此纯洁的美好。当你大庭广众之下穿着校服和异性过分亲昵时,纯洁与美好便不复存在,属于你的青苹果还未长成就已经蛀掉了,腐烂了。

所以,我请所有的同学们,尊重公序良俗,无愧于百年附中的荣耀,努力做个君子,当个淑女吧。

推荐第5篇: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儒风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一种精神,它不同于外在的伪装,既然是独处,便没有外界的制约,这时候一个人是何去何从往往取决于它的内心,或者说是其品质高低。《大学》原文中,有这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小人闲居为不善”,意思是小人平时喜欢做不好的事情,当他见到慎独的人后,却试图伪装自己,“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然而,人们的内心与外表往往是一致的,平时不好的意念、想法总能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勉强在形迹上伪装是伪装不了的,只有像慎独的人一样“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慎独。。失去慎独,都是伪君子。慎独,是一种操守,一种淡定。慎独的人每做一件事,每一起心,每一动念,都认为天知,地知,神知,我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很多事,我们偷偷做了,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却一夜之间天下净知。刘向《说苑·敬慎》云: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慎独,在自觉的状态下,体会着生命本真的乐趣。心灵有序,天人合一。慎独可谓境界清明,大概也唯有情操高尚、坚守慎独才能有如此。生活坦然,心灵和谐,从容豁达,宽容大度。慎始敬终,默默无闻,无为而无不为。慎独的人纯洁而善良,真诚而守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世界物欲泛滥,永远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宁静。他们人性的最高处,向世人昭示了生命的本真与智慧。慎独就是挂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看不见就干见不得人的事。

《淮南子·说山训》曰: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只有独处,才见自己赤裸裸,没有虚伪的伪装,没有曲意的迎合。我们在此时,可以看见最真实的自我。当我们率意真诚,表里如一,也就做到超凡入圣的慎独。

慎独,这幽兰,即使地处深谷无人看见,也难以掩盖他的芳香。柳下惠坐怀不乱,许衡不吃无主之梨,杨震不收黑夜之金,许由清溪洗耳,屈原被流放仍然“沐后弹冠,浴后更衣”无不凝聚人性的光辉。

在静夜里关照内心,是否还有贪欲,是否还有淫念,是否还自私自利,有违道德。慎独穿透内心,让自己赤裸裸,全身心通透,成为一个水晶玻璃人。此时才是正真的你,而非彼时别人面前的那个他。

君子慎独,贵在严格自律,情操高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时刻不脱离道。君子慎独,贵在做人做事有持续性,守节不变,内心强大,坚定不移,始终如一,要能受得住诱惑,能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贫淡于富贵超然,有做事无愧于心的泰然,有得失任评说的淡然。

君子慎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时俱进,天人合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推荐第6篇:君子慎独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故需慎独,故需自强。而,慎独者始能自强。

以前并不太明白,古人修身为何必须要强调“慎独 慎微”。慎微是容易理解的,林黛玉进贾府般的“事事留心 时时在意”是慎微,“伴君如伴虎”亦是慎微。那么慎独呢?独,为独自一人处于一处。此时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是否真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了呢?近日组织学习贪官警示录,郑少东之流无一不是人前为圣人,称“少帅”,人后呢?很容易就忘乎所以了。孔老夫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后人也有言“静坐常思己过”,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又有几人做到了还会犯人生的大错误?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读罢此句,方知儒家学说体系中的慎独,在于做一名诚意的君子。熊十力先生叹“为学不易,为人殊难”,也即指慎独诚意之难也。一个真正的君子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之难不在人前,而在人后,人前人后皆为一人,是为真君子也。

在儒家的理念之中,人的修养与国家的治理是渐进而为一体的,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诚意上承格物致知,下启正心,修身。当世之人都叹世风日下,又有几人把自己也当成世人的一份子,把自己的修身、正心、诚意也当成世风的一组成呢?又有几人能够时时能有一种道德之自律宛若明镜高悬?又有几人能慎独自省,敢于直面自己内心之阴晦?卢梭的《忏悔录》之所以震撼人心,便在于他的坦诚与省醒。

慎独者,可以诚意。可以有一颗安静的心灵,来格物,而致知;可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来修习生命的每一份高贵,来感化教育家人,和衷共济相濡以沫;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灵,有一颗富于责任感的心灵来担当,来引导周围的人,用他的道德来感召和团结他的人民,为他的组织、集体、社会、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一颗博爱的心灵来对待世间的一切生命和事物,为着世界的美好和太平而竭心尽力。这样的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无比强大的人,一个君子、仁者,也往往被后人尊为圣人。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只是认为他不过是世人中的一份子,是个匹夫有责的匹夫而已。

君子慎独

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人谨慎。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要求人应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

在《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提出儒家道德修养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统一八个步骤。在解释“诚意”一词含义时,用了上述的那段引文。大意是说:君子应内外一致,不自欺欺人。对于坏的东西要像厌恶腐臭那样,将其除掉,对待好的事物要像喜欢美丽的颜色那样,力求得到。而小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什么坏事都敢干。一旦见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边,马上遮掩,伪装良善。这样表里不一,毫无益处。人应该意诚在内心,显像在外表,所以君子务必在任何时候都谨慎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形成自觉的高尚的品质。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自觉地按照礼义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庸》中强调“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而在《大学》中,则将“慎独”道德规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能克制住不良的思想与行动,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提纯到全无邪念,自觉自愿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使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纯然一体了。

从《中庸》到《大学》对“慎独”的认识,正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思想与实践辩证的历程。

儒家的道德修养规范,一直是二千多年间历朝历代知识分子奉行的道德法典,而说之者极多,真正实践者甚少。其中有二人的事迹比较突出: 其一,东汉人杨震。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县人。少好学,博览经籍。五十岁以后才仕进,后来官居过司徒、太尉之要职。因遭小人诬陷,免官自杀。在他从荆州刺史迁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遣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他一生“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也不为治“产业”,他认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这种遗产,最丰“厚”。“四知”和杨震却金,成为千古佳话。他儿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都官居太尉,被曹操杀的杨修,是他玄孙。 其二,元初许衡。据明宋濂等撰《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字仲平,河南沁阳县人,任过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为中央最高级的学官。他是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他早年“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 菜茹,处之泰然”。他“尝暑中过河阳,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仍坚决不吃无主之梨。后来,他“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他一生清廉自守,堪为楷模。 杨震与许衡,一为千年前的古人,一为六百年前的古人,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持操守,自觉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近几年来,我从各种报纸上见到被揭发出来的大大小小贪官墨吏,怵目惊心。其中还有不少属于“社鼠”,仗势作恶的人,危害极大,根除极难,此种现象很值得深思。近年来社会中忽然起了儒学热,似乎孔老夫子的话又句句是真理了,我这有些太过,过犹不及,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不过,儒家的有些言行,迄今仍有教育意义,仍可发扬光大。如许衡心中有“主”,杨震愿“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的高洁言行,还是值得继承发扬的,尤其应成为做官者的座右铭,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仍能“君子慎其独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原文,还是不甚理解,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么说的吧。

现在的《中庸》包括两个部分:

从第二章(以朱熹《集注》本为准,下同)到第二十章上半段“所以行之者一也”为一个部分,第一章以及第二十章“凡事豫则立”以下为另一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谈论中庸,后一部分主要谈论诚明,它们被编纂一起乃是后来的事情。所以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道”,不应是第二章以下的内容,而应是第二十章以下所谈论的道,也即是第二十章“诚者,天之道”的道,是第二十一章“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的道,是指诚而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就是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诚,它与《大学》的“诚其意”实际是一个意思。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一点了吧?这里所讲的“慎其独”,就是要保持内心的诚。可是,又该诚于谁呢?

暂放一边,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对于“我”的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这句话很有意思。超我是规范,本我是目的,自我是行动,而“慎其独”所讲的也无非就是君子言行必在规范下行动逐其目的,特别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所以,日行事必切记心须诚于己,诚于人,诚于境,方可为人也。

后记:最近看书,提到了“君子慎独”,于是翻看了许多资料,想弄明白它的意思。可是,看了很多之后,发觉心里更乱了。这四个字,道可说,佛可释,官可解,民可评,且各有其因。我就明白了一点点,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为人的心须诚才行。好像简帛版《五行》里面又是另外一种说法,建华研究一下吧^_^

君子慎独,且说慎独,我觉得说其意指言行没有错,但生活中理解来说,更有另一层意思,慎独 把独理解为自己一个人,也就是说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慎,思想上莫有邪念,精神上不要松懈。21世纪生活动很多诱惑,而这些诱惑大部分在自己“独”的时候更有魔力。试想一下自己是否有时候很希望自己一个人,是否是为了某些邪念的方便才希望是一个人?答案是肯定的,所以说君子慎独,告诫我们,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切勿肆无忌惮的泄欲或邪念横生。记着这四个字:君子慎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 默念。尤其癖好很多的人。

君子慎独

刘荫柏

人民日报 《大地》杂志 ( 2007-08-01 第15期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此语见于儒家经典《中庸》和《大学》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的“独”,指个人独处;“慎”指小人谨慎。大意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就克制了。要求人应戒慎自守,对不正当的情欲加以节制,自觉地遵从道德准则为人行事。在《大学》中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提出儒家道德修养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统一八个步骤。在解释“诚意”一词含义时,用了上述的那段引文。大意是说:君子应内外一致,不自欺欺人。对于坏的东西要像厌恶腐臭那样,将其除掉,对待好的事物要像喜欢美丽的颜色那样,力求得到。而小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什么坏事都敢干。一旦见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边,马上遮掩,伪装良善。这样表里不一,毫无益处。人应该意诚在内心,显像在外表,所以君子务必在任何时候都谨慎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形成自觉的高尚的品质。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自觉地按照礼义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庸》中强调“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而在《大学》中,则将“慎独”道德规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能克制住不良的思想与行动,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提纯到全无邪念,自觉自愿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使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纯然一体了。从《中庸》到《大学》对“慎独”的认识,正是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思想与实践辩证的历程。

儒家的道德修养规范,一直是二千多年间历朝历代知识分子奉行的道德法典,而说之者极多,真正实践者甚少。其中有二人的事迹比较突出:

其一,东汉人杨震。据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县人。少好学,博览经籍。五十岁以后才仕进,后来官居过司徒、太尉之要职。因遭小人诬陷,免官自杀。在他从荆州刺史迁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遣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他一生“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也不为治“产业”,他认为“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这种遗产,最丰“厚”。“四知”和杨震却金,成为千古佳话。他儿子杨秉、孙杨赐、曾孙杨彪都官居太尉,被曹操杀的杨修,是他玄孙。

其二,元初许衡。据明宋濂等撰《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字仲平,河南沁阳县人,任过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领太史院事,为中央最高级的学官。他是元代三大理学家之一。他早年“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 菜茹,处之泰然”。他“尝暑中过河阳,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仍坚决不吃无主之梨。后来,他“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他一生清廉自守,堪为楷模。

杨震与许衡,一为千年前的古人,一为六百年前的古人,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持操守,自觉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近几年来,我从各种报纸上见到被揭发出来的大大小小贪官墨吏,怵目惊心。其中还有不少属于“社鼠”,仗势作恶的人,危害极大,根除极难,此种现象很值得深思。

近年来社会中忽然起了儒学热,似乎孔老夫子的话又句句是真理了,我这有些太过,过犹不及,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不过,儒家的有些言行,迄今仍有教育意义,仍可发扬光大。如许衡心中有“主”,杨震愿“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的高洁言行,还是值得继承发扬的,尤其应成为做官者的座右铭,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仍能“君子慎其独也”。

