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化学氢气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3:13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洁净的燃料——氢气》教案

5.1洁净的燃料――氢气

【教学课型】:新课

◆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课题】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 (3)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 (4)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5)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2、过程和方法:从燃料的角度去学习氢气的有关知识,控制好教学目标,不拓宽加深。通过学生的观察, 了解氢气的爆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氢气化学性质的学习,知道氢气燃烧的热值高,是理想的高能燃料,而更好地开发氢能源。

【教学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检纯、燃烧反应的热值。 【教学难点】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纯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工具】用于测试氢气的特性所需要的氢气肥皂泡实验的相应器材,用于测试氢气可燃性的实验器材,用于测试不纯氢气爆炸的器材,氢氧燃料电池,相关图片,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本节是从燃料的角度去学习氢气的有关知识,课程标准对此要求不高,氢气的制法及还原性留在以后再学。因此,要控制好教学目标,不要拓宽加深。只要求学生认识氢气是无色、无味、最轻、难溶于水的气体,了解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时可燃,生成水放出热等即可。教学时要做好四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切忌先把结论讲出来再去验证。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做氢气燃烧实验时,都要无声地演示检纯操作(留下悬念学习下一个实验)。演示[实验5—2]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教师做解释:纯净的氢气经点燃可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增大氢焰的可见度,可在管口处用纸条把火焰引出来。必要时要解释火焰为何呈微黄色),氢气燃烧需要点燃,点燃后依靠反应本身所放出的热量维持其继续燃烧。

在演示氢气的爆鸣实验时,引导学生重点观察:①小孔处在点火之初的现象;②倾听响声的变化;③随响声变化而发生的现象。演示完毕后,启发学生想像出这个演示的全过程:当拔掉堵孔的纸团时,似乎“看见”(实为想像)氢气分子十分拥挤地从小孔扩散出来,与筒外的氧气、氮气分子相互接触。此时在小孔处点火,氢气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呈现一层火焰(几乎看不见),还可“看到”外界空气从简的下开口边缘补入筒内,使筒内的氢气混有越来越多的空气。孔口处燃烧的气体也变成混合气体,燃烧迅速引入筒内,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筒内气体急剧膨胀,顿时形成爆炸。

学生可能会对氢气燃烧需要“点燃”(提供能量)与燃烧反应放出能量感到相互矛盾。可向学生解释,§3.3已学过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达到着火点(常温下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是不会燃烧起来的),点燃后燃烧一旦进行,便有热量放出,随后便不再需要点燃了。

氢氧燃料电池的内容,只让学生阅读,使他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产生的化学能,不仅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通过特殊的装置也可以转化为电能。让学生建立环保汽车的初步概念。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①阅读课文并观察实验,了解氢气的特性:最轻的气体;有可燃性.

②阅读并观察实验,了解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 ③阅读课文,说明为什么说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2)查阅相关网站,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未来的清洁能源----氢与氢能. (3)2-3人一组(自由组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课堂交流用。

◆教学情景导入

早在几十万年前,人们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那么常见的燃料有哪些呢? 大家在§3.3已经学习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章(板书本章的题目),首先学习一种洁净又高能的燃料——氢气(板书课题)。

◆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大家在§3.3已经学习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章(板书章的题目),首先学习一种洁净又高能的燃料——氢气(板书课题)。 [演示] [实验5—1)用氢气流吹肥皂泡并点燃肥皂泡。 [讨论交流]

1.氢气是______色_____味、密度最_____的______体,极_____溶于水。(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观察后讨论完成填空) 2.氢气可以燃烧吗?需要什么条件?有何现象?反应生成什么?(演示[实验5-2]) 3.为什么点燃的氢气必须是纯净的?(演示[实验5—3]) 4.什么叫爆炸极限?(复习“爆炸”内容) 5.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演示[实验5-4])(安排学生分组练习操作) [讲述] 什么叫热值?每千克某物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热量的单位千焦与能量单位一致) [讨论交流]

1.为什么说氢气是洁净的高能燃料?

2.什么叫环保汽车? [阅读]《知识视窗》氢氧燃料电池 [小结并板书]

1.氢气的物理性质:五色无味最轻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2.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3.氢气的可燃性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经点燃可安静燃烧形成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并放出热量。

2H2+O2======2H2O

(2)点燃不纯的氢气(与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学会氢气的检纯方法。

4.一切可燃气体混有一定比例的空气时,点燃都会发生爆炸,这种体积比范围称

为爆炸极限。

5.氢气燃烧的热值很高,产物是水,所以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 [练习]氢气的热值是汽油的多少倍?

◆课堂板书设计

第五章燃料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五色无味最轻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2.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3.氢气的可燃性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经点燃可安静燃烧形成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并放出热量。

2H2+O2======2H2O

(2)点燃不纯的氢气(与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学会氢气的检纯方法。

4.一切可燃气体混有一定比例的空气时,点燃都会发生爆炸,这种体积比范围称 为爆炸极限。

5.氢气燃烧的热值很高,产物是水,所以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

◆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但了解了氢气的特性,也了解了氢气是一种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资源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氢气和氢能适用范围广.所以,同学们普遍看到了新能源的前景,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和探索精神.由于我们的知识有限,还不能对氢的广泛利用有足够的认识,这就要求同学们通过网络或资料查询对氢能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认识.

推荐第2篇: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查字典化学网提供了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 + O2点燃2H2 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CuO加热Cu+H2 O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

①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 Zn + H2 SO4=ZnSO4+H2 ②铁和稀硫酸反应

Fe+H2 SO4=FeSO4 + H2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 Mg+H2 SO4=MgSO4+H2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3H2 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 Zn +2HCl=ZnCl2 + H2 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⑦镁和盐酸反应 Mg + 2HCl=MgCl2+H2⑧铝和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推荐第3篇:11208120 氢气爆炸≠核爆炸

氢气爆炸≠核爆炸

11208120 杨文清

今晚在课上听了李有祥老师讲的关注核安全的讲座,在讲座中我明白了核燃料爆炸不等于核爆炸,各次核泄露的历史,各种人所接受的核辐射,每个人一次所能接受的最多核辐射为4000毫西弗,面对核辐射的方法,如何避免核战争等。因为我是工科学生,所以对课上讲的核燃料爆炸不等于核爆炸这一块很感兴趣,下面是我从这次听到的报告中以及回来后上网资料后从工科的角度理解的“核燃料爆炸不等于核爆炸”。

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该电站的核泄漏事件唤醒了人们对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噩梦般的记忆。在那次事故中,反应堆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那么,氢气爆炸和核爆炸有什么不同?核泄漏是怎么回事?核电站有哪些安全屏障?

福岛电站不是核爆炸。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福岛核电站发生的爆炸是氢气爆炸,并不是“核爆炸”。 “核爆炸”利用的是高纯度铀的倍增反应,通过中子的倍增使得整个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但核电厂的反应堆则刚好相反。在反应堆中只有持续的链式反应,而没有倍增过程,所以反应不会加速,核弹和核电的链式反应速度可以相差几千万倍。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能量以不变的速率释放出来,将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汽轮机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除了燃料不同,核电厂做的事情跟火力发电厂也差不了许多。反应堆一般只需要3%左右纯度的铀-235,这样的纯度不足以产生原子弹那样的爆炸,所以即便反应堆失控,也不会有“核爆炸”,这和烈度白酒可以点燃,啤酒却不能点燃的道理一样。 氢气爆炸是这样发生的。

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沸水反应堆,反应堆最里面的是核燃料,核燃料装在陶瓷芯块中,陶瓷芯块又装在锆合金中,锆合金外面就是水,水装在一个大容器中,容器的外面是钢筋混凝土做成的安全壳。

核燃料发生裂变,产生的热量传导给水,水变成蒸汽,从蒸汽管流出去,其中的液态水被过滤掉后,就进入发电机组,发完电后,气体冷却为液态水,又通过水管流回容器,如此形成循环。

地震发生后,供电系统中断,此时应该启用核电站自有的柴油发电机发电,但是地震引起的海啸又把柴油发电装置淹没了,核反应堆失去了电力供应。此时,由于没有动力驱动,水循环不能完成,核反应堆中的热量带不出去,热量的聚集导致容器中更多的液态水变成蒸汽,容器内气压变大,对容器外壳形成威胁。 为了降低容器内的气压,工作人员选择把蒸汽排出核反应堆,但是容器内的高温使得水蒸气与锆合金反应产生氢气,含有氢气的蒸汽排出去之后,与厂房里的氧气混合发生了爆炸。从设计上说,这样的爆炸是不会伤及核反应堆的。因为:首先,爆炸是在核反应堆之外发生的;其次,核反应堆最外面的安全壳由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制成,内壳还有6厘米厚的钢衬,飞机撞上都不会炸开。 核泄漏又是怎么回事呢?

核燃料所在的陶瓷芯块已经把98%的放射性物质滞留了,陶瓷芯块的熔点为2800摄氏度,物理化学性质稳定。陶瓷芯块外面又有锆合金,锆合金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保证在长期使用中不使放射性裂变物质逸出。锆合金之外的容器由20厘米左右厚的钢板制成,可以耐高压。容器外还有前述的安全壳,安全壳设计上可以承受在最严重事故情况下内部的水全部蒸发成气体所产生的压力。 当发生意外情况时,核反应堆里的控制棒会立即插入核燃料元件,控制棒具有吸收中子的效果,中子被吸收后,核裂变就停了下来,所以热量不会持续增加。但是核裂变完全停止之前产生的热量也不可小视,如果不能及时降温,会使得陶瓷芯块和锆合金融化而把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容器,此时若排放蒸汽,就会把放射性物质排到外面。

福岛核电站地震后进行了蒸汽排放,这属于非常规动作,排放的量大,而且不知道有没有经过过滤,所以使得周边的辐射量大于正常值甚至超过设定的标准值都是可能的。不过按照日本官方的说法,目前能够确保居民安全。

核电比煤电要安全得多人们都知道核电厂有放射性物质,但很少有人了解,由于煤中含有微量天然放射性物质,从燃煤电站排放的天然放射性物对公众产生的辐射远高于核电站,比核电高50倍。在浙江的一座石煤发电厂其功率比秦山一期核电厂小一个数量级,但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剂量比秦山核电厂却

高一个数量级。众所周知,燃煤电厂还排放大量含有害物质的微尘。 对90年代中期我国现有煤电链和核电链安全比较的结果是:

1、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从辐射照射看,煤电链约为核电链的10倍;从尘肺看,煤矿为铀矿的5倍。

2、急性事故死亡率。煤电链约为核电链的60倍。

目说到核安全,人们首先想到切尔诺贝利。除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以外,尚未发生一起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事故并不能改变“核能是安全的能源”这一结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设计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加上运行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定,从而导致产生了这起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另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大多数核电站都配有的安全壳,而福岛核电站是有安全壳的核电站。

现在新建的核电站,安全性能更是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以我国正在建设中使用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为例,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电源,把水箱里的水灌到反应堆里降温即可。

11208120

杨文清

2011.3.25

推荐第4篇:氢气实验室制法教案设计

氢气实验室制法-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

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 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 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 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养,注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始,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早在十

六、七世纪的时候,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发现了金属跟酸反应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直到现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仍然选用金属跟酸反应。那么用哪种金属,用哪种酸为最好呢?

一、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实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应剧烈,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应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应速率过快,不方便收集;Fe反应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合适。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制备装置: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的确定,要依据反应原理,特别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应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应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这种装置是最简单的氢气发生装置,如下图(A)、(B)所示。

(A) (B)

(讨论)但这种发生装置的缺点是必须当锌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种完全反应后该反应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气体的过程连续呢?

