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模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21:59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轴对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过程与方法: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 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4页)

1.主题图。

教科书第2页,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目的是从现实生活的事物引入,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根据图形的变换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教师可从此处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到本单元内容学习结束后,还可以再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的知识对这些图形的设计进行分析,体会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2.例1上面的内容及例1。(课本第三页) 教材通过例1上面的内容,让学生画对称轴的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已有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在“例1”中,首先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由观察“松树”这个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观察两个“小草”图形成轴对称,从而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松树)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小草)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并为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做准备。

教学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复习旧知。

让学生独立画出例1上面图形的对称轴,帮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有什么特征。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虚线是它的对称轴(教师也可以先不出示这条虚线,让学生画出它的对称轴。)进一步学生会发现,如果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

(3)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 与A′、B 与B′、C与C′)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

例如,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数学概念是“如果平面到其自身的一一变换的每对对应点A、A′,都垂直于同一直线l,且被直线l平分,则这种变换叫做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直线l 叫做对称轴,对应点A 和A′叫做关于轴l的对称点,在直线反射下的对应图形叫做关于轴l 的对称图形。”(马忠林,《几何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在初中数学中,概括成“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在小学阶段,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得这么准确,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折叠”“重合”这些基本特征概括出来就可以。

再如,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在初中数学中概括成“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我们不要求学生概括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能像书上的学生那样直观描述就可以了,使学生知道“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例2及“做一做”。(课本第四页)

(1)例2。

教材通过让学生画小房子的另一半的活动,借助学生已经掌握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使学生在能够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屋顶、房体及大门)的基础上,进一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窗户)的轴对称图形。教材中的小精灵提问“怎样画得又好又快?”就是提示学生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好画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时,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只要找到左边图形的几个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就可以了;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方面的知识来找到关键点的对称点。

巩固并小结:做一做。

教材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学生根据书上的折法,在头脑中将彩纸展开,对这个图形先做一次轴对称变换,再对得到的图形做一次轴对称变换,得出最后的结果。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如果学生想像对折四次后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像。

推荐第2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打电话1

打电话

教学内容:教材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讨最优方案

1.教师出示问题:15人的合唱队接到紧急演出,通过打电话通知每个队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

2.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最快方案,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全部通知到。

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留中够的探索时间,如学生有困难,可提示:老师在第一分钟通知的队员也可以通知其他的队员。可用图示的直观形式进行分析。

预测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案:

(1)一个一个地通知,一共需要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方案最简单,当然需要的时间也最长。

(2)分组通知。如:平均分成3个组,每组5人,通知完15人至少需要7分钟;如果平均分成5组,每组3人,则需要7分钟;如果按(4,4,4,3)分成4组,需要6分钟;如果按6,5,4分成3组。需要6分钟„„

教师用图示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学生的每种方案,帮助学生计算出所需的时间。问: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呢?

引导他们观察得出不是分的组越多所需的时间越少的结论。 (3)还有更快的方法吗?怎样保证时间最少呢?

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都继续通知后面的队员,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都不空闲才是最快的方案。

教师用图示的方法直观地展示了这种方案,按照时间的顺序,用不同的颜色动态地显示了每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和总共通知的队员,得出这种方案一共需要4分钟。

二、发现规律

1.仔细观察示意图,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共有多少人?除去教师,通知到几名学生?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 你发现了什么?每增加1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人数有什么规律? 2.你能找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发现一:每增加一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正好是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也就是第n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数等于前(n-1)分钟内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 发现二: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就是一个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 发现三: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总数就是(2n-1)人。

三、应用规律

1.既然大家都发现了这一规律,那么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6分钟、7分钟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讨,然后汇报。

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来学校举行活动,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提醒学生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个问题要解决,那就是要设计好打电话的顺序,也就是说每个队员要清楚他接到电话后,后面要怎样继续通知其他队员。因此这个方案还需要事先制定好一个打电话的流程示意图,让老师和每个队员都明确接到通知后,按照怎样的顺序通知后面的队员。只有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执行,才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三个重要

1.生活经验很重要。

如果本课由教师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按教材不同方案的顺序依次教学,显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活动过程过于机械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重要,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我特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他们设计各种各样打电话的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最后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第二种方案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到当教师在通知其他同学时,已得到通知的学生也应投入到打电话的行列之中,设计方法的热情很高,他们积极思维。各种方案中,既有生活经验的迁移,又有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这样既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又开拓了他们的思路。

2.逻辑推理很重要。

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这里包括教师)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而学生在思考打电话的时间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问题时,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即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是一个等比数列。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我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充分暴露,使思维深刻。

3.符号化思想很重要。

打电话方案的记录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用文字完整描述,可以用数字1-15分别代替15名学生逐条简单记录,还可以用画图示的方式形象记录。在课堂上,我提示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来记录。虽然学生展示的结果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一种图示都体现出数学的简约美。

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数学用的语言与通常的语言有重大区别,它将自然语言变为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我在本课打电话方案的记录上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符号化的思想。首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将日常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其次, 我还请部分同学板书,引导学生将看懂抽象的符号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把符号化思维渗透于教学的始终, 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推荐第3篇:人教五年级下册作文讲评教案

第一次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改通,改顺。 教学重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会互相交流、互评、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

优、差作文各三篇。 教学过程

一、指明读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

1、抽取1-2名同学朗读优秀的作文。

2、其余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记录下来。

二、欣赏1-2篇好的作文,同学之间评议。

1、选出优秀的文章。

2、互评互议。

3、交流习作的特点。

三、评议1-2篇中等的作文。

1、说说好在哪里?

2、不足之处在哪儿,怎么改?

四、分小组互评自己的习作。

五、教师小结。

六、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摘抄好词佳句。

八、作业:继续抄正作文。

第二次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改通,改顺。 教学重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会互相交流、互评、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

优、差作文各三篇。 教学过程

一、指明读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

3、抽取1-2名同学朗读优秀的作文。

4、其余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记录下来。

二、欣赏1-2篇好的作文,同学之间评议。

4、选出优秀的文章。

5、互评互议。

6、交流习作的特点。

三、评议1-2篇中等的作文。

3、说说好在哪里?

4、不足之处在哪儿,怎么改?

四、分小组互评自己的习作。

五、教师小结。

六、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摘抄好词佳句。

八、作业:继续抄正作文。

第三次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改通,改顺。 教学重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会互相交流、互评、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

优、差作文各三篇。 教学过程

一、指明读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

5、抽取1-2名同学朗读优秀的作文。

6、其余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记录下来。

二、欣赏1-2篇好的作文,同学之间评议。

7、选出优秀的文章。

8、互评互议。

9、交流习作的特点。

三、评议1-2篇中等的作文。

5、说说好在哪里?

6、不足之处在哪儿,怎么改?

四、分小组互评自己的习作。

五、教师小结。

六、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摘抄好词佳句。

八、作业:继续抄正作文。

第四次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改通,改顺。 教学重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会互相交流、互评、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

优、差作文各三篇。 教学过程

一、指明读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

1、抽取1-2名同学朗读优秀的作文。

2、其余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记录下来。

二、欣赏1-2篇好的作文,同学之间评议。

1、选出优秀的文章。

2、互评互议。

3、交流习作的特点。

三、评议1-2篇中等的作文。

1、说说好在哪里?

2、不足之处在哪儿,怎么改?

四、分小组互评自己的习作。

五、教师小结。

六、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摘抄好词佳句。

八、作业:继续抄正作文。

第五次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会互相交流、互评、积累好词佳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拟出故事会评比标准

1.我们的读书交流会马上要开始,我们将评出最佳缩写故事奖6名,你们说说,评选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2.师生共同拟出评比标准(即缩写的要求)

二、进行读书交流

(一)小组内交流,全体组员共同评议。

(二)全班交流

1.教师根据课前浏览初稿的情况,选择数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喜欢的文章。

2.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评比标准,看看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没有不足之处?如果有,可以怎样修改?

3.每一位同学讲完后,全体同学都可以当评委进行点评。教师予以补充。

(三)评出最佳缩写故事奖6名。

三、全体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习作修改

四、作业: 积累好词佳句。

第七次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改通,改顺。 教学重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会互相交流、互评、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

优、差作文各三篇。 教学过程

一、指明读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

1、抽取1-2名同学朗读优秀的作文。

2、其余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记录下来。

二、欣赏1-2篇好的作文,同学之间评议。

1、选出优秀的文章。

2、互评互议。

3、交流习作的特点。

三、评议1-2篇中等的作文。

1、说说好在哪里?

2、不足之处在哪儿,怎么改?

四、分小组互评自己的习作。

五、教师小结。

六、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摘抄好词佳句。

八、作业:继续抄正作文。

第八次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要求改通,改顺。 教学重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会互相交流、互评、积累好词佳句。教具准备:

优、差作文各三篇。 教学过程

一、指明读自己习作中的好词佳句。

1、抽取1-2名同学朗读优秀的作文。

2、其余同学认真听,并及时记录下来。

二、欣赏1-2篇好的作文,同学之间评议。

1、选出优秀的文章。

2、互评互议。

3、交流习作的特点。

三、评议1-2篇中等的作文。

1、说说好在哪里?

2、不足之处在哪儿,怎么改?

四、分小组互评自己的习作。

五、教师小结。

六、根据同学的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摘抄好词佳句。

八、作业:继续抄正作文。

推荐第4篇:人教精通五年级下册教案最新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具备用因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教材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设计了符合各种学习模式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2、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词语。

4、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5、能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 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6、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和录音材料。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三、教学重点

1、四会句型、单词。

2、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3、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四、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五、教学手段和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

3、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4、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5、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和正确地书写。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 Unit1 Welcome to our school! 2 Exercise1 3 Unit 2 Can I help you? 4 Exercise2 5 Unit 3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6 Exercise3 7 Fun time 1 8 revision for mid-term examination 9 Unit 4 What’s wrong with you ? 10 Exercise4 11 Unit 5 I’m cleaning my room.12 Exercise5 13 Unit 6 We’re watching the games.14 Exercise6 15 Fun time 2 16 revision Unit 1-2 for final examination 17 revision Unit 3-4 for final examination 18 revision Unit 5-6 for final examination 19 final examination

教学内容 Unit1 Welcome to our school!

Leon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短语:welcome to , show sb.Around , borrow sth.from以及单词:libraty , welcome , to , our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外宾来校参观,向人介绍学校图书馆和会议室,引出目标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话上整体让学生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最终引导学生进行交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掌握Welcome to our school.及用法。 show和borrow的用法。

评价工具(小贴画、卡片),词语卡片和教学挂图,布置真实场景 1课时 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

1、热身/复习(1) 师生问好 (2)猜谜导入

然后引导学生猜谜语:Now let’s have a gueing game.It’s a place.We can see teachers and clamates there.We often have claes, play games, and do many interesting activities there.What place is it? 通过猜谜导入新单元的主题:学校,让学生对这个话题进行预热。

2、新课呈现

(1)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是通过扮演一名小导游,学会向来访的外宾或其他客人介绍自己的学校,并让其他同学也模仿小导游进行介绍。

借助主题图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并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show around 短语的含义,引出课文,Li Yan Gao Wei带领客人参观学校。 (2)学习library 跟着他们参观学校并提问What places are they visiting? 学生带着问题感知课文,能够说出参观的是library和meeting room.通过观察图片,同时给出板书,并用Do you often ...?句型造句提问题,引导学生回答Yes, we do./No, we don’t.(3)学习meeting room 给出教师自己学校和Li Yan学校会议室的图片,学习在meeting room中开会的英文表达:have a meeting.(4)学习We often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 学生第二次感知课文时,带着老师的问题Do they often come to the library or the meeting room?能够捕捉在library和meeting room中的活动,并引导回答。

3、趣味练习

(1)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模仿Just talk中的语句 (2)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巩固语言

(3)根据任务主线,学做小导游。引导学生运用This is our...It’s ...We often ...in the ...介绍描述学校的各个教室 (4)猜谜游戏

学生利用手中的教室图片,操练本课的重点句,用

3、4个一般疑问句询问对方手中的教室信息,最终猜出对方手里卡片上的教室是哪种。

4、语言运用

场景设置:设置一个外宾到本校参观的场景,每个同学要做一名小导游带领客人参观学校,教师提供语言支持。

5、课堂评价

将不同的学校专业教室或教师办公室图片制作成小卡片,作为评价道具

6、拓展活动

让学生找一找学校还有哪些其他地点或设施,并介绍给大家

教学内容 Unit1 Welcome to our school!

Leon 2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词汇:welcome,meet, our, library ,能够听说读写句子Welcome to our school.过程与方法

设置情境,联系学校实际,听录音、图片展示、情景模仿和角色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话上整体让学生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最终引导学生进行交际,并培养学生从了解学校到热爱学校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掌握Welcome to our school.及用法。 show和borrow的用法。

词语卡片和教学挂图,布置真实场景,参观者头饰和向导头饰 1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1、热身/复习(1)师生问好 (2)引出主题

教师用简单的话语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主题,并板书Welcome to our school 通过猜谜导入新单元的主题:学校,让学生对这个话题进行预热。 (3)感知韵文

告诉学生上节课学习了图书馆和会议室,下边将用朗诵韵文的方式重新感知一遍,反复诵读,体会韵律。

2、新课呈现

(1)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图书馆的照片,让学生能够说出在图书馆中的各种活动,如borrow books, read books。

(2)给出本校和Li Yan学校的会议室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地方能够与陌生的地点联系起来,并学习在会议室中进行的活动have a meeting

3、趣味练习(1)自编小诗

(2)用自己的语言丰富小诗的内容 (3)chant 学习

4、语言运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按小组准备进行模拟介绍,然后各组介绍自己的学校及所学课程

5、课堂评价

(1)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会说Welcome to our school.We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并在活动中掌握本课单词

6、拓展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老师的小诗,在已学学校专业教室中任选一个教室自编一首小诗。

教学内容 We have...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校实际,听录音、图片展示、情景模仿和角色表演介绍学校语言实验室和科学实验室以及相关课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话上整体让学生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热情待客、热爱学校、关注课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场景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课时 二次备课 掌握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We have...学校一周有几节课或某地有几节课的用法。

评价工具(学校设施的图片),词语卡片和教学挂图,创设学校微缩Unit1 Welcome to our school!

Leon 3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教学反思

1、热身/复习(1) 师生问好 (2)说唱韵文 带领学生一起演唱上节课的韵文,激活学生学过的有关地点的词汇,活跃气氛的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猜谜导入新单元的主题:学校,让学生对这个话题进行预热。

(3)Free talk, 提供不同专业教室或操场的图片,师生运用This is our ...We often...in the ...等句子进行自由交流

2、新课呈现

(1)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是通过扮演一名小导游,学会向来访的外宾或其他客人介绍自己的学校,并让其他同学也模仿小导游进行介绍。

出示课文主题图,并提问:Li Yan and Gao Wei showed visitors around the library and meeting hall.What other places do they visit?Can you gue?学生自由发言,进行预测。

(2)学习science lab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science lab图片,学生感知、理解词汇。通过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能够说出在science lab中上什么课 (3)学习language lab 给出language lab和语文、数学、英语课的图片,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够将正确的科目和language lab联系起来,同时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图片,学生感知、理解词汇

(4)学习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We have...学生第二次感知课文时,带着老师的问题How many science/English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能够捕捉在一周上课的次数,并引导回答。

3、趣味练习

(1)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模仿Just talk中的语句 (2)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巩固语言

(3)根据任务主线,学做小导游。引导学生运用This is our...We have„leons in a week.介绍描述学校的各个教室 (4)说唱韵文

4、语言运用

场景设置:借助有关学校的微缩场景或平面图,引导学生进行会话创编,向大家介绍学校的各个专业教室,教师提供语言支持。

5、课堂评价

将不同的学校专业教室或教师办公室图片制作成小卡片,作为评价道具

6、拓展活动

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简明标注信息,并介绍给父母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1 Welcome to our school!

Leon 4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句型和单词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We have...science lab,language lab,science/English leon,we, have, all, like, very much 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校实际,谈话、图片展示、情景模仿和角色表演介绍学校语言实验室和科学实验室以及相关课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话上整体让学生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从了解学校到热爱学校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表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课时 二次备课 掌握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We have...学校一周有几节课或某地有几节课的用法。

评价工具(学校设施的图片),词语卡片和教学挂图,准备不同的课

1、热身/复习(1) 师生问好 (2) 说唱韵文

带领学生一起演唱上节课的韵文,激活学生学过的有关地点的词汇,活跃气氛的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3)请几位同学借助有关学校微缩场景或平面图进行介绍

2、新课呈现

(1)通过展示不同的语言实验室图片,学生感知、理解词汇,掌握发音。通过观察图片,能够说出在语言实验室中的各种活动

(2)通过展示不同的科学实验室图片,学生感知、理解词汇,掌握发音。通过观察图片,能够说出在科学实验室中的各种活动

(3)给出本课第一部分的四幅图片,通过观察联系,学生能够说出句子:We have English leons in the language lab.We have science leons in the science lab.进而进行问答: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We have...

3、趣味练习

(1)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科目制作漫画或贴画,并标注关键词句 (2)两人一组问答,分别介绍自己的漫画,并作展示 (3)chant 学习

4、语言运用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课表,分小组进行真实问答或采访,然后分组展示自己所学课程

5、课堂评价

6、拓展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学校宣传册,在专业教师页面标注关键词句,并能向全班进行口头介绍。

教学内容 Unit1 Welcome to our school!

Leon 5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We often„in„clubs.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校实际,听录音、图片展示、情景模仿和角色表演介绍学校美术和音乐教室以及相关课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话上整体让学生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热情待客、热爱学校、关注课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场景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课时 二次备课 掌握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We have...学校一周有几节课或某一课程学习什么内容的表达。

评价工具(学校设施或课程内容的评价物品),教学挂图,用于创设

教学反思

1、热身/复习(1) 师生问好 (2)自然交谈

提供不同专业教室或操场的图片,师生运用This is our ...We often...in the ...We have„in a week.等句子进行自由交流

2、新课呈现 (1)预测导入

展示主题图,然后通过联系上节课内容,让学生猜测他们还参观了哪些地点,从而导入新课:Li Yan and Gao Wei showed the visitors around the library, the meeting hall, the science lab and the language lab.What other places will they visit? Can you gue?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预测 (2)学习club 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club的图片,学生感知、理解词汇。通过观察图片和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能够说出在art club 和music club中所做的内容:This is our art club.What do you often do in the art club?学习We often draw and paint here.过渡到This is our music club.What do you often do in the music club?学习We often sing snd dance here.(3)学习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We have...学生第二次感知课文时,带着老师的问题How many art/music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能够捕捉在一周上课的次数,并引导回答。

3、趣味练习

(1)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模仿Just talk中的语句 (2)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巩固语言 (3)说唱韵文

(4)利用手中不同场所的图片,出示一张图片要说三句话,教师计时,看哪组用时最少,同时也体现 了句型操练活动的趣味性。This is our..We often„We have „leons in a week.

4、语言运用

场景设置:借助有关学校的微缩场景或平面图,引导学生进行会话创编,向大家介绍学校的各个专业教室,教师提供语言支持。

5、课堂评价

6、拓展活动

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简明标注信息,分别展示并介绍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1 Welcome to our school!

