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专题发言

学哲学用哲学 专题发言提纲(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39:51 来源:专题发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哲学 用哲学》学习体会

学好哲学终身受益--浅谈***同志的哲学思维

学习完《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后,我深有体会。***同志的文章、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用心琢磨出来的,既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又语言生动、哲理深刻,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做为一名公务员,书讲的许多事是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或亲历过的,听起来亲切,看起来熟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同志的《为人民办实事随谈》出版,里面充满了哲学思维的精华,当时我就认真读过,有些篇目还多次重读。最近,他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出版,比《随谈》的内容又丰富了许多,在编排上突出了哲学的主题,分为‚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坚持群众观点‛、‚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十章,再加上首尾两章:‚提倡大家学点哲学‛和‚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

读这部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感情。他说:‚我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这 - 1 -

句话高度概括了***同志的哲学情结。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这是***同志的一条非常深刻的体会。他认为,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学的问题。他说:‚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选择‛。信仰不是迷信,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都不要迷信,但却可以信可以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钻,只有钻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尝到了甜头,才会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钻,这里关键是个‚信‛字。***同志把学、懂、用、信的顺序做了调整,把‚信‛提到了第一位,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说根本不信、就是半信半疑的人,也是决不会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还发现,有些搞哲学的人,违背了唯物论、辩证法,走入了歧途,究其原因,恐怕是把哲学当成了自己的职业,而没有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终身信仰的缘故。

为用而学,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同志学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几十年从未间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学哲学,主要是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他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

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这‚三个容易‛,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对学哲学这一理论武装过程中规律性现象的深刻揭示,从而为哲学的解放提供了一条可信、可靠的道路。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学以致用,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曾经把学风问题作为党性的第一表现,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必要把端正学风、搞好理论武装(不是包装),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我们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善于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同志多次谈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回忆说:‚1965年从工人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

的习惯。在一次会议上,他还总结了做好领导工作的三句话,就是: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究工作。从***同志的成长和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在他手里运用得非常自如、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位。比如,讲总结经验。他认为,总结经验的整个过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总结经验要应用理论,学习理论要结合总结经验。并强调总结经验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材料,第二要有武器,第三要有加工的本事。他把唯物论、辩证法和主观能动性运用于总结经验,用活了,用神了。在***同志的工作实践中,占主导的是哲学思维。哲学思维成就了***同志, 成就了他所从事的事业。我们从中也更加感悟到一个真理:‚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学哲学用哲学》的出版,无论是对哲学的普及还是对干部的成长,都是不可多得的极好教材。愿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书,一定会从中受益。

推荐第2篇: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最近,利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李瑞环同志所写的《学哲学用哲学》这套书,深有体会,且受益匪浅。

《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的。主要选自李瑞环同志从1981年至2004年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的部分内容。共分十个专题:

一、从客观实际出发;

二、坚持实践的观点;

三、重视总结经验;

四、掌握辩证分析方法;

五、注意研究特殊性;

六、坚持发展的观点;

七、坚持生产力决定论;

八、坚持群众观点;

九、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

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全书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雅俗共赏的谈话内容,深入浅出的创新思维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们70后从高中就开始接触哲学理论的学习,虽然也知道哲学的重要意义,但是总感觉枯燥乏味,离现实生活遥远,因此造成学而不用,学了没用的现象。然而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却引起了我对哲学的兴趣,仅从他阐述学习哲学的巨大作用就能体会到这本书的独特魅力。他在书中这样总结道:“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读完这本书,我有几点体会:

一、任何工作都有轻重缓急之分。只有分清哪些是最重要的并把它做好,你的工作才会变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

二、善于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他在书中曾回忆说:“1965年从工人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

三、在具体个工作方法中,李瑞环列举了陈云同志说过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读到这句话,萌发了我对这句话的思考和兴趣,为此,我专门查阅了此句话的出处,这是陈云同志1990年1月24日同浙江省党政军领导同志的谈话情况和谈话内容,下面是陈云对这15个字的解释:陈云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个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末,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

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通过对这15字的理解,将对我今后的工作方法起到指导作用。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体会到哲学思维对人的工作生活、待人处事能起到如此之大的效用,它成就了像李瑞环同志这样辉煌的事业,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伟大业绩。对我自身来说也感悟到一个真理:“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推荐第3篇:《学哲学 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 用哲学》读后感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最近在读李瑞环的《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并且按照院党委的部署,给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每人发了一套。

李瑞环是我国当代少有的一位从草根走到中央最高层的领导干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当中,他踏实肯干,勤勤恳恳,高效廉洁,政绩卓著,作风朴实,为人清廉,备受广大百姓的赞誉。退休后,他依然热心赤忱,心手不闲,在一如既往关注党和国家改革建设事业的同时,著书立说,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智慧融汇在《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中,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教益和启迪我们更好地生活、学习、工作,实在是叫人敬佩不已。

提起哲学,普通人总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高深莫测,抽象神秘,其实不然。李瑞环同志有着很长时间底层工作经验,走上领导岗位后也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常常深入基层,把许多问题都看得很透彻。他的文字往往一针见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在《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中,他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与实际相结合,将复杂深奥的哲学问题具体化,由事入理,两相结合,水乳交融,讲述得生动有趣,非常通俗,好读耐读,叫人一看就喜欢,而且获益匪浅。李瑞环同志还联系个人实际,从现实出发,深刻阐述了自己对哲学的认识和体验:“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是明白人。不懂哲学的领导者就不可能是一个清醒的领导”。他还坦然表白自己对哲学的深厚感情和浓厚兴趣:“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正是由于刻苦钻研哲学,李瑞环才练就了一双慧目锐眼,对许多事情都看得很开很透彻。正如:“只有心中有人民,人民心中才有你。”话非常浅,非常直白,却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道理极深奥。它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遵旨以及密切联系群众、情系于民、执政为民、吃苦在先等大道理都蕴含在里面。又如:“假如你对群众讲的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而群众看到你的行为却是‘好处全占,吃亏不干’;你对群众讲的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而群众看到你的行为却是‘挥霍浪费,铺张排场’,群众怎么能信服你,你讲的还有什么用?”这段话语言直击当前腐败现象的要害,闪烁着深刻的哲理之光:言行不一,说得冠冕堂皇,娓娓动听,实际上却不做人事,贪污腐化,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把老百姓当傻子对待,这让自己的讲话毫无用处,群众不会听你的,你在群众心目里的威信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适得其反。

李瑞环同志在讲到领导班子的配备时,要求要科学化,要合理,要把各种贤才广纳进来。他说,一个领导班子,如同一个好的乐队, 有会吹的、有会打的、有会弹的、有会拉的,还有会指挥的,否则,就不可能演奏出好的乐章。他还说,现在建筑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它可以承受各方面力量的冲击,而钢筋混凝土是很讲究配比的。钢筋受拉好,受压不行。混凝土受压好,受拉不行。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力量。但如果把配比搞错了,或只用一种、缺一种,所建的建筑物就会出问题,乃至发生事故。班子配比不好,也会出现问题,也会发生事故。这样的比喻实在是妙不可言,叫人久久难忘,印象深刻。

李瑞环在讲干工作要注意研究特点和优势时,用一个人的高矮来说明问题。他强调,一个人个子很高,当运动员你可以去打篮球,不要去搞体操;唱戏你可以扮武生,但不能扮武丑。扮武丑,个子高不划算,翻跟斗半径太大,不方便。相反,个子矮,扮武丑占便宜,扮武生则不气派。“我举这个例子,是想提醒大家,由上到下都要重视研究特点、优势,这是干部提高水平和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李瑞环长期在基层工作,聪颖过人,好学深思,善于揣摩一些生活现象,由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悟出许多哲理。他总是用最浅显、最普通常见、人人皆知的道理来启发大家,点拨大家,使得人们豁然开悟,顿时有云破日出之感。——这就是李瑞环的高妙之处。

总之,李瑞环的《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妙语连珠,道理浅显易懂,发人深省,回味无穷,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党委办公室 席凤英)

推荐第4篇:《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学哲学用哲学》读后感

今年,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我处也积极号召全体干部阅读这本书。起初我只是怀着怀疑的态度翻了翻,几页下来却发现它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却又逻辑严谨、涵义深刻,轻松而不失庄重,诙谐而富有哲理,俏皮而发人深思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精辟敏捷的创新思维深深的吸引了我,真正引起了我们对哲学的兴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哲学理论的学习,虽然也知道哲学的重要意义,但是总感觉枯燥乏味,离现实生活遥远,因此造成学而不用,学了没用的现象。然而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仅从他阐述学习哲学的巨大作用就能体会到这本书的独特魅力……

一、学好哲学的神奇作用

李瑞环同志说:“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大”。“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

二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生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在李瑞环同志看来,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他结合自己的体会,认为在实践中学好处很多:一是容易懂;二是容易记;三是容易活;四是老师多;五是时间多;六是容易坚持。李瑞环同志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对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有不少理论上的概括。比如,关于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合理发挥出去,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横向重视协调、纵向注意渐进。提倡惜时如金,与时俱进;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各种文明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保持特色;在国际社会高举“和合”旗帜,树立和平、合作、合理、和气的形象,这就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大力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的最早构想和栓释。在书中,作者还借用故事和比喻阐明了一些深奥的哲理。比如,用“茶壶的故事”揭示了香港回归后必须保持特色的道理,用“紫荆花的故事”阐述了香港人要团结的大道理,用“野猪的故事”讽刺了说空话、唱高调的歪风,用夏天有蚊子但长庄稼的事例提醒人们看待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用“先生孩子后起名”告诫人们不要急于给非公有制经济下定论,如此等等。