实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控制反应,如下图所示。

长颈漏斗下部必须浸泡在酸液中,为什么呢?

此时将导气管一端堵死,观察实验现象。如学生看不清楚,可重复几次,并提示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请同学简述现象,分析原因)

展示启普发生器,介绍部件名称,作用,介绍使用方法。

2.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该气体的收集方法而定。氢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如图(E)、(F)所示。

(E) (F)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于验满,因此收集氢气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以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氢气;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倾斜,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时砸破试管底;对产生的氢气经验纯后再收集或直接应用;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置在桌上,防止氢气很快逸散。

三、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实验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检验,至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

注意事项:当开始收集的氢气经检验不纯,这时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再去收集、检验氢气。否则刚用于检验氢气的试管内的火焰可能没有熄灭,立即用这个试管去再收集氢气时,可能会点燃导管口不纯的氢气,引起装置爆炸,发生危险。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表达式:单质 + 化合物=新单质 + 新化合物

A + BC AC + B

锌 + 稀硫酸 == 硫酸锌 + 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种,且一定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两种,一种一定是单质,另一种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够正确地判断置换反应。

(讨论)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哪些区别?

Zn + H2SO4 == ZnSO4 + H2

2SO4和ZnSO4中的画线部分。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ClO3 氯酸根

MnO4 高锰酸根

OH 氢氧根

2SO4 硫酸根

NO3 硝酸根

推荐第5篇:初中化学氢气知识点总结

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轻的气体。它的密度非常小,只有空气的1/14,即在标准大气压,0℃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所以氢气可作为飞艇的填充气体(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安全性不高,飞艇现多用氦气填充)。灌好的氢气球,往往过一夜,第二天就飞不起来了。这是因为氢气能钻过橡胶上人眼看不见的小细孔,溜之大吉。不仅如此,在高温、高压下,氢气甚至可以穿过很厚的钢板。氢气主要用作还原剂。

1.可燃性温热氢气

纯氢的引燃温度为400℃。

氢气在空气里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2H2+O2=点燃=2H2O

这一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热放出,火焰呈淡蓝色(实验室里用玻璃管看不出蓝色,看到的是黄色是由于玻璃中存在Na+的结果)。燃烧时放出热量是相同条件下汽油的三倍。因此可用作高能燃料,在火箭上使用。我国长征3号火箭就用液氢燃料。

不纯的H2点燃时会发生爆炸。但有一个极限,当空气中所含氢气的体积占混合体积的4.0%-74.2%时,点燃都会产生爆炸,这个体积分数范围叫爆炸极限。

用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将管口靠近酒精灯,如果听到轻微的“噗”声,表明氢气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这时需要重新收集和检验。

如用排气法收集,则要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使试管内可能尚未熄灭的火焰熄灭,然后才能再收集氢气(或另取一试管收集)。收集好后,用大拇指 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再移开,看是否有“噗”声,直到试验表明氢气纯净为止。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其装置就是直接在玻璃尖管中点燃,那么我们真的能看到淡蓝色的火焰吗?

在玻璃里,含钠离子,而钠离子的焰色却是黄色的,所以,用上述方法只能看到黄色的火焰,却不能看到淡蓝色的火焰。如果要实现淡蓝色的火焰,可采取以下方法:

由于黄色火焰是玻璃中的钠离子造成的,那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用焰色反应检验钾元素一样透过钴玻璃看火焰就可以排除钠的干扰了。

2.还原性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实质是氢气还原氧化铜中的铜元素,使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金属铜。

CuO+H2=加热=Cu+H2O CO+3H2=高温催化=CH4+H2O

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成铜,氧化铜被还原了,即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根据氢气所具有的燃烧性质,它可以作为燃料,可以应用与航天、焊接、军事等方面;根据它的还原性,还可以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材料等方面。

此外,氢气与有机物的加成反应也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如CH2=CH2+H2→CH3CH3

1.还原装置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通入氢气的导管应伸入试管底部

③试管口不能用橡皮塞塞紧④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实验操作

①实验前应先通一会儿纯净的氢气,然后开始加热,防止爆炸

②实验结束后,先撤走酒精灯,继续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为止。

推荐第6篇:氢气站应急预案

氢气站安全预案

制氢站负责对厂内主工艺的供氢工作。用氢气做还原剂是由于氢气容易净化,而且在硅中的溶解度极低,不至于沾污析出硅。及时补充充足,合格的氢气是保证主工艺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氢气渗透性强,与空气混合后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因此,做好氢气系统防火,防爆是保证氢气站正常运行和保证周围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氢气特点:无色,无味,易燃,易爆,着火点低,爆炸范围宽,密度约为空气的十四分之一,易向上聚集。

氢气泄漏,着火处理原则:

1.泄漏:保证自然通风,采取强制通风。

2.灭火:宜用氮气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3.切断气源,氮气吹扫压力设备。

4.冷却,隔离,防止火灾扩大。

5.氢火焰不易察觉,救护人员防止外露皮肤烧伤。

氢气站具体应急措施;

1.发生事故时,应保证对讲机,固定电话通讯畅通,并在第一时

间向当班调度报告事故。

2.若缓冲罐发生安全阀起跳,泄漏起火等情况时,应立即在控制机上将设备“氢充罐”命令取消,关闭向主工艺送气的波纹调节阀,用现场准备的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注意观察缓冲罐压力低于氮气压力时,向缓冲罐冲入氮气。

3.制氢间发生氢气泄漏时,应先在控制室将强制通风风机打开,然后必须触摸放电板将身上的静电消除后进入制氢间把门窗全部打开保证自然通风。纯化装置发生泄漏,起火现象时,应立即在控制机上退出纯化,现场立即关闭气液处理器进纯化手动球阀,关闭纯化装置进缓冲罐手动球阀,缓慢打开手动放空球阀一定开度,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注意观察纯化系统压力,当纯化压力低于氮气压力时,打开氮气阀门向纯化系统充入氮气。电解槽或气液分离洗涤器发生泄漏,起火时,应停止向电解槽供电,可以在整流柜上按下“紧急关断”按钮,也可在控制机上点击“制氢停止”,关闭现场气液分离洗涤器进纯化手动球阀,在采取强制通风保证自然通风的前提下用灭火器灭火。同时注意观察系统压力低于氮气压力时,向系统内充入氮气。

4.控制室的控制柜,配电柜发生起火时应立即通知变电站停止向氢气站送电,并用控制室内的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5.整流柜发生起火时应立即通知变电站停止向氢气站送电,关闭软水进口球阀,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推荐第7篇:氢气变压吸附原理

变压吸附原理在工业制氢中的应用

一、概述

冶金企业有丰富的焦炉煤气,经变压吸附后其中氢气的组分提高,仍可作冶金燃料再利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吸附剂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特性,并且吸附剂对不同的气体在吸附量、吸附速度、吸附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变压吸附制氢就是利用吸附剂这个特点,实现气体分离的。另外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是随着吸附剂所处的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在吸附剂被加压的条件下,吸附剂可进行混合气体的吸附分离过程,而当吸附剂被降压时,他能够将所吸附的杂质气体解吸出去,再次具有吸附能力,这样吸附剂可以不断地吸附与解吸,实现连续的工作过程。

二、变压吸附中的吸附剂及其工作过程

变压吸附制氢机组所使用的吸附剂均为多孔性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常用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见表1 。

表1 常用吸附剂的比表面积(米2/ 克) 吸附剂

细孔硅胶

活性氧化铝

活性炭A 型分子筛X、Y型分子筛 合成丝光沸石 比表面积 500~600 230~380

800~1050 750~800

800~1000

300~500

由于分子运动学说可知,当吸附剂与吸附介质相接触时,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到达吸附剂表面的分子数与离开吸附剂表面的分子数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关系,并且有一些分子还会浓聚或停留在吸附剂表面上,此种现象就称为吸附。

吸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外扩散—气体分子从外界空间到吸附剂颗粒外表面; (2) 内扩散—气体分子沿着吸附剂的微孔深入其吸附表面; (3) 吸附在内吸附表面上。而解 吸脱附(再生) 过程与吸附过程相同,只是经过(3)、(2)、(1) 的运行步骤,反向从吸附剂表面向外界空间扩散。

评价一种吸附剂的性能优劣,是从吸附剂对某一纯组分的静吸附量a0 来考核的,a0 是温度( T) 与气体分压(Pi) 的函数,见式(1) 。

a0 = f ( T ,Pi)

(1)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诸多因素,吸附剂往往不能达到完全的吸附平衡,为此要引入动吸附量a 的概念。a 可用式(2) 表示。

a = a0·K (2) K为影响吸附效率的总系数,它取决于吸附剂总压、吸附的吸附动力、被吸附气体组分的相互干扰、再生过程的不完全、吸附剂本身的导热以及所使用设备的规格等。在变压吸附制氢机组的设计中,必须合理地选择、设计,实现系统工艺流程的优化,使得a 与a0之间的差值尽量地小。

对于吸附剂来说,脱附(再生) 是另一个关键的过程,它关系到吸附剂能否长期使用的大问题,工业上一般采用变温运行(亦称为温度效应) 和变压运行(亦称压力效应) 来作为再生的手段,实际运行中,往往利用其中的一种效应,或两种效应联合使用达到脱附的目的。 图1 笔记本中

显示吸附剂采用变温再生和变压再生的工作原理。使得吸附剂的吸附容量b1 (在吸附压力为P1 ,吸附温度为T1 的情况下) 降为b2 的方法包括:在温度T1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吸附剂降压至P2 ;或者压力P1 不变,提高吸附剂的温度至T2 。这两种方法匀可实现吸附剂吸附容量从b1 到b2 的下降过程。b1 与b2 之差即为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提高温度同时降压的热再生法通常是在原料中气中被分离组份分 压很低时采用,主要用于脱降低温下气体分离时吸入的杂质气体,例如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单位采用降压方法进行再生,可以获得比较大的分压压差,而且可以提高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差。

无论变温吸附法或是变压吸附法都要在吸附和再生状态之间循环进行;循环的时间在采用变温吸附工艺法时以小时计,而采用变压吸附工艺法时则仅需几分钟。

变压吸附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原理是:吸附剂对不同气体组份的吸附容量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高压吸附除去原料气中的杂质组份,降压则脱附这些杂质,通过压力变化,达到去除杂质,提取纯组份的目的。变压吸附制氢采用吸附剂对富氢进行气体分离以制取氢气,正是通过吸附床的压力变化来完成的,因为氢气极难吸附,其他气体(可以称其为杂质) 容易或较易被吸附,这样在接近被处理气体进气压力的条件下将产生富氢气体。在解吸脱附(再生) 时放出杂质,这时压力逐渐降为解吸压力。也就是采用进气加压,大气压力下进行解吸脱附的方法。

在变压吸附中吸附剂的工作过程包括: (1) 吸附塔压力从高压降至低压:首先顺着吸附塔的方向吸附剂的压力降至某一中间压力,这一过程主要是回收滞留在塔内死空间中的氢气。接着逆吸附方向将吸附剂的压力降至低压,这一过程可将被吸附剂吸附的部分杂质从吸附剂中解吸出来,并被排出吸附塔。(2) 用纯氢在低压下冲洗吸附剂,以清除尚存留于吸附剂中的杂质。(3) 吸附塔充压到吸附压力,以准备再次分离原料气。

为了使得吸附分离法能够实现连续生产,至少要有两台吸附器同时工作。当一台处于吸附状态的时候,另外一台处于再生状态。在实际系统的运行中,通常采用四床式运行,最多可用到十二台吸附器。

