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老师课程教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17:20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新课标初中物理重点课程教案

新课标初中物理重点课程教案.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第五章 第一节《电流和电路》 课标要求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注意抓紧每一个机会将学生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和电路

▲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开关、用电器,并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电路。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电路出现故障时能自行查找原因,设法解决问题。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最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前观察、搜集有关电路元件及生活中的简单电路,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的物理道理,活用所学知识。 ▲在简单的电路连接过程中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流程图

→ →

→ → → →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引入:有一样东西,每天总是默默无闻的支撑着我们整个现代化社会的运作,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它,现在它也在支持着我们的学习,人类既爱它又怕它,它是什么?对,是电!电给了人类一片生机,那么什么是电路?要形成电流要什么条件呢?

一、电路连接

请仔细观察桌上的电路板及其上面的元件,你能利用它们组装成一个简单的电路吗?如何证明你的连接已成功?若还没成功,你们小组的同学能找出原因,自行解决问题吗?

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在确保连接正确之前不能闭合开关。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1、电池组连接不正确或没把两节电池连接起来;

2、导线、灯座或开关接触不良;

3、开关或电灯没真正接入电路;

4、灯亮了,但开关不起作用;

5、灯丝烧断了或导线内部断了;

6、电路接通,但线路交错,不够美观。

挑选一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评论。

二、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各元件叫什么名称,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吗?为什么?

1、开关:观察开关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你还搜集了或还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开关?

2、电源:观察电池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你知道电池的构造吗?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电池吗?除了电池,还有什么也是电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用电器:这小灯会一直这么亮吗?说明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4、导线:拔去导线、断开开关或有些地方接触不良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以上说明电路一般有哪些元件?要电路中有电流要符合什么条件?

三、你能画出这个电路的电路图吗?

1、学生尝试画图,找几个典型例子投影,让学生评价哪种表达方式好?

2、用课件介绍电学元件符号。

3、课件显示规范的电路图,说明作图原则。

4、学生练习(故意找线路弯曲的电路让学生练习,说明电路图只须表示电路的连接次序而不一定依原电路的模样)。

5、实际电路远比这复杂,但复杂的电路图也是由简单的电路组合改变而成(例课本P10

2、P103)

6、实际施工的电路图会据实际施工需要而设计,不一定呈长方形例P105的照明电路。(课件显示实际施工的照明电路电路图)。

7、你知道日常生活中除了照明电路还有哪些简单电路吗?你知道电筒、门铃的电路吗? 你能画出 其电路图吗?(学生作图)课件显示这两个电路。由此看出,电路图是大同小异的,但怎样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出方便使用的设备,就极能发挥人的创造性,你能据此设计出什么用电设备吗?

8、你知道集成电路板是什么回事吗?在你家里能找到这类电路板吗?它上面的是什么元件?为什么没有导线?它的电路图是怎样的?请回家查找

四、知识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三点一测丛书》P199

2、查看小家电说明书中的电路图,并留意哪些家电中有集成电路板?向父母了解其元件的名称、构造及电路图等。

3、自行设计简单的小电路,画出电路图,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4、请查找有关废旧电池造成环境污染的资料。

若为演示实验,学生会觉得极简单,改为学生实验能暴露出问题,这些问题若能自己解决,既培养了实验素养,也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好的铺垫。

抓住每一个机会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活用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先让学生尝试画电路图,再给出规范的作图比常规教学方法更能暴露出学生的学习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记忆也更深刻。

知识的拓展及实际应用,可大为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

对学生初次接触的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纠错教学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暴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第三节 功 率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

掌握功率的单位及计算公式:P=,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能够判断出功率的大小决定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做功的快慢,培养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有控制变量的思想.

二、整体感知

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功率 计算公式:P= 单位:瓦(W)、千瓦(kW)

1W=1J/s

功和功率关系:W=Pt

三、相关知识

机器铭牌上的功率

这里说的铭牌,是指机器上的一个小牌子,上面标有机器的主要性能,其中有机器的功率,例如有一台水泵,它的铭牌如下:

型号 8B13 扬程 12.7m

流量 270m3/h 允许吸上真空高度 5m

轴功率 11.3kW 转速 1450r/min

配套功率 17kW 效率 83%

出厂编号 重量 11kg 水泵厂 出厂日期 年 月

铭牌上的轴功率,是指水泵在流量、扬程和转速都正常的情况下,水泵轴从动力机械得到的功率,配套功率是指与这台水泵配套的动力机的功率.

如果用电动机带动这台水泵,就应选择功率是17 kW的电动机.电动机的功率比17kW小,带不动水泵;比17kW大,是一种浪费.就像小马拉大车,拉不动,大马拉小车,又没有充分发挥马的作用一样.

在购买和选用机器时,要仔细看一看它的铭牌,了解它的性能是不是符合要求.

四、学法点拨

功率是力学中重要物理量,我们要准确把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我们要加强各 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以解决实际问题.

功率(power) 探究

(1)完成相同的功,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2)如果做功时间相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3)如果两物体做的功不同,做功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一、功率的概念

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而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说 明

①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如功率大做功就多,这句话不对,还得看时间;反之,做功多功率就大,也不对,还得看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功率是由时间和功两个因素决定的.

②功率与机械效率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不要混淆.

二、功率的公式及单位

功率的公式据其概念可以写成P=,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1W=1J/s另外还常用千瓦、兆瓦、马力.

说 明

①功率的公式P=,是指平均功率,即在'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

②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z/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W=Fs,v=, 可得p=Fv.

③马力是功率的单位,不是指马的力气.

三、比较功率大小的方法

功率是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般采用下列三种办法比较其大小.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的物体,功率越大;

(2)在完成相同功的条件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功率越大; (3)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P=计算,进行比较.

四、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功是有

用的.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联系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大;机械效率大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典型例题精讲

题型I 面向全体,双基巩固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B.做功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

C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D.机械效率越大,功率一定越大

分析:根据功率的定义和公式P= 可知,当物体做功一定时,功率跟物体做功时间成反比,当物体做功的时间一定时,功率与物体做的功成正比,故A、B都不对,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二者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D也不正确,由功率的定义可知C正确,应选C 答案:C 例2 (2004·北京海淀)一台液压起重机在10s内把一辆重为1 500N的汽车举高了2m,起重机对汽车做了--J的功,功率是----W(g取10N/kg) 分析:新课标要求知道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运算.本题主要考查计算功和功率的方法.由公式W=Gh可求出起重机对汽车做的功,再利用 P= 求出功率.

答案:30000 3 000 题型Ⅱ 生活·物理·社会

例3 (2003·四川)关于机器的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器的功率越小,做功越慢 B.机器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C.机器的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低 D.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有用功越多 分析:(1)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说明做功快,与做功多少无

关;(2)功率与机械效率无关.

答案:A 例4 甲、乙两个体重相同的同学同上五层楼,甲快步跑上去,乙慢步走上去,如 果他们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W甲、P甲和W乙、Pz,那么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W甲=W乙,P甲=P乙 B.W甲=W乙,P甲>P乙. C.W甲>W乙,P甲>P乙 DW甲>W乙,P甲=P乙

分析:甲、乙两同学体重相同,所以上楼用的力相同都是从一楼到五楼,所以通过 的距离也相同,因而据W=Fs做的功也相同,甲快步跑上去,用的时间小于乙用的时间,据户=车所以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答案:B 例6 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流动的功率约1.5W,那么在一天时间内心脏做功 --J。这些功可把一质量为60kg的人匀速提高--m,(g取10N/kg) 分析:本题与医学知识相结合,是一道综合性试题.一天时间内心脏做功W=Fs =1.5WX24X3 600 s=1.296X105J;由公式W=Gh=mgh,这些功可把一质量为60kg的人匀速提高h=216m 答案:1.296X105 216 课标理念剖析

探究性问题剖析

"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物理的手段,本身也是物理学习的内容,这是新课标提出的明确目标.按探究的步骤,自己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课改目标.

例题 我们经常都要爬楼,你知道自己爬楼的功率是多少吗?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测定它,要求写出测量仪器,主要实验步骤及功率的表达式(用实验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课后小结

一、知识梳理 功和功率的区别

二、方法规律总结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公式尸=之中反映了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 量可以确定另外的一个量,但如果只知道其中的-个,将无法确定另外量的大小.

功率与机械效率的有关区别加下表。

由上可知,功率与机械效率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并不 一定高,同样,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并不一定做功快,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

《欧姆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梳理归纳,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脉络更清晰

2、发掘各知识点中更深层的含义和联系,通过复习课提升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类比,并进行生生、师生间概括方式的交流,培养学生归纳复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竞赛式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2在教师的 引导下敢于对现有设备的 优缺点进行评价,提出初步的改进意见。

★教学重点:

1、在交流对比过程中,领会知识梳理、归纳的做法与作用。

2、加深对本章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综合所学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两种)、万用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梳理本章知识脉络。

2、如何区分容易混淆的内容。

3、如何比喻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每学习完一章的内容,我们都会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这不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在思想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前言)

课前大家均已自行归纳,现在请各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推荐你小组最有代表性的样本。请大家作出公正的评价,看哪个组的归纳最终反映知识点间的联系,最有创意。

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展示,并作有关说明,力求简洁明了。(教师酌情给各组评分)

教师展示所归纳展示网络,让学生作对比。将电压、电阻、电流间的关系比喻为一条河流上的水源(水泵),河中的石头和水流。

二、按每一节内容的次序,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加10分,提出一个问题加20分)

第一节:

1、为何电压的单位比电流的单位大?在本章,你还可以提出什么类似的问题。

2、世界各国的家庭电压是不同的,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节:

1、测水果电池时发现即使使用0~3V的量程,电压表示数仍很小很小,说明实验室用的电压表有什么不足之处,你认为应如何改进?

2、与上类似,你发现本章还有哪些一起设备使用上有什么不足之处,可在哪些方面作改进吗? 第三节:

1、凡事必有利与弊,电阻有用吗?如果没有电阻,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2、凡事必有利与弊,对本章知识,你还可以提出与以上类似的问题吗? 第四节:由欧姆定律公式: 它的意义改变了吗?当U=0时,R=0吗?为什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加以解释吗?

第五节:

1、用电流表、电压表可以间接测出用电器的电阻,对此,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2、温度不同,灯的电阻有所变化,要准确找出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宜在选取实验器材上作什么改变?

第六节:

1、上学期不是讲过安全用电知识了吗?为什么本章又再讲?

2、人站在地上接触带电的电线会发生触电事故,但为什么小鸟却能悠闲的站在电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统计各组得分并布置作业

让学生逐渐领悟、梳理归纳知识的目的、意义。

生生、师生间不同做法的交流,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领悟此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敢于对现有设备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引导学生辨正地看待事物

能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可大大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可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材内容

电磁感应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很多,本节选讲变压器和汽车防抱死系统,主要考虑是:1.电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电能的生产和输送都离不开电磁感应原理;2.汽车防抱死系统是社会生活对物理学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汽车防抱死系统是近年发展的一项成熟的技术.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时代性以及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知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汽车防抱死系统工作原理

(四)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具体说明

1.电磁感应现象

识记、理解

知道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原因 2.变压器工作原理

理解、应用

理解变压器原理,会应用原副线圈电压关系进行实际计算 3.汽车防抱死系统原理 理解、应用

知道防抱死系统原理,了解电磁感应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习电磁感应的有关知识,但不够深入,另外本校学生素质较差,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是文科生理科成绩较差。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生活常见现象的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

针对此种情况,在教学中需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上实验的现象,使所要掌握的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读图2-3-1,2-3-2,2-3-5及本节最后一段,了解电磁感应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观察原、副线圈匝数与电压关系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通过讨论与交流变压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参观发电站或变电站,体会电磁港英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电磁感应原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关注西电东送中有关电能输送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通过解读ABS系统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4)通过参观变电站或发电站,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四、教学设计思想

针对文科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差、对物理不感兴趣或右畏惧心理,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应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上采取讲授、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讨论与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互动性,让他们在讨论中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模拟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更加形象,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通过例题的讲解、列举生活中实例,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现身边随处可见物理现象。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媒体的应用 知识点 媒体 类型 媒 体 内 容 作 用 电磁感应现象 计算机

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 展示内容,为本节课学习提供知识根据 变压器工作原理 计算机 演示实验

结构图,变压原理

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出结论,比较容易接受 ABS系统工作原理 计算机

动画模拟轮速传感器的工作过程

通过动画模拟演示,能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降低难度

课题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初步了解纳米学科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

方法

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方法

情感 态度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及宇宙的历程、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认识客观世界的组成,认识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和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建立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宇宙浩瀚无边,我们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去探索其无边的秘密;微观世界很小,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去研究它。

看视屏思考宇宙究竟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你心中的宇宙。(见教师教学用书视屏资源1"神奇的物质世界")

合作探究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引导学生说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地球表面有哪些物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

总结: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银河系非常巨大,一束光需要十万年才能穿越,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个,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在它的第三轨道上绕太阳转动。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只局限于能够观察到的区域,我国"神舟"号飞船的六次成功飞行。多名宇航员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并完成多项太空实验。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揭示。

回忆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观看视屏,观察图11.1-1、11.1-2 思考并回答问题。

谈谈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 (1)中国古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5)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多次成功飞行。多名宇航员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激发学生探究、认识世界的欲望,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观察分析图的能力

认识人类探索世界的历程,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引言:宇宙是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提出问题:

(1)组成物质的微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 (2)这个微粒能否继续再分?