三、我们学哲学用哲学,应该是学习它的原理,应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 《学哲学用哲学》特别强调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李瑞环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通常把它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等,主要是为了教学表达的方便,实际上它们互相是连为一体的,不能说某件事情的合理解决,只是应用了唯物论而不符合辩证法,或者只是用了辩证法而没了唯物论,应该是应用并符合全部的哲学原理。因此,学哲学、用哲学,应该是学习应用它的原理,学习应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简单地查找结论,机械地对号入座,这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常常坏事。

四、结合实际,浅谈如何在工作中抓住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

李两面环同志说,工作中要注意抓住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计划和布暑,就不能把握好全局,没有秩序,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虽辛苦忙碌,但收效甚微。

对于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来说,抓好主要矛盾,关键要有好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抓紧抓好、抓落实,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比如:我处今年职代会制定的工作有:市场开拓、严控成本、加强生产管理、加强队伍管理、做好安全环保、加强科研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等。其中尤其以加强科研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是因为,录井工程处经过五年的发展和积累,生产经营已获得丰硕成果,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小康家园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十一五”宏伟目标及百亿气田建设形势需要我们“干大事业,开创大场面”,需要做精做强做大录井产业,才能推进跨越式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积极推进人才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强队伍综合实力”才能实现“十一五”目标。实际工作中,总公司以陶总为首领导狠抓了录井新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在百忙中多次亲自主持《井场综合数据化平台建设》和核磁共振、岩芯扫描等录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技术准备工作,最终使推介工作大获成功,现这些新技术已在多井开展应用,初步实现了利用高新技术、完成高工作量、创造高效益的企业跨越式发展新模式,并逐步屏弃以规模求发展求效益的落后旧模式。当然,这项工作也是我们研究院今年的重点工作。那么,现阶段及明年的我们研究院的工作重点相应的就是要抓好《井场综合数据化平台》建设和远程传输,以及核磁共振录井、岩芯扫描录井等新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这是总公司下大力气、不惜血本、力求经济新增长点并寄予跨越式发展期望的工作,我们应在总公司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上下同心,绐终抓住这项工作不放松,并抓紧抓好。

推荐第5篇: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

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学哲学贵在运用

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来被看作是最高意义上的“智慧之学”。学哲学,可以使我们变得聪明,就象李瑞环同志所说的,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

但是学哲学有个怎么学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作为基层人民银行的领导干部,我们学习哲学的目的同样也在于运用。把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是哲学工作者的事儿,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分析矛盾、研究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就没有必要象哲学研究者一样,花大精力去钻研所有的哲学著作。我们的精力有限,要集中精神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不学习哲学,不研究哲学,不懂得哲学,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这两门理论。这就是说,我们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我自己的学哲学过程中,我就非常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

2006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我从XX市中心支行调任XX中心支行行长。我长期在XX工作,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和一整套工作方法。到XX以后,一切都是新的。人是新的,工作环境是新的,面临的问题和条件也是新。怎么办?我就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次召开科长、一般同志、女工、老干部、县支行行长座谈会熟悉了解情况,对比XX的情况,从比较中寻找基层人民银行工作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民银行工作经验和所掌握的一般规律,从实际出发,针对XX中支的具体性、特殊性,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研究确定了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得到了XX中支全体干部职工的认可,也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年初根据XX分行的工作部署,结合XX实际,确定了党建、县支行改革、金

融生态环境建设、信息调研、央行文化建设、内控机制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等八大工程项目,确定了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既贯彻了XX分行的工作部署,又结合XX的特殊性有所创新,得到了上级行领导的肯定。这就是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指导工作的实践。

在指导信息调研工作中,我就运用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来指导实践。随着XX银行职能的调整,信息调研工作越来越成为基层银行的重要工作任务。鉴于目前人员素质和信息调研力量分散的客观情况,我们抽调业务素质高,精于写作的人员组建了信息小组,整合了信息调研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全辖34个中支都在探索信息调研工作的规律,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调研水平,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保持信息调研工作的优势,我们就得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根据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信息调研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就认真分析信息调研工作发展变化的规律,针对其他中支采取的措施,对照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别人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不但形成了人员的更新机制,而且也总是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总是站在变化的前沿,领导着变化的发展方向,截止三季度末,据初步统计,政务信息工作居全辖第一。

在工作中,作为领导干部,还要学会分析面临的矛盾,看看一定情形下的主要矛盾,就是在许多种矛盾中需要首先解决的矛盾。这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突出重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年初确定工作目标时,我就提出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主线,履行好XX银行的各项职责。这就是在分析XX中支的实际情况之后,得出的结论。我认为XX中支人员素质较高,2005年是XX分行的A级行,基础比较好,有一定的条件来创建文明单位。而且文明单位的创建涉及人民银行工作的方方面面,只要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就会很好地带动其他工作的开展。从近一年的实践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XX辖区干部职工精神面貌一新,工作干劲十足,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提高,和谐向上的氛围已基本形成。

这些只是我在学哲学用哲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也是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工作实践的一些尝试,从效果来看,应该说还是明显的。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工作能力的增强来说,确实体会到了陈云同志所说的一句话,学点哲学,终身受益。

推荐第6篇:《学哲学 用哲学》读后感

跟李瑞环学写领导讲话稿

2005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此书一上市即赢得了不少读者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喜爱,《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很快跻身畅销书行列,多次被重印。正是在此书的基础上,今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又推出了李瑞环的《辩证法随谈》一书,该书分为六编36题,收录了1412条富于辩证意蕴的精彩段落。一时洛阳纸贵,好评如潮。最近,我悉心研读了这两本书,不仅从书中领略到一位国家领导人高超的领导艺术,更让我深为折服的是那深厚的文字功力。

这两部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是李瑞环同志担任天津市领导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或讲话的精彩片段,不少文章对于文秘人员写作领导讲话稿,有很高的范本价值,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揣摩,本文从学习写领导讲话稿的角度,对两书作一些粗浅的解读,但愿对我们的秘书同行有所启迪。

有智:观点新颖,思想深刻

帕斯卡有句名言:“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有思想。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也就在于思想的差别,因此,领导蕴涵丰富思想的讲话往往最具思考张力,含英咀华,耐人寻味。

我以为,李瑞环讲话稿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浓郁的哲学品质,思想深刻,充满睿智。李瑞环曾跟《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编辑人员谈到:“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我学哲学,主要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主导我的

思维,我的文章、讲话中,有的哲学词语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没有。哲学词语多的常常是为了说理、论证、辩护,哲学词语少的或没有的并不是没有哲学指导。有些哲学词语很少的文章、讲话倒可能是我的得意之作。”这番话为我们解读李瑞环的讲话稿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的确,我们读李瑞环的讲话稿,处处可以感受其哲学光芒,领略其新思想、新观念的智慧。比如关于发展,他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永恒的东西,只有一个永恒的原理,就是永恒的发展。我们反对僵化,反对保守,就是因为僵化、保守违背了发展的原理。”“没有发展,中国存在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无法解决;没有发展,中国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只讲连续性不讲阶段性,就是否定事物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从工作上讲,也就是否定了一定时间上的具体目标,这样做必然是没有波澜,没有起伏,没有必要的集中突击,也没有必要的间歇和休整,平平淡淡,„老和尚帽子平塌塌‟。而只讲阶段性,不讲连续性,就是割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从工作上讲,也就是丧失了科学的预见性,只顾眼前任务,看不到长远目标,这样做必然是„干一阵歇一阵,打打停停不接气‟,是„发疟子式的工作方法‟、„抽风式的指挥‟,„蹦一蹦歇三歇的战术‟。”你看这三段关于发展的讲话,均站在哲学高度,引人思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哲学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精神,李瑞环充满哲理的讲话,常能老树发新芽,旧瓶装新酒,推陈出新,赋予新意。比如,2002年5月28日在中英贸易协会上致欢迎词,讲话中对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博古通今,先是从中华文明源头讲“和”字,然后引出孔子、老子、管子等有关“和”的经典语录,然后总结

道:“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而是„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此言之新,新在把握时代脉搏;斯论之新,新在人人心中有却人人笔下无。

当前秘书写作领导讲话稿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思想苍白贫乏,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因此,学习李瑞环的讲话稿写作,首先要把握其讲话稿中的哲学意蕴,认真领会那充满丰富思想内涵的哲理表达,充分感受其处处闪烁的新理念、新思想的光芒。

有力:一针见血,措施得力

我们读李瑞环的那一篇篇充满哲理的讲话稿,就感到内心充盈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既有思想的穿透力、语言的感染力、领导的人格魅力,更有他那字里行间注重解决问题的执行力。李瑞环说过“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哲学思维,李瑞环的讲话不仅提出的观点新,而且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措施切实可行。

有的领导爱讲空话,不办实事。一篇讲话在这个场合能行,换个场合也行,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讲的都是“正确的废话”。李瑞环非常痛恨讲空话,他早在关于落实邓小平同志“少讲空话,多办实事”指示的座谈会上发言:“说空话似乎成了一些人的主要工作,天天说,没完没了地说,一个接