图2 显示四台吸附器的变压吸附装置压力时序变化图。四床式变压吸附分离装置的优点是::吸附器降压时放出的释放气可用于另一吸附器的升压和冲洗。吸附器A1 处于循环过程压力达到顶点的吸附阶段,吸附器A3 同时开始升压,吸附器A2 处于冲洗状态,吸附器A4 处于降压状态。A1 在吸附过程完成之后首先开始降压,与A2 相通后压力达到平衡(见E1 段) ,这种作法可以减少卸压损失。卸压过程中,从A1 ( E2 段) 中出来的气体可以用来冲洗吸附器A4 ,使其随后进行再生。接下来A1 继续对流卸压(E3 段) 。吸附器A1 处于循环过程的压力最低段,这里可以借助于吸附器A3 降压过程释放气进行冲洗(S 段) 。在吸附器A1 重新加入原料投入另一个循环之前,A1 的压力是利用A2 降压过程中的释放气(B1 压力平衡段) 和A4 (B 段) 中的产品气将压力升至循环过程压力的最高点的。四个吸附器就是这样协调工作,实现连续的制氢过程。

三、变压吸附焦炉煤气制氢装置典型流程

焦炉煤气(简称COG) ,是炼焦过程的副产物,除含大量氢、甲烷外,其它组份相当复杂,随原料煤不同有较大变化,另外还与焦炉的操作等条件有关,宝钢焦炉煤气主要组成详见表2 。 表2 焦炉煤气主要组成

组成H2 CH4 CO N2 CO2 CnHm O2 H2O 体积% 52.3~55.6 27.1~30.4 7.5 4.9 2.0 2.8 0.1 饱和

碳氢化合物一般是C2~C5 等饱和烃和非饱和 烃,除此之外还有苯族化合物、萘、有机硫、无机硫、氮 氧化合物、氨、焦油等微量组份,通常称之谓杂质,宝 钢焦炉煤气中杂质含量的平均值见表3 。

表3 制氢用焦炉煤气中杂质含量平均值(mg/ m3 标况) 杂质H2S 有机硫焦油萘HCN NH3 含苯轻油吸收油雾 含量

焦炉煤气组份极其复杂,那些高沸点、大分子量的某些组份对吸附剂吸附的能力很强,面难于解吸。即使其含量极小,也会逐渐积累在吸附剂中,最终导致吸附剂性能下降而无法使用。因上,在焦炉煤气进入变压吸附装置以前,需要预先把这类有害杂质除掉。另外对于低沸点的氧气,单纯通过物理吸附将它从焦炉煤气中彻底去除也是不现实的。这样采用变压吸附方法从COG中制取高纯氢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个是COG中高沸点杂质的脱除;另一个是产品氢中微量氧的脱除。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变压吸附装置前设置预处理设备,这种预处理设备多采用活性炭类的吸附剂把COG中C5 以上的烃类、芳烃类等高沸点杂质预先去除,而吸附剂的再生常采用升温运行法。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则用催化脱氧法,即把变压器附出来的产品氢气中的残氧通过触媒催化反应去除,其反应式如下:

2H2 + O2 →2H2O + 242 (kJ / mol) (4)

反应后产生的水经硅胶干燥器去除。对COG中的其他组份根据吸附剂对其吸附的难易程度可依次排列为H2、O2、N2、CO、CH4、CO2、CnHm 和H2O ,可见H2 最难被吸附,在变压吸附装置出口处的纯氢中,除含有少量的氧气外,其余组份已微乎其微(均为ppm 级的杂质含量) 。在变压吸附COG 制氢过程中。COG 经净化进入煤气压缩机,被加压到吸附塔吸附过程所要求的设计压力后,进入预处理装置,除去C5 以上烃类、芳烃类等高沸点杂质组份,进入变压吸附工序规定的某一吸附塔中,把焦炉煤气中除H2 和少量O2 外的气体全部吸附,流出吸附的纯氢中含有仅0.1~0.5 %的O2 。随后将含有微量O2 的纯氢引入除氧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生成,含氧量可降至2ppm 以下。再经快速冷却器分离出水份后进入干燥器,使氢 气露点温度低于- 60 ℃,最后送贮氢罐贮存或直接供用户使用。在整个制氢过程中,预处理器、变压吸附工序和干燥器均需定期对其中的吸附剂进行脱附再生,预处理器的再生气来自于变压吸附工序中的低压解吸气,干燥器的再生气来自干燥前的纯氢气。预处理器使用的再生气可返回COG 主管网(热值已经提高到5400kcal/ Nm3) 作为燃料,干燥器的再生气可返回正处于吸附状态的干燥器前,而变压吸附工序中的再生则采用压力变化,亦即吸附塔经吸附→一均压→顺放 →二均压→逆放→冲洗→二均压→一均压→终升→吸附的循环往复,达到再生的目的。

四、吸附塔设计、制造和吸附剂的选用

变压吸附装置中的吸附塔在工作中要承受交应力载荷,国外均采用美国ASME 规范,以疲劳分析为基础进行设计,即ASME 规范第八分册中总则AD -160“疲劳的估算”和附录5“以疲劳分析为基础的设计”。ASME 规范提供的疲劳设计曲线建立在以光滑试件的疲劳实验基础上,此疲劳设计曲线相对于实验数据有一个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已充分考虑了数据的分散度、试件尺寸、表面光滑度、操作条件、实验室环境因素及平无应力等的影响。吸附塔除了在结构上要按疲劳要求进行设计外,还要以静力进行温度计算和以交变应力幅来验算耐 疲劳能力。因此,变压吸附装置中的吸附塔设计、验算可归纳为以几点: ①进行疲劳分析,正确地计算交变应力次数; ②计算容器某部位在整个应力循环中的原应力、应力差值、交变应力幅S ; ③根据容器运行条件,拟定预期的循环资料,查 疲劳设计曲线得到许用交变应力幅Sa ; ④估定对接焊终的疲劳强度减弱系数和接管部 位应力集中系数,并和Sa/ S 值比较,若后者大于等于 前者,则该部位疲劳验算认为是安全的。

通过上述设计、验算合格的吸附塔寿命可达12万小时。在吸附塔的材料选择、焊接和退火等工艺也有一系列的规定,另外吸附塔属于压力容器,还要执行压力容器有关规程。变压吸附生产对吸附剂的要求较高,要求吸附剂的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吸附性能好、吸附容量大等,目前国内合资厂生产的5A 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的性能已能接近要求,某些指标已超过引进的吸附剂。

五、结论

11 冶金企业有丰富的焦炉煤气,这种煤气含有H2 的组份高达55 %以上,经变压吸附后的尾气热值提高仍可作为冶金燃料再利用。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氢气纯度可在99 %~99.999 %以上。因此,它在冶金企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1 随着天然气的开发应用,使得采用天然气为原料气的变压吸附制氢工艺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推荐第8篇:超钜氢气检漏仪

超钜氢气检漏仪 行业领先

2016年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经济组讨论中表示,希望政协委员的提案能够得到更加直接地讨论和交流。同时他表示,希望可以努力将老百姓的消费留在国内。

一直以来,超钜公司生产的氢气检漏仪产品的质量都是非常好的,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也是很少的,材料是绿色,环保的,符合国际标准(ISO10156)的,可以和国外的产品相提并论,可以让我们中国老百姓在国内就可以买到和国外相同质量的设备。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自信的说呢?这是因为氢气检漏仪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气体成本低廉。氦气的价格在日益上涨,而且资源很稀少,相对于5%的氢气和95%的氮气而言是非常容易制取得,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很容易买到。

设备投资成本少。氢气检漏仪的成本要比氦气检漏仪的投资成本要低。

维护成本低。氢气检漏仪本身内部没有真空泵、阀门等活动部件,因此不需要对检漏模块进行维护,可以节省大量的维护费用。

对检漏环境要求低。和氦气相比,氢气的分子量最小,不容易吸附在材料表面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氢气检漏技术对于环境的要求要低于氦气检漏仪。

总而言之,氢气检漏仪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可以和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相媲美。

推荐第9篇:化学史 教案

高二化学选修课

化学史

授课教师:韩 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律及元素的力量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辩证的唯物史观和不畏艰险、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课时安排 4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该课从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律及元素的力量三个方面多角度全新的诠释了高中阶段学生们感觉抽象和难理解的知识。带领学生探究元素背后的故事。

第一部分 元素的发现

介绍化学元素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其方法: 1.古代已知的元素:金,银,铜,铁,锡,铅,汞,七大金属及非金属类的碳,硫磺.金,银,铜,铁,锡,铅,汞,七大金属及非金属类的碳,硫磺.2.中世纪才被发现的元素: 燐,砷,锑,铋,锌 燐,砷,锑,铋,锌 3.空气与水: 氢,氮,氧 氢,氮,氧

- 1

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很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未发现的元素来填满。门捷列夫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质,断定它们介于邻近元素的性质之间。例如,在锌与砷之间的两个空格中,他预言这两个未知元素的性质分别为类铝和类硅。就在他预言后的四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勃朗用光谱分析法,从门锌矿中发现了镓。实验证明,镓的性质非常象铝,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充分说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为以后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资、新材料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象重炮一样,在世界上空轰响了!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荣,人们给他以很高的评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并不是完整无缺的。一八九四年,惰性气体氛的发现,对周期律是一次考验和补充。一九一三年,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在研究各种元素的伦琴射线波长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后,证实原子序数在数量上等于原子核所带的阳电荷,进而明确作为周期律的基础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序数。在周期律指导下产生的原于结构学说,不仅赋予元素周期律以新的说明,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周期律的本质,把周期律这一自然法则放在更严格更科学的基础上。元素周期律经过后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门捷列夫除了完成周期律这个勋业外,还研究过气体定律、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无烟火药、度量衡等。由于他总是日以继夜地顽强地劳动着,在他研究过的这些领域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就。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789年,拉瓦锡出版的《化学大纲》中发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元素表》,在这张表中,他将当时已知的33种元素分四类。

- 3

“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物质有4 种成分:土、气、火和水。2000多年间,他的理论被当做智慧,直到350 年前才被现代科学推翻。门捷列夫1869 年设计元素周期表时,表里有63种元素;现在化学课上使用的类似的表格里有118 种。休·奥尔德西把所有的元素分为5 种:权力、火、技艺、美和土。如跟权力有关的元素:经济方面的金、银和铂,工业力量方面的铁,还有核能方面的一些元素。”

我们生活在元素组成的世界。帝国靠金立国,如中世纪的西班牙。英国则是以炭(煤)和铁立国,美国是以炭(石油)和硅立国。元素周期表已变成了一种符号,被印到了杯子、领带和浴帘上。英国艺术家西蒙·帕特森曾经用电影明星的名字重新解释化学元素符号,金因为其化学符号是Au,就变成了奥黛丽·赫本,银(Silver)成了菲尔·西尔弗(Phil Silver)。

在滑铁卢战役打败拿破仑的英国的威灵顿将军之所以人称“铁公爵”,不是因为他在战斗中很英勇,而是因为他给在伦敦的家装上了铁窗以防备暴徒。希特勒崛起时,德国两位科学家马克斯·冯·劳厄和詹姆斯·弗兰克把他们的诺贝尔奖金质奖章交给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保管。到了1940 年,丹麦被德国人占领。玻尔很为难:从纳粹德国出口黄金是违法的,被发现藏有金质奖章会被处死。同事建议他把奖章埋起来。玻尔选择了用王水把奖章溶解。后来德军搜查玻尔的研究所,没有发现金子,只看到了装有棕色液体的塑料杯。战后玻尔又从这些液体中提取出金送回瑞典,为劳厄和弗兰克铸造新的奖章。