人民日报 ( 2007-08-01 第15期 ) 《大地》杂志

推荐第7篇:君子之道

于丹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话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民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 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话外音:其实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有人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对于学习的论述很有意思,它认为学习者有两个目的,一种是为君子学,一种是为小人学,难道在学习的问题上也有君子与小人之分吗?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在后来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难道我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话外音: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 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呢?于丹教授认为光做一个善良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君子还要有第二个标准,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估计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矣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话外音:于丹教授认为,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并不是高山仰止,可望不可及的,君子其实永远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朋友,而君子第三个标准恰恰能使我们在同事之中、在朋友圈里辨别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这第三个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啊群而不争,矜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蔬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那些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过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懈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打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之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决定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话外音: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于丹教授认为君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那就是一个人的言行,也就是说话和做事的标准,一个君子的言行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现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要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将,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的天花乱坠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大家知道,在西方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会来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一共真君子宁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是君子之耻。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的,中规矩的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本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日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晋中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由此可见,君子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在我们当下,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推荐第8篇:君子自强不息

【目标导航】

1.通过搜集各种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让学生认识到“自强不息”的内涵。

2.学会制作计划书,学会分配资料搜集任务。

3.学习撰写演讲稿 提纲,学会通过典型事例使演讲稿更有说服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阅读小说作品,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一个民族若是没有自强的魂,那么这个民族注定要走向毁灭。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自强的魂应该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烙在人们的骨髓里。为了争取民族解放的孙中山,他奋斗一生就是为了让中国发展,繁荣富强。为了争取民族解放战斗中的人们都是自强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国固有的自强的魂,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头脑里、思想里。战胜困难,自强向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魂。如果一个国家放弃了自强,他的人民放弃了自强,这个国家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一个国家不自强,一个民族不自强,一个人不自强,结果都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不努力向上,不奋斗,不拼搏,如何强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重点解读】

一、“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资料,了解古人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二、“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古人“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三、“自强不息”的身边典范

寻找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通过电话访问,实地采访,采访其邻居、单位同事、领导,搜 集其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视频、图片等内容,丰富搜集的资料。搜集资料后撰写该人物的传记,并在全班交流。

四、“自强不息”的演讲活动

开展“君子当自强不息”的演讲活动。(1)确定演讲主题;(2)撰写演讲稿;(3)参加组内演讲,选拔选手参加全班演讲;(4)班内演讲,注意演讲的语气、内容、主题等。

【研讨练习】

题一:学校准备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准备这项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

2.假如以演讲比赛形式开展,你认为可以从 哪三个方面来确 定话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一:烦恼全抛去,快乐心中留;示例二: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烦恼;示例三: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与我们同行。2.①“笑对失败”;②“善待他人”; ③“竞争与合作”。

题二: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举办“面对困难, 我 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假如也邀请你参加。你一定能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语。

2.请你为活动安排合理的步骤。

3.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困难呢?请提一条建议。

参考答案:1.示例:①困难让我们变得坚强,微笑伴我们快乐成长。 ②困难与我同行,微笑伴我成长。

2.示例:①主持人宣布活动主题及内容。②请同学们讲述名人战胜困难的故事。③学生代表谈感受表决心。

3.示例:在人的一生中,遇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这样就会把困难、失败变成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题三:读名著《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回答问题。

1.“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试结合保尔的成长经历,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2.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1.观点如“人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要学会在困境中不灰心丧气。”2.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这些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的对应练习。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分 四步进行:一是组织学习搜集“自强不息”的相关名言警句;二是组织学生搜集“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三是组织学生讲述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四是组织全班进行有关“自强不息”的演讲比赛。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兴趣盎然,计划周密,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尤其在课下进行准备活动时,学生更是积极参与,广泛搜集了相关的素材,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协调组织的社交能力。

推荐第9篇: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后德载物。这句话是对我心中的君子的诠释。

我觉得君子的品质应该具备如下品质。

一、必须要有责任心,要敢担当,做事顶天立地,要做到这些,那必须要自强不息。

二、必须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怀,能包容那些反对你,鄙视你,诽谤你的一切。

三、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只有一切以德出发才可以让自己能立足于社会。也是君子必不可少走的。

四、以诚信为根本,不说自己做不到的话,永远以行动兑现承诺。努力以信誉驻天下。

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别人的品行怎样,都应该以君子之道的原则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无愧于自己,为愧于天地。

推荐第10篇:君子怀德

君子怀德

人心重德,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论语》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说的是,君子有敬畏之心。怀德怀刑,都是敬畏之心的表现。但孔子将“怀德”放在“怀刑”的前面,可见他对“怀德”的重视。一般而言,“刑”是强迫性服从,“德”是主动提升。“怀刑”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怀德”则是一种自觉追求,因为缺乏强力逼迫,所以更显得难能可贵。

《陋室铭》中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句子,“德”是灵魂开花,如春兰秋菊,馨香淡远,却能沁人心脾。古人讲“三不朽”,首重“立德”。我们谈教育也离不开“立德树人”。《论语》又言:“德不孤,必有邻。”说的是“乐群”。儒家讲“群”,也就是人际和谐。有德则乐群,其乐融融;无德则乱群,鸡飞狗跳。故德之沛者,若时雨既降,草木葱茏;德之寡者,若大旱流金,赤地千里。

中国人重德,孔子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是人格理想,德是理想在现实中的落实。道无妨高远,德则须踏实,实实在在,不玩虛的。实在到什么程度?孔子说,接见盲人乐师,一定要随时指点,这是台阶,这是席子,坐定后,再一一介绍,这是某某,那是某某,盲人虽然看不见,但你必须告诉他,这就是德,润物细无声。如果德被认为是高大上的东西,被抽象为一条条规则,则是对德的亵渎。古人讲“儒者,濡也。”儒家就是讲浸润的,浸润人心,让人心回复到本初的善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种本初的善良。靠什么浸润,靠德。故有“富润屋,德润身”之说。

德若是一只新鲜红润的苹果,仁就是这苹果的果核,礼就是这苹果的果皮,中间那部分滋润甜美的果肉,则为“群”,“五伦”均其乐融融是儒家理想的人生状态。

“君子怀德”,说到底是将心比心,知道自己重要,也知道他人和自己一样重要。明于此,我们就会爱人如己,真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最低限度,也能做到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编辑/张金余)

第11篇:“君子人格”

论述题(50分)

仔细阅读与理解下列孔子关于\"君子\"的文字: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同上)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第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第十二》)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同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同上)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同上)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同上)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同上)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同上)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第十六》)

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第十七》)

然后论述:

1.如何理解孔子及儒家的\"君子人格\"?

2.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人们以\"为了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托词,总是在为自己的私欲私利算计着,那么,是否\"君子人格\"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甚至只是一个空谈,请说说你的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论说如何培养我们自身的\"君子人格\"?

以下是期末考试试卷中,应试学生的优秀答案,请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份:

答:

1、孔子以及儒家的\"君子人格\"也就是养成\"成人\"。而君子人格最重要的就是四点:仁、义、礼、智。孔子主张仁,主张君子之仁是其关键,作为君子人格的关键在于要有仁之心。仁是礼智的基础、前提。君子之仁在以下几方面突出表现: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仁也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前提。

儒家提倡的三纲:明明徳,新民,止于至善,是\"仁、义、礼、智\"最好的证明。\"明明徳\"在于君子之仁,说明之德也是发自内心的仁;\"新民\"中有\"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齐之以乐,有耻且格\",可见君子之礼对普通民众的重要性,上行下效。\"止于至善\"是君子的最高境界,\"至善\"即时\"笃行之\"坚定不移践行它,大道之行,立于天地之中,即成君子人格。

2、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空想。首先我要说的是君子人格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甚至是必需的。的确,我们社会中每个人都以生存为借口、为托词来拒绝成为\"君子人格\"。但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君子,只有小人当道,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禽兽的社会,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没有一点希望了,即便是科技再发达,经济再怎么高速发展,我们已经没有意义为自己活着而努力了。我们作为人,活着的前提是做一个道德的集合者,如果没有了君子,那就不应该称之为社会了。

其次,\"君子人格\"是可以实现的。\"君子人格\"不是所谓的象牙之塔,他只需我们以\"仁、义、礼、智\"为核心,按照自己的本性作为、行事。每天的日常行为、生活、学习皆是如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从点滴努力践行自己的\"君子人格\",我们终将养成作为\"仁、义、礼、智\"的君子。

最后,\"君子人格\"终将实现。西方传过来的一套法律制度、科学系统,我们照单全收,这只是国人由于一时的贫困而花了眼,等到国人清醒的那一天,我们将看到到处都是君子的身影。

3、要想培养我们的君子人格,我想要从一下几点做起:

第一、从自己做起,\"欲求诸人,反求诸己\"。只有自己在社会中成为君子,作为榜样,整个社会才会养成君子之气。从自己做起,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每时每刻的行为履行君子人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应该帮助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君子作为自己的标准,立于世上。

第二、教育为先。在古代,人们从不同的私塾一直在学习儒家经典--四书。所以古代的君子多于现代。我们应该加强教育引到,养成君子人格。尽管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因为君子人格为内在精神气质,相反的,先进的技术会为我们传播君子人格带来许多方便。我们应该充分发扬君子人格,弘扬儒家经典。

第三、养成\"君子\"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应该制造一种容易养成君子人格的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当我们真正养成这样的环境后,我们便可对西方文化像唐朝对佛教一样吸收其精华,融为中华文化,完全为我所用了。

第二份:

答:

一、如何理解孔子乃儒家的\"君子人格\"?

1、\"君子人格\"与\"仁\":君子怀仁,行事由内心的仁出发,所为之事皆适时也。心中怀仁,便能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求诸已,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2、\"君子人格\"与\"义\":君子喻于义,可也。义者,君子有所谓有所不为,达其所为也。君子居仁由义,其周而不比,泰而不骄,为人坦荡荡,和而不同,凡事以道说人。

3、\"君子人格\"与\"徳\":君子心中怀仁,行事由义,自然怀徳、怀刑。中和为事,所为之事都是道德范围内的事。

4、\"君子人格\"与\"爱\":君子学道则爱人,仁之体为道,仁之用为爱。君子之爱无差等,内心中已无我和别人的想法。君子之爱,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亦君子之畏,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5、\"君子人格\"与\"穷\":为仁不富,君子固穷,但其乐也;君子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何有穷富之念?

6、\"君子人格\"与\"礼\":礼是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君子行则有礼,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身边人的非\"礼\"的行为。君子是礼的诚意者和引导、推广者。

7、\"君子人格\"与\"智\":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心诚且敬,故能为人器之。故能为人周、泰、和。

8、\"君子人格\"与\"信\":君子言而有信,言皆有道,故其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诚于内,形于外,言而有信,行而有义,心而有仁。

\"君子人格\"是活灵活现的,我们应当用心去仔细\"玩\"味它,并求诸己,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具备\"君子人格\"的人。

二、\"君子人格\"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也不只是一个空谈。具备\"君子人格\"的人,其居仁由义,居诚居敬,它是不受时间限制和支配的,它是永恒的。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人们以\"为了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托词,总是在为自己的私欲私利算计着,这样的人如小人一样长戚戚。我本人身有体会,例如,一起吃自助餐时,自己多付了几元钱,心中感到很郁闷--为什么要我多付,他们为什么不呢?

具备\"君子人格\"的,其在仁和义的大前提前来讨论利;近代,由于受西方\"人的行为总是自己的\"、\"战争是万物之父\"、\"万字利为首\"等的思想影响,\"君子人格\"正在一步一步的远离我们。

但是,理智的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应该会选择祖先给我们开创的\"君子人格\"康庄大道。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应该至始至终坚持\"君子人格\"的美好理想,把其作为一种本心,把\"为了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的托词作为一种习心,我们去习心,存本心,长时间怀之,即使不能得之,但也受益无穷。因此,\"君子人格\"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也不只是一个空谈。

三、结合生活实际,论说如何培养我们自身的\"君子人格\"?