Leon 6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句型和单词How many music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We have...以及We often„in „club,art club, music club, paint a picture, play the piano, many, music, way, please, also 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校实际,谈话、图片展示、情景模仿和角色表演介绍学校美术和音乐教室以及相关课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话上整体让学生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从 了解学校到热爱学校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掌握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We have...学校一周有几节课或某地有几节课的用法。 词语卡片和不同的课表,创设情景 1课时 二次备课

1、热身/复习(1) 师生问好

(2) 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复习前一节课自编的韵文

2、新课呈现

(1)通过展示不同的art club图片,学生感知、理解词汇,掌握发音。通过观察图片,能够说出在art club中的各种活动

(2)通过展示不同的music club图片,学生感知、理解词汇,掌握发音。通过观察图片,能够说出在music club中的各种活动

(3)给出本课第一部分的四幅图片,通过观察联系,学生能够说出句子:We often draw pictures in our art club进而进行问答:How many ...le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We have...

3、趣味练习

(1)利用Let’s talk中的timetable进行对话练习

(2)看图写句子,小组合作,出示专业教室的图片写句子。

4、chant 学习

5、课堂评价

6、拓展活动

结合本单元内容,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学校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 Unit 2 Can I help you? Leon 7 知识与技能 Can I help you ? Yes, I want to a toy train. 过程与方法

How much is it? It’s fifty-six yuan.进行问答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理解Just talk对话部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是运用 How much is it? It’s fifty-six yuan.句型进行问答

重点是运用 How much is it? It’s fifty-six yuan.句型进行问答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卡片 1课时 二次备课

1、热身

(1)复习已经学过的学科科目名称;

(2)对话练习:What do you do in the club? We often sing and dance here.

Are you interested in music/English„?Yes, I am.I′m good at „.(No, I′m not.)

2、新课呈现

(1)利用录音机练习How much is it? It’s fifty-six yuan.等句型。

(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录音对话,利用课文中的图片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 (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型 Can I help you ? Yes, I want to a toy train.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对第三部分的图片所示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5)利用录音机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提醒学生注意字母u的发音。

(6)利用录音机展示Revision六组对话,让学生跟读上口。

3、总结

4、作业布置

教学内容 Unit 2 Can I help you? Leon 8 知识与技能 Can I help you ? Yes, I want t atoytrain.过程与方法

How much is it? It’s fifty-six yuan.进行问答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理解Just talk对话部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重点是运用 How much is it? It’s fifty-six yuan.句型进行问答

重点是运用 How much is it? It’s fifty-six yuan.句型进行问答

卡片 1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1、热身

(1)复习已经学过的学科科目名称;

(2)对话练习:What do you do in the club? We often sing and dance here.

Are you interested in music/English„?Yes, I am.I′m good at „.(No, I′m not.)

2、新课呈现

(1)利用录音机练习Can I help you ? Yes, I want to a toy train. How much is it? It’s fifty-six yuan.进行问答练习。

(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录音对话,利用课文中的图片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

(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词:can want help toy train plane boat 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对第三部分的图片所示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5)利用录音机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提醒学生注意字母u的发音。

3、总结:

4、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 (2)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 2 Can I help you? Leon 9 知识与技能 How much is it? It’s eight-five yuan. 过程与方法

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to buy a ..进行问答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理解Just talk对话部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重点是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to buy a ..进行问答练习难点是 How much is it? It’s eight-five yuan 的变化。 卡片 1课时 二次备课

1、热身

(1)复习已经学过的学科科目名称;

(2)对话练习:What do you do in the club? We often sing and dance here.

Are you interested in music/English„?Yes, I am.I′m good at „.(No, I′m not.)

2、新课呈现

(1)利用录音机练习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to buy a 等句型。

(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录音对话,利用课文中的图片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

(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型 How much is it? It’s eight-five yuan ?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对第三部分的图片所示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5)利用录音机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提醒学生注意字母u的发音。

(6)利用录音机展示Revision六组对话,让学生跟读上口。

3、总结:

4、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 (2)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 2 Can I help you? Leon 10 知识与技能 motorbike,jeep,coach,buy,bike,car,bus,taxi 过程与方法

How much is it? It’s eight-five yuan.行问答练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理解Just talk对话部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重点是运用 How much is it? It’s eight-five yuan.句型进行问答 难点是What can I do for you ? I want to buy a bike. 卡片 1课时 二次备课

1、热身

(1)复习已经学过的学科科目名称;

(2)对话练习: How much is it? It’s eight-five yuan

2、新课呈现

(1)利用录音机练习What can I do for you ? I want to buy a bike.? 等句型。

(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录音对话,利用课文中的图片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

(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型 How much is it? It’s eight-five yuan.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对第三部分的图片所示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5)利用录音机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提醒学生注意字母u的发音。 (6)利用录音机展示Revision六组对话,让学生跟读上口。

3、总结:

4、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 (2)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 2 Can I help you? Leon 11 知识与技能 try,short pants trousers coat,clothes 过程与方法

Can I try them on ? Of course,/Sure问答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理解Just talk对话部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重点是运用Can I try them on ? Of course,/Sure句型进行问答

难点是Can I try them on ? Of course,/Sure的变化。 卡片 1课时 二次备课

1、热身

(1)复习已经学过的学科科目名称;

(2)对话练习:Can I help you? I want to buy a „

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to buy a „

How much is it? It’s „yuan.

2、新课呈现

(1)利用录音机练习Can I try them on ? Of course,/Sure等句型。

(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录音对话,利用课文中的图片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

(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型How much are these short pants? They are sixty-five yuan.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对第三部分的图片所示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5)利用录音机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提醒学生注意字母u的发音。

(6)利用录音机展示Revision六组对话,让学生跟读上口。

3、总结:

4、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 (2)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 2 Can I help you? Leon 12 知识与技能 try,short pants trousers coat,clothes 过程与方法

Can I try them on ? Of course,/Sure问答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理解Just talk对话部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习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难点是Can I try them on ? 的变化。 卡片 1课时 How much are these short pants? They are sixty-five yuan.进行问答练二次备课

1、热身

(1)复习已经学过的学科科目名称;

(2)对话练习:Can I help you? I want to buy a „

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to buy a „

How much is it? It’s „yuan.

2、新课呈现

(1)利用录音机练习Can I try them on ? Of course,/Sure等句型。

(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录音对话,利用课文中的图片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

(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型How much are these short pants? They are sixty-five yuan.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对第三部分的图片所示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5)利用录音机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提醒学生注意字母u的发音。

(6)利用录音机展示Revision六组对话,让学生跟读上口。

3、总结:

4、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 (2)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Leon 13 知识与技能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school, make ,cla, hand in , on time, be late ,make noise 2.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Listen carefully and talk actively.Hand in your homework on time.Don’t be late for school.Don’t make noise in cla.3.To learn the conversation. 过程与方法 Unit 3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学校、热爱学校生活、勤奋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Step1:Warm-up 1.Greeting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Nice to meet you./ Glad to meet you. Do you like English/Chinese…? 2.Let’s chant:

My little brother, Is really clever.He can draw a tiger, O n my computer.... Step2:Presentation

1.To learn: Cla rules.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并 板书句子,师生对话进行练习, 鼓励学生与听课教师进行实际对话。

2.To learn: Gao Wei is a good boy.He knows the school rules very well.He comes to school early.He listens carefully and talks actively.He never makes noise in cla.He’s a group leader.His group is making a list of cla rules.(师板书并领读Let me show you around.)通过师生问答,学生one by one 进行练习,教师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Excellent! Super! Good! Great!etc.

3.To learn: Hand in your homework on time.Don’t be late for school.Don’t make noise in cla.(展示图片)领读练说句子:

板书Cla rules.Practice in pairs.学生展示师随时评价:That’s good.

4.To learn the sentences.Listening practice 1).Listen and follow the tape

2).Pair work Do the pair work with your partner, Then Show your dialogue. 3).Group work free talk or read the dialogue. Summary and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 some times. 2).Finish the exercise-books. 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To learn the new phrases: hand in, on time, be late, make noise. Hand 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in your homework on time.Don’t be late for school.3).Make a new dialogue in groups. 4)A、B:Try to retell the conversation C、D: Read the conversation loudly

教学内容 Leon 14 知识与技能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sk answer eat make think late cla school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Be quiet Don’t make noise.Don’t eat in cla

2.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Don’t be late for cla/school.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学校、热爱学校生活、勤奋学习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eat in cla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Step1:Warm-up

1.Greeting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Nice to meet you./Glad to meet you.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school? 2.Let’s sing an English. Step2:Presentation

1.To learn: Cla rules.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并 板书句子,师生对话进行练习, 鼓励学生与听课教师进行实际对话。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Don’t 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be late for cla/school.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ask answer eat make think late cla school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Be quiet Don’t make noise Don’t

教学反思 2.To learn: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T: 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cla? (展示图片)领读phrases 练说句子.

b:由师引入: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结合图片学习the sentence 板书.Practice in pairs.学生展示师随时评价。

To learn: ask answer eat make think late cla school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Be quiet, Don’t make noise ,Don’t eat in cla.(展示图片)领读. 练说句子.

b:由师引入:Don’t be late for cla/school.结合图片学习板书句子, Practice in pairs.随时评价。

4.Listening practice a.Listen and follow the tape

b.Pair work.Do the pair work with your partner, Then show your dialogue. 5.Let’s act and practice

ask answer eat make think late cla school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ctively Be quiet Don’t make noise

Don’t eat in cla 6.Let’s learn a chant, look at PPT

Summary and homework

1.Copy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2.Finish the exercise-books.

3.A、B: Make a new dialogue in groups.

C、D:Recite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教学内容 Leon 15 知识与技能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should shouldn’t at home/school home rules.

2.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You should help to do housework.You should keep your room clean.You should go to bed early.You shouldn’t get up late.You shouldn’t watch TV too often.You shouldn’t read in bed.

3、To learn the conversation.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教学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学校生活、勤奋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 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You should help to do housework.You should keep your room clean.You shouldn’t watch TV too often.You shouldn’t read in bed.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You should go to bed early.You shouldn’t get up late. 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Step1:Warm-up

1.Greeting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Nice to meet you. Step2:Presentation

1.To learn : help to do housework

2.Make sentence: You should help to do housework. To learn: What should we do at home?

结合实际情况引入并板书句子,师生对话进行练习,学生one by one 进行练习,鼓励学生与听课教师进行实际对话,教师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Excellent! Super! Good! Great!etc.

3.To learn: keep your room clean go to bed early Make sentence: You should keep your room clean.You should go to bed early. 4.To learn: What should we not to do at home?

a: T: get up late .watch TV too often.read in bed.(展示图片)领读, 练说句子.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生问答进行练习。

c: 问答结束时由师引入:You shouldn’t get up late.You shouldn’t watch TV too often.You shouldn’t read in bed.Practice in pairs.学生展示师随时评价:That’s good.

Listening practice

1).Listen and follow the tape

2).Pair work.Do the pair work with your partner, Then show your dialogue.

3).Group work Free.talk or read the dialogue. Summary and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 some times. 2.Finish the exercise-books.

3.Make a new dialogue in groups.4.A、B:Try to retell the conversation

C、D: Read the conversation loudly

教学内容 go to bed.

2.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You should go to bed early.You should do housework.You shouldn’t get up late.You shouldn’t go home late.You shouldn’t read in bed. 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学校生活、勤奋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 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go home, do housework,get up, go to bed.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You should go to bedearly.You shouldn’t go home late.You shouldn’t read in bed.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Step1:Warm-up

1.Greeting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Nice to meet you. 2.A free talk: We should ...We shouldn’t...

3.Let’s play a snowman game: Use the key words make sentencesStep2:Presentation 1.To learn : keep your room clean Make sentences one by one 2.To learn : do housework

Make sentence: We should do housework.

(展示图片)领读, 练说句子:We should do housework and practice

b: T: What should we do at home? (师可引导说出:we should .)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生问答进行练习。

c: 问答结束时由师引入: You should go to bed early..Practice in pairs.学生展示师随时评价:That’s good.

You should do housework.You shouldn’t get up late. 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Leon 16 知识与技能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go home do housework get up

教学反思 3.To learn: read in bed

go home late

Make sentence: You shouldn’t go home late.You shouldn’t read in bed. 4.Listening practice: Listen and follow the tape 5.Let’s talk

1) Give a model What should we do? What should we not to do?

2) Pair work: Do the pair work with your partner, Then show your dialogue. 3)Group work: Free talk or make a dialogue.

Summary and homework

1.Copy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2.Finish the exercise-books.

3.Chant loudly in groups.

4.A、B: Make a new dialogue in groups.

C、D:Recite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教学内容 Leon 17 知识与技能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must mustn’t

cro the street spit

litter

wait for on the ground

2、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You mustn’t cro the street.You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You mustn’t pick the flowers.You mustn’t spit on the ground.You mustn’t litter.

3、To learn the conversation.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学校生活、勤奋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 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must mustn’t cro the street spit

litter wait for on the ground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You mustn’t pick the flowers.You mustn’t spit on the ground.You mustn’t litter.mustn’t pick the flowers.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You mustn’t cro the street.You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Read and PPT、cards, tape, book act out the paage

教学反思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Greetings: 1 二次备课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Nice to meet you.What day is it today?

1.To learn :must mustn’t

cro the street spit

litter

wait for

on the ground

2.To learn: You mustn’t cro the street.You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

You mustn’t pick the flowers.You mustn’t spit on the ground. You mustn’t litter.Listening practice 1).Listen and follow the tape 2).Pair work: Do the pair work with your partner, Then show your dialogue.3).Group work:Free talk or make a dialogue.

Summary and 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 some times. 2.Finish the exercise-books.

3.A、B:Make a new dialogue in groups.

C、D: Read the conversation loudly.

教学内容 Leon 18 知识与技能 1.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wait take young child children people

help old people

keep off the gra

take good care of young children

play on the street pick flowers litter

2.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You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You mustn’t cro the street when the light is red.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学校生活、勤奋学习的品质 教学重点 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wait take young child children

people

help old people

keep off the gra

take good care of young children

play on the street pick flowers litter

教学反思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You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You mustn’t cro the street when the light is red.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We often draw pictures in our art club.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Step1:Warm-up

1.Greeting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Nice to meet you. 2.A free talk

You must…/You mustn’t…. Step2:Presentation

To learn : wait take young child children people

help old people

keep off the gra

take good care of young children

play on the street pick flowers litter

To learn:

You must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You mustn’t cro the street when the light is red.(展示图片)领读, 练说句子:

Practice in pairs.学生展示师随时评价:That’s good.

D: Make sentence: You must…/You mustn’t…. 3.Let’s make.

4.Listening practice :Listen and follow the tape 5.Let’s talk

You must…/You mustn’t….

1).Pair work: Do the pair work with your partner, Then show your dialogue. 2).Group work: Free talk or make a dialogue. Summary and homework

1.Copy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2.Finish the exercise-books.

3.Chant loudly in groups.

4.A、B: Make a new dialogue in groups.

C、D:Recite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 4 What’s wrong with you ?

Leon 19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短语: thank you , have a cold, go to school, don’t worry以及单词:ill , bad , cold , thank , head

能够听懂问句:May I speak to Mi Liu? Do you have a cold? 并能回答问句。I’m ill today.I have a bad cold/headache.过程与方法

对话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话使学生理解、感知目标语言,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日常交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card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课时 二次备课 掌握I’m ill today.I have a bad cold.Thank you.句子的含义及用法。 对This is Liu speaking.的理解和用法的掌握。

录音机、词语卡片、两部旧电话作为表演道具,一张写好的get-well

1、设情导入

(1)复习学过的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生活用品名称;

(2)对话练习:When do you go to school/have breakfast/go to bed„ ?

2、设趣导学

(1)利用录音学习Unit 4的单词和短语。 (2)用Do you have a „ ?加深对所学重点生词的熟练程度。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对刚刚所学的单词进行练习。

(4)介绍重点句型:May I speak to Mi Liu? This is Liu speaking.Do you have a cold? Yes , I have a bad cold.及用法。http:// www.daodoc.com (5)组织学生模仿上列句型进行对话。

(6)利用录音演示对话,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7)学生二人一组配合通过录音演示对话,逐步熟悉对话内容,重点掌握I’m ill today .I have a headache.Do you have a cold? Yes , I have a bad cold.句型和理解领会May I speak to Mi Liu? This is Liu speaking.Take good care of youself.的含义。

(8)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本部分内容。

3、拓展活动

(1)请学生将今天课堂上小组创编的对话写在英文本上,小组同学讨论 (2)设计一张英文get-well card,送个最近生病的亲人、同学或朋友,表达问候安慰

教学内容 Unit 4 What’s wrong with you ?

Leon 20 知识与技能 继续学习和掌握以下句型且能够较熟练地运用:I’m ill today .I have a bad cold/headache.Don’t worry about your leons.I’ll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进行对话练习。能听说读写以下单词:dear,ill,bad,afraid,worry.过程与方法

对话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话使学生理解、感知目标语言,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日常交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布等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课时 二次备课 掌握I’m ill today.I have a bad cold.I can’t go to school today.句子的stomachache , cough的发音与拼写。

录音机、词语卡片、两部旧电话作为表演道具,制作手偶的纸笔、含义及用法。

教学反思

1、设情导入http://ww w.xkb1.com 分组让学生扮作教师和生病的学生练习19课的对话。

2、设趣导学

(1)利用录音课件练习句型:I’m ill today .I have a bad cold.I can’t go to school today.(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flash课件演示对话,熟悉和掌握课本中图片所示的对话内容,并注意stomachache,headache,toothache , cough的拼读。

(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子: I’m ill today .I have a bad cold/headache.Don’t worry about your leons.I’ll help you with your English.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将学生分成小组,对第三部分的图片所示内容进行打电话时的对话练习。

(5)利用录音课件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提醒学生注意字母组合o_e的发音。

3、拓展活动

请学生用纸或布制作两个手偶,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健康人。学生为两个手偶配音及为手偶做动作,激发学生操练本课所学的兴趣,巩固所学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 4 What’s wrong with you ?

Leon 21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句型: What’s wrong with you ? I have a fever and a headache.Can I go to school tomorrow?No, You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take a good rest/drink more water.过程与方法

对话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话使学生理解、感知目标语言,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日常交流,能够询问对方身体状况,表达自己身体的感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掌握What’s wrong with you ? Open your mouth.句型。 对have to 结构的含义和运用。

录音机、词语卡片、医生帽子、白大褂、听诊器、压舌板等实物,1课时 二次备课

药品图片等表演道具

1、设情导入

对话练习:I’m ill today .I can’t go to school today.Do you have a cold ? Yes , I have a bad cold.

2、设趣导学 (1)利用录音课件演示对话。 (2)让学生跟练熟悉上口。 (3)领读两遍。

(4)介绍重点句型:What’s wrong with you ? Open your mouth.Say “Ah„”.(5)组织学生模仿上列句型进行对话。

(6)学生二人一组根据flash课件演示的对话和上述重点句型对书中的重点句型进行练习,逐步熟悉对话内容,重点掌握May I have your name?What’s wrong with you ? Open your mouth.Say “Ah„”.句型和理解领会You do have a bad cold.You have to stay in bed and take some medicine.的含义。 (7)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本部分内容。

3、拓展活动

(1)请学生用纸或布制作两个手偶,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医生。学生为两个手偶配音,通过表演医生与病人间的对话来掌握目标语言

(2)在日常生活中,师生要关注自己及家人、朋友、同学的身体健康,叮嘱他们及时看医生,多休息,并表达祝愿其早日康复的愿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 4 What’s wrong with you ?