我们知道,碲是最难闻的元素,要是科学家把它蹭到了皮肤上,好几个星期身上都会有大蒜一般的气味;铍则有点甜;铑是售价最贵的元素, 所以保罗·麦卡特尼1979 年成为最畅销的词作者和音乐家时,吉尼斯奖励了他一个用铑做的唱片。

元素处于化学和物理学的接合点,所以在给元素命名的时候引发了争议。最终物理学家占了上风。用化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元素只有3 种:门捷列夫(钔)、约翰·加多林(钆)和居里夫人(锔)。而居里夫人既是化学家也是物理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她都得过。化学家会耍一些骗人的把戏。镓看上去很像铝,但是到29 摄氏度就会熔化。用它做一把勺子,给客人用来搅动他们的茶,看着勺子熔化,在杯子底部形成一个金属坑。

●评价方式

学生以上述化学史(元素相关知识)为主体撰写小论文,畅想一下充满元素美好未来。

- 5 -

推荐第10篇:化学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完成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 [ 实验2-2 ] 至 [ 实验2-4]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 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从哪几个方面出发? 让学生通过观查氧气,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

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密度比空气略大 c 不易溶于水

d 氧气 –183c 液态氧 -218c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雪花状)

2、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达标的关键。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我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探究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

1、[实验2-1]:学生分组实验:检验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会逐渐熄灭,将它放在氧气中会怎么样呢? 学生做实验,同学们观察, 相互讨论

[注意]:(1)发现问题要思考、讨论 [小结]:

2、[实验2-2]:硫在氧气中燃烧 我采用学生演示 [ 教师解释滴加水的作用——为了防止空气的污染 ],学生观察,然后提示问题

活动与探索:1)、硫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2)、硫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为了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应如何改进实验?

3、[实验2-3]::木炭的燃烧

活动与探索:1)、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注意]:(1)发现问题要思考、讨论 [小结]:

4、[实验2-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活动与探索: 1)、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足够的氧气,能燃烧吗?怎么样才能让它燃烧起来?

2)、如果温度很高的物体落在玻璃上会出现什么后果? 共同讨论后,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现象和结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① 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结论: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总结:

1、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放在纯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使学生懂得: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为什么点燃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空气 中氧气约占体积1/5),使学生懂得:物质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通过对实验的总结,使学生在知识和思维上有所创新和提高。

5、[实验2-5]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 + 氧气

氧化镁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接触化学实验次数较少,实验的基本思路还没有初步建立,更达不到具体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应给予引导,让学生大胆的猜想,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如果学生有合理的实验方法,我就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尝到探索、实验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第11篇:化学双语教案

Dalton’s Atomic Theory

 The history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 The main points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 The three laws

Name: Wuxian

Date:9月28日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Today I will tell you about the Dalton’s Atomic Theory.It is divided three parts.There are the history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the main points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and the three laws. Ok, Now.We begin to learn the first part, the history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At the beginning of human history,

people started to think about what matter as and how matter behaves.And it was not until 1808 that the idea of the atomic nature of matter was seriously revived by John Dalton(约翰道尔顿).He suggested that matter is made up of different tiny particles that would remain unchanged during chemical reactions .The theory was supported by experimental evidence.

An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main points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The main points of Dalton’s atomic theory are as follows: (1)All matter is made up of tiny, indivisible particles called atoms. (2)Atoms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3)Atoms of the same element are identical and have the same ma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4) Atoms of different elements are different, having different maes and different chemical properties. (5)Atoms of different elements combine to form a compound, the number of atoms combined bearing a simple a whole number ratio to each other.The last part is the three laws.The atoms theory was verified by three fundamental laws of chemistry.The three laws are: (1)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2) the law of definite proportions .(3) the law of multiple.Do you understand? Ok! Very good! This cla is over,

Thank you!

第12篇:化学知识教案

第一课

认识常用实验室仪器

一、常用常见实验室仪器 试管(大试管、小试管)、烧杯(大烧杯、小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托盘天平、集气瓶、试剂瓶等。 说明:让学生直观认识这些常见仪器。

二、介绍以上仪器的用途,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

三、老师演示以上仪器的使用,同时说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使用以上仪器。

第二课

认识空气

一、询问调查:

1、你知道空气的成分吗?

2、空气中的成分各自有什么用途?

二、调查完毕后,根据孩子们了解的情况进一步介绍与研究空气成分有关的几位科学家。最终得出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三、小实验

我们利用科学家拉瓦锡的实验原理自己也可以动手(自制教具)。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1、观看一段视频

2、动手实验

四、介绍空气中主要成分的用途 观看视频,介绍一些生活实例 说明:食品包装袋内的气体

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结合视频) 主要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

1、主要污染物

2、几大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臭氧空洞、酸雨(形成、破坏)、光化学烟雾 介绍雾霾(资料)

3、空气质量日报

六、实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课前准备:澄清石灰水

课堂布置:让学生自备饮料吸管 延伸:鱼鳔内的气体、竹子内的气体

第三课

氧气的制取

先观看录像在动手做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 介绍药品、制取原理

2、介绍工业制取氧气(观看录像)

第四课

氧气的性质实验 做实验,观察现象、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实验:碳、硫、磷、铁、镁 总结实验现象。

第五课

水资源

一、调查

1、调查学生所知水资源的有关知识

2、说说你在生活中如何用水

3、说说你所知道的你生活的周围水哪里受到污染的 总结保护水资源有两个方面: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

二、水体污染的来源及防治 观看录像

国家节水标志

三、水的净化

1、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2、区别硬水和软水

3、制取少量蒸馏水

4、自制简易净水器

第六课

燃烧的条件

一、实验

观看录像(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总结燃烧的条件

二、、说出是蜡烛熄灭的方法(各抒己见)

总结灭火原理

三、介绍灭火器

四、资料:

1、下面是一些燃烧及灭火的实例,情分析原理

2、介绍家庭防火十要点

3、动画《火灾逃生》

五、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录像)

第七课

介绍金刚石、石墨、碳六十(播放录像)

第八课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

一、播放录像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性质系列实验

3、二氧化碳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播放录像: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

灯火试验 第九课

化石燃料

1、介绍三大化石燃料

说明:沼气、瓦斯爆炸、可燃冰

2、介绍几种新能源

第九课

金属

课前布置作业:手机生活中的常见金属

1、说出或出示你知道的金属

2、介绍黄金白银紫红铜(金属的特性区分)

3、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4、中国古代金属的冶炼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炼铁)---------观看视频

5、人类发现并使用金属的出现顺序

6、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7、初步介绍合金

如何进别真假黄金

8、小实验

镁条、铁丝、铝片的燃烧 初步介绍金属活动顺序表

9、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

10、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第十课

生活中的酸碱盐

课前作业:

1、查看果汁、饮料、啤酒、葡萄酒、酸奶等瓶上的标签及厕所清洁剂和厨房清洁剂瓶上的标签,找出其中含有的酸字或碱字或盐字的成分,分类记录下来。

2、自带几片胡萝卜片、紫甘蓝菜叶

一、把学生记录的东西整理、分类,找出其中的酸、碱、盐。

二、兴趣小实验

1、一封密信

果导片、白醋、纯碱

2、变色汽水、自制汽水或调制鸡尾酒

3、变色溶液

4、清水变牛奶

5、燃不着的纸巾

6、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四、作业

家庭小实验

把一颗生鸡蛋放入白醋中浸泡一周,每天观察并记录现象。

第13篇:化学实验教案

案例1 口香糖去哪里了 【实验器材】 口香糖,巧克力 【实验介绍】

请孩子先嚼1片口香糖,片刻后再嚼1块巧克力,将口香糖和巧克力在口中一起嚼,孩子亲身体验到口香糖的“嚼劲”失去,疑问“似乎口香糖没有了”。

【教学流程】(教师的行为和提问想吃口香糖吗一为什么喜欢吃一吃口香糖的好处一吃完口香糖随便丢弃吗一口香糖粘在地面或地板上的坏处一有什么办法清除地面或地板上的口香糖一请同学做实验一引导学生感受巧克力溶解口香糖的神奇效果一请大家反思“用巧克力去除口香糖是否切实可行?”一鼓励“大家能不能以后从巧克力中研究开发出专门清除口香糖污迹的清洁剂?”

【目标整合】

用一小块口香糖引导学生体验过程,信手拈来,却意义非凡:实验前观察口香糖的状态、颜色、香气;实验中感受口香糖在口中的状态和甜味变化。

口香糖是小学生们喜爱的零食之一,但很多孩子只是单纯觉得好吃,并不清楚吃口香糖的益处,我们在实验前通过正向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吃口香糖对人体的三点好处:清新口气、清洁牙齿、加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减少嘴里的酸性程度,有效防止蛀牙,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通过体验这个小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口香糖的认识和吃口香糖的目的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应用体验的经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试验原理】

巧克力中的热量把口香糖中的胶质破坏了 案例2你也可以制作喷泉 【实验器材】

“曼妥思”薄荷糖,250 mL可口可乐 【实验介绍】 将可乐瓶盖打开,将1包“曼妥思”薄荷糖倒入瓶中,可口可乐会迅速且大量地从瓶里涌出,如喷泉一般。 【教学流程】 提问:“喜欢喝可乐吗”一观察“可乐中有什么配料”一为什么喝完可乐常常会打饱嗝一有没有尝试“曼妥思”薄荷糖丢进可乐一实验演示一实验告诉了我们有什么危害一如何利用此实验丰富生活 【目标整合】

提醒学生观察可乐的配料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学习科学知识的意识。 喝多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是很多同学经常体验的生活现象,教师就这一体验出发作出浅显解释,突出二氧化碳的变化。 该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作为老师也要告诫小学生不能将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一起食用,否则会造成一定危险,。教师也应再从积极的一面进行启发,鼓励学生模仿此实验自制喷泉,学会用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 【试验原理】

会发生“沸腾可乐”现象,这种现象应该是由于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糖果疏松易吸水表面的渗透作用所致。也可能是柠檬酸等酸性物质与碳酸饮料中的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形成柠檬酸钠,过程中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如果糖果中含有柠檬酸,那么“沸腾可乐”产生的原理就有可能是酸碱物质混合后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进而造成喷涌。 案例3薯片为什么不能多吃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坩埚钳,薯片 【实验介绍】

用坩埚钳夹住1片薯片在酒精灯上点燃,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和感觉四个角度观察薯片燃烧的过程,并做好现象记录。 【教学流程】 提问“大家平时喜欢吃薯片吗”一做实验一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一熄灭酒精灯时讲解燃烧三要素一冬天为什么总要吃东西一薯片放热能用于什么一你们知道多吃薯片的坏处吗一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食品 【目标整合】

通过薯片的成分介绍,学生可以了解这是一种.高热量且会致癌的食品,多吃对身体不益,彻底颠覆学生对此类零食的观念。再让同学列举生活中的垃圾食品,教师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熄灭酒精灯时教师讲解燃烧的三要素:空气,温度和可燃物,使学生系统地认识燃烧概念。 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案例4面条可以变色吗 【实验器材】

研钵,胶头滴管,3支试管,紫甘蓝(紫包菜),酒精,水,白醋,食盐,发酵粉

【实验介绍】 取紫甘蓝菜叶于研钵中,加入少许酒精,进行研磨,制出紫甘蓝汁。将紫甘蓝汁加入3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少量白醋、食盐溶液和发酵粉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再将滴人白醋和发酵粉溶液的试管混匀,观察颜色变化。 【教学流程】