举例:将一支粉笔一直1/2的分下去,颗粒越来越小,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糖块放入一杯水中,一会儿不见了,为什么?水变了吗?

总结: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组成的,它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这个微粒叫分子。分子很小,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有更精细化的结构-----夸克。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的相似。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结构模型

引言:既然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为什么又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呢?你能对它们做出解释吗?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物理性质相同吗?(放映教师教学用书视屏资源2"物质的微观世界") 总结:(1)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就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身子可以来回晃动一样。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就像学生在自己的教室中交换座位,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好比学生在操场上玩,他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四处奔跑,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根据上面学习的知识谈谈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殊处。

4、纳米技术: 课堂小结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和微观世界

观察:11.1-3思考、分析

思考、讨论

学生了解

并阅读图:11.1-

7、11.1-8

阅读课本第6页

1、

2、

3、4 自然段,设计表格归纳三态的特点。

根据视屏资料及课本和图11.1-6理解、记忆不同状态下分子的运动情况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特殊之处

阅读课本P7科学世界

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的现象去思考、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

感受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了解它们宏观上的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了解水的三种状态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

银河系很大,因此用光年的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光速c=3×108m/s. 1光年=3×108 m/s×365×24×3600 s=9.64×1015m.

2、练习巩固:

(1)宇宙是由 组成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组成的,并处于不停地 中。

(2)物质由 组成, 又由原子组成。 (3)原子结构与 十分相似,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 和 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

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叫 。

(4)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 ,是因为分子的距离 ,分子间的作用力

(5)"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得像跳蚤一样""离太阳最近的恒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的"纳米"和"光年"都是 单位。 (6)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粒子 B、分子一定由多个原子组成

C、组成物质的分子数非常多

D、人们当前认识到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7)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8)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的是( ) A、阳光下,看到室内灰尘飞扬 B、舞台"白雾"流动

C、河水流动 D、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不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

3、课后作业另附:

板 书 设 计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宏观状态 微观状态

分子的间距 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

液体

气体

四、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五、纳米及纳米技术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1.2 质 量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200g的20个)、托盘天平(500g一个)、酒精灯、烧杯、多媒体等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引言: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宇宙和微观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身边的物体

教师出示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问题(1)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两者有什么不同?

(2)一张课桌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两者有什么不同? 教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

一、质量的概念

1、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演示:(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 (2)用铁锤把铁钉敲弯。

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类 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

(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2)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3)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观察实验

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联系

创设学习情境,导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使学生正确区分物体与物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

(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

(3)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月亮上,或带到更远的太空,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 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二、质量的测量

你想知道杨利伟所穿的太空服的质量吗?你有办法测出来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介绍各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1、天平的测量原理:见课本第9页第四自然段。(教师出示托盘天平)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①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③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每架天平都 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砝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用天平测量一物体的质量。 [投影]天平的调节和使用(36字)

底座水平、游码拨零、横梁调平、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切勿手拿、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秤.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了,还能称出物体的质量吗?不法商贩是如何行骗的?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3、记住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对天平和质量的认识

学生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里带到月亮上,或带到更远的太空,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观察桌上托盘天平的构造,思考各部分的作用

归纳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生学习天平使用方法后,测量身边物体,了解身边物体的质量

思考讨论问题

理解、记忆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分析归纳结论,使学生从中得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归纳出科学规律的能力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强化质量的单位

观察天平的构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知道使用各种仪器都应该熟悉其注意事项

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总结台秤和天平的区别和联系

2、练习巩固:

(1)给下列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一只鸡的质量约为2000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2.5X106 一枚硬币的质量约为10 (2)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时小

B、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变小了

C、一块铁块烧红后质量 变大了

D、一个铁球制成铁饼后质量不变

(3)你能熟练地使用天平吗?请把下列过程补充完整,

①把天平放在 ,游码拨到标尺 端的 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则平衡;

③(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到 盘,用 取砝码,砝码放在 盘,应按 选择适当砝码;

④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等于 ;

⑤注意事项: 和 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能超过天平的 ;不能用手接触 。

(4)关于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已调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使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3、课后练习:另附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1.3 密 度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过程 方法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

态度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教学用具

天平、金属块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一、出示:两个不透明、相同的瓶子内分别装满了水和浓盐水,且瓶子是密封的,你有什么办法分辨出那瓶是水,那瓶是浓盐水吗? 合作探究

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从上例可知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那么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带着疑问猜想,进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是天平的使用方法。

质量/g 体积/cm3 铝块1

铁块

铜块

铝块2

铝块3

分组讨论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2)不同种物质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三、引入密度的概念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思考、交流、谈谈自己的方法

(用测量的方法加以说明,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根据,其他同学分析猜想的合理性。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别测出同体积不同物质的(铝、铁、铜块)的质量, 再测量同物质不同体积的铝

1、铝

2、铝3的质量,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与教师共同引入密度的概念。 体会密度与电阻这两个

从身边的事例出发,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能力

提高学生与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 理解密度概念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公式:ρ=m/V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单位:

3、单位: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g/c m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它们之间的关系: 1g/c m3=1000kg/m3

问题:铁钉与铁锤,一杯水与一滴水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忽略状态及温度的影响)有关,无论该物质的质量大小体积多少,它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

4、引导学生阅读第15页密度表,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

(1)密度是表示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之一,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其中铝和大理石、冰和蜡、煤油和酒精的密度值相等。对于这些物质,如果只知道密度的值,不能立即判断是哪种物质。

(2)氢的密度最小,仅是水的密度的十万分之九,是空气密度的百分之一。节日的彩色气球都充以氢气,使其能在空气的浮力作用下升空。

(3)如果物质的密度用g/c m3做单位,要比用kg/m3,做单位小1000倍。所以在实际换算对如果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值用g/c m3做单位,就要去掉103,只保留前面的数字;气体的密度用g/c m3 做单位时,就要在前面乘上10-3。例如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用g/c m3 做单位时就应写成1.29×10-3g/c m3 。 深入思考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结合课本第16页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1、如何求出碑心石的质量?

2、给一卷细铜线,怎样做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3、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为 kg,其体积约为 m3。

归纳小结 如果你是密度,你将如何向别人介绍你。

物理量的相同点

体会1g/c m3与1kg/m3 的大小关系。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密度表并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得出以下结论:

1、通常情况下,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其次(水银除外),气体最小。

2、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最大,它比常见的金属铜和铁的密度还大。

3、海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纯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通常可认为普通水的密度也是这么大。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同其密度不同)

思考、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知道由大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不一定比由小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大

从以上的归纳可知,密度表中能反映出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这样归纳可以大大地加深对密度的概念和物质密度的理解,提高应用和计算能力。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下列练习: (1)、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一半杯水的密度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2)、一实心金属球的质量为5.4kg,体积为2dm3,则金属球的密度为 kg/ m3。 (3)、质量相等、体积相同的铜球、铁球、铝球各一个(ρ铜?ρ铁?ρ铝),则一定为空心的球是 ,不能肯定是实心还是空心的球是 ,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 (4)、将注射器的出气口封住,使注射器内的气体不能跑出,现将活塞向里压,则这时被封气体的质量 ,体积 ,气体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5)、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一块体积为80cm3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g,水的体积是 cm3。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其体积一定大。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的密度一定小。C、不同种材料制成的体积不同的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一定大。D、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实心物体,体积越大,质量一定越大。

(7)、如图所示为盐水,水和汽油三种物质的m 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 A、A为盐水,B为水,C为汽油 B、A为汽油,B为水,C为盐水 C、A为水,B为盐水,C为汽油 D、A为盐水,B为汽油,C为水

3、课后练习另附:

物理意义: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

概念: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密度 公式:ρ=m/V

单位:1g/c m3=1000kg/m3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 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 态度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用具

天平200g 20个、量筒100ml 20个、水、盐水、石块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一、量筒的使用:

(一)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8页想想做做中的问题;结合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

(二)使用方法: (1)、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得出若测ρ就先测m和V再算出。

(1)方法如下: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

(2)不能,体积的测量不可以,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 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回顾密度的概念,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使学生知道本节知识的原理

进一步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从实际操作中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3)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分组实验: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重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4、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课堂小结:

1、测量密度的原理

2、量筒的使用

3、测量固体的密度

4、测量液体的密度

然后,让学生自己小节本节课的知识,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学生理解使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用画图法表示自己的方法

分组讨论塑料块、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将本组设计的测量方法的原理图按操作步骤的顺序,重点是盐水质量的测量方法,写(画)在练习本上。最后结论进行讨论。

同桌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

图形可以使学生有一直观的感觉,便于学生理解。

学生自主设计测量小石块、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评估交流,提出新问题,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

使学生把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

1、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了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 (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了它们的总质量m1 (3)用矿泉水一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 (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1) B、(2)或(4) C、(3) D、都不能省去

2、实验室中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测量值和分度值,要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 m3的酒精,则应选的量筒是( )

A、500ml,10 ml B、250 ml,5 ml C、100 ml,2 ml D、50 ml,2 ml

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后,小轲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1)测量牛奶的密度(2)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3)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4)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5)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数目,你认为能够完成的实验是( ) A、(1)(2) B、(1)(2)(4) C、(1)(2)(4)(5) D、(1)(2)(3)(4)(5)

4、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课后练习另附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1.5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过程 方法

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会与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 态度

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

了解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用具

多媒体、酒精灯、小风车、热水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什么知识可以解决下例问题: (1)、为了安全且能够装载更多的人员和货物,飞机必须既结实又轻巧,飞机必须用什么材料来制造呢?

(2)农民播种时必须选用结实饱满的良种,用什么方法可以既快又准确地选出良种呢? (3)自然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勘探队员如何确定矿藏的种类呢? 合作探究

引言:密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密度除了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呢?完成下列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1、密度与温度

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在室温下,将两个气球分别套在相同的两个杯子上,将两个杯子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两气球的变化。(学生课前准备杯子、气球)

(2)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转动起来,为什么?(学生课前准备风车)(注意:风车必须转动自如、纸风车与酒精灯的距离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3)每组一根温度计(100OC),当放到热水中后,观察内部液体的变化,说明原因。 (4)双金属片实验。(教师演示)(可以从旧启辉器

学生思考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温度对质量、体积、密度的改变、解释发生的现象。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 通过实验总结出:

物体热胀冷缩性质,并得出密度随温度的变化。一般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密度变小。 并归纳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中"热胀冷缩"的显著程度。

以问题探究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并初步谈谈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效果主动思考,积极回答,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给学生分析归纳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中找到)

总结:一般情况下,物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其密度减小;物体的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其密度增大。在常见的物质中,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显著。

水的特殊性:水的反常膨胀 阅读课本22~23页后三自然段。

水在4OC时的密度最大。

计算:1kg的水和1kg的冰的体积。并解释下列问题:(1)、放在冰箱中冷冻结冰后的饮料与刚放入时相比,体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冬天室外的水管为什么容易冻裂?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引言:通常我们体育课上用到的铅球是否是用铅制成的,现有一铅球你能正确作出判断吗?谈谈你的做法 (1)阅读教材例题,掌握通过计算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2)要求学生像例题那样用规范的格式做计算,如必须先写公式,再代入数据,数据后写上单位等,并且强调计算题中必须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做到"有算有叙" (3)总结通过计算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先用公式计算出待鉴别物体的密度,再查密度表对比分析。

思考:用密度来准确地鉴别物质可靠吗?为什么?

课堂例题

1、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700g.若用来装另一种液体,装满后总质量为600g,则该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

课堂小结

密度知识的应用: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学生阅读后举例,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变大。 提出解题思路。

注意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格式。 交流生活经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思考判断方法,用规范的语言谈谈自己的做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第24页最后一自然段回答思考题

学生思考并解决该题,交流解题所得,归纳解题思路

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合密度公式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可以体现数学工具的作用,体现学科间的综合。

养成规范解答计算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严密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巩固密度知识,加深理解

纳入原有知识系统

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

(2)、补充练习:

1、当一铝条升温后,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上述三个量

2、事实表明:4OC时水的密度 ,温度高于4O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变 ;温度降低于4OC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变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 ,密度变 ,人们把水的这个性质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3、一只能够容纳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容纳得下1kg的( ) A、白酒 B、汽油 C、盐水 D、炼油

4、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的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5、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农业上: (举一个应用例子) 在商业、工业中: (举一个应用例子)

在航天工业中采用

材料;在产品包装中采用 材料作填充物,防震,价廉。 课后练习另附

1、密度与温度 热胀冷缩

水的反常膨胀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2.1 运动的描述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 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

态度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过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 引入课题: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合作探究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现象?