答:\"君子人格\"可望乎?可望,\"君子人格\"可及乎?可及,及则成君子也。借《中庸》中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即可以培养我们自身的\"君子人格\"。我结合个人例子谈论一下。

两个月前,我认识了一位女生,我喜欢上了她。和她几次见面谈话后,我决定要改变自己。(如今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由于大一添错英语答题卡,导致英语挂科,我从此以后天天放纵自己,一直到前两个月前。)

以前的我很自私,思考问题总是利己主义思维;以前的我很讨厌英语,上课回答问题都是中文;以前的我很\"乐观\",认为一名普通的川大本科学生前途光明;......

但以前的我也很孝敬父母,疼爱弟妹,乐于助人。

认识她以后,为了追到她,我决定改变自己。我开始强迫自己爱上英语,用利人主义思维思考问题。经济危机的到来,我认识到就业的严峻形势,我认为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可能找不到工作,但做一个优秀的人才能找到工作。我现在每天都有计划,有天计划,月计划,年计划,周计划单独考虑。我发现,我的改变自己的动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由内心而发。

比如说,冬天难以早起,我就会说,我没有因为夏天而早起,也就不会为冬天而晚起。

我们要对\"君子人格\"博学(了解自己),审问(认识自己),慎思(评价自己),明辨(评估自己),笃行(改变自己),最终取得自己和别人所好,弃自己和他人身上所恶,来培养自己的\"君子人格\"。

第三份:

答:

一、

1、孔子及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人格\",是以仁为核心,兼括义、礼、智、信的一种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心的坦荡荡的品格。

2、真正的君子,能时时克制自己的欲望,以\"仁\"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正因此,君子可获得内心真正的宁静。而他对周围的人与事,又是宽容的、温和的、真正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3、君子,有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此天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弗能夺也,此谓之大人也。\"--即君子是秉有自己原则的人。

4、君子,有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如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都体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意识,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社会责任--这又是君子的另一种表现。

5、君子,更会有王船山所述的\"全而生之,全而归之\"的坦荡与安然。存者,不为物欲所述,而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守之,以与大和絪縕本体之相合无间、则生以尽人道而无歉,死而返大虚而无累此斯圣人之至徳矣。

6、真正的君子,不是只把道德挂在嘴也、或束之高阁,而是把道德与仁义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义\"的含义,诚其心,正其意,修其身,最终达到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

1、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2、当今社会虽然纷繁复杂,但却仍是只有具有君子品格的人才能真正地取信于人,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可。

3、当今社会,不是君子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凭借小伎俩而身居高位或一夜爆发,这都让人们认为\"君子的时代已经过时\",这其实是一种假象。正如孟子所说的,善良战胜邪恶,就如水灭火一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如今只有一杯的水,却要灭一车柴所燃起的火,这当然也就是不可能的,但不能就认为善良战胜不了邪恶。借用到我们当今社会,由于不遵守君子品格的人不在少数,不是君子的人正好利用此为自己谋利益,而是君子的人却被排挤在一边。正如杯水不能救车薪。

4、但我们应该看到,人性本善。现实中人人都期望一个充满仁义礼智的社会,一个充满爱的社会。而也只有那些具有君子品格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从长远来看,那些以损人之利来获己之益的人,必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

5、面对当今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大力提倡\"道德文明新风尚\"。如现在举办的\"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与\"十佳道德模范\",就是让人们感受榜样的力量。而在下一代的教育中,也应该着力向他们讲述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儒家的君子人格。这样,从各方面着力,使社会风气得以改善,届时\"君子品格\"绝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理想,而是安身立命的行事准则。

三、

1、《论语》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在论仁时,提到亲亲为大,\"尧舜之道,孝弟之道。\"即无父母就无此身。父母即天地,吾与父母固连而不解之心也,曰长敬兄者,此也;忠君者,此也;勇战者,此也;仁义爱民者,此也。故论\"仁\"虽为难事,但只要真切地体会\"孝弟\"之意,则仁亦默会矣。此则我一直深有体会,只有尊敬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兄长,才能把这种爱推及及人,才能对外人也如对自己的父母一样,温和宽容敬爱。此即谦谦君子的品格。

2、带着敬意去生活。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只有带着一颗敬爱的心去生活,你才能远离浮躁、谦虚地观察身边的人与物,并且能深入地思考,发现常人未发现的东西,从而获得独有的心灵体会与安宁。

3、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即平时多阅读一些道德模范的事例,并以此激励自己;同时多阅读我们中华文化的古典书籍。体会其\"君子人格\"的伟大魅力,使自己得到熏陶。

4、\"反躬以践其实\",除了阅读书籍,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该做,这样养成了习惯,则真正地向成为君子迈出了一大步。

第四份:

答:

一、所谓\"君子人格\"在于孔子及儒家对于君子的定义,我概括之,略如以下几点:

1、君子以义为利,重义而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是以义为标准把君子和小人作了明确的区分。君子必定要轻薄利益钱权而追求人格和道德上的修养和提升。

2、君子正气其胸,正义行事,坦荡泰然,谦和谨慎。孔子说:\"君子注重和顾及的是徳之修养,遵守服从于国家法度刑令\"又说,\"和而不同\"\"坦荡荡\"\"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皆是指出君子注重正义,有自己行事为人的原则,固守道德,因而坦荡泰然。

3、君子严于律己,注重自身的修养。孔子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即表明君子注重的是以仁义礼智之道来修养自身。孔子还说:君子在乎的不是\"人不知己\"而是自己徳之不修,学之不成,这也体现出严于律己的一面。

4、君子怀仁。仁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核心,自然又存在与\"君子人格\"之中,且甚为重要。\"君子学道则爱人\"\"君子怀徳\"。君子必是怀仁在心的,外在言行表现出来,才有了所谓的\"恕\",\"爱人\"等等。

5、君子不器,有大用可\"大爱\"。孔子强调君子当博学博闻,不拘囿于一些专攻,固又\"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是说君子有大用之才。

6、君子安于穷困,更超于穷困。孔子高足颜回之可谓亚圣,无不在乎其\"居于陋巷,回也不改其乐。\"后有周敦颐提出\"孔颜之乐\",如此皆可道出超于客观贵贱贫富的至高境界。

7、君子亦是善于处事为人,却又遵守原则的人。\"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都说明这点。

8、君子无信不立,如是等等,不及列举。

二、答:我不认为\"君子人格\"仅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或者\"空谈\"。从孔夫子于其言传身教中提出\"君子人格\"至今,浩浩千年,\"做君子\"一直是中国士人之人格想象与道德追求。时至今日,虽然客观环境之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自请西学东渐。到如今增个社会之人都严重地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左右乃止\"侵略\",但是,君子作为中华士人之楷模与追求,实不可易。

所谓诸如\"为了活在现实社会中\"之托词皆同出于当代人掩饰其私欲私利之目的。特别是受到西方影响,我们愈发追求所谓\"自由\"\"解放\"\"自我\"\"享受生活\",在这样不加审辨的接受中,我的轻易的抛开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而走上所谓自由之现今之路。这种情形尚不可轻易品评之,但实为一种危险的方向。

在我看来,\"君子人格\"中即包含儒家之思想,之道德理念,弃\"君子人格\"\"君子之道\"乃是弃中华文化之中心。不仅不可,甚是不能!

三、答:\"君子人格\"存在于当今亦会有其时代性的外在表现状态。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培养自身\"君子人格\"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个空谈与不切实际的大目标,而应从当下做起。作为学生,以学为重要务,为学则可遵《中庸》所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道,又兼要牢记\"君子不器\"而注重博学。我们不仅要学习,在大学就已然步入半个社会,在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中都要注意对自己严格要救。待人要宽厚,宽恕别人的错误。要诚信,具体而言,考试不作弊既是一点。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善待同学朋友,在家孝敬父母。

对于自己保持严格的要求。仁、义、礼、智皆在从小处做起。不要小处放松自己,才能成大徳。克制自己过多的私欲。有高远的关怀和追求。

另外,对于西方流入之文化思想潮流,意识形态价值不可盲目全盘接受;对于传统之千年文化不可不因此疏远而弃之不顾。对于中华文化抱有温情与敬意,作传承之后人。如此以来,自然沐浴君子之道而成自身之徳。

第五份:

一、在《论语》中的君子指三种人,第一种其最多的意思为道德高尚有德行的人,第二种指士人、官 之人,第三种,则特指孔子。

我们谈到儒家的\"君子人格\"主要是指第一种人的品行及基本素质。君子,《论语》中指到\"刚、毅、木、讷\"这四个字,以及\"恭\"\"和\"\"信\"\"取\"\"惠\"五个字,这是孔子告诉他的弟子怎么样成为君子。我君子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或条件:

①善良。\"仁\"即\"爱人\",首先君子要具备\"仁\",\"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只有君子有了一颗仁爱之心,以仁为内涵,才能去用善意对待他人,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君子有正义,仁之道,才能爱人,从而达到爱兄弟姐妹,爱朋友,孝父母,再而推及到其他人,按一定的次序爱的范围和深度也有所不同。有了泛爱众人,为他人着想,他才会做到《论语》里所说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或是说其\"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只有这样用自己内心的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别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敬\"恭而受敬\",这是君子首先应做到的第一个方面。

②具高尚的道德。具有高尚的道德要看他是否以人的善心为出发点,以人间正义的大道为立身前提,\"志于道\"是否\"从其大体也\"。他除了修身之外,使自己做到高尚之外,还应做到自己那种应有的社会责任、使命感。

君子是以义为前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道德高尚,做事以义为前提,凡事从正义、善意出发,而小人则为了利失去道义。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小人会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尽一切手段,可能不乏卑鄙的、下流的。还要\"君子怀德,小人怀士。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等都是可以看出君子的道义之道,以义为前提,见利思义,而小人则是以利为前提,见义思利的人。

君子所追求的目标都要比小人高远,\"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上穷天理,为了生民立命,那宏大的宽广的胸怀,也只有这种旷达的胸襟光明磊落,才能达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精神,以及心灵的自由、安宁。所以,君子才会做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即使他过着贫贱的生活,他也不会做到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的事情。不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注视自己的修养的不断提升。\"君子食无求饱\"就是他们的共同需全球,但其却过着那种安宁、内心很平和的日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最能体现君子的那种对自己的信念,而超然脱俗的心灵境界。

③君子好相处、诚信

君子既然用一颗诚挚的心去关爱他人、关爱苍生,道德又那么的高尚,自然易与人相处,不钩心斗角。君子注重大局,却保持着自己的主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表面似乎有时都是严肃的,你很难取悦于他们,但是他们做事却非常的容易达到。此即\"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这里将君子和小人的为人处事的差异表达得很清楚,君子不做不符合道义的事情,而小人却能使不符合道义的话或事而感到高兴 ,当你求他们做事时,他们就会责备你这不是那不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君子答应别人做事是要以道义为前提之下才会\"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是与仁、义、礼、智并列的修身之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恰恰与小人相反,君子是\"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的提高,对自己提出要求,使自己完善,而小人则将错误和得失都施于他人身上。同时,当君子达时,则能泰然自若,谦逊做人,此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的那种谦逊温和的气质让人向往。

此外,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君子能敬畏天命、天理,从而\"从其大体为大人\",最后成就一番事业。\"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们以天下之苍生为己任,关心国家大事。虽然由于君子可能\"讷\"或\"木\"不善言辞,谨于言,不会利用小聪明,恰如《论语》里说的\"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他们在做大的事情上,却非常的得心应手,有大用。再者\"君子不器\",他们学识很大很渊博,且能融汇贯通,不拘一种技能,海纳百川,提高自己的大智慧,为天下苍生做事、为万世开太平,这都是君子的人格。

