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高中政治外汇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5:05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案例

【学生情况分析】

1、认知起点:高一学生思想活跃,学习过程中他们比较乐于参与,积极发言,有探究精神和活动实践能力,但只能简单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

2、学习兴趣:①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②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有探索的欲望;③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有认识的兴趣;④对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

3、学习障碍:①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欠缺。③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没能形成自我认识

4、学习难度:①情感的升华;②实际生活中的践行。 【教学策略设计】

1、教育理念:\"教材向生活的回归\",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感知、思考。

2、教学原则:坚持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教学目标解析】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理解从本质上看,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职能都是一种\"管理\"的职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向服务过渡。同时,让学生能够对我国政府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管理予以评判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政府职能的学习,结合实际生活中政府为民服务的实例,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利用实例引导法、讨论法、图示法、讲授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政府面对困难和挑战所做出的果断决策,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作出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并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培育现代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政府的性质、职能及处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 (2)教学难点:评价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教具】: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讲解新课之前,请你们请看屏幕的视频展示,思考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温家宝总理视察和指导灾区抢险救灾工作) 学生答

教师总结:道理很简单,总理代表了政府,政府应该本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是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的表现。那么,政府的职能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新内容,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板书) 第二: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要了解政府职能指的是什么?

教师: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阶级社会管理中的功能,是国家活动的基本任务和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政府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那么,这些作用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一、履行政府职能的依据(板书)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政治常识》第一单元的知识回答。 屏幕展示。(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教师分析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政府的这四个职能 教师:政府的主要职能(板书) 教师:在这四种职能中,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前提。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此职能的内容。

从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职能的履行主要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为此,国家必须处理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师:在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的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为的是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教师:对此,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你认为在哪些事情的处理上政府很好的履行了以上职能。 学生答

(参考例子:3.14西藏的打砸抢烧事件中,藏独分子企图通过极端的方式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对于这种不法行为国家予与了打击;与此类似的还有政府对\"台独\"言论的回应、打击\"东突\"恐怖分子等行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有利于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除此之外,打击\"两抢\"也是此职能的表现。)

过渡:同学们,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不是只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就可以了? 生答

教师: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二个知识内容。(板书)教师: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经济建设的职能,就必须了解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

请问同学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答

教师: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政府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履行经济职能时政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教师:展示幻灯片

教师:政府在经济职能中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 教师:我们首先来了解经济调节的内容。 (1)经济调节

教师:经济调节职能在《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

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复习下列问题:①宏观调控的原因是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为弥补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缺陷)、②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什么?(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经济、法律、行政手段) 教师: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调节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在经济手段中,国家通常会利用价格、利率、税收等方式调节经济。请同学透视2008年中国经济的\"五大取向\",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国家在哪个\"取向\"中体现了经济调节,是怎样体现经济调节的。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才保证了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势头。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回海南省,今年是我省建省20周年,在这20年里,我省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们谈谈,我省政府在哪些政策的实施上体现了经济调节的职能。

生:参阅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回答。

过渡:我们也必须看到,我省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所以,政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市场监管的工作。这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 (2)市场监管

教师:政府的对市场的监管主要表现在打击假冒伪劣、打击地方保护和垄断,这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教师问:省政府在哪些工作的开展中体现了市场监管的作用呢?

学生举例说明(对淫秽光碟、制假药、卖假药行为的查处,对大润发商场擅自提高猪肉价格的行为给予警告和罚款等等)

教师:除此之外,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还要做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工作。 (3)社会管理

教师: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指维护社会安全秩序。依法惩处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解决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在安全生产方面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等等。 (4)公共服务

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教师:经济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五表现:

第一,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第

二、提出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第三,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第四经济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要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第五,政府要为全社会提供水、电、气、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过渡:这是我们对文化职能内涵的剖析。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的履行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国家快速发展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最后一个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师:为什么政府把这些内容作为公共服务的内容呢?道理很简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可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的贫富差距过大,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为了给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政府必须认真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第三:课堂小结

师: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全部知识内容。下面我们把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请看屏幕。 评价与反思: 值得学习的方面:

(1)能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利用海口市玉沙村的改造、农村医疗工作的顺利推行等本地信息,提高了学生对本地区的关注程度,从而进一步了解本课内容。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课堂教学生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彻。本节课有较多的知识讨论点,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讨论或发言,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师生双方在表达与倾听中共同分享对方的经验和体验,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推荐第2篇:高中政治教案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到底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教师活动:为什么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相同的地方?都以某某为主,多种并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在这里劳动者充当了什么角色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

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按生产要素分配

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漫画与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要做到能分清一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在我国为什么允许这些要素参与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 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四条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 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义。

★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进一步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分配政策的合理性。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全章概述

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

8.1 国家财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3、运用财政图表、数字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教学重点、难点 财政支出问题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收支平衡

★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9页“上海徐家汇地铁战”材料,议论材料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地铁耗资巨大,只能有国家出资兴办,国家必须有一定的收入,才能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

(二)进行新课

财政收入

1、什么是财政

教师活动:讲解引导财政的含义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从这一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财政的实质就是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财政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做什么工作?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制定收入、支出计划。

教师点评: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叫做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叫做国家决算。

国家就是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这两个方面,参与社会分配,实现国家职能的。

2、财政收入的渠道

教师活动:财政收入就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0页,想一想,利财政收入有哪些具体渠道?什么是主要的财政来源?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四大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教师活动:根据财政收入的来源,同学们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

但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基础性的因素。因为国家收入主要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壮大,税收、利润才有保证,没有经济的增长,就不会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第二,分配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是一定的,国家要的多,企业和个人的分配收入就减少;反之,企业和个人要的多,国家收入就减少。它们是彼此消长的关系。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1页彩图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这里面基础工程属于经济建设支出,治理环境、兴建体育馆、奥运举办费用等属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用途,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

(1)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占据财政支出的首位。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 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多数,反映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建设的重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2页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支出图表,并列举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重大投入项目,了解我国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等。

(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的人员经费支出, 设备购置、维护及公务费用支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2页财政在科教文卫方面支出图表,并思考回答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图表说明科教文卫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但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是指用于政府机关、司法部门、驻外机构、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国防科研方面的支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3页财政在行政管理和国防方面支出图表,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图表说明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稳中有增,但国防建设方面的支出稳中有所下降。

(4)社会保障支出 是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73页相关链接,并了解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的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

(5)债务支出

用于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方面的支出。

教师点评:注意国家财政发行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形成财政收入, 偿还这些债务属于财政支出。 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1)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支大于收,收支相等。

在财政预算、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状态,表明国家筹集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但收支平衡是在动态中实现的,由于具体条件不断变化,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

(2)财政收支平衡

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

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有可能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引发通货膨胀。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教材75页虚框内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点评:发行国债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政府投资,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国债发行规模过大,会增加政府还债负担,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经济生活中,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当经济增长缓慢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当经济发展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社会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三、财政的巨大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峡工程静态总投资(未含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为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投资500.9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400 亿元。三峡工程施工期17年,全部完建约需20年,第11年(2003年)开始发电受益,后期工程投资较易解决,因此,工程投资的关键是发电前11年的资金,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约650亿元。

材料二: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全线开工。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十个省(区、市)。东段运营一年来,已累计向下游四省一市21家用户供气超过7亿立方米。按照部署,工程将于2005年1月1日实现全线商业供气。

材料三:南水北调工程堪称世纪工程,该项工程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联通,逐步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工程总投资近5000亿元,不仅是我国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也将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实施东线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静态总投资为1548亿元人民币,其中主体工程投资1240亿元,配套工程投资3808亿元。

请结合教材神舟五号、青藏铁路等材料,讨论它们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国家通过财政支出,调节资源配置,集中财力办大事,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

可见,国家财政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集中力量搞好基础设施、基础工业、高科技研究开发

这些行业是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资金投入大、建设工期长,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利润少。一般来说都是通过国家财政力量来兴办,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国家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通过财政支出的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供求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如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等,既使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又改善了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改变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国家财政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要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些部门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只能靠国家财力取得发展。

教师活动:请看教材7

6、77页材料,联系神州五号、承办2008年奥运会材料, 说明国家财政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促进教科文卫事业发展 ,保障人民生活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77-78页内容,并思考国家财政是从哪些方面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

巩固国家政权,保证人民稳定的社会环境, 如国防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秩序,协调社会矛盾等等。 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

如加强全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措施,建立新型的医疗合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等等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提高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下岗职工生活保障标准,逐步取消农业税,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等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国家决算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课余作业 讨论:

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因此,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财政活动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

★课余作业

讨论:联系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讨论国家财政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

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财政活动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作用。

8.2

征税和纳税

全章概述

税收世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税收及其种类

二、依法纳税

新课标基本要求

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新课程学习

税收及其种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

税收的含义

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八课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请看教材80页“相关链接”,了解一下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

(3)固定性。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国家征税之前必须依法律形式,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不能随意变动、征收。当然,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请大家阅读教材80页内容,看看能否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

教师点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农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关税等等。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请大家看教材80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思考。

教师活动: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

1、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 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请大家看教材82页,增值税计算题,并回答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服装厂应缴纳的增值税=15000×17%-1445=1105元;或者=(15000-8500)×17%=1105元。织布厂缴纳的增值税由产品使用者――服装厂直接负担。由此可见,增值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产品销售价-原材料价)为征税对象的,它的直接负担者是下一环节的购买者。如织布厂的布的增值税由服装厂负担,服装厂的服装的增值税由百货商场负担。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请大家看教材82-83页“相关链接”及有关图表,了解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发展情况和计税办法。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 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这一特点从教材83页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上可以看出。

教师点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800元以内不计税,多余8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请同学们计算教材所列题目。

学生活动:计算。应税所得额:4000元;不超过500元部分:25元;500――2000元部分:150元;2000――4000元部分:300元;累计所得税:475元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点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税收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税收的特点和种类,重点介绍乐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知道了它们的征税对象和计税方法。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意义,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课余作业

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相对学生生活实际来讲,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税收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国家财政的实质。

推荐第3篇:高中政治《信用工具和外汇》教案1 新人教必修1

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 教学重点

1、信用工具

2、外汇

★教学难点

1、外汇

2、汇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新课]

(用多媒体或音像资料展示下列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商场里人们选购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后,将小推车推到收银台前,有的用现金进行结算,有的则将卡交给服务员,进行刷卡结算;在法国著名的香榭里大街,一群中国游客在用欧元买法国香水) 师:在上面的场景中,从人们购物结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人们在购物时,有的用现金结算,有的用信用卡结算。

生2:我发现在国内购物时,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在国外则是用所在国的货币进行结算的。

师:(小结且导入)是的,正如刚才大家所看到的情景一样,在现代生活的各种经济往来中,人们既可以用现金进行结算,又可进行转账结算。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深入,“无纸贸易”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色,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信用工具和电子货币进行经济往来中的业务结算。随着国际化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不再只熟悉和使用本国货币,人们对外国货币也不再感到十分陌生,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 (用多媒体打出课题“信用工具和外汇”)

(二)[推进新课]

一、信用工具

1.现金结算与转账结算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师:在刚才展示的生活场景中,大家已感受了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两种结算方式的特征,尝试给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下一个描述性定义,并列举出常见的信用工具?