普通的面条是什么颜色一想亲手制作可以变色的面条吗一介绍紫包菜一做实验一鼓励学生猜测颜色的变化一指导学生观察记录颜色的变化一思考“如何制作三色面条”

【目标整合】

紫甘蓝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健康食品,教师通过介绍向学生推广,并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初步认 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及区别它们的方法。 实验中教师应不急于添加试剂,鼓励学生猜测溶液颜色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感和对实验结果的期待感。

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此实验现象设计制作三色面条,培养学生善于将知识活学活用的意识。

案例5牙膏大“PK” 【实验器材】

个杯子,4只带壳熟鸡蛋(大小颜色相近),一瓶1.25 L可口可乐,4支牙刷,牙膏(高露洁,佳洁士,中华,两面针各一支 【实验介绍】

学生在4个鸡蛋壳上分别均匀涂刷四种品牌的牙膏,保持5分钟后洗掉,并在外壳上做上记号。取个杯子,各倒上半杯可乐。将4个涂过牙膏的鸡蛋分别放入4杯可乐中,让学生观察蛋壳表面所起的变化,持续时间约10分钟。将四个鸡蛋取出,两两一组,互相碰撞(保证碰撞部位相同),两组中蛋壳被撞碎的被淘汰,没被撞碎的再互撞,最终没被撞碎的蛋壳上所涂的牙膏在“PK”中获胜。 【教学流程】

教师提问“平时用什么保护牙齿”一“用什么牙膏呢”一“儿童牙膏和成人牙膏有什么区别”一“介绍“氟中毒”一“哪种品牌牙膏比较好呢”一学生实验、对比一引导学生反思该实验的“不公平”一学生讨论、总结实验需要考虑的变量 【目标整合】

此实验改自一则牙膏广告,将原来实验中的酸换成了可乐。牙齿表面和蛋壳类似,常喝可乐会使牙齿变软,但牙膏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使牙齿更坚固健康。通过此实验告诉学生要少喝可乐等碳酸饮料,并坚持每天刷牙。

烧不着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液体里面的星光

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因为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便产生氧气,它的氧化力很强,能使混合液中的酒精燃烧而发出闪闪的火花。在黑暗的地方看,火花便格外明亮

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

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第14篇:化学电源教案

化学电源教案

化学电源

一、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分析

1.教材及课标相关内容分析

前一节已经学习了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碱性锌锰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以及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2.学生分析:

前的第一课时学习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电化学的基础,理解原电池原理有一定的难度。

3.我的思考:

通过视频、学生讨论、交流等方式导出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的各种电池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然后依次的分析,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电池的缺陷,既增强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应变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理解。

二、体现观念建构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会判断电池的优劣。 2.过程与方法:

本设计以开放式教学为指导思想,辅助以视频、讨论、归纳等手段,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理论知识,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化学电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环境保护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其应用 是教学重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是教学难点。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参与收集有关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材料,视频展示、课堂讨论交流以及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将各类电池的结构特点、反应原理、性能、以及适用范围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主动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进行建构。

四、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整体思路与教学结构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电源

一、复习原电池 1.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原电池的原理(以Cu-Zn 原电池为例) 负极(Zn):Zn – 2e = Zn 2+ 正极(Cu):2H+ +2e = H2↑ 总反应:Zn + 2H+ = Zn 2+ + H2↑

二、碱性锌锰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Zn(s)+ 2OH(aq) -2e= Zn(OH)2(S) 正极:2MnO2(s) + 2H2O(l) + 2e=2MnOOH(s) + 2OH(aq) 总反应:Zn(s)+ 2MnO2(s)+ 2H2O(l)=2MnOOH(s)+ Zn(OH)2(S)

三、铅蓄电池

电极反应:(放电时) 可以自发进行

负极:Pb(s)+ SO4(aq)2e = PbO2(s) + 4H(aq)+ SO4(aq) 总反应:2PbSO4(s) + 2H2O(l)= Pb(s)+ PbO2(s)+ 2H2SO4(aq)

四、氢氧燃料电池

1、酸性介质的电极反应:

负极:2H2 2-2 --+ 2-22正极:O + 2HO + 4e= 4OH 总反应: 2H2 + O2 = 2H2O

七、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池的一般分类, 2.掌握几种典型电池的用途和特点. 3.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

学生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

1、想一想如果没有电池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你知道的化学电池有那些?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

3、你如何判断电池的优劣?

二、几种典型电池

1.碱性锌—锰干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铅蓄电池

放电时: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电极反应为: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其电极反应为: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蓄电池放电和充电的总反应式:

蓄电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料电池:

1、酸性介质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碱性介质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料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后总结与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复习原电池结合学生已知道的电池,让学生相互交流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碱性锌锰电池、蓄电池和燃料电池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的发展与环境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课时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知识。 2.本节课讲授的电池,其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不宜讲得太繁杂。对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进行课外阅读以加深对化学电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荐上教版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 荐化学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 (3000字) 荐初三化学教案

第15篇:化学环保教案

化学环保教案

时 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学科。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重 点 化学的新认识

难 点

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方法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一、再说化学: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

二、学习内容

三、学习特点: 我的几点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放一组现代化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

[导入]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从现在开始,我和同学们一道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讲]化学研究的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一些现代生物领域及物理领域都需要我们化学家参与研究,如刚才看到的几组图片,可以说无论从生活还是将来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板书]

一、再说化学: [展示并总结]

1、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

(1) 解开许多物质结构之迷,在工厂大规模生产化工产品,如人工牛胰岛素 (2) 合成并开发诸多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和新材料

(3) 为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和资源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4) 利用化学高效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国民经济能良性、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2、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①衣:由于化学纤维、染料的合成与发展,人们穿上了各种鲜艳、光彩夺目、非常漂亮的化纤服装,生活丰富多彩。

②食:由于化肥河农药的生产和使用,使农作物增产增收,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让人们的餐桌更为丰富,吃得营养、吃得好。

③住:钢铁、水泥、玻璃、涂料等一些建筑、装饰材料的生产,使用,建起许多高楼大厦,使人们住得舒适,生活愉快。 ④行:人造橡胶的合成、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是汽车工业普及的基础;镁铝轻合金、钢铁、钛等金属材料和一些功能材料得应用,制成了飞机、

轮船,宇宙飞船,使人日行万里不再是梦想。 ⑤硅等半导体的发展和应用,是当今计算机发展的基础,计算机的使用和普及大大加速了高新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3、基础化学知识对于识别伪科学,判断某些商品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或人体健康等也是必需的。

[点击试题]1)、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C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闪电时空气中的N2可变为氮的化合物 C.添加少量某物质可将水变成燃料油

D.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 2)、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D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矿泉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氧、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展示并总结]

4.现代化学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的重要源泉 [讲]现代社会的众多领域都需要在某种场合应用到化学成果,像电子学、半导体、原子能、信息工程、宇航工程、研制药物、消除公害、保护环境、合成材料等等,都离不开化学。展望未来,化学一定会在综合开发各种资源,多方面应用新能源,设法研制各种新材料,进一步探索生命、海洋、空间的奥秘方面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问]化学是什么?

[板书]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

二、学习内容

[投影]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课程:化学I和化学II 选修课程:

1、化学与生活

2、化学与技术

3、物质结构与性质

4、化学反应原理

5、有机化学基础

6、实验化学

[讲]高一我们将完成必修部分的化学I和化学II,计4学分,高二开始根据自己未来人生方向不同将从六个模块中选修一门(每个模块2学分),修满6学分后,高中化学结业,理式方向的考生,将从剩下的5个模块中选取2-3个模块,迎接升学考试,为今后的学习作准备。 本学期我们将完成必修I的内容,本书共分为四章,从实验化学入手,围绕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展开 [板书]

三、学习特点:

1、高中化学的特点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1、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惯

2、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

3、不遵循学习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 [讲]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大半,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该怎么办?

初三的化学学得怎么样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没什么影响,有学好的想法,肯学,就一定能学好! 要学好就要有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大家应该更新学习方法,不能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学高中的化学! 我的几点要求:

1、化学我们现在有一本教材,一本学案,一本实验报告册,还需要准备纠错本,一本笔记,还希望同学们自己能有一本习题册或辅导书(不作硬性要求,不具体规定,但你必须得做题)

2、纪律是一切的保障,除遵守班规外,上课打完预铃,就把化学书,练习册,笔记,卷子等一切跟我化学教学有关的东西准备好

3、按时完成作业,早晨进班就把化学作业放到讲台上,上早自习之前,科代表收好,第一节课下课,课代表查清化学作业并送到我办公室。不交作业者严惩不待。

4、必须记笔记。主要记书上没有明确写的,我补充上去的知识,和我总结出的规律。以及我在做专题训练时讲的典型题。要想记好笔记,一方面要求课前预习,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们课后整理,(整理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上课没记全的,二是你们在看辅导书中发现一些比较好的例题或解题规律,及时补充上去;三是我们平常做卷子时的错题,要将题抄上,正确解法记上,并要在下面标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以便复习时候用)。尽管我们现在付出很多,但高二会考复习及高三总复习的时候这些笔记将成为我们的宝库。要求:每周检查一次,每周二早上科代表把笔记跟作业一起收,送到我办公室。从下周起就开始。

5、及时做对应的练习册,不用我提醒,跟我进度做,我讲完新课都会及时讲练习册,讲之前随堂检查

6、同学们手里要有一本适合自己的辅导书或习题集,也跟着进度做,有什么问题及时来找我。

7、答疑制度:希望同学们积极主动利用下课时间和午休时间去办公室找我,也可以在第八节课让科代表找我进班答疑。我的教学经验:问题的多少与你们的成绩成正比。如果对化学有兴趣的同学,我希望你们能深入的学习,我不相信化学竞赛只属于尖子班,只要你们需要,我可以为你们提供一切帮助。

作业:认真预习,并回顾一下初中化学实验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化学环保教案

丰台中学

庞志焕

第16篇:氢气泄漏反事故演习方案

氢气泄漏反事故演习方案

一、演习目的

1、验证公司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熟悉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流程。

2、使各部门人员熟悉应急职责,提高协调作战能力。

二、演习时间和地点

演习开始时间:2016年3月15日上午9时 演习地点:柴油发电机房旁

三、演习内容

柴油发电机房东北角路边,某施工队伍用挖掘机作业时,不小心挖断地下的机组供氢气管道,发生大量漏氢。附近地面一动力电缆因绝缘片损坏,发生小火花放电,引发氢气着火,并威胁其邻近的综合管架设备和管道的安全,如不及时扑灭,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

四、编制依据

公司《事故应急总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氢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五、组织机构

1、应急指挥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行动小组 (1)灭火行动小组 组长: 成员:

(2)疏散引导组 组长: 成员:

(3)后勤救护组 组长: 成员:

六、事故假想

1、假定当时气象条件:气温19℃,阴天,风力微弱。

2、3月15日上午9时,#

1、#2机组正在运行发电,供氢站#

1、#2储氢罐内均充满氢气,氢压2.5MPa。其中,#

1、#2机组因发电机内氢压低,正在充氢过程中。现场充氢运行人员发现发电机入口氢气压力调节阀前压力突然大幅度降低,检查发现柴油发电机房东北角

- 1

3、演习运行人员只进行模拟操作,不得实际触动设备,以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

九、演习评价与总结

演习结束后,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评审,并完善相关预案。

第17篇:氢气压缩机故障分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氢气压缩机故障分析

本人在加氢岗位从事设备管理时,通过一段时间的检修作业对本岗位重要设备-氢气压缩机也有点了解,下面就其常见易发故障做下分析,接触不深尚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压缩机简介