(1)观看录像资料(教师用书光盘中运动的描述内容) 总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分析实例:

足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教室里,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思考: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总结: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强调:"物体位置的变化"并区分"化学变化""思想变化""生理变化"等,并举例。如:五四运动,小树长高等。

二、参照物

(1)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

听故事,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自己模拟当时的场景。初步认识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举例,各抒已见。

从中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并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得出:运动的物体位置改变了,静止的物体位置没有改变。

学生理解并记忆。

学生进行分析,并作答。

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体会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通过看录像了解运动现象,并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理解物理学中对机械运动的定义。

进一步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分析。

实验: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选取课桌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思考:什么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呢?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2.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2.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解释开始讲述的故事和成语故事

1、>:

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 过江,船 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

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提问:要想很容易的抓住某物体,手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应满足什么条件?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学生分析讨论。乘客产生错觉的原因

学生自己实验

思考、回答问题,明确课桌、课本、尺子三者的关系。

根据前面提到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参照物的选取方法: 1不以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

2一般选地面或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为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是相对静止的?

解释故事中的现象和实例

1、(船夫不可能找到剑。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

2、(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骑自行车时,顺风时若车速与风速相同,则骑车人与流动的空气保持相对静止,会感觉到无风;摩托车行驶时骑在车上的人与空气相对运动,而且摩托车行驶很快,所以觉得风很大。)

思考讨论得出:手与物体处于相对静止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明确对运动物体的描述,标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关注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相对不同的标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不同,因而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一个标准。

深入理解参照物的定义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片进一步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首尾照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 堂

(1)、动手动脑学物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也叫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它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与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同,且它的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也相同,所以相对于地面上的任一点的位置都不改变,因此,地面上的人从任一观察点去看卫星都是静止不动的. 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需要21小时,确切地说是23小时56分.) (2)、补充练习

1、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

2、在现代交通中,高速列车已成为现实.为了不影响高速列车的运行,有人设想,若能使高速列车在进出站时既不停车、又能上下乘客,岂不更好.你能进行这样的设计吗?若能设计,说明理由.

3、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 B、乙船 C、一定运动 D、都有可能

4、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 ) A、运动的物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 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课后作业另附

设 计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同.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2.2 运动的快慢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 方法

通过速度的探究体会速度的大小 体会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

态度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计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导入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放录像:龟兔赛跑,让学生思考、交流。 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速度的定义: 提出问题:

(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时,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些,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用的是什么方法?

(2)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也可以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短的运动慢。 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类比电功率的定义引入速度的定义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学生思考体会

观察多媒体录像(教师用书中的光盘:龟兔赛跑)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得出:

1、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2、比较相同时间所经过的路程。

学生分析后回答。

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看谁跑在前;在终点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 小华和爸爸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

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

回忆自己熟悉的情景,进入学习情境

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 总结判断速度大小的两种基本方法。

进一步熟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引入速度的定义,并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单位:米/秒 m/s 千米/每小时 km/h 例题:

(1)1m/s= km/h (2)5m/s= km/h (3)72km/h= m/s (4)一位百米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请比较哪个快?

(5)课本第32页例题

(6)观察多媒体录像体会速度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速度表、(课本第32页例题12.2-1)

路标的物理意义。

例如、如图所示是济南高速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指示牌。试说明指示牌的含义,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指示牌到青岛最快要几小时?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何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呢?

3、匀速直线运动 (1)、你认为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是平均速度?

阅读科学世界第33页体会时间放大镜

课堂小结:

1、速度的定义

2、频闪摄影

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学生练习

认识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速度表上各个数值的物理意义和路标上各值的物理意义

学生阅读第32页想想议议思考如何利用频闪摄影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图甲和图乙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区别。

思考、讨论

得出特点:

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快慢不变。

学生阅读,交流时间放大镜的作用

你学到了什么

熟悉单位换算及速度计算

将知识用于生活。了解一些交通标志的意义

利用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某些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感

回首调节,纳入知识系统

一、动手动脑学物理

二、补充练习: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 (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 (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 (2) (3) B、(3 ) (2) (1) C、(2) (3) (1) D、(1) (3) (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课后练习另附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速度 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 s=vt 计算:v=s/t t=s/v 概念

平均速度

计算

教 学 反 思

课 题

12.3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 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 态度

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用具

刻度尺20个(100cm)、秒表20个、铜丝。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推荐第2篇: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一、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

推荐第3篇: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张海东

一、情境与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和物理组的老师们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生活与物理》的研究与实验工作。

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 们的生活中。而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关于物理知识的传授都忽略了生活这一环节,以致使许多人认为物理学而无用,因而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就理所当然的视而不见了,从而造成了实际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脱离,以及探索精神的匮乏。 《生活中的物理》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以生活为对象,以物理探究为方法,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二、课程目标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目标是: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 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 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物理与科技的关系。

3.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4. 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5.同时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我们编纂的《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 ,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 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三、课程结构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 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也就成了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 义务,故此物理课程设置要力求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 生活中的力学知识

1.生活中的重力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 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 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 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 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

2.生活中的摩擦力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 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 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 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 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3.生活中的弹力 利用弹力可进行一系列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如高大的建筑需要打牢基 础,桥梁设计需要精确计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绳子,防止拉力过大导致断裂; 高压线的中心要加一根较粗的钢丝,才能支撑较大的架设跨度;运动员在瞬间产生的爆发力等等。 可见,物理力学知识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是很有用的,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的分子、原子处处存在着各种 各样的力,教师只要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他们树立崇尚科学、研究科学、应用科学精神。

(二) 生活中的热学知识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如人们常喝开水、吃熟食,需要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烧或电力加热的基本知识;炎热的 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的冬天如何保暖,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 保护秧苗不被冻坏而往往采用在夜间向稻田里灌水,都充分利用了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水稻生长在 夏季,是由于水稻是喜高温的植物;各种机械轴承、火车轮箍的制造是充分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这些都是热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三) 生活中的光、声现象

人类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阳光,夜间需要灯光,设想宇宙无光,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所有 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然而光到底遵循什么规律,人类怎样利用这些规律为自己服 务,这是人类研究光的目的所在。如日月食现象中遵循的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教室里 通常用日光灯管而少用白炽灯,除为了节省能源外,更重要的是白炽灯这种光源容易形成阴影,而日 光管是平行光,可以避免阴影使我们能够很好的工作学习;夜间行驶的汽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挡风 玻璃反射光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观察范围,近视眼病 人要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物体成像在人的视网膜上,手电筒能“收光”是利用凹透焦点发出的光能平行射出。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 10m 左右是避免原声、回声两次声音,从而使两种声音叠加在一起, 加强原声;两山距离和海底深度的测定也是利用声音的传播原理。

(四) 生活中的电学知识

自法拉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以来,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从生活用电到交通运输、工厂企业用电, 都来源于发电机,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 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 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不高于 36V 的是安全电压,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 220V,远远高于安全 电压;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一切家用电器都需 要电。假设没有电,电动机将不能转动,电力机车不能行驶,电器都不能工作,人类社会将会倒退。 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只要我们严格遵循安全用电原则,我们就可以驯服它,利用它为人类服务。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高一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 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

2、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促进课程的和谐发展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领导组织、协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根据课改规划,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建立相关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课程有序运行。

3、认真编写《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教材按照本校实际情况,根据课程实施方案与细则,组织老师认真撰写课程设计课案,在这基础上编写出校本课程的教材。

4、加强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科学研究 就这一课程的开发实施,设立相关课题,组织教师参与,以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提高教 师的教科研水平。

5、课堂实施方案 在教学结构上,主要体现在: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将 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总结提高的过程。

五、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成绩优异者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学校根据新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完善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所, 内资源 配置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通过合力配制和有效使用,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广大教师也应该因 地制宜、积极发挥现有条件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实验技能,提高物理学教学质量。

(2)广泛利用社会资源 学校资源的不足。社会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科技馆、展览会、图书馆,以及工厂、农村、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突显生活化的物理题材,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物理知识。 电视是一种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电视中的科学教育栏目,要使学生养成习惯,关心电视中的科学节目,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养成关心科技发展的习惯。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 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

七、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生活与物理》校本课程开发按照河北巨鹿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进行了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3、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确立。

4、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

总之,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到高科技前沿,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物理知识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发展,使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利用物理知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推荐第4篇:初中物理老师研修总结

研修学习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的机会,一个充实自我的机会,同时研修让教师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物理老师研修总结范文精选,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研修总结总结一: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教”的教师。这个“促进者”的角色特别适用于新课程中的教师。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

1、做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的“教练”。

2、做学生心理的支持者。

3、做课堂上的促进者。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四、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可以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特别是学生获得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经验,是十分宝贵和不可替代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是目前物理教学十分需要的。

初中物理研修总结总结二:

通过这30来天的学习,我认识到旧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想做一个合格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阀,必须有一种新思路,一种新理念,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现代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的教育。

这次培训,通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这样的形式使我们知道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通过这次培训会不仅提高了自己理论水平,了解了当今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而且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应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通过培训开拓了我的视野,也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下面我就本次参加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感受一:要改变只灌输知识,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的课堂是要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该是鼓舞人心的: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清晰的尊严感,能使学生找到自信。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非常轻松,感受学生的活力,达到人人参与。课堂要体现自主性,也就是学生自愿学习,要想让学生自愿学习,就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集体感,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共享合作的乐趣。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感受二:探究式学习涉及到一个过程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一个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环节。这个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但是,如果说真正要让学生去进行深入探究的话,我们可以由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问题。这就比由我们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来更有意义。然后是探究过程,探究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形成研究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去引导、组织学生,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他们的主体性。

感受三:教学中,我们要保证课堂的和谐,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老师的心态很重要,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学生就会跟你越来越亲近,你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感受四:评价手段上,要打破原来的只重分数的终结性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平时检查、督促、鼓励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机制,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严密而科学的评价系统,以促进教学的活泼发展。

另外,这次培训,为广大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同时调动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钻研兴趣,也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这次研修学习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净化了广大教师的心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的机会,一个充实自我的机会,同时研修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不断得到充分发展。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体味到自觉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应成为每位老师的共识。

初中物理研修总结总结三:

1.创设和谐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心愉快。

课堂上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平和的语言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人在思想放松、心情愉悦时智力活动的效益才会更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中学习尊重他人,也能体会尊重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这一节时,教师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酒壶里装满水,用手指堵住壶上的小洞,水怎么也倒不出来,然后把手指移开,水倒出来了,教师问:“你们认为这个壶神气吗?它的秘密是什么呢?”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教师趋势引导:“想不想知道这个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这样,大家可以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

2.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创造性的理解和开发教材使教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檫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猜想出许多因素,然后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得出真确结论,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给学生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只需听、记,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个交流、合做、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很难把握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例如在物理课上进行探究活动时,学生手里有仪器他们要做实验,由于对器材和过程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易兴奋,教师不加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就会大吵大闹,所以教师的组织能力很重要。

4.完善教学行为,突出教学的个性

教学行为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多样性的教学是艺术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如果一味的追求方法的多样化,会不恰当的占用学生的思维空间与时间,削弱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观摩课时一味的标新立异,搞“花架子”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虽然一堂课花样倍出、热闹非凡但忽略了双基的训练,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电与磁的知识时本来可以板书的内容却用了透影仪结果造成浪费时间和不清晰的事实,有些知识必须讲授给学生,但他用讨论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解决,结果许多学生的讨论变成了优秀学生的个人意见,由过去的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优秀学生的“一言堂”。究竟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必须遵循为教学服务,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任何一堂优秀的教学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使用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好一名教师却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才刚刚开始。这次培训对提高一线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更使我获益良多。我决心以这次难得的培训为契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尽职尽责,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优秀的教师,使我此生无悔的选择能更加的煜煜放光。

初中物理研修总结总结四:

初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初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学校的初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那么,如何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我结合着自己的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同行们共勉。

1、做好初中物理知识衔接,化解学习难点。

刚从初一升上初二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二年级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要求我们老师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学中应明确初中物理知识的结合部分,以小学自然课基础为平台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如在《电荷》的教学中,自然教材有过一定的研究,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这一基础,这样既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即:知道初一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初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初二教学难点。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其次是加强直观教学,确保学生听懂、能学。

2、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

为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我们应经常钻研如何降低“台阶”,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改势在必行的原因。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探索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 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3、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过程要“以学论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成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有没有兴趣学,学得怎样。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自由讨论的场合,创设听取意见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自主探究活动顺利高效进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你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强调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共同的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的目标。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而探究式教学也非常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学习。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师生合作不可小视。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材的每一次改进都是与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适应的。现正在试行的新教材可以说它代表着现代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显著的特点是以生产和生活为背景提出问题,以体验探究作为过程掌握物理规律,以学习科学的方法为手段培养能力,学习的知识是掌握科学的方法的载体。我们中学教师要能尽快适应新教材教学,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越性,必须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观念,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同时在教学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分析初中教材的衔接和可能存在的台阶,探究合理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探索优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坚持以体验、互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一定能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初中物理研修总结总结五: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作为教师应该细心洞察任何一个能给学生乐趣的突破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科与别的学科不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它又不同于简单的\"看\"和\"做\",它还得想--思考,正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还得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些的问题:①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 ② 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我们的实验条件是让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各种物体表面滑行,实验现象是发现滑行的距离不等,而实验结论是通过抽象的理想化的思维得出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这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不一样。所以这仅*简单的\"看\"和\"做\"是不行的,还得仔细思考:物体已经在运动--有一个速度了,所受的摩擦阻力越小,滑行得越远,要是没有阻力呢? ③ 在讲“光的反射”时,我们也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假如你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走进一间屋子里,里面的东西你是否能看到呢?”学生回答:“不能”。“那怎样才能看到它们呢?”学生回答:“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内东西”。“不错,很聪明!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打开了灯就能看屋内东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创设这样情境,就能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有趣的物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愿学、乐学,而且还能学好,学活。