Leon 22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句型: What’s wrong with you ? I have a fever and a headache.Can I go to school tomorrow?No, You should take some medicine/take a good rest/drink more water.过程与方法

对话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话使学生理解、感知目标语言,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日常交流,能够询问对方身体状况,表达自己身体的感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能够熟练运用What’s wrong with you ? You have to take some 对My elbow/ neck/ „hurts.等句子的理解。

录音机、词语卡片、医生帽子、白大褂、听诊器、压舌板等实物,1课时 二次备课 medicine.进行问答练习。

药品图片等表演道具

1、设情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对话练习:What’s wrong with you ? I have a headache/„.

2、设趣导学

(1)利用录音练习What’s wrong with you ? You have to take some medicine.等句型。

(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flash课件演示对话,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

(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型Open your mouth.以及单词:head , open , face,ear,arm,hand , foot 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对第三部分所示内容进行对话练习。

(5)利用录音课件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提醒学生注意字母o的发音。

3、拓展活动

(1)请学生用纸或布制作两个手偶,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健康人。学生为两个手偶配音,通过配音及为手偶做动作,激发学生操练本课所学的兴趣,巩固所学 (2)在日常生活中,师生要关注自己及家人、朋友、同学的身体健康,叮嘱他们及时看医生,多休息,并表达祝愿其早日康复的愿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 4 What’s wrong with you ?

Leon 23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句型:Here’s a get-well card for you.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I feel much better.过程与方法

对话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话使学生理解、感知目标语言,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日常交流,体会同学间彼此帮助、关爱的情感,从而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能够熟练运用Here’s a get-well card for you.How are you feeling 理解I’ll help you with your maths.的含义和恰当运用。

录音机、词语卡片、电话、巧克力、猕猴桃、康复卡等相关图片或1课时 二次备课 today? I feel much better.进行问答练习。

实物等表演道具,几张写好的英文康复卡

1、设情导入

复习句子:I’m ill today .I can’t go to school today.Do you have a cold ? Yes , I have a bad cold./ What’s wrong with you ? I have a headache/„.

2、设趣导学

(1)利用录音演示新课部分。 (2)让学生跟练熟悉上口。 (3)领读两遍。

(4)介绍重点句型: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Here is a get-well card/some kiwi fruit for you.I have some chocolates for you.I’m worried about my leons.Don’t worry about your leons.I’ll help you with your maths/English/Chinese.(5)组织学生模仿上列句型进行练习。

(6)学生二人一组根据录音演示的内容和上述重点句型对自己的情况进行练习,逐步熟悉如何探望病人,重点掌握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Here are „for you.I’ll help you with your maths.等句型和理解领会这些句子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7)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本部分内容。

3、拓展活动

学生做一张英汉双语的康复卡送给最近生病的亲人、同学或朋友,并尝试将自己与病人的对话用英文书面表达出来。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 4 What’s wrong with you ?

Leon 24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句型:Here’s a get-well card for you.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I feel much better.Don’t worry about your leons.I’ll help you with your maths/English/Chinese.理解单词:dragon fruit, chocolate, teddy bear 过程与方法

对话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话使学生理解、感知目标语言,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日常交流,能够询问对方身体状况,表达自己身体的感受 教学重点 对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I feel much better.Here’s a get-well card for you.Don’t worry about your leons.I’ll help you with your maths/English/Chinese.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Don’t worry about your leons.I’ll help you with your 录音机、词语卡片、泰迪熊、巧克力、康复卡等相关图片或实物等maths/English/Chinese.的理解运用

表演道具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课时 二次备课

1、设情导入

抽查学生模仿探望病人的能力。

2、设趣导学

(1)利用flash视频课件练习句型Here’s a get-well card for you.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I feel much better. Don’t worry about your leons .I’ll help you with your leons /maths.(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flash课件演示对话,利用课文中的图片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

(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子Here’s a get-well card for you.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和第三部分的图中所示商品和如何探望病人所购物品进行商议。w

W w .x K b 1.c o M (5)利用录音课件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提醒学生注意字母e的发音。

(6)利用录音展示Revision六组对话,让学生跟读上口。

3、拓展活动

设计并制作一本主题为What’s wrong with you? 的英文迷你书,要图文并茂,紧扣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漫画、思维导图、连环画、故事、对话、小诗、独白、陈述的独立语段。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5 I am cleaning the room.Leon 25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在进行时这种时态,会说以下短语:make a call,write an email,wash the clothes,clean the room 过程与方法

能够按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真实表达与交流 教学重点 流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真实表达与交流 卡片、奖励帖、录音机 1 能够按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真实表达与交

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

1、热身复习:教师边说以前所学动词词语,边带领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如run,jump,play football,go swimming等,为新课做铺垫。

2、新课呈现

(1) 用卡片复习动词词语,如play football,clean the room,write an email on the computer ,wash the clothes.(2) 播放视频,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本课会话,要求学生跟读模仿,教师随后做朗读指导: Can I speak to Grandpa? Are you coming here with your parents this morning? What are you doing?

3、趣味操练:竞赛游戏

4、语言运用:What is Yang Ming doing? He is playing the piano.

5、拓展活动:

(1)根据本科所学,教师不知学生结合实际介绍自己或某位同学正在做的事情。 (2)让学生课后听录音,仿读会话,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真实的交流。

教学内容 Unit5 I am cleaning the room.Leon 26 知识与技能 听、说、读写email、clothes和句子Dad is writing an email.Mum is washing the clothes.过程与方法

会写以下短语:make a call,write an email,wash the clothes,clean the ro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谈论图片中的人物和正在做的事情 教学重点 room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热身 听、说、读写email、clothes和句子Dad is writing an email.Mum is 图片、录音机 1 二次备课 washing the clothes.会写以下短语:make a call,write an email,wash the clothes,clean the

教学反思 教师给学生出示图片,并让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图中的人物和职业,教师指导学生多用学过的语言进行描述。如:Who is he?He is„„What is he doing?

2、新课呈现

(1) 教师用PPT出示Lily打电话的图片,与学生展开对话 Look!Who is she?She is Lily.What is she doing?She is making a call.教师出示卡片make a call 反复教读然后练习句型。

(2) 用以上方式,利用图片和教学卡片学习剩下的三个词组。 Write an email Dsd is writing an email.Wash the clothes Mum is washing the clothes.Clean the room I am cleaning the room.

3、跟读录音,练习两次。

4、教师将以上四组图片,贴在黑板上一起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说话。

5、趣味操练: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分别谈论照片中的人物与动作,引导学生重点围绕四会句型进行。

6、拓展活动: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自由结对进行谈论。遇到不会的词语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5 I am cleaning the room.Leon 27 知识与技能 认读tell a story,sing a song,和认读play the guitar,playthe violinhe和句型What are you doing?She is sing a song.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能用What are you doing?He\She is„„等句式进行语言交流运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通过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能用What are you doing?He\She is„„通过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能用What are you doing?He\She is„„录音机 1 二次备课 等句式进行语言交流运用。 等句式进行语言交流运用。

1、热身:师生随意聊天,为学习新知热身。

We have an English leon.I am teaching you English.What are you doing now? We are listening to you .Good.Let’s begin our cla.

2、新课呈现

(1) Gueing game.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2) 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观看视频,看完后举手回答。 (3) 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核对以上问题的答案。

3、趣味操练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句型进行谈论。

4、语言运用:

Song Zuying is singing a song.Yang Liping is dancing.

5、课堂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个人和小组活动的学习结果。

6、拓展活动:

教师展示Let ‘s act.的内容,让学生听读,并通过观察,自己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内容 Unit5 I am cleaning the room.Leon 28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以下短语tell a story,sing a song,和认读play the guitar,playthe violinhe和句型What are you doing?She is sing a song.过程与方法

以猜测的形式,谈论图片中的人物正在表演的动作,以问答的形似不断巩固语言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学习本课四会短语和句子的书写:tell a story, sing a song,What are you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交际。 录音机 1 二次备课 doing?I am telling a story.

教学反思

1、复习热身:Look!What is the postman doing?He is sending the letters.Good!

2、新课呈现:

(1)教师逐一出示图片,与学生展开对话,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Look!Who is he? She is Zhang Li.What is she doing?She singing a song.教师出示卡片sing a song ,反复教读。

(2)利用以上方式,利用教学挂图和教学卡片学习一下词组:tell a story—He is telling a story. Play the guitar—He is playing the guitar.play the violin—He is playing the violin.(3)看图说话: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She is Zhang Li.She is singing a song.He is Petter.He is telling a story.He is Li Ming.He is playing the guitar.He is Zhao lei.He is playing the violin.

3、趣味操练: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句型进行谈论。

4、拓展活动:表演游戏

请班级中一名善于表演懂得学生到前面来,扮演成孙悟空表演各种动作,让各组学生边看边用句型He is v-ing.来描述,展开竞赛,教师为各小组计分,活动结束后进行结果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5 I am cleaning the room.Leon 29 知识与技能

认读look at the picture,talk about,stand,sit和句子Are you looking at the picture?Yes,I am.\No,I am not.过程与方法

谈论图片中的人物,通过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然使用语言,进行会话练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通过感知、模仿、学习和体验,能用What are you doing?和Is he looking 能用What are you doing?和Is he looking at the moon?No,he is not.等句录音机 1 二次备课 at the moon?No,he is not.等句式进行语言交际运用。 式进行语言交际运用。

1、复习热身Let’s talk about our clamate.Look at „„What is he doing?He is writting.What about Li Hua?She is looking at the blackboard.

2、新课呈现

(1) 教师展示两组图片,即本课的教学挂图和第30课的Let’s talk的挂图,告诉学生,其中一个不是本课出现的内容,让学生仔细,然后听录音,找出正确的教学挂图。

(2) 教师播放第一遍录音,学生听后分组讨论,作出判断。 (3) 教师请学生打开书,再播放一遍录音,验证各自的判断。

3、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课的应用句型,教学生理解。

What are you doing?I am looking at the picture.

Is he looking at the picture?No,he isn’t.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picture.He is just standing there.He is only singing over there.

7、播放视频,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本课会话,要求学生跟读模仿,教师做朗读指导。

8、拓展活动:对话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Unit5 I am cleaning the room.Leon 30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说、读、写look at the picture,talk about,stand,sit和句子Are you looking at the picture?Yes,I am.\No,I am not.过程与方法

谈论图片中的人物,通过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然使用语言,进行会话练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四会短语和句子的书写look at the picture,talk about,stand,sit和句子句子Are you looking at the picture?Yes,I am.\No,I am not.录音机、卡片 1 二次备课 Are you looking at the picture?Yes,I am.\No,I am not.

1、复习导入:复习本单元的动词短语,教师将本单元的词语卡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卡片齐读。然后让学生用卡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复习学过的句型。

2、新课呈现: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们先听,再模仿跟读。教师出示卡look at the picture, talk about the picture,stand,sit,带领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3、教师利用图片和教学卡片进行句型学习: Look at the picture.Is he sitting in the sofa? Yes,he is.And is Li Yan’s cousin looking at the picture? No,he isn’t.Are you looking at the picture?Yes,I am.

4、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四会短语和句型,带领学生进行操练。

5、教师设计一段小语篇,让学生进行写的练习。

6、趣味操练:播放学习含有字母组合ur发音的chant,在欢快的节奏中,感受说唱英语的乐趣。

7、语言用用:设置一个创编会话的任务,让学生看图讨论,两人一组创编会话。

8、教师展示Let’s talk的内容,让学生听读并观察,然后自己分组进行表演。遇到不会的词语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Leon 31 知识与技能 1.

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watch,game,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play 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 2.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What are you/they doing? We/They are ….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知世界上的主要球类运动,养成热爱体育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Playing football/volleyball/basketball.Watching the games.正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及答语。 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Unit 6 We are watching the games.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师生共同进行头脑风暴游戏,教师将一些教材中人物正在做事情的图片通过屏幕快速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认真记忆,然后准确地使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描述他们捕捉到的信息。这样在巩固复习已学知识的同时,为引入新知热身。如:

T: I have some pictures of our friends.What are they doing?Look carefully and say what you can see quickly.Ss:Mi Liu is making a call.Gao Wei is washing the clothes.Yang Ming is singing a song.Tom is watching the games....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师生游戏,引入新知。

热身后,教师邀请三个学生分别抱着一个足球、篮球、排球,请他们根据听到的指令快速反应,做出动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快速并准确地做踢足球、打篮球、打排球的动作)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一个球,组内一个同学发出指令,一个同学做动作,从而自然习得新知play football/volleyball/basketball。 2)竞猜游戏,运用新知。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球类比赛录像(不放声音),每次选派六名学生背对屏幕,竞猜比赛内容,以竞赛的形式操练语句。其他学生面对屏幕担任评委。 3)视听结合,学习对话。

教师请学生拿出听力练习表,根据听到的信息,在正确答案的格内打钩。学生汇报听的结果,并通过阅读教材对话内容评价自己的听力水平。再通过跟读、分组读等方式开展为对话内容配音比赛或进行对话表演。 3.趣味操练(Practice) 1)动作模拟,快速反应。

教师邀请六名学生(三男三女)站在教室前方,开展男女生模仿秀比赛。其他学生看到教师呈现的英文句子后,快速发出指令。六名学生进行动作模拟,动作准确、反应敏捷的队获胜。 2)美化贴图版,运用语言。 4.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创设情境,编演对话

情境:孩子们为即将召开的运动会在紧张训练,老师和啦啦队员们观看他们预赛,为他们助威。学生六人一组,其中两人根据抽取的图片模拟训练场景,另外四人观看其他组同学正在模拟的运动项目,在词句的帮助下运用语言,描述训练场正在发生的事情。

5.拓展活动(Extended activities)

1)学生搜集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球类运动,通过记录拓展课外知识。 2)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足球、篮球、排球运动员的活动照片和简单的信息,汇报给老师或同学们。

教学内容

Leon 32 .

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知识与技能 1

教学反思

phrases:watch,game,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play football/basketball/volleyball 2.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entences: What are you doing? We are watching the games.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知世界上的主要球类运动,养成热爱体育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将一些画有不同动作的简笔画小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教师把图片奖励给说得正确的学生。

2)教师请得到小图片的学生依次与同伴展示对话,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目标语言。

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师生游戏,操练语句。教师将画有不同人物正在做play football, play volleyball, play basketball, watch the games, swim等运动的“视力表”呈现在屏幕上,组织学生开展查视力游戏。

2)小组竞赛,你做我猜。教师呈现出教材部分小朋友们做游戏的活动场景,并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两人根据教师所给的词条做动作,其余四人通过问答方式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

教师在和一组学生做示范后,请各小组准备,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对最多的一组获胜。

3)说唱歌谣,把握规律。教师播放歌谣,带领学生伴着节奏说唱,随后学生读准,并找出的读音规律。然后小组比赛说唱歌谣,评选出最佳说唱小组。 3.趣味操练(Practice)

1)迎接挑战,超越伙伴。教师向每组同学说一句话,请学生们进行接龙。看看哪组能说出最多的句子。

2)项目制作,巩固语言。小组合作,学生们将自己得到的画有不同动作的简笔画小图片贴在教师发给每组的彩色纸上,设计一张视力检测表。并打破组的界限开展查视力、说英语活动。 4.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1)创设情境,编演对话。

场景设置:教师创设一个“班级小能手评比”的情境。根据这一情境引导学生争做劳动小能手、运动小能手、文艺小能手。 Watching the games.正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及答语。 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5.拓展活动(Extended activities)

1)让学生打电话了解家人正在做什么事情,并做好记录。 2)将家人正在做的事情场景照下来,为照片配上文字信息。

教学内容 Leon 33 知识与技能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playing badminton/tennis/ping-pong.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知世界上的主要球类运动,养成热爱体育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师生演唱根据“两只老虎”曲调创编的英文歌曲What are they doing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使用的功能语句,为新授教学打基础。

2)教师将一些可拆装的运动拼图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如果他们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发音准确,表演真实,将获得一块作为奖励。 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含有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球台的彩纸和六位人物的头像,告诉学生,他们要根据听到的内容,将Mr Zhang, Mi Liu, Mr Liu, Mi Qi, Zhou Pei and Kate的头像贴在表示相对应的运动的彩纸上。

播放本课对话录音,学生完成听录音贴图的任务,通过朗读对话内容评价任务完成效果。

3)配音游戏,表演对话。

教师呈现去掉文字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认真观察画面内容,为图画中的人物配音,并进行对话表演。 4)猜谜游戏,巩固新知。 play badminton/tennis/ping-pong 正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及答语。 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教师请每组推选出一位学生上前来,背过脸去。然后请组内其他学生用英语解释图片内容。请站在前面的同学猜动作,教师和全班学生对各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得最多的一组获胜。 3.趣味操练(Practice) 1)超级模仿,获取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分为8个小组,开展Copy me游戏。 3)骰子游戏,巩固新知。

4)教师设计棋盘,棋盘上画有明星或学生们喜爱的人物正在进行体育运动。根据骰子的点数,在棋盘上前进,用一句话描述所停留位置画面的内容,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 4.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1)制作绘本,发展语言。

学生分组将家人正在运动的照片贴在事先折好的彩纸上,并在空白处为绘本增添精彩的描述。

2)创设情境,编演对话。

一个国外小学体育代表团将来到Gao Wei所在的学校进行友谊赛,Gao Wei的同学们正在体育馆里刻苦学习。 5.拓展活动(Extended activities)

学生合作将获得得运动拼图小卡片进行拼装,并进行描述,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内容 Leon 34 知识与技能 Mi Ms Mr Mi favourite What are you doing? We are playing ping-pong.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知世界上的主要球类运动,养成热爱体育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play ping-pong 正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及答语。 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教师将画有球拍、球场、球员的奖励小卡片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如果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发音准确,表演真实,将获得一张作为奖励,并在游戏活动中使用。 2)教师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最喜爱的运动。 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教师展示本课四组动词短语的图片或PPT,让学生认真观看。然后教师针对每幅图片问学生,启发学生真实回答。 3.趣味操练(Practice) 1)创设激情,操练新知。

教师请每组选派一名学生站到教室前方围成一圈,完成教师小声告诉他们要做的动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2)动作竞猜,巩固新知。

教师呈现教材Let’s play部分小朋友们进行运动的半幅图片,引导学生通过所看到的半幅图片所传递的信息,猜测途中的人物正在做什么动作,巩固句型。 4.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创设情境,编演对话。

场景设置:国外小学体育代表团和Gao Wei学校的体育友谊赛拉开了帷幕,比赛正在进行中。根据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模拟动作、运用语言。 5.拓展活动(Extended activities)

各小组成员分工搜集世界各国开展球类运动的历史、传统等信息,用英文记录在本子上,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Leon 35 知识与技能 do the high jump/ do the long jump/run fast Are you watching the high jump?Yes,I am.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知世界上的主要体育运动,养成热爱体育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do the high jump/ do the long jump/run fast 正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及答语。 PPT、cards, tape, book 1