生1:现金结算是指那些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活动中的收付行为的结算方式;转账结算是指那些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活动中的收付行为的结算方式。

生2:在进行转账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汇票等。

师:(肯定并启发)刚才的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准确。现在又有一个问题横在我们面前: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在看了下面的短片后,回答问题。

(用多媒体播放校园生活“一卡通”的动画短片:小明用“校园一卡通”在学校超市购物、食堂就餐、理发店理发、打电话等生活情境) 师:看过短片后,哪位同学率先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现金消费往往会遇到找零、真假币识别和容易出差错的问题,我隔壁家的王阿姨上星期就收了一张拾元假币。

生2:现金消费需要带大量的现金,携带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天下无贼》的故事大家不会忘记吧!而刷卡消费既简便、实用,又高效、安全。

师:(小结)是的,现金消费的确存在携带不方便、使用不安全、操作较复杂的问题,而刷卡消费除较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外,还可降低成本。

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刷卡消费这么好,那么,什么是信用卡?它的优点有哪些? 2.信用卡

(1)信用卡的含义和优点。

课前对班级里拥有信用卡、使用信用卡等同信用卡进行过亲密接触的同学进行调查,请这些同学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去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生1:信用卡是具有消费、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卡是其外在形式,本质是信用凭证。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生2:信用卡的优点很多,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功能多,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第二是方便,既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又能方便购物消费;第三是节省,能节省交易费用;第四是安全,能增强消费安全。 (2)信用卡的使用。

师:信用卡与现代生活已密不可分了,在使用信用卡时要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一是申领信用卡时要持个人身份证,在设置密码时注意不要用容易被别人猜到的数字,如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并且尽量避免密码让别人获取;二是在ATM机上使用信用卡时,若发现吞卡现象,要立即拨打ATM机上载明的银行客户服务电话,询问吞卡的原因及下步该采取的措施;三是发现银行卡丢失后,要立即到附近发卡行的分支机构办理挂失手续。 3.支票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9页的探究活动:小张的一项发明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公司重奖小张,发给他一张载明一定金额、付款单位、签发日期等内容的票据。看着这张票据,小张有点儿不知所措) 合作探究:

(1)小张拿到的这张票据是不是白条?为什么? (2)请你告诉小张如何把这张票据换成现金。

(3)与这张票据类似的,同属于支票的另一种类型的票据是什么?

(学生分工合作探究,查找课本,相互讨论交流,最后选出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生1:这张票据不是白条,是现金支票,银行将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银行给予空白的支票簿,存户可在存款数量内签发支票。

生2:小张可以拿这张支票到支票开户银行领取现金,因为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的,收款人凭票到银行可支取现金。

生3:支票除现金支票外,还有转账支票。

生4:我就现金支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些补充:(1)现金支票要妥善保存,不得折叠。(2)拿到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3)要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4)支票被银行退回,或不能支取现金,应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5)现金支票不能作转账支票使用,不能直接购物。

二、外汇

师:(过渡)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社会里,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或学习、交流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不掌握一些外汇知识。 1.外汇的含义

师:(讲授)外汇是用外币来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例如中国游人在法国用欧元购买香水,欧元对于我国来说就是外汇。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间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货币。

师:(进一步讲授)之所以出现外汇,是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频繁进行,又没有统一发行的国际货币,于是就需要将各国一定量的货币单位折合成外汇。 2.汇率的含义

师:使用外汇必须了解汇率。那么,什么是汇率?怎样表示?

生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师:很好!能不能用具体例子或数字说明汇率?

生2:我来试试。假若今天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8.29,即表示100美元可兑换829元人民币。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师:(再问)我们经常在电视里收看到汇率涨跌方面话题的报道,外汇汇率升高或跌落是怎么回事?

生: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了。例如,昨天100美金可兑换人民币829元,今天100美金可兑换840元,就是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了。如果用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较少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了。 (用多媒体打出:我国人民币币值稳定报告)

生1:我发言的题目是:我国应继续保持人民币的稳定。

首先,我们对货币升值作具体分析。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后,虽然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的他国的商品,且提高其国际经济地位。但是,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既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又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激化国内矛盾。

其次,我向大家报告一下我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我国政府的态度是,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同时也将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再次,我谈一谈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这对保持人民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保持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师:很好,谈得很精彩。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路是先从货币升值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再报告我国的态度和政策,又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意义,方法得当,条理清楚。还有没有同学有补充的?

师: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阶段。这节课学习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属于信用货币。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延伸新课]

(例题剖析)简答题:某地的建设银行为龙卡设计并推出了这样的广告词:“一卡在手,龙游天下。”虽然有些夸张,但同时也说明了龙卡的优点。 请简要说说信用卡的优点。

剖析:这道题是以建行龙卡的“一卡在手,龙游天下”的广告词为情境,考查对信用卡的理解能力。信用卡的优点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信用卡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二是在使用中节省、方便、安全。

答案要点:信用卡的优点为,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关于信用卡的说法正确地是 ( ) A、任何机构都可向社会发行信用卡

B、持有信用卡,可在任何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和购物 C、持有信用卡,在消费时就可不受存款数量的限制

D、持有信用卡,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答案:D [例2]支票和汇票的共同点在于 ( ) A、其使用都避免和减少了现金交易带来的麻烦 B、都能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C、都用于外埠结算

D、都是商品,和货币一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答案:A [例3]外汇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 ( ) A、是用于同城结算的支付手段 B、是用于外埠结算的支付手段 C、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是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 答案:C [例4](1999年广东,30)在国际外汇市场,199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199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 ( ) A、日元升值了 B、美元升值了

C、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D、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答案:A D ★课余作业

1、利用业余时间到银行调查了解信用卡的有关知识与使用情况

2、有条件的同学亲自办张借记卡、信用卡,用借记卡和信用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的优点。★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推荐第4篇:高中政治教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五课 改造世界 追求真理 第二节 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

第三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知道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的标准。

2.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刊等途径,收集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一些历史和现实问题,并在课堂师生互动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正确理解和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观念,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将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上网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理论探究:人类历史上,真理的检验标准有哪些?  “权威”标准。即把权威人物的意见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我国自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孔子也就被抬上“大成至圣先师”的宝座,他的言论被当作真理标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在欧洲中世纪,亚里士多德和圣经被当作真理标准。

 “众人意见”标准。即将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判断真理的依据。  “实用”标准。即把有用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典型地表现在实用主义真理观中。

我国实用主久代表人物胡适说“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

………….. 1  “实践”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各种标准的优劣。

结论: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真理的检验标准还不少,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标准”颇的道理,其他的皆有不妥。

(二)历史探索:真理标准大讨论。胡福明— 引爆真理大讨论

1977年2月7日,华国锋批准由《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的两报一刊社论《学习文件抓纲要》,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7月,盛夏的南京。南京大学一位普通的助教,在一家医院的走廊里,构思着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文章有可能给他带来坐牢、杀头的风险,甚至全家人也有可能受到“连坐”;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的变革,总要有人作出牺牲,胡福明打响了真理标准讨论的一枪。

1977年经过3次修改,9月初,寄给了《光明日报》哲学组的王强华同志。 到了1978年4月中下旬,到北京参加全国哲学《光明日报》的同志把我接了去,王强华说:“您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章,新任总编杨西光同志很赞赏,他认为,这篇文章放在哲学版发表太可惜了,要放到第一版去,作为重要文章发表,发挥更大的作用。

白天参加哲学讨论会,晚上修改文章。哲学讨论会结束后,杨西光同志又接我到《光明日报》招待所,他说:“不久前,我在中央党校学习,学习结束时,胡耀邦同志找我谈话,要我到《光明日报》工作。耀邦同志说,北京四大报刊,二比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是积极揭批„四人帮‟、推动拨乱反正的,《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是执行„两个凡是‟的,现在要你去《光明日报》工作,就是要去改变《光明日报》的面貌,把二比二变成三比一。”

杨西光同志接着说:“这篇文章,要请胡耀邦同志审定,他站得高,他在中央党校成立了理论研究室,办了个内部刊物,叫《理论动态》。发表在《理论动 2 态》的文章,都要经过胡耀邦同志审阅批准。所以,这篇文章要交给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修改,请胡耀邦同志审阅,先在《理论动态》发表,《光明日报》第二天就公开发表。”

文章公开见报前,杨西光同志同我商量了一个问题。他说:“福明同志,我要跟你商量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发表在第一版,不以你的名义发表,而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这样可以加重文章的分量。你看行不行?”我爽快地表示:“行。”文章发表时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让人觉得这篇文章来头很大,特别引人注目。

文章的原题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发表时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一”二字,据我所知是杨西光同志加的。

(三)实验探究:设计方案。

论证:鲜花插入含牛奶的水中和普通水中哪一个存活的时间更长? (有人提出将鲜花插入含少量牛奶的水中存活的时间会更长,请同学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学生论证:(学生从各个角度,包括理论的,实践的等等,进行论证。) 师生分析: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结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案是实验探究。找来两个花瓶分别注入一定量的水,接着向其中一个注入少量牛奶,然后分别插上同种鲜花。进行对比观察。

小结:由些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理论学习。

1、为什么只有实践者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见书P13。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

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一个过程。对实践标准要辩证地认识。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原则。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学习训练

(1)仔细阅读教材第14页的“阅读与思考”的栏目,简要回答“苏轼续诗时的“自信”与黄州赏菊后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2、学习评价

3 1.课外搜集资料作为活动要求,按10分满分计,根据各小组资料搜集的认真程度给与相应的分值,按一定的百分比记入平时成绩。

2.在课堂交流中发言踊跃,质量上乘的同学给予加分,以兹鼓励。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构建一些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多元互动、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启发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课堂。让学生经历“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尝试性解释——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进行探索研究——获得研究成果,并进行拓展升华”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师组织构建各种情境,将知识情境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自主探究方式得出结论,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地参与。达到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推荐第5篇:高中政治 人民民主专政教案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教学目标

通过本框题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辩证统一,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的依据,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及其措施。使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地维护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重点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教学难点

民主程度与民主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

[投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放大了的图像。

[师]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每当我们看到国徽时,对伟大祖国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是否知道我国国徽的图案代表了什么以及国徽的政治涵义呢?

[生]**象征民族精神,齿轮象征工人阶级,谷穗象征农民阶级;五颗五角星,大的一颗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的四颗象征着人民大众,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师]所以,我国的国徽表现了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板书)

一、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板书) 1.我国的国家制度(板书) ①国体

②政体

[师]一切国家制度都是由其国体和政体两部分构成。同样,我国的国家制度也是由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构成的。

1

2.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板书)

[师]我国的国体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六个字:“人民民主专政”。那么,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呢?人民民主专政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其具体内容有:在我国,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而且还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但工人阶级人数很多,那么如何来领导好国家政权呢?总不能让北京的工人阶级来领导一年,江苏的工人阶级再来领导一年,这样轮换下去。因此,工人阶级就要由她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来行使领导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工人阶级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在我国现阶段,工人阶级已发展到1.45亿人,她既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也是社会主义建议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请注意,这里的基础是指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还有社会基础,其范围要广泛得多。在我国,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生]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形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民主专政就作为我国国体被确定下来了。

[师]很对。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形式,这句话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叫无产阶级专政,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实质上也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共同点:都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执行无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3.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板书)

[师]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过去,剥削阶级国家是在剥削阶级内部实行民主,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两者对比,所以是新型的民主。过去,剥削阶级国家是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专政;而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两者对比,所以是新型的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人民民主的特点(板书) [师]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核心内容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在我国,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在我国,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他们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②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投影]我国宪法第33-50条确认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

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三个保障: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物质保障。

2

[投影]教材第15页中的三个保障,并进行分析。 (2)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板书)

[师]这个重要依据是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里的“一定范围”如何来理解?是指阶级斗争有时有,有时无吗?