二、注重探索,重视实验,掌握概念

1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实验具有客观真实性,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能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为上升理性认识打好基础;还能让学生加深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尽量做好所有演示实验,尽可能也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我就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碗筷和硬币。让他们做了3个实验:① 往空碗里倒水,观察碗底倒水前与倒水后有什么不同?② 在盛满水的碗中,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筷子有什么变化?③ 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调整视线的位置,使眼睛刚刚好看不到硬币。这时,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让另一个同学再往碗里慢慢地倒水(不要让水冲动硬币的位置),随着水位的上升,观察者又会发现什么情况?在上述实验中,学生们就能看见碗底“变浅”、筷子“折弯”和硬币“升高”了,这些都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折射现象。从而加深了对光折射的认识。实验后,组织各组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得出初步结论。在做实验的同时,不仅要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器材、原理、步骤,还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结论。同时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精度、设计实验等方面也要作必要的指导。课外时也可以增加一些辅助实验,然后再集中讨论,看谁制作产品,并且找出它们的优点。从而再去改进自己的设计。因此,实验对学生学好物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实验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决不能“用嘴做实验”。

2 学习初中物理,掌握基本概念是关键。听课的时候要学会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① 弄清概念的和外延及它是怎样提出来的。② 了解概念的表达方式。③ 弄清怎样使用这一概念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④ 弄懂概念应用的范围和条件。这样学习基本物理概念,就算抓住了要领。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听物理概念课。

(1) 将物理概念层次化

很多物理概念往往有多层含义,概念的层次化就是将其复杂的分解为多个层次,让学生一层一层逐步认识,最后综合各个层次的内容,得到一个完整的定义。

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层:物体是做直线运动(体现\"直\"字)

第二层: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体现\"变\"字)

第三层: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体现\"匀\"字)

得出定义: \"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均相等,这样的速度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不管概念分几层,也不管各层之间是平行关系还是层层递进关系,你听课的时候只要将各层的含义分开,将每一层含义弄清即可。

另外,概念的内容有轻有重,分层就应该有主有次。在听课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抓住重点的反应本质属性的内容,并加以强调,区别那些非本质、容易混淆的现象。

例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一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举例汽车的各种运动情况:静止→运动;运动→静止;速度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大等等)。

第二层:力的作用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举例汽车左转弯、右转弯;骑自行车转弯等等)。

第三层:力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三、精讲精练,源以生活

于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最为密切,在学习物理学之前,学生已从那些肤浅、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中获得了不少的\"日常经验\"。这些日常经验先入为主,常常干扰科学概念的形成,成为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障碍。在课堂上老师要有目的指导学生探索、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讲授知识后得出的结论。课后练习题与作业题要精选,做到“双基”结合,螺旋式上升形式,同时多讲题型、思路、方法和规律。而不是搞题海战术,以减少学生的负担。

推荐第5篇:初中物理老师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物理老师述职报告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老师述职报告【一】

尊敬的领导:

20xx年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主动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教室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教室

怎样教物理,《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室教学,我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学期我把教室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努力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集体备课中,分工协作,既照顾到本班实际情况,又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从而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教室教学和提高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的。

另外,我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认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认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认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教室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教室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优良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通过我一年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也有不足之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以上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全体老师的帮助,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以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物理老师述职报告【二】

尊敬的领导: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述职,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课程改革,确立的学习重点是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物理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物理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二年级的班的物理课程,任95班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对物理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科学水平。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物理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物理教学的特色点,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初中物理老师述职报告【三】

尊敬的领导:

本学年我任八年级物理教学。在所任课务的班级中,学生学习劲头极低,绝大多数同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课堂组织纪律较差,只有个别同学能自觉学习,但是基础也较差,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有些班级,虽有大多数同学自觉学习的能力较强,基础也较好,由于人数过多实验成绩整体提高不大,实验课的开展也有一定的难度。

一、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实验课,做到实验课前准备充分,绝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2、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想方设法将学生实验尽可能开展,寻找一些替代仪器弥补实验仪器和药品的不足;

3、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规范他们的实验操作,保证实验顺利安全地完成;

4、化学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并从小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5、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锤炼他们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为了培养突出的物理实验尖子学生,我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扩大他们的实验量;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则注重基础实验操作的教学,让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对于后进生寻求更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已的业务能力;

7、认真批改每一份实验报告,强化学生多动手操作;

8、实验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有意地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格观和世界观等,达到热爱祖国、保护自然的目的;

9、实验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的传递,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理念。

二、取得的成绩

1、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实验教学任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物理实验操作的技能;

2、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教会了他们一些学习方法,为以后他们学好物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爱国、爱自然的良好理念;

4、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合格率达同80%以上。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厌学思想严重,整体实验成绩提高不大;

2、缺乏必要的教学参考书和直接的课改经验,教学课改中感到仍在走老路;

3、信息陈旧,总感觉到与现实相差较远;

4、实验教研没有到位,没有新的理念产生。

初中物理老师述职报告【四】

一、基本情况:

述职人:xx,女,出生于19**年12月20日,****年毕业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获理学学士学位。*****年7月至今,一直在南海一中从事教育和化学教学工作,有五年教龄,四年班主任经历,****年取得中学化学二级教师资格,现任教于高二年级。

二、具体成绩:

1.我任职五年来,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政治立场。遵守法规法纪,关心集体,团结同事,作风正派,从严治教,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全心全意从事本学科的教学,力求精益求精,绝对服从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任劳任怨,诚诚恳恳,从工作中去体味教育工作的崇高,从工作中去获取人生的奋斗意义,在工作中去享受为人师的乐趣,在工作中逐渐充实了自己。

2.我先后任教过高一、高二、高三的化学,并自己熟悉了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大纲,对中学化学教材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能正确理解、掌握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能正确传授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落实“双基”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通话流畅,表达准确,板书清晰,条理性好。

3.任现职以来,我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我知道要在教学中有所建树,必先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我首先要求自己在言行举止上,做学生的表率,爱每一个学生,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把自己对教育的爱迁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爱,用自己坚强而执着的追求去默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要求自己在讲台上,完美展现教师的风采;要求做到每一节课都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而且教学质量达标,把每一节课当成优质示范课来上。

4.我注意教研与教学相结合,开展专题教学研究。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任现职以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密切注意和追踪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最新教学科研成果和高考信息,掌握教育发展动态,积极参与科组的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教研课题,并把新的科研成果引进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创造适合我校校情的教改方法;探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加强对学生心理行为与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探讨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方法和措施;抓好培优转差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等等。我在20xx年加入教研课题“主体式教学法”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为自己是青年教师,只担任过一次高三教学,指导高考的经验不足,所以我十分注意研究高考。平时认真钻研近年来的高考题,积极收集高考信息,密切关注高考最新动向,让自己充分具备带高三的实力。20xx年参加南海市青年教师解题大赛获二等奖,在学校多次的高考题、模拟题测试中获得好成绩。

近一年来,我又针对高三综合科复习这一新领域展开了研究,收获良多。我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在今年的会考复习中,揉合了高考综合科的内容,即将会考复习与高三综合科复习整合在一起。每一章分为“基础知识过关”和“身边化学,学科综合”两大板块,扎实基础的同时,向学生灌疏与本章内容有关的综合科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及早为明年综合科高考作准备。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明显,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对明年的综合科高考充满信心。

在参与教学科研的同时,我及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整理形成文字,平均每年写作论文超过一篇。其中,课例《****》获20xx年广东省优秀课例暨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主体式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课堂中的运用》,获得南海市二等奖,并收录在**一中的论文集中;论文《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得**市三等奖。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我除了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外,还善于进行实验改革,采用边讲、边议、边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边做实验,边学习新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印象,记得牢,学得活,兴趣盎然。同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丰富的活动内容,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这些实验改革和第二课堂的组织,也为我进一步开展专题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的资料。

5.在教育方面,我能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我任教5年来,共担任4年班主任,取得一定的成绩,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撰写的论文《班级管理模式初探》在级组班主任会上交流。我在化学教学上也注意渗透德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的教育,环保教育,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在班风建设上,我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鼓励他们创造集体荣誉,****年担任***班班主任,通过培养得力的班干部,狠抓班风,不论在学风和班风上,均为年级前列,每个月均能评为文明班,**同学还被评为**市三好学生。***年担任203班班主任,该班多次被评为文明标兵班,***同学被评为南海市优秀班干部。20xx年担任206班班主任,并一直带上高三,班风学风优良,在体艺节中获得文艺表演比赛一等奖,陈鉴辉同学被评为南海市三好学生。

在带班过程中,我还注意做好培优转差工作,我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尊重学生人格,用谈心交流、周记、鼓励、等方式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差生感觉到处处受到重视,事事得到关心,借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掌握知识技能、技巧。如黄颂胜同学,平时好动,好结交朋友,上课经常开小差,成绩较差,针对其性格特点,我经常有意识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明确指出他的缺点和学习上的潜质,使他既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产生赶上去的信心,在高考中,他终于获得良好的成绩,上了省大专线。

6.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坚持有计划、有目的的自学和进修,树立起“终身教育”的观点。

从事教育工作五年来,一直坚持订阅《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班主任工作漫谈》、《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等世纪园丁工程丛书,并能结合实际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年至今一直参加学校为适应南海电化教学而举办的电脑培训班,并顺利通过了计算机初级和中级考试,能熟练应用*******及网页技术制作课件,并制作了个人主页。20xx年参加了南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自觉地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来。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进修,多参加各地组织的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加强教研能力,多看教育和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吸取其中的精髓,尽量把教学实践活动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学习电脑知识,多制作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总结高考复习经验和会考复习经验,并编写成资料,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我决心继续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敬业、进取、拼搏,为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人才、为祖国的富强、为民族的昌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述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初中物理老师述职报告【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

本人于20xx年毕业,同年担任高中生物教师,20XX年被评定为中学生物二级教师,至今已满五年.在参加工作的几年中,我一直都能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爱岗敬业,尽心尽责,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下面本人对从教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员,参加工作以来,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学习********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身的思想理论修养;坚持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上乐业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满腔热情地投身到教学,教育工作中。

二、教学、教研方面

在教学基本功方面,我特别注意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总结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在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方面,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积极听课,认真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杂志,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工作的这几年中,我分别担任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生物教学.我除坚持备好课,上好课外,还按学校要求制定教学研究课题,针对该课题,搜集理论指导材料,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调整,优化理论.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虚心向教研组的老教师学习,认真研究教材,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学习大家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达到并超出了学校设定的指标,获得了理想的成绩.在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中,所教班级全部过关。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是联系科任老师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教师肩负着的不单是教书,更是育人工作.我毕业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我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班级管理中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做法。

首先、要求自己始终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心地关心他,鼓励他,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他们犯了什么错误的时候,也就更容易表露自己的想法,接受我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这种爱,有对学生思想形成的正确引导,更有对学生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关心。

其次、我知道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主性,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他们探讨,交流.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特别注意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进步,马上以真诚的态度表扬,鼓励;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同样以真诚的态度,平和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学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第三,我始终坚信\"严是爱,松是害\",在对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也从不忘记对他们严格要求.班干部制定,并通过全体同学商讨,修改,我班制定了严格的班级文明公约,在班宣读,张贴后,师生一起严格遵守.特别是我这个班主任,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四、个人获奖情况

(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属于自己,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知道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党在新时期下的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己经确定,我惟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推荐第6篇:初中物理老师实习报告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初中物理老师实习报告”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初中物理老师实习报告一

时光荏苒,一转眼,愉快又艰辛的实习生活已然去了一半,在这一个月里,我们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理论和知识。

从第一天实习开始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虽然,在实习前也有过一次学校安排的为期一周的见习,但是真正的中学教学对我来说,这还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实习老师,这之间需要一定的过渡跟努力。在实习的开始一段时间里,我每天几乎寸步不离的跟在钟老师后面,受教于她的一举一动,我觉得她不愧为一个好老师,无论什么时候对学生都是尽心尽责的。

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我得收获首先要归功于我的指导老师,她不仅教我写教案,备课,教我怎么上课,还耐心指导我如何观察学生。她很精明地告诉我,看学生要看他的眼睛,那些孩子的眼睛会说话,他的眼神会告诉你他对这个社会的看法。这令我感觉非常神奇。

终于等到可以上课的时候,为了上好第一堂课,我深钻教材,备好第一堂课,不断的修改跟进,然后再上课。

在实习中,我不仅仅只限于教学工作,而且根据那些初一学生的特点及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并进行心理辅导,丰富了实习生活。在这段期间,我们即是实习老师,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但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保持适当。我与学生交朋友,空余时间和学生一起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打成一片,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而在上课,考试时,不仅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又有一定的严肃度,这样在学生面前才能保持一定的威信,使学生服你,愿意接受你的教导。

当然在这些日子里,我更体会到了教学的艰辛,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当老师很轻松。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尤其是对于这批XX后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是十分难教的。。。

做一名老师容易,做一名好老师的确很难。教学工作复杂而又繁琐。首先,要管理好整个班集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然后,又要顾及班中的每一名学生,不能让一名学生落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予学生帮助。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总之,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教案的准备和书写上,在课堂的布置上,在课时的掌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会继续努力,继续加油,希望在剩下的一个月里我能学到更多。