二、答: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其他西方文化的入侵。导致人们为了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施以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这些都是违背了道德的行为。\"君子的人格\"在人们的心理我想还是存在的,但是要去实现它,可能在如今之社会是难上加难。当今的人,从小没有像古代圣贤甚至普通人那样诵读《四书》、《五经》。没有经过传统文化彻底的洗礼。而且近来,西方文化的介入,使人们只知道全盘地接受西方的、认为他们的都是好的,而忽视了自身的文化,甚至鄙视自身的祖宗。但随着这些年,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开始寻找自己文化的根,成为\"君子\"所必须的\"君子人格\"等。也渐渐会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发扬光大。我想,在现在,可能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我们为将来的人铺下道路,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那么\"君子人格\"则会成为人们的一门必修课,人人心向往之。

三、答: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知识分子更应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那么我们要力求向\"君子\"学习,做到君子的地方。

培养我们自身的\"君子人格\",我想,首先我们应对中华古典文化现有一个系统而认真地认识;对本国历史也应极为透彻,对历史应报有一种温情与敬意。我们从古圣贤那里摄取到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自身的骨髓,自身的脊梁,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然研读经典时,我们要用辨证的方法去看待他们的见解,既不能全盘吸纳,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要对他们报以温情与敬意。毕竟,时代变迁,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们乃至有天大神通也不可能洞知21世纪的发展情况,无法为我们设计一条合理地、切实可用的路线或方法使我们能具有\"君子人格\"。我们只能从他们的思想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加以转化与利用,成为符合自身的成人之道。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汲取那些经过历史检验的正确思想与理论,作为切实依据。例如,大学中我们应怎么学习,成才的,是由格物,敏知,诚意,正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以及《中庸》中提到的学习方法及过程次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认真体会其中的道理。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在学习专业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人都做不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学问及造诣,即使你有了大的成功,那也是对社会无一点之利,甚至是害。在做人过程中,道理我们已经懂得了很多,但是最难的是\"笃行\"。凡事要躬行,从小事做起,真心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不作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我们从小学耳熟能详的事理,我们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我们同时也要像现在时代的杰出人才学习,不能看不到希望。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陈晓兰作为一名普通的上海某地段医院的医生,却能不怕万人指责,千人阻拦,毅然揭露出她的医疗事业的行业潜规则,揭露假的医疗设备。那是她的良心本身所趋,更是她的\"君子人格\"所动。

08年的\"三鹿事件\",让人似乎看透了那些企业家没有一点道德,没有丝毫的社会责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牺牲亿万人的幸福,那是多么的可耻。

由此可见,我们借着上天的灵气,古圣贤的教导,以及现代之君子作为楷模,同时又有不良人和事来警戒我们要身体力行自己的职责。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药品乃是特殊的商品,做药即是做良心。我将努力学习,学习圣人之道,学习\"君子人格\",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中国药品的管理与安全作一份自己应有的贡献,把爱心更多的献给世界的弱势群体。把我们的爱传播出去,世界将会一片光明。

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风雨无阻,挺而向前!

第六份:

一、君子,象征着古人对于完满人格的追求。对于君子,古人从不吝惜赞美之辞,也以\"君子\"这个词,表达人们对于一个成大道者的最高赞誉。君子此词,涵义甚丰。经典释义却是源于儒家。首先,君子是一个道德上的楷模;君子重义轻利,恪己受礼,诚实守信,重仁恶杀。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有德也,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其次,君子又代表着一种高洁的气质;温文尔雅,淡泊名利。儒家所倡\"修身\",不仅在于修德,也在于养气。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乎君子,温润如水,嫉恶如仇,儒于外而忍于内,是修德、修身的结果;其三,君子更代表一种人生目标的追求。圣人\"与天地合其徳,日月合其明......\",修身养性,格物致知,其目的正式对天地之理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儒家对于人生意义的最高理解也在与此,他们认为\"君子人格\"者,当以兴国安邦,平治天下为己任,用自己所学为天下尽一份责任,以自身的人格修养感化他人。

是故儒家之君子,正身立于天地,直面苦难,勇往直前。人人皆往而习之,是为楷模也。

二、惜乎当今之世,动荡不已。虽无大乱,而人心渐微,故有\"心\"之大乱先兆也。尔虞我诈,欺上瞒下,然后谓之:\"生存第一,道德第二。\"皆乎君子之不存也久矣,然后否认君子存乎!古来有\"季扎挂剑\"之信人,有\"张良礼贤黄石公\"之尊者,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盛景,诚如是,岂无君子之像乎?岂能以现世之不存,而否定其过去不存在,将来也不存在?

人之异于禽兽者,其礼,其徳也。以德立身,方成人事。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真正的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也恪守道德底线。因为他知道,徳才是为人的根本,是存活在这个世界的依凭。失去了徳,纵然金钱在手,其与禽兽何异?又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顺乎天理,以德为本,亦可愁财富不来?由是,只要人人怀着修身成君子的意识,这个社会才会逐渐变得清晰,人皆有所得,而不必以坏徳而求生存。此类因果,亦从天理,岂可本末倒置,陷君子于空幻,以利为利,坏徳辱先乎!

三、是故君子犹存,然尚需人人共勉耳!

尝欲修身以成君子,其路漫漫而修远,然乐在其中矣。

欲成君子,必以诚意正心。直面自我与万事万物,敞开胸怀,以\"诚其意\",然后树立远大目标,逐步建立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三省吾身。时常内省,及时发现做错的事以便纠正,思考自身尚需完善之处与将来的目标。

阅经典,立楷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之中,凝聚人类的智慧与道德的典范,时而阅之,可以宁心内省明理;而生活之中,身边之人亦不乏君子,可以类比,以之为楷模,加以学习。

透过现象看本质,即格物致知。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我们存真去伪,思辨至理。

仁以待人,正气立心。儒家真髓在于\"仁\",以仁待人,而获之以善。父慈子孝,朋友有信,长幼有尊,这些都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行为。而对于\"恶\"的现象,即使万人相从,亦不同流合污。

《大学》八纲,是君子成人之道也。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君子之修成亦非一日之功。然而君子的修成又是快乐的,他会使我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君子之求,必成大势所趋,吾与诸君共勉之!

第七份:

答:

一、所谓\"君子人格\",与小人区别,君子应是与周围人和睦相处,不攀比,而小人却是与和谐的环境格格不入;君子应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小人道德品格低下,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自律严格,而小人看重小恩小惠,轻学放任;君子看重仁义,小人看重利益;君子做人做事皆光明磊落,而小人做事遮遮掩掩,心怀不正;君子成人之美,不会破坏他人的美好之事,不陷害他人,而小人则成人之恶,嫉妒别人的所有所得,对于他人常常落井下石;君子居徳优秀,为人风度、大气、光明磊落,不畏畏缩缩,而小人为人小气,没有宽广的胸怀,小人与君子相比,如同草和风,风必压过草;君子和善、友好,小人势利,不易相处;君子做事勤奋、踏实,而不属于自吹自擂,小人做事偷奸耍滑,却号称自己精明能干,做事多;君子出污泥而不染,泰然自立而不骄傲,小人自满,轻视他人;君子注重仁义,鲜少有不仁不义之人,而小人当中少有仁义之人;君子上进,追求更高的目标,有恒心、魄力,小人不求上进,甚至自满,日益倒退;君子本来穷却洁身自爱,有高尚的气节,不屈于利益、名利,小人穷却随波逐流,贪婪腐化,自甘堕落;君子有遇到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有自信,有胆量,而小人一遇到困难就投靠他人,求他人帮助;君子不玩小聪明,真正有大本事,是仁义之士,博学多才之士,而小人爱靠小点子、小本事向别人自吹自擂,自己却无法真正作出大事业,是无用之徒;君子对天命,徳高望重之人,长辈以及圣贤之人都心存敬畏,学习他们的长处,而小人不懂得天理道义,所以不会心存敬畏,不尊重长辈,甚至蔑视圣人之博学和思想。君子学习知识而益于他人,小人有了本事就容易使坏。

二、

1、显然,\"君子人格\"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毕生追求的崇高人格,而绝不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从古到今,被后人所赞美、崇敬的人都是拥有君子人格之人,他们严于律己,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原则,他们从不同流合污,决不向利益与势力低头,他们出污泥而不染,正气廉洁,即使他们过着清平的生活,心中却有高洁,美好的品质,这些都是被周围的人以及后世之人所极力推崇的。而从古至今,最受唾弃的恰恰是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图一时之快而摒弃天理,做了有违道德规范和有失礼节之事的小人,他们得到了一时的享乐,内心却铁定无底空虚,一个失去了善良,违背了天命的人不能称之为人,他们在茫茫的大海中漂泊,却找不奥内心的依靠,找不到精神的寄托,而他们也必将被所有的人乃至千秋万代所鄙视、唾弃。

2、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从出生的时候心灵都是纯净的,向善的,都有可能修炼成高尚的君子人格,然而在当今现实社会中,总是有人以为了\"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为借口,摒弃\"君子人格\",为了私欲私利,做了伤天害理、有违天理之事,他们被邪恶之心所侵蚀,他们丢弃了原本所崇尚的高洁的品质,在盲目和无知中贪图享乐,获取私利,而忘记了心灵的纯净,高雅才是最能填补内心空虚的良药。我想反问他们一句,难道像孔子、孟子等等的古代圣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就一定是纯洁,没有利益冲突的吗?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天命,顺天理,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乃至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那些为自己私利算计,而摒弃\"君子人格\"的人只是把\"为了活在这个现实社会\"当作借口,以慰藉自己的良心的不安,看来他们还是自己感受到违背天理所必须要承受的良心上的谴责。

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培养\"君子人格\",追求天人合一,净化社会风气,用高洁的品质影响周围的人,尽管社会中存在不良的风气影响着我们,但我们一定要严格律己,决不让人欲战胜天理,而摒弃了对人格的追求。

三、\"以理言,刚正胜邪,天理之胜人欲,甚易。而邪之胜正,人欲之胜天理,若甚难。\"以事言刚正之胜邪,天理之胜人欲,甚难。而邪之胜正,人欲之胜天理,却甚易。\"人心本来是向善的,追求天理的,但在现实环境的压力下,就容易失去自我,摒弃原本对\"君子人格\"的追求,天理被人欲所战胜。所以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君子人格,就必须严格律己,清楚深刻地明白我们所追求的仁义道德。仁与义,立人之本也,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难免会被一些不良风气所影响,然而只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就难以被人欲战胜,而摒弃天理,摒弃\"君子人格\":

1、多读书,多思考,帮助我们建立坚定的信仰和追求。尤其是古代渊博的思想,会教会我们如何抵抗人欲的诱惑,从而做一个高洁正直的人,教会我们如何在污浊的环境里保持自身的节气。

2、亲君子远小人。多从君子身上吸取高尚的道德修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是时常与道德低下的小人呆在一起,难免成为或多或少会受他影响,从而迷失了原本的正气。

3、诚信做人,严格律己,即使他人对我们不诚信,即使他人行为放任,我们也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受他们影响。

4、多了解学习历史上有高尚情操的伟大思想家的思想精华,他们能流传至今并被广受推崇,一定是对我们培养高尚情操有利的,我国古代文化绚丽,思想更是博采众家之长,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文明古国的后代,在光辉的思想与文化的熏陶和佑护下,我们必须培养高尚的\"君子人格\",才不枉为人,不枉为五千年文化的后代! 1

第12篇:君子一诺千金

君子一诺千金

东方文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君子一诺千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其中,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什么叫守信,也就是要说到做到,说一不二,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为了兑现承诺,曾子还让夫人杀了自家的小猪。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可见, 承诺是一种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我们许下诺言,就应该信守承诺,坚决履行诺言。古今中外,有作为的人,聪明的人是没有一个不看重它信守它的。为了一句无意中的承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竟然可以置自己的诸多利益于不顾——一位刚出道的小记者为写一篇让上司和同行刮目相看的精彩报道,锁定比尔·盖茨为自己的采访目标。他在比尔·盖茨的秘书办苦等了半月之久,终于得到了比尔·盖茨的承诺,安排他在关系到比尔·盖茨事业前途的一个重大演讲之后采访。下午5点,是比尔·盖茨会见这位小记者的时间,但台下热烈的提问和极富远见的建议让比尔·盖茨忘记了一切,他的整个思绪都沉浸在了演讲会上。5点40分,小记者终于忍无可忍,他让秘书转交给比尔·盖茨一张便条,上面写道:“还有什么比承诺更为重要?”比尔·盖茨看了,顿时羞愧万分,他甚至来不及向各位与会者进行解释,就忽匆匆地赶去接受那位小记者的采访,并且破例将原来约定的采访时间延长了30分钟。

是啊,一诺千金,强调了信守承诺的宝贵,一言九鼎,强调了信守承诺的分量。

但是,我们学校里有些同学,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承诺之贵、承诺之重,整天只知道乱对别人空许诺,而不知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兑现承诺。比如,我在学校打架了,我晚上翻墙上网了,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保证,我保证再不打架了,我保证再不上网了,然而过不了几天,他们又打架的打架,上网的又上网,依然如故。大家说,这样的同学,前面保证,后面违犯,多次保证,还要违犯,他的品质能好吗?这样的同学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吗?他们以后能在社会立足吗?