预设过程 二次备课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教师将棋盘、棋子呈献给学生,告诉学生如果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表现突出,便得到一枚棋子,以备在游戏中使用。

2)教师用PPT为学生展示运动员比赛的场景,请学生做解说员,并渗透本科的功能语句。

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说唱歌谣,感知新知。

教师带领学生做跑、跳的动作,伴以有节奏的歌谣,自然引入run,jump,hagh,long,fast,为学习新知打好基础。 2)视听结合,学习对话。

教师就录音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 (1)What is Zhou Pei doing? (2)What are the girls doing? (3)What are the boys doing? (4)What are the young girls doing? 3.趣味操练(Practice) 1)快乐传真,操练语句。

教师请学生拿出事先画好的图,分别请学生拿着图画站在教室前面。教师告诉他们自己将说出一些活动名称,如果学生们图画的内容与老师说出的活动一致,就举起图画,举错的学生被淘汰。 2)趣味棋盘,手脑并举。

教师将设计的棋盘和棋子发给每个组,组织学生在下棋过程中巩固本课书的目标语言。教师先使用贴在黑板上的大棋盘和几名学生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小组开展下棋说英语的活动。 4.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创设情境,编演对话。

场景设置:五年级一班正在进行亲子运动会,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都来参加。他们有的参加比赛,有的当观众。 5.拓展活动(Extended activities)

学生可以查询更多体育项目的英文单词,制作单词图卡,拓展词汇量。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Leon 36 知识与技能 do the high jump/ do the long jump/run fast Are you watching the high jump?Yes,I am.过程与方法

Show the pictures、look at PPT、listen to the tape、Talk in groups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知世界上的主要体育运动,养成热爱体育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预设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教师将一张张表现本班学生表演、运动、劳动等场景的照片通过PPT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请他们依次描述画面里同学们正在做的事情。表达正确者可以得到相应的实物照片作为奖励。 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任务驱动,操练新知。

教师将自己孩子的作业通过投影仪呈现给学生。作业上方是四组人物,下方是观看跳高比赛、跳远、快跑几个动作图。孩子用乱糟糟的几条线将人物和动作连在一起,让学生辨别清楚人们正在做什么。 2)模拟游戏,操练新知。

邀请两组学生到教室前方,向其中一组出示一张表现某一动作的图片,要求他们模仿,另一组作答。 3.趣味操练(Practice) 1)Bingo游戏,手脑并用。

教师发给学生九张不同人物进行体育运动的简笔画,请学生们随意将简笔画贴在九宫格内,以备开展Bingo游戏时使用。随后教师使用本课句型表述简笔画内容,如They are doing the high jump.She’s running fast.We are playing tennis.4.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创设情境,编演对话。

场景设置:在周末,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老人院开展献爱心活动,有的同学为老人们做卫生,有的同学为老人表演节目,有的同学为老人展示自己的体育绝技。老人们很高兴,都夸他们是好孩子。 do the high jump/ do the long jump/run fast 正在进行时的特殊疑问句及答语。 PPT、cards, tape, book 1 二次备课 5.拓展活动(Extended activities)

教师让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图片,在图的背面写上相对应的英文词汇,以便学生交流,拓宽词汇量。

教学反思

推荐第5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察。

3.情感目标:结合和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表面积计算。 2.同上。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揭示课题。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的面、棱有什么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1)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6个面) (2)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3)面与面之间的大小关系。 (相对面面积相等)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今天,我们要用对这些特征了解,来解决一个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什么是表面积? 学生思考、交流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2.拿出教具、学具,一起摸一摸长方体的整个表面。

3.明确表面积含义: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4.怎么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①让学生沿着长方体的棱将长方体纸盒剪开,得到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②在展开图上标出:相应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每个面的长宽的数据。

③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

④反馈、交流结果。 5.这个展开图的全部面积就是什么面积?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是否更简便一些? 6.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完整。 7.你能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长方体的表面积

5×7×2+3×7×2+5×3×2 =70+42+30 =142(平方厘米) 8.看一看,算式有什么特征?能否将这个算式再简化一些;并说出根据: 学生思考后,会得出结果

(5×7+3×7+5×3)×2 9.正方体的表面积

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利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回答后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三、巩固练习。 1.第18页试一试。

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的含义: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

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前后两面的面积和: 左右两面的面积和: 上下两面的面积和: 教学反思:

长方体表面积这节课是利用长方体展开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长方体与其展开图各部分的对应关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学具来教学这部分知识,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比较面积的含义。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概念,并动手操作,全班回报等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效果也挺好,但在教学中,让学生练习的时间少了。以后我要把时间把握好,把每一环节时间控制住,保证各环节时间充足、合理。

推荐第6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欣赏设计3

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旋转等现象,会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利用平移、旋转、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漂亮的图案,剪刀和蜡刀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同学们,在我们伟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创造了很多灿烂的文化,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人类历史的星空。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漂亮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若干次的变化得来的。那么,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种图形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从特征和性质入手分析、对比) 2.这些漂亮的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3.汇报。

二、独立设计。

1.学习借鉴

观察第7页下面方格纸中的两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2.独立绘制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很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用简单的图形通过变换得来的。咱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更多像这么美丽的图案。下面就来动手试一试吧!请同学们先构想一个基本图形,然后用这个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各种变化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提示设计思路:可通过平移来设计,可通过旋转来设计,也可以通过对称来设计,还可以几种方法同时使用来设计。

3.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知识。

1.第8页3题。

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平移(图案1) 学生作品1 图形的变化 对称(图案2) 学生作品2 旋转(图案3) 学生作品3

教学反思:

一课三有

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平淡无奇的教学设计却在学生们张扬的个性中变得有生有色起来。这“生”与“色”缘自何方?我反思教学,归纳为“一课三有”。

教师:有思考价值的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种图形变化?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点?”

价值1:简单明了的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对图形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平移是二下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前两课时基本没有涉及,复习回顾,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编码。

价值2:有对比就有鉴别,虽然平移、旋转和对称都属图形的变化,但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和性质。通过对比,促使学生同中求异,正确区分知识点,有效避免知识的混淆。

学生: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课堂中不迷信教材,不盲从别人的观点。今天这节课在许多图案的分析上都存在激烈的争论。就是这些争论,最大程度地促使大家学有所思、思有所获。

争论1:铜镜中的图形到底旋转了4次还是3次?

旋转3次的同学认为图形旋转3次后就已完整形成铜镜的图案。旋转4次的同学认为旋转应由开始回到原位,所以共计4次。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我将教材“把图形旋转了4次”改为“把图形旋转了4次回到原位”才尘埃落定。

争论2:旋转与对称的争论?

铜镜是通过旋转得到的无容置疑,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质疑“铜镜也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以下面这条直线为对称轴,那么直线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那么它是否也可以说是轴对称图形呢?大家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最后判定这一说法也是正确的,在表述时只要说清哪条直线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即可。

但类似的图案再次发生争论,这次争论点在于对称是仅于图形的形状有关,还是既与形状有关,又与颜色有关。因为如果按下面的直线为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形状完全重合,但颜色却正好相差。这是否算轴对称图形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争论3:平移与对称的争论?

花边是通过连续平移得到的,大家都表示赞同。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花边的图案也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长方形的中垂线。通过讨论,最终大家认同了这种观点。

但类似的图案又发生了争论。这次争论点在于观察图案是否考虑边框。因为这幅图的左右两条宽的线条比中间垂直线条要粗得多。如果不考虑,那么它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如果考虑,那么它只能是轴对称图形。您认为这里的图案需要应该考虑边框吗?

反馈:有一批优秀的作品

课标强调教学要注重过程,但结果同样不可忽视

推荐第7篇: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打印)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

2、3页。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左、右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 第5~9页。

教学目标:

l.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教学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座位号、电影票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教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教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教师分别把动物放在讲台的各个位置)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小鸭在讲台的左边,小狗在讲台的前面,小兔在讲台的后面,小猴躲在讲台的右边。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听。

二、新授: l.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教师描述位置,学生说出那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说出学生的名字,指名学生说出他的位置。 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l.明确数的方向。

教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由前往后数的。从左往右数,请第1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 教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创设情境:

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

2、中间。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中间听课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大家的提议都很好!

四、练习:

练习一第3题,先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回顾准备:

1、复习十几组成

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

14-9= 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1)分组探究 (2)汇报成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 (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经验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3、出示:迷宫路线图! 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 学生试算

展示学生作品。

4、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5、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教学内容:

P12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第

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关于例1的投影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3

9+7 9+4 9+8

9+5

9+9 9+6 9+2 2.填未知数。 9+( 9+( 9+( 9+( )=11

9+( )=15 )= 12

9+( )= 16

)=13

9+( )=17

)=14

9+( )=18

二、新课: 1.教学例1。

①出示例1左图。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 板书:9+2=11 ②出示右图。

比较左右两图的不同。然后说一说图意。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列式。 板书:11-9=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得几,怎样计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③比较左右两图以及它们的算式有何异同点。 联系左右图,说一说,哪一种方法更快。

④归纳指出:9加2得11,11减9等于2,所以计算11减9时,先想9加几等于1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这样,比较快。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算法。 齐读:9+2=11 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12个小棒。 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把9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把它拿走,说一说意思。 根据意思列出算式。 板书:12-9= 问:要算12减9得多少,如何想? 学生说出算法后,写出得数。

然后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想的。 (2)教学14-9=5,方法同上。 课间活动。 3。教学例3。 方法同例2。 4.教学例4。 学生试着完成题目。 5.小结:

“想加算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

1、2题。2.练习一的第

1、2题。教学反思:

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12——1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 )=13

9+( )=16 9+( )=15 13-( )=9

16-9=( )

15-9=( ) 9+( )=18

9+( )=14

9+( )=17 18-9=( )

14-( )=9

17-( )=9 (2)12-9=( )

11-9=(

27-9=(

) (3)听算练习(4)看图列式

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课堂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1-9-2= 19-9-5=

18-9-7= 17-9-6= 14-9-3= 15-9-4= 15 17

—9= 13

11

十几减8 教学内容:课本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 教学过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 (1)8+3= 8+7= 8+4= 8+6= 8+5= 8+8= 8+9= 8+10= (2)13-9= 16-9= 12-9= 11-9=

15-9= 18-9= 17-9= 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 )=12

8+( )=14 12-8=( )

14-8=( ) 8+( )=15 8+( )=17 15-8=( )

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

12、

15、

14、

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 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限时口算20题。教学反思: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

先填( )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

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12-8= 16-8= 13-8= 17-8= 14-8= 11-8= 16-8= 17-9=

二、练习:

1、游戏!

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2、找朋友游戏。

三四组发算式

一二组发数字卡片 互相找朋友。

3、完成16页第1,2题 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

4、第3题 开火车完成。

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第5——8题

三、课堂作业:

四、基础训练:

1、限时口算

2、听算练习。教学反思: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分析能力。

2、初步掌握求另一个加数的提问和解答,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混合练习:

1、复习十几减9,引导学生找规律。11 12131516171819

依次移动9,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 得数,并填到方格里。

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

问:十几减9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举例说明。 3.口算下面各题

13-9= 14-9= 16-9= 11-9= 15-9= 18-9= 12-9= 17-9=

二、复习十几减8:

11 12131516171819 8 依次移动8,让学生填出相减的得数 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规律(同上)

3、口算

14-8= 12-8= 16-8=

17-8= 13-8= 15-8=

三、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50题。

四、独立完成: 第22页4——7题 教学反思:

十几减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

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 7+4 7+67+5 7+7 7+9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 )=11 7+( )=137+( )=12 7+( )=157+( )=167+( )=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 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

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 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 11减 7等于 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三、巩固练习: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课间活动。 2.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

3.做练习三的第

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

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

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教学反思:

十几减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 6+5=13-7=6+6=9+6= 7+6= 8+6=17-8=14-8= 6+8=6+9=6+7=15-9=

2.准备题。

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出的数。

6+( )=126+( )=146+( )=13

6+( )=11 6+( )=156+( )=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

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 (1)做第1题。 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 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 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 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的第5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教学反思: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 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3-4=

15-6=

17-9=

14-7=

11-5= 11-9=

14-6=

16-7=

12-3=

18-9=

2、看图填算式:

?个

(学生动手摆算式)

有15个

12-4=8

12-8=4

15-7=8

二、导入:

出示P20森林动物图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

15、9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

3、看图列式说算法。

二、整理发现规律:

1、18-9=

15-8= 15-7= 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

然后 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

2、己用小棒边摆边算。

3、

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练习

(1)完成课本P22页第4——6 (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

四、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六第

1、

2、

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教学例2 师: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练习

(1)按P28上的“做一做”减正方形。 (2)思考并做一做练习六的第

2、

5、6题。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8例3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

3、

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及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美丽的物体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老师相信同学们用它们也能 17

摆出很多漂亮的物体。现在同学们的手中都有很多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学生分组拼,拼完后在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深化

(1)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2)练习六的第

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六的第7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后实物演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课件、梨子、苹果图片等,同桌每2人1捆数量为100的小棒。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一个数。 教学过程:

一、数班级人数,初步认识超过20的数: 1.复习20以内的数。

数第

1、2组(每组10人)学生人数。2.让学生直观认识超过20的数。 接着数,重点让学生看出: 2个十再添上1个一是二十一; 二十九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 二十九接着数是三十,表示3个十。 3.迁移类推,脱离直观,思考。

(1)接着全班人数数,后面一个数是几,是几个十几个一? (2)三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几?四十九后面呢?五十九后面呢?

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课件演示100只小羊画面,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只羊。 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1)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

(2)汇报交流,突出方法多样化,并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A、1个1个数,100个一是100。

可让回答的同桌同学之一先从65,1个1个数到75,并说出75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接着另一同学从75数到83,并说出83的组成,最后,全班同学从83数到100。小结时,突出数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

B、2个2个数,以同桌两个两个起立,进行数数。

C、5个5个数,请一生上台边操作小棒边数数,然后全班学生同桌两人合作,5根5根数小棒。

D、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 3.小结。

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谈谈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数数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并在练习中进三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培养能力: 1.猜数。

(1)4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的数是几? (2)5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6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 (4)数出87后面的5个数。 2.“提问——回答”游戏。 3.看图填空。

完成教科书第33页“做一做”。 4.怎样数比较快?

5.倒数数。例,从61倒数到56。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1-33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使学生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会整十整十地数。

四、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很快数出过九的数。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全体从1数到100

2、指名按要求数数或全班一起数。从2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 从4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60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70 从89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74起,一个一个地往前倒数到52

3、教师出示幻灯片,摆小棒,全班同学一起快速回答所摆小棒表示多少。(用“有()个十和()个一”的形式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三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

“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一共有35根小棒)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那么3个十和5个一又组成多少呢?”

2、巩固:

(1)学生同桌2人摆小棒,先由右边说5个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摆对了没有。教师巡堂并指导。 (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由教师说数,学生回答数的组成。

②同桌2人一人说数,一人说数的组成,每人朔个数。

③教师点学号,指名个别说说自己的学号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做33页,做一做和37页练习七第5题和第7题(可先独立完成,再指名答)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出48后面7个数来。

2、写出个问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3、填空:

47、---、

49、---、

51、---、

53、---、

55、---

10、20、30、---、50、---、---、---

45、50、

55、---、6

5、---、---、---

4、49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60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87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

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

写作:21

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21

写作:17

21

24

40

读作:十七

十九

十五

二十一

二十四

四十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数数。从15起,5个5个数到100,从48起,2个2个数到78。

2、全班齐数数。从100倒数到78,从10起,10个10个数到100。

1、小游戏:分组抽签读数。(1)数出尾数是0的数来。 (2)数出尾数是5的数来。

(3)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4)数出个位是9的数来。

“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数数,可以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还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明小朋友们对100以内数的数法掌握得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

2、教师说数,学生写数,要求写出写法和读法。

(二)新授:

1、教师在计数器个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十由几个一组成?” (板书:10个一是十)

“那么10个一是十,应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计数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0)一百由几个十组成?”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10个十是一百,应该这样表示?”

“我们看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有什么特征?”(百位上只有一颗珠子,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珠子)

2、指名回答,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师板书:

百位

十位

个位

) “谁知道这样读写100?”(注意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所以用0占位)

指名上黑板板书,要求100的读法和写法都写出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百位

十位

个位

22

写作:

0

0

读作:

一百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35页第2题,指名上黑板写数,全班对答案。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再独立完成36页第4题。

(四)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10个一是一十

百位

十位

个位 10个十是一百

写作:

0

0

读作:

一百 教学反思: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一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100倒数到1。

2、抽签数数。

(二)数的组成:

3、学生看小棒,说数的组成。

4、学生看计数器,说数的组成。

5、学生看数字卡片,说数的组成。

(三)读数、写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学生说“24,读作二十四”

(四)课中小休,教师讲童话故事《团结力量大》。

(五)书面练习:

1、想一想,在填数:

29、---、

31、---、

33、---、

35、---、37 6

4、6

6、6

8、---、7

2、---、---、---、--- 60、6

5、70、---、80、---、---、---、---

2、45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教学反思:

90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64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76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23

29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3、30 读作:

八十六

写作: 45 读作:

九十七

写作:

79 读作:

六十

写作:

55 读作:

一百

写作: 教学反思: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二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数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38数到61

2、全班10个10个数,从10数到100

3、全班20个20个数,从20数到100

4、指名数数,注意过九的数。如:59下一个数是多少?或前一个数是多少?

5、教师摆小棒,问:“19加一根是多少?29加一根是多少?39呢?„„”一直让学生数下去。

(二)相同的数在不同数位所表示不同的意思:

师拿出计数器 问:“24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24里有2个十和4个一)

“那42又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42里有4个十和2个一) “那么24里的2和42里的2有什么不同?”(24里的2表示2个十,而42里的2表示2个一)

“对!同样的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了。如果2在百位上呢?(就表示2个百)

“恩!在个位上表示有几个一,在十位上表示有几个十,在百位上表示有几个百。”

(三)会概数,培养学生数感:

体会100粒大米有多少,100根小棒有多少,那么50大概又有多少。你可以烁烁我们身边存在的数吗?(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如:100粒大米有多少?

100颗黄豆呢?