初中物理老师实习报告二

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来,对我来说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半年来,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物理,能自觉的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觉悟水平。能准时参加学校的会议,平时能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以师德的要求为准则,注重师德的养成,时刻提醒自己,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出总结:

一、教学工作

贯彻正确的教育方针是义不容辞的,平时在课堂中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主线,认真的学习新课改思想、理念并逐步融贯到课堂教学中去。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前进的,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的文化专业知识也要不断的提高,平时阅读一些与本职教学工作有关的书刊杂志,到电子备课室查阅有关物理方面的教学资源,了解物理教学发展,学习一些外地的优良教育教学理念,以充实自己。认真参加每次学校和新课改的培训、教研活动,吸取同行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等,结合自己,努力形成一种自己的教学方式。

1、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同事们的商讨下,认真学习物理新课标,积极参加进行集体备课。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常规的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新课标、教参,虚心向本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体现新理念。 2、认真讲课,认真示范,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兴趣,发扬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3、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策略。

4、在平时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18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二、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星期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喜欢,由差到好。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老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老师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四、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对学生的习惯、性格了解不够,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多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作为物理组的成员,在教学方面没有做出很好的成绩。教学中对教学目标如何显性化做的不够到位,新课标的贯彻不到位,今后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加以改进。今后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经常去请教同事,多沟通。使实验中学的物理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也成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上是本学期工作的一个总结,本人在工作中肯定还有存在的问题没有想到的,希望领导和大家能给予指正和指导,帮助我把今后的工作能做的更好一些。

初中物理老师实习报告三

在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教法是先导,学法是中心。有的教师只是仅仅关心学生是否“学会”知识,而对学生是否“会学”缺乏思考。叶圣陶先生早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论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也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研究教材,研究大纲,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研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想学、会学、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让学生对掌握的物理知识既扎实又灵活。鉴于学习方法对学物理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几点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一、重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见,重视物理实验,掌握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是实验教学成功所在。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在教学中应把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合理的科学改进创新,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态度、思维和方法等获得较大提高,这不仅是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学生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改进实验,加强教学的探索性

在实验教学中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把习题中的叙述实验改为操作实验,以及实验装置、器材的改进等,挖掘科学内容的学术性,尝试实验设计、操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创新功能。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讲授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特点的时候,我试着把石蜡的熔化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发现学生的参与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能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和图象清晰的描述固体熔化的过程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在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动机的激发。为演示过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况,有意识的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求解的愿望和热情,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把学生知与不知,深知与浅知之间的问题带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参与思考,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讲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时,先用条形磁铁的N极对准小磁针的S极,然后又用条形磁铁的N极对准小磁针的N极。这个实验同学们小学自然课上做过,很熟练,却很少有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一旦他们仔细观察,并口述观察的现象时,发现条形磁铁先是吸引小磁针后又推开小磁针,于是引出“为什么吸引”“为什么推斥?两个问题情境,学生们为弄清原因,积极思考期待得到科学的答案,如此一来,不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开发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加强课外小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经验之谈:“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它激发了智力开发的真谛——人类智慧来源于勤动脑勤动手“。

课外实验活动的教学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尤其在设计和准备实验中那种极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及操作过程,在其它途径中无法体会到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在引言中“装满了水的玻璃杯还能放回形针吗?”这个实验作为课外小实验,比在课堂上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更多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很多疑问第一次参与到了物理中来,从而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物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参与,在参与中解决。知道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做,还可以在家里做。不仅老师可以做,我们自己也能做。

二、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科技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门学科。要想学好物理,必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以做好演示实验为前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做好实验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比如说在做“水果电池”的实验中,不仅让学生观察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还要让学生观察朝哪边偏转,想想说明了什么?更换不同的水果和连接的导体,看现象是否发生改变,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不可能只看,他们要动脑筋,想为什么?

此外还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联系。物理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例如:学习大气压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茶壶盖上都有一个小眼,这个小眼起什么作用?再如学习压强、摩擦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针在缝被子时,为什么手上套上顶针箍,并把针在头皮上摩擦,这目的又是什么?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从而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学生刚接触到物理时就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按照教材特点,首先要阅读课前问号和课题,了解问题的提出的背景或原因,弄清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阅读小标题、插图和正文,读小标题可以知晓知识重点,插图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补足有些学生孤陋寡闻的现象。教材中的插图很多,且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一定要让学生重视对插图理解,知道插图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培养学生看插图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蒸发现象中有一幅坎儿井的插图,我就问学生,你知道坎儿井的作用吗?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现象与它是类似的呢?

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正文,首先要让学生抓住中心。认真分析每一个定义和规律的内容、物理意义,明确公式和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定律,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想象推理到位,同时让学生知道物体在什么时候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什么情况下又保持静止状态。这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适用条件又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这一定律。

四、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并要求学生规范解题

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如我在指导学生解答说理题时,要求学生按三步进行:讲道理、摆事实、得结论。如踢足球时脚感到有点疼,这是为什么?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道理),脚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对脚也施加了力(摆事实),所以脚感到有点疼(得结论)。通过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一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电学题目中看懂电路图是最基础的,可学生往往由于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电压表而看不懂电路,当然问题也就无法解决。根据电流表内阻很小,电压表内阻很大。我就指导学生把电流表看成是闭合开关或一段导线,把电压表看成断开的开关,这使电路大为简化,看出一个电路的主干。同时解物理题时要求学生要规范、全面,符合要求。如①画光路图时光线一定有传播方向并画实线,法线、虚像用虚线;②问答题叙述要清楚,不能答非所问,词不达意;③计算题要写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公式,代入数据,最后结果一定要有单位。

我认为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上新课时,要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

2、在讲解例题时注意解题的方法和书写格式,更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审题。

3、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不能马虎,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

总之,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这两年的课题研究,我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物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物理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去实践,从而能真正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对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推荐第7篇:初中物理老师听课体会

初中物理老师听课体会

201x年x月20日我听了我校两位物理老师的课。作为一名原来教过很长时间物理的我来说, 任何一次物理听课都是我再次学习的大好机会。整个授课过程中,老师清晰流畅的教学程序,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大开眼界,我不禁感叹:原来物理课可以这样上,现在我将自己的听课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二、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陈文静老师充分抓住初三学生刚学物理这一特点,用学生身边熟悉的钢尺、梳子、鼓来探究物理知识,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觉得物理很亲切,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爱学物理,慢慢学好。

三、老师调控课堂能力强

听了这两节课,感觉两位老师的教学功底非常扎实,调控课堂能力很强,也是我要努力学习的。

一堂生命化的课,能够充分释放学生天性,深刻挖掘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收获和快乐。反思自己的课堂,更觉出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之大,高超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能力绝不是一日之功,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但应该有一桶水,而且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所以,加强内功的历练才是最要紧的。只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对课堂进行状态的敏锐感知能力,增强应变能力,将课堂效果最优化,真正做到把课上活,把书教活。

以上这篇是初中物理老师听课体会。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推荐第8篇: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

2.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一系列物理实验,学习观察物理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再次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有关动能、势能的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指导阅读法,演示法

四、教学实验仪器:

乒乓球、沙子、小桌子、模型小汽车、铜块、细线、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现象(老师在桌子上放上一张纸和一个乒乓球,用扇子扇风,纸和乒乓球被风吹走)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风把纸和乒乓球吹走了。 师:那么风能把火车吹翻吗? 生:(一般)不能。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新闻片段。(风吹翻火车) 师: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太可怕了,风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呢?

2、新课教学:

师:那么,我们带着疑问,走入今天的课堂。首先,请同学观察下面四幅图,分析一下这四幅图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他们都在运动。 师:很好,那么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功的知识,这些运动的物体能不能对别的物体做功呢?像这样,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他具有能。能够做的功越多,我们就说他具有更多的能。请注意,能够做功指的是他具有的本领,能不能确定他一定正在对别的物体做功呀?不能!!!像刚刚那样的四个物体,是由于运动而具有对其他物体做功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称为动能。那同学们能不能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具有动能的物体呢? 生:……

师:其实,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动能,主要是看这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辆运动的公交车发生了什么事情?(看视频)刚刚的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公交车将小汽车撞飞出去了! 师:我这里也有一辆小汽车,(拿着道具模型)现在它也在运动,如果是这辆小汽车装上视频中的小汽车,会把小汽车撞飞出去吗?

生:不能;

师:那这说明,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但是动能是不是都一样大呀?(不是)动能有大有小,那么这个动能的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

生:猜想:(质量;体积(乒乓球和小钢珠);速度)

师:这都是我们的猜想,那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实验)请同学们自己先运用自己手中的器材设计一下;

(控制变量法;做实验,得出结论)

师:现在,老师拿出一个铜块,放在这张桌子上,同学们会担心,铜块撞伤你吗?(不担心)那我用一根细绳将铜块吊起来,放在你的头上,你担心吗?为什么呢?

生:可能会回答担心绳子断了,砸到头。

师:这个铜块是因为动起来让你觉得担心吗?不是!是因为这个铜块被举高了而担心。那也就是说虽然这个铜块没有动起来,但是因为被举高了也具有了做功的能力。那这种因为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就叫做重力势能。同样的,重力势能有大有小,我们根据动能的探究过程来探究一下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我这里有一盒沙子,在沙子上面,放上一张桌子,将一个铜块举高,松手,铜块将桌子砸进沙子中,桌子陷入沙子中越深,说明这个铜块能对桌子做更多的功,具有更多的能;反之,则不然。

(控制变量法;做实验,得出结论)

师:通过学习,我们得出,物体由于运动或者被举高都会具有能,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而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那我这里有根橡皮筋,现在既没有运动也没有被举高,是不是就不具有能,不能对物体做功呢?看个小实验,用橡皮筋将纸弹出去,橡皮筋能将纸弹出去,说明此时此刻的橡皮筋也具有能,但是这种能不是因为运动也不是因为被举高,而是因为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这种能,我们就叫做弹性势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在课堂上讨论了,只是给同学看看老师已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同学能够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也不是都一样的,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总的来说都是势能,我们把势能和动能的合起来称之为机械能。

六、课堂练习:

1、看图说出图中的物体各自具有的是什么样的能。

2、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情景引入中风吹翻火车,滴水川石。。。。。。

七、课堂小结:(主要小结知识和实验方法)时间还很多的话,还可以让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对生活有哪些启示:比如火车被吹翻,公交车撞飞小汽车要注意控制好速度,又比如滴水穿石,不能小觑大自然的威力等等

八、课后作业:

推荐第9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2

3 1

2止的情况.

3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 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1

2

3

4

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推荐第10篇:初中物理《惯性》教案

惯性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惯性

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三、惯性现象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

1.惯性小球实验

我们把一个小球稳稳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弹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弹出去,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

(演示)

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们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必须抓住惯性的实质.惯性的实质是物体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物体原有的运动状态.以小球为例,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简言之,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由于有惯性,它要保持什么状态,这是解释惯性现象的关键.

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

教师示范: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不倒.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钢笔帽是静止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有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笔帽不倒.

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教师:我们在小车上立一个木块,使小车和木块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住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

教师:刹车前木块和小车一起运动.刹车时,木块底部和小车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惯性,木块上部还要保持向前运动,所以木块向前倾倒.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四、学生练习

1.章后习题1

(教师讲评从略)

2.章后习题4

(教师讲评从略)

3.习题3

(教师讲评从略)

4.习题2

(学生答)

教师:飞机投掷物体前,被投掷物跟飞机一起运动.投掷物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仍要向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是被投掷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运动的同时还要向下落,物体的实际下落轨道是一抛物线.所以必须提前投掷.

飞机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应该越大.飞机投弹也遵循这个规律.

5.节后练习4

(学生答)

教师: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经过了一段距离的助跑,踏跳时具有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于人有惯性,踏跳后还要向前继续用较大的速度运动,这样可以跳的更远些.事实证明,跳远运动员都是短跑好手就是这个道理.

五、学生阅读“汽车刹车之后”

(学生阅读五分钟)

教师:从阅读材料可知,汽车的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车司机,应该注意怎样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学生回答)

教师:车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驾驶车辆应该精神集中,这样叮以缩短反应时间和减小反应距离.司机应保证汽车的刹车机件的性能良好,缩短制动距离.下雪、下雨天尤其应减速慢行.

我们同学骑自行车也应如此.不骑快车、精神集中、车闸要灵.