教大家一着识人的方法,那些开口“我保证”,闭口“我发誓”的人是不可信的,也是靠不住的。因为他们把保证、把诺言不当回事。他们不能对自己的保证和誓言承担责任。

最后希望各位同学,许下诺言要慎重,履行诺言要坚决。做一个一诺千金的人。

2014-5-17

第13篇:君子如水

君子如水

公元前538年,孔子偕同弟子南宫敬叔一起去周朝拜访了当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聃,也就是传说中的道家始祖老子,多学礼仪后孔子等回国,老子一直送别到黄河边上,指着滔滔河水对孔子说:“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你可以学学水之大德?孔子问道:“水有何德?”老子曰:“水有七德 几近于道,上善若水任方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为谦下之德,故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此乃柔德也,故柔之生刚,弱之胜强,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有益也。”孔子听后感激的说:“先生之言,使我顿开茅塞。”老子说:“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你今后为人行事要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子再拜谢曰:“先生教诲,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后依依不舍告别回去鲁国。

老子这里指出君子如水,后来在道德经中更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具体讲:一曰守拙,二曰齐心,三曰坚忍,四曰博大,五曰灵活,六曰透明,七曰公平。所以孔子也说,君子如水,故见水必观。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

即做人应当如水,水滋润万物,但是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包容万物,寓清于浊,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于道。江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这里说的是水的包容;遇硬则绕,遇弱则就,随方就圆,但是心中坚持“百川到东海”大的原则准绳不变;悟道了水就可以去做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大家;只问耕耘,不求回报;荣辱同观,得失一体;去留无意,宠辱不惊,得固欣喜,失亦坦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求因果之施;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做到这些,就进一步的厚德载物了。“一德二命三风水,德重鬼神惊”,心平气和,笑看风云;“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所以心之无忧而怡然自乐。

故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第14篇:君子济

皇上魏桓帝十一年,西行驾临榆中,东到代地,洛阳的大商人带着财货走在皇帝后面,夜晚迷失了道路,去投靠津长,津长说:我来送他。渡河途中,商人突然死了,津长把他埋了。商人的儿子寻求父尸放丧,挖掘坟墓,移开尸体。发现钱币一点都没有丢。他的儿子把金钱都送给他,(但是)津长不接受。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说:真是个君子啊,就把这个津口命名为君子济。

第15篇:竹韵君子

旧城小学关于建设“竹韵君子”特色文化的

实 施 意 见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办学必须走特色化道路。旧城教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逐步形成了独具的特色,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尚未建立主题。开学初,学校有了建设特色文化校园的思考,我们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校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 “以竹文化为核心,打造特色文化,创新品牌学校”的特色创建目标。

一、选择“竹文化”特色创建的可行性与前瞻性。

竹子,清雅、隽秀、高风亮节,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郑板桥的咏竹——“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可谓千古绝唱。人们赏竹、赞竹,不仅是竹的清幽雅致,更在于“比德”的意义。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张九龄的“高洁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更是言简意赅。古往今来,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竹以它挺拔清秀、青葱翠绿、疏密有致、刚劲而富有韧性的形象,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同时被赋予幽雅、脱俗、坚贞、正直、谦虚、刚强、坚韧、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勇于突破等品质。这些品质正是学校教育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竹文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又与学校良好的行为规范传统相融合,我们期待通过竹文化活动,最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使之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传统教育教学之外的动能和保障。

1、能体现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2、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能渗透诸多学科知识和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知识,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并能开展探究性活动;

4、能承载极其宽泛的人文精神,体现学校教育目标;

5、竹子在本地广为栽种,前期资料的积累和开发比较容易;

6、师生熟悉,有后续发展潜力,能在此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

二、确定“竹文化”特色创建的三大阶段的总目标

(一).近期目标 (2014年10月——2014年12 月 )

1、成立学校“竹文化研究”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竹文化”特色创建进行实施和细化。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领导小组负责在管理、资金、课程、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2、选择有特色、有文化和艺术背景的竹子品种在校园栽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使“竹文化”特色在校园绿化景观中逐步得到体现。

3、艺术作品的初步布置,在校园走廊、教室、办公室等多种场所布置的艺术作品中,逐渐体现“竹文化”身影,体现学校“竹文化”特色。

4、以“竹”为载体,以“竹文化”为核心主题,探索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竹文化”诗歌大赛、“观竹”作文赛、“颂竹”演讲赛、“竹子”绘画比赛、“竹文化”手抄报、“竹文化”摘抄、“竹工艺”创新大赛、竹笛演奏等,开展系列“竹文化”主题活动。

5、通过橱窗展示,版面展示,竹子工艺比赛等,对学校竹文化活动进行宣传,选择部分学生作品进行校园环境布置。

6、开始思考竹文化校本课程。

(二)、中期目标(2015年1 月——2015年12月 )

1、引进栽种有特色的竹子,形成以竹为特色的校园景观

2、营造具有写字、绘画、诵读、写作、演讲、演奏、舞蹈、制作特色的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制定出适合特色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培养一支懂竹文化的教育教学的特色师资队伍。

3、进一步探究编写竹文化校本课程。如:竹与生活、竹子历史、竹子生态考察、竹子与诗歌、竹与民族文化等。

4、利用学校网站,建立竹文化专题网站,对竹文化活动进行宣传和展示。

5、争取举办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拓展型课程教学展示活动。

6、力争举办第一届学校“竹文化艺术节”。

7、规划并建成校园“竹文化长廊”。

8、继续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竹文化”特色。

9、争创县级“特色项目”。

(三)、远期目标(2016年1月——2016年7月

1、栽种多种竹子,形成点面结合的富有特色的竹丛环境。

2、成功举办“竹文化艺术节”,建成校园竹文化展览馆。

3、通过系列活动和研究,学校“竹文化”活动的开展逐步规范并制度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以竹子精神“虚心、坚韧”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竹文化”中提炼出与学校校风、学风、教风相融合的内涵,使之完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成为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思想的灵魂。

4、形成内容充实、体例完整、符合学生需要的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通过上级审核并开始在合适的年级实施该课程。探究性活动的开展进入更深的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5、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增强学生的书写能力、诵读能力、写作能力、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学有特长,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竞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性格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建设一支具有主体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整体素质的发展。

7、形成有固定时间、内容的校内外主题活动,有较丰富的成果。

8、学校特色在县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争创县级“特色学校”。

三、创建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竹径通幽、竹韵飘香”的校园育人环境。

(一)用竹文化环境打造学生全方位的道德体验场

1、选择一些有特色,有文化、艺术背景的竹子品种在校园栽种。如:桂竹、水竹、窝竹、紫竹等,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并保持与学校绿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使“竹文化”特色在校园绿化景观中逐步得到体现。

2、将校园的建筑赋予竹文化的内涵。将学校教学楼和班级以竹名来命名,使其具有竹文化特色的班级文化。如翠竹班,紫竹班,毛竹班,罗汉竹班,楠竹班、凤尾竹班、湘妃竹班、箭竹班、孝顺竹班,黄竹班、桂竹班等。

3、营造围墙和楼道竹文化的氛围。教学楼的楼道里,张贴者以竹有关的喷绘,形成“竹志文化”走廊,突出德香。院墙的文化建设以宣传竹的精神、提炼竹的品质诗词为载体。把教学楼命名为翠竹楼,

二、四楼是“竹艺文化”走廊,突出墨香。意在创造一个舒展生命、涌动灵性的生态审美环境,使学生在静态的审美场里潜移默化地受到典雅艺术的洗礼和竹文化的熏陶,从而获得情感的濡染,精神的提升与灵魂的净化。

一、三楼是“竹苗文化”走廊,张贴着学生绘制的竹主题画,配上古诗文,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展示着各班的手抄报展板,突出书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染,对竹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创建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班级特色文化

各班根据实际,围绕竹文化精神,开展特色化班级文化建设,制订特色班级创建计划。以特色命名班级,围绕特色主题提出口号,确立个性化的班风和创建目标,围绕特色主题全员参与班级文化布置,全员参与班级特色文化活动,布置适宜的班级环境,设置竹编打底的学习园地和班级风采。学校德育处制定学校班级竹文化建设评比方案,并从班级布置、班级卫生管理、学生精神面貌、整体效果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文化墙上有体现同学们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夺星大比拼”、“我是最棒的”、“数学PK台”;有展示学生才华的“展示台”、“优秀作业角”、“我们的新作”、“数学周记报”;有分享快乐的“快乐贴吧”、“我的快乐齐分享”;有体现班级管理合理化的“班务公开”、“温馨提示”让精美的设计和布置洋溢浓浓的特色文化创新氛围。把竹子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具有优雅脱俗、正直谦虚、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勇于突破、不畏险阻等竹子的精神和品格,推动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

五、创建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特色德育与艺术活动

为了让竹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树立并增强全校师生创建“竹韵”文化特色学校的主人翁精神,将竹文化渗透到日常德育、艺术工作中。

1、学校成立并着力打造了“竹苗艺术团”。

2、成立“竹韵之声”校园广播站,广播站围绕竹文化设计内容丰富的播音内容,如每周二播放关于竹的诗词歌赋的录音,周三播放用竹笛、葫芦丝演奏的音乐,周四朗诵学生写竹的范文,周五总结当周特色学校创建的成果。

3、构建学校精神生活的展示平台,定期出版校刊——《竹苗》,以此主导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

4、开展竹文化周活动,进行竹制品设计制作比赛、咏竹写作比赛、咏竹诗词诵读比赛、竹韵书画比赛等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

创建以“竹文化”为主线的各学科特色教学,将“竹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相关学科中的竹文化和书法教学的内容,使学校的特色教学融入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如在语文教学中强化竹诗文的学习,在科学中重点传授竹子的生长习性,在品社学科中强调竹子的分布和介绍中国竹子发展历史,在书法教学中书写以竹管的主题内容,在校本课程课上开展竹林护养、研究竹生长的探究活动和与竹文化有关的书法、绘画教学等,促进特色建设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八、创建以“竹文化”为主线的大课间特色文化