往复式压缩机是石化、炼油及长输天然气行业装臵中的关键核心设备,必须保证其高负荷长周期运行。在石化领域,往复式压缩机主要是向大容量、高压力、低噪声、高效率、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往复压缩机易损零件多,如活塞密封环、活塞和气阀等,一旦损坏会对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并常常伴随有机组的振动。这就要求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总结并分析压缩机常见的故障机及对应解决措施,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维持设备装臵的平稳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原理

往复式压缩机,又称活塞式压缩机。由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而将气体吸人、压缩和排出的压缩机。可分活塞式压缩机和隔膜式压缩机两种。主要由运动部件、气缸、活塞和阀门等构成。在运转时,活塞不断往复运动,引起气缸内的容积发生增大和减少的周期变化,依靠气阀的作用,容积每变化一次,即完成一次将气体吸入气缸,经过压缩然后排出的全过程即完成一工作循环。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往复式压缩机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压力范围广、可适用于低压到高压工作环境;热效率较高;适应性强、排气量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调节;对制造压缩机的金属材料要求不苛刻。但同时往复压缩机也具有诸如下缺点:外形尺寸及重量都较大,结构复杂,易损部件较多,气流有脉动,运转中有振动等

三、常见故障及处理方式

导致机绢非正常的停机原因有气阀故障、压力填料环、工艺问题、活塞环和支撑环等,具体事故概率简单列举如下:气阀故障约占40%,工艺问题故障约9%,压力环、活塞环、支撑环共计约30%。

(一)气阀故障及处理。

气阀故障是机组停机的最主要原因,气阀故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润滑剂的影响。润滑油可以对气缸和填料的润滑,在满足润滑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粘度低的润滑油。润滑油的正确选用,对于气阀及气缸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抗焦化性能主要通过残炭来衡量,残炭越大油品在气缸中结炭倾向就越大。因为过量的油在局部聚集在活塞环后面的槽中,并在压缩温度影响下变稠和炭化。卡住的活塞环,降低了活塞和气缸之间的气密性,并且沿着活塞环泄漏出来的气体破坏气缸壁上润滑油膜,加重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的磨损。被压缩气体带走的过量润滑油会污染排气阀,由于排气阀温度较高,润滑油易在此焦化,这将导致气阀不能严密关闭,使排气量显著降低,致使压缩机消耗功率增加,加快气阀阀片的磨损和损坏。因此在保证气缸润滑的要求下,应尽量减少注油量。在每次气阀或气缸打开时,检查此时气缸的润滑情况,如果气缸内油较多或结炭较多,则说明注油量偏大,开工时稍微调低注油量,这样经过几次调节就会找到合适的注油量。理想的状态是同时以最小注油量达到最号的润滑效果(既充分润滑,又少焦化)。

2.气体中异物的损害。气体污物主要是指铁锈、细小的砂粒或腐蚀性粉粒,通往压缩机气流通道巾脱落的各种颗粒,有时甚至是上一次阀门故障时遗留在压缩机气缸内的残留物。类似此类污染物会显著加剧阀件的磨损,同时也会增加气缸、活塞环、填料环的磨损。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在在检修时检查控制各级入口分离器和入口管线过滤网的检修质量。在长时间的停工检修时,以氮气保护该系统,防止内壁大气腐蚀。如含不饱和烃,其遇高温还可能发生聚合反应,进一步炭化同样也会加速气阀的磨损。

3.其它的原因。气阀阀座密封垫片失效、气阀中心紧固螺栓断裂、进气阀卸荷器压差卡、弹簧故障、阀片故障等诸如此类故障同样会导致气阀故障,但这些均非主要情况。

(二)活塞环填料密封故障。密封故障主要表现为活塞杆与填料环摩擦磨损,从而导致密封泄漏量超标,活塞与填料腔中有粉状沉积物,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入机组的工艺介质夹带颗粒物,现场检修有时会发现在压缩机气缸及填料密封腔体中有大量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是由_T艺介质夹带过来的微细固体粉尘或结焦的碳组成,其硬度往往很高,其在密封腔处的沉积必然会造成密封填料严重的磨粒磨损,从而大大缩短了填料密封环及活塞杆的使用寿命。通过调整工艺使压缩机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在气体进机组前将微细颗粒降至最低,必要时可加气固分离器,分离掉这些颗粒杂物,就可避免气缸、填料摩擦副之间的磨粒磨损。

(三)常见工艺问题及注意事项 常见工艺性问题有以下几点:

(1)气体携带固体颗粒,致使过滤网堵塞,气阀、缸套破坏。

(2)介质带液,影响气缸润滑情况.甚至引起损坏气阀或液击事故。

(3)压缩机入口压力波动,导致压缩比超过设定值,引起压缩机排气温度超温,导致压缩机气阀烧坏等。针对此类问题,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汇总如下:

(1)开机时密切注意各级压力,防止压缩比过大;在开机稳定后各级的压缩比要调整均匀,这样各级出口温度会在设计的范围内,不至于烧坏气阀。操作时注意控制一级入口压力,防止一级入口压力变化过大,造成各级压力波动而带动各级温度的变化。

(2)润滑油的使用方面,一要洁净,二要控制好油温油压在设计区间内。油温波动会直接影响粘度,进而导致油压变化,使得各润滑点油膜不稳,导致运动部件的平稳性下降,活塞杆跳动增加等不利因素。

(4)注油器的使用,注油系统直接关系到活塞环,支撑环和气阀的正常投用,注油量要控制在设计范围内,注油过多,会增加阀片粘滞,影响气阀及时开闭,同时会在阀片表面结焦,造成气阀性能下降,过少润滑会造成磨损加剧。

从现场故障现象判断原因 1.1 排气量不足

排气量不足是与压缩机的设计气量相比而言。 主要可从下述几方面考虑: (1) 入口过滤器的故障

积垢堵塞,使排气量减少;吸气管太长,管径太小,致使吸气阻力增大影响了气量。要定期清洗滤清器。

(2) 气缸、活塞、活塞环磨损严重超差,使有关间隙增大,泄漏量增大,影响到了排气量属于正常磨损时,需及时更换易损件,如活塞环等。属于安装不正确,间隙留得不合适时,应按图纸给予纠正,如无图纸时,可取经验资料,对于活塞与气缸之间沿圆周的间隙,如为铸铁活塞时,间隙值为气缸直径的0.06 %~0.09 %;对于铝合金活塞,间隙为气缸直径的0.12 %~0.18 %;钢活塞可取铝合金活塞的较小值。

(3) 填料函密封不严,产生漏气使排气量降低 其原因首先是填料函本身制造时不符合要求;其次可能是由于在安装时,活塞杆与填料函中心对中不好,产生磨损、拉伤等造成漏气;一般在填料函处加注润滑油,它起润滑、密封、冷却作用。

(4) 压缩机吸、排气阀的故障对排气量的影响 阀座与阀片间掉入金属碎片或其它杂物,关闭不严,形成漏气。这不仅影响排气量,而且还影响级间压力和温度的变化;阀座与阀片接触不严形成漏气而影响了排气量,可能属于制造质量问题,如阀片翘曲等,也可能是由于阀座与阀片磨损严重而形成漏气。

(5) 气阀弹簧力与气体力匹配的不合适

弹力过强则使阀片开启迟缓,弹力太弱则阀片关闭不及时,这些不仅影响了排气量,而且会影响到功率的增加以及气阀阀片、弹簧的寿命。同时,也会影响到气体压力和温度的变化。

1.2 排气温度不正常 排气温度不正常是指其高于设计值。从理论上讲,影响排气温度增高的因素有:进气温度、压力比以及压缩指数。实际情况影响到吸气温度增高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间冷却效率低,或者中冷器内水垢结多影响到换热,则后一级的吸气温度必然要高,排气温度也会高。

(2) 气阀漏气,活塞环漏气,不仅影响到排气温度升高,而且也会使级间压力变化,只要压力比高于正常值就会使排气温度升高。

(3) 水冷式机器,缺水或水量不足均会使排气温度升高。

1.3 压力不正常以及排气压力降低

压缩机排出的气量在额定压力下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则排气压力必然要降低,所以排气压力降低是现象,其实质是排气量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此时,只好另换一台排气压力相同,而排气量大的机器。影响级间压力不正常的主要原因是气阀漏气或活塞环磨损后漏气,故应从这些方面去找原因和采取措施。

1.4 响声异常

压缩机在某些部件发生故障时,将会发出异常的响声,一般来讲,我们是可以判别出异常的响声的。

活塞与缸盖间隙过小,会直接撞击,活塞杆与活塞连接螺帽松动或脱扣,活塞向上串动碰撞气缸盖,气缸中掉入金属碎片以及气缸中积聚水份等均可在气缸内发出敲击声;曲轴箱内曲轴瓦螺栓、螺帽、连杆螺栓、十字头螺栓松动、脱扣、折断等,轴径磨损严重间隙增大,十字头销与衬套配合间隙过大或磨损严重等等均可在曲轴箱内发出撞击声;排气阀片折断,阀弹簧松软或损坏,负荷调节器调得不当等等均可在阀腔内发出敲击声。

只要压缩机运行中发出或大或小的异常声音,说明压缩机某一部位出现故障,应根据故障响声的部位、大小做出正确的判断,为维修提供依据。

结语

对往复式活塞压缩机进行故障诊断涉及到设备的使用问题以及对机械设备本身的结构、运动动力特性的掌握、对发生故障的机理的了解。搞好科学检修、提高维修质量、对备件质量做到严格控制,防止使用材质不过关的备件,以免降低运行周期。

簿 世 超 2013-03-04

第18篇:化学实验复习教案

化学实验题部分复习教案

德江县民族中学

简永波

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设计:

为迎接2010中考,使考生能够考出好的成绩,通过分析九年级学生如何进行中考总复习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实验题是化学题上丢分较多的题,特别是酸碱盐方面的实验部分更是特别的难,特别的难以把握。针对以上情况,特进行化学实验部分的专题复习。通过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及化学综合实验设计习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验疑难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九年级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其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2、掌握九年级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3、能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解决一部分简单实验综合题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和设计实验题的分析讲解,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事物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观点。 教学重点:

1、九年级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2、利用所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教学难点:

如何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知识导入(分析考点)

最近几年的中考题,实验题所占比重较大(占21.7%),大部分同学在这个大题上丢分较多,实验题也是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化学的重点知识,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析实验题的重难点和考点。

分析200

8、2009中考实验题,总体来说考查的能力都要求不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实验部分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如2008年实验题1考查了水、氮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H2O、N

2、H

2、CO、CO2)几种气体的鉴别,(要求考生根据题设条件用化学式填写空格),难度不高但综合性较强(重点考查了考生的严谨性)。本题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对知识点掌握不透彻的考生来说就意味着难题,很多考生答该题最后一空时都只答一种情况,(澄清石灰水的本题中的作用是既检验又吸收CO2的双重目的)。2题考的比较灵活、新颖,要求考生以H2SO

4、Fe、CuO三种物质用两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出)制取硫酸铜(CuSO4),本题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非常基础,但是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观察和分析不到位,就不能准确的书写。同时考查了考生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009年化学实验题则显得比较陈旧,属于老生常谈题,这些都是平2 时反复训练的,甚至是做过的原题。如15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备H

2、O

2、CO2三种气体的5个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气体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16题则直接取材于课本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题,比较有点创意的是加了对CO检验的信息考查与知识的迁移,同时对考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新课讲解(如何进行实验总复习)