自己体会100张纸大概有多厚?50呢? 100个人大概有多少? 估计年龄等等。

(四)小结:

身边的数有很多,只要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发现,就会知道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24

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数出末尾是0的数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注:如果学生一下不能说出来,则可放到后面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再提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48)

同桌2人模仿提问题,每个小朋友都哟啊提问题。要求每人提2个以上的问题。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7题。师生一起对答案。

(四)板书设计:

25

数的顺序

观察、找特点:

横看

竖看

斜看 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复习巩固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

8〇18

15〇15 11〇12

10〇20

9〇6

(二)新授:教学例八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26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右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全体对答案。

(2)师生一起完成思考题:比较5个数的大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拿中间的三个数来比较;或直接将5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2、42页练习八第2题(可以让学生回家或课间和同学们讨论)用同上的方法做这道题。

(四)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27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

)角

1角=(

)分 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 (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

)角

26角=(

)元(

)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 1.50元

(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对了,我们看到1.5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5元就是1元5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28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本子

墨水

书包

尺子

0.50元

3.00元

35.00元

1.20元

5角

35元 7元8角 3元

彩色笔

7.80元

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

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 ,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 29

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口算:3+2 =

4+5 =

6-4 = 30+20 =

40+50 =

60-40 = 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教学反思:

30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过程

31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32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

1、

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68页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在例1 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33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72-7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你知道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P74 第4题

三、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教学反思:

34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

教学目标: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21+6 36+7 59+2

42+3 50+16

39+40

37+40

2、21+6

42+3

25+8

36+7 59+2

50+16 39+40 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5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用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

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几?为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后各是几分? 也就是说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3、认识1时=60分:

下面请同学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了一个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 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

板书:1时=60分

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

4、学习读时间:

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5、介绍方法:

我们方法是: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就是12时10分,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

6、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教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三、练习: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多少吗?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做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1、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6

3、拨表练习。

4、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试一试我是早上7时45分上第一节课,11时5分下班。下午2时40分上课,5时30分下班。

5、

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 ,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 (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 ,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 ,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37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 √ 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 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38

(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39

推荐第8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微观世界

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教学重难点:

1.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2.微观世界的表现。教具学具:

显微镜、放大镜、可观察的动植物图片及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图象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

--1--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六、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 --2--

推荐第9篇:鼎尖教案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一填。

1.20以内的质数分别加上2,所得的和是质数的有(

)。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24,这个数一定是(

)的倍数。

3.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合数,百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十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这个数是( )。 4.10以内不是偶数的合数是(

)。

5.一个三位数46□,当□中填( )时,此数是2,3的倍数;填( )时,是2,5的倍数;填 ( )时,是3,5的倍数。 6.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7.42的因数有(

)。100以内19的倍数有(

)。 8.如果四位数□674同时是2和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 9.既有因数3,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 10.一个自然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9的因数,这个数是( )。 11.三个连续偶数之和是60,这三个数分别是(

)、(

)、(

)。

1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三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是(

)。 13.两个质数的和是49,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和(

)。

二、辨一辨。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个位上是

3、

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 3.因为72÷8=9,所以72是倍数,8和9是因数。

) 4.一个数是21的倍数,则这个数一定是3和7的倍数。

) 5.除2之外其余的质数一定是奇数。

) 6.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 7.9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同时也是3的倍数。

) 8.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 9.6的全部因数有1,2,3,6。

) 10.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18=(

35=(

24=(

82=(

四、选一选。

1.如果□73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能是( )。 A.5,8 B.2,5 C.2,5,8 2.全班有40个人,体育课分组做游戏,每组(

)人能刚好分完。 A.6

B.8 C.12

D.15 3.50以内既是4的倍数,又含有因数6的最大数是( )。 A.12 B.24 C.36

D.48 4.a表示任意一个非0自然数,则2a+1表示(

)。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5.用

2、

5、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

A.一定同时是

2、

3、5的倍数

B.一定是2的倍数

C.一定是3的倍数

D.一定是5的倍数 6.两个质数的和是(

)。

A.偶数

B.奇数

C.不能确定

7.按照( )把大于1的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

A.是不是2的倍数

B.因数的个数

C.两种分类方法都不是 人教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8.一个质数,它的最大因数是( )。 A.奇数

B.合数

C.它本身

9.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是(

)。

A.质数

B.合数

C.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两个奇数的和(

)。

A.是奇数 B.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五、把下面各数按要求填空。

28 39 455 78 99 165 102 207 134 321 405 1050 240 147 2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3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是2和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

1.一堆苹果不到1500个,3个人分,5个人分,7个人分,13个人分都正好分完而无剩余,这堆苹果有多少个?

2.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10以内最大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个位上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数是多少?

3.桌子上有一枚硬币,把这枚硬币翻动1次后,它的正面朝上,翻动2次后,它的反面朝上。照这样一直翻下去,第100次,硬币的什么面朝上?第1001次呢?

4.明明、亮亮和丽丽都是好朋友,有趣的是他们的年龄依次增大1岁,且年龄的乘积是504,他们各是多少岁?

5.有一包糖果,平均分给3个人,4个人,5个人都正好分完,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颗?

6.李老师带47名学生去划船,一共乘坐10只船,每只大船可坐6人,每只小船可坐4人。大船和小船各多少只?

7.爸爸的年龄是芳芳的3倍,爷爷的年龄是爸爸的2倍,爸爸今年33岁,请问:爷孙相差多少岁?

推荐第10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2009-03-28 10:22:27)转载▼

标签: 教学设计与教案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数学下 杂谈 分类: 五年级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

第一课时:小数乘法和除法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1课时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课时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课时

4、空间与图形1课时

5、统计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教材第138页

1、2题,第141页

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

2、

3、0、9

1、0.

25、

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

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 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

2、

3、5的倍数的特征。

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教学反思:

最怕上复习课,因为好学生认为是“炒剩饭”,没有学习动力。如果提高习题难度,适合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可学困生又一片茫然,收效不大。如何处理学困生与学优生在复习课中最近发展区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矛盾呢?作为教师,在这段期间关注的重点应该在谁身上呢?

我认为在复习中,老师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学困生。必须努力达到期末考试100%的合格率。为此,我与班主任一起对全班进行了临时位置大调整(仅限复习期间的两周),将最需要关注的学生集中到正中间一组。这样有效提高了对学困生的关注,能在教学中及时观察他们的听讲状况,在课堂巡视中重点加强指导,在作业批改时做到优先面批、逐一指导。

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课型特点。使学优生感觉复习课仍旧有新“知”(知识间的结构)可学,仍旧有新“问题”(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值得研究,仍旧有新“题目”(知识薄弱点或易错题)需要思考。

1、引导学生主动梳理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编码。将教材中分散于两个单元中有关“数论”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有关因数与倍数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2、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加强概念间的联系与对比。比较了“质数”与“互质数”、“质数”与“分解质因数”、“因数与倍数”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以及“谁是谁的几倍”之间的区别。

3、通过平时作业及单元检测发现的问题,结合自己搜集的学生易错题精心设计教学练习环节,使学生练习有新意,有坡度,有所得,注意兼顾学困生。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第138页

3、

4、5题,第141页

3、

4、5题。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内容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复习分数的意义

(1)填空

5/6吨表示把()看作单位“1”,它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吨。

3/4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教材138页第3题。

(3)有9吨煤,每次运走它的1/10,()次才能运完。

(4)判断

3米的1/5和1米的3/5一样长。()

一堆货的1/4一定大于1/4吨。()

小结: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5)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6)用分数表示下列结果。

25分=()时

3080千克=()吨

4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米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X/5,当X=()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当X=()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当X=()时,它的分数值是2。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什么叫最简分数?约分和通分都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材138页第4题,141页第4题。

(4)我们还学习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包括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异分子的情况,它们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5)教材138页第5题。补6/7()8/9

说明:还可以灵活使用以1为标准,以中介分数作标准的方法比较。

4、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教材141页第5题。

(2)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并说明理由。

7/1211/165/1513/30

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复习的体会。

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本学期的重要章节,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且对六年级分数乘除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我将“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和“分数的加减法”分为两课时完成。

[教学困惑] 教材141页第3题为什么要将每两个数字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5份?要表示的6个数中,仅仅只有2又3/5可以借助这些点。那么这些点在此题中起什么作用呢?

纵观本单元教材,70、7

3、7

7、87页都有在数轴上描点或根据所描点写分数的练习。但在是否将单位“1”平均分上有明确的区分。如73页第6题将单位“1”平均分成5份,此题所写的分数分母全都是“5”。而7

7、87页的数轴则没有将单位“1”平均分,因为它们所要表示的分数分母各不相同。这题是教材印刷时出错了吗?还是„„?

[学生难点]

1、分不清何时是用分数表示量,何时是用分数表示分率?两者的求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表述及单位入手深入分析。一般带单位的是具体的数量,而问“占总数的()”则表示求两者之间的关系。求具体的数量是把条件中的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求分率则是把总量看作单位“1”,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占总数的几分之一。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于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所以分母相同。区别是由于一个是将具体数量分,一个是将单位“1”分,所以分子不同、当然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相同。

1、

对于“1个饼的3/4也就是3个饼的1/”4无法理解。

我很赞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暂时无法理解的内容稍大以后自然就能顺利理解与掌握”的说法。我相信到六年级上册学习完分数的乘法后,上述问题将不再是学生的难点。可如今,不利用数形结合的演示讲解,学生就是难以认同。为此,我不仅画了分饼的示意图,还结合“3米的1/5和1米的3/5”画了线段图,结合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加法,学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分享:分享到微米分享到新浪Qing

48

喜欢

阅读(6328)┊ 评论 (2)┊收藏(0) ┊转载(6)┊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排行榜圈子 圈子

前一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七 数学广角

后一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新浪网友

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路过春节

2011-6-1911:46回复(0)

yilunhongri8122

春节快乐整理的材料很有价值,是个非常敬业的老师。

2012-2-1613:45回复(0)

发评论

灌水赞美好顶顶顶开心路过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

分享到微博 新评论并转载此博文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七 数学广角

后一篇 >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八 总复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第11篇: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1dm、1cm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表面积。

(2)体积概念的建立,以及会根据信息求体积,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及改写。 (3)体积和容积的区别。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长方体模型及框架,生:长方体物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展示教科书第27页的主题图)长城上的砖、高楼、冰箱、衣柜、电视机包装箱都是什么形状的?像长城上的砖、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像电视机包装箱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师:这些物体,它们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是长方体?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333 1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如果我们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画出来就是这样。(出示立体图) 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补充虚线)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师: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师: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1.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一: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那么咱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等方法探讨一下长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品来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将小组同学的发现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请学生汇报时在数面、棱和顶点个数时,要求他们说出数的方法,注意提醒学生用一只拿住长方体不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避免重复和遗漏,培养有顺序地观察。在相对面的大小及相对棱的长短研究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研究方法及策略。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二: 用学具盒中的塑料小棒和连接器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3)把长方体横入、竖放、侧放,根据长方体摆放的不同情况,让学生说出它的长、度和高。 指出下面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4)(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如果已知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做这个 2

长方体框架需要多长的铁丝,应该怎样算?

方法一:将每一条棱长相加;

方法二:将长、宽、高分别乘4,然后将所得的积相加; 方法三:将长、宽、高的和乘4。 问:哪种方法更简便?

三、巩固练习:

1.P31第

1、

3、4题 2.P32第

7、6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特征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反思:

1.对于长方体长和宽如何确定

长方体的长和宽到底如何确定?是以底面长方形的长边为长,短边为宽,还是以长方体水平放置后左右方向的棱为长,前后方向的棱为宽?这一问题在我校数学组内产生了争议。其实,如何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可能只是人们的一种约定俗成。无论如何确定,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大小都不会因此发生改变。但如果按左右方向为长、前后方向为宽,垂直方向为高,那么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就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如下规律: 长方体的前、后面=长*高*2 长方体的左、右面=宽*高*2 长方体的上、下面|=长*宽*2 如果按底面长方形的长边为长、短边为宽,则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推导过程中就必须根据物体的摆放来灵活确定每个面的面积如何列式了。这一问题如何处理,将关系到后继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设计。

在无法定夺的情况下,请教了教研员。结论如下:如果长方体是水平放置,人们习惯于将左右方向的棱称为长,前后方向的棱称为宽。如果长方体非水平方向放置,人们则一般以底面较长的边为长,较短的边为宽。

2.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必躬行。

有人说“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记住了;我做了,才理解了。”听、看、做代表着三个不同层次,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也有深有浅。今天的课堂教学很好地印证了上面这段话,也使我 3

深切地感受到课堂应该成为所有学生探究的舞台,而非老师或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 以往开学,每位学生都会有数学学具盒供教学操作时使用。其中本册学具盒中就有可拼成长方体、正方体框架的不同颜色、长短的小棒。可这学期由于某些原因学具盒暂时还未发到学生手中。这节课,我又只要学生准备了长方体盒子,而没要求他们带不同长短的小棒及橡皮泥。所以例2,今天只能以个别学生上台用教具操作演示,其他学生当“观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学生通过观察框架也能得出长方体12条棱可以分三组,每组互相平等的4条棱长度相等的结论,但到后面巩固练习中要求棱长和时就又迷糊了。有的学生必须看实物或框架图才能正确列出算式,还有的学生不知道是将长、宽、高乘3还是乘4„„

实践证明:教师的演示或部分学生的操作不能代替大家的自主探究,只有亲身参与,才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个体储备,进而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拓展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舞台。 3.对棱长和的教学思考

在教学完长、宽、高的认识后,我顺势补充了长方体棱长和的相关内容。原因有二:一是通过拼摆长方体框架,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推导出棱长和的计算公式;二是教材练习中对这部分有所涉及,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渗透。

作业中相应习题建议调换一下顺序,先教学第7题,再讲第6题。因为第7题是要求长方体12条棱长之和,而第6题则需要根据实际灵活处理,只求出其中8条棱长之和即可(少了两条长和两条宽)。

4.知识点较多,时间分配上有些力不从心

本课我既想让学生通过充分探究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又想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能仅凭立体图就正确回答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该如何列式,还想让他们掌握棱长和的简便求法。 我将长方体的特征定为本课教学重点,因此在探究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在方法与策略上注意引导,学生学得较扎实。但到后面两部分时,明显觉得教学时间不够,只能囫囵吞枣。总之,感觉一节课40分钟难以扎实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时常无法在预订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需要再花课外时间来补充,是否说明这样的教学设计很失败?你们认为上述三个知识点是否应该在一节课内完成?如果是,又该如何分配时间较为合理呢?

第12篇:人教五年级《松鼠》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动物的人文情怀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海中之王”——鲸,今天小陈老师从森林里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可爱的小动物。大家知道是谁吗?对啦就是松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板书10.松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相信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谁有信心来读一下?(请一位同学读,纠正,全班齐读,一词两遍) 【驯良】和顺善良。驯:顺服的 【矫健】强壮有力。矫:强壮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2、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①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小视频,一起走进松鼠的世界。(观看视频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同学们,视频里描绘的小松鼠有趣吗! ②过渡语:那么在我们的课文中,作者布封又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读出声音来,边读边思考屏幕上的问题。注意,先仔细读读文章上方的阅读提示。没有预习的同学先标自然段。开始!(黑板画松鼠)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本文介绍了松鼠的什么特点?(漂亮,乖巧,驯良)

问题一:(这句话非常的重要,一起来把句子读一读,板书:漂亮、驯良、乖巧)

二:(它告诉我们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松鼠)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过渡句:那现在我们来找找看,它的漂亮表现在哪里?

(一)研读课文

⑴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段的内容,画下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画完的同学举手。(请同学读,问:这里写了松鼠的什么?预设:面容„„最好分几个同学作答) ②从刚才的回答中,一只外形漂亮的小松鼠就展示在我们面前了。他面容怎么样?(清秀„) ③同学们,这段话写的好不好啊?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也就是说他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同学们快来找一找!找到的举手!

【清秀:拟人的修辞方法】清爽秀丽,不俗气。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算是用来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青年男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用了(拟人手法),把松鼠写活了,十分惹人喜爱。

特别是在描写尾巴的时候,就更加细致生动了。 【帽缨形】(见过帽缨吗?出示图片理解)比喻成漂亮的帽缨,生动形象给人以联想和美感。 △这段话是不是很像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啊?作者把松鼠当人来写,还把松鼠的尾巴比喻成漂亮的帽缨,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对小松鼠是种什么样的感情啊)(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那么和老师一起读一读,争取啊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齐读。

④所以第一段写的是松鼠漂亮的外形(板书)。课文不仅从外形上说明了松鼠的可爱,还写了松鼠的驯良(出示ppt)。刚才我们说了驯良的意思是:温和善良,那么现在请大家来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表现松鼠的驯良的。分别从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和食物种类来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画下来。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回答,这里写的是松鼠的?预设:活动范围;是哪里啊;这样就不会,ppt提示)

⑤除了漂亮和驯良,作者还写了松鼠的哪个特点?(乖巧)乖巧的意思是和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乖巧。现在请同学们迅速从三四自然段找一找描写乖巧的句子。(2分钟)找到的同学请举手。(横渡溪流——聪明、灵巧,松鼠搭窝,是随便打窝的吗,搭在哪里,这说明松鼠的„„从动作、行为上: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感情丰富。从搭窝特点上:选择窝址、搭窝过程、窝口设计 )

△齐读,读着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是啊,这哪是一只松鼠,分明是一位航海家啊!

⑥总结: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学习,这篇文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外形(漂亮),性格(驯良),行为(乖巧)的松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觉得作者喜欢它吗?(喜欢)所以这可真是一只讨人喜欢的松鼠。

(二)比较《松鼠》和《鲸》的写法上的不同之处(or表格)

1.温故知新。《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小品文。我们已经学习了《鲸》,那么同样是说明文,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截取了两个片段,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看屏幕上的句子,四人小组先讨论。)

(1)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2)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预设:《鲸》用到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松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四、小练笔

同学们,你们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不妨借这个机会,尝试着用文字啊,把它“画”下来。模仿《松鼠》,写写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开始!

第13篇:人教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分单元作文 第一单元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王超杰同学:

你好!这次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我的心情十分高兴和激动!

最近,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我们一致认为要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活动培养我们的交际能力,同时让我们知道要心中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今天我写信给你,请你一定不要觉得突然。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男孩,个子不高,却很机灵。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班级举行的联欢会上,总少不了我的小品、相声表演。呵!我的表演经常给同学们带来阵阵欢声笑语。平时和同学相处,大家都觉得我也很幽默、可爱。不过发起脾气来可是了不的,我要是发起火来,那家伙,一秒种就上了喜马拉雅山!哈哈!

对了,我所在的班级也是人才济济啊!大家各有特点,说一个有意思的同学你一定很感兴趣。我们班的朱近是个男的,但是无论是长相还是声音都像一个女孩子。你瞧,一大清早走在十里外,就能听见他的尖叫声音:“请第1大组交作业!快交作业!!!”不光是这个“女高音”特像,而且他脸也是白白嫩嫩的。一见到人就给人起外号,比如一见到李雪莹就说:“哎呀,老李呀!”人没老都给他叫老了。

啊,对了,为了我们能够长期的进行手拉手活动,我们还想了不少办法,说出来,请你批评指正。我们打算每年的和你们开展一次互访活动,我们将带上全校同学给你们准备的礼物看望你们,还要走进你们的家庭体验一下你们的家庭生活。当然我们也欢迎你们到我们学校、家里做客。到时我们会拿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最喜欢的书给你们,还要带你们到我们家乡最美丽的地方游玩„„

看了我们的计划,你觉得可行吗?如果你愿意,请尽快给我们写信。

祝你

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远方的朋友:李慧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西部小朋友们:

你们大家好!

我是宇宙太阳系地球中国浙江丽水遂昌新世纪实验学校五一班的刘昊晗。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关于你们西部的文章,知道了你们那儿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的荒凉;知道了你们那儿是多么的贫困。

现在,全国都开始了捐献出自己的零花钱、书、衣、裤、玩具等等的东西。象我们学校,就开展过这样的活动。还有西部大开发工程也还在建造当中。

要是你们还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来找我们。

我在电脑上看到了你们那的教室设备简单,一块石头和几根木头,绑起来就成了一张凳子。

我们这儿的条件可比你们要好多了。我们的学校名叫“新世纪实验学校”,在去年刚造好,里面的设施都是崭新的,蓝瓦红墙,相当的美丽。学校一共分为3幢大楼:一幢教学楼,一幢办公楼,还有一幢是餐厅、音乐室、电脑房等教室所在的大楼。我们的教室设备也不错,都用上了多媒体。

1

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虽然操场还没建成,不过还有体育室、乒乓球室和舞蹈室顶着。而且我在家里的活动更丰富。我家有一台乒乓球台、一台液晶电视、二台纯平电视,还有一台电脑。要是你来了,我家的红色警戒、梦幻西游、大话西游、罪恶都市、小斗士……不把你给玩疯了,那这事就可以进入《天方夜谈》了!