精心打造以跳竹竿(竹之韵)为主旨的大课间。学生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竹竿碰击中,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既增强了班级团队精神,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锻炼了学生身体,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才能,让大课间活动突出了竹文化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孩子们在体育锻炼的同时也接受了竹文化的熏陶。让跳竹竿成为旧城小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九、创建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精神

古往今来,竹以它挺拔清秀、疏密有致、刚劲而富有韧性的形象,以人给艺术的享受,同时被赋予幽雅、脱俗、坚贞、谦虚、刚强、坚韧、无私奉献等品质。让我们的师生具有竹一样的品质,是我们竹韵文化特色办学的一个精神目标。如何把竹精神和学校原有的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共同的责任,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如何通过挖掘‘竹’文化,在学生中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形成学校精神。把竹子的虚怀若谷、朴实坚毅、生命力顽强和无私奉献,与学校的校风结合起来,把“谦虚勤奋、文明坚毅、朴实无华”作为每一个人品质修养的努力目标。学校打造竹文化特色,不单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竹文化的熏陶中学习竹子的精神,进而树立和弘扬“谦虚勤奋、文明坚毅、朴实无华”的学校精神。用“竹子十德”来陶冶师生情操。“竹子十德”即“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正直;命中有劫,愈抑愈扬——奋进;外直中通,襟怀若谷——虚怀;有花深埋,素面朝天——质朴;一生一花,死亦无悔——奉献;玉竹临风,群芳翘首——卓尔;虽曰卓尔,却不似松——乐群;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担当;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性坚;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操守;竹有十德,十德归一——脱俗。”以此来严格要求全校师生,成为我们的养成教育目标。

第16篇:君子文化

君子文化

编者按作者:《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11版)

“君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概念,“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君子文化在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完善个人品格、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君子文化中的仁爱、正义、诚信、友善等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高度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滋养。为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君子文化中的积极因子,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我们干事创业、阔步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君子之道“智”“仁”“勇”

君子文化不仅是儒教文化之精华,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论语》对此有种种具体描述,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等等,不胜枚举。而第十四篇《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按子贡的理解,这段话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智”“仁”“勇”三个方面都还做得不够好:“智”方面的欠缺是尚未达到无惑,“仁”方面的欠缺是尚未达到无忧,“勇”方面的欠缺是尚未达到无惧。孔子的这些自我评判表明,他是从“智”“仁”“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对于儒家来说,将自己对他人的爱转化为成人成己的道德实践,这是君子的人生境界;而当这种道德实践从日常生活领域转入国家政治生活领域,成为治国者“化成天下”的“人文”实践时,它就不只是君子的人生境界,也是圣人的治理境界了。也就是说,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屏障,它们在本质上是同一的,都是成人成己的道德实践,只是其“成人”的外延有大小之别——在圣人境界中,“成人”的外延扩展至全天下,其“成人”是“成天下之人”,然其实质还是为了使包括自己在内的天下之人都脱离动物界而以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或者说使天下之人都摆脱野蛮状态而进至文明境界。

要之,孔子之后,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君子境界和圣人境界本质上是同一境界,其差异只是由于具体实践条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性差异或形式上的区别——圣人境界是特定实践条件下由君子的“为仁”转化而来的“为圣”——“以礼义之文,化成天下”的“为仁”。这种形式的“为仁”所达到的“成人”——“天下归仁”,既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内圣”的人生境界,也是“为仁”者体现其臻于“外王”的治理境界。这也意味着君子和圣人都可以被理解为“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认知过程中,“智”所涉及的是事实关系,它表现为事实判断;“仁”所涉及的是价值关系,它表现为价值判断;“勇”所涉及的是行为关系,它表现为行为判断。其中,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根据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作出行为决定。行为判断之得当与否,取决于事实判断的正确与否和价值判断的合理与否。故行为判断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这意味着“勇”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着君子人格特征。

根据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的解说,“勇”的含义就是“见义而为”,其意义要素包括“义”和“为”,而“义”是“勇”的核心意义,“为”之为“勇”是由“义”决定的,当且仅当“义为”时,才是“勇”。

孟子有云:“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荀子则谓:“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无正义”的意思就是“人不行正路”。按荀子“礼”“法”并重的思想,他所谓“无正义”实际是指行为不合“礼义”“法度”。《韩诗外传》卷五中的“正义”(“耳不闻学,行无正义”)以及《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正义”(“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也都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行的规则。要之,“正义”的基本意义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具体而言,“正义”又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定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所依据的一定原理或原则(属于价值范畴),一是依据一定原理所制定出来的某些相互关联的具体行为规则(属于制度范畴)。在儒家看来,前一种意义的“正义”就是孔子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的“仁”,后一种意义的“正义”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的“礼”。进而言之,“仁”是正义原则,“礼”是正义标准。就其二者的关系而言,作为正义原则的“仁”是“礼”的价值依据,作为正义标准的“礼”是“仁”的制度表现。准此,在“智”“仁”“勇”的关系中,“见义而为”的“义”应是指作为“仁”的制度表现的“礼”之所宜。所谓“勇”,就是行其“礼”之所宜。按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如此依“礼”行事乃是“仁”的行为表征。

“见义而为”之由“见义”到“义为”,这个过程还包含被称作“权”的活动。“权”字的本义为秤砣(《广雅·释器》:“锤谓之权。”),引申为称量物品轻重的秤:“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汉书·律历志上》)进而派生出称量物品轻重之义:“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知轻重者,心中有数也,是“权”含有把握分寸之意。由是衍生出在度的范围内灵活应变之义。《孟子·尽心上》有云:“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其中“权”的含义与“执一”相反:“执一”是举一而废百,“权”是举一反

三、以一统众。《日知录·艮其限》云:“学者之患,莫甚乎执一而不化,及其施之于事,有扞格而不通,则忿懥生而五情瞀乱,与众人之滑性而焚和者,相去盖无几也。”孟子反对“执中无权”,顾炎武反对“执一不化”,其指事不同而意实相通,都是强调了一种灵活变通的精神。《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里,“男女授受不亲”之“礼”和“嫂溺,援之以手”之“权”都在“见义”之“义”(宜)的范围之内。“见义而为”的“勇”既要守常而行“礼”,又要变通而达“权”,如此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君子“仁”且“智”的表现,也是君子为人处事的特点。

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点是“见义而为”,其体现于为人处事,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

(作者:周可真,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道、法的国家治理哲学研究”负责人、苏州大学教授)从《周易·大象传》看君子精神的现代价值

传世本《周易》一般包括经、传两个部分。经指卦辞、爻辞,传则包括了解释经的《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十种文献,后世称为“十翼”。其中传为孔子所作的《大象传》以“君子以”的形式,表达了对君子品质与行为的期许,是古代君子人格的投影与反映。其“推天道以明人事”,将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则推衍到君子的品德与行为,显示了天人一体的思维模式,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积极进取还是消极沉沦是不同的人生态度,也是决定一个人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能否实现的重要分际。《周易》倡导一种积极进取、有为奋进的人生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周易》首卦《乾卦》的《大象》辞。《子夏易传》解释说:“健而不息,天之运也;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天道运行变化日夜不息,君子应该“以天为则”,向天学习,不断地积累德行、创建事业。天行健,是人生自强不息的根据;而自强不息,正是天道运行在人事方面的体现。天道是人事的基础,天道运行不辍之刚健正是君子自强不息品质的内在根据。

宋代李光《读易详说》:“至健者,乾之用也;自强不息者,君子取法于乾也。天所以历万古而无敝者,以息息不停运而无迹也。君子体之以进德修业,如成汤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文王日昃不暇食,固足以继天道矣。”天道运行不息,是君子学习的榜样,古代圣王,如成汤,天不亮就坐在朝堂等待处理政事;周文王,日已偏西都来不及吃饭,求贤若渴。这都是自强不息,勤以修身、勤以理政的典型。《论语》记载: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回答不出来,孔子对他说:你何不说我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呢?孔子一生孜孜以求,“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写照。厚德载物的人生格局

《坤·大象》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宋代胡瑗《周易口义》解释说:“柔顺者,地之势也,故能生成万物之形质也。君子以厚德载物者,言君子之人法地之道,以宽厚其德,使其器业广大弘博,无所不容,以载万物,使万物无不得其所,皆如地之容载也。”大地的品德是柔顺而包容,君子要向大地学习,在与人相处时秉持包容精神,虚怀若谷,兼容并包,和而不同。《坤·彖传》说“含弘光大”,《坤·文言》又说“含万物而化光”,说明人越能含弘越能光大,越能包容越能成就其人生的大格局。

要做到含弘光大,兼容并包,首先要“厚德”,积累自己的德行。杨万里《诚斋易传》说:“地之力不厚,则载万物不胜其重;君子之德不厚,则载万民不胜其众。”地力不厚,不能容载万物;德行不厚,则不能包容他人。要想含弘包容,首先要厚积其德行,宽弘其器宇。而积累德行,首先要做到“仁”和“谦”。明代来知德《周易集注》说:“若以厚德载物,体之身心,岂有他道哉?惟体吾长人之仁也。”所谓仁,就是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想成功,也希望别人成功;自己不愿失败,也让别人免于失败,这就是仁。用这种“仁”的方式去行事,自然能感化他人,自然有包容的气象。要做到厚德载物,还要为人谦和。明代潘士藻《读易述》说:“君子中虚,心实无疆,无疆则何所不容,何所不载?”故君子应常怀谦敬之心,卑以自牧,尊贤容众。“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谦敬的人,更能与自我、他人、社群达成和谐一致。惩忿窒欲的人生修养

《损》卦的《大象传》说:“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孔颖达《正义》解释说:“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者,泽在山下,泽卑山高,似泽之自损以崇山之象也。君子以法此损道,以惩止忿怒,窒塞情欲。夫人之情也,感物而动,境有顺逆,故情有忿欲。惩者,息其既往;窒者,闭其将来。”《损》上卦为艮(山),下卦为兑(泽),山高泽深,泽自损其高以显山之巍峨,君子体会损道,所以要惩止忿怒,窒塞情欲,使品德日高。宋代杨简《杨氏易传》说:“山上有泽,其山日损;人有忿欲,其德日损。”足见忿欲之害人。

朱熹《周易本义》说:“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君子修身,所当损者,莫切于此。”遏制忿怒与欲望是积累德行的关键所在,损减忿、欲而德行日进,正是用“损”而得“益”。《益·大象》说:“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惩忿窒欲,改过迁善,则尤悔日少,德行日高。李光《读易详说》:“山下有泽,所以为损者,损下以益上也。君子体此象以修德,则在我者,必有所损,乃能有益。忿欲,害德之大者也。人生不能无忿,惩之则忿气不作;人生不能无欲,窒之则欲心不萌。颜子不迁怒,不贰过,皆损己之道也。一曰克己复礼,而天下归仁,则损己者,乃益己之大者也。”人生有所损减,才能有所增益,不迁怒,不贰过,克制自己的忿怒与欲望,看似于己有损,实则于己、于他皆有利益。损、益之间,足见《周易》的人生智慧。居德善俗的人生责任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个人德行日进,事业日隆,但个人价值的实现必依赖于对社群的贡献。《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要求君子从个人德业的积累与成功走向引导社会群体的富庶与和谐。“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推己之心及于社群,将自身价值的实现寄托于社群繁荣的伟大实践中,才是儒家君子最高的标准与境界。

《周易·大象传》多次强调君子化导社群的责任,如《师·大象传》:“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蛊》:“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临》:“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这都是说作为君子,不仅要自懿文德,开拓事业,而且要教导、启蒙、振育、容纳、保有人民,使社群和谐,人民富庶。

《渐·大象传》:“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程颐《程氏易传》说:“山上有木,其高有因渐之义也。君子观渐之象,以居贤善之德,化美于风俗。”山上有木,木因山而高,君子观于渐进之义,先积累德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然后化美风俗,齐家、治国、平天下。宋代易祓《周易总义》说:“君子自居贤德,先得其所止,而后优柔巽入,以善其俗。”先修其身,推己及人,使风俗醇美,人群和谐,正是身为君子的人生责任。