六、作业

复习课文.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第11篇: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

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 岚城中学 崔永明 电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发电和用电过程,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单位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电动机(发电机)、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地城市美丽的夜景,将学生带入意境,提出问题:人类社会离不开电能,烟台如果停电,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引入本节内容。

2、进行新课 (1)电能 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能的来源。 [师]电力有如社会的动脉,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今天我们所用的电能是从那里来的呢? [生]发电厂或电池。 [师]都有哪些类型的发电厂呢? [生]风力发电。 [生]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 [师]那用煤来发电又是什么能转化为电能呢? [生]还有水力发电、核电站、太阳能发电、潮汐也能发电、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各种各样的电池。 (资料图片展示): 发电厂和各种各样的电池,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板书

1、电能的来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师]同学们想自己发电吗? (学生实验1):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还要再通过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传送给工厂和千家万户,电能就会为我们辛勤的工作了。 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能应用的方式。 [师]电能是怎样工作的,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 [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学生实验2):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师]请同学们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内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教师演示):学生摸暖手宝。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学生实验3):电动机通电转动。 [生]学生举例。 板书:

2、电能的应用: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师]电能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可不能白白劳动,每到月底,有人会收到这样一张通知单。(投影) (2)电能的单位 引导学生学习电能的单位。 [师]从这张缴费单上你能看出要交多少钱电费吗?你认为这个金额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学生讨论回答) [师]电价是0.6302元/千瓦时,你知道千瓦时是哪个物理量的单位吗? 板书:

3、电能的单位:[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国际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练习]单位换算 [师]焦耳这个单位很小,用起来不方便,实际应用中常用“度”作电能的单位。 [投影]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 J。 (3)电能表 引导学生学习电能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家中每个月消耗多少度电吗?家里消耗的电能是靠什么仪器计量出来的 ? [生]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师]同学所说的电表应该叫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kW·h”,这是要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 千瓦时(kW·h)”为单位的。并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 板书:

4、测量:电能表。[师]同学们家中都是这种电能表吗?(投影看各种各式电能表) 电能表的作用:计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师]同学们见过这种电能表工作吗? (播放视频)学生观察电能表转盘转。 [师]家里用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 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 [师]同学们知道数字盘里的数字表示什么吗?(学生讨论) [生]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所显示的数字是到目前为止累积用去的电能。 [生]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很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说明电表的转动.可以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仔细观察.课堂上不做要求) [师]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投影例题]电能表读数 学生课堂练习[投影课堂练习题] 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1度电有多大的作用呢? [投影图片了解1度电的作用]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师]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并结合实物图,和同学们谈谈你从这块电能表上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电能表一般用在家庭中.“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另外几个参数,学生可能不容易明白,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 (投影显示) “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 kW·h。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察的这块表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出示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表盘图)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其他的基本一样,只有额定电流有的是5(10)A;转数有的是1200 revs/kW·h,有的是1500 revs/kW·h,说明消耗1 kW·h的电,转盘转过的转数不同。 [师]有没有同学想过,为什么电流参数和转数有的不一样,而电压和频率的参数都是220 V和50 Hz呢? [生]是不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就是220 V,交流电的频率都是50 Hz,所以表上的参数基本都是220 V和50 Hz。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资料或走访有关人员了解不在家庭电路上使用的电能表和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有没有区别。 学生课堂练习[投影课堂练习题]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对电能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了解另外两种电能表。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家中这种新式的电能表的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可适时点拨。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先进、更完美的电能表在同学们的制造出来。

3、课堂小结:(学生回忆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

4、拓展延伸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电能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能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现今社会提倡“低碳环保”,低能量、低消耗的低碳生活新方式,离我们有多远?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的碳排放量——它离我们只有常常随手关掉电源的距离。 (课题)调查家庭或学校浪费电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能

1、来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应用: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单位:常用单位——度,千瓦时(kW·h)。国际单位——焦耳(J)。 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4、测量:电能表——计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没有明确给出电能的定义,而是围绕“电能”这个概念进行展开。课文开始即用四幅组合图,从供电和用电两方面展现电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接着介绍电能的单位及计量电能的仪表——电能表。在本节学习中,学生对电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电功、电功率奠定了基础,起到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

1、以问题为平台,通过提出问题,寻求解答,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2、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观察中寻找问题,在实验中寻找答案。

3、训练学生计算能力,能从中解决生活中电学实际问题。

4、紧扣能源危机世界大问题,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电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话可以表述的。我在学生已有的机械能、内能、化学能、光能的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学习电能的。安排了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并触摸、给电动机通电使其转动三个实验,使学生对电能的了解更为直观。 出示用电缴费单,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展开对电能的单位及耗电量计算等内容的教学。设计问题让学生树立起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和意识。(对于度和焦耳之间详细的单位换算留到学习了W=Pt之后再做处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给学生留下悬念,提高对今后学习的兴趣。) 我对电能表结构及工作原理稍作解释,主要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电能表工作动态(电能表实物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然后结合实物图片让学生了解电能表上的铭牌参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电能表的读数方法。 在这一部分学习中穿插安排了四道巩固练习题,其目的一方面是小结、巩固这部分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法为主的综合启发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在教的方面,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线索的原则,坚持启发式。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诱导。

第12篇: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

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 (800字)

初中物理示范课教案

岚城中学 崔永明

电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发电和用电过程,提高学习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单位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电动机(发电机)、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地城市美丽的夜景,将学生带入意境,提出问题:人类社会离不开电能,烟台如果停电,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引入本节内容。

2、进行新课

(1)电能

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能的来源。

[师]电力有如社会的动脉,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今天我们所用的电能是从那里来的呢? [生]发电厂或电池。

[师]都有哪些类型的发电厂呢? [生]风力发电。 [生]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

[师]那用煤来发电又是什么能转化为电能呢? [生]还有水力发电、核电站、太阳能发电、潮汐也能发电、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各种各样的电池。

(资料图片展示): 发电厂和各种各样的电池,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板书

1、电能的来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师]同学们想自己发电吗?

(学生实验1):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还要再通过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传送给工厂和千家万户,电能就会为我们辛勤的工作了。

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能应用的方式。

[师]电能是怎样工作的,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

[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学生实验2):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师]请同学们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内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教师演示):学生摸暖手宝。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学生实验3):电动机通电转动。

[生]学生举例。 板书:

2、电能的应用: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师]电能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可不能白白劳动,每到月底,有人会收到这样一张通知单。(投影)

(2)电能的单位

引导学生学习电能的单位。

[师]从这张缴费单上你能看出要交多少钱电费吗?你认为这个金额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学生讨论回答) [师]电价是0.6302元/千瓦时,你知道千瓦时是哪个物理量的单位吗?

板书:

3、电能的单位:[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国际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练习]单位换算

[师]焦耳这个单位很小,用起来不方便,实际应用中常用“度”作电能的单位。 [投影]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 J。

(3)电能表

引导学生学习电能表。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家中每个月消耗多少度电吗?家里消耗的电能是靠什么仪器计量出来的 ?

[生]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师]同学所说的电表应该叫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kW·h”,这是要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 千瓦时(kW·h)”为单位的。并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

板书:

4、测量:电能表。

[师]同学们家中都是这种电能表吗?(投影看各种各式电能表)

电能表的作用:计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师]同学们见过这种电能表工作吗?

(播放视频)学生观察电能表转盘转。

[师]家里用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

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 [师]同学们知道数字盘里的数字表示什么吗?(学生讨论)

[生]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所显示的数字是到目前为止累积用去的电能。

[生]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很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说明电表的转动.可以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仔细观察.课堂上不做要求) [师]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投影例题]电能表读数

学生课堂练习[投影课堂练习题]

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1度电有多大的作用呢? [投影图片了解1度电的作用]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师]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并结合实物图,和同学们谈谈你从这块电能表上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电能表一般用在家庭中.“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另外几个参数,学生可能不容易明白,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 (投影显示)

“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 kW·h。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察的这块表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出示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表盘图)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其他的基本一样,只有额定电流有的是5(10)A;转数有的是1200 revs/kW·h,有的是1500 revs/kW·h,说明消耗1 kW·h的电,转盘转过的转数不同。

[师]有没有同学想过,为什么电流参数和转数有的不一样,而电压和频率的参数都是220 V和50 Hz呢?

[生]是不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就是220 V,交流电的频率都是50 Hz,所以表上的参数基本都是220 V和50 Hz。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资料或走访有关人员了解不在家庭电路上使用的电能表和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有没有区别。

学生课堂练习

[投影课堂练习题]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对电能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了解另外两种电能表。 [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家中这种新式的电能表的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可适时点拨。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先进、更完美的电能表在同学们的制造出来。

3、课堂小结:(学生回忆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

4、拓展延伸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电能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能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现今社会提倡“低碳环保”,低能量、低消耗的低碳生活新方式,离我们有多远?省一度电,就减少0.638kg的碳排放量——它离我们只有常常随手关掉电源的距离。

(课题)调查家庭或学校浪费电的地方。

5、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电能

1、来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应用: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单位:常用单位——度,千瓦时(kW·h)。国际单位——焦耳(J)。

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4、测量:电能表——计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没有明确给出电能的定义,而是围绕“电能”这个概念进行展开。课文开始即用四幅组合图,从供电和用电两方面展现电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接着介绍电能的单位及计量电能的仪表——电能表。在本节学习中,学生对电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电功、电功率奠定了基础,起到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

1、以问题为平台,通过提出问题,寻求解答,产生新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2、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观察中寻找问题,在实验中寻找答案。

3、训练学生计算能力,能从中解决生活中电学实际问题。

4、紧扣能源危机世界大问题,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电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建立不是一句话可以表述的。我在学生已有的机械能、

内能、化学能、光能的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而学习电能的。安排了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并触摸、给电动机通电使其转动三个实验,使学生对电能的了解更为直观。 出示用电缴费单,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展开对电能的单位及耗电量计算等内容的教学。设计问题让学生树立起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和意识。(对于度和焦耳之间详细的单位换算留到学习了W=Pt之后再做处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给学生留下悬念,提高对今后学习的兴趣。) 我对电能表结构及工作原理稍作解释,主要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电能表工作动态(电能表实物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然后结合实物图片让学生了解电能表上的铭牌参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电能表的读数方法。

在这一部分学习中穿插安排了四道巩固练习题,其目的一方面是小结、巩固这部分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法为主的综合启发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在教的方面,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线索的原则,坚持启发式。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诱导。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123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3000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 (800字)

第13篇: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欧姆定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路、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为后面电功、电功率内容做铺垫。欧姆定律是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来的定律,它的逻辑性、理论性都很强,实验难度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面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教师要做好适时引导、恰当点拨,要学生加强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过教材在这方面已降低难度,只要求探究“同一个电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不再要求探究“固定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通过学习欧姆定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法”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在实验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思路和方法

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者的分析】

学习了电路基础知识,多数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对于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但对于U、I、R三者关系知之甚少,规律性知识的概括往往以偏概全。 【重点与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具与学具】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若干、定值电阻(5Ω、10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多媒体展示平台,自制课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欧姆定律

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公式变换:U=IR 或 R=U/I

3、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短路:R=0,I很大;断路:R很大,I=0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引入新课

●.展示演唱会舞台灯光和声音变化的视频片段,问:舞台灯光强弱和声音强弱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引导回答: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问:电流与电压、电阻可能有什么关系?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猜想并归纳总结学生的各种猜想:I=UR,I=U、R,I=U R,I=U-R等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各种猜想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出各种猜想。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现象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到抽象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猜想,提出学习的主动性。

二、进行新课 1.引导讨论

●.问:既然电流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那电流的变化究竟是电压还是电阻变化引起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物理实验探究中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另两个变量有关时,可以先探制其中一个变量不变,再探究另一个变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即控制变量法。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在电压不变时,电流变化是由电阻引起的;在电阻不变时,电流变化是由电压引起的。

●.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2、设计实验

●.实验课题:在电阻一定时,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研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如何保证电阻一定?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引导回答:定值电阻可保证电阻一定,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问:根据你们的猜想,想想需要的什么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教材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要多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作简单分析和评价。最后把较好的作品投影给全班同学,简要分析优点。

●.阅读教材18-19页实验探究内容, ●.学生讨论,积极回答。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评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设计实验对学生是有较大难度的,所以通过学生间积极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3、进行实验(课件)

●.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完成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教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过程,对于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明确实验任务,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过程复习实物的正确连接方法,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4、分析评估

●.展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并要求学生简要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出什么结论。对于实验数据出入较大的组别,鼓励其思考出错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引导回答实验结论: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共同分析展示的学生的实验数据,比较自己实验数据的优缺点,归纳出实验的初步结论,并用图象法表示。

●.提出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能力,学会用图象分析数据。

5、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I=U/R 单位:U-电压-伏特(V), I- 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简述欧姆个人生平和他的一些趣事。

●.公式变换:U=IR 或 R=U/I,展示教材相应例题,提醒注意解题格式以及计算过程要统一国际单位。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阅读教材19页欧姆生平内容。

●.阅读教材,留意解题思路和格式,积极回答。

●.帮助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为其应用做好准备。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奋发向上的斗志。 ●.学以致用,巩固反馈。

三、额定电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什么是额定电压? 引导回答:额定电压就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阅读教材,积极思考作答。

额定电压不是本章重点,只作常识性了解即可。

四、短路

问: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是什么?什么是短路?演示短路实验。 从欧姆定律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短路。

引导回答:短路就是电路中电阻很小,电流很大。

积极思考并回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复习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短路是故障的一种,它的危害,为下来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五、评价小结

1.学生小结学到的知识。2.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3.设计实验探究“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课堂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积极回答,思考并完成相关练习。

检测学习效果,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第14篇:初中物理力学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将使物理教学过程产生深刻变化。如何适应变化,主动探索,掌握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路与方法,改革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是信息化教学中亟待研究的课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而国外的建构主义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师的作用。以现代教育技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作了初步的实践研究。

二十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一起成为了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以培养符合 21 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这种必然性导致人们提出了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的焦急呼唤,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是其中之一。可以说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多媒体、超媒体技术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带来了新的可能;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的结合赋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新的特征;师生互动方式范围更为广泛、方式更多样;信息技术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新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工具,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开放和平等的教育环境。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物理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与结果。在所有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都要自觉地将师生信息意识的树立融进去。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融进去,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又作为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融于所有学科教学之中。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就是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使之融入到物理学科教学中,以交互式的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进行研究式教学、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从而使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知识权威变成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学生由原来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次学习物理内容必须遵循物理学习的认知特点。物理学习的认知特点是“物”和“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理”形成过程中是应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每个具体事物分析其特点,综合其联系,经过抽象和概括,在人们头脑中形成这一类事物特点和联系的表象,用文字、言语、数学关系等描述,从而形成物理学的“理”。在应用过程中,同样是应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问题情景,将其特点和联系同化为物理知识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并在头脑中形成其运动变化的“情景表象”,进而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其要素,明确其性质、条件和联系,进行加工处理,直到问题解决。由此可知,“脑中无物,难以树理。物是基础。”在这里的“物”不是事物的具体,而是具体物在头脑中的表象。为便于加工处理,将反映具体情景特点和联系的物理表象,即为“物理模型”。在通过信息技术形象地为学生构造“物理模型”,使其形成对应的物理学的“理”。

第15篇: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1000字]

一、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过程

导入 方案一:创设情境

1827年的一天,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浊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地不停地运动,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的撞击而受力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的运动。

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你知道布朗运动说明了什么吗?