一个地说,上下传着说,层层往下说,上下一齐说。说起来豪言壮语,气吞山河,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其实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重说轻做,务虚不务实,必然误事、误人、误已,最终误国误民,可恶至极。”

一些秘书给领导写的讲话稿,常常给人的感觉是轻飘飘的随风而逝,领导讲完了也就完了,烟消云散,说了也等于没说,不解决任何问题。其所以如此,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秘书写的稿子解决问题的对策软弱无力。不少秘书写领导讲话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头头是道,而对解决问题却三言两语、草草收场,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底气不足,缺乏力量。

李瑞环的很多讲话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解决问题对策可行、措施有力,比如1986年李瑞环在天津任职时一次对政协讲话中提倡办实事必须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办多数人受益的事。二是办多数人急需的事。三是办长远起作用的事。四是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五是办力所能及的事。”这五条办事原则在今天看来,虽已隔20多年,但还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即使是那些随时、随地、随事、随兴的讲话,他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针对性极强,又如他在全国考察工作时虽自谦是“走马观花”,但总能说到点子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1993年9月19日,在听取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中肯定江西“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政治优势、后发优势”,言之有据,句句在理,听后很受鼓舞。

有趣:亦庄亦谑,幽默风趣

为什么有的领导讲话妙趣横生,而有的领导讲话却索然无味,这除了跟讲话者本人的个性和演讲技巧有关外,从写

作学角度来说,就是讲话稿内容缺乏生气、枯燥乏味。

李瑞环的讲话不仅言之有物、深刻隽永,而且亦庄亦谑,幽默风趣。他总是善于把严肃的问题讲得轻松活泼,比如1999年7月6日在听取伊春市委、市政府汇报时讲话:“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条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他的讲话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讲大道理不忘联系小事物,讲小事物不忘蕴涵大道理,讲抽象而不空洞,讲具体而不琐碎。比如在一次全国政协会上谈到质的多样性“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它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让一般人来说“质的多样性”这样一个哲学难题,难免磨破嘴皮而说不明白,李瑞环却用一块木头就形象生动地轻松“搞掂”。

更值得称道的是,李瑞环风趣的语言有别于有的领导“为搞笑而搞笑”的扯淡,他常常善于将尖锐的批评寓于幽默的谈吐中,寓庄于谑,寓教于乐。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有人批评温州搞资本主义,李瑞环在一次讲话中反击说:“有些东西不要急急忙忙定性,只要市场需要,社会无害、生产者有利,就应当允许、支持。先生孩子后起名,孩子生下来可以先取个小名,阿猫、阿狗、铁蛋都行,主要是让他身体好、长本事。”李瑞环这个“先生孩子后起名”的理论,幽默中见智慧,让人们在忍俊不禁中受到教益。又比如他批评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求真务实的作风:“现在

很多事情没办好,成效不显著,不是方向不明,政策不对,主要是干得不行,没有落到实处。有一传手,没有二传手,尤其缺乏扣球手,总不得分。”“有些做法看起来花花哨哨、热热闹闹,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扫帚顶门――杈多劲小。”你看,在此李瑞环巧用“打球”和“扫帚顶门”两个幽默生动的比喻,谈笑间把一些干部作风飘浮的问题剖析得入木三分。

当前有不少秘书写作领导讲话稿过于“正襟危坐”乃至失之僵化呆板。其实,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的力量可以融洽人际关系。幽默的语言能活跃气氛、轻松心灵、凝聚人心。因此,领导讲话稿写作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无疑能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有文:巧于修辞,文采斐然

有道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优秀的讲话稿既要讲究“义理”,也要重视“辞章”。我以为,李瑞环许多讲话的精彩片段,被人摘抄传诵,是与其词句优美、讲得巧、说得妙密不可分的。

无论开大会作报告,还是参加各种座谈,在李瑞环的讲话中随处可见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他在1999年12月15日出访亚洲三国总结会上的讲话短小精悍,讲了对外交往中要做到“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以理待人”四个方面,在此我们仅看他对“平等待人”这个方面的阐述:“庄子说„物无贵*,平等无私‟,韩愈说„一视而同仁‟。尊重别人而自重,不卑不亢要自然;平和平易不平板,可信可亲不可辱;对强国不低三下四,对弱国不盛气凌人;对显贵不阿谀奉承,对平民不小瞧慢待。”在这段简短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引用、

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典雅,节奏明快,自然清新,结构工整,琅琅上口,极具韵律美,显示了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

通读李瑞环的讲话稿,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善于引用中国传统文化和灵活运用毛泽东思想是李瑞环讲话稿中的一大特色,在他的不少讲稿中古典诗词、诸子百家和《毛泽东选集》中诸如《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文章,被运用得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同时,他又非常善于进行语言提炼,讲话中一些原创性警句、格言,如:“改革过程中总会伴有阵痛,但必须是阵痛之后变成不痛,而不能越来越痛。”“江山是打出来的,成就是干出来的。”“讲政治人民至上,求真理实践第一。”“总结经验主要不应是文字上搬来搬去,而应是脑子里想来想去。”类似这样精粹而智慧的句子点缀在讲话中,既如明珠般光彩夺目,又如晨钟暮鼓、过耳不忘。

另一方面,李瑞环同志的讲话稿写作非常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歇后语、俗话、谚语,信手拈来,语言生动活泼,比喻十分贴切。比如:“要加快新城区建设,使新城区一块一块地形成气候,有了新城区,老城区就可以泻肚子――把人口搬迁出来。泻肚子是中医的一种方法,肚子的东西太多了,就想办法让它泻出来,泻完之后再慢慢调理。”“在重大问题上心里没有„底‟,工作起来就会老有顾虑。有句老话;„傻子过年看街坊。‟心里没底就只有当傻子。”“领导班子配备要讲究结构合理。一个班子就像混凝土结构,有钢筋、水泥、沙子、骨料。光是钢筋就没法受压,没有钢筋,混凝土一拉就裂了,所以要讲合理地配比。”、“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气,下了废棋不在意。其实废棋损失还大,它耽误了许

多时间和机遇。”这类极具“乡土气息”、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在李瑞环的讲话中俯拾即是。

有情:真诚率真,感人至深

一些秘书为领导所写讲话稿之所以难以打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真诚,缺乏激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讲话稿打动听众的重要诀窍在于以情动人。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所谓“情动于中方能言发于外”。我们读李瑞环的讲话稿不难感受到其字里行间的浓浓真情,而且这种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情植根于他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深深的爱。在此略举几个体现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讲话片段:“总得给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不能让人出门走路也害怕,在家里睡觉也害怕,坐飞机也害怕。不能给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不是无理就是无能。”“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它问题可以讲95%、99%、99.9%,唯独吃饭问题必须讲100%。”“要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重些、重些、再重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轻些、轻些、再轻些。”听到或读到这样的话语,难道你没有眼泪在涌动?我倒想起了艾青一句名诗:“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李瑞环的许多讲话感情充沛,充满激情,富于气势。比如他在一次全国政协会上谈到民族团结:“在中国,保持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实现人民的团结,都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讲任务,是56个民族的共同任务;讲任务,是56个民族的共同任务;讲任务,是56个民族的共同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的共同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的共同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的共同前途。56个兄弟民族情同

手足,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此汪洋恣肆的表达,决不是词语的堆砌、排比句的滥用,而是激情汹涌的自然流露。

李瑞环的讲话真诚坦率,说真话,道真情,比如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宗教信仰:“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你不信、我信,或者我不信、你信,这是个人的私事。不能因为你信神我不信神,或我信神你不信神,就对立起来。我妈妈信佛教,她要烧香,要吃素。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我很敬爱我的母亲,我们之间并没有因为信仰的不同闹矛盾。”这段话以自己的母亲信教为例来说明宗教信仰的自由,出语真诚,选例典型,非常具有说服力。

因此,要想让自己所写讲话稿打动听众,就应该像李瑞环那样投入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对人民深深的爱,字里行间融入浓浓的情。

推荐第7篇:哲学 提纲

哲学 提纲.txt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相思。 本文由27721297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讲 走近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广义:由马恩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 中国化了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1、社会历史条件

2、自然科学前提

3、思想理论来源

1、社会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政治条件

2、自然科学前提 19 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

3、思想理论来源 19 世纪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英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斯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和诞生标志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思考题

1、世纪之交马克思为什么能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思想家和最伟大的哲学家?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来源。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1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2、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3、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方法论:人们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说或理论体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根 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 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其一,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其二,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 ?其三,是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其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三、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形而上学: 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和静止的, 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 ?