纵观这两年我区中考实验题的趋势,主要是对基础实验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知识综合度比较高,所以2010中考化学实验题在难度系数上也不会太大的改动,即同学们在进行中考化学实验题进行复习时尽量以课本基础为主,务求基础的扎实。近两年的实验题主要考查气体制备与收集、如何鉴别几种常见的气体等,而缺乏对酸碱盐在溶液中解离的离子鉴别进行考查,所以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对这方面略有倾斜。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对实验部分进行总复习:

(一)、常见仪器的使用

这部分相比较是实验中的简单知识,但同学们也容易在这上面粗心大意而造成丢分,比如化学仪器的名称许多同学就容易写别字来代替或张冠李戴、一些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掌握的不够扎实而做错丢分。在幻灯片上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和常见的用途与注意事项。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这部分属于实验题的根基,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后才能

3 着手综合实验题的分析解决。要对在初中所涉及的实验基本操作掌握透彻,如对物质进行加热、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取用、取用液体时量筒的读法、称量固体时的操作方法、过滤、蒸发、检查装置气密性、测溶液的pH、稀释浓硫酸的等基本操作的熟识。与同学们一起在幻灯片上分析错误的操作会导致什么后果。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是近几年的热点内容,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升华,掌握这部分知识得严谨、细致。要“制取”气体,首先得知道所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能否与水、空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对应去寻找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净化”是为了得到纯净的气体,即可能在制取气体时混入其他成分在所制取的气体中,造成所收集的气体不纯而必须除去的过程,如用排水法收集O2时混有水蒸气这时就要浓硫酸把水除去。“检验”则是根据所制取的气体的特殊性质检验是否为我们要制备的气体,如检验制取的气体是否为氧气,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特性,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能否复燃即可证明。这部分要求同学们会根据一部分题设条件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和常见气体的净化与检验等(具体内容在课件中展示)。

(四)、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

①气体的制取、净化、性质的组合;

4 ②混合气体成分与混合溶液中离子成分的验证; ③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的结合;

具体以题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在课件中对实验综合题进行探讨。 同学们在掌握了气体的制取、净化与检验后,特别要注意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离子的检验、鉴别等。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SO42-、Cl-、Ba2+、Ca2+、CO32-、OH-、NH4+ 的检验与鉴别,要能够根据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推到得出正确的结论,特别要注意综合实验题的考查,平时就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实验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下去认真复习,掌握基础谋求升华!

第19篇:教案化学常用计量

化学常用计量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态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基本计算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上,着重掌握有关比例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今天我们复习化学常用计量。

【提问】科学家引入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意义是什么? 【再问】谁来说说物质的量是怎样联系宏观和微观的? 学生活动

回答:把质量、体积等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的微粒个数联系起来。 回答:主要通过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物理量建立的下列关系图,把微粒数、物质质量、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相互关联起来。

归纳:

小结: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作用实际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提问】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2)1mol氢的质量为1g,它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氢分子。 (3)氧气的摩尔质量为 32g,氧气的分子量也为32g。

(4)12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每摩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思考,回答:

(1)不正确,并非所有物质均含有分子。 (2)不正确,不能说 1mol氢,应指明微粒名称。

(3)不正确,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分子量没有单位。 (4)正确

【提问】在应用摩尔这个单位时,应注意什么? 回答:

(1)摩尔只能用来表示微粒的集体数目; (2)必须指明微粒的具体名称。

【讲解】微粒可以是真实的,如:1mol水分子;也可以是假想的,如:1mol NaCl,表示1molNa+和1mol Cl- 的特定组合。

【提问】在化学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B.反应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 C.反应前各物质的摩尔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之和 D.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气体体积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气体体积之和 思考,回答:

A.不正确,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数是可能发生变化的。 B.正确,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不正确,因为分子是变化的,分子量很可能变化,摩尔质量也随之变化。

D.不正确,因为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随分子数变化。 【小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组成、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提问】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涵义是什么? 回答:

在宏观上,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从微观上,反应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总个数(或总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总个数(或总物质的量)。 【强调】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有很重要的应用,需要大家努力掌握应用守恒的计算技巧。

【过渡】下面让我们再讨论一下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问题。 【提问】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 回答: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再问】标准状况的涵义是什么?

回答:273K,1.01×105Pa,或0℃,1atm。 提问:老师,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是气体吗?

【强调】气体摩尔体积不适用于非标准状况的气体及液体、固体。 【反问】谁知道这个问题?

回答:三氧化硫的熔点为16℃,标准状况下当然是固体。

【提问】有关气体问题的最重要的一个定律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谁来叙述一下该定律的内容?

回答: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讲解】阿伏加德罗定律适用于任何状态下的气体,可归纳为:pV=nRT 具体应用有:(1)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2)同温、同体积下,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3)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分子量)之比。

【板书并讲解】根据 pV=nRT和 n=m/M得:pV=(m/M)RT pM=(m/V)RT pM=ρRT 因此,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分子量)之比。 倾听。

提问:为什么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分子量)之比? 【引导小结】气体分子量计算的常用公式: ①气体的摩尔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22.4。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量与气体的密度成正比。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总质量÷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回忆、归纳、小结: (1)M=ρ0×p22.4 (2)M=ρA×MA (3)M=Σm/Σn

【提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是22.4L B.0.5 mol氢气的体积为11.2L C.在标准状况下,各为1mol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体积均约为22.4L D.在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的氮气和3mol氢气,达平衡后有0.5mol的氮气反应,平衡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仍为20L 思考,回答:

A.不正确,只有1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是22.4L,不能说任何物质。

B.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标准状况。

C.不正确,因为三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D.正确,因为不论在任何条件下,气体都将充满整个容器。 【评价】回答得很好,请注意 D选项的条件不是标准状况。 【提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8/22.4 mol的二氧化碳分子 B.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C.常温常压下,1mol氮气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

D.常温常压下,金属和酸反应,若生成2g 氢气,则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

思考,回答:

A正确,辛烷的分子式为C8H18,在标准状况下1L辛烷的物质的量是1/22.4mol,因此,完全燃烧生成 8/22.4 mol的二氧化碳分子。

B.不正确,因为没有指明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 C.正确,1mol氮气的分子数与是否标准状况无关。

D.正确,不论在任何条件下,2g氢气都是1mol,无论什么金属生成氢气的反应均可表示为:2H++2e=H2↑,因此,生成1mol氢气一定转移 2mol电子。

【质疑】辛烷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体? 回答:辛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评价】辛烷是汽油成分之一,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1L辛烷的物质的量不是

1/22.4mol,因此,A选项是不正确的。

【提问】设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22.4L,所含的气体的分子数约为N个

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氧气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约为1.5N个

C.常温下,2.3g金属钠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个 D.常温下,18g重水所含中子数为10N个 思考,回答:

A.正确,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 22.4L,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因此含有N个分子。 B.不正确,因为NO和氧气一接触就会立即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正确,2.3g钠是0.1mol钠原子,钠原子变成离子的反应为:

Na-e=Na+

0.1mol钠原子就失去0.1mol电子,也就是0.1NA个电子。

D.不正确,重水分子(D2O)中含有10个中子,分子量为 20,18g重水所含中子

数为:10×18g/20g· mol-1=9mol。

【强调】温度和压强条件只影响气体的体积,而不影响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因此,如果讨论物质的量、质量和微粒数目的关系,则与是否标准状况无关。

【引导小结】在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有关微粒个数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2)有关气体的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3)有关方程式的计算,需要注意什么常用技巧? 归纳、小结:

(1)注意分子数和原子数、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的比例关系 (2)注意温度和压强条件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很大,因此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必须要求标准状况条件,并注意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或不能共存的混合气的问题。

(3)注意运用电子守恒的计算技巧。

一、选择题

1.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可将98%的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 A.H2SO4·1/9H2O

B.H2SO4·H2O C.H2SO4·SO3

D.SO3 ·10/9H2O 2.能从水溶液中还原 6molH+的是

[

] A. 2 mol Fe

B. 6 mol OH- C. 6 molI-

D. 6 mol Li 3.某稀溶液中含1mol硝酸钾和4mol硫酸,向其中加入1.5mol铜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5.6 L

B.11.2L C.22.4L

D.44.8L 4.标准状况下,下列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可能是50的是

A.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B.一氧化氮和氧气 C.二氧化硫和溴化氢

D.碘化氢和氯气 5.在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1gX气体(摩尔质量为 44g·mol-1),压强为1×105pa。如果保持温度不变,继续充入X气体,使容器内压强达到5×105pa。则此时容器内的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

] A.3.3×1025

B.3.3×1024 C.7.5×102

3 D.7.5×1022 6.以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SiO2晶体中,1mol硅原子与2N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 B.0.1mol甲基中含N个电子 C.16g臭氧O3中含有N个氧原子 D.31g白磷P4中含有1.5N个P-P键

7.由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8.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共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11.2 L,则原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n代表物质的量)

[

] A.n(Fe)<n(S)总质量等于 44g B.n(Fe)>n(S)总质量等于44g C.n(Fe)=n(S)总质量大于 44g D.n(Fe)>n(S)总质量小于 44 g 9.同温、同压下,CO2 和NO的混合气体 20mL,通过足量过氧化钠后气体体积减少到10mL,则原混合气体的体积比可能是

A.1∶1

B.2∶3 C.3∶2

D.1∶4 10.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 mol硫化氢和 Bmol氯气(A,B均为不超过5的正整数),反应完全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是

A.8.5 g·L-

1 B.18.25g·L-1 C.18.5 g·L-1

D.35.5 g· L-1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分子数由少至多的顺序是______,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①6g氢气②2mol氨气③4℃时 9mL水 ④1.204×1023个硫酸分子⑤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

12.9g水(H2O)和______g重水(D2O)含有相同的中子数,和______g重水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3.0.1mol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②碳酸钠,③过氧化钠,④芒硝,分别溶于水,使所得溶液中钠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1∶100,则需要加入水的质量分别为:

①______g,②______g,③______g,④______g。

14.某溶液中含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欲使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需要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和原溶液中所含碘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一、选择题

1.A、D 2.D 3.C 4.B、D 5.C 6.A、B 7.C、D 8.D

9.A、C 10.B

二、非选择题

11.④⑤③②①;①③⑤④② 12.8 10 13.180 360 361.8 341 14.1∶4 提示:4.平均值法:如果混合气的平均式量为50,则组成气体中必然有式量大于50的和式量小于50的。

A.选项,两种气体不能共存;

B.选项,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化合生成四氧化二氮(式量为92); C.选项,两种气体的式量均大于50;

D.选项,氯气和碘化氢反应生成氯化氢(式量为36.5)和碘。 6.A选项,在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均和4个O原子相连,即有4个Si—O键;

B选项,甲基中有9个电子;

D选项,白磷P4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有6个P—P键。

7.根据题意,混合气的平均式量等于氮气的式量28,由于CO的式量也为28,因此,只要二氧化碳和氢气的体积比满足13∶8(可用十字交叉法算出)即符合题意。

8.根据题意,所产生的气体可能为硫化氢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到如下关系:Fe~FeS~H2S,Fe~H2。因此,根据产生气体 11.2L(0.5 mol),得:铁粉的物质的量一定为0.5 mol(28g)。

若n(Fe)<n(S),贝n(S)>0.5 mol,m(S)>16g,总质量大于44g。 其余选项的判断同理。

9.设混合气中CO2的体积为xmL,NO的体积为y mL,则x+y=20 方程①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2Na2O2=2Na2CO3+O2 xmL x/2mL 2NO+O2=2NO2 ymL x/2mL