方案二:

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 讨论得出:分子体积小而数量多。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分子的运动情况。

推进

一、扩散现象

演示实验1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这个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

讲述: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试着举出几个例子?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烧菜时有香味传出;到花园里会闻到花香??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3: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先向冷水、再向热水中分别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红了说明了什么?扩散现象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小组讨论:讨论“想想议议”中三个问题,1.以上几个实验是否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2.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系吗?3.对分子的运动你能做出哪些推测?

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 1 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拿一个铅块,用力拉,为什么拉不断?用力捏,为什么捏不扁?

演示实验4: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逐个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观察并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教师分析: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所以,用力拉铅块时,分子间的引力使得铅块拉不断;用力捏时,由于斥力的存在而捏不扁。

类比:让学生取一根弹簧,感受拉和压时作用于手的力。然后教师拿两个乒乓球,中间放一根弹簧,告诉学生用这个模型来比拟两个连着的分子,教师操作,让学生来回答。当弹簧拉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弹簧压缩,分子间的距离缩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弹簧不用力时,引力=斥力。

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课堂小结

1 2.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板书设计

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的引力?分子间的作用分子之间的斥力扩散现象――――――→温度快慢影响因素X| k |B| 1 .c|O |m 教学目标

1 2(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 4 教学过程

导入

如图做实验,可得到现象:水沸腾后塞子飞出去,试管口出现白

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能——内能。X|k | B| 1 .c |O |m 方案二:玩具回力汽车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

2 推进

一、内能

1.内能:教师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

它是否还具有动能

和势能呢?

讨论得出:对于每个分子来说,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动能也越大。xKb 1.C om 演示并分析:两分子间存在

类比机械能定义,得出内能的定义及单位。

内能: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是焦耳(J)。

2.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出示挂图:冰山和铁水图片

(如图所示)

那冰山有内能吗?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1)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引导学生类比影响机械能的因素讨论得出: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

总结:X k B 1 .c o m

3 根据前面物体内能跟温度有关,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内能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2)列举事例,分析解释。除了上面的实验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讨论列举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有了感性认识不代表就有了深刻理解,还需要进行分析,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主要介绍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进行。这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各自的特点。,学生在小学科学多媒体投影或板书等形式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①传导——导;②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总结三种方式的相同点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物体并不运动,对流是靠物体(液体或气体)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热传利用每位学生的生活经验例,还要指出热从哪里传到哪里,是通过哪种方式传递的。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高温物体增加理解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或者是内能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给低温部分。会为后面理解热量概念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进一

课堂小结

1 2 3 4

二、内能

4 ? ?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1.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做功?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3.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定义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三、比热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x 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

推进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设计和实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及时指导和协助学生,得到较(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教师可以予以引导:如果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如水和砂子) 如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实验技术条件予以控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实验提供了基础。

分析与论证

在质量相等、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砂子吸收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但教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1 ℃”,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唯一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 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汇报辨析,教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教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展示问题1:①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容易即可得出:吸收的热量Q1=4.2×103 J。

展示问题2: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w W w .x K b 1.c o M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2=2×4.2×103 J=8.4×103 J。

展示问题3:2 kg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5 学生讨论得出:吸收的热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示问题4: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板书设计

三、比热容

课后练习题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每题4分,共32分) 1.(2013〃郴州中考)( ) A. B.0 C.新 课 标 第 一 网

D. 【解析】选A。本题综合考查温度、内能和内能改变方法的知识。同一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A项正确;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B项错误;内能的大小不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项错误;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D项错误。故选A。

2.(2014〃南京市鼓楼区期末)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X k B 1 .c o m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解析】选B转化为汽油和空气的内能,A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B对;,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是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3.(2013〃郴州中考),正在研制大功率液( ) A.较小的密度 B.较大的比热容

C.D.较低的沸点

【解析】,燃料的热值越大,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故选C。

4.(2014〃成都七中阶段考)如图是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t

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的比热容小

D.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刻大

【解析】选Ct1时刻物体

温度为零,,A错误。t

1、t

2、t3时刻温度相同,,所以内能增

加;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t

1、t2时刻温度不变,故分子运动

快慢不变,分子动能不变项错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所以液态比固态的比热容大,C对。

5.(2013)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新课 标第 一 网

【解析】选C。本题考查热和能的相关知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A错;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

能,B错;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正确;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燃料的质量、燃料的热值均有关,故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D错。故选C。

6.(2013〃常州中考)点火爆炸实验中,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点燃盒中酒精蒸气,似于汽油机的(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解析】选C,是,转化为盒盖的机械能,这与,故选C。 7.,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忽略,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

( )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和乙的比热容相同

D.刚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为零

【解析】选B,当加热时间相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甲、,任何物体都有比热容。故选B。

8.(20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0% B. C.,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X Kb1.Co m D.严寒的冬天,有人晚上把热机水箱中的水放出,是防止气温降低时,水凝固而胀坏水箱

【解析】选A。本题考查热机的相关知识。摩擦和散热总是存在的,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A错误;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绿色出

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即减少城市热岛效应,B 正确;水的比热容最大,吸放热能力强,常用来作传热物质,C正确;

水有反膨胀现象,结冰后体积变大,会胀坏水箱,D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9.(2014〃平南县六陈中学期末)质量相等的甲、乙两液体,吸收相同

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常都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比其他液体的比热容,在升高相

同温度的情况下,所带走的热量 (后两空均选”“小”“多”或

“少”)。X|k | B| 1 .c |O |m 【解析】Q=cmΔt可得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乙=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Q甲=Q乙,m甲=m乙,Δt甲>Δt乙;所以c甲

,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答案:多

〃重庆中考)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

容较

(选填“大”或“小”)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3 kg的

水,当温度升高了20℃时,它吸收了 J的热量。[已知c水=4.2 ×103J/(kg〃℃)] 【解析】本题考查热量的计算。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温度吸收

热量多,所以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吸收的热量Q=cmΔt=4.2 ×103J/(kg〃℃)×

3 kg×20℃=2.52×105J。

答案:大 2.52×105 11.(2013〃长春中考)小红家买了一个电暖气,她阅读说明书时发现电暖气里的工作物质是油而不是水,的 ,加热时升温 (气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解析】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所以电暖气里的

工作物质是油而不是水;,周围空气的温度低,将通过答案:小 快 热传递

12.107J/kg,现有汽油2 kg,选其中一半完全燃烧, J,剩余汽油的热值是 J/kg。

【解析】2 kg,选其中一半完全燃烧,即用

了1 kg×4.6×107J/kg=4.6×107J;剩余汽油的热值不变。

答案:4.6×107 4.6×107 13.(2013〃广东中考)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冲程。如图所示汽油机正在进行的是 冲程。已知汽油的热值为

4.6×107J/kg,则完全燃烧100 g汽油放出的热量为 J。

【解析】本题考查热机的四个冲程。汽油机包括吸气、压缩、做功、

排气四个冲程。压缩冲程中,门都关闭,活塞正在向下运动,火花塞点燃,100 g=0.1 kg,Q=mq=0.1 kg×4.6×107J/kg=4.6×106答案:压缩 做功 4.6×106 14.阅读下表,回答问题:xKb 1.Co m 一些燃料的热值 单位:J〃kg-1

有42%被水吸收,可烧开初温为35℃的水 kg。[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 【解析】本题考查燃料热值与环境保护。(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氢

的热值最大,所以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时,氢放出的热量最多。由

于氢燃烧后生成水,而没有其他废气,所以从环保角度看最清洁的燃

料是氢。(2)完全燃烧0.5 kg干木柴放出的热量Q放=mq=0.5 kg×1.3 ×107J/kg=6.5×106J,Q吸=ηQ放=42%×6.5×106J=2.73×106J,故m=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 kg。 答案:(1)氢 氢 (2)6.5×106 10

三、简答题(3分) 15.盛夏的傍晚,甲

,爽。你认为谁的看法合理?为什么? 【解析】,相

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吸收(放出) 答案:,水和干泥土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比

热容比较大,,温度比较高;陆地温度比较低,所

2小题,共16分) 16.(8)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

10 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为了比

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

是 _________________ ; 质量为0.1 kg的水温度由20℃升高到50℃吸收的热量为 J。

(3)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完全燃烧10 g J。

【解析】本题考查热值和比热容的实验探究。(1), 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通过温度计的

示数高低可比较出液体吸热多少,,应选择甲、乙两

图进行实验;,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

不同的液体,,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可比较出液

体温度升高的多少,,应选择甲、

1 kg水温度升高(或

降低)1)的热量是4.2×103J;水吸收的热量Q吸= cmΔ〃℃)×0.1 kg×(50℃-20℃)=1.26×104J。(3) 10 g酒精放出的热量Q放=mq=10×10-3kg×3.0×107J/kg=3.0 ×105J。

答案:(1)甲、乙 甲、丙 (2)1 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

(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1.26×104 (3)3.0×105 17.(8分)(2014〃四川省忠县期末)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X Kb1.Co m

(2)在此实验中,,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解析】(1)由,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都为60 g,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为68℃,比水温度45℃高;(2)由表格知,要使水升高的温度与食用油相同,则水加热的时间应更长一些,故水吸收的热量更多;(3)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故水的吸热能力更强一些。

答案:(1)相同 高 (2)大于 (3)水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8.(7分)(2014〃安徽芜湖期末)2013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海洋地质科技人员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样品。“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

(1)用“可燃冰”烧水,0.1 kg少焦耳?(假设“可燃冰”的热值q=4.2×108J/kg)(2)若加热效率仅为50%,? (3)这么多热量通常情况下可以使50 kg度? 【解析】

(1)Q放=mq=0.1 kg×4.2×108J/kg=4.2×

107J (2)Q吸=ηQ放×107J=2.1×107J (3) Δ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0℃, ℃。

答案:(1)4.2×107J (2)2.1×107J (3)100℃

19.(8分)(2013〃杭州中考)某研究小组为测量垂直于太阳光的面积为1m2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太阳能,用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做实验。经多次实验得到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控制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是2 m2,太阳能热水器内

的水的质量为100 kg,水的初温为20℃,经

8 750 s时间后上升到45℃。[c水=4.2×103J/(kg〃℃)]请计算:

(1)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热量是多少焦耳? (2)垂直于太阳光的1m2表面上,每秒钟接收到的太阳能是多少焦耳? 【解析】本题考查热量的计算。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升高的温度,利用吸热公式Q吸=cmΔt在2m2的面积,经太阳垂直照射8750s吸收的,上每秒接收的太阳能。

(1)Q吸=c水m(t-t0)=4.2×103J/(kg〃℃)×℃=1.05×107J (2)因为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2.1×107J 1m2表面上,新 课 标 第 一 网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答案:(1)1.05(2)1 200 J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123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3000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 (800字)

第16篇:初中物理电路图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图教案

教师指点分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取入射光线、法线正在统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家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本节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纪律,通过考试考试分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光阴路是可逆的随后引见了光的两类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申明我们能从不合标的目标看到物体反是因为漫反射的启事本节进修的沉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准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考试考试分结出反射纪律

初外物理教案向学生引见书67页的考试考试器材,并引见根基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正在纸板上垂曲插入几根牙签如图-2-3,指点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标的目标无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便弯合,如图-2-4,那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指点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标的目标无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学生猜想并设想考试考试(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教学设想示例

1)光线垂曲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几多?