[生]不是。

[师]是指阶级斗争在这个领域有,在别的领域无吗? [生]也不是。

[师]是指阶级斗争在国内有,在国际上无吗? [生]也不是。

[师]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阶级斗争存在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但又不是普遍现象,各个领域中的普遍现象是人民内部矛盾。如下图所示:

[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是否表现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和一个完整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生]不是。因为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主要是指广大人民同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这是当前阶级斗争在力量对比上的表现。

[师]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他们的贪污盗窃、行贿受贿、走私贩私等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王宝森、陈希同案,目前的走私贩私十分猖獗,严重冲击我国的民族经济。在政治领域,有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他们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妄图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如,1989年北京的政治**,台独势力,*喇嘛集团。在思想文化领域,有人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化,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目前黄色的东西、甚至解放前已经绝迹的现象又泛滥起来。在社会生活领域,刑事犯罪分子的抢劫、杀人、放火、强奸等犯罪活动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八十年代轰动全国的“二王案”,前一时期上海发生的“敲头案”,就是在这次洪灾抢险中,也有敌对分子趁水打劫,抢夺居民财产,等等。

我国还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社会主义制度还会遭受国际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因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防御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活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重要任务。

(3)人民民主专政的特殊性(板书)

[师]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叫无产阶级专政,如,前苏联等。我国叫人民民主专政,这里既有共性,肯定也有个性。个性是:它在概念的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当然,无产阶级专政也体现这一点)。它确切地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社会基础(社会基础的范围比阶级基础的范围大),它指:①工农联盟;②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与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间的联盟。我国在建国初期与民族资产阶级也结成联盟,这一点俄国革命时就没有做到。在实践上也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防止两

3

个片面性。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板书) 1.重要性(板书)

[投影]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邓小平

[师]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载入我国的宪法之中。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只有坚持其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板书)

[师]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这是由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发展人民民主,实行民主法制化,决策民主化;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取消“人治”。

3.坚持和加强的措施(板书)

[师]为了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加强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的建设,因为他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在战争年代是祖国的坚强柱石,在和平时期还有没有重大作用呢?

[生]有。他们在和平时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如,这次抗洪救灾,既靠人民群众,又靠人民解放军。哪里有危险,人民解放军就冲到那里。没有人民解放军,这次抗洪救灾是不能取胜的。

[放录像]人民解放军抗洪救灾,抢险的一些片断。

[师]同学们,人民解放军既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只要身体合格,就要报考军校,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贡献!

教学反思

推荐第6篇:外汇与汇率教案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外汇

一、外汇的概念

外汇(foreign exchange)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具体地说,一种外币资产成为外汇有三个条件:

第一,自由兑换性

第二,普遍接受性

第三,可偿性

我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外汇的具体范围包括:

(1) 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 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 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 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一种人造货币,它的含义我们将在后面介绍。)欧元; (5)

其他外汇资产。

二、外汇的种类

自由外汇指无需经货币发行国批准,可以随时动用、自由兑换或用于对第三者支付的外汇。

1、美元

United States Dollar——US$

2、欧元

EURO——E

3、日元

Japanese

Yen——J¥

4、英镑

Pound

Stdeling——£

5、瑞士法郎 Swi Franc——SF

6、港币

Hong

Kong Dollar——HK$ 有限自由外汇

是指未经货币发行国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者支付的外汇。

三、外汇的功能

国际计价和结算手段 国际支付手段 国际储备手段 国际干预手段 第二节:汇率

一、汇率概述

所谓汇率(exchange rate),就是指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二、汇率标价方法

汇率的表达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固定外国货币的单位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称为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另一种标价方式是固定本国货币的单位数量,以外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价格,从而间接地表示出外国货币的本国价格,称为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

将一国货 币 币值 的 提 高 称 为 升 值 (appreciation), 一 国 货 币 币

值 的 降 低 可 称 为贬 值(depreciation) 。

三、汇率种类

(1) 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和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 (2) 单一汇率(single exchange rate)与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 (3)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和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

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效汇率是指某 种加权平均汇率。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的有效汇率所反映的是一国货币汇率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总体波动幅度。

第三节: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增长水平差异

经济增长水平差异是影响汇率的长期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对汇率影响的重要性和多重性。

二、国际收支状况

影响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

三、通货膨胀水平差异

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化的长期因素。物价变动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分析物价变动的经济指标和分析方法。

四、利率差异

利率是影响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利率影响汇率的创导机制。

五、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并非仅是一个短期因素 要看大国干预还是小国干预 主要看干预的有效性

重大的汇率干预通常由相关国家协调好共同干预

六、政治影响

七、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是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因为所有的外汇交易最终要由人来操作。人要受心理预期影响(对汇率下一步走势的判断)

心理趋同态势的形成与影响 消息和谣言对市场的影响

八、投机因素

市场内部投机因素变化对汇率有重要影响。主要研究市场短期供求变化对汇率的影响 原理与案例

第四节:汇率风险及其管理

一、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由于汇率变动给交易各方带来的意外损失或收益。 国际企业的全部活动中人们习惯把由于汇率波动给经营活动过程带来的风险称作交易风险;把经营活动的结果遇到的风险称作会计风险;把预期经营收益的风险称作经营风险。

二、汇率风险的管理

交易风险的管理 会计风险的管理 经营风险的管理

推荐第7篇:高中政治专题12信用卡、支票和外汇同步1.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2课时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一、选择题。

《经济生活》的学习中,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完成下面1~2小题。 1.场景一:小张的父亲是公司老板,经常在外跑业务,在跑业务的过程中,住宿消费、给家人买东西等经常要随时付款、最适合他携带的信用工具是

A.现金 B.现金支票

C.转账支票

D.信用卡

2.场景二:小张的父亲听说儿子学了外汇的知识,就考他说“我想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在人民币即将升值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我是现在进这批货物划算,还是以后再进划算?”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A.现在合算,因为人民币越升值,外国货币价格越高 B.现在合算,因为在人民币升值前可以购买更多的国外货

C.升值后合算,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买更多的外国货 D.升值后合算,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外国货价格降低 【答案】 1.D 2.C 【考点】信用卡 汇率变动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3.近年来,我国居民银行卡消费的习惯不断养成,交易笔数和交易量都有了明显攀升,刷卡消费渐渐

1 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使用信用卡

①能减少人们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 ②能创设绝对安全的环境,增强消费安全 ③能够保持本币币值稳定,减少消费支出 ④能为人们提供信用透支,释放消费需求 A.①② 3.【答案】C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信用卡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银行已走进我们的生活。许多消费者购物和旅行时经常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费。在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费的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有

①一般等价物 A.①② 4.【答案】C 【解析】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费的过程,首先是由刷卡人从签发银行贷款,然后由银行划拨给商家,商家接到划款后发货给刷卡人,刷卡人到期再将贷款还给签发银行的过程。贷款和还款的过程,货币执行的是支付职能。银行拨款给商家后,商家发货给刷卡人的过程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考点】信用卡 货币职能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5.自2016年底美联储加息以来,2017年3月,美联储又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若其他条件不变,美元加息带来的影响是

A.美元走强,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 B.国际资本可能会从其他国家流向美国 ②流通手段

B.①③

③贮藏手段

C.②④

④支付手段 D.③④

2 C.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下降 D.将使美国企业与家庭的借贷成本下降 5.【答案】B 【考点】汇率变动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6.转账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这种支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需要持票人凭身份证去银行进行结算

③银行按票面所签注金额付款给持票人

A.①④ 6.【答案】D 【解析】由“无条件支付”可知③符合题意,排除①。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能提取现金,排除②。凡在银行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存户可在其存款金额内签发支票,银行要按照票面上签注的金额付款给持票人,③④符合题意。

【考点】转账支票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7.下图是某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变化图(人民币元/1美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B.②③

②收款单位可持票去相关银行提取现金 ④出票人必须在其存款金额内签发支票 C.①②

D.③④

3 ①从A点到B点,有利于美国商品出口中国 ②从A点到B点,有利于中国引进美国资本 ③从C点到D点,有利于中国公民赴美国旅游观光 ④从C点到D点,有利于缓解中国出口企业的压力 A.①② 7.【答案】C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汇率变动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8.2017年5月26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8698元,1英镑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8.8857元,而2016年同期1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6.5579元,1英镑兑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9.5938元。这表明

①英镑汇率上升,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 ②我国企业对英国投资成本下降 ③美元汇率下降,美元贬值 ④我国公民到美国旅游成本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美元升值,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有利于出口产品到美国,不利于我国公民到美国旅游,因为成本增加;英镑贬值,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对英国投资成本下降。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考点】汇率变动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100美元兑人民币由628.97元跌至619.25元时,下列可能会发生的经济现象是

4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企业会逐渐减少对美国投资 9.【答案】B 【考点】汇率变动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0.小王计划在美国购买一套80万美元的商住房,但随着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后,境外可以直接用人民币消费。人民币正式“入篮”对小王在美国买房的影响有

①小王可以在美国直接用人民币来支付购房款 ②使小王可以降低因美元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③由于币值更稳定故小王无须担心人民币贬值 ④使小王能够在美国的商业银行申请房款按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答案】A 【解析】人民币“入篮”意味着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在境外旅游、购物、投资,意味着人民币可以自由在国际市场上流通转让,从而降低汇兑成本并且降低货币风险,由此可见,①②符合题意。人民币币值与人民币的市场供求有关,人民币入篮并不意味着人民币不升值或者是不贬值,③说法错误。人民币“入篮”和小王能够向美国商业银行申请房款按揭没有关系,④排除。

【考点】人民币国际化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1.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自2016年11月14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加拿大元直接交易。人民币对加拿大元汇率中间价,由此前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加拿大元汇率套算形成,改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加拿大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询价,将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平均,得到当日 5 人民币对加拿大元汇率中间价。开展人民币对加拿大元直接交易,有利于

①形成人民币对加拿大元直接汇率,降低货币汇兑成本 ②稳定人民币外汇汇率,增加中国外汇储备 ③促进人民币与加拿大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④稳定人民币币值,保持中国国内物价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答案】B 【考点】汇率变动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2.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正式启动后,相当于通过一条“支付高速公路”将全球人民币使用者联结起来。由此可见,这一系统的启动有利于

A.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C.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12.【答案】B 【解析】人民币跨境支付将全球人民币使用者联结起来,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B符合题意。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跟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有关,人民币跨境支付并不能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A与题意无关。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启动与我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无关,也不能避免汇率风险,故排除C、D。

【考点】人民币国际化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

1.某班级三位同学就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同学甲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咱们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就神气多了。” 同学乙反对:“如果现在大幅度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

B.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D.我国外贸企业避免汇率风险 同学丙总结:“只有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随着经济发展咱们口袋里的人民币多起来,出国时才能神气起来。”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1.【答案】①人民币大幅升值,会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但同时也会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学甲只认识到人民币升值的利,而同学乙只认识到了人民币升值的弊,均具有片面性。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丙认识到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值得肯定。③汇率就像一把双刃剑,对经济社会发展既有利也有弊。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政策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通盘考虑,慎重决策。

【考点】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题型】简答题 【难度】一般

2.2017年“五一”期间,某省3天刷卡消费金额25.64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28.65%,全省ATM机取款金额3.07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38.44%。

(1)现在许多学校使用校园“一卡通”消费时,只要在POS机上轻轻一刷,转瞬间账目就结清了。请问,校园“一卡通”和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一样吗?