《周易·大象传》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君子经”的表达形式,由卦象所表现的天道自然引申出人事活动的准则,《大象传》对君子的要求与劝诫显示了古老《周易》的现代价值。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厚德载物的人生格局、惩忿窒欲的人生修养以及居德善俗的人生责任,在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中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冯国栋,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文佛教目录研究”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浸润在历史长河中的君子文化

先秦儒家有诸多对于君子人格的论说,树立了君子人格的理想。这些关于君子人格的理想,构成了君子文化丰富的内涵,随同整个儒家思想体系,在后世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并转化为普遍的文化实践,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

关于君子人格理想的论说,主要集中在先秦儒家典籍之中。这些儒家典籍成为经典之后,历代学人不仅反复习诵,而且不断进行注疏阐释,在泱泱典籍中,形成了“经学”。先秦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说也就不断被传承和弘扬。

由于儒家思想是中国历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所以经学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历史,而对于先秦儒家关于君子论说的解释和阐发也绵延不绝。它们既是君子文化的组成部分,又让一代代学人承接了君子文化的血脉,进而转化为君子文化的实践。

君子文化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士大夫层面。士大夫是读书之人,他们所读之书当然以儒家经典为主;士大夫也往往是执政或参与执政之人,自唐代以后,他们为了通过科举考试,更要熟悉儒家经典。因此,君子文化对他们有着更深入的浸润,也更容易转化为实践行为。

例如,宋代的苏轼仰慕古代君子的风范,“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南行前集序》)。他对君子的人格有着自己的思考,认为君子应该是明“大义”之人,“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屈到嗜芰论》)在他看来,君子也应该报效国家,“君子之所以大过人者,非其以智能知之,强能行之也。其以功兴而民劳,与之同劳,功成民乐,与之同乐,如是而已矣。”尽管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却保持着永远的君子风范。君子文化的熏陶和他本人对君子人格的思考,使他成为君子理想的践行者。

与苏轼的情形相近的,还有明代的王阳明。他对于君子人格同样有自己的思考,其《答友人》这样论说君子:“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其无入而非学也。若夫闻誉而喜,闻毁而戚,则将惶惶于外,唯日之不足矣,其何以为君子!往年驾在留都,左右交谗某于武庙。当时祸且不测,僚属咸危惧,谓群疑若此,宜图所以自解者。某曰:君子不求天下之信己也,自信而已,吾方求以自信之不暇,而暇求人之信己乎?”王阳明结合自己曾经被“左右交谗”“祸且不测”的经历,阐发了“君子之学,务求在己”的观点。君子通过学习,有自己的见识,从而内心有定力、有自信,毁誉荣辱不足以让自己情绪波动。他从人生实践中获得对君子人格的认识,又以此实践自己的君子人生,遭到贬谪并不气馁,忠君报国依然如故,最终成为一代圣贤。

君子文化的实践突出体现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历史环境中。在明代后期,阉党专权,一批具有君子人格的士大夫横遭打击,左光斗就是其中一位。面对朝廷小人当道,他说:“君子之别于小人者,清与浊而已矣。君子之不能容小人,犹小人之不能容君子也,其清浊异,则其好恶不得不异也。”(《左忠毅公集》卷二《科臣挟逞私心倒飜国是疏》)他坚守君子操守,与杨涟等人弹劾阉党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完成了自己君子人格的塑造。他的学生史可法曾经到监狱探望他,写下了著名的《左忠毅公逸事》。在抗击南下的清军期间,史可法给一位朋友写信,说道:“弟虽庸陋无闻,窃愿附正人君子之列……左老恩师立朝正色,怜士清心,行者颂之途,贾者谈之市,况我辈抠衣绛帷、亲承知遇者乎!”(《史忠正公集》卷二《致某》)可见,正是在左光斗的直接影响下,史可法追步乃师的君子人格,希望自己也附入“正人君子之列”。正是君子人格的熏陶,史可法才在扬州城破之后,纵身投江,和左光斗一样,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自己君子人格的塑造。

先秦形成的君子理想人格,不仅被后世诸多的士大夫所仰慕、所实践,而且由他们进一步弘扬和传播,推展到更广阔的社会层面,从而让君子文化深入人心,传之弥久。

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故事。《三原学案》引杨爵《漫录》的记载:明代吕泾野先生过某府,太守陪坐。太守的儿子读书楼上,声音很大,太守就让儿子“当微诵,恐损伤”。过一会又让人催儿子按时吃饭,曰:“勿令饥。”吕泾野就对太守说:“公之爱子,可谓至矣,愿推此心以爱百姓可也。”吕泾野经过顺德府,太守为他饯行,地方靠近养济院。他让人送一桌馔食到养济院,对太守说:“愿公体我此心,以惠恤鳏寡可也。”杨爵听到这两件事后感叹不已,认为“使志道君子常得与先生相亲焉,获德容,闻至论以自警省,不患德之不修而政之不善也”。在杨爵看来,吕泾野的君子之道,能够感化更多的人成为君子。他记录下了吕泾野的事迹,黄宗羲又将其录入《明儒学案》,让这样的君子事迹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文学作品是传播和弘扬君子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不少古代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对君子的赞赏,塑造君子形象。诗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有句:“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既是对韦黄裳君子风范的赞美,也表达了“受屈不改心”方为君子的看法。杜甫《天末怀李白》中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的诗句,既表达了对李白的牵挂之情,同时也将李白视为君子。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读书人为主要描写对象,其中有对伪君子的辛辣讽刺,如戴着秀才头冠的王德、王仁,也有对真君子的书写和赞美。作品第三十六回所写的虞育德就是一个有君子美行的人物。他有仁爱之心,碰到一个乡民因为无钱葬父,尽管自己不富裕,却慷慨接济。他不贪图功名富贵,参加科举考试也只是为了衣食饭碗,考中进士后,别人都想谋个肥缺,他因为年届五十,只得了一个南京国子监博士的“闲官”,却也欢喜万分。他秉承着先秦君子“诚之为贵”的品格,以诚待人、以诚处事,中进士时,别人都将年龄改小,他却填实足年岁;他接济乡民,也实话实说,自己刚刚得到一点银子,也要养家糊口,所以只能拿出四两让乡民回家安葬父亲。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虽然没有用“君子”赞美他的品格,但回目却大书“常熟县真儒降生”,将他视为“真儒”,令人敬重。

历代士大夫文人对君子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让君子文化深入人心。在记载古徽州宗族的《休宁名族志》中,我们就看到诸多山村乡民有“古君子之风”:任梦桂“性沉默好读书,入太学,不乐仕进,尝筑别业于松萝之阿,隐居其中,农樵自给,足迹鲜入城市,有古君子风”;陈世淳“承家诗礼,好学不倦,有古君子风”。《新安名族志》中记载,一个叫韩钦的过早去世,其妻子金氏“冰蘗守节,抚三孤子成立,家业过前,乡人咸称女中君子”。这些小民君子的事迹,说明君子文化已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

(作者:朱万曙,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清戏曲》整理编纂及文献研究”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第17篇:君子之行

君子之行,修身养德

世纪之交,风起云涌。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人无德不立,邦无德不兴,但在我国,文明道德建设还任重而道远。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是知识的承载者,我们是文明的传承人,我们是社会众人眼中的焦点,但我们是否无愧于自己的良知?是否履行对社会的承诺?是否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校园无小事,事事系育人,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已经很普遍,找工作也一样难。现在,不少大学生的素质确实不敢恭维。教室专心学习,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不讲究诚信,考试作弊;不注意公共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到食堂打饭不排队,一个人打几个饭;情侣在公共场所举止不当;图书馆霸位;上完厕所不冲水等不文明行为在当今一些大学生眼里是习以为常。 我们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究竟,我们的校园还是一个文明的校园吗?我们的同学是有修养的吗?赫拉克利特说:请留心你的行动,因为行动能变成习惯。请留心你的习惯,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请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能决定你的命运。可见,平时的细微行动对我们将来的发展渠道了多么大的影响!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校友诸葛亮给了我们答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简以养德。我就如何在学校实践这些做了一下总结。

课堂文明

似乎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一些礼仪性的问候了,虽然可能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但我们似乎也忽略了这种形式能够带给我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大学课堂,一堂课少说七八十人,多的可达二三百人,有时候我们缺乏这种必要的礼仪,上课铃响了好几分钟了好多人还在站着,老师在前面维持秩序后面的好多同学都听不到,我们且不论这是一种尊敬长辈的起码要求,试想这样下来一是浪费了上课时间,二是使得老师带着情绪上课,一些本该教给我们的都被气没了。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这种礼仪,也就是站起来说句话完全可以当作舒展筋骨,这也能带给我们带来益处。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课桌文化愈演愈烈,我们爱惜公物的文明行为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我综合一下课桌文化不外乎三种:一是考试作弊之用,二是成为广告消息传播的载体,还有一个就是痴男怨女想留下点印记让别人认识他,这个应该是最让人鄙视的一种行为,纯属幻想型人才。也许正像一位同学在文章中谈到的“课桌文化真是博、大,不敢称精、深。我们总是把聪明用在破坏上面,就像项羽烧了阿房宫烧的自以为大,却不曾知道会被许多人所耻笑。爱惜我们的课桌、椅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破坏的权利,反而应该有保护的义务。

宿舍文明

一直吵得很响,构建和谐宿舍、营造温馨的宿舍氛围。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差不多有将近2/3的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可以说宿舍是我们的家,如何保护好经营好这个家就需要我们讲究宿舍文明。对宿舍文明有着一个敏感的界定,这对于我们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试想生活在一个肮脏、冷漠的宿舍和一个整洁、和谐的宿舍之间有着怎样的差别呢?我认为宿舍文明大致可以包括宿舍卫生、宿舍文化、宿舍成员间的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来说,宿舍卫生决定着一个宿舍应有的气息,或者说它对宿舍的方方面面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一个宿舍的地板永远都是脏的、桌子上永远乱七八糟的摆满了杂物、垃圾堆在墙角谁都不愿意去过问,那么首先来说这个宿舍成员在

这个宿舍不会有一个好的心情或者有的成员除了睡觉在宿舍待着,别的时候都不见踪影,这必然导致宿舍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更难形成独特的宿舍文化,当然我么也不能回避一些臭味相投者;但是即便臭味相投,他们对外的形象又在哪呢?宿舍文化的形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的宿舍可以互帮互助共同促进学习形成一种家的氛围,而有的宿舍不是聚众打牌就是集体外出上网,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一个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毕竟我们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是有的,所以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可能你说的一句话你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可在别人看来或许会有相反的看法,这一点要求我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文明。文明用语,避免一些脏话土话,做文明大学生。笔者认为宿舍的和谐主要通过成员间的真心交流来完成,如何做到真心,那就需要我们注意文明用语、尊重同学。人际文明

我们处在这个半社会阶段,即使大学和真正的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与人交往。在这个社会中,我认为要是想生存,就必须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就必须懂得怎样处理好社会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无法脱离这个规则,在与别人接触过程中,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人修养的最直接表现,它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魅力。

然后还有诚信,笔者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是与人交往中最重要的。你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否则就不要答应别人,最好不要逞能,这是在我们应该回避的一种表现,如果你才高八斗有足够的能力,你完全可以做到趾高气扬,因为你有这种资本,我们鼓励社会也需要有个性的人存在;但是如果你什么都不行,最好不要装成什么都懂得样子。虚心很重要,虚心不可耻,可耻的是不虚心的人。