3、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

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 唯物主义思想的历史发展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并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一种和几种具体的物 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迄今为止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但并不意味着唯物主义的发展到此为止。

(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1、古代朴素辩证法 ?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

3、现代唯物主义辩证法 思考题

1、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

3、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

4、简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范畴的历史演进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 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2、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 证法的统一) 。 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3 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实现了本体论 和认识论的统一) 。 列宁物质定义的重要意义 第三,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的局限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运动的含义 标志着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第一,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二)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 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静止的表现形式 一是指一事物相对其它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 二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在运动和静止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其一,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其二,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思考题

1、物质观的历史演变

2、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3、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4、什么是静止?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第三讲 意识

一、意识的起源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从动物的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4

(二)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 已” 。 唯心主义与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观点 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庸俗唯物主义: 19 世纪流行于德国的把唯物主义庸俗化的思想观点。 它把意识也 看作是物质。

三、意识的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性)的含义 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目的性和计划性

2、主动创造性

3、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

4、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必须通过实践

3、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受段

4、恰当的估计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二元论的对立

1、二元论:

2、唯心主义: 统一于意识、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心、感觉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精神

3、唯物主义:统一于物质

(二)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机械、呆板的统一 5 辩证唯物主义:多样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统一观的基本思想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 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 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

(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大厦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也 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 的结论。 思考题

1、意识的起源、本质、能动性?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

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2、联系的特点

第一,客观性 ?第二,普遍性 ?第三,多样性 ?第四,条件性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运动、变化和发展

6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的属性,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趋势。 包含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含义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是内部矛盾,也称为事物发展的内因。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是外部矛盾,也称为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7 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政策的理论依据。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性质的特殊性 地位的特殊性(力量的不平衡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第一,克服式 第二,同归于尽式 第三,融合式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相互区别:个性比共性丰富,共性比个性深刻 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思考题

1、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3、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及其意义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

5、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6、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1、质的含义

2、量的含义 认识质是基础、是前提,认识量是深化、是精确化。

3、度 关节点 认识事物度的方法论意义

(二)量变和质变 8

1、量变

2、质变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首先,相互依存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其次,相互渗透 第三,两种形而上学错误 4 掌握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实际工作中,要把远大理想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反对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和消极悲观、踏步不前的做法。

第一,要脚踏实地,注意量的积累和渐进。 第二,防微杜渐,促进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 思考题

1、什么是质、量、度? ?

2、掌握事物的度有何重要意义? ?

3、什么是量变、质变? ?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二、辩证的否定

1、辩证否定的含义

2、辩证否定的特点

第一,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二,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

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

4、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5、掌握辩证否定观原理的意义 9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三、否定之否定

1、否定之否定的基本内容

2、否定之否定的实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3、把握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的意义 思考题

1、肯定、否定及其关系 ?

2、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

3、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什么?意义何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的本质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主体 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

2、客体 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认识关系 实践关系 价值关系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1、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

2、坚持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3、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旧物主义反映论。第一,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它把认识过程看作是主体 10 被动接受客体刺激的过程。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观点,认为人是在自觉地、主动地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

(二)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具有摹写性)

2、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反映具有创造性)

(三)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1、实践 实践含义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现实性(包括实践的要素,实践的结果,实践的水平、深度、广度和发展过 程)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首先,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第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其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两种情况) 正确的认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

2、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

3、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11

4、什么是实践?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认识的发展规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辩证的运动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一)感性认识

1、含义 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 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基本形式 感觉 知觉 表象

3、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 具体(形象)性

(二)理性认识

1、含义 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借助于抽象的思维对感性材料进 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 识。

2、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3、特点 一是间接性 二是抽象性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

1、相互依赖

2、相互渗透

3、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唯理论和经验论

(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获取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 料;

2、必须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思维加工,把感性材料加工成概念和理论。

二、从认识到实践 12

(一)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1、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应该是正确的。

2、理性认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

4、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5、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一)认识运动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因

(二)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 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三)意义 第一,说明,认识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第二,认识辩证过程,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也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思考题

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2、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3、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

4、如何理解认识运动总规律? 认识的真理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一)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 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二)真理的本质特征 客观性: 其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 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其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 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是客观的,因而是一元的。

(三)唯心主义真理观 唯心主义真理观即主观真理论 ,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

1、马赫主义:

13

2、实用主义:

(四)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对立统一

1、相互对立:谬误是指人们对客体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

2、辩证统一 相互依存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一,真理转化成谬误 第二,谬误转化成真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绝对性 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其一,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其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

(二)真理的相对性 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有条件 的。 其一,从认识的广度 看,人们的认识有待于扩展。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 看,人们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作为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其次,任何真理都处在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中。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相联系。

(四)意义 首先, 这一原理可以使我们树立一个科学态度——对任何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其次,这一原理也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权威标准、众人意见标准、实用标准是主观标准。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1、真理的本性是主观的认识和客观的实际相符合。

2、实践本身的特点(直接现实性)决定了它能够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坚持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三)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4

1、绝对性即其确定性、无条件性。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无限发展的实践最终能鉴别认识的真理性。

2、相对性即其不确定性、有条件性。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 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 思考题

1、真理及其本质特征。

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4、如何理解实践标准?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

素等,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 在的反映。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是对社会存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一)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

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水系、矿藏和动植物分布等。

2、地理环境的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地理环境能够通过生产而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第三,地理环境能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

3、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 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5 地理环境决定论(孟德斯鸠) 21 世纪呼唤生态文明

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第二,地理环境不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受生产方式的制约

(二)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人口因素

2、人口因素的作用

人口因素是指是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迁徙及其变化规律。 ?第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 ?第二,不同的人口状况(数量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一,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第二,人口因素不能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 ?第三,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受到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

人口决定论

3、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

(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1、含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特殊结合方式。

2、原因

其一,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二,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其三,它的变革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

三、社会意识的结构及其特点

(一)社会意识的结构 社会意识是一个复杂的观念系统,它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层次。

1、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从意识的主体范围看

2、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意识的水平、层次角度看)

3、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从是否 属于上层建筑的角度看 16

(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是指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社会意识按照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去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一是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根源 ?二是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1.1 ?1.2 ?1.3 ?1.4 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社会意识也是狭义的文化现象,狭义的文化仅指社会的精神现象。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就是狭义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变革的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

2、如何理解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3、试述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的含义 力量,它体现着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2、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 ?1)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17 –劳动对象 –劳动者

2)非实体性要素(智能型要素)

–科学技术、科学管理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潜在的生产力; 但它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基本要

素中去,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在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内涵

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物质

关系,它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2、生产关系的构成 1)从静态角度分析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作用) –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产品的分配关系

2)从动态角度分析

–生产关系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四个环节构成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1 ?1.2 ?2.1 ?2.2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主要内容 1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2.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2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应当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达到新

的基本适合。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1 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为人们正确理 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 ? 2.2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理论依据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中, 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

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二)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

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2、上层建筑通常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政治上层建筑; –二是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通常叫社会意识形态。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 ?2.2 “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方向、调整变革) ,上层 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意义 ?2.1 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全面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 理论依据; ?2.2 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中国的政治 体制改革理论基础。 19 第三讲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 和发展。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革命与改革) ,从根本上影响 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五、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否认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的决 定作用,宣扬少数优秀人物创造历史,因此被称为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主张: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

(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四)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2、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3)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如何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创造者、社会制约性)? 3.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及评价原则? 4.论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规律的内容及意义 5 试述群众路线的思想理论基础及意义。 20 1

推荐第8篇:《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近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著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一种很神圣、很正统、很严肃的感觉。《学哲学用哲学》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亲切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主动学习的亲和力。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而能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学习《学哲学用哲学》的体会:

一、学点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

这是李瑞环同志的切身体会,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书中说到:‚有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完全是经验之谈,我非常赞成。‛这些发自内心的讲话,对我们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好称之为智慧学、明白学的哲学是很有示范作用的。

二、怎样才能学好哲学

正确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掌握了理论,就可以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矛盾现象中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方向,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找到解决的基本方法。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习‚两论‛(《实践论》、《矛盾论》)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真正学懂了‚两论‛,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联系经历过的实际,结合历史的经验来学,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他提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学;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一方面强调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强调刻苦认真的读书。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努力读懂弄通。李瑞环同志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各级干部工作要艰苦,思想更要艰苦。他说:‚付出辛苦,不仅仅是胳膊腿勤,很重要一条是思想必须艰苦。事实上,思想的艰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才是最重要、最困难的。应该既能深入下去,又能坐得住,看东西,听意见,想问题,憋主意。‛这些话一针见血,很有针对性。现在,有些干部面临事情很多,天天忙忙碌碌,屁股坐不住,如果自己不自觉挤时间学习,不经常翻翻书,就会变成事务主义者。脑子不补充营养,就会被掏空。他还要求干部‚要力争把文字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一致起来,不然,就将是会写的不会办事,会办事的不会写。‛当然,作为一名机关青年干部,更应该认真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学哲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

三、哲学能教我们如何做人

做人要正直,李瑞环同志说:‚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工作来是庸才,一切活动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掌权就搞独裁。必须防止这种人投机上来。‛《学哲学用哲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阐述,到处体现了和的思想,提倡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要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他说:‚不但要懂得斗争的绝对性,还要懂得斗争的多样性。筷子与肉斗,肉到嘴里;手术刀与人斗,可以去除病灶;扁担与肩斗,可以把水挑进家里。这些都是斗嘛,为什么一说斗,非要你把我整垮,我把你整垮呢?‛‚中国人倒霉的时候容易团结,打胜仗后常常不团结,历史上这样的事很多,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的教训。‛‚冷静地想一想,掌声、歌颂未必真帮忙,批评、反对不是都添乱。‛也许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总体上,当前的社会心态还比较浮躁,有些人热衷于与人斗,有些人喜欢个人出风头,有些人习惯听赞扬声。读一读《学哲学用哲学习》,听一听一位老者的教诲,无疑是服用一副清醒剂。所谓做事先做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个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总之,通过学习《学哲学用哲学》,使我增长了见识、增长了知识。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点哲学,终身受益‛。