(2)银行卡刷卡消费是怎样完成收付结算的? (3)人们外出购物为什么更喜欢刷卡消费?

2.【答案】(1)校园“一卡通”属于非银行部门发行的广义上的信用卡,和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不一样。 (2)刷卡消费是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收付结算的,叫转账结算。

(3)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7 【考点】信用卡 【题型】简答题

8 【难度】一般

推荐第8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消费的影响因素相关内容。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呢?思考一下,学生集体回答,老师总结: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有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收入差距、物价变动,那同学们想一想,影响消费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我们学过哲学的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不对?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你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会不会让给你?学生回答,不会。好,那既然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就具体来看一下,生产力与消费之间究竟什么样的关系?生产与消费(板书) 【新课教学】

首先,大家看ppt ,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待会儿我找人回答。好,时间到,有谁愿意说一说我们生活消费中还有哪些变化?

例1:服饰的变化(过去人们穿的是兽皮,到后来的粗布衣服,到现在社会各式各样款式的名牌)

例2:饮食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追求吃饱到现在追求吃好、有营养)

教师活动: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才有计时器的更新,人们再也不需要根据天上的太阳看时间啦,是生产力的发展才使得人们对名牌的追求,正是我们能够生产出更好的食品,才有了更高的生活享受,对吧!封建帝王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有这些东西消费吗?很明显,生产和消费,是谁决定谁呢?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板书) 教师活动:为什么说生产决定消费呢?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在古代,用狼烟传递军情、用飞鸽传书,我们假设一下啊,夜晚狼烟行看不见怎么办?飞鸽万一被猎杀了怎么办?过去出门坐的是马车,马跑不动了怎么办?我们看现在了,联系用的什么啊,手机,还存不存在上述问题,不存在是吧,现在我们出门可以用的交通工具是不是越来越多啊,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总结: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生产越发展,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范围就越广泛。所以说生产决定了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网络时代购物、聊天的变化),这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总结: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我们可以网物了,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吧,通过网络,我们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聊天、交友,我们不用通过写信等传统方式来交流了,大家都用QQ,EMAIL,微信了,而且现在手机都有上网的功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但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对待,不要上瘾哦。这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结婚三大件的变化。上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来说,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转一响”:手表、缝刃机、自行车和三洋。到21世纪,男女青年结婚今非昔比了,叫“三件事”房子、车子、度蜜月,这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这又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有了家庭影院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有了汽车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日趋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由此,使消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生产推动消费发展,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过渡:综上所述,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什么,也就是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怎样消费,也就是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怎么样,也就是消费的质量与水平;生产决定还想不想再消费,也就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生产是不断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水平、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欲望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刚刚说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提问:看下一则材料: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导致了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俱增,这说明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对不对。材料中消费对生产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教师活动: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材料分析:“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实质上说明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生产者的目的是什么,利润,对不对?如果他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卖不出去,他得不到利益,商家还不会不会继续生产,肯定不会,所以说消费是生产发生和继续进行的目的和动力。“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女性饰品占有率将增加由现在的5%增到55%以上。 需求旺盛、珠宝产业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正因为中国女性饰品占有率的猛增,表明了这个行业有利可图,这必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这个行业,“珍珠行业的国外发展前景光明,势必能带动国内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珍珠行业的兴起带动了珍珠养殖业和珍珠加工业的发展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再给大家举一个大家亲身经历的例子,02年的非典疫情,大家都亲身经历吧,非典病毒是野生动物携带的,具有高传染性,在学校都被隔离了吧,这样人们都不敢出门,不敢乱吃多吃东西,像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遭受打击,但是危机中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这个事件刺激了传媒、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 小结一下:根据材料得出如下结论,看多媒体: 教师总结:生产和消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原因 教师活动: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决定性环节,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交换 和消费。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促进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具体到一个国家,到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呢?

学生回答:通过自己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两大点原因:

1、理论原因:(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现实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怎么办 教师活动:知道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从以下三个反面入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党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现在在和平年代我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我们的脚和鞋子一样,鞋子会影响和制约着脚的生长。而生产关系同样会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谁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谁就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总结上课内容ppt、了解中国发展成就、布置作业:恩施如何发展ppt

【板书设计】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目的和动力、导向作用、创造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怎么办?

推荐第9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4.1教案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案

政教0901 程云庆

一、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在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教学难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针对本框的知识内容和高一学生特点,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在中采用如下方法:讨论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具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阿凡达》这部电影,如果没看过但也肯定听说过吧?我想问大家知不知道它的制作技术是什么? 学生回答:3D技术 教师活动: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3D技术的了解。或者看过阿凡达的说一说看了之后的感受。阿凡达是至今为止,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3D电影的立体效果和真实感,使观众感觉到景物扑面而来,就像进入银幕深凹处,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清晰的画面,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20亿、21亿、22亿、23亿、24亿美元的影片。与普通的银幕电影相比,3D电影管在视觉听觉还是感觉上都上升了一个层次。有了3D电影,我们也能享受到更加清晰、真实的电影画面。

继续提问:前段时间著名的《泰坦尼克》在原版电影的基础上添加了3D效果,又一次袭卷全球,掀起又一次的泰坦尼克的高潮。使得经典再一次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我想问大家: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能观看到如此高质量的电影呢 学生回答:主要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总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下面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浏览书本。 【新课教学】

一、生产与消费:(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活动:从刚才的事例中,我们已经知道,是生产力的发展才有3D技术的进步,消费者才能观看到这样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3D电影。封建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他有这些东西消费吗?很明显,生产和消费,是谁决定谁呢?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教师活动:为什么说生产决定消费呢?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在古代,与人联系用的是飞鸽,出门坐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而现在,联系用的是手机,出门可以用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总结:一个社会消费什么,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生产越发展,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范围就越广泛。所以说生产决定了消费的对象。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活动:播放幻灯片(网络时代购物、聊天的变化),这体现出生产决定消费的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教师总结: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购物,不需要像传统的消费那样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了,虽然网络购物没有完全取代传统购物,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通过网络,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例如聊天、交友,网络没有产生或者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的时候,我们和朋友联系是通过写信,交的朋友叫笔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及,现在大家要和朋友联系一般都不会写信了,大家都用QQ,EMAIL,MSN,而且现在很多手机都有上网的功能,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网络和外界联系。但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还很多便利,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对待,不要上瘾哦。这就是说——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结婚三大件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来说,女方要求男方必备三大件:手表、缝刃机和自行车。到本世纪,男女青年结婚的三大件已经今非昔比了。通常来说,除了全部电器化——数码家庭影院、全自动洗衣机、电炒锅、微波炉、抽油烟机等以外,必须具备房子、小汽车、摄像机和钻石戒指、耳环、项链及金手镯等。因为这些东西是富有生活的象征和标志。当然,这也是奢侈品,是高档消费。但这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这又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多媒体显示板书)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有了家庭影院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有了汽车的生产,所以有了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体现出什么? 学生回答: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日趋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由此,使消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生产推动消费发展,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决定消费什么,也就是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怎样消费,也就是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怎么样,也就是消费的质量与水平;生产决定还想不想再消费,也就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同志也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生产是不断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水平、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欲望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刚刚说到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没有消费生产会怎么样?

没有消费,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卖不出去,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可见,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教师提问:几年前,为适应人们对彩电、冰箱需求的增长,彩电业、冰箱业迅猛发展;目前,住房和汽车已成为人们新的需求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结合29页的倒数第二段,思考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教师总结: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起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那么该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从博客这个当今非常流行的网络消费点,来看看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课件展示:博客市场风起云涌,目前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由于人们对明星的关注度最高,所以各大网站纷纷邀请名人开设博客,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教师提问: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教师总结: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满足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厂、商才能获利,生产才能继续进行。实际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课件展示: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博客存在访问太麻烦、地址太长等问题,现在一些BSP如和讯、千龙、星空博客等已经开始为博客提供独立域名的增值服务;很多博客用户有随时更新博客内容的需求,于是便有手机博客。 教师提问:这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教师总结: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课件展示:博客提供的是免费的服务,但为什么能够让那么多营运商追捧呢?因为它可以招揽不菲的广告收入,它可以带动广告业、房地产、汽车、通讯技术等多行业的发展。

教师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来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教师总结: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比如近几年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提倡绿色消费,这样就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课件展示:如果说了那么多,你还没看懂那就麻烦了。因为联合国最新为“文盲”下的定义是:不识字、不会看地图、不会用计算机。如果你对网络还一无所知,你应该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充实自己,成为新世纪的人才! 教师提问:这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并能够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教师总结:生产和消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与生产发展不适应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二、社会再生产

教师提问: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是否意味着生产结束了? 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总结:没有生产,我们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一个产品被消费了,接下来又会有新一轮的生产和消费,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请同学们在书本上找到再生产的概念。

幻灯片展示再生产的含义: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简单再生产)和更新(扩大再生产)。

教师提问: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通过阅读书本找到答案。

教师总结:在生产和消费中间,还有分配和交换两个环节。社会再生产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经济生活中,人们不停地进行生产到分配、交换、消费的活动,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 如图: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桥梁)---交换(纽带)---消费(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教师活动:生产是社会在生产的决定性环节,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交换 和消费。要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促进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具体到一个国家,到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呢?