问题引入

3)通过考试考试协帮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2.光发生反射光阴路可逆

一、引入新

考试考试外,边演示,边引见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2-1,并标收支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准备两块小镜女用软纸片做两个曲角弯头方筒或方筒,曲径比小镜女稍大正在纸筒的两曲角处各开一个4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女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曲角筒套正在一路,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正在遮盖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只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窗及四周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是什么启事?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流,无人说坐正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从命什么纪律?引入新教学

1.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勾当

体例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教具:画无角度的可合叠的白色软纸板、一面镜女、两个光流、一驰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曲尺

2)入射光取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取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体例1:演示考试考试分结纪律,按照书67页考试考试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教案初外物理物理教案-电路图教案,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反射光线取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分结光的反射定律很主要虽然误差不成避免,但因为要获得定量的角度关系,阿谁考试考试的切确度很是主要,做好阿谁考试考试能为学生分结反射定律奠基无害的根本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放若何确定?(可提醒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绪)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放关系若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取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若何确定?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正在步卒的和壕里察看前方的和况以及正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窗们通过制制简单的潜望镜可以或许加深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路设想本理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本节我们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寄望它的研究体例,寄望用数学体例分析考试考试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正在分析那些关系的根本上,逐渐注释它的物理本量,形成物理概念,成立物理纪律那样无帮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纪律成立过程的理解,那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体例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现给学生其外,软纸板的可合叠性及软纸板上的刻度必然要让学生看清晰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必然要清晰,言语要切确,要寄望入射光取反射光,入射角取反射角的果果关系

因为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末落实正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难形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无认识的借帮立体模子或初中物理教案初外物理物理教案-电路图教案微机模仿使学生笼统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正在讲完反射定律当前,可正在讲堂上添加以下根基操练

分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同同

演示:如图-2-2图,A点发出的光经点反射后达到B点,正在B点再放一光流,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点,调零光线B的标的目标,使其取B沉合,发觉其反射光线取A沉合,从而申明反射光阴路可逆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合类型的题目问题,参考习题精选、

6、7题形式)

教学难点:指点学生通过考试考试试探反射现象的纪律

【题】廉价潜望镜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零镜面的标的目标,会正在墙上发生一个敞亮的光斑,送灭反射光的标的目标看,很刺目;用一驰白纸取代镜面,从各个标的目标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无敞亮的光斑提出问题:那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申明启事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体例1:教室内无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那类体例

通过动弹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覆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否必然正在统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正在法线的两侧仍是正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取入射角的大小无什么关系?

体例2:探究光的反射纪律(对于根本较好的学生可利用)

教学沉点:准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考试考试试探并得出结论

二、新教学

【参考方案】

教师指点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

【备注】

【勾当流程】设想光路图,准备器具,制制过程,交换取合做,安拆改良

【组织形式】学糊口动小组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曲,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勾当目标】

四、板书设想

三、分结扩展

第17篇:初中物理《力》教案

《力》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形状的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相关物理知识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学会寻求现象的共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形成科学世界观。体会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通过魔术告诉大家一个真理:亲眼所见的也有可能是假的,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力的作用是相互引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举例子,分析,实验法,启发式提问法,归纳总结法,讲练法,类比法等。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小磁铁,塑料瓶,剪刀,纸,魔术棒等

重点: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1.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

2.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导入:老师用投影仪放一个漂亮的“力”字,请同学们欣赏它好在哪里。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顺势说出自己的看法:“这个字写得好,好在很有气势也很有力度,正好诠释了力的含义。”继而提出物理学 1

中的力是什么,引起同学们兴趣。

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主讲:首先探究什么是力。拍打某同学的手,让其感受力的作用。分析他会痛是因为老师用了力。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力。接着,投影两张生活照—人推车和推土机铲土,分别讲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力。综合以上三个小例子得出:一个物体受到了力,必然有别的物体施加了力。让学生提出质疑:物体受到了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例如苹果自己掉下来了。老师不直接回答,而是表演了一个小魔术:看似没有施力物体的一个笔自己往上爬。解密魔术时告诉大家:亲眼所见的也可能是假的,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肯定小结论的正确性。

进一步探究力的本质。列出三个小实验:1.人提水2.击掌3.小磁铁之间的吸引。依次完成三个小实验,得到实验结果。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设问“力作用在物体上有什么作用效果?”引出第二个探究: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投影仪展示生活中最具代表的若干例子,依次分析力能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又由运动变为静止,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也就是说: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讨论,得出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最后做课堂小结。

:思考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设计:

一.力是什么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物体的形状

第18篇:初中物理复习教案

2005年初中物理总复习系列练习(第一册 综合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有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 B.人在泳池边看到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 C.夏日在浓密树阴下的地面下出现了许多光斑 D.人们在湖边看到了小桥在水中的“倒影”

3、下列物质(或物体)都是导体的是

A 人体、空气、大地、酱油 B 塑料、金属、干木棒、煤油 C 盐水、陶瓷、食用油、汽油 D 碳棒、人体、盐水、酱油

4、将灯丝熔断的灯泡重新搭上,接在原来的电路中,继续使用,灯泡的发光功率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6、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7、下列自然现象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屋瓦上霜的形成

8、下雨天,张明和李宏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他们发现:打雷时,房间闪白光的同时,电视机屏幕会不断的闪烁,并会听到电视机会发出“咔咔嚓嚓”的声音,而且这些现象比听到雷声要早。关于此问题他们各自发表如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1)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快,但比声音慢, (2)电磁波和光的波速都是3×105km/s,它们都比声音的波速快

(3)电磁波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们在真空中能传播,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4)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其传播速度就越快 (5)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慢,但比声音快,

(6)电视机屏幕会不断的闪烁,并会发出“咔咔嚓嚓”的声音是打雷时产生电磁波的干扰 A (1)(3)(6); B (1)(3)(4); C (2)(3)(5); D (2)(3)(6)

9、下列事例中,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的是( ) A.接通电路后电铃发声 B.接通电路后电风扇转动 C.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D.电水壶通电将水烧开

1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11、下列关于光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物体在太阳光照射下产生影子是光的反射现象 C.人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是光的折射现象; D.用放大镜可看到放大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12、移动电话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信息交流工具,下列对移动电话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相当于一个无线电发射台 B 相当于一个无线电接收台 C 既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

D 既不是一个无线电发射台,又不是一个无线电接收台

二、填空题(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3、图1是R1和R2两个电阻中的电流随它们两端电压变化的IU 图像,从图像可知,电阻R1__________R2(选填“<”、“>”或“=”)。

14、冬天在户外说话时,常看见人们的口中呼出“白气”,这是由 水蒸气__________形成的,它实际上就是由大量的浮于空气中的 __________组成的。

15、“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飞船上的电子仪器都 依靠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电池把接收到太阳能的20%转化哦为电能,“神舟”五号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是由很多片单晶硅组成,每片单晶硅电池可输出0.6 V电压和0.1 A电流,则每小时照射到一片单晶硅电池上的太阳能为___________J。

16、两根阻值分别为R1=60Ω和R2=90Ω的电热丝,将它们串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经过25min产生热量Q。如果将这两根电热丝改为并联,仍接在家庭电路上,两电热丝并联后的总电阻 _________Ω,经过_________min可产生同样的热量Q。

17、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实验中,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分别测得了如下两组数据:

分析表1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分析表2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距透镜40cm处,可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实像,________________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

19、如图2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0、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下表是给出 的几种不同的导线。(3分) 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1)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 (2)为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__。 (3)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__。

21、某同学做了一架简易照相机,镜头是一个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用这架照相机来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____________cm。

22、如图3是李毅同学“研究电磁铁实验”的示意图, 为了得到电磁铁产生的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可以使 ,并比较 得出结论;

为了得到电磁铁产生的磁场的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 系,可以使 ,并比较 得出结论。 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叫做 。

23、张勇家安装了一个电能表,其表面如图4所示, 他家已经安装标有“220V ,40w”的日光灯6盏。

700W的微波炉一台,200W的电冰箱一台,1500W的电热水器一台,900W的空调2台。他家 同时使用这些用电器(填能或不能),若他家同时使用电热水器和两台空调,其他的用电器都不使用,则此时他家电路中的电流是 这两种电器使用2小时,他家电能表的表盘示数变为

24、如图5所示的电磁继电器,当控制电路接通时,灯______________ 亮。(填“ ”或“ ”)。

三、简答题(25题6分,26题4分,共10分)

25、张宇同学坐在教室第一排第一个座位上,他经常看不清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这种现象叫做“黑板反光”,“黑板反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这种现象?

26、小明到姨妈家玩,他发现姨妈家在一个移动的插座插上许多用电器,如图6所示,小明告诉姨妈,这样用电危险,可能会导致电路中的导线燃烧起来引起火灾。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请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解析。

四、实验作图(27题6分,28题4分,29题6分,共16分)

27、(1)请在下图(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一个适当的光学 器件,使它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

(2) 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电源的“+”、“-”极。

28、如图7所示是李刚同学探究小灯炮的实际功率与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电路图,已知小灯炮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电阻约为10Ω, 测量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向B滑动,图8中是李刚同学实验过程中的草稿, 草稿中的读数记录和计算均是正确的,但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帮助他把这些数据整理后记录到下表中。

实验次数 电流表示数(A) 电压表示数(V) 小灯炮功率(W) 1 2 2.5 3

分析上表可知,小灯炮的实际功率随着小灯炮两端的电压升高而 (增大或减小) 小灯炮的额定功率是 。

29、图9中的电磁铁为一个中间有抽头的电磁铁的示意图,小明为了研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通电电流的大小及线圈匝数的关系,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为:

(1) 先连接好如图7(甲)所示的电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较小,记为I1,发现电 磁铁吸引住大头针的数目较少; (2)调整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到I2,发现电磁铁吸引住大头针的数目增加; (3)再按图9(乙)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为I2,发现电磁铁吸引住大头针的数目进一步增加; 从以上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①

在实验步骤(3)中为什么要强调电流表的示数与步骤(2)中电流表的示数(I2)保持相同?

五、计算题(30题6分,31题6分,32题8分,共20分)

30、如图10所示,R1=6Ω,电流表A的示数为1.5A,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 求:(1)R2的阻值是多少? (2)电压表V2的示数是多少? (3)电路消耗的功率有多大?

31、搬了新家的李明到商场购买某品牌的电热水器,下表是该品牌热水器的铭牌,表中的主要技术参数计算时可选用

额定电压(V) 220 电源频率(Hz) 50 一档功率(w) 1500 额定容量(L) 35 二档功率(w) 2000 设定最高温度(OC) 75 最大漏电电流(mA) ≤15 安全等级 一级 求:(1)这台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开关拔到一档加热,通过热水器的电流是多少? (2)这台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开关拔到二档加热,把一箱初温为15OC加温到最热功需多长时间。

(3)若李明在一个月内累计开一档时间为12小时,累计开二档时间10小时,这台热水器一个月共消耗电多少kwh?

32、医院、宾馆等公共场所普遍使用高温高压蒸气消毒锅对物品消毒。图11(甲)为自动测定锅内温度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O为定值电阻,A为温度指示表(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RX为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锅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关于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锅内温度值/℃ 25 37.5 50 62.5 75 87.5 100 112.5 125 RX对应的电阻值/Ω 150 80 50 30 20 15 10 7

(1) 锅内温度为75℃时电流表指针指向0.24A;若锅内温度为112.5℃时电流表指针指向0.50A,如图11(乙)所示,问电源电压U与定值电阻的阻值RO各是多少?

(2)若锅内温度为125℃时电流表指针指向0.60A,求此时热敏电阻RX的阻值。

33、阅读理解题(6分)

磁悬浮列车——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 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便车体悬浮动物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磁悬浮列车与当今的高速列车相比,具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由于磁悬浮列车是轨道上行驶,导轨与机车之间不存在任何实际的接触,成为“无轮”状态,故其几乎没有轮、轨之间的摩擦,时速高达几百公里;磁悬浮列车可靠性大、维修简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仅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噪音小,当磁悬浮列车时速达300公里以上时,噪声只有65分贝,仅相当于一个人大声地说话,比汽车驶过的声音还小;由于它以电为动力,在轨道沿线不会排放废气,无污染,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工具。 阅读后请回答:

1、磁悬浮列车是怎样使列车浮起来的?

2、磁悬浮列车具有哪些优点?

第19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 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5000荐初二物理

教案

态变字)

荐初中物理

案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 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 (800字)

123

(3000字)

第20篇:初中物理《功》教案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教学设计

吕亚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

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 W = F S W—

— 焦耳(J)

F—

— 牛顿(N)

S—距 离— 米 ( 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投影反馈练习题:

1、推铅球时,是否做了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应是哪个距离? 2、你爬楼梯时,你是否做了功?力移动的距离应是多少? 3、用重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20m,拉力和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三)功的原理

师:我们已经知道使用简单机械可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启发引导学生猜想。

投影:用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的图示。

师:要得到不用机械提升物体和利用机械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分别要知道什么?怎么得到?通过图示加以说明。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数据?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生:思考讨论,在图上指出要测的量。讨论用怎样的方法最简便。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收集证据。

生:进行计算、说操作步骤,协助教师完成实验。 教师总结强调。

投影练习题: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起50N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100J,求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

三、课堂小结:

在学生自我归纳小结后,教师投影小结内容

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即W=F×s 注意:F≠0,S=0时不做“功” ;F=0,S≠0时不做“功”;F⊥s时不做功。

3、功单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布置作业

P107

动手动脑学物理 1 2 3 4 5 教学后记

1、“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功”新概念引入,学生比较难理解。

2、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区分日常功的认识和物理学中功的概念。

3、功的计算,和日常功的计算的差别认识,是难点。

初中物理老师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老师课程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