推荐第9篇:《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孙爱芬

《学哲学用哲学》是本值得一读的书,是一本读了以后长见识、长知识、增智慧、添聪明的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一种很神圣、很正统、很严肃的感觉。这本书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亲切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主动学习的亲和力。这本书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一是学点哲学,终身受益。这是李瑞环同志的肺腑之言,切身体会。他在书中说到:‚有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完全是经验之谈,我非常赞成。‛这些发自内心的讲话,对我们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好称之为智慧学、明白学的哲学是很有示范作用的。

二是怎样学好哲学。李瑞环同志提出‚学哲学主要是学好基本观点‛,‚下大力量把基本观点真正弄懂,并且能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能力,这就是我们学习哲学的目的。‛本书列的十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分若干个题目,这些专题和题目,其实就包含了哲学的基本观点。至于学哲学,从哪里入手、入门呢?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习‚两论‛(《实践论》、《矛盾论》)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真正学懂了‚两论‛,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联系经历过的实际,结合历史的经验来学,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他提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学;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一方面强调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强调刻苦认真的读书。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努力读懂弄通。

三是活学活用哲学原理的典范。本书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用我们熟悉的历史经验,用我们曾经经历的工作,用具体的工作实践,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因而,读起来不枯燥、不艰涩,使人感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书中结合毛主席纪念堂建筑工程的施工实践,谈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既生动具体又晓之以理,堪称理论联系实际的范例。此外,这本书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的特点,就是用平实的语言,老百姓的语言,将古今中外哲人贤者的典故、语录等随手拈来运用到说理论述中,使文章和讲话生色不少,也使理论的阐述生动起来,给人留下难忘印象。李瑞环同志的语言风格是很有特色的,有些说法早就脍灸人口。在书中,比较集中体现在《处处都有辩证法》这一节中,比如:‚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人类的知识有两个特点:从纵向讲是知识的延续性;从横向讲是知识的借鉴性。人类社会知识的发展,纵向靠继承,横向靠借鉴。‛等等,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很多。

推荐第10篇:学哲学用哲学专题学习体会

学哲学用哲学专题学习体会

在学校党委的号召下,近期我进一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和关于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指示精神,重温《实践论》《矛盾论》,并进行专题学习。现将学习结果总结如下。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所以重视哲学,源于他对哲学、思想、领导者、执政之关系的深刻认知和理性自觉。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重视哲学,首先源于他们对哲学、思想与领导者的关系有深刻体认。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掌握权力乃至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人,首先应当具有哲学智慧和哲学思想,应当把拥有哲学智慧和思想作为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资质和条件,应当把真正掌握哲学智慧和思想,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自己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重视哲学,其次源于他们对思想力量的深切认知。当今时代,除了政府(权力)力量、市场(资本)力量、社会(人民)力量发挥重要作用外,思想的力量也日趋突显出来。思想的力量作为总开关和总按钮,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用思想指导工作越来越突出了。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重视哲学,还源于其政治自觉和执政自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其主导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逻辑支撑;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执好政、用好权,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第11篇:《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体会

用哲学的心境去生活 以恋爱的心情来读书

——《学哲学 用哲学》读书心得

拿到《学哲学 用哲学》这套书的第一时间我就上豆瓣查了评价,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多少不同的声音出现,硕果仅存的3篇评论中还是获得三分之二的正能量。全书平实通俗的语言想必对于任何没有接受系统哲学知识洗礼的人来说也能做到易懂,是一本受众群体很广的读物。哲学在百科上是这样定义的,它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思想等有关。而在日常用语中,哲学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者团队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说到信仰和态度,再说到读书,我想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受吧。那么,他们之间又是如何影响生活、影响追求幸福、影响我们读书的呢?

1、形而下的生活

生活笼统的分为形而上的生活和形而下的生活。而我们都发现形而下的乐趣怎么就比形而上的乐趣乐那么多呢?越形而下就越有乐趣,读历史比读哲学有趣,读八卦比读历史有趣,看电影比读书更有趣。这是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中为自己也为大众发问,她总结了下是因为形而上的生活它缺乏物质的光泽,没那么吸引人罢了。我一直笃定检验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是否真的有兴趣的标准就是这件事能否把他或者她从网络灌水/八卦中拽开。当

1 你面对一条刘强东和奶茶妹妹领证的新闻,能够像大禹过家门而不入那样泰然自若,做到不点击而直接跳入“另一件事”时,那么恭喜你终于找到人生的目标了。何其容易,太多时候我们被形而下的五光十色迷住,陷入焦虑,无法静下心来做一件事,浮躁坐在我们中间太久了,我们需要的是拨开乌云的勇气。

2、幸福最值得追求

幸福的能力包括智力上与精神上的,想要智力上的能力必须培养独立思考的兴趣与习惯,想要培养精神上的能力就多读经典,同大师对话;勤写日记,与自我为友。有人说“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谈心的活动。和别人谈心前应该和自己谈心,和自己谈心就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这样才能品尝高层次的快乐,也就是拥有幸福。

3、我们都是大师的学生

周国平在暨南大学演讲提到幸福是一种能力,包括智力的能力与情感的能力。不管哪一项,获取的途径都是读好书与写日记。而读书,不可以胡乱阅读,周国平的建议是阅读经典。他谦虚的说:“我读许多经典,别人叫我大师我感觉很不好意思,我知道自己不是大师,当代无大师,我起的作用不过是构建起普通人与大师间的桥梁。你们不要做我的粉丝,我也不做任何人的粉丝,我们最好是同学,我们都是大师的学生。”

读好书,写日记,用哲学的心境去生活,以恋爱的心情来读书,追求幸福,追求优秀。

2

第12篇:《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心得体会

学好哲学 终身受益--浅谈李瑞环同志的哲学思维

我喜欢看李瑞环同志的文章,爱听李瑞环同志的讲话。所以爱听爱看,不只是因为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工作过,讲的许多事是我们身边的或亲历过的,听起来亲切,看起来熟悉,更因为李瑞环同志的文章、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用心琢磨出来的,既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又语言生动、哲理深刻,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他的文章、讲话只要是公开发表,我都注意看,每次都能从中收获新意,受益匪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瑞环同志的《为人民办实事随谈》出版,里面充满了哲学思维的精华,当时我就认真读过,有些篇目还多次重读。最近,他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出版,比《随谈》的内容又丰富了许多,在编排上突出了哲学的主题,分为“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坚持群众观点”、“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十章,再加上首尾两章:“提倡大家学点哲学”和“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由于我曾经搞过哲学教学和哲学研究,所以对《学哲学用哲学》的出版尤其倍感兴奋。[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wmxz.cn,找范文请到xiexiebang.com]

读这部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李瑞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感情。他说:“我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李瑞环同志的哲学情结。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这是李瑞环同志的一条非常深刻的体会。他认为,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学的问题。他说:“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选择”。信仰不是迷信,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都不要迷信,但却可以信可以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钻,只有钻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尝到了甜头,才会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钻,这里关键是个“信”字。李瑞环同志把学、懂、用、信的顺序做了调整,把“信”提到了第一位,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说根本不信、就是半信半疑的人,也是决不会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还发现,有些搞哲学的人,违背了唯物论、辩证法,走入了歧途,究其原因,恐怕是把哲学当成了自己的职业,而没有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终身信仰的缘故。

为用而学,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几十年从未间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学哲学,主要是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他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这“三个容易”,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对学哲学这一理论武装过程中规律性现象的深刻揭示,从而为哲学的解放提供了一条可信、可靠的道路。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学以致用,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曾

经把学风问题作为党性的第一表现,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必要把端正学风、搞好理论武装(不是包装),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我们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善于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李瑞环同志多次谈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回忆说:“1965年从工人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在一次会议上,他还总结了做好领导工作的三句话,就是: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究工作。从李瑞环同志的

成长和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在他手里运用得非常自如、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位。比如,讲总结经验。他认为,总结经验的整个过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总结经验要应用理论,学习理论要结合总结经验。并强调总结经验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材料,第二要有武器,第三要有加工的本事。他把唯物论、辩证法和主观能动性运用于总结经验,用活了,用神了。在李瑞环同志的工作实践中,占主导的是哲学思维。哲学思维成就了李瑞环同志,成就了他所从事的事业。我们从中也更加感悟到一个真理:“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学哲学用哲学》的出版,无论是对哲学的普及,还是对干部的成长,都是不可多得的极好教材。愿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书,一定会从中受益。

第13篇:《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心得体会

学好哲学 终身受益--浅谈李瑞环同志的哲学思维 我喜欢看李瑞环同志的文章,爱听李瑞环同志的讲话。所以爱听爱看,不只是因为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工作过,讲的许多事是我们身边的或亲历过的,听起来亲切,看起来熟悉,更因为李瑞环同志的文章、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用心琢磨出来的,既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又语言生动、哲理深刻,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他的文章、讲话只要是公开发表,我都注意看,每次都能从中收获新意,受益匪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瑞环同志的《为人民办实事随谈》出版,里面充满了哲学思维的精华,当时我就认真读过,有些篇目还多次重读。最近,他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出版,比

第14篇:读《学哲学用哲学》有感

读《学哲学用哲学》有感

提起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可能大家都有所了解。2年前,我买了一套大致浏览过,暑假期间我再读此书,真有爱不释手之感,贯穿全书的哲学思想、先进理念和成功范例,就像电光火石一样,灿然在目,感受至深,又像轻轻飘来的缕缕花香,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