学生回答:通过自己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三大点原因:

1、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原因:(1)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意义:(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基础;(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怎么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教师活动:知道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呢?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就让我们发挥一下集体的智慧,为我们扬州的发展出谋划策。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从以下两大点入手。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除非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党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现在在和平年代我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我们的脚和鞋子一样,鞋子会影响和制约着脚的生长。而生产关系同样会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农村改革 措施就极大地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环节,这必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生产力和现代农业发展。

八、巩固练习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在古代,即使皇帝也享受不到看电视的乐趣,因为( A )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D.消费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目前,住房和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正迅速发展。这种现象主要说明了( C ) A.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B.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下列对于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 ABD ) A.改革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

B.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C.改革就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 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答案

1、A

2、C

3、ABD 【课后作业】 探究学习:“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是错误的;而在生产发展允许的范围内,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你同意以上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二)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含义

生产 ---- 分配 ---- 交换 ---- 消费

(决定作用)(桥梁) (纽带) (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二)怎么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推荐第10篇: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

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一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2名言)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说明哲学来源于实践,即是实践决定认识。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 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课堂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 ◇探究提示:

(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

(3)此题非常开放,要根据每个同学具体的情况来探讨。

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3名言)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解析:A、D两项说法有误,C项不能反映题意。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课堂练习: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2、哲学的任务:

◇课堂探究:(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1)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哲学的功能上看,哲学作为世界观得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5名言)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 ) 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答案:C解析:引文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A、B两项不能表达哲学的作用。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第二框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课堂练习:哲学(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D 解析: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C两项认为哲学是科学的、正确的不妥。B项把哲学与世界观等同了,是错误的。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2)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 都是整个世界。世界现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课堂练习: 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答案:B 解析: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不只是自然界,A项排除。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C项可排除。世界观人人都有,D项排除。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探究:(1)、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 哪些人的做法? (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同时为人们提供方法论指导,具有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上面列举的四种人的做法,第

二、三种是可取的。

(2)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反映着人的思想观念。 (1)什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探究: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提示: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1、具体知识的内容

自然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 具体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文艺、伦理、政治等

思维知识 心理学、逻辑学等 ◇课堂练习:具体知识不包括( ) A、自然科学知识 C、思维科学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答案:D 解析:注意此题的关键字“不”,此题为反向选择题。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课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课堂探究:(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

(2)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本课小结: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本课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哲学的概念。从知识逻辑上讲,围绕哲学概念,主要讲了三个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主观唯心 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11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教案

文化生活:

一、文化的作用(考点):

(个人、社会经济政治、国家三个角度)

1、对个人的作用(考点):

(1)文化影响人:

①影响的两个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两个表现: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2)(优秀)文化塑造人: ①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1】文化对人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自觉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为了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我们要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主动选择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

2、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考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了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要。

C、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考点)----新表述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启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1、what:文化创新 (1)源泉(考点):实践。离开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动力(考点):实践。①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推动文化创新; ②实践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3)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主体: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2、why: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①文化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意义(考点):①文化创新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注】文化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

3、how:如何做出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2)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考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就会失去根基;第二,要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即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交流中要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即要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第二,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即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3)克服四种错误倾向(考点):①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传统文化)、②民族虚无主义(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③守旧主义(固守传统文化)、④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 这就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三、中华民族精神

1、what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1)基本内涵(考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核心(考点):爱国主义。 (3)特征(考点):时代性——即能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2、why为什么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考点): (1)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即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上。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即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必要性(考点):①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②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how: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考点): (1)、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what含义(考点):

(1)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发展以马’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how:如何发展先进文化(考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考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极为重要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特别是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是非得失,提出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凝聚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6)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7)重要任务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育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影响)。

(8)广大人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要投身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练习

1.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2.在我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 A.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各项行动的出发点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 D.密切党群关系,抓好党风建设

3.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0.38%,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 (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4.到2011年底,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5亿件,其中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非法出版物234.4万件,全国共查办案件3万余起,行政处罚案件2.9万起……这说明( )

A、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只能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C、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D、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道理回答:

(1)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8分)

(2)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8分)

7.时下韩国电视剧在全国热播,究其原因,韩国文化的魅力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由于韩国从上而下提倡韩国民族文化,所以文化的所有要素被关注而且被发掘。有很多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展示现代人如何在传统和现实的矛盾中生活,当然,也会有《大长今》这样的旨在萃取传统文化精华的作品。韩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大长今》的影响正是扎根于此,此外,韩国善于吸收中华文化等世界文明,并融合于生活于创作之中,也是《大长今》征服观众的主要原因。

(1)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6分)

(2) 结合材料谈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8分)

第12篇:外汇

一、个人结售汇系统

(一)关于1814交易外汇局业务参号优化为:当柜员在“买卖种类”输入“结汇”,业务参号前端反显J,柜员根据外汇局结汇申请书输入25位业务参号;当柜员在买卖种类输入“售汇”,柜员根据外汇局售汇申请书输入25位业务参号,“1814个人结售汇交易”其他操作不变。

(二)新增分行参数,用于控制结售汇/套汇价格确认书、外汇兑换水单建行实际报价牌价打印,各行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个人结售汇水单上打印或不打印成交时建设银行的实际报价。

(三)是否启动“1814个人结售汇交易”完成个人结售汇业务,请各行根据总行个人金融部的通知办理。

二、韩元、新台币兑换

(一)1819结售汇开盘收盘交易

本交易新增了业务类别:“21 即期结售汇(非直通)”与“51 个人结售汇(非直通)”,既可由一级分行国际业务部控制此类业务的开收盘,也可单独控制韩元、新台币等非直通式结售汇平盘币种的开收盘。

(二)1807非直通式平盘结售汇交易

本交易支持韩元、新台币等非直通式结售汇平盘币种的对公、对私结售汇的交易,日终结售汇敞口由交易网点平盘至一级分行外币头寸机构。

(三)1846平盘买卖和结售汇敞口查

本交易为非账务性交易,用于一级分行实时查询全行外汇买卖与结售汇各币种敞口情况,对对公和对私非直通式平盘结售汇敞口分别反映,查询结果作为平盘依据。

(四)1826非直通式结售汇平盘

本交易用于一级分行对辖内非直通式平盘结售汇币种敞口与行外交易对手进行平盘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该交易分非直通式对公结售汇平盘和对私结售汇平盘。

(五)1880银行结售汇台账

本交易新增非直通式结售汇平盘台账查询。银行结售汇台账按交易明细打印,包括非直通币种兑换报表数据。

(六)注意事项

1.请各行根据总行业务部门通知办理韩元、新台币现钞兑换业务。

2.开办韩元、新台币现钞兑换业务的分行,需通过“0043尾箱维护-5端末补登” 对尾箱进行端末补登以添加韩元、新台币币种,该交易会使尾箱中现金信息清空,在进行尾箱端末补登前,应打印记录下原尾箱中的现金信息,补登后依据原信息,通过9982交易进行手工配款。

3.各分行应根据韩元、新台币兑换业务的实际开办需要,按照《中国建设银行核心业务处理系统应用参数管理办法》及《中国建设银行核心业务处理系统应用参数管理实施细则》(建总发【2007】84号)要求,为涉及韩元、新台币资金清算的机构开立“XX行存放系统内清算款项户”、“***行一般借款户”、“***行系统内借出转贷款资金户”。

第13篇: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

一、开展的工作 1.加强培训工作

(1)2004年底,组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培训,邀请课程标准制定参与者、江苏省教研室副主任鞠文灿讲课,所有高中教师参加了培训。

(2)2005年8月3—5日,集中三天时间培训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所有高一年级政治教师计10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人教社安排的专家——广东实验中学的陈式华老师就新教材特点、教学建议等问题与参加培训教师进行交流;二是由本市的四名教师分别对经济生活四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三是课堂教学观摩(录像)和研讨。

2.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

(1)2004年9月,成立各模块(包括选修模块)研究小组。每一模块研究小组由4名骨干教师组成,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模块的知识要点、教学建议及资源建设,为课程实施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2005年10月,成立高中新课程讲师团。讲师团由常州市的政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也可临时聘请高校的教授参加,他们根据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提出讲课的菜单,供学校选择。

(3)与学科基地教师一起研究新课程教学。政治学科以常州市二中、田家炳实验中学为学科基地,每周一下午,教研员与学科基地教师一起,共同研究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1)加强集体备课。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情感、备手段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好基础。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分工备课,写好教案,然后将教案上传至常州市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网上,供教师们备课时参考,2005年9月、2006年1月已分别将经济生活模块、政治生活模块的教案传到网上。

(2)组织教学观摩。每月组织一次高一年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由一教师上课,上完后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一起展开研讨,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认识逐渐深入。

4.课程资源建设

(1)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与新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名称为《新课程新学案》。该学案以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单位,很好地适应了教师教学的需要,对实施新课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经济生活模块和政治生活模块的《新课程新学案》分别于2005年9月、2006年1月正式出版使用。

(2)建设和完善常州市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网,在原有的思想政治学科网页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常州市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网,网站在内容、形式、互动性等方面较以往都将有较大改进,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更多、更新的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高中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有1年时间,常州市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稳步推进,教师与学生对新课程已经有一般的接受到喜爱,可以说形势比较好。但毕竟是新事物,新课程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标准要求不够具体、明确,给教师们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2.教材内容太多,成为老教材的压缩饼干,好多教师反映课时不够,一些教学内容不展开学生不懂,展开了时间又不够,陷入两难境地。如关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在原教材中需用3节课才能教完,而在新教材中只安排了一节课。

3.课堂教学重形式、轻内容。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只要用上信息技术,让学生多讨论、多参与、多回答问题就是新课程了。因而出现了课堂热热闹闹,而事后一反思,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非常薄弱。

4.一些教师掌握的知识比较陈旧,知识面比较窄,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5.高考方案不出台给新课程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从理论上讲,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试尤其是高考对教学起着很强的引导作用。目前,由于高考形势不明朗,教师们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很难把握,一些教师由此而对新课程产生观望心理。

三、思考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才能解决,作为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进一步加强培训,廓清教师们的一些模糊认识。早期的新课程培训,主要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宏观的培训,强调理念的转变,而随着新课程实施的逐步深入,一些具体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有必要进行再次培训,再次培训的问题应该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产生,就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展开交流。

2.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目前,课程资源匮乏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尽管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时间比较短,课程资源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一线教师教学的需要,我们将尽可能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逐步丰富我们的课程资源库。

3.进一步加强研究。新课程实施应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而不能让教师去单打独斗。从当前来看,应重点加强对教材和课堂教学的研究。

4.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思想政治新课程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比较而言,教师们对知识、能力目标比较熟悉,在落实这两个目标上没什么大问题,关键是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们的一种主观选择

从本质上看,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也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还可能视若无睹;购物时售货员少收了货款,你可能暗自庆幸匆匆离去,也可能赶快纠正予以补足,或者以为这是对商业欺诈的合理报复而兴奋不已„„凡此种种反应,都是植根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主体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情感基础上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2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没法“教” 的

教师不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在主体性认识没有形成或改变以前,可以告诉他可能有几种价值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诉他错误的选择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强迫他按照正确的选择去行动。但是,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不是建立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学习主体此后的选择。

(2)让学生在选择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处可适当介绍价值澄清学说或价值讨论法)

教师应如何对待和使用新教材

1.研究教材

第一,研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的基础。因此,摆在教师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莫过于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了。

第二,研究教材。具体而言,研究教材主要有:一是研究教材对《课程标准》反映的真实性,即教材是否全面地反映了《课程标准》所坚持的教育理念,教材是否真实反映《课程标准》所坚持的教育要求,以及通过教材运用所反映的《课程标准》的地方适用性如何等问题。二是教材内容选择的容量与难度是否符合地方教育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印刷与装帧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卫生等问题。

2.灵活地使用教材

在教材观上,新课程提出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一理念非常好,但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呢?