哦,对了,我要睡觉了,拜拜!

最后祝你们:

迅速发达、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山西省太原市遂昌县新世纪实验小学的武进

2011年3月20日星期二

第二单元习作

难忘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童年,当回忆起童年来,不免想起了许多小时侯的笑料。每当我回忆起童年那次有趣的捉鸡行动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那次,奶奶过生日。大人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只有我游手好闲,妈妈便把捉鸡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到了我身上。哎!母命难违,但又转念一想:捉鸡应该十分有趣吧。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并保证完成任务。

我来到鸡栏前,东张西望也没看见鸡。哦!那只大公鸡可能早已预料到它今天要成为下酒菜了吧!在院子里一边扑腾一边大叫。搞得鸡犬不宁。看我不把你干掉。我赶紧赤手空拳地上阵了。跟在鸡屁股后面捉,但是每次连鸡毛都扯下好几根了,都让鸡从胯下逃走了。这只鸡也真是的,外衣都只剩下几根了,还“宁死不屈”,气死我了。

哈哈,天无绝人之路,却有绝鸡之路。那只筋疲力尽的大公鸡不只什么原因竟然傻楞傻楞地走入了卫生间。我喜出望外,赶紧紧随其后,闪电般地啪的一声关上了门,吓得大公鸡喔喔直叫,胡乱扑腾,鸡毛四溅。我想:嘿嘿,小样的不信我还制不了你!看我还不把你一举擒来!我一步一步地把大公鸡逼到里绝路。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不幸的事又发生了。俗话说:狗急跳墙。没想到鸡急上窗。狡猾的大公鸡竟跳上了窗户,又逃到隔壁的卧室去了,留我一人在卫生间气急败坏,还有几根鸡毛在空中飘着。

真不心甘,我又操起铁哥们——铁棒。冲出卫生间,一阵狂跑,直奔卧室。打开卧室门,哪有鸡的影啊,我又瞪着眼睛俯下身子一看,好家伙!竟在床底下自由自在地摇头摆尾呢!我便抓起铁棒往床底下猛扫,不把大公鸡的腿打断才怪呢!不料,这只鸡的智商还真不低。竟跳起了少数民族的竹杆舞,好象还蛮自在的。这可怎么办啊!

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对,就这么办。我到厨房拿来了一碗香喷喷的小米。慢慢地撒在床的周围。自己却在一边静观其变。这只鸡智商虽高但还是经不起美食的诱惑,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从安全领地走了出来。把头伸了出来,警惕地望了望,好象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快速地啄了几口米。后来大公鸡完全放松了警惕,开怀大吃起来。一点也没感到危险正向它一步步地逼进。好机会不容错过,我屏住呼吸,悄悄地来到鸡的身后,心动不如行动,俗话说得好:该出手时就出手。说时迟那是快,我猛地一伸手,牢牢地捉住了着只让我费劲心思的大公鸡。

我高兴得又蹦又跳,双手把鸡高高地举起,连忙骄傲的向妈妈报喜。那只刚刚还吓地喔喔大叫的大公鸡,屁股一拱,一团又臭又脏的鸡屎不骗不倚地啪地一声落在了我的头上,惨不忍睹。还没等我哭,全家人都捧腹大笑起来。

鸡可真不好捉!这次捉鸡行动不仅让我尝到了鸡屎的味,更是我童年回忆中最难忘最有趣的一段!

2

难忘的童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每当听到罗大佑那动人的歌声,每当我们想起童年时都会说一声:“噢!那时候……”是的,虽然我们已从小学生到了初中,已不再是儿童,可童年的点点滴滴,我们都不会忘记,尤其是做每件事的第一次……

在我上一年级时,每天都是先去姥姥家,然后再有妈妈接回去,可有次冬天,北风呼啸,天早已黑透了,可妈妈还没来接我,望着窗外黑得发红的天,可妈妈就是不来,我不禁暗想到:哼,说好了八点来接我的,可时间都到了还不来。我不由得掉下了眼泪。

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回去了,在路上,我不时地想着邮电新村的小区里,只要一到晚上就会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万一……我不敢再往下想下去,不一会儿,就到了小区的入口,我探头王(往)里望去,里面黑不隆洞(黑咕隆咚)的十分吓人,再看大门,也像一个饥饿的大嘴,等待着美味佳肴。我定了定神,深吸了一口气,快步的往里走去,黑暗立刻笼罩了我的全身,我一下子消失在了黑暗中。我一边往里面走,以边安慰自己马上就要到家了。路旁的两排树在风的折磨下吹,痛苦的沙沙作响,一盏微弱的灯可怜兮兮的挂在楼房上,显的格外孤独。就在我经过小花园时,在一个小草丛中发出了沙沙的响声,我立刻“僵”在了哪里,一动也不敢动,僵尸、吸血鬼、厉鬼……我再一次的不敢往下想去,时间仿佛定格在了这一刻,四周死一般的寂静,不知过多长时间“喵喵”的两声猫叫打破了僵局面,“噢,原来是只猫”我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继续往前走,可还没等我松口气,一个“黑影”走到了我前面,我的腿一软,一下子摔到了地上,可哪个“黑影”竟把我扶了起来,借着微弱的月光,我看清了那个“黑影”的脸,竟然是妈妈,我看着妈妈哇的一声哭了,边哭边埋怨妈妈为什么不来接我,看着我这个样,妈妈心疼地对我说:“同同,你没事吧,都是我不好,不该让你这么小就自己走夜路,你怨妈妈吗?”我一听,立刻明白了,原来妈妈没有来接我是为了锻炼我自己走夜路,此刻,所有对妈妈的怨与恨都化成了爱。我使劲的摇了摇头,带着歉意说:“对不起妈妈,我错怪你了,我不怨你!”

童年就像天上的星星,永远闪光,永远美丽!

第三单元习作

获奖感言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大家从一年级开始都跟我友好相处五年了,大家对我非常熟悉也很了解。

五年中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我自已的努力下,我各方面得了很快的发展。昨天我把五年的成绩单拿出来看了一下,每年的成绩都在提高,特别是从四年级以来提高行最快。

我曾记得在

一、

二、三年级时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计算不准确,在班上总是中等偏下,如今已是中等偏上啦!有时还在前10名内。

在学校,我的作业从不拖拉,而且认真正确地做好各种作业,及时订正。上课认真听讲。所以去年期末考试得个优秀的成绩。

在身体上面,你可别看我矮小,但是我的身体素质尚可。自从进入学校以后,身体一天天向上发展,很少感冒,每年体育成绩都在优秀或者良好。

我自从进入小学以来,对班级非常热爱,我代表学校参加二00四年全市少年模型比赛并且获得三等奖。在学校艺术节贺卡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我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与同学们比还是差得很远,今后再从“0”开始,继续努力,力争在各方面更提高一步。谢谢!

3

国旗下的演讲

(三)珍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安全连着方方面面,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等。

今天我要讲的是校园安全。

我是小学生,在校园内外听到的,看到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事故多发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就在我们校园内,有的同学也会一时冲动,乱追乱跑,摔伤的,撞伤的也有。无端横祸向我们飞来,血的教训让我们懂得,校园安全与我们师生密切相关,关系到我们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完成学业。关系到老师能否在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校园安全是我们学习各科知识的前提,安全是学校首要任务之一。校园安全必须人人关心,长抓不懈,落到实处。学校领导老师们尽心设计许多安全标志牌,告诫我们安全重于一切。为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少先队员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二、要注意防范心理安全。

第三、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

四、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第五、要注意教室里信息课和实验课的安全。

安全像眼睛,时刻陪伴着我!

安全像耳朵,时刻提醒着我!

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健康的心态、强健的体魄;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坚定的意志去攀登人生的阶梯;有了安全,我们才能像春天的桃李红红火火,快快乐乐,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充沛的精神,勤奋学习科学知识。

安全就如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我们的人生,安全就如一根长长的纽带,联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

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我们国家的昌盛,更为了世界少一点悲哀,多一份欢乐,让我们时刻记住:

珍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第四单元习作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什么

这个问题人人都有自己的答案。11岁走进青春叛逆期,一直享受着母爱的我,已经深刻体会到母爱是个什么东西。

那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感到头十分得晕。开始,我还以为是因为天气太热太干燥的缘故,我并没有太在意。可到了后来,快要到家的时候,我头晕得不行了,脑袋似乎有千斤重,在上楼梯的时候还重重地摔了一跤,眼前冒着金星,我用手撑着扶手才勉强回到了家。

我走进屋里,见妈妈正在做饭。当妈妈看见我时,她立马放下正在炒的菜,问:“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我小声地说:“好像是发烧了!”妈妈立刻跑过来,用手摸着我的额头,又把头埋下来,贴着我的额头,并说:“哎呀!真的有点发烧!”妈妈十分得着急,又赶紧问我:“用不用去医院!”我吃力地说:“不用了,吃点药就好了!”“都这个样子了,还不去

4

医院!”妈妈为我担心。“吃点药就能好的!”其实我是不想去医院才这么说。妈妈依着我:“那好吧!你先做着作业,我给你找找又没有能够退烧的药。”说完就扶这我走进了房间,我刚坐稳,妈妈就立刻给我招药去了。我想:在我生病了,需要帮助的时候,最关心我的还是我的妈妈。

由于头晕加上头疼,我做着作业,竟然睡着了。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是睡在床上的,妈妈在一旁一手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水,另一只手捧着几颗药。妈妈见我醒来了,对我说:“幺儿睡醒了啊,来,把药吃了。”说完便把水和药递了过来。我又想起了那一句话:最关心我的,还是我的妈妈。为了让病快些好,我快速把药放进嘴里。哇!好苦,好酸的药啊!但我喝了一口热水以后,药的苦意,顿时被我抛到九霄云外。

水真热!我感岛了一股暖意,这时母爱的暖意,心里再次想:这不正是妈妈对我的爱吗?

吃完了药,我恢复精神,又做起作业来。不知怎么的,完成作业的速度,提高了许多。心中猜想:这肯定是母爱的魔力吧!

晚上睡觉时,妈妈又提醒我:“盖好被子哦!别有着凉了!”这天晚上,我睡了美美的一觉。

第二天醒来,病好了!

在我的眼中,母爱其实是那一杯看似普通,但是里面满含深情的睡。在我们生活中,母爱处处都有,一句唠叨,一顿美味......它们全是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东西,但里面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难道不是这样吗?

第一次为妈妈洗脚

寒假来临了,我度过了一学期漫长的网球训练,变得更加强壮了,技术更加全面了,还学会了宽容待人。在成都,我学会了很多很多东西,更懂得了怎样去珍惜别人对我的关爱,回报他人。我再次回到了爸爸妈妈温暖的身边。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可回到父母身边的我,心却温暖了许多。这天晚上,我打完电脑后,感觉全身冷得直哆嗦,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儿子,去烫个脚,睡觉会更舒服,才能做个好梦。”我听从了妈妈的吩咐。妈妈为我拿来一根小板凳,那是一根我从小坐到大的板凳,也是一根妈妈专门为我订做的小板凳,我坐定后,妈妈已为我打好了一盆冒着白色雾气的洗脚水,我以为很烫,不敢下脚,妈妈抓着我冰凉的脚丫子说:“放进去嘛,不会烫着你的。”因为妈妈是一位优秀的护士,她懂得怎样让人感觉非常舒服的方法,果然,我把脚小心翼翼的放进去,开始有一点烫,慢慢的就适应了,反而觉得水温越高越舒服,哆嗦的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妈妈在加完热水的的空当还时不时蹲下来搓搓我的小脚丫,痒痒的舒服极了,妈妈边搓边说:“有时间要能天天晚上这样泡泡热水脚,可以让你的血液喘过气来,特别是打球累了能消除全身疲乏”, 一会儿,水凉了,妈妈又站起身给我加热水,盆里的水满了,几乎溢出来了,妈妈又弯腰端着泡脚水倒进厕所,就这样,加水,弯腰,倒水,反反复复,看似几个简单的动作,却不知浸透了妈妈多少的爱,听着窗外呼呼的风声,滴答的雨声,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刹那间,看着妈妈倒水的背影,我的心像被蜜蜂蛰了一下,很疼,显然妈妈比我还冷,但却没有做出冷的样子,只问:“儿子,洗舒服没?身体暖和没?赶快上床睡觉吧!千万别像奶奶那样着凉了!”我只回答了一声:“噢!”,站起身,我低头看了看自己那双烫得红红的脚,又看了看妈妈的脚,哦,妈妈的脚白白的,没有一点儿血丝,此刻,我感受得到妈妈那双脚很冰很冰,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天这么冷,你也该泡泡脚,我来给你加热水。”可妈妈就是不答应,说自己有分寸,心里有数,怕耽误我的

5

睡眠时间,还找借口说她有脚癣,要传染,不用我给她帮忙,我不依不饶,好说歹说,缠了好一会儿,妈妈见我态度坚决,诚恳,终于答应了,我乐坏了,叫妈妈坐在我的小板凳上,然后接了一盆热水,水很沉,我晃晃悠悠的端下来放在地上,双手抬起妈妈那双冰冰的脚放进热水里,学着她的样子,搓起脚来,水凉了,我站起来加热水,一不留神,把水放得太烫了,我的手被烫疼了,我没有做出痛苦的表情,忍了忍,把水温调好继续为妈妈搓起脚来„„,加水,弯腰,倒水,我重复着妈妈为我洗脚的动作。

这是我第一次为亲爱的妈妈洗脚,妈妈夸我说:“儿子洗的真好,洗一次顶我洗十次”。妈妈的爱是多么伟大啊,只有付出不需回报,她做十次,我们回报一次,就能那么满足。我真应该珍惜妈妈为我的付出,多多宽容、体谅妈妈平时对我的唠叨,学会回报,妈妈我爱你!

第五单元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 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 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第七单元

我的老师

6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课堂提问,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长着一双大眼睛,挺着高高的鼻子,银白色的头发根根竖起,显得很有精神。他老是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朴素得有点寒酸。

半年前,爷爷退休了。大家都以为爷爷可以享享清福了,可是他却想再找一份工作做。爸爸妈妈都不同意。爸爸对爷爷说:“爸爸,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还是在家里歇歇吧。”爷爷说:“别的我也做不了,我一直在粮管所工作,至少可以开一个饲料店。”爸爸说:“爸爸,您为什么还要办饲料店呢?又辛苦,又赚不到钱。要是钱不够,我们兄妹四个可以给您的。”爷爷说:“我劳动了一辈子,习惯了,如果没事干,会闲着发慌的。”

在爷爷的再三坚持下,爸爸才勉强同意了。不久,饲料店开张了。

有一回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看见爷爷弯着腰吃力地把三四包饲料搬上三轮车,然后坐上车去帮人们送饲料。爸爸说:“唉,爸爸,你太累了,这是何苦呢?”爷爷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我不累。”我急忙跑过去说:“爷爷,我也要去。”他笑嘻嘻地说:“好的,来,快上来。”我坐上车,看着爷爷弓着腰,双脚使劲地踩三轮车的样子,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一会儿,车要上桥坡了,桥很高很陡,爷爷使劲踩也踩不上,只好下来推,我也跳下车帮爷爷推。我和爷爷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推上了桥。我看见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爷爷的脸颊流了下来,我急忙说:“爷爷,快休息休息吧。”他却说:“不用了,要是休息的话,什么时候才能把货送到呢?”我想爷爷这种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晚上,我对爷爷说:“您干吗不在家歇歇?还要去干活呀?”他严肃地说:“多干一些活,没什么,我不仅可以多挣一些钱,还可以锻炼身体。”我说:“您不是还有退休金吗?再说我们还可以养您和奶奶的呀。”爷爷说:“我们不需要你们的钱,一定要靠自已挣呀,再说劳动也是锻炼身体呀。”

回到家,我对爸爸说:“爷爷真辛苦。”爸爸说:“爷爷这辈子的书念得没我们多,文化程度没有我们高,可是那种肯吃苦的精神我们永远也比不上。”

7

第八单元习作

第一次升旗

今天是星期一,学校要举行升旗仪式,我被选为光荣的升旗手,所以心情异常的激动。我早早来到学校,进教室后,刚坐下,忽然想起《光荣升旗手》的演讲稿还没写呢,唉着是乐坏了,于是我拿出纸和笔临阵磨枪。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陆续地来了,教室里的喧闹声越来越大,我的脑子里就像塞了一团麻,说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头绪来,急得我的手心和头上突突地冒汗。升旗的时间到了,我的演讲稿也未完成,看来只能硬着头皮即兴发挥了。

升旗仪式开始了,我的心就像吊了十五只桶七上八下的。先是校领导讲话,接下来是主持人向全校师生介绍今天的升旗手,而此时我的心跳也已经快得不能再快了,我甚至感觉到全身在颤抖,听得见心跳的咚咚声。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真的紧张极了,我用颤抖的手接过话筒,面对黑压压的全场师生,不只怎的,我的心跳突然平静了,全场静极了,就好像空气凝固了一样``````“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3)班的陈桂梅,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很荣幸,我被评为光荣的升旗手``````我懂得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来老师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真挚的谢意。我也知道,我并不完美,还有许多缺点,我决心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真怪,我竟滔滔不绝一气呵成地结束了我的演讲。

庄严、雄伟的国歌响彻校园,伴随这嘹亮的歌声,我慢慢地来动绳子,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冉冉升起,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五星红旗在**广场,在联合国总部,在珠穆朗玛峰之殿迎风飘扬;仿佛听到了亿万中华儿女吹响的进军号角,这是继往开来、无往不胜的号角,是祖国在新世纪腾飞的号角!