《学哲学用哲学》全书主要收录了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工作讲话,他用轻松而不失庄重,严谨而不失诙谐的大白话讲述了深邃的哲理。用“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谁也不希望总是过冬天”的事例,提醒人们看待事物要客观,看主流、看本质;用“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的比喻,表述干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的道理;用“秀才的老婆生孩子在炕上叫唤,秀才写文章没词在地下叫唤”的故事,强调总结经验要下功夫搜集材料,不要硬憋作假文章。轻松的字句背后,弥漫着浓烈的哲学气息,给人洗礼般的清爽与剔透,倾注了一位长者睿智而耐心的教诲。李瑞环同志运用马克思哲学对执政党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许多重要论点。他讲到发展,坚持“发展是永恒的,要重视稳定、稳妥、稳步的发展,坚持协调渐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些观点与今天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内涵与实质都是一致的;他特别强调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和为贵,和以处众、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内和外顺、和顺济众,为了大目标需要大团结,协和万邦、树立和平、合作、合理、和气的对外形象”,并在政协统战、对外交往等工作中躬身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与我们今天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李瑞环同志特别强调要坚持群众观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办事靠大家,荣誉给大家;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这些观点都需要我们牢牢记取。

李瑞环同志在与该书编辑人员谈话时曾这样说:“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我学哲学主要是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我读到此,就想起了“理念、思维、习惯”这组关键词。这3个词对于丰富人的思想、引领人生、指导工作非常重要,处理好这3个问题,也正是学哲学用哲学的现实实践,读了这本书,我对这3个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理念,也就是观念、思想,对一项工作来说,就是指导思想,对一个人来说,可以理解为人生信条和处世原则。思维,即思路,是开展某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思路或基本方法,一个人处理事务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方式。习惯,就是开展某项工作的惯用模式,实现工作目标的举措,一个人行为中比较稳定的部分,习惯也就是实现理念、落实思路的惯用的手段。纵观三者关系,理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习惯,习惯兑现思维,思维兑现理念,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个别的循环反复的过程。科学的理念引导正确的思维,派生良好的习惯。科学发展观是先进的理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思维和思路,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具体到建立并实施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具体问题都是行之有效的习惯。

联系到办公室的服务工作,“在思考状态下工作,在研究状态下实践,坚持‘三用心’(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实现‘三满意’(让领导满意、让基层满意、让师生满意)”,就是我们要秉持的服务理念;“树立形象、避免差错,畅通信息、争取主动,周到服务、热情服务,群策群力、共创和谐”就是我们应有的思维和开展工作的思路;具体到文秘工作,“出门写材料、全员报信息”就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工作常态。经常性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师生中,畅通信息、掌握实情,带着问题思考,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工作。一入门就找问题,一着手就勤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就能当好参谋,就能争创一流。

李瑞环同志指出,“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哲学是我们的思想武器,更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哲学,学会用哲学,通过不断丰富理念,不断创新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提升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修养,争做“创先争优”活动的排头兵。

第15篇:学哲学用哲学读书笔记1

提倡大家学点哲学

学习哲学意义重大

第一,从理论意义上讲。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学好哲学,掌握了一般规律,有助于认识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般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

第二,从现实意义上讲。在对待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幼芽时,既肯定、保护、扶植,又不忘去掉附着在它身上的旧事物残片;在处理两难选择的问题时,既要果断又要瞻前顾后,使之对全局产生有利影响,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一些铺垫。

第三,从个人的进步和提高来讲。哲学是“明白学”,许多事情只有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

领导干部要把哲学作为一门基本课程

领导干部的任务主要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解决问题。

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由哪里入手

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精力和实践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再聪明的人也只能做有限的事。 学哲学主要是学好基本观点,如唯物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生产力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

当前哲学仍然可以提倡从学“两论”入手,《实践论》和《矛盾论》。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使人们在对工作的追求、进步的追求、个人爱好兴趣的追求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熏陶。

关键在于端正学风

方法可以讲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

坚持联系实际的学习,使工作的过程成为理解、验证、应用理论的过程,把读书学习同研究解决工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点哲学,终身受益

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的学问,讲的是事物最根本、最普通的规律。哲学的意义在于你能不断地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从感觉达到理解。

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

一、从客观实际出发

物质第

一、客观第

一、存在第一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这种认识和改造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在我们的主张里,物质第

一、客观第

一、存在第一。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其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这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人们要想把工作搞好,取得预想的结果,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规律。规律是稳定的,是反复再现的。认识了规律就可以预见未来,行动就能自觉。

注重实际是辨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

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正确的认识则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注重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辩证唯物论。

毛主席曾指出:共产党员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从“本本”出发,不能从经验出发,不能从想象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把中央指示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所在的部门和地区中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必须同客观实际相符合,客观世界是第一位的,主观世界是第二位的,存在决定意识。人之成功,是由于主观努力符合客观实际。人之失败,是由于主观与客观脱节。

事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性质决定的,从实际出发,就是从特殊的实际出发。

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应当提倡塌下心来想问题,扑下身子干实事。

只有原则和理论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但原则、理论必须以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材料作依据。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靠我们的干部、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塌下心来,深入实际,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艰苦的、系统的、综合的研究工作。

空谈误事,空谈误国,实干兴业,实干兴邦。

我们大力提倡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重实效;提倡具体抓,抓具体,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作风。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注意解放思想,反对僵化和保守,强调勇于探索和实践。改革顾名思义就是要改变、革除、创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必须强调,对于上级的指示,要从总体上把握其精神实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而不能简单地照抄照转,也不能各取所需;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在指导工作时,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而不能搞一刀切;对于左邻右舍的新办法新经验和各种信息,要根据中央总的精神和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取舍,而不能听见风就是雨,赶时髦,随大流。只要我们全党上下都能自觉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我们就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事物,解放思想也不能一劳永逸。客观世界的运动永无休止,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我们要敢于自以为非,善于超越自我。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自知之明、自胜者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领导者必须满腔热情,眼睛向下,“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集中智慧,善于发现和扶植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既总结自己的,也借鉴别人的,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解放思想必须以客观实际为依据

思想不解放的表现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常常迷信书本,用书本来套当前实践;常常迷信过时的规定,拿过时的规定来套实际工作;常常迷信过去,习惯于30多年的那套老做法,对为什么要改想不通;常常迷信别人,看别人怎么干的,自己再怎么干。

解放思想,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按照事物本来的固有的规律去办事,如果书本上讲的、以往政策规定的、过去实行的、别人干过的,与当前实际工作不符合,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符合,就要敢于突破。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第一。客观事物运动和发展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真理都是相对的,当然,由于不断地接近客观规律,也就有绝对的意义。这就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一个不断探索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任务。只有勇于和善于实践的人,才能探索和掌握事物本来的规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第16篇: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学哲学贵在运用

文章标题: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学哲学贵在运用

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来被看作是最高意义上的“智慧之学”。学哲学,可以使我们变得聪明,就象李瑞环同志所说的,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

但是学哲学有个怎么学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作为

基层人民银行的领导干部,我们学习哲学的目的同样也在于运用。把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是哲学工作者的事儿,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分析矛盾、研究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我们就没有必要象哲学研究者一样,花大精力去钻研所有的哲学著作。我们的精力有限,要集中精神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不学习哲学,不研究哲学,不懂得哲学,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这两门理论。这就是说,我们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我自己的学哲学过程中,我就非常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2006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我从XX市中心支行调任XX中心支行行长。我长期在XX工作,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和一整套工作方法。到XX以后,一切都是新的。人是新的,工作环境是新的,面临的问题和条件也是新。怎么办?我就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次召开科长、一般同志、女工、老干部、县支行行长座谈会熟悉了解情况,对比XX的情况,从比较中寻找基层人民银行工作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民银行工作经验和所掌握的一般规律,从实际出发,针对XX中支的具体性、特殊性,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研究确定了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得到了XX中支全体干部职工的认可,也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年初根据XX分行的工作部署,结合XX实际,确定了党建、县支行改革、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信息调研、央行文化建设、内控机制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等八大工程项目,确定了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既贯彻了XX分行的工作部署,又结合XX的特殊性有所创新,得到了上级行领导的肯定。这就是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指导工作的实践。在指导信息调研工作中,我就运用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来指导实践。随着XX银行职能的调整,信息调研工作越来越成为基层银行的重要工作任务。鉴于目前人员素质和信息调研力量分散的客观情况,我们抽调业务素质高,精于写作的人员组建了信息小组,整合了信息调研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全辖34个中支都在探索信息调研工作的规律,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调研水平,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保持信息调研工作的优势,我们就得有所变化,有所创新。根据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信息调研工作也不例外。我们就认真分析信息调研工作发展变化的规律,针对其他中支采取的措施,对照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别人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不但形成了人员的更新机制,而且也总是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总是站在变化的前沿,领导着变化的发展方向,截止三季度末,据初步统计,政务信息工作居全辖第一。在工作中,作为领导干部,还要学会分析面临的矛盾,看看一定情形下的主要矛盾,就是在许多种矛盾中需要首先解决的矛盾。这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突出重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年初确定工作目标时,我就提出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主线,履行好XX银行的各项职责。这就是在分析XX中支的实际情况之后,得出的结论。我认为XX中支人员素质较高,2005年是XX分行的A级行,基础比较好,有一定的条件来创建文明单位。而且文明单位的创建涉及人民银行工作的方方面面,只要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就会很好地带动其他工作的开展。从近一年的实践来看,效果还是很好的,XX辖区干部职工精神面貌一新,工作干劲十足,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提高,和谐向上的氛围已基本形成。这些只是我在学哲学用哲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也是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工作实践的一些尝试,从效果来看,应该说还是明显的。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工作能力的增强来说,确实体会到了陈云同志所说的一句话,学点哲学,终身受益。