(1)要尊重教材。过去以教材为圣经,一切以教材为纲是错误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由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教学中将教材抛到一边,另起炉灶重新组织一套教学内容,惟恐别人说自己处理教材不够大胆、缺乏创意。这样做实际上是对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一套教材虽然都有其不足,但每一套教材都是经过编写者精心设计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然后才谈得上创新。

(2)要对教材做个性化、校本化处理。教材面向的是选用该教材的所有学生,比较强调共性,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在使用教材时,如果我们照搬教材,就会不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因此我们要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是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3 (案例:无锡评优课上,扬州教师在上“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内容时,结合无锡地区实际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注:当时有光盘发的)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思想政治新教材中,每一节课都设置了3个左右的探究活动,对引导教师和学生转变教学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教材中探究部分的内容,如有的教师讲坛就变为练习让学生去做或回答,有的教师反映如果每个探究都组织学生去活动会导致课时不够用,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谈就是强调形式上的活泼和热闹而忽视探究目标的达成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作了一些思考。

从活动方式上看,教材中提供的“探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资料收集、整理型。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收集和整理所需资料。这种活动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其次要指导学生分类保存资料,由于收集到的资料往往很多,如不善于分类保存,往往会导致资料的遗失和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最后要引导学生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2、调查型。通过问卷、采访、观测等手段,了解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搞好此类活动一是要注意典型性,要选择典型的单位、个人进行调查,使调查获得的数据能充分地说明问题;二是要注意真实性,要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活动,防止为了完成任务而捏造数据或材料。

3、体验型。通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动手操作、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学会分享与合作。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的体验来得真切,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但搞好这种活动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该情境要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投入活动、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达到体验的目的。

探究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探究主题。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探究”,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指导,但不可以照搬。这是因为,教材只是根据学生的一般情况而设计主题的,至于各地方、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可能顾及的。我们可以在教材提供的“探究”指导下,针对学生实际和地方实际,灵活地确定探究的主题。

一般说来,初中学生探究主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启发性。也就是说探究的主题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养成。第二,层次性。探究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题目。第三,可行性。探究的主题要符合学生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水平,符合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不着边际,或不切实际。

2、明确目的。活动目的既是促使师生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力,也引导着师生活动的方向,因而明确活动目的是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活动目的一般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本课的知识既是活动的理论基础,也是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二是要解决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觉悟。三是要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包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分组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分成小组,自主制订活动的步骤和方法,通过采访(问卷)调查、实地参观、实践体验、上网搜索、到图书馆查找等途径来收集信息,并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归类、分析等任务。

4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①科学分组。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各课题小组成员一要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结合;二是要体现不同特长学生的结合。这样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②适时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给以适当的指导,如给学生讲解如何确定搜索项,如何筛选搜索结果,如何辨别资料的真伪等。③及时反馈。这一阶段的活动虽然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但是教师要全程跟踪,及时了解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4、交流成果。在课堂上,各小组选派代表介绍本组的探究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参与讨论和评价。这一步骤既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总结,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发布信息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是各组推选的代表陈述观点,也可以是小组内各成员分别作介绍。既可以用文字材料介绍,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展示,还可以用表演等形式来介绍。在课题小组介绍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其它同学应该是信息的接受者,观点的评论者,活动的评价者。他们既可以针对这一小组的介绍提出质疑,也可以对这一小组的介绍给以补充和完善。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不能有旁观者,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知,有所感,有所获。

5、评价探究。活动探究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过程。要着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以及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第二,重参与。在学习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课题小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对课题探究活动的态度等。第三,重效果。要着重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收获。此处的“效果”并不等于“结果”,对“探究”的评价要看结果,但更注重学生通过探究,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公民意识、人文素养等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这些都是新的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第四,多元化。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个人自我评价,二是课题组长对成员的评价,三是各课题小组之间的互评,四是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及效果的评价。只有把这些评价综合考查,才能体现科学性,也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近些年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认真思考一下,当前的一些课堂讨论到地发挥了多少作用呢?要发挥讨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讨论的内容要恰当。 课堂讨论,就是教师展示某个问题和现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进行论证。要想让学生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出现真知灼见,讨论专题的选择应该是精心策划、深思熟虑过的,而不是信手拈来,随随便便的。适合内容有:有些概念和原理还有着争论的;某些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的;有些问题虽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但包含较难的的概念,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的。

第二, 讨论的时间要充分。 课堂讨论的展开,一般要经过情境的创设(或是背景材料的呈现)——自由讨论——表述见解——师生总结四个阶段。要完成这个过程,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裕的自由讨论时间,环环相扣,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这样课堂上才有可能出现激烈的争辩,引发精彩的奇 5 思妙想。时间的长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对问题引起的反响有预见性。议题呈现后应让学生阅读有关的教材和必要的参考资料,做好充分的背景知识准备;对于有些议题也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指导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形成自己想对“成熟”的见解,然后在课堂汇报。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讨论中,一般形式是,四人一小组,给定1分钟或2分钟时间,讨论后汇报,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平均每人只有15秒或30秒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要完成思考、摆出观点、达成共识这个过程,可能吗?

第三,讨论人员的构成要灵活。 讨论的过程,从某种意义讲,也是一种团结合作的过程。应关注人员的合理构成,如何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来优化给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一般来说,同桌彼此熟悉,前后关系融洽,这样也许会合作愉快,顺利完成任务。“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能畅所欲言,观点容易一致;“男女”搭配,能激发个体的表现欲;有活跃分子的,能引发侃侃而谈;掀起高潮;学习互补的搭配在一起讨论,能相互促进,扬长补短,能提供综合性的见解。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围绕议题中心进行发言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积极发挥组织者、调节者的作用。

第四,要充分尊重学生讨论的结果。在讨论结束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让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的结果,当学生回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便会让下一组回答,当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设相一致时,教师便会予以大力表扬。于是学生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答案就在老师的“口袋” 里,为什么还要我们讨论呢?我们的观点都没道理吗?由此看来,当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一定要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时该怎么办?”

政治课教学要体现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1.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爱学

趣味性是入门的向导,没有趣味性,学生就不爱学。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它带有很强的启蒙性质,趣味性就更加重要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从不爱学到爱学,对思想政治课有一点兴趣,这就是了不起的教学成果,我们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很大部分。相反,如果我们上完了这门课,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一种反感,一种抵触情绪,那我们的教学就失败了。因此趣味性应当是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怎样加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1)内容生活化、现实化,突出时代性。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常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实践,社会生活和实践是最丰富多彩的,它里面隐藏着无限的趣味性。所以,我想,要增强本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不不仅要注意挖掘本课程理论本身特有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学生的优势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

(2)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这是由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缺少丰富生活实践经历的特点决定的。我们在讲课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概念化,即用一个概念去说明另一个概念,这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感到很抽象乏味。 6 因此,我们在说理时应当形象,特别是有些难懂的概念和原理,更应注意这一点。为此,首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即观点从材料中来,回到材料中去,寓理论于材料之中;其次,要注意多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形象地说明道理。再次,还要注意材料叙述和说理的言说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情境性。

(3)形式多样化,部分环节活动化。这里说的形式多样化,既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它可以是集体教学,也可以是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或个别教学的结合;它可以是讲授、讨论,也可以是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学与讲授、讨论的结合。形式没有一定之规,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并且形式和方法要尽量多样一点,不要总是一个调。中学生注意的集中时间短,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新鲜有趣感,调节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代中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教学需要和所教学生的水平、兴趣,在课中适当穿插一点活动,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2.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用性,使学生相信它的真理性

趣味性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入门的向导,基础还是靠科学性,离开了科学性的趣味就是庸俗性,也谈不上思想性。因此,光讲趣味,不讲科学,不行。学生最大的意见是,物理、化学、生物是科学,有用;政治不是科学,只是骗人的空谈,没有实际用处。所以,不想学。因此,我们一定要讲出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怎样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用性?

(1)概念原理的形成、表述、解析要准确。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法,即事例归纳法和过程归纳法,但无论何种方法,都要经历下列过程:引导学生罗列体现概念或原理的事例或阶段——引导学生对事例分类或对阶段排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共同要素——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共同要素尝试对该概念或原理下定义——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析该概念原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

(2)要重视证据的作用,概念原理的讲授要有根有据,而且根据必须科学、真实、充分。凡科学真理都是有根有据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科学,所以,我们一定要讲出概念原理的证据,而且要充分,既要有实例和数据证明,又要有理论论证;既要有事实论证,又要价值论证。只有讲准、讲充分,才能使学生信服。中学生都非常崇尚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用他们相信的东西来证明课本中的观点和原理,换句话说,我们除了引导他们用其熟悉的事实来说明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用其已知的科学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成果来证明或检验课本中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3)要讲一点概念原理的历史发展过程,融入一点问题解决史,把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凡是科学真理都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原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也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概念原理教学,如果能够有一点历史的叙述,把现在的结论与以前的观点作个比较,把逻辑的论证与历史的叙述结合起来,科学性就会显得更强。

7 (4)要辩证,不要绝对化,要揭示真理的相对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凡是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体,都是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

(5)要介绍一点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的声音,以利于学生在对话、比较、鉴别、批评和借鉴中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按新课程理念,课程是一种社会的建构,是一个国家、学生、教师、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共同参与建构,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复杂活动和过程。这种冲突和斗争在思想政治课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各种非主流思想观点的斗争,也有各种思潮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既有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对知识价值认识不同的冲突,也有教师的价值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的冲突。特别是在文化成为一种资本和权力象征、知识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资源、教育进入一个更加民主化的时代以后,这一冲突和斗争则表现得更加激烈和尖锐。在这一斗争和冲突中,虽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有传播的主导的和法定的地位,但它的实现要受到整个社会不同方面和阶层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和学生的认可。特别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生看作是课程的建构主体,其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课程资源,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将更加明显。因而这种冲突和斗争必然表现为一种对话、协商、讨价还价、相互妥协让步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解决好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非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同时,科学总是在比较中建立的,在斗争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所以,不介绍一点不同的观点、听听不同方面的声音是不行的,学生也有这个要求。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一点不同的观点,听听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思潮的声音,特别是处于社会边缘、社会底层人群的子女的声音。这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形成人文关怀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比较鉴别、批判借鉴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更好地体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文精神。

(6)展现或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概念原理的实用价值。科学应当能够解释它所研究领域的各种具体的现象,解决一点其实践领域的问题。因而,我们要使学生承认马克思主义观点原理和社会科学常识是科学道理,就必须展现或引导学生发现所学概念原理的实用价值。

3.加强教育性,突出思想性

思想政治课是思想之学,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但要求趣味性、科学性,更要加强教育性,突出思想性。这是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生活于不同的家庭,成长于改革开放和信息化时代,现实生活和世界各地的各种事件和思潮都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他们。他们的思想认识多是摇摆不定的。不同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他们脑子里都有影响,是是非非,他们很难做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本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课有责任用理论观点武装学生,从科学道理上帮助他们去认识这些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把握正确人生的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学生思想脉搏,充分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基本原理和观点的教学,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如下3点: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坚持情理互动、以情感人;二是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性和生活性,坚持 8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认知与体验的结合,注意活动育人;三是分层次要求、区别对待,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教学。

第14篇:高中政治

一.选择题

1.解析B。本题考查民族知识。①说法错误,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这是在扶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不能成为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②说法正确,这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③不符合题意。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并不是这种教育对口支援就能保障的。④说法正确。本题答案选B。

2.解析: C。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对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②③正确。①④夸大了这项活动的意义

3.解析: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②③表述错误。对口援助新疆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新疆困难地区的特殊政策体现了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①④入选。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直接作出选择。

4.D

5.B【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智慧和能力,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党自身的性质和宗旨。①③正确,②说法本身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6.解析A。根据题意来判断,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说明了党始终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说法符合题意;B说法不全面,在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执政,所以不是根本原因;C说法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目标。D不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党十七大之后提出的。本题选A。