若氧气足量,则x/2≥y/2 生成NO2y mL,剩余氧气 x/2—y/2 mL 反应后混合气:y+(x/2—y/2)=10方程② 根据方程①,方程②总成立。

因此,只要满足x≥y,即体积比>1∶1,均可。若氧气不足量,即y>x,由于生成NO2的体积为y mL,因此剩余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10mL。

10.恒容条件下,当气体质量最大时,其密度最大,经讨论,当A=5,B=5时,反应后生成10molHCl,此时,气体的总质量最大。

因此,容器内气体密度的最大值为:

10mol×36.5g·mol-1/20L=18.25g·L-1

14.根据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由2∶3∶4变为4∶3∶2,说明反应前后Br-的物质的量没有改变,因此,反应如下:

Cl2+2I-=2Cl-+I2

15.根据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O2=2S↓+2H2O,2H2S+3O2=2SO2+2H2O。若生成SO275mL,则H2S的体积至少为75mL,此时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12.5 mL,余7.5mL。7.5mL氧气还可以和15mL硫化氢反应生成S,因此H2S的体积至多为75mL+15mL=90mL

第20篇:化学与军事 教案

化学与军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战争中的火药等武器中的化学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化学在武器中的用途,尤其是航母中的关键化学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化学技术的了解,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主义热情,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火药、炸药中的化学原理

三、教学难点

航母关键技术的突破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

五、教学器材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

常规武器

1、火药与炸药 火药——武器的灵魂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

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硫、木炭

一硝二硫三木炭

2KNO3 + S + 3C = K2S + N2↑+ 3CO2↑ 炸药——武器的心脏

早期使用黄色炸药 即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OHOH HNO3O2NNO2 H2SO

4NO2

诺贝尔发明硝化甘油炸药

C3H5(OH)3+3HONO浓H2SO42C3H5(ONO2)3现在广泛使用TNT 炸药——2,4,6—三硝基甲苯

CH3CH3

H2SO4O2NNO2 +3HONO2+3H20

NO2烟雾弹——恐怖的云海

“烟”是固体颗粒组成的,“雾”则是小液滴组成的。

+3H2O

烟幕弹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空气中造成大范围的化学烟幕。如白磷烟雾弹

4 P + 4 O2点燃2 P2O

5P2O5

+ H2O = 2HPO3

2 P2O5

+ 6H2O = 4H3PO4 燃烧弹——致命的火神

原料:汽油 攻击水面 汽油加钾、钙、钡

攻击坦克 铝粉加氧化铁

2Al + Fe2O3 = Al2O3 + 3Fe +热量

放出铝热使钢铁熔化

二、化学武器 1.化学武器的历史 2.化学武器的分类

●刺激性毒剂,如催泪瓦斯,成分苯氯乙酮、亚当氏气体等 ●糜烂性毒剂,如芥子气、氮芥、路易氏气

芥子气

氮芥

路易氏气 ●失能毒剂 如华兹

●全身中毒性毒剂 如氢氰酸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在波兰集中营中用氢氰酸杀害了250万犹太人

●窒息性毒剂 如光气

1951年,侵朝美军曾在南浦市投掷了光气炸弹,1379人中毒,480人死亡。

三、核武器与核战争 1.原子弹

从1943年至1945年,美国调集了15万名科技人员实施“曼哈顿计划”,花费约22亿美元,于1945年7月在美国西部沙漠地带试验

成功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并于同年8月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放了一枚。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Little boy (左)和Fat man(右) 2.氢弹

第一颗氢弹从1950年开始制造,重量为65吨,是第一颗原子弹重量的16倍,但其当量却为1千万吨,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500倍。

1952年11月1日爆炸成功! 3.中子弹

中子弹又称强辐射的武器或增强辐射弹,是一种发挥特殊武力的战术核武器,

用于大量杀伤战场上包括坦克乘员在内的

有生力量,而对建筑设施、武器装备则破坏不大 。

钓鱼岛是钓鱼岛列岛的主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位于中国东海,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面积4.3838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1972年美国将其“行政管辖权”连同琉球一起“交给”日本,历史上琉球并不属于日本。

钓鱼岛、黄尾、北小岛、南小岛、赤尾屿、北屿、南屿、飞屿

海上巨无霸

——航空母舰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是英国1918年建造的“竞技神号”

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是美国1961年开始服役的“企业号” 美国航母从1922年开始拥有第一艘航母兰里号,到现在正在建造的福特号、肯尼迪号,一共拥有七十九艘航母,时间跨度90年,共有11代,分别为列克星敦级(2)、突击者级(1)、约克城级(3)、胡蜂级(1)、

埃塞克斯级(32)、独立级(9)、中途岛级(6)、塞班级(2)、美国级(1)、福莱斯特级(4)、小鹰级(4)、企业级(1)、尼米兹级(10)、福特级(2) CVN65企业号

1961年11月服役,是美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约8.5万吨,可载约76架各型舰载机

CVN68尼米兹号

1975年5月服役,满载排水量约9.1万吨,可载约78架各型舰载机,配备海麻雀防空导弹、密集阵近战武器及鱼雷发射器。

CVN69艾森豪威尔号

1977年服役,满载排水量9.15万吨,可载约78架各型舰载机,配海麻雀防空导弹、密集阵近战武器。

CVN70卡尔-文森号

1982年3月服役,满载排水量9.15万吨,可搭载约78架舰载机。曾参加对阿富汗反恐作战行动,2011年初曾部署西太平洋。

CVN71罗斯福号

1986年10月服役,排水量约9.6万吨,配备海麻雀防空导弹、密集阵近防武器,曾参加伊拉克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CVN72林肯号

1989年11月服役,满载排水量10.2万吨,是世界上第一艘10万吨级航母;可搭载约80架舰载机,曾参加伊拉克战争。

CVN73华盛顿号

1992年7月服役,满载排水量10.4万吨;2008年进驻日本横须贺,负责东亚地区巡航;2010年6月曾进入黄海参加美韩军演。

CVN74斯坦尼斯号

1995年12月服役,排水量9.13万吨,可搭载约85架舰载机。2001年底曾参加阿富汗战争持久自由行动。

CVN75杜鲁门号

1998年服役,满载排水量10.5万吨,可载80架舰载机,配海麻雀防空导弹、密集阵近战武器,隶属大西洋舰队。

CVN76里根号

2003年7月服役,满载排水量10.5万吨,配备海麻雀导弹、密集阵近防武器等装备,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

CVN76布什号

2009年1月服役,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是美国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CVN-77也是美国下一代CVX级航母新技术的试验舰。

其他各国航母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

1987年8月服役,采用常规动力,满载排水量约1.3万吨,堪称世界最轻型航母,可载8架AV-8B海鹞式战机和8架海王直升机。

意大利:加富尔号

2007年服役,常规动力,满载排水量约2.7万吨,采用直通式飞行甲板,可载8架AV-8B/F-35战斗机及12架EH-101直升机。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

1991年1月服役,采用常规动力,是中国瓦良格号的姊妹舰,满载排水量5.8万吨,可搭载约40架各型舰载机。

英国:卓越号

1982年6月服役,常规动力,满载排水量2.1万吨,可载8架海鹞式战斗机和12架海王直升机,配备海标枪防空导弹和近防炮。

法国:戴高乐号

2000年9月服役,采用核动力,满载排水量约4万吨,配2具弹射器,可载约40架各型舰载机,配备紫菀防空导弹等武器。

印度:维拉特号

1986年4月,印度从英国购入此二手航母,满载排水量约2.8万吨,可搭载12架海鹞战斗机和7架反潜直升机。

巴西:圣保罗号

1963年起在法国服役,2000年巴西从法国购入该航母,采用常规动力,排水量3.3万吨,可载约40架各型舰载机。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号

1988年5月服役,常规动力,满载排水量1.7万吨,可搭载约22架各型舰载机,机库面积比其它同型航母多出70%。

泰国:扎克里-纳吕贝号

1998年服役,是世界上最轻量级航母,由西班牙建造,采用常规动力,满载排水量1.15万吨,可搭载约15架舰载机。

航母中的化学关键技术 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是为了减少航母的雷达、红外线、光电、目视等观测特征而在设计中采用的专门技术,采用隐身技术是为了航母在突防时不易被敌方探测器发现,从而增强攻击的突然性,提高航母的生存力和作战效能。目前,最具挑战性的隐身技术是隐身涂料的开发与应用。隐身涂料作为一种最方便、最经济、极强适应性的隐身技术已经在航母上得到广泛应用。 航母甲板

航母用的钢材特别是飞行甲板用钢要求极高。特别是对于材料的屈服度要求,可比核潜艇要求更苛刻许多。 一般对于造船用特种刚才都用屈服强度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指标,民用船只一般只需

要250Mpa的材料即可,普通军用船只也就是300以下。 全世界至今仅仅4个国家制造的钢才能用于航母制造

俄罗斯

AK系列合金钢

1000MPA 美国

HY80系列合金钢

800MPA 法国

软钢

550MPA 日本

特种合金钢

450MPA 中国

特种合金钢

350MPA 涂料

防腐蚀,耐高温,防滑已经是最底要求,还要求做到不粘。涂料的摩擦系数更是高科技,太高了飞机起飞不合适,太底了降落不合适,还要考虑飞机的系留问题。

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关于航母用涂料方面,我国基本是一片空白,而且类似涂料的引进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因为这类涂料本身做为特种涂料,产量都不是很大,更是属于高科技类严格研制产品。别说西方国家了,俄罗斯都不会卖给我们的。 焊接

在船体建造中应用很广,各种技术已趋于完善和成熟,焊接工作量占船体建造总工作量的30%~40%,焊接成本占船体建造成本的30%~50%。同时,焊接技术能扩大,造船总量、缩短造船周期、稳定焊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减轻劳动强度等。

主要有以下三种焊接方法:①埋弧自动焊:普通单、双丝埋弧焊、FCB

法、RF法、FAB法;②CO气体保护焊:常规CO半自动焊、双丝自动焊(MAG)、自动角焊、CO气保护单面焊、CO气电垂直自动焊;③手工焊条焊:铁粉焊条焊、下行焊条焊、深熔焊条焊、重力焊、普通焊条焊。 中国航母简史

 1930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 提出建立中国航母;

 1937,中日江阴海战惨败后, 前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绍宽提出 建造20艘航母,但都未能成功建造。

 1945年8月,陈绍宽计划建造12艘航母

 2012年9月23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开始服役。

陈绍宽将军

辽宁号

“辽宁号”航母由苏联时期尼古拉耶夫船厂(又称黑海造船厂)于1985年开始建造,到1991年11月,该舰的总体工程进度达到68%,后由中国大连造船厂完成后续建造。

舰长304米,舰宽70.5米,航母吃水深度10.5米,标准排水量57000吨,满载排水量67500吨。从底层到甲板共有10层,甲板上的岛式建筑也有9层之多,分别是消防、医务、通信、雷达等部门和航母战斗群的司令部

辽宁号以4台蒸汽轮机为动力,4轴4桨双舵推进,总计20万马力(约为1.5亿瓦),最高航速可达32节(约为55公里每小时),在航速20节时续航力可达12000海里;舰上的电力系统可提供14000千瓦的电力,燃油储量为7800吨,航空汽油储量为5800吨。

“辽宁号”航母上载舰员人数众多,其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也十分完备,设有餐厅、超市、邮局、洗衣房、健身房、垃圾处理站等,连酒吧都有闹吧和静吧两种,生活相对比较便利。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官兵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总之,中国的航母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现在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有朝一日,学业有成,为建设强大的中国航母舰队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化学氢气教案模板
《化学氢气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