忘不了老师

时间像流水似的过去了,亲爱的马老师,我对你的无限的依恋,对有多少话想对你说啊!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胆子很小,有一次上课,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争着举手回答,我也想举手,可是又不敢,我只好低着头,心里不住地念着“马老师,别叫我,别叫我”,可是,你还是叫到了我,当时同学们的目光都刷地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慌极了,脸都红了,头一直不敢抬起来,结结巴巴,语无轮次地回答着问题,声音小得几乎只有我自己才感觉得到,同学们都笑了,我的头埋得更低了,脸更红了,心跳得更厉害了,我索性的闭着嘴巴,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凡随着怦怦的心跳,生怕你会冲我发火,可是,我没有想到你不但没有责怪我一句,反而亲切的对我说“你不用害怕,其实你还是表现得很好的”。你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此时,一股热流传遍我我的全身,我慢慢地抬起头,正好看见你那双深情的眼睛,让我一次次的明白了些什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流畅的回答着老师们的问题。

每当我回答问题时,我都很想起你,你的话语就会在我的身边回响,你含笑的眼睛又在我的眼前出现,给我增添了勇气和信心,正是你慈母般的关怀和鼓励,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我真想大声的对您说:“敬爱的马老师,我真的是忘不了你”。

8

第14篇:人教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给贫困山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实验小学五(2)班的一名学生,叫XX。今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们瘦弱的身影,还看到了你们无助的眼神。你们大都家境非常困难,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可你们却非常想上学,渴望学到一些你们梦寐以求的知识。

可看看你们的学校吧!一间间破旧的房子,一张张用泥土堆起来的桌子,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一的破板凳,没有电灯,没有书本,甚至没有粉笔!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有的同学练习本上的字写得密密麻麻,写完了用橡皮擦掉,再用一次;有的同学的笔用得只剩手指头那么长了,还舍不得扔掉;有的同学的书包是妈妈用一些旧布头缝成的;有的同学几学期下来,书本还像新的,书角一点也没有卷起;有的同学……你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坚持学习,有的同学成绩还好得出奇呢!你们的学习精神真令我们敬佩。

再看看我们吧。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漂亮的书本,崭新的文具盒,功能各异的笔,一个个色彩斑斓的书包……数不胜数。我们中许多同学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里人整天都围着我们转,可我们还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好好学习,整天想着玩,看上什么就非要不可,老惹大人生气。

通过我们的“手拉手”的活动,让我们都能真正能感受到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人有困难,大家都应该去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援助,让有困难的学生不再感到孤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也许我们捐助的东西微不足道。但无论什么,也许是一个书包,也许是一支铅笔;也许是一本小书,也许是一件洁净的汗衫;也许是日积月累下来的硬币……但是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永远都是等值的。我相信,当你们收到我们的小礼物时,一定体会到了温暖,拥有了无限的欢乐。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长大以后更好地建设祖国,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希望与你们手拉手,共同进步!

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一个关心你们的同学:XX

12月8日

童年趣事

童年,像一条络绎不绝的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里。在这条小溪里,既有欢乐的笑声,也有伤心的眼泪,但记得最深的,要数童年时我做过的一件傻事。

那是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上午,外婆正在厨房里炒菜,发觉盐没有了,顿时手足无措。为什么呢?因为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如果她自己出去,丢下我一个人在家,又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感到不安。这时候我看穿了外婆的难处,自告奋勇地对外婆说:“我帮您去把盐买回来。”“你?”外婆疑惑地看着我。“对!我还去过几次了呢!”(事实上我并没有去过)外婆无奈地点了点头。

很快,我就从小卖部买回了盐,正高兴着自己能为大人做事了,孰不知一不留神踩中了地上的香蕉皮。顿时摔了一跤,盐袋落在地上摔破了,白花花的盐撒满了一地,我立刻慌了手脚,心想:盐掉在地上弄脏了,得赶快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给外婆听。

刚来到院子门口,就看见隔壁的王奶奶正在洗米。我顿时灵机一动,心想:既然米可以用

水洗干净,那么盐一定也可以洗干净。想到这里,我立即向王奶奶借了一个水盆。来到大街上把盐装进水盆里,往大院的水龙头跑去。

水很快就把盆子装满了,我使劲地摇了摇盆子,然后把手伸进去搅动一下。孰知盆子里空空如也,我十分惊慌,也顾不得盆子,立刻向家里跑去。

回到家里,我把事情的经过讲给外婆听。还未说完,外婆已经捧腹大笑起来。她摸了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傻孩子,盐并不像米那样洗得干净的,它是遇水即溶的。”说完又大笑起来。

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皆要三思而后行。

童年趣事

随着时光的流逝,童年那金色的梦也悄然而逝,然而充满童趣的一幕幕早已在我的记忆的心海里定格。

那是我5岁的时候,妈妈买回一大包五香葵花瓜子,我吃着又香又脆的瓜子,不禁问妈妈:“妈妈,这瓜子这么香,这么脆,是怎么得来的?”妈妈耐心地对我说:“瓜子是由向日葵得来的,把一粒葵花籽种下去,就可以结出许多瓜子。”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便想出了一个计划。

第二天,爸妈都出去了。我拿出一大把瓜子,然后把它种了下去希望它能长大成树,让大家大吃一惊。

于是我盼呀盼呀,一个星期过去了,地上并没有长出向日葵,连根草都没有。我哭丧着脸,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家人,谁知道他们听了哈哈大笑。我不知道怎么办好,就问妈妈:“怎么了?”妈妈笑着说:“你种的种子是熟的,不能长出向日葵,只有种生的瓜子才能长出向日葵,不信你试一试。”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种的向日葵终于长出了小苗。

这件事,早已成为陈年旧事,这件童年趣事像一颗发光的的小贝壳,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海滩上。

获奖感言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大家从一年级开始都跟我友好相处五年了,大家对我非常熟悉也很了解。

五年中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我自已的努力下,我各方面得了很快的发展。昨天我把五年的成绩单拿出来看了一下,每年的成绩都在提高,特别是从四年级以来提高行最快。

我曾记得在

一、

二、三年级时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计算不准确,在班上总是中等偏下,如今已是中等偏上啦!有时还在前10名内。

在学校,我的作业从不拖拉,而且认真正确地做好各种作业,及时订正。上课认真听讲。所以去年期末考试得个优秀的成绩。

在身体上面,你可别看我矮小,但是我的身体素质尚可。自从进入学校以后,身体一天天向上发展,很少感冒,每年体育成绩都在优秀或者良好。

我自从进入小学以来,对班级非常热爱,我代表学校参加二00四年全市少年模型比赛并且获得三等奖。在学校艺术节贺卡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我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与同学们比还是差得很远,今后再从“0”开始,继续努力,力争在各方面更提高一步。谢谢!

国旗下的演讲

(一)人生与理想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人生是什么?得意者说它是美酒,失意者说它是苦水,高贵者说它是彩虹,卑贱者说它是阴云。大仲马说:“人生就是不断地等待与希望。”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宣告了新生命的开始,人生由此开始。日日月月年年过去,你长大了,象牙塔已保护不了你脆弱的自尊,风风雨雨的日子接踵而来。狂风肆意卷刮着你满腹的壮志,暴雨狂乱冲涤着人万丈的豪情,你是蜷缩于空壳般的日子,一任现实摧毁你最美的憧憬,还是在风雨中重生,用现实作轨,再次踏上追梦的路途?人生路长,布满荆棘,险象还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披荆斩棘前进的人才能成功,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人生之路到底通向何方,这就要看人的理想如何。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就像一只航船,如果不扬起风帆,它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那么风帆高悬,是不是就能“千里江陵一日还”了呢?其实不然。要是没有载舟之水也将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失去了前进的条件。这个条件——实现理想的“载舟之水”,就是奋斗。我的理想便是北京的重点大学——清华大学,一个崇高的理想往往能催人奋发前进,发愤学习,成才可能实现理想,好的理想才能使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才能使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会沿着这个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把理想转换为现实。

为了适应伟大历史时代的需要,我们要做个有理想有知为一种目标,一种动力,但必须要经过奋斗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直挂风帆济沧海”,才能对祖国,对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父爱有时胜过母爱

12年来,爸爸不止一次的为我担忧,为我着急,为我流泪,为我......但我从为一次发现爸爸的爱,对我的爱!现在我很狠我自己,为什么不早一点发现爸爸对我的爱?这样,爸爸或许会为我少一些担忧,少一些着急,少一些流泪,少一些...... 记的我五岁那年,那是爸爸第一次当着我的面,落下一颗颗冰冷的泪珠.那年妈妈去了云南,留下我和爸爸.妈妈走后,爸爸就担任起照顾我的责任.爸爸每天早早的起了床,做好早餐.还等我睡醒后,拿着梳子,为我梳头发.原本爸爸不回梳头发,但为了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常常到理发店里学梳马尾辫.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会扎马尾辨了.爸爸在为我扎头发时总是非常的细心,总会慢慢的扎.但就是爸爸的那份细心我常常上学迟到,因此我会埋怨爸爸,但爸爸从不骂我,不打我.有一次,妈妈从云南打电话回来,我迫不及待地去接听电话,与妈妈说着说着,我向妈妈告爸爸的状,说爸爸不会梳头,又要坚持给我梳头发,结果我上学迟到,被老师罚站.这时,我抬头看了看爸爸,泪水已在爸爸的眼眶里不停地打转,接着一颗颗的泪水落在我的手背上.那时我只有5岁,是一什么也不懂的小孩,自然也就不会理解爸爸的伤心,感受不到爸爸对我的爱.

这事了过7年,但却一直让我难以忘怀.这12年来,爸爸为了我,付出了这么多,但因为我的一句话,让一向刚强的爸爸落泪了.如今的我,已经12岁了,是一个大姑娘了,不会再让爸爸为我梳头发,也不会再向妈妈告爸爸的状了,更不会让爸爸因我再次流泪.我终于明白心怀感恩的人,所触到的,是人世的暖;所感知到的,是人世的美.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第一次为妈妈洗脚

寒假来临了,我度过了一学期漫长的网球训练,变得更加强壮了,技术更加全面了,还学会了宽容待人。在成都,我学会了很多很多东西,更懂得了怎样去珍惜别人对我的关爱,回报他人。我再次回到了爸爸妈妈温暖的身边。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可回到父母身边的我,心却温暖了许多。这天晚上,我打完电脑后,感觉全身冷得直哆嗦,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儿子,去烫个脚,睡觉会更舒服,才能做个好梦。”我听从了妈妈的吩咐。妈妈为我拿来一根小板凳,那是一根我从小坐到大的板凳,也是一根妈妈专门为我订做的小板凳,我坐定后,妈妈已为我打好了一盆冒着白色雾气的洗脚水,我以为很烫,不敢下脚,妈妈抓着我冰凉的脚丫子说:“放进去嘛,不会烫着你的。”因为妈妈是一位优秀的护士,她懂得怎样让人感觉非常舒服的方法,果然,我把脚小心翼翼的放进去,开始有一点烫,慢慢的就适应了,反而觉得水温越高越舒服,哆嗦的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妈妈在加完热水的的空当还时不时蹲下来搓搓我的小脚丫,痒痒的舒服极了,妈妈边搓边说:“有时间要能天天晚上这样泡泡热水脚,可以让你的血液喘过气来,特别是打球累了能消除全身疲乏”, 一会儿,水凉了,妈妈又站起身给我加热水,盆里的水满了,几乎溢出来了,妈妈又弯腰端着泡脚水倒进厕所,就这样,加水,弯腰,倒水,反反复复,看似几个简单的动作,却不知浸透了妈妈多少的爱,听着窗外呼呼的风声,滴答的雨声,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刹那间,看着妈妈倒水的背影,我的心像被蜜蜂蛰了一下,很疼,显然妈妈比我还冷,但却没有做出冷的样子,只问:“儿子,洗舒服没?身体暖和没?赶快上床睡觉吧!千万别像奶奶那样着凉了!”我只回答了一声:“噢!”,站起身,我低头看了看自己那双烫得红红的脚,又看了看妈妈的脚,哦,妈妈的脚白白的,没有一点儿血丝,此刻,我感受得到妈妈那双脚很冰很冰,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天这么冷,你也该泡泡脚,我来给你加热水。”可妈妈就是不答应,说自己有分寸,心里有数,怕耽误我的睡眠时间,还找借口说她有脚癣,要传染,不用我给她帮忙,我不依不饶,好说歹说,缠了好一会儿,妈妈见我态度坚决,诚恳,终于答应了,我乐坏了,叫妈妈坐在我的小板凳上,然后接了一盆热水,水很沉,我晃晃悠悠的端下来放在地上,双手抬起妈妈那双冰冰的脚放进热水里,学着她的样子,搓起脚来,水凉了,我站起来加热水,一不留神,把水放得太烫了,我的手被烫疼了,我没有做出痛苦的表情,忍了忍,把水温调好继续为妈妈搓起脚来„„,加水,弯腰,倒水,我重复着妈妈为我洗脚的动作。

这是我第一次为亲爱的妈妈洗脚,妈妈夸我说:“儿子洗的真好,洗一次顶我洗十次”。妈妈的爱是多么伟大啊,只有付出不需回报,她做十次,我们回报一次,就能那么满足。我真应该珍惜妈妈为我的付出,多多宽容、体谅妈妈平时对我的唠叨,学会回报,妈妈我爱你!

第五单元

别了,我的母校

我坐在校园的树荫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留恋之情。啊!六年了,母校!我生活在母校,嬉戏在母校。这里的一草一木,我是那样熟悉,即使走遍天涯海脚,也不会忘记。母校,如今我长大了,就要离开您展翅高飞了,这怎能不叫我留恋呢?

校园里的小树,你可记得:当我第一次投入老师那温暖的怀抱时,觉得是那样幸福。在这里,我们学习“a、o、e……”学习“

1、

2、3……”;在这里,我们拔草、种花;在这里,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老师,您花费了多少心血啊!校园里的小树,你可曾记得:入队的那一天,老师把一条鲜红的红领巾系在我的脖子上,红光映红了我的脸,也映红了老师的脸。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知道吗?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你们一定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老师的话语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校园里的小树啊!你可还记得:在那万籁俱寂的深夜,老师的屋里还亮着一盏灯,老师伏案工作的身影在窗上闪现。老师,这么晚了,您仍在一字一句得批改作业。您像蜡烛一样,献出了全部的光和热。

校园里的小树,你可知道?几年的感情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那亲切的教诲,已经深深得刻在我的心里。往事又展现在我的眼前。啊,母校!啊,老师!分别的时候就要到了,您的学生在向您告别,您的学生将永远记住您

感 动

在我所认识的感动是帮助别人,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救一位素不相识的人,但还有一种感动是出自于自己真正心声的感动。

今天,胡老师让我们看了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有一位长的非常漂亮的小姑娘,她面庞白净,深蓝色的眼睛就像一颗深蓝色的宝石,一张面似月圆的小脸,显得她更可爱迷人了,她拥有一头金色的头发给她增添了春天般的明媚。

但是她却用一把剪子把自己的长发剪成了短发,把剪下的头发送给了一位白血病儿童。 正是这位幼稚的小女孩,用她那幼稚的举动唤醒了我心中那颗感动的心。

是啊,感动也许是某一种发自内心的美丽。

使人落泪的感动,一定是出自于自己真正的心身的感动。

草船借箭(缩写) 诸葛亮和周瑜约定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周瑜叫鲁肃去探听诸葛亮要怎样在三天之类造好十万支箭。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向他借了船、六百名军士、青布幔子和一千多个草把子,还叫鲁肃替他保密。

鲁肃按照诸葛亮说的全部都准备好了,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的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和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大雾漫天,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了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命令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有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叫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依旧擂鼓呐喊。

天快亮了,船上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足有十万余支,接着二十多条船驶回了南岸。诸葛亮如期完成了任务,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忘不了老师

时间像流水似的过去了,亲爱的X老师,我对你的无限的依恋,对有多少话想对你说啊!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胆子很小,有一次上课,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争着举手回答,我也想举手,可是又不敢,我只好低着头,心里不住地念着“马老师,别叫我,别叫我”,可是,你还是叫到了我,当时同学们的目光都刷地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慌极了,脸都红了,头一直不敢抬起来,结结巴巴,语无轮次地回答着问题,声音小得几乎只有我自己才感觉得到,同学们都笑了,我的头埋得更低了,脸更红了,心跳得更厉害了,我索性的闭着嘴巴,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凡随着怦怦的心跳,生怕你会冲我发火,可是,我没有想到你不但没有责怪我一句,反而亲切的对我说“你不用害怕,其实你还是表现得很好的”。你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此时,一股热流传遍我我的全身,我慢慢地抬起头,正好看见你那双深情的眼睛,让我一次次的明白了些什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流畅的回答着老师们的问题。

每当我回答问题时,我都很想起你,你的话语就会在我的身边回响,你含笑的眼睛又在我的眼前出现,给我增添了勇气和信心,正是你慈母般的关怀和鼓励,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我真想大声的对您说:“敬爱的X老师,我真的是忘不了你”。

第15篇:人教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复习资料

写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王林同学:

你好!

你们小组最近开展了哪些活动?是这个课题研究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想来,你也是收获颇丰吧?我呀,自从荣幸地被选为第四区第八校际组的成员后,就和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电脑,我掌握了很多知识,如:上网查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现在,我的电脑作品还要参加比赛呢!学校组织全体校际组的成员参观了西递村的古名居。那儿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你去过西递村吗?如果没去过,下次我还可以当你的小导游呢!有的同学拍了许多照片并且上传到网上,有的回来后写了自己的观后感,记在了各自的日志上。而我除了这些,还收获了一箩筐的友情呢!

成佳佳同学,假如你有什么开心或烦恼的事情,可以和我一起分享。我先说一说我的好玩的事情吧:去年夏天,我到乡下的姑姑家玩。姑姑那里的蚊子可多了,漫天飞舞。大人们为了让我们不要插嘴添乱,想出了一个让我们比赛的点子。你也许参加过各种比赛,可肯定没有参加过这类比赛--打蚊子大赛。在一个小时内,谁消灭的蚊子做多,谁就是“灭蚊标兵”。我的两个妹妹率先开始。我们四处寻找被蚊香熏得动作缓慢的蚊子,来个双手合十,一只蚊子便归天了。三个疯丫头争先恐后,你冲我堵,好不热闹。“灭蚊标兵”可是有奖金和奖品的哦!过了一会儿,我们改变了战术,开始打趴在墙壁上的蚊子,这样就打死了更多的蚊子。比赛时间到了,结果我得了第二,战绩是36只蚊子。然后我们便开始观看成人组的比赛。他们一边聊天,一边拍打身上,成绩也不错呢!最厉害的是姑姑,她手拿灭蚊剂,杀死了50多只蚊子,得了第一,成了“灭蚊标兵”你觉得好玩吗?请来信告诉我吧!希望早日收到你的回信!

我们虽然不能经常见面,可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建立“手拉手”的结对关系,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呢。我们可以经常用网络进行学习、生活方面的交流,遇到困难的事,不好和爸爸妈妈、老师说,可以向对方诉说,因为我们都是同龄人,大家的感受一定差不多。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进行家庭互访,到对方家庭体验生活,那一定是很有意思的!我的想法是不是很好?如果你愿意,希望你尽快来信,并在信中提出你的想法,好吗?

祝你

学习快乐!