7.解析选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所出现的“转变”,是党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故选A。

8.D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材料没有回答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关系,排除A项,应选D项。B、C项的主体是政府,排除。

9.解析: B。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地委书记”说明,杨善洲的事迹是代表共产党员的模范行为,并且在这些行动中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因此①②④入选。这不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因此③不入选。

10.解析: A。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全国政协提出议案,这履行了参政议政职能,因此A项正确。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构,因此B, C两项不选。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在于人大,因此D项不选。

11.B

12.【解析】B。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制度,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党委,故选项②不符合题意;选项③明显错误。本题答案为B。

13解析: C。本题采用了“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形成过程,考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政治生活实行政治领导,是决策者,A、B、D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独立,法律地位上平等,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C项正确。本题依据基础知识,采用排除法,较易选择

14.【解析】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开展创先争优,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先进性,②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包括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在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

众,是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需要,③④正确;在我国人民群众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①错误。

15.D【解析】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而且这种平等不受职业、民族等限制。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按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有利于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落到实处,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D答案正确,AC说法本身错误,B答案不符合题意。

16.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难度中等。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是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是以社会民意反映制度的方式参与民主决策,①④当选。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是参与学校的社会公共生活而非政治生活,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是参与经济生活亦非政治生活,②③不选。

17.【解析】D。我国是代议制政体,公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A项错误。B项的“扩大”错误,微博参政,扩大了公民参政的途径,而不是扩大了权利。微博利弊共存,公民在微博上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有义务自觉服从法律的规定,不得侵害社会、他人的合法权益,C项错误,应选D项。

18.D

19.A

20.【解析】A。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是基于公民具有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选项①符合题意;同时,政府预算公开,也便于公民对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权,选项②也符合题意,③④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1.【解析】C。法院判处王某胜诉,表明了国家支持公民依法维权,也是保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反映公民切实享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质询权的主体是人大代表,②不选。

22.B【解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通过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也是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的体现。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本身错误。

23.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是因为我国的以民主集中制度为原则的政治制度能够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①④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与政治制度无关。

24.解析 选C。“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明显错误,因为这不是人大的“决定权”,故AB可排除;“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中,人大是“执行机关”与人大的性质不符,故排除D。

25.解析B。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很明显③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并不能保证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其他说法都正确,都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本题答案选B。

26.A

27.B

28.A解析: A。本题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为切入点,考查了全国人大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因而①正确,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重大事务,拥有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但不能直接决定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③入选,④错误;因此选A。本题应采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筛选。

29.【解析】D。该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议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体现了

行使了依法提出议案的权利,反映群众意见的义务,②③正确;该人大代表坚持走访居民家庭,这是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④正确,严格执法行政的主体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①不符合题意。

30.D

31.B

32.A

33.二.非选择题

1.解析⑴第一问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据,虽然设问有新意 ,但是知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区分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就是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优越性。这个知识点高考曾经考过。

答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2.(1)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体现了科学执政;(3分)在指导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民主执政;(3)国务院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编制,经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依法执政。(3分)(如果只简单列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三种方式,得3分。)

3.答案: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使科技进步法的修订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并完善科技进步法,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了法律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保证了科技进步法的贯彻实施。

4.⑴ ①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有利于推进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③有利于加强民主管理,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物的积极性;④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

第15篇:高中政治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13年1 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化改革成为中心议题。回答1~4题。

1.下列选项中对于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

B.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解决好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

位的问题,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

①刺激有效需求,实施赤字财政政策

②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③深化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体制改革

④培育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推进中国改革和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这要求我国企业()

①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和推进利率市场化

②培育面向全球竞争的新优势

③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及附加值

④减少行政审批,增加出口补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该《决定》提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

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下列内容属于协商民主的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最高任免权、决定权

②公民依法直接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③人民政协履行民主协商和参政议政职能

④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政府决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5.“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类似“口红”这一类消费品是一种廉价

商品,经济不景气时,这类商品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究其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衰退一收入下降一高档商品需求上升一廉价替代品需求下降

B.经济衰退一价格下降一高档商品需求减少一廉价互补品需求增加

C.经济衰退一收入下降一高档商品需求减少一廉价消费品需求增加

D.经济衰退◆价格下降一高档商品需求减少一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加

6.有人说,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职位差距三把“剪刀”剪掉的是一些居民的

幸福感,剪出的是不公感,希望这种情况加速改善。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这种情况的是.()

①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②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增加居民收人,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近几年,实体书店的经营受到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冲击,生存状况堪忧。某实体书店将

书店打造成“书吧’’,书吧内提供各种糕点和饮料,为那些长时间泡在书店里的读者提供贴心服务,使该书店在网络围城中突围。这种转型()

A.体现了企业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B.集中表现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C.形成了价格、品牌效应等竞争优势

D.采取了多元化经营战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价值

12.随着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采用网络聊天软件等新式通信方

式替代传统的通信方式,传统电信业务显出颓势,2013年一季度短信发

送量同比下降了10.9%。(D1表示冲击前,D2表示冲击后)下列图形能比较准确描 述传统电信业务遭受这一冲击的是:

13.关于收入(Y)和消费(C),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C0B线)。不考虑其他因素,由该图可推断出: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②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大

③恩格尔系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④提高A点左边人群的收入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乘数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下列对乘数效应表述正确的是:

①政府投资扩大,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

②国家增加税收,社会总需求和总投资就会下降

③居民增加消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互补商品涨价,会使得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15.新出台的《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指出,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的权利。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①是村民自治的基础②是农民工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③能够提高农民工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④有利于农民工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纲领。以下是“纲要”制定过程摘要,请选出能正确反映制定过程的排列顺序:

①党代会审议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③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建议》和民意编制纲要④国家发改委启动“我为规划建议献策”活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17.2013年1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涵盖了钓鱼岛区域等中国东海空域。我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是在行使主权国家的:

A.独立权B.管辖权C.平等权D.自卫权

18.“比”“从”“北”“化”四个汉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见下图中甲骨文), 高度概括出古人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与人“比”肩前行,择其善而“从” 之,去其恶而“北”(音bei,同“背”)之,力求为我所用而“化” 之。我们从中感悟到了“方块字”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①汉字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汉字蕴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汉字的演变推动中华文明进步 ④汉字的演变记载人类文化历史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9.从2011年开播的《我要上春晚》和2012年开播的《直通春晚》开始,央视调整目光,充分挖掘各地方和互联网上的民间文艺资源,让许多“原生态”的文艺表演登堂入室,也让挑剔的观众们眼前一亮。这说明:

A.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评价标准是文艺创新的源泉

B.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使艺术创作更具活力

C.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文化生活需要的多层性决定人们文化评价的多元化

第16篇: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案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材分析】

走要进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都要用货币从市场上购买。所以要让中学生理解和掌握好经济生活中的知识就必须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与经济理论联系起来,让学生感知到经济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所以本书第一课以《神奇的货币》开篇,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框题《信用工具和外汇》让学生理解信用工具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信用工具。本框题共分为两目:第一目为信用工具,此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信用卡,二是支票。在这一目的学习中,学生会知道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的含义及日常使用的知识等内容。本框的第二目是外汇,由于学生平时与外汇接触较少,所以对外汇的知识储备也较为贫乏,通过本目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外汇的一般知识及如何计算汇率等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国家正在不断的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信用工具的普及和使用也要求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本框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所以把本框列入到第一课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应认真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各项经济收支结算的两种基本方式及信用其区别。

(2) 生活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的含义、种类、功能、用途。 (3)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及影响

(4) 保持人民币币值今本稳定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1) 能结合信用卡、支票等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认识外汇工具,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2) 能运用信用工具的有关知识,鉴别不同信用工具的用途和方法,初步具有使用信用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初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货币信用观念。正确认识并拥护国家的外汇政策。 【重点】

常用信用工具(包括信用卡和支票)、外汇含义及基本特征与汇率变动的影响 【难点】

(1) 信用卡与支票的异同。

(2) 外汇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的

重要意义。 【教学构想】

(一)设计理念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 情景教学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程序】

(一)导课

知识回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新的流通工具。

(二)新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目 信用工具

1、信用卡

师: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从这几幅图片上可以看到人们在进行支付、使用ATM机自动取款、右下角这幅是现在流行的网购的支付,那么从这幅图中同学么可以看到几种结算方式呢?

生:现金、银行卡、网银·······

师:对,像这种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我们称之为现金结算;如果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我们称之为转账结算。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是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那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的转账结算的形式都有哪些呢? 生:信用卡、支票、汇票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信用卡、汇票、支票等就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师:下面我们来详细讲一下信用卡和支票的相关知识 师: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信用的含义

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旋转关系。

信用工具的使用者和银行之间构成借贷关系,他们存在的基础是能够及时兑换。 对银行和使用者都要求履行信用的义务,偿本付息。 我们知道了信用是一种偿还和付息的借贷行为,那么什么是什么信用卡呢?它又有什么功能和好处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书第9页,找出信用卡的概念并划出来。 教师分析:信用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信用卡是一信用凭证持卡人职能在指定的场所使用。那我们知道了信用卡的含义了,那请同学思考信用卡都有哪些好处呢?

生:功能多、使用方便、节省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可以大量收付······

师:信用卡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信用卡对使用者,收款方和银行都有很多好处。比如: 对使用者──1.功能多 2.使用方便

3.节省交易费用 4.增强消费安全

对收款方──可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 的工作。

对银行──不但节省大量印刷、发行、收付、清点、保管现金的劳动,而且可以从使用信用卡的双方收取一定手续费(跨行结算2元次),当持卡者超支时银行还可收到较高利息。

师:即使使用信用卡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但是在使用上也要注意。比如在设置密码上要注意保密程度;遇到卡丢失的现象要即使到发卡银行进行挂失;吞卡现象的时候要即使拨打提款机上的客服电话。

师:最后希望同学们科学的有节制的使用信用卡不要成为卡奴。

2、支票

师:同学们,(看多媒体)这是什么? 生:支票。

师:支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信用工具?在我国,支票分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

生: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一种金额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凭证。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转账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使用转账 ,但支票便于大金额的转账,但只能转账,不能直接支取现金。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后,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其优点是可以直接支取现金。 教师分析:支票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信用工具。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各有特点,提示学生区分他们的使用情况,增强学生的认识效果和实践能力。

师:现在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以个人为重点扩大支票的使用主体,促进支票业务的均衡发展。 个人支票与现金、银行卡相比有何优势?