《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学哲学贵在运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哲

学用哲学心得体会-学哲学贵在运用。

第17篇:读《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有感

读《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有感

读书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充实自我的机会,更是一个享受人生的过程,书籍为我带来了知识、力量与快乐。在我看来,书不是为了某某目的而去阅读,而是随心而阅,率性而读,也因此虽酷爱读书,但往往“收获甚微”,更无文人墨客般的风骨。

说起近来我刻意去读且对我影响较大的书,就属李瑞环同志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哲学,一个博大而精深的领域,我从未想去“染指”,也一直觉得以我这种懒惰又随意的性子,很难坚持下来。提到哲学,我不得不回忆起高中政治课上的物质与意识、唯物与唯心,还有那大段大段的重点……后来通过朋友的推荐,也曾翻过《苏菲的世界》,然年纪轻,读来甚是波折,以致无疾而终,其后又对心理学起了兴致,进而不自量力地涉猎佛洛依德,以上就是我对哲学的全部认识,粗浅且片面。我曾想,这些哲学家的脑子构造是不是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不然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是不是我看多了哲学书,我也就离现实越来越远了呢?

但当我捧起厚厚的两卷《学哲学用哲学》时,对哲学却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书中的哲学特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信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体系。全书正文共有716页,约55万字,分十个专题阐述了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荟萃的思想观点和积累的经验总结,层次非常清晰。文风朴素清新、

平中见奇,语言通俗易懂,诙谐生动。除个别篇目外,均选自作者1981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文稿。

学点哲学,终身受益。这是一位长者的谆谆教诲。他在书中说到:“有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完全是经验之谈,我非常赞成。”这些发自内心的讲话,对我们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好称之为智慧学、明白学的哲学是很有示范作用的。

这本书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可以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来自理论的力量,让人惊讶地发现原来高深的理论竟能与现实工作如此紧密而完美的结合。以前自己也曾学过、甚至背过那些精辟哲学理论,但却始终不得要领,走不进哲学这扇大门,甚至认为概念是概念,工作是工作,学归学,用归用,真正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而同样的理论、

同样的概念、同样的哲学,让作者娓娓道来,却像马良有了神笔,生动鲜活了起来。他不但学得深入,而且用得精彩,学习与工作完美地实现了“无缝对接”,这也是李瑞环同志做好工作的本源所在。他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各项工作中不断渗透哲学思想,演绎哲学理论,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穷的魅力和巨大实践力量。

虽然我还没有完全领悟作者最深邃的思想精髓,但似乎我已经感受到了他对哲学的热爱与信仰。正如他在书中提到:“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我学哲学,主要是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最基本的是哲学原理主导着我的思维。”,“关于学哲学,还有一句老话,人们不经常讲,但我的体会非常重要,这就是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我认为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学的问题。”作者这般坦诚相告,我又怎能不为所动,每每读到兴起,都会不由自主地跟随他的思路、信服他的观点,因为我在书中看到的不再是无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作者一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清晰、明确、执著的追求。我不禁想到,在当今信息爆炸,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对自己选定的道路执此一生,无怨无悔?我可以么?

越深入这本书的精神,越觉汗颜,越感觉对于知识的贫乏。读书并不只是一种消遣,学习也并非一件苦差事,全看个人如何对待。人活一生难道是就是碌碌无为?我想短暂的生命禁不起这

样挥霍,也实在不应该被这样挥霍。读书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为了提高,这应该是我们长期及至终身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到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用哲学原理武装我的头脑,指导我的工作。

第18篇:为党和人民事业学哲学用哲学

为党和人民事业学哲学用哲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员干部学好哲学,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所必需。在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再谈谈陈云同志和学哲学用哲学,既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也会对领导干部有所启发。

陈云同志既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又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1931年成为临时中央政治局成员、1934年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到1992年从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他经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长期处在党中央的最高决策层。有这样经历的,大概只有邓小平同志和他。

陈云同志的业绩是多方面的,突出的贡献主要有:第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曾经称赞他所主持的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工作: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接着,他又成功主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执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说“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指的就是他。改革开放时期,陈云同志又以战略性的远见,提出许多关键性的决策,如1979年提出“要有两三年的调整时期,才能把各方面的比例失调情况大体调整过来”。邓小平同志对这件事评价很高,并且在几年后说:如果没有这次调整,就没有今天的形势。第二,在党的建设方面,他曾担任7年中央组织部部长、9年中纪委书记,在党内立下很多重要规矩。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最早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主张“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这些名言,对党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什么在同样或相似的环境中,各人的成就和贡献有大有小甚至有成有败?为什么陈云同志能够创造这么多常人难以企及的光辉业绩?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他极端重视学哲学,要求人们把学哲学放在生活和工作中异常突出的地位。他的女儿回忆道:“爸爸在江西工厂„蹲点‟的时候跟我讲:毛主席之所以能够领导我们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也是毛主席非常高明的地方,就是他用哲学思想培养了一代人。”“每当他讲到毛主席在延安要他学哲学的时候,我就看到他两眼放光,非常激动。”

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 陈云同志重视学哲学,从来不是把它当成书斋中那种脱离实际的空谈,而是出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力求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作为引导行动的指针。

他多次强调: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他认为这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于我们党的身上,我们有这样的责任,不能搞坏,搞坏了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全国人民的得失。”

陈云同志谈学哲学重要性谈得最多的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延安时期特别是延安整风中,另一个是改革开放时期,都是中国共产党面对重大历史性变化的时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并且在变化中跨出重大的新步子,首先需要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处在这种时期,更需要把学哲学的问题提到异常突出的地位。

延安整风的基本问题是整顿三风,其中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也就是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来总结党以往犯“左”倾错误的根源。陈云同志几年后在《怎样才能少犯错误》的报告中讲道:“我们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呢?在延安的时候,我曾以为自己过去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主席对我说,你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他要我学点哲学。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还是对我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他以张国焘的经验并不少为例加以说明。第三次毛主席同我谈这个问题,他仍然说犯错误是思想方法问题。后来,我把毛主席从井冈山到延安写的东西都找来看,研究他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再次考虑,错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得出一条结论,是由于主观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偏差。凡是错误的结果都是由行动的错误造成的,而行动的错误是从认识的错误来的。认识支配行动,行动是认识的结果。”他后来和邓小平同志说过这段经历,邓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说:“延安整风,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就是从根本上而不是从枝节上解决问题。”

陈云同志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在组织部内组织了一个包括副部长李富春在内的6个人的学习小组学习哲学。这个学习小组每星期一上午开会,雷打不动,一直坚持下来。小组成员中陈云同志的工作是最忙的,但他从来没有欠读一章一段。以后他多次说:在延安那一段学习,得益很大。他的夫人于若木说:他读起书来,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程度。毛泽东同志也称赞道:“陈云同志有„挤‟的经验。他有法子„挤‟出时间来看书,来开会。”

改革开放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大量出现的陌生问题,更要求主观认识能符合迅速变化的客观实际,这是很不容易的。陈云同志和许多老同志又正要退下来,对缺乏足够经验的年轻领导干部抱着很殷切的期望。于是,他再次着重强调学哲学的极端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统一全党的思想。陈云同志向邓小平同志“建议中央提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两天后,邓小平同志向《决议》起草组谈了陈云同志的意见,并且说: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陈云同志也对起草组负责人说:“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

1987年,陈云同志已准备从第一线退下来。这是新老交替的时刻。陈云同志对新的中央负责人叮嘱什么呢?他说:“过不了多少年,党和国家的全部领导重担都要落在你们一代身上。”“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希望能够组织政治局、书记处、国务院的同志都来学习哲学,并把这个学习看成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这是一位年过80的卓越的老一辈领导人总结毕生经验,对后来者的期待和嘱咐。其中,他突出学习哲学、把思想方法搞对头,称之为“最要紧的”,这确实很值得我们深思。

把主要精力用在把握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上 陈云同志提倡学哲学,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实事求是,是要使主观认识符合十分复杂的、并且在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不能简单化庸俗化地去对待它,那样不可能真正懂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前面所说陈云同志学习哲学时付出的那种艰苦努力,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必须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把握它的精髓上,那就是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陈云同志常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就是这个意思。

他回忆道:“在延安的时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唯实”。在作决策、采取行动时,必须先进行切实而周密的调查研究,把各方面的事实真正弄清楚,经过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陈云同志把它看作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他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这是他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