学会宽容,学会施舍,学会感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要斤斤计较,大度的处事,大度的对人,对度的做人。这些应该是一个文明人应该具备的。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文明高雅的个人品质和行为规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形象,推动校园文明发展、共建和谐校院

第18篇:中国精神演讲稿 朗朗君子 堂堂中国

朗朗君子 堂堂中国

孝南区实验小学 吴欣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来自******。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朗朗君子 堂堂中国》。

爸爸的书房里挂着四幅卷轴国画:迎风斗雪的寒梅,清雅怡人的幽兰,挺拔秀丽的翠竹和恬淡高洁的秋菊。

小时候,我总问爸爸:“天底下有那么多奇花异草,这四种并不是最好看的,您为什么偏偏喜欢他们?”爸爸告诉我说,这些可不是普通的花草,在咱们中国人的心中,他们可是了不起的君子!在他们身上有着不一般的品性和精神。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就是由千千万万像这四君子一样的人写就的。我瞪着似懂非懂的眼睛看着爸爸。爸爸笑了,说:“去多看看书吧,长大了你就懂了。”在书海里遨游的我慢慢长大了,渐渐明白了爸爸所说的话,也开始喜欢上

清香远溢的梅花,令人心旷神怡。她不畏严寒,迎风傲雪,独步早春。这种在冰寒风雪中显出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被人们当以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来歌颂。她那凌寒留香的品性更让我深深钟爱与敬佩。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让我见证了她铮铮铁骨、坚韧不拔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意志。“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让我明白了她怎样的奋勇争先,胸怀宽广。这让我想起了许多人——“不惜千金买宝刀”的鉴湖女侠秋瑾,为了革命事业甘愿抛洒一腔热血!身陷囹圄的革命家陈然说:“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是他们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迎风斗雪,用坚了这与众不同的四君子。 贞不屈的生命绽放,唤醒了现在幸福安宁的新世界!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兰花生长在深山静谷之中,采集天地精气,花开淡雅,正如君子的品格,谦恭自律,洁身自好。为了不与混沌污浊同流合污,它宁愿选择孤独的生活在深山里。

孔子对兰花情有独钟,他曾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正是幽兰的启迪,成就了一代宗师,儒学精华,思想大家。

屈原以兰花为友,将她作为知音。他将兰花随身佩戴,表示洁身自好的情操。当楚国上下昏庸,国将不国之时,屈原再也无法忍受,愤而投江,用豪迈悲壮的死来警示国人。他的一生分明就是一株清雅脱俗的君子兰!汨罗江的波涛亘古不息,《离骚》《天问》伴随着一个君子坦荡的一生流传千古!

如果说,寒梅斗霜傲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幽兰空谷自生,是一种高士独然世外的情怀;那么,秋菊则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入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晋朝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逸山林,归居田园,种菊、采菊,以菊下酒,与菊相伴,过着自由闲适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我品读气节高尚的前辈们的作品,字里行间似乎可见到菊花的身影,可闻到菊花的清香。

菊花安于贫穷、不慕荣华,是有风骨的君子品性。“黄花晚节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征人品质的高洁。“菊,花之隐逸者也。”说的是菊花的淡泊、超然与孤傲,它也很自然成为隐士身份的象征。“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居士,“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东坡先生都有这“人淡如菊”的境界。

竹子没有牡丹的富丽,没有松柏的伟岸,也没有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奉献一切。

“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赞颂的是翠竹的气节和谦逊,这也是国人历来最为看重的君子品性。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怎样的从善如流、清白正直的人格操守!这是怎样的坚定不移、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

我终于明白,中国的历史都是由君子文化写成。炎黄子孙的血脉里都涌动着高风亮节的君子之风。看看我们周围,朗朗君子无处不在。身残志坚,在轮椅上书写诗行的田子君姐姐不就像一树迎风斗雪的坚强寒梅?身处乡村,造福桑梓,为民服务的村支书严大平爷爷就是一株山村幽兰。孝行德广,背着父亲去资教的何家坤大哥哥忠孝两全有气节,多么像一棵挺拔秀丽的翠竹!而六十多岁高龄的李道友老人,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滚子河上的救人一跃,刺骨的河水见证的不正是“黄花晚节香”的生动写照?

回望历史,放眼未来。我坚信,让朗朗君子之风充溢华夏,让凛然正气汇聚成不可阻挡的主旋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堂堂中国将以一个强国的姿态永远傲立东方!

第19篇: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演讲稿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敬畏的东西是不同的。但毫无疑问,每个人心中都有他所敬畏的东西。因为敬畏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敬畏什么的人是可悲的。所以我们应该常怀敬畏之心。

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目视国旗缓缓升起,肃立致敬。

这就是敬畏。

有一母亲到一佛寺拜佛去,路过一座神庙,就拐进去烧了三炷香拜了拜。出来后,女儿问母亲:我们去拜佛,您为何进了山神庙?母亲答:神也是佛,佛也是神。在母亲眼里,只要坐在寺庙观里面的,都是神佛,都要拜。

这就是敬畏。

天空闪电雷鸣,孩子很怕。母亲就把他揽在怀里,温柔地说:“孩子,不用怕,我们是好人!”

这也是敬畏。

在西藏的雪域,朝圣的人们,张开手臂拜倒在巍峨的群山脚下,映着神圣明净的山顶的雪峰,表情虔诚而肃穆,那情形让人看了禁不住要双手合十。

这都是敬畏。

这些都是民间最质朴本能的敬畏,若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它不失为一种神圣的力量,可以约束或者纠正我们参差不一的心灵。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首先我们要敬畏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北大学霸杀母藏尸活性炭除尸臭兽行大曝光。北京大学生接连自杀,陕西高三女生茫然跳楼,更有多少不知愁滋味的小孩子也热衷于轻生游戏。如今社会,虽然背负在我们90后身上的压力越来越重,但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更不能放弃它。人不仅要为自己活着,还要眷顾亲人的感受。我们要关爱自己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生命。而也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人类是自然之子,所以我们要敬畏自然。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突生8.0级的特大地震吗?它无情的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在自然的面前,人类渺小的微不足道。它随时可以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毁灭。敬畏自然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每一寸土地,节约每一处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自然,因为敬畏,所以懂得;因为敬畏,所以珍惜。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科学是进步的动力,我们应当敬畏。文化大革命时期,狂热占据了人们的灵魂,在那样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演绎的是一个无法无天、民生凋敝的十年浩劫,无视科学规律,盲目主观臆断,妄图一口气吃成大胖子,却忘记了“天命不可违”。还好在新时代的我们重新认识了科学,中国正在向科技大国一步一步迈进,而作为初中生的我们也在向更深的科学知识一步步探索寻求。尊重知识,敬畏科学,我们才能掌控它、运用它、发展它、创新它。才能为社会的前进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

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是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而我们常怀敬畏,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生养出一股正气、庄严与崇高。但敬畏并不等于胆小、懦弱和认输。

每个个体都是渺小的,但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从一朵向阳的花、一颗萌发的草,到一只蚂蚁的力量,一位母亲在产房挂满汗水与泪珠的笑容„„敬畏长辈,把父母的嘱咐放在心上,你会少走许多弯路。敬畏老师,谆谆教诲长伴耳畔,你会收益更多,敬畏贤者,才会生出见贤思齐的力量。

常怀敬畏之心,让生命之光更加神圣;常怀敬畏之心,让科学之路领跑未来;常怀敬畏之心,让尊师重教深入人心;常怀敬畏之心,让和谐之风永不停息。

第20篇:老师经验交流演讲稿君子三变

老师经验交流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题目是《君子三变》。

阳春三月,正是桃李芬芳,百花争放的时节,美丽的**校园处处都是风景,但是,你要是问我什么最美,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孩子们的笑脸最美!”

三年前,我从一座象牙塔来到另一座象牙塔,但是我的身份从一名学生,变成了老师。三年前,一个对未来教师生活充满好奇的人,遇到了四十五个对未来学习生活充满好奇的孩子。三年来,我陪伴见证了一群稚嫩的儿童成长为青葱的少年。三年来,我也从一名稚嫩的老师成长为同学们信任的班主任。

在教师生涯开始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要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是树立起严厉的形象维护着师道尊严?还是用亲切的面容展示温情的形象?我在**学校的每一届班主任分享讲演中寻找,我在自己成长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形象上回溯,我在无所不包的网络上去追询。

我找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重严肃;可是跟他接近了,又觉得温和可亲;接触久了,又发现他说话严谨、做事情一丝不苟。这不正是我理想中老师的形象吗?

我在课堂上做一个严格要求的老师,我教的是韵律操,为了给同学们做好排练,我花大量的时间去听一首首歌曲,去从音乐中寻找创

作的灵感;我会一次次上网搜索各种表演和教学的舞步,就为了设计好队形,设计好每一个动作。我精益求精的严格态度收获了同学们的感动,而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却给了我更大的惊喜。从初一开始我们班级参加武术比赛,田径运动会,歌唱比赛,每次都是特等奖。在每次获奖回来,我都会奖励她们一个棒棒糖,是的,这样的奖励很小,孩子们却非常兴奋,因为她们在意的只是一种老师的认可和鼓励。但是 ,生活永远不会是一条直线,在上学期参加的第二届红歌比赛中我们班只得了第四名,虽然孩子们练的一如既往的很认真。成绩出来后,在后台所有的小孩子都哭了,而平时最调皮的‘**’哭得最伤心。但看到孩子们哭了,我却含着泪笑了,因为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哭声中收获了欣慰。

我在生活中努力做一个亲切的老师。我是主管生活班的副班主任,我要陪伴孩子们一起吃饭、一次生活。也许有人担心,这样零距离的陪伴,孩子们还会对你有尊敬吗?有一句鸡汤式的名言说:“崇拜需要距离,距离太近了没有身位可以让他们拜下去。”不,我要的不是远远的崇拜,也不是隔阂的敬畏,我要的更多,我要的是孩子们把信任交给我。

我们班有个单亲的小孩子,平时喜欢独来独往,听宿舍的其他学生说她时常自己一个人躲起来哭。为了能够走进孩子封闭而敏感的内心世界,我每天吃饭时都特意坐在她对面和她聊天,周末我邀请她来家里一起做饭、吃饭,偶尔陪她看一场电影。慢慢的,她把我当成了信任的朋友,也对我敞开了心扉。她告诉我爸爸是因为车祸去世的,

后来妈妈也离开了她,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和姑姑带她长大的,所以她总感觉没有别人那么完美的家庭,当别的同学在宿舍谈论关于爸爸妈妈的话题是她会心里很难受,每次听到一些敏感的话题她都会自己躲起来偷偷地哭。我陪着她落泪,我告诉她,生活给了她很多磨难,但是那是要让她比别人更早学会坚强、学会独立。我告诉她,把我们班当成一个大家庭,我们有很多的朋友和家人,把快乐跟别人分享,就会收获两份快乐,把不开心跟别人分析,就会减少一半的不开心。如今,孩子已经变得越来越开朗。每一个孩子只是班级的四十五分之一,但是对于每一个孩子,老师一句关心话语、一个关怀的举动就是生活中的太阳,孩子们也会因为“亲其师”,所以“信其道”。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学习可以讲授,生活困惑可以开解,但是文化传统、文明之道却需要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未尝不是老师自己的一场修行。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们要尊重他人,我就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们要养成做事踏实认真的好习惯,我就坚持办事一丝不苟,踏踏实实;要求学生们爱惜时间、养成高效率地做事的好习惯,我就守时守信,抓紧时间做事,不敢怠慢课堂上的一分一秒。“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些良好的习惯和文明意识,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

君子有三变,我愿意用自己全部的汗水和心血,在孩子们成长的春天撒播知识和文明的种子,我期待着种子发芽、生长,开出美的花,结出善的果。

谢谢大家!

君子演讲稿
《君子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