远方的朋友:王好

2015.06.24

童年趣事

童年,像一条络绎不绝的小溪,缓缓地流在我的心里。在这条小溪里,既有欢乐的笑声,也有伤心的眼泪,但记得最深的,要数童年时我做过的一件傻事。

那是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上午,外婆正在厨房里炒菜,发觉盐没有了,顿时手足无措。为什么呢?因为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如果她自己出去,丢下我一个人在家,又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感到不安。这时候我看穿了外婆的难处,自告奋勇地对外婆说:“我帮您去把盐买回来。”“你?”外婆疑惑地看着我。“对!我还去过几次了呢!”(事实上我并没有去过)外婆无奈地点了点头。

很快,我就从小卖部买回了盐,正高兴着自己能为大人做事了,孰不知一不留神踩中了地上的香蕉皮。顿时摔了一跤,盐袋落在地上摔破了,白花花的盐撒满了一地,我立刻慌了手脚,心想:盐掉在地上弄脏了,得赶快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给外婆听。

刚来到院子门口,就看见隔壁的王奶奶正在洗米。我顿时灵机一动,心想:既然米可以用水洗干净,那么盐一定也可以洗干净。想到这里,我立即向王奶奶借了一个水盆。来到大街上把盐装进水盆里,往大院的水龙头跑去。

水很快就把盆子装满了,我使劲地摇了摇盆子,然后把手伸进去搅动一下。孰知盆子里空空如也,我十分惊慌,也顾不得盆子,立刻向家里跑去。

回到家里,我把事情的经过讲给外婆听。还未说完,外婆已经捧腹大笑起来。她摸了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傻孩子,盐并不像米那样洗得干净的,它是遇水即溶的。”说完又大笑起来。

从这件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皆要三思而后行。

获奖感言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大家从一年级开始都跟我友好相处五年了,大家对我非常熟悉也很了解。

五年中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我自已的努力下,我各方面得了很快的发展。昨天我把五年的成绩单拿出来看了一下,每年的成绩都在提高,特别是从四年级以来提高行最快。

我曾记得在

一、

二、三年级时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计算不准确,在班上总是中等偏下,如今已是中等偏上啦!有时还在前10名内。

在学校,我的作业从不拖拉,而且认真正确地做好各种作业,及时订正。上课认真听讲。所以去年期末考试得个优秀的成绩。

在身体上面,你可别看我矮小,但是我的身体素质尚可。自从进入学校以后,身体一天天向上发展,很少感冒,每年体育成绩都在优秀或者良好。

我自从进入小学以来,对班级非常热爱,我代表学校参加二00四年全市少年模型比赛并且获得三等奖。在学校艺术节贺卡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我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与同学们比还是差得很远,今后再从“0”开始,继续努力,力争在各方面更提高一步。谢谢!

父爱有时胜过母爱

12年来,爸爸不止一次的为我担忧,为我着急,为我流泪,为我......但我从为一次发现爸爸的爱,对我的爱!现在我很狠我自己,为什么不早一点发现爸爸对我的爱?这样,爸爸或许会为我少一些担忧,少一些着急,少一些流泪,少一些......

记的我五岁那年,那是爸爸第一次当着我的面,落下一颗颗冰冷的泪珠.那年妈妈去了云南,留下我和爸爸.妈妈走后,爸爸就担任起照顾我的责任.爸爸每天早早的起了床,做好早餐.还等我睡醒后,拿着梳子,为我梳头发.原本爸爸不回梳头发,但为了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常常到理发店里学梳马尾辫.功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会扎马尾辨了.爸爸在为我扎头发时总是非常的细心,总会慢慢的扎.但就是爸爸的那份细心我常常上学迟到,因此我会埋怨爸爸,但爸爸从不骂我,不打我.有一次,妈妈从云南打电话回来,我迫不及待地去接听电话,与妈妈说着说着,我向妈妈告爸爸的状,说爸爸不会梳头,又要坚持给我梳头发,结果我上学迟到,被老师罚站.这时,我抬头看了看爸爸,泪水已在爸爸的眼眶里不停地打转,接着一颗颗的泪水落在我的手背上.那时我只有5岁,是一什么也不懂的小孩,自然也就不会理解爸爸的伤心,感受不到爸爸对我的爱.

这事了过7年,但却一直让我难以忘怀.这12年来,爸爸为了我,付出了这么多,但因为我的一句话,让一向刚强的爸爸落泪了.如今的我,已经12岁了,是一个大姑娘了,不会再让爸爸为我梳头发,也不会再向妈妈告爸爸的状了,更不会让爸爸因我再次流泪.我终于明白心怀感恩的人,所触到的,是人世的暖;所感知到的,是人世的美.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一个苹果,一份母爱

还记得2006年春天,我住进医院,医生告诉我,我需要住院,每天都得输液。妈妈陪着我走进住院部。

整理好东西,妈妈便为我削苹果。我从小就不吃水果,不知为什么,看着水果就有一种厌恶感。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吃苹果!”妈妈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孩子,吃水果对身体好,你就是不吃水果才生病的。”因为着急,正在为我削苹果的妈妈,不小心划破了手。

可鲜红的血并没有动摇我的心,为了不吃苹果,我对妈妈说:“改天再吃吧!您手都流血了!”但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知道我在找借口不吃苹果。妈妈彻底生气了,狠狠地瞪着我,说:“不行,必须吃!这点伤算什么,我是为了你好。”说完,妈妈又开始削苹果。我又对妈妈说:“要不等爸爸来了再吃,让爸爸帮我削!”妈妈坚决不同意,说:“还不知道你爸来不来呢!我帮你削就行了!”

血从那一条小口流了出来,可妈妈依然坚持着,帮我把苹果削好.我心想:妈妈如此爱我,我却一次一次地伤她的心,不断地找借口不吃苹果.妈妈笑咪咪地望着我,说:"来,苹果削完了!快吃吧!"我轻轻地接过苹果,递了一张纸给妈妈,说:"妈妈,手还疼吗?快把血擦了吧!"妈妈说:"没事,早就不疼了!"我心想,真得不疼了吗?妈妈会不会骗我呢?

拿着这个苹果,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虽然这个小小的苹果并不重,可我拿着的不只是苹果,更是沉甸甸的心意-一份母爱.

此时此刻,我体会到了"严是爱松是害"这句话的含义.是呀!爸爸妈妈往日对我的问候,对我的关心,对我的提醒,我都会埋怨他们,认为他们太罗嗦了.

妈妈这样严厉地让我把苹果吃下去,却是为了我好,为我的身体着想,我又怎么能辜负妈妈的心意,找借口不吃苹果呢?

妈妈,我爱您!

竞选班长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参加这次班长选举,既高兴又自豪。

我叫XXX。我以前的性格内向,做事缺乏信心,胆子也比较小。特别在课上,老师提问时,生怕答错,回答的声音很小。

现在的我已经不想像以前那样,想通过这次竞选班长的锻炼,将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积极乐观的孩子,希望同学们相信我,让我拥有这个锻炼的机会。

这次竞选班长,让我悠然想起香港特别行政区刚刚结束的特首选举。曾荫权先生的竞选口号是“我会做好这份工作”,在这里,我也这样跟大家许下诺言“我也会做好这份工作”。

假如我真的当选班长,我会团结其他班干部,同心协力搞好班级的纪律、卫生、学习成绩,维护班级的荣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我会动员、组织成绩好的同学,主动去帮助成绩稍欠理想的同学,让大家的成绩共同提高,因为学习才是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

假如我当选了班长,我会成为老师和同学们沟通的桥梁。有时候,同学对老师或学校有一些想法,但他们不敢跟老师说,误会积压在心底,慢慢地造成了对老师的反感,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此时,我会及时把同学们的意见反馈给老师,也会及时把老师的设想跟同学们沟通,这样,我们班级就会变成一个优秀的班级。

假如我落选了,说明我还有许多缺点,我将不断自我纠正,争取进步,决不气馁,下届再选。

最后,我再次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选我当班长,让我做同学们的忠实“仆人”。

谢谢大家!

西城小学:崔月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每个人的心中一定都有难忘而感动的事,比如说父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把生病的你送往医院;再比如你的亲人在路程很远的情况下为你送伞等等。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经历,虽然他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十分短暂,但是他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在一个星期三的中午,我和往日一样,跟几个同学一起回家。不巧在过马路时,一辆迎面而来的自行车把我给撞得四脚朝天,自然伤势一定不轻。我轻轻地摸了一下脑袋,啊!流血了!幼小的我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吓得不知所措。正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叔叔走过来,他见我头破血流,立刻打了一辆出租车把我送往弋矶山医院。

一路上,我疼得睁不开眼睛,并且大声喊疼,那位叔叔不停地安慰我,照顾我。到了医院,我被推进了手术室,只见十几盏手术灯的灯光向我射过来,使我迷迷忽忽地睡着了。不知不觉的,手术做完了,而我却一点儿也没感觉到疼。过了一会儿,我突然想起了妈妈,口中不停地大喊:“妈妈,妈妈!”这位叔叔问了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连忙告诉了他,想让他打电话给我的爸爸妈妈。这时,我感觉有点儿饿,这位叔叔知道了,马上下楼给我买吃的。我很快又睡着了。

当我醒来的时候,那位叔叔、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都围在我身边。我感动极了,那一场面是那样得感人。我用力地咬着嘴唇,极力克制自己不让落泪。可是最终,豆大的泪珠还是从我的眼眶里涌了出来。这是感动的泪水,也是友谊的泪水!

我想,这件感动人心的事我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远不会忘怀!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老班长和我们留在队伍后面,三个病号走不快,饥饿又威胁着我们。一天,老班长发现一条小鱼,打那以后,我们每天都会有鱼吃,但老班长自己,却从来没吃过。老班长吃的是剩下的鱼骨和草根,我发现了,失声喊起来,老班长告诉我,一个党员就要服从党的分配,小梁,你的任务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我是帮助你们出草地的,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报告呢?望着老班长严峻的脸,我哭了。次日,端上来的鱼汤特少,我拿着碗,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老班长严厉的告诉我,不要太脆弱!渐渐靠近草地边了,老班长却不见了,他晕倒在水塘边,当我给他送鱼汤时,老班长以奄奄一息,他断断续续的要我们别浪费东西,喝了走出草地。我正要答话,老班长的手以垂了下去,我抽噎着,拿着鱼钩,我要把这个鱼钩送到烈士馆,这个闪着金色光芒的鱼钩!

爱“唠叨”的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已经五十八岁了,她中等个子,总喜欢穿一件棕色的外套,腰上常系着一条绿色的围裙。那布满皱纹的眼睛。她只要一笑就合不拢嘴,这时候你可以看见她嘴里只剩下几个“卫兵”——门牙。我的奶奶可爱唠叨了,一唠叨起来就没完没了,奶奶这种唠叨伴随着成长,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奶奶的唠叨。

奶奶虽然爱唠叨,但我从来就不讨厌她。有一次,奶奶出去买东西,稍稍回来晚了一点,回到家后,爷爷说了奶奶几句,奶奶又不厌其烦地开始“念经”了,,“今天去买东西,那可叫个累呀!路上又塞车,好不容易才买到那么多东西,你也不去帮忙,专叫我这个老太婆去拿那么多东西,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人老了,动作不利索了,什么事都干不好了,今天回来晚了,本来想回来吃个热乎饭,可你什么也不干,我还得自己做,全家什么事都让我干,不知哪一天也会累个毛病来就好喽!

这时,妹妹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放学回来了。写了一会儿作业便嚷着要看电视,爷爷不允许,奶奶便出来帮腔:“小孩子,要以学习为重!”你才上三年级,以后要上初中,要上高中,还要上大学,路还长着呢!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知识,长大了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现在考大学的人从来不看电视,怪不得人家学习那么好。写完作业看书,复习复习功课,做做练习题,把学习搞好,再去研究电视,听见没有。妹妹早把耳朵堵的紧紧的,见奶奶没有了,才把塞进去的棉花拿出来,说:“真唠叨!”这句话被奶奶听见了,又开始唠叨了,如果你不听奶奶的话,就不是好孩子,大人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你应该听大人的话,妹妹听了,只好不情愿地又把头埋进书堆里,接着学习。

自古以来,忠言逆耳。虽然奶奶有点爱唠叨,但那唠叨倾注着她对我们的感情。我希望奶奶的“唠叨”,永远陪伴我度过一生一世!

第一次升旗

今天是星期一,学校要举行升旗仪式,我被选为光荣的升旗手,所以心情异常的激动。我早早来到学校,进教室后,刚坐下,忽然想起《光荣升旗手》的演讲稿还没写呢,唉着是乐坏了,于是我拿出纸和笔临阵磨枪。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陆续地来了,教室里的喧闹声越来越大,我的脑子里就像塞了一团麻,说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头绪来,急得我的手心和头上突突地冒汗。升旗的时间到了,我的演讲稿也未完成,看来只能硬着头皮即兴发挥了。

升旗仪式开始了,我的心就像吊了十五只桶七上八下的。先是校领导讲话,接下来是主持人向全校师生介绍今天的升旗手,而此时我的心跳也已经快得不能再快了,我甚至感觉到全身在颤抖,听得见心跳的咚咚声。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真的紧张极了,我用颤抖的手接过话筒,面对黑压压的全场师生,不只怎的,我的心跳突然平静了,全场静极了,就好像空气凝固了一样``````“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四(3)班的陈桂梅,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很荣幸,我被评为光荣的升旗手``````我懂得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来老师的培养和同学们的帮助,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真挚的谢意。我也知道,我并不完美,还有许多缺点,我决心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真怪,我竟滔滔不绝一气呵成地结束了我的演讲。

庄严、雄伟的国歌响彻校园,伴随这嘹亮的歌声,我慢慢地来动绳子,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冉冉升起,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五星红旗在**广场,在联合国总部,在珠穆朗玛峰之殿迎风飘扬;仿佛听到了亿万中华儿女吹响的进军号角,这是继往开来、无往不胜

的号角,是祖国在新世纪腾飞的号角!

忘不了老师

时间像流水似的过去了,亲爱的马老师,我对你的无限的依恋,对有多少话想对你说啊!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胆子很小,有一次上课,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争着举手回答,我也想举手,可是又不敢,我只好低着头,心里不住地念着“马老师,别叫我,别叫我”,可是,你还是叫到了我,当时同学们的目光都刷地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慌极了,脸都红了,头一直不敢抬起来,结结巴巴,语无轮次地回答着问题,声音小得几乎只有我自己才感觉得到,同学们都笑了,我的头埋得更低了,脸更红了,心跳得更厉害了,我索性的闭着嘴巴,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凡随着怦怦的心跳,生怕你会冲我发火,可是,我没有想到你不但没有责怪我一句,反而亲切的对我说“你不用害怕,其实你还是表现得很好的”。你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此时,一股热流传遍我我的全身,我慢慢地抬起头,正好看见你那双深情的眼睛,让我一次次的明白了些什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流畅的回答着老师们的问题。

每当我回答问题时,我都很想起你,你的话语就会在我的身边回响,你含笑的眼睛又在我的眼前出现,给我增添了勇气和信心,正是你慈母般的关怀和鼓励,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我真想大声的对您说:“敬爱的马老师,我真的是忘不了你”。

第16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人:全先云备课时间:上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4课时左右)(机动1课时左右)

教学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教学重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

单元教学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纸、剪刀

课时安排

1、轴对称………………………………………1课时

2、旋转…………………………………………1课时

3、欣赏设计……………………………………2课时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

轴对称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

(1)欣赏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4)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五、练习:

1、课内练习一 -----第

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第17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 统计 教案1

《统计一》教案

教学内容:

统计

(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

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第18篇:人教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案9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换。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2、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

3、关键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集合的有关思想(课本第

教学目标: 108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l、2题)。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被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今天老师将把同学们带人“数学广角”,让同学们去认识体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懂统计表。

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的学生名单。

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

议一议: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

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用圈来表示:

(2)认识集合圈。

①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

②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出集合圈,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然后再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显示填写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图中所表示的意义。

③提出问题:

有的学生姓名在两个集合中都有,应该如何来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呢?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再出来二个空白集合,并填上学生姓名再合并。

问:你们知道这个图的意思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 填写完成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将集合圈和统计表进行比较。

(3)列式计算。

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学生已经明白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点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巩固运用

1、课内外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

1、2题。

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不同属性“\"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再要说一说中间位置“表示什么”。

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然后再计算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学生计算的时候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点数。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内容:等量代换的思想(课本第

教学目标: 109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

3、

4、5题)。

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天平、相应的物体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认识天平

1、取出天平,让学生认识天平及法码。

2、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称其重量。

理解只有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一样重,右边法码是多少克(或千克〉,左边物体的重量也是多少克(或千克〉。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2第一幅图,学生观摩天平,教师提问:

(1)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

(2)1个西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

2、出示第2个图:

观察:天平左右两边是否平衡,这说明了什么?4个苹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

3、这时让学生观察第

1、2两个图:从这两个图例中,你们还可以收集到哪些信息?

4、出示第3个图:

(1)学生观察天平,领会图示的意义,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2)小组讨论:①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答案想法。②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汇报结果,思想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基本懂得思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明确: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

1、观察图例,领会题目意图。

2、明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

3、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四的第

3、

4、5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19篇:人美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2、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3、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4、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2、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2、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

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二)、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

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

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九色鹿》。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

(三)、敦煌的历史

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2、结合PPT课件展示

3、板书:敦煌的地理位置

请同学们观看这幅《丝绸之路》地图为例讲述丝绸之路与敦煌莫高窟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石窟艺术产生的背景之相关知识,建立历史大坐标,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知识点相关联,更好地理解敦煌艺术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4、板书:敦煌的历史及“莫高窟”名称的来历(视频)《丝绸之路的兴盛引发莫高窟的开凿运动》

学生利用已有的历史常识讲解丝绸之路与敦煌莫高窟的关系。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相关知识。

五、佛教艺术(选择敦煌艺术中比较有鲜明时代特点,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是学生易于比较易于接受。

1、板书:莫高窟彩塑艺术优秀作品赏析(PPT)

2、板书:莫高窟壁画艺术优秀作品赏析

3、《引路菩萨图》这幅图现藏地为英国大英博物馆,为什么我们的国宝却在别国的博物馆里?(承上启下,引出莫高窟国宝流失的话题。

六、百年耻辱藏经洞

板书:莫高窟的藏经洞的来历:

请学生讲述藏经洞的发现过程与被盗经过。

播放视频《莫高窟的艺术衰落与文物的流失》(教师补充)PPT敦煌文物流失时间及偷盗者名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国外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七、探究学习

1、四大洞窟简介:(PPT图示)

(了解中国石窟艺术最有代表性的四大石窟不仅增加了对石窟艺术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们对比观察研究我国各地石窟艺术的不同艺术特色)。

2、知识拓展建议:请同学们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对比研究我国四大石窟艺术。试着做一份研究报告。在下节课上给全班同学做一个个人研究汇报

第20篇:五年级数学下册 倒数教案 冀教版

倒数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倒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数、观察、交流等发现两个数的特殊关系及认识倒数的过程。2.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能写一个数的倒数。

3.在认识倒数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 教学设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引发探究

课前带学生唱“找朋友”歌,做“找朋友”的游戏 师:生1请问你找到的朋友是谁? 生1:生2。

师:生2你愿意做生1的朋友吗? 生2:愿意。

师:生1和生2互为朋友。(板书互为) 师:谁来理解一下这句话?

生:生1是生2的朋友,生2是生1的朋友。 师:能不能单独说生1是朋友,或者生2是朋友呢? 生:不能,只能说谁是谁的朋友。

师:类似这样的互为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

生:同桌关系、邻居关系、兄弟关系„„这些关系都是相互的。 师:在数学王国中是否也存在这种互为关系呢?比如„„ 生:约数和倍数的关系、互质关系„„

今天我们学习的倒数,也是属于这种互为关系。(板书倒数) 二 自主探究

1.打开书52页,看书上的数形图,让学生观察每个同样颜色平行四边形中的两个数,说说发现了什么?

2.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介绍: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让学生讨论“互为倒数”的含义。(即: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

5.让学生举出两个互为倒数的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了解“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三 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个数的倒数。

5 1/6 20 8/3 1 6/7 23 2.判断。

(1)3的倒数是1/3。 ( ) (2)5/8的倒数是5/8。 ( ) (3)1的倒数是0。 ( ) (4)0的倒数是0。 ( )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模板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