可以看一看陈云同志是怎样工作的。1961年1月,为了进一步克服当时的严重经济困难,毛泽东同志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陈云同志在这时进行了农村调查和煤炭冶金工业调查。农村是经济困难最严重的地方。中央领导人分别到各地农村进行调查。陈云同志用5个月时间分两次到10多个省市进行调查,其中最突出的是这年6月到青浦县小蒸公社进行1个月的调查。他住在农民家,吃在农民家,上午开座谈会,下午到田头、养猪场和农家作实地考察,把群众议论最多的问题归纳为3个:母猪公养还是私养,农作物种植的安排,自留地的处理。那时全国猪肉供应紧张,母猪公养还是私养实质上是要不要放宽农村政策的问题,也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陈云同志考察了小蒸公社15个养猪场中的10个,又听取农民的看法,仔细比较公养和私养的利弊,总结出公养的苗猪死亡率高的6个原因,确定还是以私养为宜。农作物种植的安排,直接反映干部主观、蛮干、瞎指挥的问题。增加自留地,有助于减轻农民口粮不足问题以渡过难关。这样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在平时,陈云同志经常到商店、菜场等去看看,遇到重要的统计数字自己打算盘计算,这样来了解市场和经济运行情况。采取重要措施后,他几乎天天向有关部门了解推行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以检验决策实行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为什么陈云同志领导经济工作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为什么其他人视为畏途的许多“老大难”问题,在他手中常能得到成功解决?为什么他说的话和做的事总是那样实在并且切中要害?原因就在于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正确的,他的决策是根据对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作出的。而那些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最后拍屁股走人的干部,同他的做法截然不同。对此,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有的同志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

掌握交换、比较、反复这个辩证法

从实际出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常常包含相互矛盾的多个侧面,并且不断发生变化,不是一眼都能看清楚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需要经过一个在实践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决不能把走马观花时获得的一点粗枝大叶的印象、甚至一些道听途说的话当作客观实际的全部,而且还自以为是,那样没有不跌跤的。

人们常说陈云同志处事“稳”和“细”,这确是他的特点。他曾说过:“我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事实办事。但犯错误的人,并不都是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的,而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为了减少和避免认识客观事物的片面性,陈云同志提出了“交换、比较、反复”三种方法。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交换一下意见,就会得到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比较,是对各种不同意见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不仅要看到正面,还要看到反面;不仅要听正面的意见,也要听反面的意见,这样才能使判断更正确。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对关系重大的问题尤其应当这样。他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唯物论,“交换、比较、反复”是辩证法,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陈云同志对重要问题的判断和决策,从不简单地照抄套用那些现成的方案,而是敢于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种探索总是慎之又慎,力求做到最切合实际状况。他在拿定主意以前,会请别人补充情况或提出各种分析看法,然后他把方方面面的情况综合起来再思索,把思索出来的东西讲给别人听,征求意见,直到修改满意为止。一旦把事情弄清了、看准了,就下最大的决心,顶住各种压力,坚持贯彻到底,做出结果来。

可以看一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3年,陈云同志如何处理异常棘手的粮食统购统销问题,作为例子。那时候,粮食供销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紧张,不法私商的投机活动又十分猖獗,粮价上涨,全国刮起一股抢购粮食之风,人心开始浮动。负责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说:“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要选择一个,都是危险家伙。”怎么办?他广泛听取意见后,考虑了八种处理办法,如只配不征、只征不配、原封不动、统购统销等,慎重地比较每一种办法有什么利、有什么弊,最后得出结论:根据现有情况,处理办法只能是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配给,合称为“统购统销”。为了照顾农民的利益,在征购数量和牌价等方面都作了恰当的规定。事实证明,在物资十分缺乏、经常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居民能得到起码的生活必需品,这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正是根据自己一生成功和遭受挫折的切身经验,这位老人在晚年一再叮嘱后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1989年9月,他又写信给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说:“我最近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应该组织中顾委常委和在京委员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目的有二:一是我们这些老同志有丰富经验,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二是带动新干部乃至全党同志都来学习哲学。”可见,他始终念念不忘地嘱咐后来者(包括“新干部乃至全党同志”)都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这些嘱咐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无疑是要牢牢记住的。

第19篇:《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2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心得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这本著作,深有体会,受益匪浅。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的规律,任何事物的运动规律都逃不出它的范围。李瑞环所著的《学哲学用哲学》是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谈哲学,使哲学原理的运用,深入浅出,易懂易记,读后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哲学。我们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好哲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眼亮,办法多。学了哲学,懂一点哲学,在处理问题时就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而能处理好事物的主要矛盾。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学习《学哲学用哲学》的体会:

一、学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在工作中能够解决好主要矛盾。学点哲学会使人终身受益,这是李瑞环同志的切身体会,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书中说到:‚有人说,由一个普通农民、工人,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真不简单,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奥秘、诀窍,应该总结一下。要我说还是那句老话: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当然也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光靠努力还不行,还要得法,得法就是要学习哲学。‚我常讲,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避免和少走弯路。陈云同志讲过:‘学好哲学,终身受用’。这完全是经验之谈,我非常赞成。‛这些发自内心的讲话,对我们树立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念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好称之为智慧学、明白学的哲学是很有示范作用的。运用哲学原理的应用,就不会犯绝对化、片面性的错误。在处理问题时,不拘泥于那些个别的判断和结论,能够提高识别能力,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此书指出,要多深入实际,多倾听下面的意见,不能‚金口玉言‛、‚唯我是从‛。作为一般同志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领导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领导者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实际,不接触群众,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正如有的同志所反映的,他们一不懂,二主观,三有权,‚三位一体‛,胡拍板,乱指挥,使下边为难,使工作受损。对于这样一些领导者的意见,我们决不能盲从,敢于抵制,乃至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斗争。

李瑞环同志说,工作中要注意抓住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计划和布暑,就不能把握好全局,没有秩序,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虽辛苦忙碌,但收效甚微。对于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来说,抓好主要矛盾,关键要有好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抓紧抓好、抓落实,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比如:我矿制定的工作有:提高个素质,加强生产管理、加强队伍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尤其以加强科全体干部员工培训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二、怎样才能学好哲学

正确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掌握了理论,就可以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矛盾现象中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方向,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找到解决的基本方法。李瑞环同志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学习‚两论‛(《实践论》、《矛盾论》)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有效途径。真正学懂了‚两论‛,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学习理论要联系实际,联系经历过的实际,结合历史的经验来学,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他提出:‚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相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学;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一方面强调联系实际,一方面要强调刻苦认真的读书。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努力读懂弄通。李瑞环同志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各级干部工作要艰苦,思想更要艰苦。他说:‚付出辛苦,不仅仅是胳膊腿勤,很重要一条是思想必须艰苦。事实上,思想的艰苦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才是最重要、最困难的。应该既能深入下去,又能坐得住,看东西,听意见,想问题,憋主意。‛这些话一针见血,很有针对性。现在,有些干部面临事情很多,天天忙忙碌碌,屁股坐不住,如果自己不自觉挤时间学习,不经常翻翻书,就会变成事务主义者。脑子不补充营养,就会被掏空。他还要求干部‚要力争把文字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一致起来,不然,就将是会写的不会办事,会办事的不会写。‛当然,作为一名机关青年干部,更应该认真学习哲学,要学习哲学原理,注重学用结合,把重点放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哲学原理指导解决实践问题。这才是正确的学哲学用哲学的态度。在学哲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用结合,时时用哲学原理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存在的矛盾,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的一般原理来解决矛盾,而不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

三、哲学能教我们如何做人

做人要正直,李瑞环同志说:‚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在领导面前是奴才,干起工作来是庸才,一切活动为了升官发财,一旦掌权就搞独裁。必须防止这种人投机上来。‛《学哲学用哲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阐述,到处体现了和的思想,提倡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不要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要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他说:‚不但要懂得斗争的绝对性,还要懂得斗争的多样性。筷子与肉斗,肉到嘴里;手术刀与人斗,可以去除病灶;扁担与肩斗,可以把水挑进家里。这些都是斗嘛,为什么一说斗,非要你把我整垮,我把你整垮呢?‛‚中国人倒霉的时候容易团结,打胜仗后常常不团结,历史上这样的事很多,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的教训。‛‚冷静地想一想,掌声、歌颂未必真帮忙,批评、反对不是都添乱。‛也许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总体上,当前的社会心态还比较浮躁,有些人热衷于与人斗,有些人喜欢个人出风头,有些人习惯听赞扬声。读一读《学哲学用哲学习》,听一听一位老者的教诲,无疑是服用一副清醒剂。所谓做事先做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个人的内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总之,通过学习《学哲学用哲学》,使我增长了见识、增长了知识。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点哲学,终身受益‛。

第20篇:学哲学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含义,关键在于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

下面就简单论述一下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呢,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就行了,关键之关键就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的与实际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其实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辨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具体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应用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的。

四、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既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事物之间便可能存在相同的矛盾,也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矛盾,这便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因此也就形成了事物的不同特点、人的不同个性。实际上,我认为有“个性”到也不一定非穿奇装异服,或是处处不屑与人相同,他更反映在你与他人相同之处的特殊上,比如对同一件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看一同件事情有自己的独特眼光,做同一件事情有自己独特的创意,特别是“创造力”最能体现出你的与众不同。

五、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明白了这个本质,也就清楚了我们要想发展,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我们在放电的同时别忘充电;没机会放电的更应该抓紧机会充电。有人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可要紧的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们发展的黄金时间,或者说为我们以后发展打牢基础的黄金时间就是现在。

学哲学用哲学 专题发言提纲
《学哲学用哲学 专题发言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