生:个人支票相比现金、银行卡优势明显。

首先,使用个人支票,每一笔交易在银行都有记录,丢失后可立即挂失,即使在挂失前钱被取走,也比较容易查出钱的方向。同时,用支票就意味钱从银行一个账户上转到另一个账户上,因此没有利息损失。目前在国外,人们大量使用支票作为交易手段。

其次:个人支票与银行卡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大额支付和使用安全上。 第二目 外汇 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来一次免费的出国旅游,一起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海外风光。(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看过了法国这个古色古香的烂漫国度,也看过了充满超现代气息的美国,最后又看过了樱花灿烂和瑞雪灵峰的富士山。同学们是否满足于这场视觉盛宴呢?如果将来的某一天同学们真的到欧洲去旅游,你们能用人民币购物付费吗? 生:不能,因为·······

师:我们到欧洲旅游,是不能用人民币购物、付费的。因为人民币作为我国的合法纸币,只能在我国境内使用。到了欧洲旅游,只能把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比率兑换成欧元等外币,才能在那里购物、付费。比如去英国、法国等就要用欧元;去美国就要用美元;去日本就要用日元。而我们在用美元、欧元、日元购物付费时所行使的支付手段我们就称之为外汇。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外汇的世界,学习今天的新课第二框信用工具的第二目外汇。

1、外汇的含义

师:要走进外汇就要了解什么是外汇,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外汇的含义。(多媒体展示)

教师分析:外汇的含义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重点讲解静态含义,明确“支付手段”的理解。

师:要知道什么样的货币属于外汇,仅通过其含义判断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其基本特征来判断,具体如下:(多媒体展示)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外汇,根据外汇的基本特征我们也知道了如何判断外汇。那么外汇是不是就等于外币呢?到底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请同学讨论一下。

生:讨论略

师:外汇不等于外币,外币也不等于外汇

师:当外汇用于国际间的支付手段时,他们对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师:①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

②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 ③可以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教师分析:此部分不是讲课重点,旨在让学生理解外汇储备及其影响

2、汇率

师:学到这我想同学们也累了,我们先看一小段视频轻松一下。

视频看完了,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视频中巩汉林为什么希望黄宏种出英镑而不是日元呢?

生:因为英镑值钱。 师:那和人民币比呢? 生:还是英镑值钱。

师:其实呀,同学们在比较的时候就用到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它就像一只无

形的指挥棒调节着两国货币兑换量的变化。这是什么呢?

生:汇率

师:同学们说的对,请同学们看书的第10页找出汇率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

师:而折算两种货币,必须要在这两个货币之间选出一种作为标准,由于标准的不同,所以汇率的表示方法又分为两种。直接标签法和间接标签法。 直接标签法是指是以一定单位(通常是1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折合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方法。外国货币数额不变,本国货币数额随着外国货币变化而改变。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我国也采用。请同学们看这组数据,(多媒体展示)采用的就是直接标签法,提起学生回答课件中的问题,推出外汇汇率的计算。

师:好,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汇率的第二种表示方法间接标签法。间接标签法是以一定单位(通常是1或1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折合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本国货币数量额固定不变,外国货币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而改变。使用这种标价法的通常为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提示问题,学生回答,推出人民币汇率的计算。

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汇率是在不断的变化波动的,那么汇率的变动又会对我国的经济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多媒体展示表格) 教师分析:此部分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表格总结出汇率变动对我国的影响,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保持人民币稳定才意义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人民币的升值贬值都是各有利弊的,那么我国现在的人民币又呈现怎样的趋势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新闻(多媒体)

师: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是在不断的升值,那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生活和广大人们的切身利益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看这组漫画。

师:可见人民币的升值对我们不一定完全是有利的。所以我国对待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核心思想就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怎样理解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有何重要意义呢?(多媒体展示)

教师总结:学完了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的重要意义,我们知道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兴衰,还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他是我们国家的支撑,就像小品中所说的:“人民币是坚挺的,亚洲经济没萧条都是靠他带领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拥护我国的货币政策,共同我们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教师分析:把含义和意义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发现两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向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应积极拥护和支持国家的外汇政策。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汇的含义及其特征,外汇的含义包括动态和静态静态的含义是指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这也是外汇的本质。外汇的两个特征,一个是外币表示,另一个是能自由兑换。同时我们还区分了外汇和外币,外汇不等于外币,外币也比等于外汇。通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我们知道了汇率,还学习了汇率的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直接标签法,二是间接标签法,根据汇率变动能够一起本国货币的升值和贬值,因而对我国的经济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与贬值都各有利弊,所以我国对待人民币币值的基本态度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板书设计】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

(1)动态 (2)静态

2、外汇的特征

3、汇率 ①含义

②表示方法

③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4、保持人民币稳定及其意义 【练习】

1、近来,有些外国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 呼吁中国对人民币重新估值,力压人民币升值。假设人民币升值则意味( ) A、每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B、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下降 C、外币对人民币汇率上升

D、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2、下列对于汇率变化对外币和本币影响的看法

正确的有 ( ) A.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B.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C.外汇汇率升高,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D.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第17篇:信用工具和外汇教案

信用工具和外汇教案

《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二、

【教学目标】:

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习要求】:

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了解: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了解:外汇和汇率。

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重难点】

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师生研讨】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

(2)转帐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广义的信用卡,只要是张电子卡都是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其中银行信用卡(代记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重点)

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在使用上转帐支票的特点是:付款单位开出转帐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支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在使用上现金支票的特点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拿到现金支票后,要妥善保存,不得存折叠;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在支票有效期内,到银行支取现金;支票如被银行退回,尽快向出票单位索换;不得将它作为转帐支票使用,也不能直接用它购物。

(二)外汇和汇率:(重点)

、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广义的,包括货币的所有职能

(注意: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当前,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4、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二)树立金钱观:

(1)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2)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3)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4)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认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反对“金钱万能论”,抵制拜金主义。

【板书设计】

现金结算

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

信用工具和外汇

信用卡

信用工

外汇

外汇汇率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教学反思】:

第18篇:信用卡、支票和外汇教案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1、信用工具

2、外汇 ★教学难点

1、外汇

2、汇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当我们去商店买东西时,例如说买笔,我们会直接给店主钱。然而,当我们要在网上购买一件货物或是向一些外地朋友买东西,你怎么办?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2)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

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

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

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1)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第19篇:外汇与汇率讲稿+教案

3.1外汇与汇率

一、导入新课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外汇”一词越来越频繁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留学等,都需要用到有关外汇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二、进入新课

(一)、外汇 1.定义:

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以清偿国际债权债务的一种支付手段。

2.特征:

①它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存款凭证、外币支付凭证和外币有价证券。(凡用本国货币表示的有价证劵、信用工具均不属于外汇。)

②、它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形式的资产或支付手段。(凡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外国货币不属于外汇。) 提问学生:根据外汇的基本特征,可以说外币等于外汇吗? (学生回答)

是的,外币不等于外汇。

必须能与其他货币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才属于外汇。 小结:所以注意 外币

≠外汇

(过渡)要想兑换外币,就需要了解汇率的含义

(二)、汇率

(过渡)那么,不同的货币之间究竟要如何进行兑换?100元人民币能够兑换成多少美元呢?这就涉及到汇率的含义及标价方法。要了解汇率的标价方法,首先我们要学习汇率的含义。

1.含义

顾名思义,汇率是一种比率。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或外汇牌价。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在第一个例子中,我们把人民币视为本币,把美元视为外币。根据昨天的外汇牌价我们可以得到:一美元可以兑换6.2224元人民币。

例一:USD1 = CNY 6.2224(5位)

(外)

(本)

也就是说: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比率为6.2224 等号左边的货币(USD)—— 基准货币 等号右边的货币(CNY)—— 报价货币

汇率数值是保留五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位为一个基本点,简称1点,也就是说1点=0.0001 例:USD一个月后升值10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新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USD1=CNY6.2234

再来看第二个例子:

这一次我们把英镑视为本国货币,把美元视为外国货币。那么根据昨天的外汇牌价我们可以得到:1英镑能够兑换到1.6018美元,

例二:GBP1 =USD1.6018(5位)

(本)

(外) 也就是说:英镑兑换成美元的比率为1.6018 在这里,英镑是基准货币,而美元是报价货币。同样的,我们仍然保留5位数字。

对比例一和例二,我们不难发现,例一使用的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本国货币的表示方法(写“外币1=本币N”)。这种方法我们通常称为“直接标价法”【写“1.直接标价法”】。 例二使用的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外国货币的表示方法(写“本币1=外币N”)。我们称之为“间接标价法”【写“2.间接标价法”】。这两种标价方法构成了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部分内容(写“

二、标价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当本币相对于外币较为弱势的时候,为了方便交易,我们一般采用“直接标价法”。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此种标价方法,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与此相对的,当本币相对于外币而言比较强势的时候,通常采用间接标价法,目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使用这种方法,包括美国,欧盟和部分英联邦国家(写“美、欧、英联邦”)。

好的,到这儿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就讲完了,希望大家在课后,认真复习所学的内容,掌握汇率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和具体形式,并且能够做到熟练运用。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讲解汇率的不同种类,大家可以提前预习一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20篇:高中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1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①了解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认识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认识文化知识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② 明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2.能力:① 正确分析当今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的思想道德冲突,认识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的冲击挑战。 ② 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能力及在实践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②追求道德生活不是一种痛苦选择,而是自我愉悦的过程。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关系.难点:在于阐述产生道德冲突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基础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教法学法指引]

①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② 课堂讨论法。关于怎样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进而明确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③ ④ ⑤ 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对道德冲突时如何判断选择。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思想道德价值。

准备学习提纲,释疑解惑,采用列举法、归纳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相结合。

学生学法:自我阅读法、列举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说句心里话】

A:老师三令五申在考试时不允许作弊,但你最好的朋友却要你在考试时给他传答案,你该怎么办? B:别人在公交车上都没有让座,你要不要让座? C:到商场买东西花了3元钱,一位老板错把10元看成了100元,多找了钱,该不该归还回去?

教师:(1)请大家认真思考,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教师: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矛盾?面对道德与自身利益的冲突,面对道德的“两难选择”,我们怎样正确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二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进入新课:

1 【演示文稿】: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一)、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 (学生看书回答,老师再概括)

1、社会因素

2、个人因素

(二)、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扳书)

(同学回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扳书)

(一)、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含义。

1、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2、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二)、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材料显示)【未成年在押人员多为文盲】

某看守所管教人员说,分析未成年在押人员犯罪原因,首先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初中毕业不足17﹪,大多数是小学毕业,他们中40﹪是辍学或被学校开除,他们绝大部分不会写信。

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由于他们知识文化修养低,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知识文化修养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教材P110)

(材料显示)材料一: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打牌与舍友发生矛盾,残忍地把四位同学杀害。材料二:大毒枭刘招华,自学了研究生课程化学专业,曾担任福安市人民法院法警工作。后辞职转入秘密生产“冰毒”,在宁夏窝点时平均每天生产一吨多“冰毒”,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后经干警们的艰苦努力,终于在老家将他缉拿归案。 讨论:一个人掌握了较多的文化知识是否意味着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呢?

材料三:自从我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把荣辱观践行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经纪律观念得到了增强,班风好、学风浓,学生学业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总结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P110探究:(关于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体会的)

2 【难点分析】:你如何理解王符的言论?但丁的话说明思想道德比知识文化更重要吗? (材料显示)教材(P111)探究:你认为知识文化修养根本意义在于什么?

(三)、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三、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师:社会生活的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各种复杂纠缠的利益关系,使我们常常面临着形式各异的道德冲突。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

(一)、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拓展)什么是主观世界?---人的思想、认识能力和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

(为什么、怎么样)(学生阅读教材P111总结)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你平时是如何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

在家 在校 在社会 家长(如何处理) 老师(如何处理) 朋友、他人(如何处理)

(三)、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高中政治外汇教案模板
《高中政治外汇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